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审计年度总结

工程审计年度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审计年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审计年度总结

工程审计年度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三季度工作总结

(一)审计工作完成情况

1、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根据市审计局的统一安排,全面完成对我区2006年度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保基金的专项审计工作,共计审核社保基金1603万元,延伸审计15家相关企事业单位计4000余名参保人员(另,工伤保险7000余人)。针对本次审计发现的问题,我局与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做了多次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且其已做了部分整改工作。

2、按照年初区审计局的审计工作计划,组织中介机构国营牧场四家国有企业2006年度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审计,目前,国营牧场审计工作已完成,我局对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了严谨、细致的审核,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向企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合理建议。其他三家企业的审计工作于9月底全面完成。

3、我局在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自治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审计核实工作,其中我局抽调1人并担任审计组长,审计人员积极协调、加班加点严格按规定审核,确保审核数据真实可靠,出色地完成了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核实工作,并得到审计厅的表扬。

4、市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一致认为我局审计工作思路清晰,工作积极主动,有效的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工作经验值得在各区进行推广。

5、积极配合科技局对我区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此次检查发现,其技术整体改造工程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总体良好,但部分资金的使用科目需要调整。通过这样的联合检查,有力的促进了科技项目工程技术改造的进行,规范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记账

(二)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1、审计信息工作

三季度我局向政府外网报送审计信息2条,被采纳2条,其中上信息之窗1条,政务动态1条;向政府内网报送审计信息16条,被采纳14条,重视做好维护审计局本网站维护工作,上传各类审计信息33条,上传业务法规1个。

2、招投标工作

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参加招投标,审阅招投标文件,参与政府采购办外出询价(三季度我局共参加招投标次,审阅招投标文件份,参与政府采购办外出询价5次。)

4、党支部、工会小组工作

三季度继续努力做好党支部、工会小组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学习2次。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2次。独立开展工会小组活动2次,认真维护党群网站,党群信息8条。

与新参加工作的审计干部签订导师责任制,并已制定学习计划。

5核实部门资产,积极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积极对帐,认真细致的编制2009年部门预算。

二、四季度工作安排

1、完成对2007年已审计过单位的回访工作,回访率100%。

2、向区人民政府提出“同级审”申请,组织全体审计干部进行“同级审”审前业务培训及审前调查工作。

3、根据审前调查情况制定“同级审”审计方案。

4、完成2006年度审计统计年报的编制工作并按时上报。

5、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6、完成金审工程对接工作。

工程审计年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 成本管理 绩效审计 数据处理

目前,绩效审计已在我国政府机关及行政事业类单位内审中广泛推进与开展,但主要还是以财务类绩效审计为主且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在绩效审计开展过程中,由于政府会计预算制的特点,导致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与绩效审计,尤其是成本管理类绩效审计中对于成本归集的要求存在诸多冲突,给绩效审计分析造成障碍,如何对会计信息做出合理处理成为绩效审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政府会计制度现状

1997年预算会计改革后,明确我国政府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

随着政府功能的日益复杂以及预算会计环境的重大变化,收付实现制下政府会计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是“暂收”与“暂付”使用较为混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二是部分按照权责发生制需要确认的收支被忽略,导致政府财政财务信息不完整;三是资产管理的会计处理不够合理,比如分期付款、折旧、待摊费用等会计处理与权责实质不匹配;四是与政府的受托责任不符,无法从会计信息的角度准确反映政府的责任;五是与国际会计趋势脱节,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国内主要研究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类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先进国家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借鉴与比较研究,如宋衍蘅、陈晓(2002)通过对主要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模式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导致这些国家政府会计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一类是对现有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如王彦、王建英、赵西卜(2009)提出我国政府会计应该构建二元结构政府会计报表要素的观点,即在政府会计中同时构建收付实现制为主要基础的预算收支表要素和权责发生制为主要基础的资产负债表要素。

目前在绩效审计的相关研究中,鲜有学者对政府绩效审计中会计财务数据的处理进行研究,尚属学界研究的空白。本文对政府绩效审计中会计财务数据处理的最突出矛盾――成本管理类绩效审计的财务数据处理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三、成本管理类绩效审计成本归集面临的冲突

(一)“隐形成本”无法体现,成本数据信息失真

“隐形成本”是指已在当期发生,未在当期列支的有关成本。根据收付实现制的规定,这部分成本确认在实际列支的会计期间。但由于审计期限的限制,有可能造成实际列支的会计期间超出审计期限,使得成本数据收集过程中无法归集这部分成本,造成成本信息审定数失真。

(二)“分期成本”集中列支,造成成本波动增大

“分期成本”是指某成本项目在实际发生过程中分两期或多期实施,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分期确认成本,但收付实现制下只在支付当期一次性列支。这种做法造成了列支期成本的不正常增长,扩大了成本的波动幅度,容易误导以此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分析,造成审计成本的浪费。

(三)“预付成本”提前支付,形成成本虚增

“预付成本”是指成本项目未实施,而提前预付的有关成本。由于预算制的财务体制,“预付成本”往往在会计年度结束之前发生较多。这种提前支付,会计财务列支在当期但是成本项目发生在下一会计年度,造成审计期限内成本的虚增,不利于绩效审计分析。

(四)“折旧费用”遭到忽视,成本数据不合理

“折旧费用”是指政府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计提的资产价值下降金额。在现有预算制的情况下,政府拥有的固定资产有的不计提折旧,或者仅仅根据最简单的折旧方法形式上进行折旧核算。这种方法使得基于固定资产投入―产出等模型的绩效审计分析,在设置相应条件时无法获取到固定资产的相关合理数据,比如寿命、资产净值、预计残值等,降低了审计分析模型的可信度。

(五)“跨期成本”简单处理,成本列支与实质不匹配

“跨期成本”是指成本项目实施跨越前后两个连续的会计年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应根据一定分配原则,核算该成本在前后会计年度应确认的成本,但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该成本在实际支付时列支。这就造成了成本列支的情况与成本发生实质不匹配,干扰了绩效审计分析。

(六)“错期成本”递延列支,权责信息无法反映

“错期成本”是指人为或者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延误支付,使得应在本期列支的成本费用拖延至往后某一年度列支。这在实际中时有发生,一是由于政府预算的紧张,另一方面也可能有人为原因造成的拖欠,时间较长的甚至会拖延几年。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该成本在实际支付时列支。这种会计列支与成本权责发生不一致的情况,给审计成本数据归集的准确性造成很大障碍。

四对成本数据进行处理的必要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对基于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制度下开展有关成本管理类的绩效审计中,对成本数据的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保证了绩效审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成本数据经过处理后,成本数据与实际成本行为更加匹配,成本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审计期限内成本发生的真实变化。二是提高了绩效审计分析模型的可信度。绩效审计分析模型是建立在合理的数据基础和假设条件基础上的,而数据基础和假设条件的建立都是以真实成本数据为前提,因此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保证了有关分析模型的可信度。三是更加有利于对成本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绩效分析。

因此,笔者认为,绩效审计成本分析更加依赖于权责发生制下的成本数据。政府会计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主要是基于预算管理的考虑,但是在绩效审计成本分析过程中,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信息不利于甚至阻滞了成本分析。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信息由于其更加重视成本行为的实质,因此更加符合绩效审计成本分析的初衷,有利于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主要解决对策

在成本管理类绩效审计中解决好成本处理的难题,笔者认为仅仅在成本处理阶段采取一定的措施是不够的,应将解决措施同时前移和后置,贯彻到整个成本归集阶段,主要包括成本数据采集、成本数据处理和成本数据披露三个阶段。

(一)成本数据采集阶段

1.成本数据采集多元化,全面反映成本行为情况。基于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下进行涉及成本费用管理类绩效审计时,仅仅根据会计信息采集出的数据往往与实际管理行为存在很大出入,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信息不包含成本行为发生的信息,而成本行为发生信息是对成本数据进行处理的主要依据;二是会计信息散乱,同一成本行为分次列支的会计信息往往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不便于审计人员进行甄别。因此,成本数据的采集必须多元化,除了会计财务信息外,成本管理中涉及成本行为发生的信息均应该被采集,这些信息的主要来源包括成本管理台账、成本费用列支台账、成本采购合同等,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反映成本行为发生的情况。

2.有针对性地根据成本数据特点确定不同成本来源。由于绩效审计成本的限制,成本数据处理阶段不可能对所有数据来源包含的全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处理,这在审计实务中往往是做不到的。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根据成本数据特点确定不同的成本来源。比如对于能耗类成本,由于其成本大小主要取决于能耗用量和单价,又由于单价相对刚性,能耗用量基本决定了能耗成本。能耗用量的来源包括会计财务凭证(缴费发票)或者是成本费用列支台账,由于能耗用量是定期采集数据,而缴费发票有时存在不定期收缴的问题,因此从成本费用列支台账中采集更加准确。再如对于服务采购类成本,其成本数据的来源包括会计财务凭证或者是成本采购合同,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发现,会计财务信息过于散乱,而且实务中采购付款往往是多笔支付,因此根据服务采购合同约定的成本进行采集更加准确和简便。

3.采取多种来源成本数据比照的方式,甄别特殊成本。对于某些特殊成本或者由于被审计对象成本信息的数据不够全面和完整,仅仅从单一来源进行数据采集部分情况下是不够的,因此,可以采取多种来源成本数据比照的方式,对特殊成本进行甄别。主要的比照方法包括:(1)金额对照法,即根据金额判断不同成本数据来源下的数据信息是否为同一信息;(2)加总对照法,即对分期支付的费用,通过会计财务信息或者费用台账数据的加总与合同金额相比并判断是否相等的方法进行对照;(3)其他要素对账法,在不用成本数据来源下可能存在成本金额无法准确匹配的情况,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不用成本数据来源下数据的各项描述要素进行匹配判断,比如列支内容、列支对象、列支时间等,并查找不匹配的原因。

(二)成本数据处理阶段

1.以权责发生实质为思路,指导成本数据处理。成本处理的主要思路,就是将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信息进行权责分析,明确成本行为发生的实际时间、成本支出情况,根据会计调整的原则,成本数据作出权责发生制化的处理。如果部分特殊成本数据,由于缺少权责分析的依据,比如缺少成本分配的依据等,无法进行准确的处理,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经验,判断其成本的重要性,对于非重要成本,可以忽略处理,对于重要成本可应用相对简单的方法,如根据时间或成本行为的重要程度等进行成本分配,而且需要与被审计对象进行充分沟通。

2.采取合理且相对简单的方法,进行成本数据处理。对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处理,应采取合理且简单的方法,复杂的处理由于要求提供的处理依据较多,在现有条件下往往没有数据基础,需要设定更多的假设条件,而过多的假设设定,反而使这种处理的准确性下降。具体来说,对于“隐形成本”,可调整至成本发生的会计期间;对于“分期成本”和“跨期成本”,可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比如工程量进度法、工程成本进度法等,对分期成本进行测算,将原一次性列支的成本按照测算结果分期计入各会计期间;对于“错期成本”,可根据成本行为发生的时间,将该成本调整至相应的会计年度。

3.合理运用成本数据估算手段,提高绩效审计分析模型可信程度。成本数据的处理还包括成本数据的估算调整,主要是针对政府会计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问题。在成本管理类绩效审计中,经常会对固定资产投资或者改造决策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发挥审计咨询作用。这类分析评价通常借助一定的分析模型,比如成本―收益分析模型、目标收益率分析模型等。这些模型中对于固定资源的变现价值、折旧期限、折旧方式和金额等都需要准确的数字。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现有几乎形同虚设的政府会计折旧进行估算调整,根据固定资产的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折旧方式,并估算净残值,计算折旧金额等,提高以此为基础数据的审计分析模型的可信程度。

(三)成本数据披露阶段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应在审计报告或其他补充材料中做出详细的调整说明,这种调整说明非常必要,主要是由于:一是调整披露可以规避审计风险,通过披露的手段将成本调整的有关事项说明清楚是有效避免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二是使被审计对象能够了解审计对成本数据的调整情况,对审核后的成本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使得绩效审计分析更加被信服;三是调整说明以正式文本的形式体现,使得审计数据更加容易被保存和备查。披露阶段调整说明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被调整的成本对象、成本数据来源、成本数据采集情况、成本数据处理情况、采集数据与审核数据等。

六、结语

在收付实现制的政府会计制度下,开展成本管理类绩效审计时对成本数据的处理非常重要,这有利于绩效审计分析的基础更加准确,绩效分析模型的运用更加可信,绩效审计实务工作更加顺畅。笔者以上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成本管理类的绩效审计,但是在其他类型的政府绩效审计中,比如投资类、资产负债表类等也需要对现有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财务数据进行处理,这有待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归纳和总结。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年度总结范文第3篇

岳华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首家集团化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和原国有资产管理局授予的证券业务审计、评估资格,国家审计署授予的大中型企业审计验证资格,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首批推选的金融机构审计资格等全方位执业资格。

岳华经过十年的发展,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客户涵盖航空、金融、电子、电力、旅游、房地产、电信、交通、运输、能源、机械、农业、林业、餐饮、酒店、医药等诸多领域,为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民营高科技企业等提供年报审计、专项审计、上市审计、验资、评估、咨询等专业服务,并多次受财政部、原国家计委、中国证监会、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等委托,承担包括国防工程在内的多项大型专项审计,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获奖理由

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以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和对行业的纵深理解而颇受投资者和社会共众的信赖,岳华有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具广博国际视野且对中国国情有着深刻了解的资深的人才队伍,再加上其严格的管理和严谨的审计作风,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和迅速与国际接轨,已经成长为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杰出代表。

一、了解某煤业集团所在行业及其环境

(一)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煤碳行业主要指标连年创新高

继“十五”期间煤炭工业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后,“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各项指标再攀新高,其中煤炭销售、工业增加值、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四个主要指标更是创出四个“历史最好”。

2.煤炭行业结构调整见成效

煤炭行业结构的大幅调整,无证小煤窑的整顿关闭,表明政府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在大幅增强。通过结构调整,维持目前的供求关系,保持煤炭行业现有的盈利能力,解决煤炭行业多年积累的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能源供已经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3.煤炭行业利润呈下降趋势

目前煤炭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由于人工成本及动力成本在上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利润增幅下降。煤炭行业单月销售和单月利润增幅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国有大矿和地方小矿的竞争力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煤炭公司的采矿权是无偿或低价取得的。公司的资产没有完全反映这一项目,所以国有煤炭公司低估了公司的价值。同时,也正是由于资源无偿使用即将改变,煤炭资源储量价值将有价可循,煤炭资源储量价值将成为煤炭公司价值的重要方面,采矿权价值的提升必将增加煤炭企业的投入,降低其利润。

4.煤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市场风险。

(1)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已见端倪,煤炭需求由旺盛期逐渐转入平稳期。煤炭行业前一周期投资过热,形成煤炭行业生产能力旺盛,因此冲击了煤炭的市场价格;其次,出口的减少,也加大了国内市场上的煤炭供给,进一步加剧了煤炭行业产能的过剩状况。

(2)出口受阻。煤炭库存增加,煤价出现同比回落。库存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煤炭进口增多、出口减少。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例如下调出口退税,已经抑制了煤炭生产商的出口兴趣,降低了煤炭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了解某煤业集团的基本情况

1.某煤业集团与行业发展的趋同程度

随着全国煤炭行业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某煤业集团也实现了经营业绩的飞跃,近几年利润大幅度攀升,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与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有较高程度的趋同。

2.某煤业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情况

(1)某煤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情况

某煤业集团系我国建矿较早的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内部管理制度等比较完善,建立了人事、生产、安全、财务、资产管理、采购、销售、后勤服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其内部控制能够较好地执行,审计中未发现存在重大内部控制缺陷。

(2)企业财务管理情况

①集团内部非法人单位之间的结算方式

该煤业集团分支机构之间、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通过内部往来核算,相互之间以内部转账通知单作为入账依据。

②资金管理及对外投资管理

在资金管理方面,某煤业集团未成立财务公司,但设立了资金结算中心,由结算中心对集团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

对外投资管理方面,某煤业集团设立了专门的投资管理部,由其负责对外投资统一管理。

(3)某集团的会计核算情况

①某煤业集团之子公司――某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集团总部及其他子公司执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②某煤业集团的会计核算特点

第一,煤矿井巷构筑物折旧费计提方法

某煤业集团按照有关规定,以生产每吨原煤计提2.5元井巷费作为井巷构筑物的折旧,计入制造费用。

第二,劳动人事特点

该煤业集团煤炭开采大量使用农民工,煤业集团与劳务输出公司签订农民工使用合同,向劳务输出公司支付劳务费,由劳务输出公司负担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等费用。

第三,低值易耗品核算特点

煤矿用的十二种小型设备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

第四,税金方面

该煤业集团按原煤开采量计算缴纳资源税,税率1.00元/吨,计入管理费用。

第五,产品销售特点

该煤业集团煤炭产品主要供应国内特大型冶金、电力企业,部分冶炼精煤和多种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一般是先到款,后发货,拖欠货款的情况较少,现金流量比较充裕。

第六,关联交易特点

该煤业集团煤炭产品,先销售给其子公司某股份公司,再由某股份公司对外销售,存在大量关联方销售。

第七,固定资产投入特点

前期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入;需要投入大量的不直接产生现金流量的安全设备、环保设备;煤矿属于资源型企业,资源枯竭期到来后,企业存在转型问题,矿井构筑物等固定资产的弃置处理费用较大。

第八,煤炭行业特殊费用

维简费。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财建[2004]119号文规定,自2004年5月1日维简费计提标准由6元/吨提高到12.5元/吨。

安全费。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自2004年5月21日起按照8元/吨标准计提安全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作为长期应付款管理。

塌陷补偿费。根据煤矿自身所在矿区塌陷情况,按照历史经验,由企业合理估计,对需要支出的塌陷补偿金进行预提,计入管理费用。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核算。以煤炭销售额的0.82%计算缴纳,计入管理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明细科目。

3.某煤业集团会计核算模式

某煤业集团母公司实行二级核算,母公司有六十多个二级核算单位,另设基建财务,生产成本由二级单位发生并归集,集团财务部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机关,每月由二级单位上报财务报表,由集团财务部汇总编制母公司会计报表。集团总部负责集团重大决策、制定财务政策、经营方针,子公司定期向集团上报财务报表,由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二、某煤业集团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评估经营风险,并考虑这些风险是否可能导致重大错报。

根据对某某煤业集团所在行业及其环境的了解,受煤炭行业大环境的影响,该煤业集团经营失败的风险比较低,因此由经营风险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较小。

2.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发行企业债券需要公开企业债券发行前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发行企业债券审计属于高风险审计项目,根据该集团历年的审计情况,我们确定的重点审计领域如下:

(1)前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行业亏损严重,企业为了满足发行企业债券的要求,企业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性。

(2)由于需要按《企业会计制度》调整原会计报表,因此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应该调整的项目是否调整到位,调整金额是否正确即是审计关注的重点。

(3)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是否正确,基建报表是否纳入母公司会计报表范围,应予以剥离的非经营性单位的资产、负债是否已剥离,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是否已纳入合并范围,是否存在通过合并范围的变化调整利润的现象。

(4)应该计提的维简费、安全费、塌陷补偿费等是否已足额计提。

(二)制定审计工作方案

1.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总体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2.明确审计目的

本次审计的目的是为某煤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提供2002-2004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服务。

3.确定审计范围

本次审计的范围是对某煤业集团200X、200X+1、200X+2年度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4.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根据某煤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审计的要求,以及200X-200X+2年度该集团财务决算由我所审计的情况,制定以下审计策略:

(1)重点对财务决算由其他事务所审计的子公司进行审计,包括了解、研究内部控制并进行符合性测试,对财务决算由我所审计的集团总部及子公司,本次审计不进行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2)实质性测试方面,主要是审核我所财务决算审计底稿,对其业务类底稿予以利用,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记录,并补充相关审计程序,对财务决算由其他事务所审计的子公司进行实质性测试。

(3)对原财务决算审计报告中保留的事项予以重点关注,着重关注其影响是否已经消除。

(4)对未纳入母公司会计报表编制范围的基建报表进行补充审计,并将基建报表并入母公司;

(5)将债转时确定的非经营性单位的资产、负债从原会计报表中予以剥离;

(6)某煤业集团存在下年财务决算调整期初决算数据的问题,本次审计对此类调整情况进行追溯调整,查明企业期初数调整原因及相关内容,并调整至相应的会计年度。

(7)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三个年度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并对期初数进行追溯调整。

5.项目组人员组成及时间安排

(1)项目人员组成、阶段划分及时间安排

根据某煤业集团会计主体较多、资产规模较大的实际情况,我所派出20人组成某煤业集团项目组,历时40天,分审前调研、审计实施、审计汇总和审计意见交换、审计报告等4个阶段完成审计任务,其中现场工作时间为25天。

(2)项目组分组情况

本次审计共分五个小组,小组长分别由经验比较丰富的审计师担任,随着项目的进展,部分助理人员可提前撤离现场。

6.确定重要性水平

某煤业集团200X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160亿元,200X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为100亿元,以千分之五为标准,计算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金额分别为8000万元、5000万元,以较低者5000万元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子公司也按主营业务收入的千分之五计算重要性水平,并分配至会计报表各科目。

(三)项目培训及质量要求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行企业债券监管要求,制定统一的审计工作程序,明确规定各阶段的审计工作时间;制定统一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模版。明确关联交易的级次、统计口径和统计内容。

由现场项目负责人组织审计项目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介绍被审计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体系,以及被重大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讲解非经营性单位的资产、负债如何从原会计报表中予以剥离;下年财务决算调整期初决算数据的,如何还原到相应年度,如何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200X年期初数进行追溯调整,如何按《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重新编制200X-200X+2年度会计报表,将审计计划和审计业务指引传达至项目组全体成员。明确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和各级人员的职责,把握整个项目时间进度,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四)项目成本的控制

按照有效工时制度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在审计过程中,我们明确: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在报项目外勤时,对超额工时将不予考虑;在项目考核时,将工作效率作为助理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予以考虑。由于项目工时控制方法得当具体,从而调动了项目组成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较好地控制了项目成本,提高了项目组整体工作效率。

(五)项目的沟通与协调

我们采起了多种方式(包括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互联网)建立联系机制,形成定期(一般为一周,遇到重大问题要随时)汇报制度。构筑项目组、项目负责人、集团公司多重沟通、协商、汇报体系。形成对重大的共性问题统一解决口径的信息互通机制。

(六)项目审计工作实施

根据本次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审计工作实施进度及各阶段工作内容如下:

审计工作阶段

时间进度

主要工作内容

1.审前调研阶段

200X年1月23日至1月27日

了解某集团基本情况、审前沟通工作协调、内部控制环境及风险评价、制定详细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标准、对参与审计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协调、汇报机制。

2.审计实施阶段

200X年2月5日至200X年2月25日

按审计方案要求对被审计单200X-200X+2年度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财务收支核算合规性、资产变动情况、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企业经营绩效变动情况进行审计,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及时沟通,完成现场审计工作。

3.审计汇总和审计意见交换阶段

200X年2月26日至3月2日

二级单位汇总审计情况,与被审计单位及委托方沟通审计结果。

4.集团审计汇总及报告阶段

工程审计年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完工百分比法;企业审计;要点

一、引言

我国企业开展的经营业务范畴不断扩充,相应的开展会计核算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对收入的确认方法不断进行规范,更好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能够真实有效的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反应。进行会计核算是要遵守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并且对不同的实务进行核算时采用的核算方法也存在差异,实际销售收入是依据劳务提供以及商品所有权的变化来确认的,以是否收到货款或者得到收款的权利为主要标志,在实际确认过程中可以通过销售成立,收到货款,完工百分比等三种方法进行确认。

二、完工百分比法及其运用条件

顾名思义,完工百分比法指的时在进行经营收入以及成本费用确认过程中按照实际的完工进度进行的合同收入与费用确认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掌握合同的实际进展以及与实际业绩相关的企业信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完工百分比法需要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前提下才能有效使用:首先涉及到劳务与工程工期都比较长的情况下普遍会存在超过跨年或者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现象,如果不按照完工百分比进行审计,财务报表将无法准确反应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影响投资决策的方向;其次企业需要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核算制度,才能够以单个的项目为单位进行核算,归集成本;再者企业需要能够对需要进行核算审计的项目的进度得到客户以及相关监理单位的确认;最后企业还需要在成本预算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才能够做出准确的成本预算,不会与实际情况存在过大的偏差。

三、专项核查要点分析

(一)了解业务特点

项目核查组需要通过查看合同,与项目负责人沟通等对项目业务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结合公司现有的业务特点,与完工百分比法的使用条件及逆行对比,横向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核算方式进行对比,判断完工百分比法是否适合企业当前的项目。

(二)内控制度核查

企业要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及科学合理地财务核算制度,通过制定工程管理相关制度来对工程中的工程预算,工程成本管理,工程物资管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可以通过采用ERP系统来实现内部控制。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核查过程中,项目核查组需要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梳理。

(三)预计总成本核查

对总成本的预计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毛利率,为了确保预计总成本与实际情况想接近,企业在制定预计总成本后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计总成本,项目核查组需要对预计总成本进行核查,确保其准确性:1.根据企业过往业务来判断企业在预估总成本方面是否存在经验与数据积累;2.确认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是否存在及时的沟通与交流,预计总成本的制定是否制定了触发调整的相关条件;3.将预计总成本与企业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判断预计总成本是否准确,有没有进行合理地调整;4.核查合同采购清单,对照分析预计总成本中的成本明细是否完整,详细。

(四)完工百分比核查

专项核查项目组需要从收入确认时是否能够对后续的合同结果,每阶段是否及时取得相关监理单位以及客户的确认单,确认收入与实际收款进度是否存在很大的差距,与其他类似项目相比是否存在进度过快或者过慢,对比应收账账龄与产品库龄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等方面进行完工百分比的核查。

(五)实地查看

实地查看主要是指项目核查组队工程或者劳务履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查看,通过队工作人员询问,开展存货盘点等进行,主要涉及到以下4个要点:1.查看工程实际进度是否与收入的确认进度保持一致;2.与现场施工人员,监理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工程的周期,特点以及进度,确认当前的进度是否属于正常;3.对照已经确认收入的相关明细实地进行存货盘点,确认实际发生情况域名下表是否有出入;4.实地查看是否存在工程现场领用大量材料却没有进行安装使用,将其纳入工程成本。

(六)项目风险核查

一般采用完工百分比进行收入核算的工程或者合同经历的时间都会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受到行业发展周期以及客户自身履约能力等因素的变动的影响,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审计过程中要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利于企业的风险进行关注,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预估。

四、总结

要想更好的运用完工百分比法,需要切实提升核算工作的准确定以及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不断提升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依据新会计准则开展收入核算。完工百分比收入确认方法的运行离不开有关部门的监督,无论是在审计还是绩效评价环节都需要各部门对合同的准确性进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完工百分比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对提升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年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IPO;财务报表粉饰;动因;手段;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2-0112-02

1 IPO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

1.1 内部因素

1.1.1 企业融资需要

企业决定上市,很大程度上是融资的需要,资本市场有更多的流动资金和资金来源。如果能够顺利上市,企业就能利用自有资本市场的这部分资金为自身的生产经营服务。同时,由于权益资本不同于负债,其本身没有偿还本金的压力,并且究竟每年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企业自行决定,不同于负债融资定期固定的利息支付。而想要募集更多的资金,企业必须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反映到财务报表上,就是相关的财务指标要足够高,能吸引投资者。这就促使企业在业绩不佳时会采用粉饰手段“美化”财务报表。

1.1.2 原始股东利益驱使

在我国证券市场,公司在IPO时,普遍存在股票的抑价发行现象,这将为原始股东带来巨大的收益。其原因在于,上市前,公司的主要成员持有绝大部分的股份,上市以后由于IPO抑价,他们的资产在一夕之间就能翻数倍,其中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原始股东希望企业能上市。而在IPO以后,普遍存在新股业绩变脸,原始股东慢慢减持企业的股份的现象。这使在上市时,为了原始股东的利益,企业存在粉饰财务数据的动机。

1.1.3 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

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对财务报表的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因为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原则导向,所有报表中部分项目需要会计人员对其计量方法做出会计选择或对金额、数量进行会计估计。若会计人员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或想钻准则漏洞虚增资产、收入,就使得财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存在人为粉饰数据的风险。

1.2 外部因素

1.2.1 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发行制度上尚有缺陷,而等待上市的企业多,造成等待发行的时间较长,从而给企业上市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每家企业上报的材料数量巨大,但是审批机关的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审批机关的工作量之大时间之紧显而易见,这样难免会有错误发生。加之近年来IPO财务造假手段越发地隐蔽高超,使得在短期内仅通过财务报表,并不能发现造假的线索。

同时,对于已经曝光的IPO造假的企业,法律对企业及企业的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备受社会质疑,对于相关中介机构的监督与处罚也显得不到位。

1.2.2 相关规章制度对上市的要求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在IPO情况下,企业必须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证监会2006年5月17日颁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也有相关要求,我国企业上市必须在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最近一期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对IPO情况下企业经营利润或现金流的明确规定,迫使一些并不具备上市条件却又积极谋求上市的企业在无法改善经营业绩的情况下,可能会有铤而走险进行违规操作动机。通过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使其账面数据达到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数额,隐瞒公司的真实情况,期望蒙混过关。金融危机以后,由于向银行贷款困难,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和创业板企业,又急需资金,所以希望通过上市股权融资筹集资本,但实际上又并未达到上市要求,因而就导致了最近两年创业板企业由于IPO财务造假而频频成为媒体曝光的对象。

1.2.3 市场诚信缺失

市场经济应以诚信为基础,而近年我国资本市场却爆出的从绿大地、江苏三友、苏州恒久、到景胜山河等数起案例,使人们开始怀疑市场的诚信度。这中间涉及到企业的不诚信,也涉及到上市过程中相关中介机构的不诚信。中介机构原本应该引导企业公允、充分、准确地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而现在却有部分中介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诱导企业财务造假或者直接出具不实报告,欺骗监管机构与投资者。若市场的先入者不能为市场树立诚信的风气,后入者必将会效仿,这将极大地危害市场的诚信体系。

2 IPO 过程中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实例解析

以近年来影响最大的绿大地IPO财务造假案为例,研究总结企业在IPO过程中可能使用的财务造假手段。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2007年在深证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成功成为第一家国内绿化行业的上市企业。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多项违法违规行为。2012年3月15日,因检察院抗诉,该案件被重新审理。基于对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案例的研究,可以将其造假手段与环节归为以下几点:

2.1 虚增资产

虚增收入是绿大地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目的使用的主要财务造假手法,根据法院一审判决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6月期间,绿大地公司累计虚增收入2.96亿元,从2004年到2009年累计虚增资产3.37亿元。上市之初,公司把原本价值低廉的苗木等存货通过虚增手段使其价值扩大了4到5倍。此外绿大地还需增企业的固定资产,仅土地一项就使其资产虚增了900多万。

2.2 关联方交易

在审理绿大地的案件中,有关部门发现绿大地私刻各种企业与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的公章,签订阴阳合同,伪造与其他公司交易记录,伪造近百张的银行单据。更有甚者是绿大地控制了30多家关联方公司,这些关联方公司在绿大地上市前大量采购其苗木,使得绿大地在2004到2007年均实现收入与利润上的明显增长,实现了其虚报交易、虚增收入与利润的目的。在绿大地成功上市以后,这些公司开始陆续退回其购买的苗木,其中在绿大地的主要销售客户中,有多家在上市后的三年里纷纷被吊销营业执照,关门大吉。证监会开始调查绿大地以后,绿大地于2010年4月30日披露,2008年的苗木销售退回为2348万元,由此导致了净利润减少1153万元。

2.3 与中介机构的串通

绿大地之所以能嚣张的进行一系列的财务造假,有一重要原因就是绿大地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及上市以后得到了多方中介机构的“帮助”。这些中介机构是绿大地财务造假的重要一环。绿大地在上市前后的几年中,均与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勾结。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状况并没有实施相关的审计程序,只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数据,就出具了审计报告。此外,在绿大地上市的过程中,还存在保荐机构对该项目签字保荐人与审查保荐人不一致的情况,这使企业的问题就此被隐瞒了过去。因为中介机构的不负责任,使得绿大地通过财务造假手段顺利上市。

上市以后的绿大地继续采用欺骗手段进行财务造假。根据2010年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事务所对该企业多项资产、收入与成本的确认计量存在怀疑,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 防范IPO 过程中财务报表粉饰的措施

根据以上对于可能导致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内外因素的分析,相应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有效防止企业通过财务造假隐瞒真实情况,危害市场秩序。

3.1 加大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

3.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的阶段,监管体系的不完善,监管处罚的力度不够,相关的法律规章不够健全。与此同时,企业造假手段的多样,使得企业隐瞒的财务问题变得不容易被发现。监管部门应该总结近年财务造假事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得问题都能从法律规章中找到解决办法,有效规范企业行为,并通过合理的定罪量刑,使得各种违法行为都能得到相应的处罚。

3.1.2 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审批部门在核准审批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的严格,详细了解有关该拟上市企业的各种信息,评价企业的上市资格,对于可能发生财务造假的业务与数据保持警惕性,防范企业新的财务造假手段。对于在审批过程中发现有财务造假行为的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应该予以严厉的法律处罚,以此规范企业行为,维护证券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对广大股民负责。

3.1.3 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督体系的建设

加强对于相关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的监管,规范他们的行为,提升它们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行业规章制度,提升行业的信誉度。对于这些机构 的违法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使其能够充分履行自身义务,同时也对整个行业起警示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市场风气,确保这些中介机构出具的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公允性,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

3.2 加强公司治理,优化企业结构

3.2.1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上市对其的影响有利有弊。如果致力于追求上市,其应该树立正确的动机,规范其自身的经营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努力提升业绩,争取达到上市所要求的标准。很多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之所以能造假成功,是因为公司缺乏制约监管其行为决策的内部控制部门。因而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该建立相关的部门机构,完善公司章程,使得公司内部的监管机制能有效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2.2 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上市不是企业唯一获取资金的途径,如果企业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募集到资金,如借贷等,企业则可以不必急于上市。公开募股筹集的资金属于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相比其不具有税收挡板作用,不能帮助企业减税,因而其成本高于债务融资的成本。并且,债务资本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因而相比之下债务融资在这两方面更优于权益资本。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债务融资比例远远小于欧美等国企业,我国公司更倾向于增发股票的权益融资方式,所以企业在融资时应该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来决定选择哪种途径,而不是片面地认为权益融资优于债务融资。

3.2.3 提升管理层与财务人员素质

管理层作为股东会决策的执行者,应该明确自身的权力与义务,他们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对于相关政策的执行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违规操作。而公司财务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因此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后续教育,不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促进企业员工道德素质及业务水平的提升。财务人员也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认真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行业规章制度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提高自身的判断力,深入理解相关政策,对于各项会计估计采用合理的估计方法,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高质量。

3.3 相关中介机构规范执业行为

对于企业上市涉及的相关中介机构,应该各司其职,遵守职业道德,注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加强对于员工的教育和管理,提升员工的执业水平和责任心,遵守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在帮助企业上市时,才能起到正面引导企业的作用,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同时也维护了整个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诚信度。相关机构在帮助企业上市的过程中,若发现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或公司经营管理存在重大漏洞,而公司企图蒙混过关的,应该予以制止,要求企业立即改正,并帮助企业制订改正计划,监督企业完成,确保企业提供的各项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公允性。

参考文献

[1]刘慧翮. 我国IPO公司利润操纵成因与对策[J].经济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