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音乐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音乐 生活 实践
一、改变思想注重课堂体验与实践的必要性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特别是教学中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时间的环节,经常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等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单方面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的培养。在教学形式和教法上,重教师的教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内在感受与形式的挖掘;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师生间的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而我们的音乐课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则毫无兴趣,乱作一团。一眼望去,教师与学生似乎是两个不同空间中毫无关系的个体与组织,各做各的,下课后一拍两散。很多学生就是在这种缺乏互动,缺少交流的音乐教育中度过的,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却没什么好感。以上的问题都阻碍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逐渐让人们认识到了师生交流与课堂实践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音乐课堂贴近生活,课堂师生交流与课堂实践的实施
1.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首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应成为学生的学堂。反思当前的音乐教学,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学生很少主动参与课堂,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是让音乐老师只图接近用多媒体来授课,使老师忘记了钢琴、声乐、舞蹈才是我们上课少的工具,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走出传统的教师角色,变学习上的“传授”为“引领”和“促进”,变对学生的“主宰”为“合作”与“交流”,变“教书”为“研究”,变“执行课程”为“建设课程”,使学生脱离“被灌输”的状态,而且还要进一步解放学生的头脑,释放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2.相互尊重建立以实践为主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
一是人格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来看待,正视他们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就。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课堂,尊重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我们看法不同的意见。二是教学民主。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体现,和谐课堂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紧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融入课堂,在充分自由、轻松的环境里畅所欲言。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能“俯下身来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并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师生间的交流多了,学生间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关系也更融洽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更浓了。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特殊的地域环境,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师生互动交流策略,如才艺展示、游戏竞赛、分析讨论、个体探究、谜语竞猜……从而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和新意。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份加入,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舞台”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到创作的成功感。
(2)以生活激趣,促进教与学。学生常说学音乐到底有什么用?为了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音乐源于生活,在我的课堂中我常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比如:在学习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时,我用了生活化的语言和学生一起在体验中学习十六分音符()时我用了跑跑跑跑、走跑跑,跑跑跑跑、走跑跑的方式。在学习切分节奏(2/4、XXXXX)时我用了大大的西瓜,再联系新疆特殊的地域环境我改变为咚哒哒咚哒,学生一学即会,在课堂中还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比如赛歌会,卡拉ok比赛等,以“赛”激趣。
(3)自主探究,合作创造。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互动。
总之,要做到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实践,我们必须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我们的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不单纯是鉴赏应该与参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行为的变化》
[2]金亚文《理解与实践高中音乐新课程》
[3]刘知新《优化教学论》
首先要明白音乐课堂组织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如果整个课堂教学组织的得心应手,教学过程便会如行云流水,学生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的、意趣昂然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组织教学虽不是课堂教学本身,但它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教学活动的效果产生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具体说来,课堂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具体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一)促进作用:课堂组织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教师教学及管理艺术高水平发挥的结果。
(二)维持作用:课堂组织教学的维持作用指教师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较持久地维持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互面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管理不当引起的互面影响,在正常维持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组织教学的促进作用,使课堂组织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二要遵循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课堂组织教学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达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全面性原则:课堂组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主体性原则:课堂组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的合作为基础。
(四)民主性原则: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成长,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个性才能达到充分地发展。
(五)发展性:课堂组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轻松与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和谐统一的发展。
其三要把音乐课堂组织的技巧巧妙地、合理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音乐课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使学生集中精力,情绪饱满的进入状态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情导入。上课时教师以自身的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对学生产生一种号召力,以调整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准备上课,以课的内容进行情绪导入。
2、以静导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难以意料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一片哗然的情行。这时如果教师靠声音在喧闹中是不易被学生注意的,而冷静、镇定却易成为学生的“新异刺激”,从而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
3、以新导入。上课时,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内容,提示重、难点,让所有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引起重视。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1、了解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
2、问题处理及偶发事件的应变: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搞小动作等问题,教师要在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处理。
3、注意教学情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音乐课有它独特的魅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不是所有的音乐课都能引起学生兴趣,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平时在教学中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好参与的特点,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结束的组织:
1、留有余兴:一节课结束若是全课的,在学生情绪高涨时结束,会使学生留下相象、回味、思索的余地,增强音乐课的魅力。
2、精心小强震:精辟的小结和对本课重点的概括,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结束课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摘 要: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展开音乐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简单乐器”“舞蹈表演”及“背景扩充”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围绕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诱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兴趣教学;简单乐器;舞蹈表演;背景扩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经典言论充分证明了兴趣之于学生学习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诚然,只有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由内而外地表现出对所学学科知识的积极学习态度。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想更好地展开教学,必须首先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楸救私萄实践中有效诱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几种做法。
一、借助简单乐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相当一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会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中所出现的音乐曲目,但教学也仅仅局限于此,并不会向学生详细讲解演奏具体音乐曲目所用到的一些乐器。这就致使很多学生即使经过了初中三年的音乐学习,却对乐曲演奏知之甚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其实,学生在平时的现实生活中很少会接受到专业的乐器培训,因此,他们大多数人对于各种各样的乐器可谓既好奇又倍感新鲜。由此,笔者认为初中音乐教师可以以简单的乐器呈现为手段,诱发学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原始狩猎图》这一音乐学习曲目时,笔者在上课一开始就利用骨笛这一乐器为学生进行了演奏。借助骨笛,《原始狩猎图》的旋律与节奏显得更为悠扬。这种情况下,学生纷纷询问笔者关于骨笛演奏的方法。看得出来,他们对骨笛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对学生讲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原始狩猎图》,看看骨笛演奏下的《原始狩猎图》究竟蕴含哪些音乐内涵……”如此,便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对骨笛的兴趣及时转移到了《原始狩猎图》这一音乐曲目的学习中,教学反响异常
良好。
二、借助舞蹈表演,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大多活泼好动,爱玩爱闹,因此,他们对死板的学习音乐知识不甚感冒,甚至持有较强的排斥及抵触心理。笔者在观摩一些公开课时发现,一些优秀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了舞蹈表演的因素,致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大增,课堂学习氛围也由此得以融洽而愉悦。
在对其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笔者将其灵活运用到了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并切实获取了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如在学习《健康歌》时,笔者就鼓励学生一边哼唱,一边跟着节奏自由做出动作。这种率性的舞蹈表演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连平时甚少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都积极投入了舞蹈动作的表演活动中。如此,便在诱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他们对《健康歌》这一音乐曲目节奏把握得更为深刻,同时达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
三、借助背景扩充,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与其他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由此出发,在教学音乐知识点时适当为学生扩充其背后的一些背景知识,这既能扩充学生的文化视野范围,丰富其学识与见识,而且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来讲也存在着积极的意义。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长城谣》时,笔者就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呈现了该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历史背景知识:“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这一句歌词赞颂了中国的物产之丰富以及人民安居乐业之幸福生活;“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这两句歌词却话锋一转,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残酷暴行以及当时人们的悲惨苦难生活;“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寇逞豪强”一句表明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轻易屈服于敌寇,誓将日本侵略者驱逐的顽强意志及决心;“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则表明了中国人民经过英勇奋战之后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情形……通过背景知识的扩充,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音乐曲目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并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而这很显然就为他们对《长城谣》这一音乐曲目形成浓厚的学习与演唱兴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证明了背景知识的扩充对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所存在的积极意义。
学生是音乐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方法一定要能满足学生的音乐主观学习需求,如此,才能使得学生始终对初中音乐这一学习科目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投入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鉴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灵活创新,大胆运用多种策略与方式方法,这既是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客观需要,又是优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客观需要。愿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都能踏入音乐学习之门,进而切实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今年4月,学校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优课评选,掀起了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经过紧张的听课、评课之后,身为多年一线教学的老教师,我感慨良多,心头久久回味。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更是体现教师驾驭课堂,凸显教学智慧与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一堂课上,围绕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重难点的突破与解决、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等,是年轻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年轻的教师观摩了如何构建初中、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常规模式;如何创设浓郁的课堂艺术氛围、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突破难点、知识版块的衔接、知识的拓展与研究等,真实体验了驾驭课堂的不同表现。
二、亮点评析
追求自由,是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一。教学中,教师能扬起爱的风帆,解放个体,充分发掘自己的专业优势,并能够用心去选择、编排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整合。能够萌发围绕教学目标、优化过程的意识,比较科学地确立教学重难点,思路较为开阔,语言生动活泼,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学科知识渗透与艺术思维方式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驱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显示出年轻人教学的青春活力。具体表现为:
1.导入新课形式新颖。A教师出示一段电影《聂耳》中的精彩视频片段,并以欣赏示标的形式,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欣赏。接着师生对话交流,简洁明了地揭示新课题《人民音乐家聂耳》,并从其代表性作品、生平事迹的共同回顾开始新课的教学。B教师教《西部畅想》:以赏析活动开始,推出一组歌曲演唱的音像,要求学生判断流行地区,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相继谈起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推出本课新课题——《西部畅想》。
2.学科知识传授精雕细琢,注重创设艺术氛围、学科知识渗透与人格教育。在深化体验环节,教师能鼓励学生即兴编创舞蹈动作,载歌载舞,体现了音乐学科知识传授的专业性,精雕细琢,环环相扣。并能够鼓励学生登台演练,用打击乐即兴创编,配合教师,共同合奏乐曲《金蛇狂舞》,深入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另一个教师的课例中,体现了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追星现象以正确的价值观确立自己的榜样,并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努力成才。
三、存在问题
由于刚走上三尺讲台,缺乏教学实践的磨合,年轻的音乐教师虽然有许多的思维亮点涌现,但是与新课改的理念与常规教学要求,还是存在着一定距离,需要予以调整。
1.教学视野不是很开阔。部分教师导入新课的切入点选择得很好,但是缺乏画龙点睛之笔,让揭示新课题所创设的氛围迅速升温,缺少了推波助澜式的效果,降低了拓展教学视野的效果。
2.教学缺乏全局意识。教学中头大尾小,某个版块教学很精彩,而随后环节教学却比较松散,教学内容丰富但是重点不太突出。
3.教师课堂教学情感不够投入。中学音乐学科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线,凸显人格教育。在个别教师的课堂中,教师缺乏激情,不能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情感交流。一堂课平铺直叙地推进,台下的学生比较疲惫。
4.新课内容的拓展,做得不够细致、深入。有的内容不能体现、深化主题,缺乏创意,只是知识的累积而已,不能进行有效教学。
5.教学中缺乏灵活多变的机智。教师提问,学生没能及时回答,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的语言启迪性不够,缺乏现场调动的智慧。教学中出现了满堂问现象,设计的问题缺乏斟酌与提炼。
6.改善教学评价机制,驱动每个学生萌发成就感。新时代的中学音乐课堂,学生要学些什么?是音乐教师始终要注重的内容。音乐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肯定学生主体参与后的感受,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相继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改进建议
1.切实实施结对工程。如果青年教师新授的每一课时备课稿都是与师傅共同商榷、修改后才进班授课,将会是青年教师少走弯路,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一条捷径。
2.尽快完善音乐教室配置。在音乐教室里,应该拥有钢琴、多媒体等一套完备的设施,要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开放的艺术体验空间,登台演练。
3.定期开展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活动,以推门听课的方式驱动青年教师自觉提升个人教育教学水平。
4.教研室加大开设公开课、示范课的力度,增加音乐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多听多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要想提升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总结经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艺术、喜爱音乐课的兴趣和动力。在新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地顺利实施和教学目的地有效实现。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理念。
教材编写组先后组织了不同层面的教师、教研员、学生调查,其中既有自主发放、回收与统计的问卷资料以及访谈记录,也有配合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的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研究对目前教材的修订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便于各地初中音乐教师了解10年间的教材实验情况,下面以两个实例来展示教材使用中反馈的情况。
一、山东省部分地区问卷调查与分析
下例是初中教材在山东省烟台、威海地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中调研的问卷统计,由烟台市教研员与威海市教研员主持。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认可度。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共设有32道题,针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启发性以及选材范围、版式设计、编辑质量、制作装帧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三个评价标准。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其中中学25份,小学26份,中小学综合13份。参与这次问卷调查的中学教师的工作单位大多数是区、县重点中学和一般城镇中学,省、市重点与农村、民办学校较少。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单位则大多数是区、县重点学校,省、市重点学校和一般城镇中学较少,农村学校与民办学校没有。这些参与调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科专业都是音乐专业,而且都是专职音乐教师,对课标也都非常了解。其中73.08%的小学教师、85.71%的中学教师都是本科学历,64%的小学教师、75%的中学教师的教龄在11-20年之间,69.23%的小学、96.67%的中学的每周教学时数都不超过18节课,84%的小学、88.57%的中学班级人数在41人以上(包括41人)。
2、数据分析
根据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看出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中学教师对中学教材的满意度很高。问卷所设定的32道答题,有三道答题,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教材中的渗透、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以及教材制作装帧三个方面教师的满意度最高,有80%(包括80%)以上的教师表示“完全同意”;有16道题,即教材的结构安排、对教师教材计划制定的帮助、提高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建议与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性、对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启发性、教法与学法建议的实际使用效果、教材在不同地区使用的灵活性、教学内容分析和相关拓展知识的提供、教材的生活性、音乐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教材内容的丰富性、与学生年龄特点的吻合程度、教材的创新性、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程度等方面教师满意度较好,表示“完全同意”的教师人数约占总人数的60%(不包括60%)。
二、河北省部分地区地区问卷调查与分析
下例是本套初中教材征求意见座谈总结记录。调查目的是了解一线教师对教材的看法,限定教师只谈对教材改进方面的意见,不谈优点。调查地点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教研室,由人教版音乐教材编委和张家口市教科所音乐教研员主持。
1、建议及意见统计表
2、意见综合分析
总体来说,教材注重了音乐的回归。注重了音乐知识体系。《中学时代》中《长大成了你》设计得好,与《神州大地》《环球之旅》等单元应保留很有连贯性、系统性和时令性的特点。
(1)《神州大地》可从中国汉族民歌区和四个少数民族地区组织材料,更具有音乐性。
(2)可把每首歌曲的音乐要素的运用及歌曲的细致分析,放在教师用书里,让教师掌握即可。
(3)选择的曲目要适合学生演唱和欣赏。避免过大的难度。如五线谱七上开始就是三、四个升降号问题。《金色的秋天》音乐上是如何表现的,应让学生了解。
(4)可适当增加同一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产生不同的情感。
(5)可用人文为主线转为音乐及情感为主线的编辑方式。
(6)音乐知识应循序渐进形成系统性的链条。
(7)教师用书建议增加《教学案例》。
三、教材使用效果总体分析
通过对各地教学一线的实验资料(含调查报告、访谈记录、听课笔记、教研活动整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教材在实验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教研员、教师、学生总体上对教材感到满意,与过去大纲版教材相比,有明显的“耳目一新”之感。教材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度高,基本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统一以及严谨的科学性与编排的灵活性的统一等。
四、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教材在实验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修改。各地师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10个方面:
1、容量大,教师完不成任务。
2、音乐知识太少,有限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3、选曲不合适,经典曲目嫌陈旧、新编曲目不熟悉。
4、学科综合难以把握。
5、器乐教学难开展,缺乏必要的条件。
6、唱歌教学缺少发声练习和提示。
7、选进课本的歌曲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的选不进来。
8、没有识谱教学使用的视唱,学生学多久都不识谱。
9、课本中很多内容与教师、学生距离太大,学了没用。
10、由于音乐课不受重视,课时进度难以保证,使得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理想化,与现实有相当大的距离。
上述的问题有的针对教材本身,有的针对课程标准,有的是教师自身的认识,还有学校办学条件、学科重视程度等非教材因素。
从收集的资料看,涉及到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容量、版本、编排、曲目选择、教法渗透、知识体系、技能训练等,其中在选材上不同地区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如对西方古典音乐、中外民歌、流行音乐等看法有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有时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意见。识谱知识、唱歌教学训练等也常常成为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