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育文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范文第1篇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音乐课堂情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度,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活跃的思维。而欢快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多注意相关音乐教学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对音乐素材进行认真的研究、筛选,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取音乐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动画、音乐、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出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比如在歌曲《大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提前制作一组动画,动画中有被猎人追赶惊慌逃跑的小兔,有大鹿透过窗子向外张望的情景。通过动画的演示,能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小兔被猎人追赶慌忙惊吓的心情,在学习演唱歌曲时能够更好地对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进行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在音乐课堂中进行互动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课堂互动能够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因此,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组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之间互动,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多项互动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歌唱比赛。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卡拉ok互唱互比,看谁得的分数高。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精神,刺激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拔萝卜》的音乐游戏,由一个同学扮演老爷爷,其他同学分别扮演老奶奶和各种小动物,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表演和歌唱。音乐游戏有效地激发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拉近了音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改善了教师传统的教学形式,使音乐知识通过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把学生不容易听懂的知识点,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和直观的效果展示给大家,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从网上下载一段介绍新疆的风光、物产的短片,并配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拉木汗》等新疆民歌,使学生在欣赏新疆优美音乐的同时,对歌曲的创作地有所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涵义,深化对乐曲的理解,明白为什么说新疆是个好地方。现代的教育技术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把传统的“要我学”转变成现在的“我要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整个课堂教学手段及内容都要为学生这个主体服务,教师组织、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如在歌曲《小红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智能语音系统。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范唱,让学生欣赏歌曲的同时,熟悉作品的节奏和旋律,理解歌词大意。然后教师使用智能语音教具平台,由学生试唱并使用智能语音软件进行录制,利用软件的对比功能将学生的试唱与原唱加以比较,让学生评价自己演唱时的优点,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原唱反复练习加以修正。在整个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合理使用现代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其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工具,但不应过度依赖或使用。过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会使教师的语言行为被多媒体替代,教师成为多媒体的播放者,反而无法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无法实现音乐教学的创新。受到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生动形象的事物对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过度使用课外题材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加强引导,防止一些学生沉迷于多媒体课件而忽视音乐课本身的内容。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 音乐教学 问题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12-02

想要营造一个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就必须要对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有效性实施探讨,要求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领域中必须要不断扩宽以及深化有效性。原因就在于小学生自身的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得到十分成熟的发展,小学生开展的很多活动都会受到大人对其产生的影响,在小学生生活圈子里面最为亲近的就是小学生学校的教师以及小学生自身的家长,因此,对小学生实施音乐教育教学要求家长以及教师进行共同合作以及努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并没有一个准确和明确的定位,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并没有对我国音乐教育自身的功能有效发掘出来,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以及特殊性,反而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和小学教育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简单结合,进而将小学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淡化,甚至抹杀,这并不能够符合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自身的根本宗旨,更加偏离了小学教师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

还有些小学校将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忽略,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将音乐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手段,将音乐所具有的益智以及辅德的功能看成了实施音乐教学的目的。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材里面的技能和知识所具有的系统性以及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具有的内在联系不能准确理解,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都将音乐课堂开展成了小学生的娱乐课程,这样就忽视了对小学生自身全面音乐素养培养的目的,更加忽略了音乐性是音乐教育自身发挥其他作用以及其他功能的根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艺术教育价值以及艺术教育功能十分重要的体现就是创造,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同样不例外,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保证演唱激情洋溢,保证音乐雅俗共赏,舞蹈生动活泼,这些活动能够有效激活小学生自身的创作兴趣以及表现欲望。所以,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不断鼓励小学生不断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激励小学生积极开展自身的创作才能以及艺术个性。与此同时,还要对小学生创新思想来进行及时表扬,最终保证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在音乐教师教授新歌曲之前,必须要细致和耐心地分析和钻研音乐教材,找出重点以及难点,将那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在这一个教授过程中,采取比赛以及游戏等等形式来将音乐趣味性增加。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想要鼓励小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小学生参与音乐教育教学情境和活动,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要对活动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小学生自身参与到历史教育教学的能力。在音乐欣赏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还要根据学生可接受性、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音乐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有趣以及生动的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使小学生进行创作、实施表演、组织伴奏、思考意境、谈感受和体会,以及实施课外研究性学习等等活动,来有效增加小学生参与到小学音乐活动中的积极性,开阔小学生四维空间以及学习思维,最终使得小学生能够发展以及彰显自身的个性。

(三)小学音乐教学要改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一直都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载体,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小学学习环境进行改善,加强小学校软件建设以及硬件建设,具有十分现实以及重要的意义。比如说,对于教师自身的环境实施完善,保持小学音乐教室整洁以及清洁,进而为音乐教师以及学生带来一个好心情和好氛围。再比如,通过音乐作品中醒目标语口号以及生动形象的标语口号,来为小学生实施潜在审美教育以及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并不知环境的时候加入艺术家的名人名言以及作品展示,这样对于培养小学生自身艺术价值观念起到促进的作用。

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又从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音乐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小学音乐教学要改善学习环境这三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胡 洪. 架起一座通往审美艺术的桥梁――浅谈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4).

[2]方承麒. 插上想象翅膀 创造自由时空――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探索[J]. 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 2007(01).

[3]赵燕萍.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2).

[4]孙 媛. 初级接触的魅力――浅谈口风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趣味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8).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心育艺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235-01

1 小学音乐教育的心育作用

1.1 增强意志

意志力的作用过程就是不断地发出包含指令信息的神经脉冲,直至其最终到达神经末梢而引发行动。音乐则可以通过反复,循环,递进的旋律,逐步增强的音量和音高,渐次加快的节奏和速度,来模拟这种过程。音乐教育过程可使小学生的意志过程与音乐发生共振,从而培养坚强的意志力。例如,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抗衡的作品可培养小学生坚定的进取心与坚强的意志;高昂的军乐可振奋斗志,增强勇气。

1.2 开发智力

音乐能够协调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发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音乐教育过程一方面可以激发大脑的活力,改善大脑的整体功能,从而在根本上促进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音乐对情感意志品质的作用,音乐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情绪智力,为智力的充分发挥创造必要的心理条件。

1.3 陶冶性情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多次重复以后,会在人的心中留下痕迹,与心理活动的节奏融为一体。在音乐的长期熏陶下,小学生的行为模式、生理心理反应模式、心理活动过程的节奏和速度等结构特征,以及思想情感的表达与交流的方式与习惯,都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发生某种变化,性格也就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例如,宁静的曲调可令人气息平和、心情安定、反应沉着;欢愉的旋律可使人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而开放合群;委婉、细腻的音调还能驯服粗暴、蛮横的性格。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在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这应该得到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视,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音乐教育,方能收到明显效果。

2 心育艺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1 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人们所喜爱的事物往往是他们所熟悉的,这是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音乐亦不例外。音乐爱好是反复强化形成的。一个人所喜欢的音乐,他自然爱听、多听,在长期的重复中得到自我强化,从而形成他的音乐偏好特色。学校是小学生能听到丰富艺术音乐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艺术音乐成为正常的、自然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成为欣赏艺术音乐的常客。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受到音乐艺术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对高雅的艺术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爱好。

2.2 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是人所共知的真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小学生为主体,引导其进行欣赏、娱乐、倾听、表演等主体性活动,并通过小学生的这种主动活动,优化和改善其精神状态。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使小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活动之中,按自身的心理规律展开音乐心理活动。音乐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只是为这种教育活动提供一种引导和诱因,创设一定的外部条件。为使小学生能主动参与音乐教育活动,应当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和动力。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是他们参与活动的强大动因,因此,要从其心理需要(包括兴趣爱好、情感需求等)出发,引导他们自觉、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并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投入”状态,从而产生发自内心(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教育效果。

2.3 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对不同的小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应有所不同,要从对象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不同孩子的兴趣、特长、身体、嗓音条件、音乐素养、欣赏水平等的不同,因材施教、因材施训。例如,有的孩子喜欢京戏,就可从京剧中选择合适的段子作为其欣赏或练习的素材;有的孩子擅长演奏,就可鼓励和安排他们演奏特定的曲目来进行教育。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小学生的音乐陶冶过程才能收到实效。

2.4 循序渐进地导入音乐

音乐教育活动要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前提,从他们的即时心态入手来实施音乐教育,避免“对牛弹琴”或“听而不闻”。在教育过程中,则要循序渐进,遵循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逐步深入,切忌盲目冒进,急于求成,“欲速而不达”。

2.5 合理选择音乐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改善和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心理健康。音乐形式与内容的选择、调节的手段和方法的选择都要以此为宗旨,不得起反作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选择曲目时要注意上,强烈刺激、噪闹、声调怪异的音乐,过分悲哀、抑郁的音乐,一般不宜采用。这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2.6 综合采取多种手段

实施音乐教育不能“单打一”,而要充分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和手段,多管齐下,相互配合,和谐统一,产生优势互补、综合协同的效应。不仅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本身的各种要素应当和谐统一,而且还要获得音乐之外的其他条件、手段以及别种艺术形式的支撑和配合,例如灯光(光线)、环境、色调、语言等,以及影视,舞蹈、文学、游戏等形式,以使音乐教育活动不致落入效果单调,枯燥乏味、孤立无援的境地。

2.7 发挥群体效应的作用

有人在场或许多人在一起做,可以促进个人的学习、工作活动效率的提高或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效应或共同行动者效应。在这种效应中,凡能促进增量或增质的称为社会助长效应,反之称为社会干扰效应。群体效应是群众情感信息的一种连锁反应。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它的群体效应。我们组织音乐活动时,要注意作品的选择,注意小学生群体之间在音乐爱好方面的影响,使社会助长效应起积极作用,使大家的情绪相互感染,在音乐审美趣味、标准、理想上出现增量或增质现象,抑止社会干扰效应。例如,许多人在一个声场聆听音乐,有时因为听众同时受到乐曲的激发而产生巨大的群众情绪波动。历史上曾出现过无数次这样的事例。1933年斯特拉文斯基的组曲《火鸟》公演,就引起了剧场的骚动。

3 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重视音乐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音乐心理开展音乐教学学习、研究小学生音乐生理和心理发展。小学生音乐心理特征,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从他们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出发进行音乐教育教学,遵循和运用音乐教育教学心理规律,提高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学校教师要切实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为基础采取有效策略,方能顺利完成小学音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文婧.浅谈音乐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8):117.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范文第4篇

  音乐的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资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光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升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年10月——20**年12月。

  第三阶段:

  1.围绕教材开展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

  2.课题归纳总结。

  3.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4.按期学习交流,互相听课,组织艺术实践活动。

  5.总结陈诉。

  具体时间为:20**年1月——20**年6月。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体现形式。

  传统教学形式与现行的教学模式的碰撞,学生及社会思想的改变,课题的研究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各项配合再加上全体课题组人员,相信一定客服各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也将此研究报告及课件,调查结果,课案,表格等形式把结果予以展示。

  音乐的开题报告2

  (一)来源和论文类型

  1.选题来源:自行命题

  (二)课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已正式启动并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音乐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但能够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对开发提升人们的智力、增加想象力、培养创造性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从近二十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的状况来看,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不能在同一步伐上。音乐课至今没有得到重视。少数民族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严重缺乏,且管理与对音乐的研究也较落后。这些地区的教学质量普遍很低,教学模式很单一,大部分都是以传统的教唱模式为。由于地区条件的局限性,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性观念又较强,使得较偏僻的地区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严重欠缺,那么这些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就很难接收到专业的音乐知识,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因此也就难以发挥出音乐本身所要实现的美育功能。

  2.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中的湘西自治州全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湘西自治州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汉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三十个民族,其中以土家族、苗族居多。由于湘西地理位置偏僻,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山峦叠起,丘陵起伏,多民族杂居,湘西自治州是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已被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计划之中。由于该地的地域封闭性和交际范围的限制,经济落后,教育基础很单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因此也使得那里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多城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西自治州这个较为落后的地区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分散性、地方性和落后性等特点。本课题通过对湘西自治州中小学进行了初步的的考察与探索后,对当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促进该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生长在湘西,深知当地地区音乐教育的落后,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推进该地区的音乐教育教学能略尽微薄之力。

  (三) 研究现状综述

  湘西地区的音乐文化积淀很深厚,音乐舞蹈更是该民族地区中群众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内容,因此,大部分研究者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在对湘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之中,也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反观对湘西地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研究则起步晚,成果极少,且都是以论文与期刊的形式出现,至于专门研究该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书目前还没有,可见对其研究的薄弱与缺乏。现对湘西自治州的音乐教育研究分述如下:

  1.已有硕士论文研究现状

  陈育梅的硕士论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从教育环境产生的国内国外背景的简单介绍,然后从问卷的调查统计对湘西自治州中小学的教育环境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估,后对当地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发展的对策。该篇论文是对整个湘西州中小学教育环境的状况一个详细的调查概述,对后面中小学音乐的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价值。

  侯杰的硕士论文《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该篇论文是结合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的实际情况,展开对该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研究,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实施音乐课程提供了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扩展了其研究的视野。同时结合音乐人类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从跨文化这一角度来审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不但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实际的运用,为理论提供了的支撑点。改进传统教育的以音乐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

  王跃辉的硕士论文《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该论文从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为着力点,以过发放回收问卷,统计调查结果与分析这一客观调查来研究当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而后对湘西州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从对湘西各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几点建议;对如何提升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思考和关于建设湘西自治州乡土音乐教材的思考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2.各类期刊已有研究成果

  王蓉芳,唐寅玲发表的期刊《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为例》,本篇文章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文化的积淀、文化的传递、文化的选择以及文化创新这四个方面的文化功能进行探讨和研究。

  周慧《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据湘西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式,结合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展开对音乐课程资源实践教学利用的研究,以乡土音乐资源整合为理论前提来提出乡土音乐资源整合的具体做法,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湘西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的需求。

  杨蓉《湘西地方音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文中分析了湘西地区音乐课程资源的种类,并简要说明了课程内容资源的调查与筛选的方式方法。对该地区的音乐课程的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陈瑾《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从对湘西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分析入手,提出教育机构在思考当地文化发展的通史,更应重视民族地区有特色的文化传播和继承,并着力于本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以湘西传统音乐为突破口,改革农村音乐教育,并提出了新思路:让有特色、简单易学的民间乐器进课堂;结合科学的发生发声,学唱湘西民歌以及利用湘西民间舞蹈资源,开设室外音乐课堂。

  田爱萍《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湘西农村音乐教育观念陈旧、师资力量不足、设备落后等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陈文静《关于湘西农村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点思考》。作者主要阐述了如何将湘西丰富的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其研究成果对开发与利用湘西音乐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龙勤彪的《湘西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前景探析——以两河中心小学为例》。从客观上进行探索与分析,从主观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研究》。该文章通过对湘西所管辖两区两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整体状况深入的调查研究,整理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与不足,细致梳理的问题的形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途径来促进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刘廷新的《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文章对湘西农村部分中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校及家长对该门课程重视与认识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查,指出应从提升认识、更新观念,巩固师资,引进专业人才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当地的音乐教育问题。

  从以上已有成果以及本人所搜集的资料显示,在对湘西自治州音乐教育的研究方面,其成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且大多数论文资料都是针对一些常见的教学现象进行论证,并谈一些较为主观上的体会及感想,没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及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其创新性成果也并不多,可实施性也不强。

  (四) 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研究。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概况

  第三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策略

  本课题是通过发放问卷,对湘西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分层发放,并对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来进行该地中小学目前的音乐教育情况的了解。通过对部分县市的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学生以及走访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从对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本质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情况来研究。努力分析出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和影响的因素,剖析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客观分析,为湘西自治州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五)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难点

  湘西自治州辖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这七个县。其各个县市的中小学都较分散,且都距离较远。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整个湘西的教育都较发达城市单薄。据本人所了解,湘西州里面发展较快较好,教育也相对比其他县发达一点的城市中小学,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个只关注学习分数的教育大浪潮里,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主科教学,因为这影响着他们的升学率。而在落后偏僻一点的农村中小学里由于教学设备以及师资的缺乏,音乐教学活动则难以顺利开展。这给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增加了很多难题。

  2.创新之处

  首次系统的全面地从各个方面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发放回收问卷得到最新的数据来统计,掌握一手资料,并客观的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

  (六)拟采取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第一步,搜集整理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文献资料。

  第二步,实地调查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况。

  第三步,分析所得调查情况,研究其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2.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实际调查,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图书馆书刊查阅以及网络电子书刊、资源等方法搜集文献资料,努力占有第一手资料,力求系统、全面地搜集与研究论题相关的教育资料来进行客观、全面和细致的梳理。

  (2)访谈法:选择性的对本课题有关的领导、教师、学生、部分家长及各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访谈,包括面谈或者电话等。并对所得到的回答进行客观的分析来获取所需的资料。

  (3)问卷调查法与抽样法:采用发放问卷,对湘西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来分层发放,并对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来获取所需资料。

  (七)研究计划进度

  20XX.5—20XX.8 选题并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9.1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20XX.10—20XX.3 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20XX.3—20XX.5 修改毕业论文,定稿

  20XX.6 毕业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周纯禄.跨世纪的奠基礼:湘西州教育综合改革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04

  [2]孟铸群,陈红涛:湘西民族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07

  [3]秦平著:民族教育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01

  2.论文类

  [1]侯杰.湘西多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

  [2]王跃辉.湘西自治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

  [3]陈育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3.期刊类

  [1]王跃辉.基础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湘西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音乐教育与创作,20**,9

  [2]王蓉芳,唐寅玲.论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文化功能—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商情,2010,15

  [3]周慧.论湘西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2

  [4]杨蓉.湘西地方音乐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J].民族论坛,2005,8

  [5]陈瑾.湘西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6,03

  [6]田爱萍.湘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观周刊,2011,14

  [7]肖翠.湘西自治州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2

  [8]龙勤彪.湘西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以两河中心小学为例[J].20**,7

小学音乐教育文献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现状;作用;方法

音乐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审美和娱乐方面有着必要的需求,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首先,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学校中音乐教师短缺。音乐教育是一项高素质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有着更高的层次,他们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现在有很多教师是兼任音乐教师,这很难对音乐教育有更高的层次要求。很多教师只懂得一点乐理知识,掌握很少的音乐技巧,很难担负起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对于教学目的,很多音乐教师不够重视,很难想到音乐教育对人的培养作用以及音乐教育的目的。

其次,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很多学校音乐设备不全,虚设音乐课,对音乐投入的经费太少,对音乐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生本身对音乐课的认识也不够正确,有很多小学生认为他们之所以上音乐课只是发泄一下情绪,调节一下自身的压力。教师对音乐课堂控制的不到位,教学和培训的内容太片面,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弊端,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还有,许多学生家长都认为音乐老师没有文化教育水平,不愿意让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以免影响他们的文化成绩,认为小学生学习音乐没有什么用。甚至学校和教师也都认为主科才是最重要的,音乐成果很难评判,对音乐教师的晋级、评优不能优先,导致了很多音乐课变成了数学、语文的自习课和巩固课。这就不难发现小学音乐教育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小学音乐教育很难有发展。

二、小学音乐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小学音乐教育是具备开发这种想象力的一种功能。

小学生在倾听音乐的时候,会对音乐本身的魅力产生一种共鸣,会对审美情感、审美体验积累的更丰富。音乐会对小学生的体温、激素分泌、心跳、大脑的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激发鼓励小学生进取的精神,坚定他们的信念,使他们为理想增添了奋斗力。

目前,我国的小学生音乐教育在教师的素质和新课改上有着差距,新课改和教育理念上有着不少的差距。这就影响了小学生的创造力、智力和想象力的深层培养和开发。重智力、轻情感的因素在教材选编、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上造成了一定的缺陷。许多事例证明,音乐对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开启作用。例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都对音乐很有研究。

2.培养学生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一定的音乐创造力,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创造活动,是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开启他们对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智力,有助于他们在精神和人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里有着明确的规定: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使他们能够做到不自私、不狭隘、遵守法纪,做一个博爱、善良的人。可见音乐教育在人的心理健康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主要通过、舞蹈、声乐以及戏剧的形象和创作,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工程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培养他们正确的感受观、创造美、表现美。能够使小学生的人文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统一的完整的教育。

音乐教育同时也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荣誉观、等多个方面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力,通过情感的沟通、交流、传递,唤起小学生的听觉、视觉上的美感,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学的改进方法

首先,小学音乐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转变,对于音乐教育的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要随着科学文化而有所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学态度,以小学生为中心,启迪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把传统的教学理念转换为新的教学理念,和小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伙伴,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小学生的情感。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理念,从一个方面展现社会生活的本质,给学生提供善恶的标准,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增添生活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其次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积极的导入新颖的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对于音乐这种听觉艺术形式,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品味歌曲,体验歌曲、二次对比欣赏等各个方面,使得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同时感受音乐。充分体现教师的才华、本领。教师在音乐教学上要做到因人制宣、因材而教的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展示实物、图片以及进行试唱。演奏等等的教学方法。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具体生动的知识。加强教学环节周密而清晰的考虑,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要对鼓励学生、协调关系、控制纪律等各种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还有,小学生天真活泼,激励他们进行唱演歌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们主动演唱歌曲、配舞蹈,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创造,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利用现代的科学信息技术,通过教学手段不断的拓展音乐教学的渠道和途径。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弥补缺陷。其次面向大多数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扩大知识领域,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加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培养他们的特长。有组织的积极的帮助他们建立合唱队伍。使他们能够走出校园,走到校园以外的群众中去。这样能使他们活的更多的音乐知识,促进他们的演唱兴趣,提高演唱水平。

四、总结

现代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责任、特点,应该有与时代精神相同的教育理念,要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神圣的、光荣的、崇高的教育,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才能把音乐知识,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小学生,使音乐教育在小学生的发展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作者单位:河南省泌阳县泌水五小分校)

参考文献

[1] 杜军.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趣味性[J]. 林区教学. 20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