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课教学

小学音乐课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课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课教学

小学音乐课教学范文第1篇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改革音乐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势在必行。让学生在单学科中学到多学科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不宜追求音乐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音乐教材,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掌握运用。"学生的音乐素养除了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形成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和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经过这几年的摸索,笔者认为小学音乐课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推行音乐综合实践课是实现这一措施的最佳途径之一。音乐综合实践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是以音乐为主线、结合多学科知识,综合而成。学生在音乐课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学习音乐(以学习音乐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应兼学到其它知识。我认为以以下的形式而进行的音乐课才是音乐综合实践课。

1.改变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机会,以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资源得到共享。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既然是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例如二年级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师讲课时会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这时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都留有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配合,促进了情感的交流。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级音乐课《小雨沙沙》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歌词之后,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下雨,能说说大雨和小雨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分组讨论,选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这时,可以教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看谁学的好,看谁合作的好。歌曲学到一定时候,教师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为歌曲配乐,进行实践探究,最后,歌曲圆满结束后,可以提问学生你都有哪些体会,可以说一说吗,孩子们会说出许多你想不到的话来,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强调发挥创造性 作用。

由于《新教材》设计了单元式的结构,即每个单元一个主题,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强化对主题的认识。如爱心教育(爱妈妈、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等)、少数民族和民间音乐、环保意识、民乐经典、西洋和民族管弦乐器、中国地域文化、世界地域文化、音乐中的动物、中国功夫、音乐里的故事、歌声中的回忆等。在每个单元中选择不同体裁、题材、不同演奏形式的作品,既围绕一个主题,又不显得重复、枯燥。在我的头脑中也始终认为音乐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但时常让我头疼,很大一部分的同学关心的是这首歌怎么唱,对老师讲解的知识是右耳进,左耳出,识谱只认唱名,不管音高。通过不断的学习,让我知道"教育观念"不改变,学生还是谈不上喜欢音乐课,比如:在教学"切分音"时,我不像以前那样强调切分音的作用,而是让同学们先分析它的特点"×××"和"××· "拍拍手,读一读,想一想,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它的唱法及懂得了它的作用。

2.发掘音乐教材中的多学科元素,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小学的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它首先是一种文化教育。因此要把音乐教育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之中,与相关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同艺术中的其他形式相结合,如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还要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地理、历史、文学、诗歌等。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新教材》拓宽了教学内容,小学阶段设计"动画城""五十六朵花""神州漫游""世界之旅"等单元主题,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欣赏《致春天》一课时,不仅让学生了解懂得了本曲有不同的三个部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启发道:这是一首非常美的作品,作曲家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春天,大家能否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春天呢?比如,绘画、小作文、诗歌、舞蹈等等。通过点拨引导,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把《致春天》这首曲子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达到了我的课前预想。

小学音乐课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思维 内容 手段 互动

音乐课的教学不同于数理化等一般文化课的学习,从学科分类来看,这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划分:一类属于艺术,另一类则属于基础的学科教育。而音乐是一门开放的艺术,其更多的则是强调学习者对音乐的实践和互动,因此,除了要求每一位音乐教师具备基本的音乐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外,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才能真正喜欢上音乐,沉醉于音乐,这便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真正目的。而在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却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普遍问题。

一、教学思维的传统性

应该说是目前多数音乐课堂中存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即课堂教学仍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教师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要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虽然有时教师也会利用一些特殊的音乐教学手段,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竖笛的吹奏,但这也仅仅是机械地为完成一个教学目标所必经的教学步骤,毫无新鲜感可言。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不能有效地被带动。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要想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转变做起,比如在音乐课上尝试加入对各种中西乐器音色的辨别和使用、利用小道具组织模拟一个小型音乐场景、欣赏中外经典的影视音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做一些音乐接力游戏、编几首通俗易懂的音乐儿歌或小合唱、讲授几个著名音乐家的音乐故事、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的音乐采风等,这是很好地完成一堂音乐课的基础和根本所在。

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音乐课堂的教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认识音乐;另一方面也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掌握音乐的一个过程。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多数音乐教师往往只注重第一点而忽略了第二点,比如仅仅通过简单的对一首乐曲的欣赏来认识某一个作曲家、做一个简要的曲目介绍、听唱一首歌曲、学习几个基础的乐理知识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一堂原本非常活泼、轻松、有趣的课程变得和其他基础文化学科一样枯燥无味,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笔者认为,音乐课堂的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懂得什么是音乐外,更要加强学生对音乐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适当地做个音乐小游戏、排练一部音乐小话剧或是一个小合唱、简单地进行各种乐器的演奏等。当然,这一点也在后面的教学视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课堂反馈来看,师生间的配合与默契程度都达到了统一,这可以说是真正学习、认识音乐的关键,同时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音乐潜能的最佳途径。

三、教学手段的单一性

一堂音乐课可以选择的上课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听、可以看、可以唱、可以玩……这主要是由课程本身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但在目前看来,音乐课的教学在绝大多数地区仍然达不到普遍的理想效果,这其中除了与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有关外,最主要的还是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有所欠缺,即目前音乐课的教学整体处在“听、看、学”这样一个初级的教学层面,教师的授课方式多半是媒体演绎和口头传授。当然,这样的方式笔者并不反对,毕竟这是学习任何学科(包括音乐在内)的一个必经途径,不可逾越和改变。但一味地用这种方式并不适合音乐教育的长期发展,因为其缺乏一个最关键的教育要素,就是多样化。笔者在小学四年级时上过一次记忆犹新的音乐课,那节课学生的上课地点被临时改在了一个周围围满座椅的大教室。当学生坐好后,教师便给学生每人发了一件类似于碰铃、小鼓、三角铁这样的击奏小乐器。那节课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在教师的弹奏、指挥下用学生手中的乐器为《小青蛙》和《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两首歌曲加伴奏以及学唱。学生很顺利地学会了歌曲,教师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笔者举此例想说明三点:1.教师上课时突然换教室的安排使学生的反应很大,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关注度和好奇心油然而生;2.各种小乐器等教学道具的使用是课堂的最大亮点,使学生在产生好奇心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上课兴趣,产生上课热情;3.采用四周围坐的方式上课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缓解了学生平时紧张、压抑的上课氛围,让整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真正体现了音乐课寓教于乐的本质特征,这样的安排可谓独具匠心。

四、师生互动的缺失性

由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仍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相对较少,因此这样的课堂气氛通常会显得较为单调而缺少轻松愉悦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上课兴趣,而且也会极大影响教师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此时教师的正确做法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为目的,要指引学生怎样做的途径而不是告诉学生怎样做的结果。通过“摸规律、找方法”等手段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认知意识。这既是增进师生间互动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音乐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不同学生群体的接受能力有限,可以将这一教学方式主要应用于高中的音乐课堂中。

小学音乐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音乐课活动设计;艺术视野

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教材,要求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会演唱、演奏、舞蹈、欣赏等各方面的一些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灵活地进行音乐课的活动设计,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舞台。

一、音乐活动的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音乐课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教学效果。

设计以审美为目的的音乐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体验和感受美。例如,在欣赏《吉哟》这一课时,笔者在教学中分别设计了四个环节:环节一,听知了的叫声。(教师设问:学生,这节课老师先让大家听一种声音,它是天生的歌唱家,你们猜猜它是谁?)让学生做到听力集中。 环节二,了解知了。(教师介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概括了蝉的一生:蝉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木之精华,蛰伏四年,换来的只是短短一个月生命的“春天”。蝉的毕生以全部的力量尽情歌唱。羽化时脱落下来的皮壳叫蝉蜕,是一种中药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精灵。)教师通过播放知了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做到注意集中。环节三,听赏与表演。(在学生喜欢上蝉的基础上,播放乐曲,让学生表演,观察学生的表情,掌握学生对音乐投入的程度。)让学生做到面部表情和肢体动起来。环节四,学唱歌曲。让学生伴着音乐模仿知了的叫声,最后进行二声部的合唱练习,让学生做到声音亮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师生语言和情感交流,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审美的全过程。

二、音乐活动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实践和创新

新课程实施更重视学生的教学主导地位。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就能表现出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养成敢于体验、勇于创新的习惯,从而彰显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卖报歌》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听聂耳创作这首歌的故事,学生听得非常认真,然后笔者扮成卖报人,边唱边做动作,声情并茂的表演吸引了学生,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首歌,最后请学生一起创编动作。班上有几个学舞蹈的女孩表现积极,笔者趁机让她们表演并鼓励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编创活动进一步得到了扩展。这样设计的音乐课既生动有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音乐活动的设计要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促进全面发展。在平常的文艺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汇演,这种体验让学生的技能技巧得到展现,可以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延伸性,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音乐及与音乐有关的知识。

小学音乐课教学范文第4篇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 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 新课标 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 骑着毛驴进教室 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己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3【编者按】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内容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 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小学音乐课教学范文第5篇

进步或发展。音乐学科的教学实效性是指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会唱歌、听赏、

演奏等技能,进而发展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课堂教学是

音乐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因此,要获得较高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提升每一节音乐课堂教学的实

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

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

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所谓提高课堂的实效

性,就是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即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各方面有最大的收获。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较好的

统筹安排,纵观全局。要提高音乐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加大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教具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源数量,配备足够的小学

音乐教师,减轻当前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负荷较重的问题,同时通过配足音乐师资力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让音乐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

方式,让课堂教学质量更加丰富多彩,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更好提高。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小学音乐教具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变目前比较单一的教学设备,特别是农村小学

,各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小学音乐教学硬件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多增加多媒体电子设备,增加钢琴、幻灯

机、电脑等硬件设施,让更多的音乐教具走进课堂,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达到提

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现音乐美感。

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都有机会得到奖励。那些调皮好动的孩子更需要

老师的奖励,往往老师对他的肯定会让他改变很多,甚至成为老师组织教学的好帮手。

总之,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教师心里装着音乐,装着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不

断学习,用新的教学理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相信,崭新的音乐课堂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学生也会

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

2、教学设计是否鲜活有创意,学生是否乐于参与;

3、教学设计是否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实践的冲动。在欣赏《糖果仙子舞曲》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

样的教学环节:教师穿上美丽的裙子,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快乐地跳着舞蹈,音乐形象表现得非常直观,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

三、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不能离开音乐艺术形象进行空洞的说教,审美教育不需要对审美对象进行

理性的说服教育,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

再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在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中就接受了教育,它是音乐教育所特有

的功能。

另外,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

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 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

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设计《幸福拍手歌》这课时,我以"拍手歌"的游

戏方式引入后又以亲情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幸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情景展开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

、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更是轻松惬

意。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最优化,引导参与,体验成功。

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

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

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

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

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音乐欣赏课,任课教师首先介绍了作者、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接下来是初听全曲,

建立整体印象,然后教唱主题音乐,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反复纠正学生出现的音准和节奏问题,最后是曲

式结构分析,整节课上都在高频率地使用着一个词汇"再来一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课堂小结中,教

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回答,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由此可见一

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固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把知识强加

给学生,正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音乐欣赏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应当以聆听为主,结合其它音

乐实践活动,如歌唱、演奏、律动、讨论、评价、创造性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

造人格魅力。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动机

,活动即实际参与体验。"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

乐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的关键。

五、进行课改,更新教学形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必须围绕

这条主线进行。为此,笔者对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进行一些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主要做法是:

1、音乐与律动、舞蹈相结合。

自古以来,歌舞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载歌载舞,更能体现艺术的真谛。我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以及具有强烈表现自我的心理,按照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音乐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

或边唱边表演,或将歌曲集体创编为舞蹈。例如我指导学生将《粉刷匠》这首歌创编为舞蹈。我把他们分

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边唱边跳。开始,每组都站成一排,跳同一动作,没有什么创新的队形。后来,我引

导他们可以让跳得好的同学担任领舞,队形也进行灵活多样的变化,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大胆地创编动

作进行展示。每个小组编排的舞蹈都具有新意,表演也很到位,我一一给以肯定和表扬。着节课使我深深

体会到创编舞蹈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把"课本剧"请进小学音乐课堂。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把"课本剧"请进课堂的音乐教学就体现了素质

教育。日本小提琴家、音乐家铃木先生认为:"只要能为儿童创造出一种类似于祖国语言环境 的优良音乐

环境,让儿童每日沉浸其中,任何儿童都可以轻易地掌握人类音乐文化的优秀遗产"。

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扬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

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内

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扬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即兴创造是人在一

定的情境和环境下,受某种气氛或情绪感染、触动、启发而产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它更多地带有情绪化、

自发性、随意性、现场发挥的特点。生活情境教学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

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展开联想和想像,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即兴创造提供条件。

在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将乌龟与兔子生动、可爱的形象与音乐很好地吻合在一

起,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像看动画片一样直观形象的感受音乐、饶有兴趣地聆听音乐。在老师创编歌

词的激发下,将同学们带入龟兔的第二次赛跑当中,而且乌龟终因坚强的毅力与聪明的智力,再次战胜了

小兔子,为了安慰绝望的小兔子,爱心十足的孩子们纷纷做起了认真地"劝说"工作,编了歌词"小兔子呀

,小兔子,你别太伤心,上次比赛你失败,这次又失利,比赛除了有毅力还要用智力,比赛胜负别介意,

友谊是第一。"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巧妙地引出了本课的思想教育重点,达到本课的教学与教育目标。

七、建立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节课上得好不好,一方面要看学生掌握和理解了多少,另一方面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了多少精力

,有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激励教师更好地

再学习,特别是加强对音乐教学及新课程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达

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当然,这种评价机制是建立在学校对音乐科目的重视基础上才能体现,作为

学校,必须转变音乐科目是辅科的传统观念,要像语数科一样同等列入量化评价体系,多方面重视音乐教

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师水平,才能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多

样化,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样,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自然而然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提高音乐课堂实效性的方法是很多的。在歌唱教学中,要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学会

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和美感。因此,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要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