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课题研究方法

德育课题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课题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课题研究方法

德育课题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用户体验;交互设计

0 引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广泛的共享性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形象地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而多媒体课件要想体现出其优越性,关键在于学习者也就是用户的积极参与。要想把学习者吸引到多媒体课件的学习中,对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Jonassen(1988)所提出的,“课件的交互本质在于,它是学习者响应与计算机反馈之间的一种内在功能。如果这种响应包含了学习者对信息的处理需求,那么交互才变得有意义。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内容时持续有效地与课件进行互动,从而达到把学习者吸引到多媒体课件的学习中。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其设计方法更多的是以技术和教学理论为依据,基本没有考虑用户体验的重要作用,缺乏对用户也就是学习者个人体验的分析和设计。以下就从现有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分析和用户体验设计方法的基本流程这三个方面对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1 现有多媒体课件设计问题

1.1 缺乏多媒体认知模型的构建,导致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和层次不清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的辅助学习工具,其主要目标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分类组织和构建,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以及虚拟环境等多种形式来“直观、结构化”呈现教学内容。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很多是对教学内容简单的数字化,书本搬家,没有体现出多媒体课件多通道传递信息的特点。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结构和层次混乱,使得学习者不能通过课件的学习快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课程的内容。正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教授所认为的“PPT 的使用已成为一场灾难,是该抛弃它的时候了”。斯威勒教授认为很多人对于PPT使用,不但没有促进对其演讲内容的理解,反而会妨碍他们对演讲内容的理解。PPT只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经常使用工具之一,问题并不在于使用何种工具本身,而在制作时对它的使用方式。我就看到过一个讲授股票课程的老师,使用PPT制作的课件,将课程的内容配合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非常清晰。出现多媒体课件中结构和层次不清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在设计课件的时缺乏对学生认知模型的构建,也就是缺乏用户认知模型的构建。正如理查德・E・迈耶(Richard E.Mayer)所提出的“多媒体呈现的目的不是要把学习者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中,而是要帮助人们理解呈现材料中的那些重要的内容。”要想让学习者快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内容,就必须了解学习者的认知模型。从而通过认知模型来设计和制作符合学习者认知模型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认知模型的构建需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构建。“认知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1967年Neisser在著名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如图1所示,认知心理学所研究的层次,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构建学习者的多媒体认知模型。从而设计出符合多媒体认知模型的多媒体课件,避免出现多媒体课件中结构和层次不清的问题。

1.2 缺乏行为模型的构建,导致多媒体课件增加冗余信息

有些多媒体课件一味追求形式的丰富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忽视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有的课件中文字效果、图像(动画)、声音等色彩丰富,页面的颜色有时超过了四、五种,同时还插入大量动画内容和图片,大大超过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产生了大量的冗余信息。理查德・E・迈耶(Richard E.Mayer)对冗余效应是这样解释的“它指任何从动画(或插图)加解说的呈现中进行的学习都由于从动画(或插图)加解说再加与解说相匹配的打印文本的呈现中进行的学习的多媒体情景。”由此可见多媒体工具的过度使用不但不能使学习者快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还会给影响和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出现多媒体课件冗余信息过多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用户行为模型的构建。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其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如图2所示。因此,要想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出现冗余信息,构建学习者的行为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2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1.3 缺乏用户需求分析,导致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不好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交互形式层出不穷,从简单的人机互动到被广泛应用的虚拟现实环境的模式。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多媒体课件在交互模式上缺乏创新,有些也不能满足学习者对交互的需求,还停留在简单的人机交互模式上。还有些多媒体课件在交互模式上很丰富,但却忽视了课程的内容,没有能够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出现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不好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前期缺乏用户需求的分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群体是学生,学生是这个产品的消费者。如果没有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产品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分析

要体现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上的优势,关键是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学习者能否积极投入到课件学习过程中,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的交互性是如何进行体现,Damarin(1982)曾经列出了一系列课件的交互功能,包括了:学习者的观察(watching)、查找(finding)、实践(doing)、使用(using)、建构(constructing)以及创造(creating)行为。良好的交互性实现,是离不开对于用户体验的分析。

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的层次分类,更加符合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中的观点,分别是:感官层面(Visceral level)、行为层面(Behavioral level)和反思层面(Reflective level)。根据其分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层次为认知层面、行为层面和学习者需求层面,以下就从这几层面对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进行分析。

2.1 认知层面

对于认知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了解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按照知识获得的心理加工过程的性质提出了关于知识的分类。JR安德森等人为,人类的知识可以分类两大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依据《认知心理学》一书中的定义:这两类知识之间的差别可以用两个短语加以总结:“知道怎样”和“知道那个”。“知道怎样”是指个体完成对某对象所使用的非语言程序性知识。无论何时我们反手击球,骑车或煎饼,我们使用的均是程序性知识。“知道那个”是指或多或少可以用一系列陈述句进行详尽描述的知识,当我们描述如何编电脑程序或解释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表达的是就是陈述性知识。

通过以上对知识的分类,可以看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有不同的学习过程与规律。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和遵循不同知识的学习规律进行设计。如表1所示依据知识类型和认知规律来分析的实现方法。

2.2 行为层面

用户行为研究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用户的行为,通过对用户行为的研究来更好的了用户、了解需求。在多媒体课件中,学习者通过使用课件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构建。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用户分析是指在获得课件使用量的基本数据的情况下,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用户使用课件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与课程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从而发现目前课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设计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课件提供依据。用户行为分析应该包含以下重点分析数据:(1)用户使用选项,内向型的选型,用来停止或退出系统的行为,用户注册,系统设置,快捷键设置等。(2)用户使用课件浏览内容的数量和次数。(3)用户在不同时段的浏览量情况。(4)用户使用课件的流程,用来分析页面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这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用数据、模型去解读用户,还原出屏幕对面发生的真实的事情。

2.3 学习者需求层面

多媒体课件需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过程中,明确用户也就是学习者的需求是整个多媒体课件的起点。多媒体课件所面对的用户在年龄、知识层次和技术技能方面都基本相同。但是在个人需求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只有尽可能多的获取学习者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设计出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多媒体课件。而针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对于需求分析更加高效和快速。

3 用户体验设计方法的设计基本流程

通过以上对多媒体课件现有问题的分析以及用户体验分析,对多媒体的交互设计归纳和总结出一个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基于用户体验的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流程图。

以上的设计流程可以广泛的运用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上,依据课程进行分析后可以设计出符合用户学习需求的课件,从而达到使用课件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构建知识的目标。避免因缺乏用户体验分析而盲目设计课件的所出现的问题。

4 结束语

对于基于用户体验的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的方法依旧在探索和研究阶段,从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上有很多需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是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更好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极大的共享性。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E・迈耶(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 闫志明.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及其定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6):1115.

[3] 李红真,杨占力.多媒体课件及教学过程存在问题与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162163.

[4] 杜婧,李绯.网络环境中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研究及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8588.

[5] JohnB.Best(美)[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 周德.IPTV交互界面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0.

德育课题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摘 要 如今高校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态度处于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这种心理造成体育课堂很难开展,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集中可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积极使学生投入练习的方法。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气氛 积极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而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里所指精神环境就是指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能力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今天,教师应该怎样上课?怎样使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挥?怎样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活跃体育课堂气氛的方法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相关体育课堂气氛的信息,进行网络搜索,并在各大期刊上查阅有关方面的内容,对课堂气氛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2.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各种活跃体育课堂气氛的方法进行对比实践,挑选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重点研究。

二、研究结果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方面

1.教师个人魅力方面

教师的个人魅力包括很多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学识魅力、教师的形象魅力等。教师的劳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有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其中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第一教育力量。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塑造高尚的人格、完美的形象,储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承其志。

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以民主教学领导作风去组织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知情双向交流与反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更多的认可和赞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满足感。幽默的语言是驾驭学生的重要魅力。教师要想用好幽默语言,自己必须是一个具有幽默品质的人。精当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灵感的外现,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2.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集体荣誉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可取的办法。在课堂的第一节课上,按照对授课内容熟练程度把学生分成几组,并选择组长或者队长作为教师的助手,每一组在每一节上都设置小小的竞赛,当然这种竞赛时需要每一位组员参与,而且是学生都能接受的练习,在组长的帮助下也能够顺利完成的。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互帮互助的精神面貌,潜移默化地把团结的集体荣誉感灌输其中。

3.教师的其他措施

在体育课堂教学上,使用加减平时分的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游戏和练习的兴趣。把平均分合理分配在每一节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挣的,当然这种方法是起到一种促进作用,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加分或减分。这种方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请假。

(二)教学过程中学生方面

1.学生的态度方面

学生的态度其实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授方面,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很感兴趣,如果教师不是学生喜欢的类型,那么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也会不喜欢这门课程。所以教师首先要用课堂有限而短暂的时间,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进而喜欢。教师可以从以上研究的几个方面作为参考。当然关键还在于学生发自内心的心理状态,对于一个就不把学习当成一回事情的学生,甚至有些学生到学校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教师再用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无能为力。这就要教师从学生的认知方面入手。

2.学生的参与方面

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的必要条件,而引导学生自觉练习是提高课堂参与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三)师生关系方面

课程教学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好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从而使师生的情感流动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学生厌学。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因此,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在学生练习间歇,和学生谈一谈学校以及系部的一些情况,都会使学生感觉教师在关注,使学生把真实积极地情感投入到练习中。

三、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活跃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用心的传授。以上体育课堂的教学方法只供参考,进一步的研究将会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凤琴.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J].现代教育教研.2012.5.

德育课题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摘 要:全景介绍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方法研究体育服务管理问题,首先对顾客满意度概念、内涵、背景和满意度评价做了详细说明,提出在体育服务领域的研究意义,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SEM)为例,用较大篇幅对满意度测评的方法、步骤和计算作了讲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对体育服务业的服务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关键词:体育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612-04

A Research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Service Based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LI K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Service industry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change from product economy to service economy. So researches o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ervice industry are significant. The sport service develops fas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port service is facing a great chance and challenge as 2008 Olympic Games were held. In the introduction to customers' satisfaction, the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concepts, background and satisfaction appraise, and then us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s, procedure and calculation.

Key words: sport service; customer satisfaction;evaluation

1 相关概念和背景知识

1.1 顾客满意度概念和内涵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简称CS)的产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恶劣,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优势,开始尝试性地了解顾客对目前企业所提供服务的满意情况,并以此作为服务质量改进的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日本本田汽车公司也开始应用顾客满意作为自己了解经营情况的一种手段,并且更加完善了这种经营战略。[1,2]

顾客满意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其涵义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和扩充,我们归纳学术界对顾客满意度的定义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状态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度,认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购买行为的事后感受,是消费过程所产生的一种结果[3]。比如认为顾客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顾客根据消费经验所形成的期望与消费经历一致时而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4];是“一种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是伴随或者是在购买过程中产品陈列以及整体购物环境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5];Kotler (2002)则认为,顾客满意是“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状态,是感知的效果和期望值的差异函数"[6]。即

满意(Satisfaction)=期望(Expectation)- 结果(Result)

另一种观点是从过程的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认为顾客满意是事后对消费行为的评价。如认为顾客满意是“消费经历至少与期望相一致时而做出的评价";顾客满意是“顾客对所购买产品与以前产品信念一致时所做出的评价";顾客满意是“顾客在购买行为发生前对产品所形成的期望质量与消费后所感知的质量之间所存在差异的评价"[7]。这些学者们认为,在顾客满意的内涵中,评价过程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从过程角度对顾客满意的定义囊括了完整的消费经历,指明了产生顾客满意的重要过程。这种定义方法引导人们去关注产生顾客满意的知觉、判断和心理过程,比从状态角度的定义更有实用价值。

本文认为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意义在于:1) 使顾客最经济地使用服务资源,明确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服务企业的经济收益;

2) 找出最具潜力的顾客群以及他们的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发展针对性的服务对策;

3) 找到影响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核心因素,以求更多的忠诚顾客;

4) 明确自身服务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识别顾客隐含的、潜在的需求,利于服务创新和持续改进,转变经营战略或经营方向,从而紧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1.2 顾客满意度测评和建立指标体系 本质上讲,顾客满意度反映的是顾客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来源于顾客对某种产品服务消费所产生的感受与自己的期望所进行的对比。也就是说“满意"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服务业者不能停留在自己对服务、服务态度、产品质量、价格等指标是否优化的主观判断上,而应考察提供的产品服务与顾客期望、要求等吻合的程度如何,这就是对服务对象,即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测评[8]。

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CSI)是满意度测评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由于顾客期望、质量感知、价值感知、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均为隐变量,都不是可以直接测评的。我们需要对隐变量进行逐级展开,直到形成一系列可以直接测评的指标,这些逐级展开的测评指标构成了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会使企业更准确的了解顾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问卷,直观,客观反馈顾客的要求和意见。

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是一个多指标的结构,运用层次化结构设定测评指标,能够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表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内涵。有研究者(Dadkhan K M,ZahediF,1993)将测评指标体系划分为四个层次较为合理[9]。每一层次的测评指标都是由上一层测评指标展开的(表1),而上一层次的测评指标则是通过下一层的测评指标的测评结果反映出来的。由于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是依据顾客满意度模型建立的,因此测评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内容基本上对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适用的。

建立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主要是设定测评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三级指标是一个逻辑框架,在各行业原则上都是可以运用的。对某一具体产品或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评的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和关注点具体选择,灵活运用。测评指标体系的四级指标是由三级指标展开而来,是顾客满意度测评中直接面对顾客的指标,它是和顾客满意度测评问卷中的问题相对应的。

1.3 满意度测评步骤

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可以分为:制定数据收集计划、设计问卷、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完成报告等几个具体步骤。

一般来讲,体育服务顾客满意度的测评人群是针对场所的外部顾客,对行业整体状况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可以不做限制(如本文顾客满意度测评)。

抽样方法包括分层抽样或配额抽样方法。以体育服务项目的满意度测评为例,根据不同体育服务项目要求,应设计不同的抽样方法和方案。针对要调查的顾客满意度项目,确定要调查的顾客范围; 对可能参与测评的顾客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尽可能明确识别顾客的属性、类别、分布和变动情况,以便准确选择满意度调查对象,评测各类顾客的满意水平。确定抽样方案还应注意抽样样本的数量要适宜。通常情况下,调查顾客满意度所需要的成功问卷为250个,能保证百分制满意度95%信度区间在±2之间[10]。

数据收集完毕之后,需要剔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包括量化、权重分析和满意度测评模型分析。本文着重介绍满意度测评模型分析的方法。

1.4 满意度测评模型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数据中的内在关系可通过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里将经常采取的因果关系模型分析法作一介绍。

因果结构关系分析是一种从观测变量或变量群间的协方差结构或相关结构出发,积极地定量地探讨和确认因果关系模型的分析方法[11]。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也可能包含有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因果关系模型在顾客满意度的分析中被广泛采用。

结构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就是一种由多种统计模型综合起来的因果分析型模型,因素分析法、路径分析法都是它的一个特例[11,12]。图1是服务业顾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的示意图。

图中,椭圆表示潜在变量,方框表示观测变量,单向箭头表示因果关系。ξ表示外生潜在变量,η表示内生潜在变量,λ表示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作用系数,γ表示外生潜在变量对内生潜在变量的作用系数,β表示内生变量之间的作用系数。δ1、δ2为外生潜在变量的两个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ε1,ε2,……,ε14为内生潜在变量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ζ1,ζ2,……,ζ5为内生潜在变量的测量误差。

依照因果关系路径图,可得到各观测变量的测量模型,以及各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各潜在变量间的结构方程式为(观测变量略):

协方差结构为:

S=J(I-A) -1P[(I-A)-1]′J′(A、P计算式略)

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效果检验可用AMOS 5.0实现,其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操作,提供非标准化和标准化的估计结果。规定模型中每个潜在变量对应的测量指标中的一个系数为1,相当于规定潜在变量的度量单位与对应测量指标的单位相同;规定外生潜在变量、内生潜在变量的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系数为1。

还要根据检验结果分析理论模型,对模型进行修正,重新进行参数估计,得到标准化解。

从AMOS输出的模型中各变量间的标准化系数,可以看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有利于找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顾客满意度测评的结果分析可以有三种方式:1) 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2) 结构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3) 顾客总体满意度及各分项满意程度计算。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调查选择体育服务业中较具代表性的健身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抽样地区选取基本代表全国平均体育消费水平的天津市[13]。调查根据天津市健身机构的服务情况,选择20所健身机构的运动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健身机构的遴选根据中国百科网(省略)提供的天津市健身机构名录随机选出20所,根据规模和分区位置做了微调补充。抽样采用随机抽样法,受访者从每所健身机构随机选择调查25人,共计500人。有关情况见图2、图3。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现场发放,部分通过邮寄方式回收。问卷共发出500份,回收491份,回收率为98.2%。经过筛选和剔除,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6%。

问卷的设计通过前期顾客访谈建立指标集,后以电话访谈形式分别向健身机构经营者、体育专家和教师征求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权重分析后形成问卷。通过在津奥健身俱乐部组织预试,对指标进行了调整。间隔15天的重测信度检验R=0.91。

满意度测量问卷《天津市健身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问卷》(附件),使用5级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采用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和不满意5级态度,相应赋值为5、4、3、2、1,受试人群直接在相应位置打勾。最后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满意度测评。

2.3 研究工具

通过对受试者顾客满意度问卷的量化分析,本文对天津市健身行业的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由于工作量的限制没有对各健身机构或对各服务品种分别做满意度测评。此测评的目的在于运用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体育服务行业进行评价。

运用SEM分析技术和前文所述的研究方法,结合健身服务业的实际特点以及可操作性,将测评模型包含结构变量确定为预期质量、感知质量、宣传效果、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并经过专家访谈,建立本研究顾客满意度指标集(表2)。

使用SPSS AMOS 5.0完成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效果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满意度测评结果

运用显著性检验分析理论模型,各测量变量、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正常。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效果总体上较好,回归系数的估计中,都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由AMOS得到标准化解见图4。下面对各路径系数进行分析说明。

3.2 潜在变量路径系数分析 从AMOS输出的模型中各变量间的标准化系数见图5所示。

一般系数在0.80以上,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影响关系。如图所示,预期质量对感知质量、预期质量对感知价值及宣传形象对感知价值的系数较低,可以推测顾客在健身服务前期望越高,服务后会感到失望;同样,公众心中的形象好的,实际服务质量会有一定差距。这个推测同部分学者的调查结果有相似之处。

可见,要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应实实在在地提高服务质量,以形成顾客较高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而不能过于注重宣传,以免形成顾客较高的期望值。

3.3 测量变量与潜在变量的关系分析 测量变量与潜在变量的路径系数见表3所示。可以对天津健身行业作如下推测。

1) 预期质量与效果预期、服务预期的强弱关系说明顾客对健身服务质量的预期较多的落在健身的效果上,其次是服务质量。

2) 感知质量与服务感知之间的关系强于感知质量与效果感知之间的关系。由于健身的效果不会立即显现的特点,实际上对健身服务质量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服务评价的。

3) 承诺的兑现的路径系数高于品牌,说明实践诚信比广告更有利于形成好宣传效果。

4) 感知价值与其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顾客对价格更为敏感。有好的服务质量还必须有合理的定价才能赢得顾客。

5) 顾客的实际感受与预期的差别是形成其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6) 顾客忠诚与再次服务、推荐程度及价格变化的关系系数都较高,说明顾客忠诚形成后对服务价格的变化不太敏感。

4 顾客总体满意度评价

调查数据资料经统计处理,得出顾客对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总体满意程度及各分项满意程度。可见,顾客对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总体满意度为59.7%,顾客总体满意度较低。

1) 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预期质量"满意度最高,达67.9%,表现出健身前顾客对健身服务的期望较高。但679%的满意度值较同行业均值偏低,其中分项“服务预期"又在三项中最低(65.9%),说明天津健身行业由于长期的低迷发展而形成的“服务恶性循环"已经造成顾客的期望值降低,严重影响了体育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2) 二级指标中“顾客忠诚"的满意度最低,仅为52.7%,说明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顾客忠诚度有待提高。这同有些研究者调查分析(田里,2003)[14]中健身机构月卡、次卡的消费方式占多数所表明的经营者对顾客的维持能力差,在研究上存在一致性。

3) 16个测量变量中顾客满意度较高的分别为“总体预期"、“总体感知"及“品牌形象",同样说明顾客在接受完健身服务后的总体感觉还可以,但同时对“效果感知"和“服务感知"并不满意,这个矛盾可以推测是接受的服务没有新意、疲沓消极,且服务热情低下形成的无奈心理所致,也可以认为是造成对健身态度漠然比例较大的一个推理性解释。

4) 16个测量变量满意度最低的为“服务感知"和“承诺的兑现",说明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服务较差,不能达到顾客的满意。同时顾客对经营者的承诺难以认可,失去了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品质。可见,大力加强体育服务管理、打造诚信、重树形象是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关键。

5) “价格变动"和“推荐程度"的低满意度不仅表现出顾客忠诚度的不足,还说明顾客对健身项目价格变化很敏感,通过推出质优价低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舒适性,顾客忠诚是可以获得改善的。

5 小 结

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服务管理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顾客导向"的时代。

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顾客的感知(Gronroos,1982),其最终评价者是顾客而不是企业。由于服务业本身的独特性使顾客得以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如何管理顾客就成为服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管理的概念决定它一定是以维持和保留现有顾客为重点。与传统产品管理不同,服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顾客满意和忠诚。

服务管理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问题进行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顾客导向来探讨服务管理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Zemke & Bell(1990)指出有效的服务修复可以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忠诚度[15];主要的服务管理研究集中在寻找内部因素(如服务质量、员工满意度、内部服务质量等),和外部产出(如盈利、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其中Heskett等人(1994)的服务利润链模型受到广泛的关注[16]。服务利润链将内、外部营销相结合,从顾客角度重新审视服务企业长期的获利能力,它代表了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

“顾客导向"已成为体育产品、体育服务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标准。建立在“顾客导向"服务管理上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也越来越被重视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格朗鲁斯.从科学管理到服务管理:服务竞争时代的管理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1999,1.

[2] 刘月,罗利.西方服务管理理论的演进[J].现代管理科学,2004(4):58-59.

[3] 马修•D•尚克.体育营销学――战略性观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7-28.

[4] 奈杰尔•希尔,吉姆•亚历山大,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测评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3-119.

[5] Jones, T. O., W. E. Sasser,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11):71-75.

[6] Philip Kotler et al., Marketing Moves: A New Approach to Profits, Growth,

and Renewa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2:115.

[7] D. K. Tse et al., Does culture matter: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executives' choice, decisiveness, and risk adjustment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81-95.

[8] 刘金兰,顾客满意度与ACSI[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2-19.

[9] Dadkhan K M,Zahedi F,A mathematical treatment of inconsistency in the AHP,Math Computer Modeling,1993,18(4/5):111-123.

[10] 廖颖林.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顾客满意度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5,18:7.

[11] 吴兆龙,等.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建立与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4,6:23.

[12] 陈琦,梁万年.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6.

[13] 金宗强.天津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35.

[14] 田里.对我国健身房的现状的调查[J].体育科学,2003,23(3):46-51.

德育课题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7-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专门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也被注入了新的生机,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改革的实践情况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增加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 增加互动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互动教学是指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互结合,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来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动口能力,以加强学生的主关能动性。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学生自身的情感特征与能否成功的学好一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习动机较高,兴趣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要比那些没有学习动机,兴趣度不大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的多。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兴趣度,是学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学习礼貌用语’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给每组的每个同学都安排一个角色,来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一组模拟商城购物的情境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桌子,上面摆好各种小商品,使同学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随后,让一组的两个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在下面当观众。首先,顾客走到售货员的面前,售货员会说您好,请问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吗?顾客可以回答,我想买一个发卡,您能帮我推荐一个吗?经过短暂的挑选与对话后,当顾客选完发卡的时候,售货员说:很高兴为您服务,欢迎下次再来。顾客接着回答说,谢谢您的帮助,再见。待场景模拟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下面的观众进行互相讨论,看看他们的礼貌用语使用是否得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样一来,进行角色模拟的学生在模拟中学会了礼貌用语,而观看的同学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礼貌用语的印象。

二、采取新型教学方法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数字故事教学法,它将动画、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元素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口头故得可视化,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动画的内容,更容易被动画的效果所吸引,从而更容易从故事中获取知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来下载一些自己需要的素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使用多种软件来对数字故事进行编辑,例如powerpoint、premiere、Flash等软件都可以帮助教师很好的完成数字故事的制作。在制作数字动画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确定主题、编辑文本、收集素材、编辑整合这四项原则,以制作出生动的数字故事。

例如在制作‘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一课程的数字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结合‘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这篇课文的内容,确定如‘地震来时不要慌’这样的故事主题。随后即可以编写故事的文本并收集素材,在编辑文本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时间设定为地震来临前到地震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而人物和地点分别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屋子里面。随后教师可在网上收集像卫生间之类的一些能够有效躲避地震伤害的空间和容易造成伤害的举动之类的素材。随后配上音乐,音乐的选择应该适合场景的发生,例如地震来临之前,可以配上轻松舒缓的音乐,而地震来临的时候,应该立即更换为紧张激烈的音乐音效,最后利用powpoint等办公软件将这些素材和音乐音效整合起来,以达到生动的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吸引。

三、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程目标来看,品德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基本的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全部来源于生活,使学生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会素材中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与教材内容上发生共鸣,引发学生的体验。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会面临着离开自己生活学习六年的学校,而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许多学生都会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着一种不舍之情,这时我们在讲授‘我的成长足迹’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在小学六年来的这一段时间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难忘的事情,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一件件事情列举出来,例如从学前班升入一年级时的感受、人生中第一次当值周生的经历、入少先队时的激动之情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学生在自己的小学学习阶段所经历过的,自己完全能体会其中的感情,从而使增加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品德与社会课程又是一门以学生日常生活为研究的课程,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在美国流行这样的一句话,我听了,然后我忘了、我看了,随后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才真正的懂了。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校园当中,而是应该使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接触社会,以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体验这个社会,来认识社会,并且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了解社会,感恩于社会,最终做到回报社会。

例如在在讲到‘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附近的社区,在走进社区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同学提出此次去社区活动的要求,看看社区内有什么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而能变得更好的。在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后,同学们纷纷回到了老师的身边,这时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他们在这段时间内都为社区做了些什么事情,有些同学会说:我们扶行动不方便的老爷爷老奶奶上楼,有些同学则会说:我们把社区地上的垃圾捡了起来,扔到了垃圾箱,使地面变干净了,还有些同学会说:我们把运动器械擦干净了,不会弄脏锻炼的人的衣服了。从此可以看出,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改善了社区的环境,而且还学会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学会了对老人的尊重,学会了对环境的保护,真正使学生的品德从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五、结束语

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该将最贴近学生平时生活的内容带入到课程当中,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采用故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使课程的内容能够更加形象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与接受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进而有效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导学互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36

[2] 郑芝玲.“品德与社会”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变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160-162

[3] 朱红.浅谈品德与社会教育[J].科技世界.2014(21)225

[4] 梁思存.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多彩课堂[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04-105

德育课题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摘 要:以往对体育课程成绩的评价方法,突出甄别与选拔,忽视激励与发展。随着新课程目标的变化,急需构建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基于定积分学思想,探讨了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构建思想和构建方法,提出了以学习变化率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依据的新的体育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此方法能更好地体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定积分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234―03

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不仅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而且强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纲要》的制定与施实,表明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随之而相伴的对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也应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因此,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成绩评价方案已刻不容缓。

1 对原有评价方法的分析

1.1 原评价的积极作用 教育思想传承与发展是根植于当时所处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旧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适应当时形势的体育教学指导纲领性文件,它主要强调了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强化的是竞技化体育教育,因此,旧的体育课程成绩评价是以运动技术技能的考核为中心的评定体系,突出强调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以及体育知识程度。无须置疑的是,这种成绩评定机制,尤其是贯穿四年的达标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强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发展,增强了体质,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了一定的锻炼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提高丁大学生群体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康人才基础。

1.2 原评价的局限性 学习效果(成绩)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尽管原评价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了学生体质,但是,由于评价方法过于突出选拔性、技能性、绝对性、定量性,所以,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反应出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性、教育性、促进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 过于突出甄别与选拔,忽视激励与发展 由于原有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是对体育课程所计划的教学内容进行某一技术技评、技能达标测定,所以,有些测评数据按一定权重所反映出来的考试结果,自然更大程度上代表了被测试者先天的身体素质状况,而忽视了被测试者努力锻炼后的提高程度。必然造成先天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体育成绩好,先天素质差的学生体育成绩差,以至于出现体育考试对身体素质优秀者构不成压力和激励,轻松过关;而对于身体素质差者又会导致信心丧失,望洋兴叹,挫伤其锻炼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适用于运动员选材的评价方法,在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往往出现对身体素质强者起不到刺激作用,对身体素质弱者又限制其积极性发挥的双重不利影响。

1.2.2 过于突出技术、技能的评定,忽视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测评 由于原有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主要集中于考察学生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其考评结果也主要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运动能力,而体育教学效果所包含的心理健康促进和体育适应能力增强有所忽视。这一评价方法所完成的评价任务更多的是评价运动训练效果,而忽视了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其“质”的不同,也必然忽视其体育教学“育体”的功能,因此,也势必造成反映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指标得不到综合测评。

1.2.3 过于突出绝对评价,忽视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作为一对互为前提的评价方法,其实质区别在于评价标准来自于被评价者的“内”与“外”。原有的评价方法,由于过于重视将被测试者与全国统一标准相比较,所以,突出了学习效果的绝对评价,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进步幅度”认可。如果将体现学习者“进步幅度”的相对评价方法运用于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之中,或许更能体现评价的激励与发展作用。

1.2.4 过于突出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 系统科学认为:任何系统都具有定性特性和定量特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表现。只有定性描述,对系统行为特性的把握难以深入和准确,但定性描述是定量描述的基础,定性认识不正确,定量描述会将认识引向歧途;定量描述是为定性认识服务的,可以使定性认识深刻化和精确化。原有的评价方法,过于重视对被测试者的“高度”、“远度”、“速度”等,进行量的考核与评价,而对反映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体育态度、心理倾向性、竞争意识、沟通行为等因素,考虑较少。尽管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定性认识不正确,也不会将一名身体素质、运动机能优秀的学生引入“歧途”。但是,如果不强调对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定性评价,一方面难于使学习者形成牢固的运动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会人为的削弱体育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和促进学习者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影响力。

正是原有评价方法存在以上诸多方面的局限性,如何制定适应新课程需要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成为围绕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完善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以寻找适合新颁《纲要)课程目标实现的评价方法为目的,在分析原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究了以下基于定积分学思想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法。

2 基于定积分学思想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定方法

2.1 以学习变化率作为体育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 新《纲要》的制定与施实,表明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变,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成绩评定办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改变,正是基于此,新课程背景下,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应该重新审视成绩评价的本体,也就是说,成绩评定应该“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成绩评价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发展性评价。换言之,新的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应以个体学习前后的变化情况――学习变化率为依据。学习成绩须依据新《纲要》提出的五个目标,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注:关于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另有论述,这里不将赘述)来进行判定。

为什么采用学习变化率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呢?1)因为运动成绩与人的遗传因素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如果简单、直接采用统一的运动成绩作为体育课程的成绩,那么这种成绩评定实质是对遗传因素

的甄别,势必挫伤那些运动遗传素质相对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厌恶情绪及至敌对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体育课程成绩评定的功能不能达到,也不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2)对运动能力、运动水平等综合评分须建立在对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的分析判定的基础上。由于学习变化率在多数情况下与多项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这些方面的表现。3)更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新{纲要》精神,学习变化率首先是个体前后学习情况的变化,以它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因素对外显成绩的影响作用,使每个学生都站在同等级的起跑线上展开竞争,适应学生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这样既公平又合理,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成绩评价的功能。其四,学习变化率不仅是学生反映了学生学习目的、态度、方法、兴趣、意志品质以及体质方面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教师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的客观体现,因此,学习效能为教学双方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既有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总结学习和锻炼方法,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和进取精神,不断提高学习和锻炼效果;又有利教师强化教学目标意识,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搞好“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2 基于定积分学思想的评分方法

2.2.1 定积分学思想方法 定积分学是人们在不断探索如何计算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过程中诞生的,顾名思义,“积”就是累加,是解决“整体”性问题的方法。一般来说,设γ=f(x)(f(x)≥0)在[a,b]上定义,则函数曲线下的面积,即由曲线γ=f(x),x轴与直线所围图形的面积称为函数γ=f(x)在区间[a,b)上积分,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