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文化建设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文化 电力 重要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电力企业文化的精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在保护和继承企业文化精髓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主要电力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安全观、企业价值观、企业工作作风以及行为准则、企业经营思想、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知识观等一系列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是电力企业的使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电力企业宗旨;“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是电力企业的精神;“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是公司的企业理念;“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是电力企业理念;“遵纪守法、重约守信、尽职尽责、廉洁高效”是电力企业职工的行为准则;“合理化配置、安全高效运作、诚信规范服务、持续稳定发展”是电力企业经营思想。
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安全生产中的漏洞。
目前,电力企业在生产安全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上,却显得执行力不足。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电力企业生产的责任制度落实困难。电力企业当中的安全管理,在制度分配与调度上的权威性很差,各个级别的人员不能有效执行自己的责任,对自己在安全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明确。所以在具体的安全生产上不能按照各自的职责规范操作,责任制度上的混乱也使管理上更加举步维艰。其二,对安全生产现场的管理差。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应该是片面的针对某一部分,而应该全面的监管整个生产过程,对制度以及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解决安全漏洞的方案。
(二)企业文化缺乏长期性,影响企业凝聚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执行,并在执行中不断去完善的。但是现在有很多电力企业不能够将企业文化的精髓始终如一的传承下去,使企业的文化成为了摆设。电力企业不能对文化的建设有坚持、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后期建设以及管理上的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最终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军心涣散的电力企业在以后的发展当中将会难以实现长足发展。
三、“三集五大”文化体制的形成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及队伍稳定的作用
“三集五大”体系其实质是“实施财务、人力资源、物资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建设、大规划、大检修、大运行、大营销”的经营与管理体系。对于“三集五大”体系的实施,是国家电网对于各个电力企业的重要指示。“三集五大”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了生产安全以及整个电力团队的和谐、向前发展进程。
(一)“三集五大”是安全生产的前提。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整个企业谋求发展的坚实支柱,也是企业实现快速高效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整个电力安全生产中,公司的管理机制和文化理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三集五大”的体制经过改革再次实施之后,企业重新调整了关于安全生产上的部署,力争做到有针对性、综合性、统筹兼顾、全面的展开对于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的工作。强化生产线上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并且加强电力企业领导对于生产现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三集五大”体系实施凝聚了企业职工的向心力。“三集五大”体系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人在生产过程当中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可以真正的做到安全生产。在工人安全可以得到保障的同时,更加凝聚了整个企业的向心力,因为“大安全”的生产环境,可以让生产线上工人们放心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物质、精神上的利益。同时,在整个体系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自身也在不断的进行着调整,从管理到实际操作上都重新部署、优化配置,并且组织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学习活动。这样一来,通过活动和学习能够更好地协调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整个电力企业团队更加稳定,并且在稳定中持续发展。
四、廉洁文化建设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及队伍稳定的作用
(一)电力企业实施廉洁文化的重要性。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主要是以廉政为核心,以企业文化宣传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廉洁文化是治理企业腐败现象的主要方法,它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企业腐败现象的出现。同时,廉洁文化也开阔了企业文化的视野,增强电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对企业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教育上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建设廉洁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并且有效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做到自律,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
(二)廉洁文化建设的作用。企业廉洁文化的思想为企业在制度上的建设树立了风向标。把廉洁内容纳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中来,这样对于整个企业的生产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企业为员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把这些观念付诸于实际的生产当中,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滋生的腐败现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并且便于执行的廉政制度,切实加强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的廉洁思想。维护、并且保证整个电力企业员工的权利,让企业中的权力可以绿色、阳光、透明的运行。
五、加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正确导向,提升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正确导向,与思想政治工作高度结合,强化党的思想政治对人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抓住员工内在精神动力的根本点和兴奋点,逐步引导员工将物质需要转化为精神需要。通过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导,凝聚员工的创造精神和文明智慧,团结协作,维护集体利益,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提升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强化系统工作,强化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企业的决策者应将企业文化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其次,应健全组织机构,通过党政携手和社团同力实现齐抓共管。其次,应将设计和规划付诸于行动,落到实处,保证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持续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分发挥基层党、团以及工会组织的带领作用,加强先进先进典型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创新,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以及渠道都应进行创新和改革,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抛弃传统的落后的工作方式,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信誉、服务意识等,营造一种富有企业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及思想形态。
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电力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的创新,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作者:郑欣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
从高职院校的发展形成过程来看,有从中专升格而成的,有从成人高校转型而成的,有从普通高校分离出来的,还有私人或企业建立的。这些学校特点明显:首先,文化建设普遍比较滞后。由于生源基础和学校层次的限制,中专学校文化建设很难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由于管理的松散、教育教学模式的制约,成人高校很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从高等院校分离出来的高职院校,在各个方面都与原学校有很大的差距;私立职业院校更关注学校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其次,高职院校缺乏文化意识。高职院校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学习,对人文教育忽视较多。在大学生就业难、学校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更是无暇顾及文化建设。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学校的文化底蕴明显不足,在文化建设上形式主义严重,普遍存在机械模仿、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等现象。具体而言: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关注招生规模飞学生就业等;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师资培训、教育教研、校园文化娱乐等方面投入较少;对文化建设的理解存在偏差,将精神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政治教育与道德教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产生诸多问题固然有建校时间短、学校经费紧张、政府对高职院校投人不足等客观因素,但是更主要的还是高职院校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其内涵把握存在偏差等主观原因。
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基础薄弱、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走体现高职特色的强校之路,成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高职院校的教育规律及当前存在的间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第一,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人文教育。高职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技能教育,还包含着人文教育,而学校文化建设则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对技术进行人文视野的处理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古人云:“师者,传道解惑授业也。”缺少了人文教育是不完整的学校教育。只有从社会、文化甚至哲学的层面探讨技术的作用与价值,深人思考使用技术的目的与意义,才能使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职业技能的学习犹如高职教育的两翼,要展翅高飞,缺一不可。在高职教育中,应正确地认识文化建设,既要抓好职业技能教育,又要抓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应将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人文教育贯穿到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其次,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各方面与企业衔接。这种衔接不仅仅是岗位技能的适应,更包含着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有了这种认同,技能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加人企业文化建设是发展的必然,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用两种途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到企业文化建设较好的大企业去实习,在实习中感受企业文化,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感受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目标、领导管理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企业文化引人校园,拓展校园文化的内涵。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请企业家、专家给学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讲座,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再次,要因势利导,利用好娱乐性文化资源。随着市场化程度加深和消费主义盛行,娱乐文化逐步占据了大众文化的主流。娱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为不同层次的人群一92一所接受,可以引发人们的兴趣。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娱乐性文化的这一优势,深人浅出地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第二,应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制度就是生产力,良好的制度设计可以有效地规范人的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文化,促使事业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建校时间比较短,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这无疑制约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成了各学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中,首先要对制度的内涵、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制度不仅包括规章、条例等硬约束内容,还包括道德规范、道德评价、社会舆论等软约束;制度不仅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还可以使人在认识、理解、落实制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将制度内化为人的内心准则。通过制度建设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方式、途径、目标等进行规范,并通过制度的执行对文化建设进行固化。
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第三,应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质量,影响着学校的文化建设。但是,许多教师有知识没文化,缺少一种开阔的文化视野,只是将教学当成一种僵死的知识传输。因此,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准人的门槛,还要对在校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知识积累与文化修养。“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真正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能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开设好各类人文课程。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以及专业的具体情况开设各类人文课程。理工类专业应侧重人文培养,可以可开设中国文学、世界历史等课程,而文科类专业应加强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开设逻辑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文化的整体推进。第四,应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体现在学校的建筑风格、各种场所的安排以及学校的标语警示牌的设置等硬性的文化氛围,还体现在教师文化修养、教育教学制度等软文化环境的建设。只有做到硬件与软件的统一,才能使校园文化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从制度建设、师资建设、硬软件建设、人文精神培养等方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使文化理念正在影响世界
全球化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关键词,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迅速地拉近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在这样的世界里面,如果你想关起门来把自己和世界隔开是行不通的,因为在世界一个小角落发生的一件事情都可能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全球化的浪潮应该说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际竞争已经演化成以经济为先导、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以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和渗透贯穿全局的全方位的竞争。在这样的时代,单凭军事、经济这样的硬实力很难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而文化的积淀、人文的魅力这样的东西越来越受到普遍性的关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主要是指通过软性的影响力而不是通过硬性的方式,或者国际交流中实力的概念。我们看到在当今的国际上,权力之争很大程度上是对思想的争夺。如果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被其他国家所吸收或者融合到其他国家文化当中去,那么这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就多几分理解,少几分敌意。我们看到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前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试着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看,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着世界人口总量四分之一,再加上最近几十年经济的迅速增长,其他国家很容易会产生庞然大物的威胁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通过文化的交流来减少摩擦,来消除误解是最直接也是最可行的方式。面对当前各种行行的“中国”,如果说我们要树立大国形象,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有跟大国地位相称的文化方面的内核,必须用文化的理念去影响这个世界,所以,大发展大繁荣应该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真正崛起的标志。
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十报告把目前的中国发展布局定位成五位一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这样一种新的架构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发展布局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国家的发展理念,从原本的注重相对单一的经济效率转向社会的整体繁荣,文化在实现这个过程当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文化是一个战略问题,它不是以往的对文化的理解,认为它只是韵母,今天它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
其实我们党对文化问题历来非常重视,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两大法宝”是笔杆子加枪杆子,这里的笔杆子其实指的就是文化宣传方式。最近的几次党代会当中对文化问题的强调可以看到党对文化认识的转变。十五大的时候,我们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十六大的时候提出先进文化的概念,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七大报告当中把文化单列一章,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且有了很多新的提法,理论上的闪光点,比如说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谐文化的概念、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概念等,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看得出来,我们党对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对文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也是在不断深化。我们看到,在当今的世界,文化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如果说文化只是作为隐性的基因在起作用,现在已经成长为现行的力量。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文化因素将会在新的世纪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陆长军 单位:通榆县文化馆)
一、幼教文化建设现状
1. 认识比较落后
老师们普遍认为,中小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传授知识文化,因此文化育人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幼儿教育则不需要太多知识,只需要教幼儿生活常识、养成习惯、健康成长即可,因而不适合进行文化育人。同时,老师们也经常将知识与文化等同或互换,造成认识上的误区。由此,超过8成的幼儿教师们思想上不重视文化育人理念。
2. 行动不够积极
老师们既然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和加以重视,在行动上也就相对迟缓,不够积极。老师们对于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显得漫不经心,或疲于应付,或形式主义,不愿意订阅幼教类业务期刊,不主动学习幼教知识;班级文化建设也随波逐流,或互相抄袭,造成班班相似或雷同;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不够严厉,活动次数少,育人成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等等。
3. 氛围不够浓厚
在传统理念支配下,幼教文化氛围显得比较单薄,迁移默化难以发挥出来。如治班理念仍然以严管、灌输为主,缺乏柔性,缺乏人文性,小孩会产生逆反心理;文化宣传较少,文化元素较少,小孩只是感性认识一些活动图片,对心灵触动和习惯养成收效不够明显;实际教育中仍然以守旧低效理念指引,或是新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等等。
4. 建设不够系统
由于对文化育人理念理解和认识不够到位,老师们往往从自己对文化育人的理解出发进行实践和建设,注重形式忽略内容,显得热闹非凡,却缺乏实质性内容或缺乏明确指向,造成幼教文化建设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5. 成效不够显著
纵观一年来的文化育人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和好评,但是跟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如老师们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工作自觉性没有根本性改善,幼教管理仍然需花较大精力,幼儿的习惯养成、常识习得仍显得较为被动。
二、幼教文化建设对策
1. 加强教育,有效提高认识
实施文化育人的关键是教师文化建设。为此,要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教师对文化育人的理解和认识,主动提高文化素养并付之于幼教实践。如组织幼儿教师订阅幼教期刊,定期进行集中学习交流;组织幼儿教师座谈会,专题研讨文化育人理念;组织文化育人理念正文比赛,促进教师的自身学习和进步;邀请专家教授到园开讲专题讲座,让幼儿教师感受知识与智慧震撼;定期组织老师们到开展文化育人成效显著的学校参观学习,切身体会文化育人的好处并转化为实践动力。
2. 加强考核,促进主动参与
在推进实施文化育人之初,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效落实机制十分必要。为此,根据本园实际并充分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和平县阳明实验幼儿园实施文化育人工作考核细则》,对落实文化育人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充分调动教师的实践积极性。
3.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实施文化育人的催化剂。为此,要将开展文化活动的信息及时上送县教育局网站报道,通过报道促使其它班级争先恐后开展文化活动;定期编印工作简报,交流老师们文化育人工作的经验,提升效率和质量;邀请媒体记者进行专题报道,形成全园实践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推动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
4. 加强规划,形成有机系统
为避免文化育人零散杂乱的局面,有必要集思广益进行统一规划。本园多次研讨、几经修改,终于制定《和平县阳明实验幼儿园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使全园实施文化育人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实施途径、育人载体和保障措施,使得实施工作可以顺利推进。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工作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精神文化世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涨。虽然,我国对于群众文化建设非常的重视,并且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发展成绩,但是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涨的文化需求还存在着巨大差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需要积极的找寻有效的措施,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增添新的生命力,保障群众文化工作质量,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需求。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群众文化工作具有的内涵阐述
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是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展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工作落实的本质就是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对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进行弘扬,全面的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传递正能量。服务宗旨在于引导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社会主义文化,并且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和谐性,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需要全面的呈现新文化发展观,以新文化发展观为基础,开展多元化、内容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不仅需要具备教育和引导作用,并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能够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谐和融合的特点,这也是促进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必然需求。应用艺术之美去感染广大群众,熏陶广大群众,最大限度的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的特征
群众文化活动所处的环境在于民间,可以说是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认同,并且自发组织的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多为娱乐、体育活动,也包含一些艺术、摄影活动。这些群众文化活动都是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的,没有功利性的目的。文化活动内容人民群众容易接受和理解,使得优秀的文化可以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有效的传播。群众文化工作落实需要具有针对性、基层性,可以使得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文化活动范围要非常的广泛,不能只是针对少部分人群。文化活动的开展还会受到区域人文特色的影响,重点在于能够体现我国人民群众向上、乐观的生活理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就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1]。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要求
(一)把握目标,明确定位
群众文化工作建设工作人员在对文化活动进行策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目标,对文化活动开展进行准确定位。文化活动开展是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工作人员对文化活动进行周密、精心安排,促使群众的精神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现阶段,最受人们所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应当为广场文化活动,这是时代不断发展、公益设施不断完善所产生的新型文化活动,需要对广场文化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我国群众综合素质提升。让群众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严格把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目标,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满足各阶层群众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追求也在不断上涨,不仅需求越来越为急迫,而且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只有对群众精神世界的实际需求有充分了解,才能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要点,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的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策划。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2]。
(三)拓展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完善文化广场
广场舞是我国广场文化的代表,从广场文化繁荣发展的形式中可以看出,广场文化在我国群众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不能局限在某一种形式范围内,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扩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空间。将企业文化、老年文化等众多文化进行良好融合,形成影响范围广泛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广场文化具有的代表性,进一步促进我国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对群众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和完善。并且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文化活动基础设施进行保养和维护,一旦发现其中有不良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修缮,避免安全事故产生,或者对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阻碍。政府部门需要对文化活动开展进行保驾护航,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将其具有的重要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四)突出群众文化活动主题
在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过程中,文化工作建设人员需要明确主题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如果在群众文化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与活动主题发生偏离,那么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也就不能取得预期性的成效,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也是非常失败的。在整体的策划方案上,必须要使得主题非常鲜明、突出,彰显出个体和意义,利用群众文化活动将主题深入到群众之中,使得群众的情感世界可以发生冲击,使得文化可以真真正正的走入群众。
四、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使得我国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满足群众精神世界的足球。群众文化工作建设人员需要积极找寻以往群众文化策划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明确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内涵和特点所在,有针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策划。将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文化可以真正的走入群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