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高中化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高中化学课程实施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高中学生通过化学课程能得到什么发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对这两个问题的直接回答。
1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相融合制定了高中化学课程目标[1]。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突出了“化学概念原理、化学变化规律、化学基本观念、化学实验”等关键词,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要提供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学科观念;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维度突出了“科学探究、信息获取和加工、自主学习”等关键词,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突出了“乐于科学探究、感受世界奇妙、赞赏化学应用、关注化学发展、养成科学态度”等关键词,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要发展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能够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素养和化学课程的价值等方面综合分析,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化学学科观念、化学学科思维、科学探究实践和化学学科价值追求”等方面,因此高中化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形成和发展化学学科观念、化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能力,树立和发展科学精神和价值观。从三维目标相融合制定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可以看出,十多年前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目标中就包涵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2]。
1.1 从学科观念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科?W的形成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活动,而自然界又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因而,科学领域不同的学科之间就必定会存在一些共通、跨越学科界限、具有普适性的科学主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版的“科学框架”(Science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中,将“尺度与结构”、“变化的形式”、“稳定性”、“系统与相互作用”、“能量”、“演化”提炼为科学主题,上述科学主题在化学学科中以学科观念或核心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表1)[3]。
“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样是化学学科观念的特征。人们通过观察(特别是通过实验观察)、辨识并表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存在状态和变化现象,如物质的形态改变、新物质的生成、能量的转化等,这种直接观察或通过一定的仪器或技术间接观察所得到的物质存在状态和变化现象往往是宏观的,可用文字或化学符号对其进行描述,即“宏观辨识”。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不仅仅满足于对物质的存在状态和变化现象的观察、辨识和表征,还必须探析其运动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学科中主要从两个视角进行探析,一方面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相联系的视角分析,即“微观探析”,另一方面从变化和平衡相统一的视角分析,即“变化思想与平衡观点”。因为哲学认为,物质是不停运动变化的,平衡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客观世界是不断地沿着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轨迹运动着。而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统领性和迁移性的化学学科观念。
理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的内涵,我们不能只看到“宏观、微观、变化、平衡”几个简单的词,不能仅从化学一般概念或原理层面进行理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涉及化学变化的条件、方向、限度、能量转变,涉及物质及其构成微粒的作用力和作用力平衡,涉及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辨识、探析和表征等。
理解“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的内涵,不能把其中的“与”简单理解成两者加和,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思想与平衡观念”是指以“物质结构与性质相联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变化与平衡相统一”的视角认识和分析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
1.2 从学科思维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人类在运用化学方法探索物质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中极其重要的就是具有化学特质的思维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坚信有一个客观世界存在,而人类认识世界就是不断地通过实证研究去接近这个客观世界。作为科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化学十分重视实证研究,坚持科学结论需要通过多次反复的证实或证伪。事实上化学科学中许多理论的建立和原理的发现,特别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理论和原理,都是建立在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的,是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形成科学结论的,这就是“证据推理”。由于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分子、原子层次的物质,且存在物质的多样性、不同物质结构的独特性和环境对物质及其变化影响的复杂性等特点,人类运用化学方法探索物质世界时,常常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后,还需要通过抽象和简化的方法建构模型,再现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这就是“模型认知”。因此“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特质的思维方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证据推理主要是指根据观察和实验等方面获取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证据),通过基于证据推理的方法形成科学结论;模型认知是指对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假设,根据观察和实验得到的信息,通过抽象和模型思维,用简化的、形象化的模型再现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内在特性和一般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和完善模型。证据推理所形成的科学结论是简单的模型认知,模型认知离不开证据推理,证据推理是建构模型的前提。
1.3 从学科实践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科学发展至今,化学实验仍然是探索物质奥秘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活动。从化学实验研究的对象看,有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离、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表征、物质的性能和应用等;从化学实验研究的过程看,化学实验通过一定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获取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再从结构与性质相联系、变化与平衡相统一的视角,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等方法对实验现象和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从化学实验结果看,化学实验获取新的化学知识,揭示未知的化学反应原理和规律,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将新的实验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实践。因此,从化学实验研究的对象、过程和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创新是化学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特征,化学科学探究最能体现和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最能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实践的核心要素。
1.4 从学科价值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科学价值作为一个总的价值体系,由诸多价值要素构成,诸多价值要素聚焦于最终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化学科学的发展起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化学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保护世界的活动为前提的,化学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这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根本条件。但是片面追求化学科学技术的应用性价值,就会带来诸如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的影响,导致科学不利于人发展的异化现象,无法实现科学的最终价值。实现化学科学的价值既要充分发挥化学科学技术为人类提供物质财富的作用,又要充分分析化学科学技术应用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可能的负面影响,即充分承担起化学科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
化学科学探索是一个艰难的创造过程,需要化学学术共同体成员付出艰辛的代价,执着不懈地永恒探索和不断创新;化学学术共同体成员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遵循着科学研究行为规范,体现着理性、客观、公正、平等、奉献、求实、严谨、民主、宽容、自由的科学精神,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道德进步的推动力量和现代人类文化体系与精神生活的核心。“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对化学学科价值很好的诠释。
2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结构和内涵
根据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贡献,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可概括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是化学学科观念,又是化学特征的思维视角和方式,“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特征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的价值追求和化学课程对学生价值观发展的贡献。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关系可表示如图1所示。“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处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中心位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既以化学科学探究为载体,又是化学科学探究的研究内容和思维视角,“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科学探究形成结论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科学探究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维度的重要成果。
2.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从分子、原子层次对物质结构、性质、能量转变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4],既是化学学科重要的观念,又是化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视角。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并能运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形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念;能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联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解决相关化学问题。
2.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对物质发展化学变化的条件、方向、限度和变化规律等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既是化学学科重要的观念,又是化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视角。
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认识物质是不停运动变化的,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可控制的;能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和能量转化守恒的观念;能从变化与平衡相统一的视角考察分析化学反应和解决化学问题。
2.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方式,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并进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建构模型以揭示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过程,是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化思想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物质及其变化的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形成结论,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并建构模型,用模型思想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2.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指提出化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推理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是指能尊重事实和证据,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质。
通过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发现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具有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的能力;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对实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质疑和批判、评估和反思。
2.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指在认识化学科学本质和化学科学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化学科学技术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崇尚科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并致力于应用化学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勇于承担和分析化学过程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的责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能有效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能力和品格。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经历化学问题解决过程。
3.1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后天习得性,决定了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课程学习。但必须指出的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习得不能是“被动接受”,不能以“灌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更不能把化学核心素养简单地转化成“宏观、微观、变化、平衡、模型、推理、实验”等知识内容进行讲授,离开了科学、正确的化学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就无法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在化学课程实施中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必须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辩论、问题解决、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获取化学学科知识、形成化学学科观念、体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运用化学特征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认同和践行化学学科价值追求。
3.2 在化学知识学习中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化学知识,没有化学知识,化学核心素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掌握繁琐却无法穷尽的“化学知识”,唯有将化学知识提升为可迁移应用的化学学科观念,才能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课程具有自身的内容逻辑主线,包含了许多事实性化学知识和基本概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事实性化学知识和化学一般概念上升为化学学科观念,考验着化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智慧。高中化学课程实施中,需要认真理解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所包含的化学学科观念的内涵,需要建立化学学科观念与化学一般概念等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化学学科观念体系。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围绕一定的化学课程内容、通过多样的化学学习活动展开的。虽然不同的化学课程内容、不一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发展的贡献可能存在差异,但一定都能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发展。化学课程实施中一定要防止的是:将化学核心素养各维度分解开来培养,将化学课程内容与化学核心素养的某维度进行对应,并贴上“标签”。
3.3 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一、探究教学的特征
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其处理理论与实践、结构与功能,以及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下述特征。
1. 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的。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自然的新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 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在探究教学中,证据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证据的收集、从证据中提炼解释、将解释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等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懂得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探究发展并获得新知的。
4. 重视合作学习。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探究方法指导
化学课程标准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呢?
1. 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提出假设。
2. 指导学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3. 引导学生观察,在实验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探究结论。
4. 要求学生对探究的结论作反思和评价:考虑实验结果和经验认识(或猜想)是否吻合?实验收集到的证据是否充分?
5. 研究怎样表述问题的结论并和同学交流,看看其他人怎样探究?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他们如何表述结论?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传统的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粉笔+黑板”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过于依赖教师在黑板上板演,而对于板演的文字和图像,学生的能力有限,图像很难在其大脑中产生动态,抽象的问题很难被形象化,这样的课堂教学比较单调乏味,教学效果一般。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优越性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向导。多媒体技术通过悦耳的声音,多样的图片,形象的画面抛开一些表面的因素,将本质的东西呈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瞬间完成的实验、不易实现的实验等,通过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宏观缩小、微观放大、动静结合、重复播放,使学生获得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进一步上升为理性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如,教学《金属钠的性质》一课时,可以采用动画和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启发思维,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钠的性质,再分小组交流,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交流并反馈学习成果,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实验化静为动
有些实验现象,虽然可用演示实验演示出来,但不利于观察过程或不利于进行分析实验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模拟不仅可以补充演示实验的不足,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控制:由快变慢,由静到动,由小放大,重复播放等,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体现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减少板书,增大课堂容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板书占用了较长时间,课堂的容量也随之缩小。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化学教学,可把较长的板书或例题和习题制成课件,极大地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同时,也为增大课堂的容量提供了可能。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可替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获得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人们提出的各种假设也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这就决定了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以实验为基础,不能是简单纯粹的理论教学,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现象进而总结出正确的规律。为此,课本上安排的演示实验应尽量做,还要对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除非教学过程中实际条件不允许,否则演示实验绝不能被动画模拟或者视频播放所代替。
2.课件要注重实效性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新的知识或者技能。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寻找到最佳切入点,什么时候播放视频,什么时候插入图片,恰当地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保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课件的制作要避免“花哨”,不能被多媒体所左右,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板书缺失
1.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在这个时期,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迎来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岔路口,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就要求现在的一线高中化学老师主动抓住机遇,不惧挑战,充分考虑到当下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进行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今大部分的化学老师紧紧跟随我国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中化学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了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然而,从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来看,高中化学老师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没有更好地对自身的教学思维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从而使学生与老师都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只教考试涉及的内容,只学习考试涉及的内容,不会跳出固定的思维圈子,去寻找新的知识海洋,全面发展化学素养。在学生才升入高中的时候,学生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基础较薄弱,涉及的内容老师并未深入地进行探讨,所以基础的薄弱导致学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给高中生本就瘦弱的肩膀再次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2.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的特征
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与传统的化学教学比起来,有着传统化学教学所不具备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与高中之前的化学教学目标比起来不相同。高中之前所进行的化学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的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简单的认识;但是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老师更加关注的是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能否培养出可以为高校所接受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让他们能够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进行进一步学习。
其次,高中化学和传统化学所选择的教育对象不一样,高中之前的化学教学仅仅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然而高中化学教学在有了高中之前化学教育的铺垫之后,学生对化学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简单的认识与感悟,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活跃的思考,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最后,高中化学教学与高中之前化学教学比起来,所选择的教育层次不一样。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普及,并且不断拓宽他们对化学的了解与认识。与高中之前的化学相比,高中化学所涉及的内容更为高深,极大地扩展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在化学课上所学到的内容。通过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让自己观察化学问题的水平上一个台阶。
二、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高中化学老师要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使之适应逐渐改革的高中化学教学。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化学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过去的老师中心论已不再适合当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要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人公的高中化学课堂,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在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得到充足的个人空间,进行相关的思维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使他们形成对某个化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并得出自己的感悟,对他们的见解进行一个评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于讨论,习惯把化学问题进行必要的联系,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化学问题,从而更好更快地解决化学问题,提升化学的学习成绩。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在高中化学方面,大部分的高考试题与考试要求都给学生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联系的方法来看问题,将哲学生活与化学的学习相结合,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知识转化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理论来源于生活,化学也不例外,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在高中生的生活实际中暗藏着许多的化学知识。很多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非常的感兴趣,并能主动地探索,但是对于化学课却不能积极地去学习。这样的现象告诉我们高中的化学老师,要想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感兴趣,就必须把化学的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必须利用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代替让学生做枯燥的化学实验,必须把化学实验和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结合起来,以此来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一、引入化学现象进行化学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社会生活经历,也有一些相似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就是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着力点。教师可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某些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明白化学是来源于现实的,但是也是高于现实的,这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枯燥和无谓,化学也有很多有趣奇特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僵硬的化学公式和实验。
高中化学的知识记忆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基本不愿意去学习,即使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效率自然是不高的。如果我们化学老师能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到化学的教学中来,使学生能够根据熟悉的知识构建起高中化学的知识框架,让他们在真实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背诵和记忆化学公式和化学规律,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从抽象的层面记忆和学习化学。例如,农家肥被塑料薄膜盖住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太阳晒后,当打开后就会发现有热气冒出来,这就是我们在高中化学的教材中学到的缓慢氧化放热现象。这样的生活案例引入到化学教学中,教学时就会言之有物,就不会使学生感到化学课的教学是夸夸其谈。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化学教学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真正处在了身临其境的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中才能真切地感同身受。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知识的教授与传递,而是改正他们在生活中的错误认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创设的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中,化学老师应让学生从生活中过渡到高中的化学课堂上,把对生活中对化学现象的高昂的热情和积极探索的态度保持和转移到对化学的学习上来,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新的化学知识相结合,来认识、理解、丰富和改正自己在化学方面的错误认识。
这就需要高中的化学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每节课将要讲授的知识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活泼、学有所得的具有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情景。例如在上《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这节课前,可用课堂提问的形式創设化学课的生活化教学情景。老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是否发现铜器的保有量要多于铁器的保有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见过浅绿色,且闻起来有些酸味的井水,对这样的井水应该如何解释?”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就会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的教学中来。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形式不但有利于创设好的课堂氛围,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有效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在感受中学习,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以解决心中存在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学生参与的生活化的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想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也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讲解形式,应多给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的快乐与乐趣,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活动中,应该多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比如酒精、蜡烛等。这些东西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它们进行实验不但降低了化学实验的神秘性,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亲切感。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解决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的及时解决增强了学生的实验信心和进一步探索化学知识的欲望。
由学生参与的化学实验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又促进了他们自身思维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身边的实验材料进行化学实验,可使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实验就在身边。
总之,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知识,要想学会高中化学,就必须走进生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去,以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和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岳志萍. 生活化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分析[J]. 成功(教育),2013(01).
[2] 杜长强. 高中化学中生活回归策略运用与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