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产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 资产管理 中石油
一、实施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石油股份公司资产管理工作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相关制度体系不断建设完善,内控流程执行逐步到位,关键管理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资产管理水平取得跨越式提升,但与国际可比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产全过程管理理念有待深化
个别单位和管理人员对资产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重取得,轻流动,重占有,轻效益”的陈旧观念,缺乏资产运营、效率、效益意识,管理格局狭窄、粗放。
(二)资产价值、实物和专业管理衔接不紧密
公司资产量多、面广,涉及专业复杂,加之职能部门间“条块分割式”的管理模式,使得资产在增加、运营、维护、退出管理环节缺乏有效衔接,资产实物流、价值流与信息流协调、统一程度不高,转资不及时、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资产运营效益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三)资产管理基础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单位存在数据录入随意性,资产记录不完备,整体资产打包录入、资产分类不规范、数据变更维护不及时等现象,使得部分资产管理基础数据缺失、不全面、单项资产价值无反映,造成同类资产折旧提取存在差异,影响财务结果,同时给管理分析带来困难。
(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有待提升
公司财务部门现行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物管理功能较弱,与计划、基建、生产、运维部门的数据信息不能实现共享,除本部门广泛使用外,实物、技术管理部门应用较少,功能受限,不利于资产全过程管理。
为有效解决上述存在问题,培养资产管理核心能力,有必要树立系统性的资产管理理念,将流程管理理念、价值管理理念、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有机结合,通过信息化手段,贯穿并落实于资产管理全过程。
二、构建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体系
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是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发展起来的管理模式,针对中石油股份公司而言,就是围绕公司发展战略,把握公司近期与长期规划,通过对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管理,推动各职能部门资产业务管理横向融合、纵向贯通,有效提升公司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一)强化部门间协作
部门间职能化管理向流程化管理方向的转变,是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借助于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规范化、标准化业务流程设计,将资产增加、运维、退出各管理环节业务固化于系统中,有效整合资源,打破部门间壁垒、实现业务整合,强化计划、基建、生产、物资、财务、审计等资产管理部门间全方位协作,努力拓展资产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二)构建资产管理指标考核体系
资产管理指标考核体系是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效的重要推手。公司应重点在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提高资产运营实效性和优化资产有效配置方面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细则,以期实现源头管理资产,过程控制投资,结尾提高效益的目的。逐步建立完善一套指标量化、权限分明、奖惩有度的考核评价体系,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以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效率和效果,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和相关业务流程持续改进。
(三)创建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公司各职能部门目前应用于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较为分散,资源不能共享,系统间数据缺乏有效衔接,而现行的ERP系统更多关注的是采购物流与财务系统的集成,也无法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需求,因此,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实现数据集成、共享,搭建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势在必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立足于资产全生命周期各管理环节,设计上着重关注投资规划和工程项目、工程项目与设备运营维护、运营维护与备品备件管理之间衔接的流程,保证跨功能和部门的流程能有效顺畅地执行,保证各级管理人员能实时获取各业务环节的成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节点进行控制,以增强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控制能力,实现监控和实时分析,提高公司资产的综合创效能力。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工作涉及部门众多,管理内容复杂,是企业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的管理工作。公司总部层面应统筹规划,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推行标准管理规范和操作手册,充分发挥专业分公司职能,加强对资产管理的专业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地区公司层面应结合业务实际,丰富实施细则,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形成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实施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对于全面提升中石油股份公司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公司应进一步深化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理念,借助于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强化部门间协作与业务融合,构建资产管理指标考核体系,着力形成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远,李建设.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熊义杰,谢白雪,郑晓纯.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创新着力点选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探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一)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
一是明晰家底。各资产管理单位要对所属企事业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按照账物、账账相符的原则,认真核对,逐项登记,逐级审核后将信息纳入资产信息化平台统一管理,确保资产完整。二是明晰责任。各级资产管理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对所属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责,加强指导检查,全面掌握其资产及收益情况,确保资产安全。三是明晰流程。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资产租赁、处置和对外投资等操作规定,严格审批流程,提高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平。
(二)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运营效益
一是狠抓指导价格体系上台阶,紧密观测9个板块中心区域最低租赁指导价格相关信息,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准确度,推动资产租赁整体收益水平的提升。二是狠抓闲置性资产盘活上水平,采取“加快招商,出租一批;改造功能,完善一批;公开拍卖,处置一批;优化配置,调剂一批”的方式促使闲置资产发挥效益。三是狠抓资产物管上档次,通过创新物管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涵,借此提升资产的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资产的运营效益。
(三)进一步强化资产监管效率
一是强化组织协调。在区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区、街道两级监管体系,明确各级监管职能机构,配足配强人员,有效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资产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强区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国资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大对资产投资、处置、收支等环节的监管力度,预防和惩处资产管理运营中的腐败行为。二是强化平台建设。扩增资产信息化平台的容量,提高录入端口的覆盖率;增强平台功能,立足业务单位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操作界面、数据统计和报表分析等功能,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平台操作,提高平台数据录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强化集中交易。借鉴江西宜春模式,探索设立区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办理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和出让,采取公开竞价和招标方式,推进资产、资源阳光交易,实现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四是强化考核落实。根据资产管理和运营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现有考核办法,加大关键指标的考核力度,激励各级管理运营资产的积极性,确保各项资产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不断探索行政事务管理新内涵新方法。
一是完善企业化运作模式,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根据我区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努力探索多元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物业公司的规范化运作。二是建立健全“标准定额”管理,对机关运行经费、资产使用管理、公务用车及公务接待管理等事项都应基于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定额等相关细则的制定。三是加大对服务外包公司的监管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外包服务监管体系,建立外包服务准入制度,规范外包合同的签订,明确服务价格、服务标准、考核措施,建立日常督查考核机制,力促外包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六)着力规范公务车用管理。
针对前期治理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加强整改落实,完善车辆档案台账。研究制定我区公务用车配置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公车的配置标准,车辆购置、转让及报废等事项审批程序和日常使用管理制度,提高我区公车管理的规范性。
(七)坚持强基固本意识,大力提升自身建设水平。
1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l.1贯彻国家政策法规的需要
1999年,财政部等四部委就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要求“有计划地建立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制度,科学评判企业经营效绩”。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要求“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加强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为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亟需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2投资者评价投资的依据
尽管公立高校的主要投资者仍然是政府,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业已形成。一方面,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政府对投入的教育资源进行分析,判断其投入是否合理,从而决定今后如何投资及投资程度;另一方面,对于其他投资主体,只有在了解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水平,才会在决定是否投资某所高校以及投入多少。再如,对高校债权人银行来说,可以分析出高校的付息能力与还本能力,以决定对高校的支持程度。
1.3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源于管理水平提高的无止境性。如果高校国有资产得不到合理利用,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就会增大教育平均成本。世界银行曾认为我国部分高校的教室和实验室的利用率在60%以下。
随着国家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高校设立资产配置标准,严格预算编制,加强采购论证,科学组织采购,强化开放共享,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水平。高校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也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涉及内容广泛,在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时,不可能选用单一或少数几个指标,而应建立科学的多指标体系。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关注点是高校资金投入后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方面的产出。既要考虑评价对象的差异性与特殊性,也要考虑高校资产管理的共同性与可比性,从而建立可比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在设计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客观性。由于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要确保不遗漏、不重复,能客观反映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总量、构成、效果及其关联性与因果性,以全面、科学、准确和权威地反映高校资产管理的真正水平。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应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使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设置不仅数量适当,而且评价客观。
(2)可比性。可比性的涵义是高校资产绩效考核结果的可比,包括不同高校之间的可比性和同一高校不同时期的可比性。不同高校的可比性,称为统一性;同一高校不同时期的可比性,则称为一贯性。统一性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强调的是纵向比较。
(3)系统性。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资产的优化为目的。因此,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资产利用状况、办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从多个评价层次、多个评价角度反映高校资产管理绩效的全貌。
(4)层次性与重点性。在设计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分出层次,能够全面、科学、准确和权威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水平。但考核指标体系也要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不能选取过多指标,而要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5)合理性与简化性。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注意指标之间的关联与衔接的合理;要尽量简化指标,并使评价过程与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简便易行。
(6)可操作性。要保证每项考核指标获取数据的方便性或通过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数据,并且所得到的每项数据必须是可验证的。可得与可验证是可操作性的根本保证。
(7)科学性。增加客观性评价指标,减少主观性评价,充分征求业内领先者与专家意见,用科学理论做指导,用超前理念做引导,用先进标准做示范。
根据上述原则,笔者提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案。该指标体系分为定性考核指标(占30分)与定量考核指标(占70分)。
3定性考核指标
定性考核指标可分为组织保障性指标(占20分)和影响性指标(占10分)
3.1组织保障性指标
(1)领导作用(5分)。该指标反映校级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非常重视得5分,重视得3分,一般得1分,不重视不得分。
(2)组织结构(3分)。反映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年龄梯次是否合理,管理是否科学有效。先进得3分,合理得1分,不合理不得分。
(3)管理理念(2分)。反映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管理理念、科学管理思想的指标。先进超前得2分,常规有效得1分,落后平庸不得分。
(4)投入依据(5分)。主要考核学校资产采购程序是否正规,投入是否规范合理,投入方向是否符合需要[1]。科学得5分,比较科学得3分,一般得1分,不科学不得分。
(5)约束机制(3分)。学校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和科学管理标准的情况。完善得3分,一般得1分,形同虚设不得分。
(6)激励机制(2分)。反映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建立激励机制并发挥作用的情况。有机制且发挥作用得2分,有机制未发挥作用得1分,没有机制不得分。
3.2影响性指标
(1)主体满意度(7分)。校外评价主体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债权人、校友等;校内评价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师生代表等。非常满意得7分,满意得5分,比较满意得3分,一般得1分,不满意不得分。
(2)同行认可度(2分)。反映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在其他学校中的认可度。充分认可得2分,基本认可得1分,不被认可不得分。
(3)学术声誉(1分)。是反映学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学术交流水平的指标[4]。得到认可得1分,不被认可不得分。
4定量考核指标
(一)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因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够完善,基本处于盲目状态,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部分医院在医院资产管理上的意识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医疗等工作上,相互之间沟通不够,资产管理的交接措施不规范等。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缺乏制约,没有明确工作人员及各部门的责任,在分级管理上常出现脱节现象,缺乏管理和维修,新设备购进未及时入账记录,导致出现账账不符、帐实不符等现象。有些医院为加强自身竞争力,盲目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不考虑设备的实用性,造成高投入低回报或高投入无回报的现象,导致资金大量浪费,同时固定资产使用缺乏协调、统一的机制,资产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闲置等现象。另外,因使用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未按正常程序进行人为报废,导致固定资产流入账外资产,造成医院固定资产流失。还有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落后,很少采用信息化管理,而是采用手工登记,管理效率较低。
(二)职能管理部门分工模糊,职责不清
大多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由财务科负责,未设立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临床各个科室是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因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健全,而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较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等不及时记录,不按时盘点,无法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账物不清、账目不明,难以责任到人。大部分医院重视医疗设备的购置而忽视保管,致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降低,出现浪费现象。另外,由于医院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一定的管理力度。另外相关部门中的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未经过专业培训,对资产管理知识了解不够全面,管理能力缺乏,导致出现工作混乱情况。
(三)缺乏严格的审计制度
审计部门专业人员较少,多数是由其他部门人员担任,或直接和财务部门合并,造成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不了解,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或账外使用现象,固定资产的审计工作发挥不到应有作用。
二、解决方案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医院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应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转变医院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观念,将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向全体职工宣传,提高有关人员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分别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院长及相关人员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医院资产管理的指导及监督工作)、使用部门、后勤部门以及会计审计部门,采用分级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责任,使固定资产管理有序进行。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结构
固定资产管理应从效率性、经济合理性、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管理等内容纳入各科室绩效考核中,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建立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对管理不善、违规操作的人员,根据绩效考核制度对其进行惩罚,同时对责任性强、资产管理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以不断提高各科室和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机体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组织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三)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审计制度
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应首先了解医院现有固定资产。在清查过程中,需做到账物相符,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固定资产按照名称、规格进行分类,设置专门账户,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对财务收支状况、科室经济分配等进行审计检查,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完善。
(四)完善资产管理细则
在采购医院固定资产时,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并公开招标,给予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可行性报告,管理机构需仔细审核后批准,才可采购,避免盲目引进先进设备,而造成浪费现象。对固定资产应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固定资产保管档案,严格出入库单制,对资产的借用、领用、调用等经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凭单领取,对资产的购置、调入进行登记,对资产的增减及转移进行详细记录。成立固定资产维护机构,由其对使用率高的设备如呼吸机等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和调配。定期清点固定资产,对出现盘盈盘亏现象,应将原因查明,并责任到人,做出相应处理。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需经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并上报财政部门,进行报废处理。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应积极引入计算机技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方便快捷。
三、结束语
一、20xx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特色工作
20xx年,财务部紧紧围绕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及省、市公司年度财务工作重点,全面推进财务集约化工作,实现财务管控系统成功上线应用。主要工作如下:
1、开展供电所发票清查回收工作,对以前年度的旧欠电费发票进行了清理,制订下发了《xxxx公司供电所发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供电所发票管理;
2、在供电所全面推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及物资管理系统,统一供电所管理模式,实现供电所财务、物资的集约化管理。
3、积极推进标准作业成本试点工作,召开作业成本工作会议,组织生产部、修试工区学习相关定额以及预、决算模板,明确每个阶段的责任人员,确保作业成本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4、通过实施月度进账计划管控,提升成本费用进账率,加快项目转资;根据经营情况变化,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经营指标预测、分析,确保公司关键指标的可控、再控。
5、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按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反馈;修订预算管理及考核办法,严格预算管理考核,确保预算刚性。组织业务部门完成财务管控系统中20xx年预算调整及20xx年预算编制工作,初步实现了预算管理向业务部门延伸。
二、存在的问题
1、在预算管理中仍存在业务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调整比
例大等问题。尤其是财务管控系统中资金预算模块的上线启用,对业务部门的预算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资产管理工作距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还存在差距,业务部门未能有效利用xxx系统对设备进行管理,导致部分资产账实不符。
三、解决措施
1、通过对业务部门进行预算管理培训,提升业务部门的预算管控能力。建议修订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考虑业务部门预算管控难度系数,同时严格预算考核,充分调动业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积极性。
2、由财务部牵头,组织业务部门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及时根据盘点结果对xxx系统中的设备进行维护,确保账实相符。
四、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财务工作以财务集约化、信息化深化应用为契机,围绕公司20xx年工作思路,争取在指标管控、预算、资金、资产、供电所管理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在指标管控方面,认真研读国一流考核细则,确保公司指标符合国一流要求;运用趋势分析法,定期组织开展指标分析、预测工作,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2、在预算管理方面,以财务管控系统为平台,继续做好年度资本性支出、成本、农维费等项目预算的管控工作,以年度预算为基础,实施月度进账计划管控,确保成本费用进账均衡性。
以“拖延加倍法”为原则,修订预算管理考核办法,加大预算考核力度。
3、在资金管理方面,以xx系统为平台,实现供电所电费统一核算;撤销供电所电费账户,统一开设电费集中账户,实现供电所资金集中管理。加强公司月度现金预算管控,按省公司统一部署,对业务部门现金预算的编报进行考核,逐步实现由按月控制到按旬、日控制。
4、在资产管理方面,按xxx系统中流程规定,重新修订相关制度,明确业务部门资产管理职责;开展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工作,对xxx系统中设备资产进行清理,防止系统上线后资产管理工作前清后乱,确保资产账、卡、物一致。
5、加强对xxx系统财务关键指标的分析,通过改变业务报销流程等控制方法,确保集成业务凭证比例、项目转资率等财务指标均高于省均值。
6、在供电所管理方面,实现供电所财务信息系统单轨运行;加强对后备核算员的培训力度,开展供电所核算员岗位竞聘;组建供电所会计核算中心,实现以两个“中心”(电费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为主体的供电所财务管理新模式。
xxxx公司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