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机化学的性质

有机化学的性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机化学的性质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高职和大学的教育存大着一定的差别,其表现主要有两点分别是: 在培养的标准上,高职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在培养的形式上,高职以社会的需求为目的,以适用的能力为主设计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重点进行培养人才。有机化学属于药学专业一门比较重要基础性课程,可以直接称其为药学的核心。在经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后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药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合成,了解药物的结构及药效的相互联系。为以后的药物生产,药物质量的检测及新药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有机化学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出色的教育工作人员。针对教育方法他们提出了很多观点。从总的方面来看,所有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的学习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水平差课时少有机化学知识应用广的一些主要特点,提出了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着重关注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尽一份力。

1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药学和有机化学的是同时存在的,他们一同走过了极为久远的历史路程。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初其出现的,有机化学当时注重的是关于有机体的问题,针对的目标大多数是,从有机体中经过分离纯化的有机化合物。药学的持续发展,也在带动着有机化学的进步。我们坚信药学和有机化学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它们依旧会相互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发展。因此学生们如果能把有机化学学好可以为药学专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2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

有机化学所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这一门科学。研究其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及命名,以及有机化合物相互间的转变所遵照的规律等。针对有机化学的课程来说,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整体性特别强,大多数教学内容都遵照各官能团化合物来给章节顺序排列,但它们没有被孤立也不是零散个体,他们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把握好有机化学教学的结构,对于学好这门学科是比较有益的。

3有机化学在高职药学专业中,探讨内容整合、编排方式及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材的,高职医药类专业大都选择用刘斌主编《有机化学》,内容主要以官能团教授各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的主要化合物,着重讲述构效关系有机化学原理。在结合高职教材的基础理论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重点介绍,让学生可以从整体上理解并运用有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避免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述,应尽可能的采用药学普遍的化合物及化学现象的案例,增强实际应用性。在有机化学的教学经验中了解到,如一程不变的按原来的课本的顺序拿过来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学人员与学生都会感到自如,但当把教材的内容学完后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感觉有机化学的知识太过复杂,各种化合物品种众多,需要硬背的知识太多。在这样一种问题上,依照大学的有机化学课本,对高职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编排和调整,全部的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绪论、命名和异构 ,这一部分是讲述,有机化学的历史、基本理论概念这些基础性的内容。学习有机化学这类学科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自信心。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对学习就没产生兴,让学生对这一学科失去自信心的话,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都会是一种折磨。因此开始对基础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非常重要的。这就使教师用简洁易懂、有趣的方法把有机化学的内容在药学中的作用,展现给学生。用易懂的形式把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解释给同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第二部分,几章化合物的相关内容。这几种化合物比较简单,主要的难点就是对学生清楚讲述基础的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及术语,讲述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水平。第三部分,讲从醇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内容。这一章节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些杂乱不好理解,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察觉,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由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位判定的。因此本章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在了解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清楚并分析各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各类化合物电子效应,只要掌握其分析的方法,推测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就容易多了。并且是高职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主要目的。第四部分,有机合成的简介,在有机化学中,最难学习的部分便是有机合成,其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转化反应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的逆合成分析思路。使学习者对整体内容关于化合物性质归类汇总,在其思想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然后经过多多的练习来设计形成思路。对于高职的学生这章的内容难度较大。

4结束语

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必须要跟学生说明有机化学这门学科,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把有机化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特征展现给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到主题的内容上。此种方式的学习经进实际的实践,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应随着目标人才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许玉芳.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黄声岚.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法探讨[J].海峡药学,2014,26(03).

[3]吴小琼.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2篇

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程敏敏

【摘 要】通过教学实践,提出给学生建立有机化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指出突出理论教学,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实行双语授课,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与科研、生活的联系等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基础理论;双语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9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和重点课程建设资助项目“2010年重点建设课程—有机化学”(编号:201002)的研究成果。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也是材料化工、资源环境、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础课。有机化学涉及范围广,理论性强,就课程本身来说它有三个主要的特点:其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种类繁多;其二,有机反应受反应条件的影响极大,虽有规律可循,但例外情况也比较常见;其三,化合物性质对结构,有机反应对机理的依赖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轻逻辑推理,重机械记忆的错误认识。导致出现知识点混淆、易忘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难以理解,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等学习困难,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建立起有机化学的理论框架,使学生从繁重的记忆任务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信心与积极性,就成为有机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重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化合物的结构和立体化学教学,建立有机化学的理论体系

建立起正确的有机化学理论体系,对于学好有机化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不重视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认为有机化学主要靠机械记忆就能学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来指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理论体系。

1.首先建立起结构(Structure)、性质(Property)、机理(Mechanism)和反应(Reaction)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结构和机理是基础,性质和反应是衍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解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反应的机理,用反应来验证机理,用机理来推测反应。只有从根本上理解每类化合物的结构,才能掌握其性质;只有从根本上理解每类反应的机理,才能掌握各种化学反应。

2.掌握并理解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理论的基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特别是无机化学。从教学实践来看,大多数学困生都不理解常见的概念性问题。

3.掌握常用的基本理论。如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微观可逆性原理等。这些理论有的抽象,如分子轨道理论,虽然不要求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数理基础,但是对分子轨道具体成键的特征必须掌握,像分子轨道对称性的特点,节点变化的规律,成键轨道、反键轨道和非键轨道数目的确定等,有些理论比较具体,如共振论,就不仅仅是理解的问题,而是必须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反应机理和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

4.正确书写有机化学中常见的表达式。如Lewis结构式、共振式和反应机理等。必须强调有机化学中常用表达式的书写规则,特别是最基本的Lewis结构式的正确书写。否则学生无法判断共振式书写的对错,也无法比较共振杂化体的稳定性和推导正确的反应机理。

5.重视绪论的教学,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整体框架及相关内容做适当的调整。通常在教学中安排绪论章节来学习有机化学的预备知识,作为随后按官能团分类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在有机化学绪论课上,不仅要告诉学生有机化学的目的和任务,还要联系实际讲述有机化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行双语教学,引进英文原版教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实行双语教学,引进英文原版教材的必要性。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点,了解有机化学学科的前沿动态。由于近代化学学科发源于西方,而绝大多数重要的化学类期刊(包括我国化学期刊)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为使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有机化学的知识脉络,理解化学家的思维模式,通过中英双语教学,引入英文原版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

由于使用英语课件授课,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难度增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就必须提前预习所学课程,以求对教师即将讲授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就在客观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锻炼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行双语教学的可接受性。有机化学适合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最大难点是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但是对于有机化学而言,这些词汇都可以利用简单的、已经学过的单词通过构词法快速掌握。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问题,只要掌握常见的十几种碳链的命名和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词尾(头),便能快速识别出这些专业词汇的意思。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以前的中文教材,但必须是加入专业英语内容的双语课件,课件与所采用的中文教材保持内容的一致性,但把每一章节的大小标题、人名反应、常见的专业术语和化合物的名字都采用双语标记的办法,缓解学习者的语言压力,减轻紧张感,增强学习热情和信心,长此下去,学生通过课后进行中英文的对照、复习,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逐渐熟悉和接受英文的教授,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快速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提高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能力

网络上的有机化学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国内很多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和世界上重点大学的有机化学课件,如哈佛大学等都在官网免费公开,介绍学生上网搜索,观摩学习。

四、与生活、科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更新课件内容

化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把生活中常用的有机化学品或生产活动与化合物和有机反应原理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切实感受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

总之,一方面要加强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学,引入双语授课,指导学生阅读原版教材,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认识有机化学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的丰富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彧,等.高校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153-154.

[2]陈博,等.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分类介绍[J].化学教育,2009,30(5):47-48.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3篇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生产生活联系甚为密切,使之成为高考的热点。不少同学抱怨有机化学难学,甚至成为化学学习的分化点。基于这种现象,笔者针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常见困难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一、转变思维定势,入好有机化学之门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化学领域中相对独立的两大块,不仅理论上存在较大差异,学习的思维方法也各不相同。有机初学者往往惯于拿以往的学习无机的思维方法来学习有机物,结果越学越难学,逐渐失去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初学者,必须转变这种思维定势,明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差异,学会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入好有机化学之门。比如:对于无机物的性质,我们通常是机械地记住就行了,但对于有机物的性质,一定要抓住它的结构特点,理解官能团的变化才能掌握好它的性质;再如:大多数无机物的组成简单,种类少,记它们的化学式并不难,但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加上表示的式子多,死记是行不通的,一定要联系有机物名称、官能团以及碳四键的结构特点来书写有机物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并注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电子式的区别。例如写乙醇的结构式时,名称中的“乙”表示有2个碳原子,“醇”表示含羟基-OH,先写出2个碳的骨架,再接上-OH,最后根据碳四键原则补足H。按照这样的方法,其它的有机物(醇类、醛类、羧酸类)等的书写也迎刃而解了。

二、注重课堂上教师的形象化演示,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原理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再繁多,都离不开碳四键的基本原则,结构再复杂,也都离不开常见的几种官能团组成。因此,抓好有机物结构特点和变化规律,理解各种有机反应原理是提高有机物解题能力的关键。由于有机物结构抽象,教师往往运用实物、模型或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一定要注重课堂上教师演示的各种有机物的分子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记清楚各种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并通过观察老师的演示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原理。我们除了注重多媒体、模型等这些教师常用的演示之外,还可用“人”来模拟想象有机反应过程,因为人的四肢正如碳的四个键。例如:甲烷的一元取代就好比人的一只手上的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二元取代就好比双手上东西都换了,三元、四元取代以此类推;乙烯的加成反应过程也可以用“人”来模拟,如果伸展的四肢代表四个单键的话,那么双手相握就好比容易断裂的双键,当握着的双手打开后就变成了伸展的四肢,就如双键断开变成了单键。理解了这点后,加聚反应也就容易理解了:好象无数个人由自己双手相握变成手拉手的过程。我们还可以根据以上的模拟过程联想其它的有机反应原理:比如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等。

三、善于总结规律,学会学习方法

学习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先从代表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然后类推到一类物质。学生在学习有机物时要抓住这条规律进行学习,特别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条规律贯穿所有有机物部分内容,指导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必修二第三章开始进入有机物的学习,由甲烷牢固的正四面体结构决定它的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能跟强酸强碱以及强氧化剂反应,特定条件下能发生燃烧、取代以及分解反应,然后由性质决定它的用途,最后由甲烷的性质类推到跟它结构相似的一类烷烃的性质。接着乙烯的学习也是从结构特点出发,乙烯含有一个容易断裂的碳碳双键,它的化学性质就表现在这个双键上,结构决定性质,其中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都涉及双键的断裂和形成,因此乙烯能发生以上这些反应,最后类推到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也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在以后的有机物学习中,基本上都按照这条规律进行: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

四、以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将各类物质或官能团的性质分别突破以后,我们会觉得知识有些散乱,此时我们不防以一些重要物质或官能团为主线,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有机知识框架,为有机合成和推断提供明确的思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简要而系统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可以加深和拓宽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学好有机化学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1、联系结构,记清性质2、对比种类,记准性质 3、举一反三,用活性质。

总的来说,有机化学在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有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原理、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要学好有机化学,突破有机化学难点,学生要从常规课堂切入:转变学习的思维方法,入好有机化学之门;注重课堂上教师的形象化演示,深刻理解有机反应原理;善于总结规律,学会学习方法;以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为主线,构建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周立典.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应重视四个环节[J]. 广西教育, 2007, (29) .

[2]王亮. 从多个角度进行有机化学的复习[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 (06) .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有机化学;绪论;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26-02

Design for introductory class medical organic chemistry

LI Shuang, WANG Haijun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Organic chemistry is a basic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 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organic chemistry. The introduction of 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first lesson to freshmen. It is important to them for the future study. Students understood the purpose of organic chemical by introduction “what is”, “what to learn”, “why to learn” ”how to learn” through our explaining of introduction class. Develop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organic chemistry.

[Key word] Organic chemistry; Introduction; Teaching; Interest

有机化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知识等,对学好医学知识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后续的生物化学、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1]。但对于一年级的医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未能了解有机化学课的重要性,常认为只要学好那些直接讲授医学知识的课程就行,而对有机化学课不够重视,这给有机化学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如何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并不断巩固和增强这种兴趣,笔者认为上好绪论课是关键。那么绪论课应该讲什么、怎么讲?结合几年的执教经验,为了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学“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这几个问题,本文从有机化学绪论课如何设计与讲授入手,为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2]。

1 什么是有机化学

在讲解这个问题时,不要简单直接地给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要从教材内涵出发,引导学生。首先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及成就。在讲解这一发展史时可以引出“有机”一词的历史根源及它的建立和不断发展过程。接着介绍一下不同时期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化学家。如首先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分开的著名化学家柏哲里(Berzelius),打破生命力学说的韦勒(Wohler)、柯尔柏(Kolbe)和柏赛罗(M. Berthelot),提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有机合成大师伍德沃德(Woodward)和量子化学家霍夫曼(Hofmann)等。通过这一部分的介绍和学习,能使学生领悟到一门学科发展的漫长和艰辛及这些化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3]。

2 有机化学学习什么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是讲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分类方法、构造式的表示方法、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就是我们有机化学研究的范畴。通过讲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什么”的问题,还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对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

3 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机化学

通过前两个问题的讲述,学生对有机化学这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要向学生解释的问题就是“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机化学”。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这部分主要是讨论医学与有机化学的关系。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生命过程,人体是以生命物质为基础构成的,而生命物质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过程本身就是无数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表现,例如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血液中还有0.1%的葡萄糖,由血液输送到全身,在组织中发生代谢,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聚合而成的,人体能把多余的葡萄糖转变为糖原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原再水解生成葡萄糖,以满足人体需要。人的肝脏和肌肉中都储存有大量的糖原。核酸是人体内一类含有磷酸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它在细胞内常与蛋白质结合以白质的形式存在。一切生物体内均含有核酸。随着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向分子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命现象归结为最基本的化学过程。再例如,某些疾病的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及消除的失衡有关;体内某些大分子的细微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某些知名疾病的诱因。此外,有机化学还是研究药物构效关系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新试剂和新反应的大量出现,对生物的不对称合成反应以及外消旋药物的拆分方法研究已成为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及举例能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无论对现阶段其他医学基础课的学习,还是将来从事的临床工作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视。

4 怎样学习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一般都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课,面对的是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由于刚入大学不久,对大学和高中的区别,尤其是教与学的区别可能没有深刻体会,会继续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因此必须让他们明白,大学开设的课程一般具有课本内容多,上课进度快、信息量大、辅导课和习题课少、自习时间相对较多的特点。要想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必须做到三点:刻苦、自学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很多,比如:归纳法、比较法、结构分析法、读书指导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记忆法等。这些学习方法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应,因为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介绍这些学习方法时,应该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如介绍比较法时,可以结合甲烷、乙烯、苯、苯酚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跟溴单质反应,但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都不同,学习时进行重点对比,加深记忆[5]。介绍复习记忆法时,让学生以烷烃或烯烃为原料合成羧酸及其衍生物, 再将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成卤代烃[6]。不管用什么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都要抓住一条主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绪论作为有机化学的第一堂课,其作用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在绪论部分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将对后续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雪梅.浅谈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体验[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24):312-313.

[2]张,尹战海,李霞.浅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3):608-609.

[3]李钦玲.有机化学绪论课讲解初探[J].青海师专学报,1991,11(3):79-82. [4]徐春祥.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

[5]殷焕顺,周杰,钱萍,等.有机化学绪论课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J].广州化工,2007,35(2):61-63.

有机化学的性质范文第5篇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合成方法学,金属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及药物化学,有机功能材料化学。

具体研究课程:

1、非活泼化学键的官能化、离子液体的绿色合成、不对称合成化学相关的有机合成反应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