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学生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分析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九分之八的学生是当地人,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各方面感知能力特点,另外九分之一的外校生,他们思维较为敏捷,想象力丰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1.1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自主性
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其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辨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这点在当前普遍没有做到)。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的最重要表现。
1.2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活动性
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1.3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创造性
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不应该要求“发前人所未发”,仅要求“发自己所未发”即可。从社会需要与学习需要两个方面看,教学中都必须强调创造。创造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实践与激励,自己的创造实践是对学生创造的激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创造离不开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离不开审美水平。因此,在引导与激励中,应该在美育上多下笔墨,对学生的要求是探索与猜想,探索是态度、猜想属方法。
2.研究理论依据
主体性教育思想即便成了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教育也便成了立于教育改革潮头的主题。现代教育把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构建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学校教育的本质。主体性即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且三者是主体性结构中的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同层次的方面。主动性即主体能动性,它必须以自主性为基础,又把创造性作为主动性的较高层次的发挥和表现,主动性是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因此,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实施主动性教育。实施主动性教育,必须依据主动性培养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基本原理:需要激励原理,满足需要是一个人主动行为的心理依据;行为强化原理;人的主动性可以通过对其主动行为的强化而塑造;文化教育原理;通过学习人类文明汲取蕴涵的人类主动精神;社会互动原理;人的主动性总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而促进的;自我教育原理;自我教育是学生主动性的本质体现,也是主动性生成和强化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的多方面成长、顾及了他们的主动性,才会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正是在处理一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老师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老师能否唤起他的力量?老师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老师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老师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老师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老师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老师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与哲学、艺术相关,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也只有“这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厌烦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3.研究方法
根据初中学生课堂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观察法的设计作研究方法。
3.1 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在这里,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指在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大胆地提出和参与讨论有关音乐知识和问题的行为。对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课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得到相关的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的性质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检验。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想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说,要让学生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要在黑板或者卡片上画出各个音符,来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来识认,还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要花费不少力气,才能勉强说明白。如果改用电脑音乐系统《音乐大师99》软件则易如反掌,借助五线谱编辑窗,只要输入该种音符就能显示出该音符并能使电脑发出与之相应的声音。使学生在认识音符的同时,又能听到发音的长短,既直观又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比如说,我在教授《草原赞歌》这首具有蒙古风格的歌曲时,可以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一望无际的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强大的视觉冲击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这时我注意到,学生的眼睛活了,再不是眼睛直直毫无内容了,他们的眼睛带有了一定的色彩,好像在诉说着什么、在寻找着什么、在感受着什么……这样,不用我去讲解歌曲的大意,不用我说明歌曲的风格,学生们都能唱得那么有感情,唱得那么恰到好处,使我真正体会到他们是带着极大的热情去体验音乐的魅力的。同时,我也真正理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道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美,有利于进行德育、美育教育
传统的音乐教学就是教师弹琴学生学歌,一些欣赏课也就是教师边放录音边对音乐做个简介。学生很难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很难感知音乐的灵魂,往往一首歌、一段音乐学下来,你问他有何感受,他们都是一脸茫然,记忆不够深刻。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就大不相同了。它把相关联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试听,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环境中。在音乐课本中,有许多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祖国的自然风光、悠久历史以及民族建筑等,如《黄河颂》《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苗岭的早晨》等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脑来制作CAI课件,跨越时间和空间,直接体验自然美,真切感受这个地大物博的金色摇篮,使学生对祖国产生敬仰。再如,教唱《国歌》时,我事先准备前后的具有代表性的音像资料,通过电脑播放各段历程,从受剥削、受压迫、受奴役的旧社会到人民翻身做主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阶段画面,特别挑选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画面,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唱《国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多媒体还有利于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利用网络可以搜集大量乐器资料,他们的图形、音色、使用特点应有尽有,通过图声的结合,学生认识起来简明深刻。使学生了解乐队总体为三类,即交响乐队、民族乐队和电声乐队。能够明确地区分乐曲的总类。能够听出乐队里的主音色乐器,并了解交响乐里的乐器分为五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弦乐组和其他特殊需要音色的乐器。民族乐队是以民族乐器为主,其他为辅的一种形式,电声乐队就是由电子琴、电吉他、电贝司等电声乐器组合而成的乐队。学生通过图文声的结合很快地了解。欣赏音乐的水平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以往的音乐教学利用录音机为学生放歌曲,乐曲。特别值得注重的地方想多听几遍,就得倒带,给课堂造成了很大的不连续性,破坏教学的氛围。多媒体教学可以随时随地播放,重要的地方想听几遍就听几遍,方便快捷。多媒体还有一个录音机无法相比的功能,它可以把乐曲速度进行随意改变。
关键词:基础薄弱;兴趣;规律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受各种因素制约,一些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有的没有系统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尽最大努力缩小学生在音乐素质上的差距,是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导致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原因分析
1.客观条件制约
相对而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现象更多集中在农村学校和规模较小的学校。这些学校或是地理位置偏僻,或是生源数量少,或是教学条件和设施简陋,或是师资力量薄弱,长期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师,使学生缺少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机会和环境。
2.教学观念影响
受“应试教育”禁锢,音乐教育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落实,音乐课被当成可上可不上的副课,家长只要求孩子能把书读好、把成绩搞上去就可以,学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模式限制
长期沿用“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没有很好地遵循音乐教学规律,缺乏打基础和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参与能力。此外,学生也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较,以至于与其他学校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如何开展好基础相对薄弱学生音乐课教学
1.积极争取好的政策环境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教师招录、经费安排、教具配备、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大向音乐教学相对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学校领导应真正把音乐教学摆到重要位置,从领导分工、课程设置、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和扶助支持,努力营造音乐教学有人管、有时间、有场地、有条件的好环境。
2.千方百计提高认识培养兴趣
利用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为学生表演声乐、器乐等文艺节目,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向学生讲述郎朗、李云迪等一些名人通过学习音乐实现人生价值、改变个人命运的故事,讲述爱因斯坦、袁隆平等大科学家终身与音乐为伴的故事,引导学生摆脱对音乐教育的简单认识。同时,利用召开家长会、发送致家长书等方式,帮助家长端正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3.切实遵循音乐教育科学规律
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情绪,自觉遵循学生授受心理和音乐教学规律,从最简单的识记音符和识谱唱谱教起,打好学生学习音乐的乐理和技能基础。同时,注意向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蕴含的故事等,帮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真正把音乐当作情感艺术来学习。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教具辅助、对唱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坚持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
(1)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组织一些合唱队以及小提琴、二胡等课外兴趣小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音乐特长,培育音乐兴趣爱好。(2)环境由教室向校园延伸。把音乐氛围营造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放置雕塑、张挂画像、播放校园音乐广播等方式,营造浓厚的音乐环境氛围。(3)师资由本校向校外延伸。通过选送进修、外请授课、外出听课等方式,把音乐教育走在前列学校的师资力量借进来,提高本校教师教学水平。
5.努力为学生创设载体平台
学校定期举办合唱比赛、文艺会演、校园文化节,选派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为学生热爱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提供机会和平台,不能因为学校规模小、底子薄就关起门来搞建设,应该利用这些机会,多同外界交流,多向外部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舞台,表演体现性格、情感、家乡等鲜明特色的音乐节目,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对学生进行开放式评价
初中生的心智仍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人生阅历都还比较缺乏,因此,要让这个阶段的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者进行合理引导。引导的基础是了解,而沟通是了解的必要手段,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时刻掌握其最新的思想动态,而后根据学生的关注点确立合适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始终“紧跟学生的脚步”,从而拉进教师与学生、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确立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万万不可照本宣科。例如,在进行《八月桂花遍地开》一曲的教学时,笔者并未采用传统“听——教——唱”的教学形式,而是带领学生在欢快的歌曲旋律中舞动彩带、扭着秧歌走进教室,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歌曲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也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大可以抛弃以往非黑即白的评价方式,对学生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犯了错误,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地指责批评,这样有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况且音乐的鉴赏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学者应该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另外,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改变学生的座位顺序,从原来整齐的一排排座位改成圆形或马蹄形的座位形状,这样可以大大拉近教学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二、让音乐成为沟通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
(1)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谓“互动式”教学法,其实质就是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更趋于“朋友化”。众所周知,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也是相互尊重的。而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则是这种“平等”和“尊重”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师在教授初中音乐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既是“互动式”教学法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比如,在教授创作课时,我首先指定一个曲目《雪绒花》,然后让学生在原曲的基础上改编歌词,或者指导学生在原词的基础上改编原曲,并现场唱出来。学生在表演自己参与创作的歌曲时,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将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学习初中音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2)通过比赛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增强互动性。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胜利的渴望伴随着他们极大的好胜心而显得尤为强烈。因此,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专门设置了一系列比赛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设计比赛内容时,我尤其注重对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考察,并极力追求比赛方式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比如,在克服学生的表演障碍时,针对某些羞涩,不敢在众人面前表演的学生,我设计了“表演唱”的环节:首先我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每小组按序推荐一人演唱统一曲目,并保证每人都有演唱机会,最后比赛的总分将计为各小组成绩,成绩位列前三的小组将获得特别奖励。通过开展这样一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初中音乐课堂逐渐形成了师生一体的和谐氛围。
(3)增加音乐活动课内容的设计,使其成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助推器。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就会沦为“纸上谈兵”,反之,亦会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音乐活动课”概念的提出很好地弥补了初中音乐教学的“短板”,使得初中音乐变得更接地气,更受学生欢迎。它拓宽了初中音乐教学的全局视野,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开展音乐活动课将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教学由于各方面限制,为学生创造自我学习氛围的条件有限,而音乐活动课首先从空间上为学生赢得了主动权。开展音乐活动课,教师要注重内容的设计,要将乐理知识同生动有趣的活动联系起来。
【关键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其重要性也愈发突显出来。但是受各种硬件或者软件条件的限制,农村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也并不理想,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普遍偏低。而众所周知的是,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兴趣一直以来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当农村的音乐教学克服了各种软硬件条件的限制,从根源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这种不太理想的音乐教学状况才有可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教学质量也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一、我国当前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浅析
1.办学条件限制了音乐课的正常开展
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的农村学校都只能通过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以及死记硬背等方式来使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不可否认的是,办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升。相较于城市的中学,农村的中学无论是在音乐设备、图书资料、课程资源还是实践条件等方面,都相对较差,而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学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后果。有些学校甚至到现在都还不具备图书资料、实验设备(钢琴等音乐教学设备)以及其他信息技术之类的软硬件条件(多媒体设备等),那么在农村的这些中学生就只能通过动手实验来获取一些新的知识,很多本应该由学生自己通过资料查阅而掌握的知识内容也只能依靠音乐教师传授之后,再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而这样的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
2.农村学生缺乏基础的音乐常识
农村学生音乐常识的普遍匮乏使得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面临了不少问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约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农村学生自身其实是非常喜欢音乐的,他们主要是通过广播或者电视等方式来欣赏音乐。而其中又有约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更倾向于听一些成人流行曲,对那些音乐感受能力稍强且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歌曲却是知之甚少,在基础的音乐常识方面,这些农村学生是极度匮乏的。笔者曾经做了一个500人的问卷调查,在收回的428份有效问卷当中,没有一位中学生能够视唱五线谱,并且其中也只有不到二十人会简谱视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偏低,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一个现状。
3.农村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
农村音乐师资的匮乏,让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方式愈发地趋近单一,这导致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不良后果。相较城市的音乐教师而言,无论是在教学能力、眼界见识还是职称水平方面,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校、师生、还是家长,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都不够,他们更倾向于将音乐课的时间用来学语文、数学或者英语之类的考试科目。再加上农村的音乐教师极少有机会外出进修培训,其专业发展前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对音乐教师来讲,是其教学兴致无法有效提高的一大原因,而这也最终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教师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的后果。
二、如何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教材的选择上看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性影响下,整个音乐教育界至今也还尚未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这一崇高教学理念,这具体反映在教材内容改的选择与相关课程结构的安排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以及世界性音乐文化的飞速发展都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在笔者看来,农村的中学在选择音乐教材内容时,应该选择更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的乡土音乐,以及一些其他的现代音乐气息相对比较浓厚的音乐文化,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民间乡土音乐的地方特色都是非常明显的,一旦作为了教学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而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站在中学生的角度,结合其本年龄阶段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特征,选择一些个性化的音乐文化体裁,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为其今后的音乐学习做好相应的铺垫。
2.从艺术的课程的设置上看
在建立音乐教学的课程体系时,必须要遵循音乐的艺术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可以说是一门更难于掌握的精美艺术,除了要付诸听觉之外,还需要成就自己的内心,而作为青少年的中学生,想要学好这一门课也并非那么容易的。当然,基础的音乐教学是与专业的音乐教学有着较大差别的,但是,要提高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也还是需要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的,必须要先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当量变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才有可能产生所谓的质变。因此,可以让学生们去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和学习音乐,以及参加更多的音乐实践活动,用第二课堂的方式来培养这些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从师资办学等条件上看
我国当前所存在的,并且日益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导致了我国农村中学在音乐教育实施方面不得不面临着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缺乏和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教学结构单一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领导要加强相应的“认识”,如果一个中学,甚至连一架一千元不到的脚踏风琴都没有,就难免有些说不过去了。因此,希望地方政府在重视地方经济的同时,能够加大对地方教育发展的重视,为广大中学生提供更好的办学条件以及更多的教育资源等,让他们享受到其本应该享受到的教育权利,从而不断地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我国农村的整体音乐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不能退缩,要迎难而上。除了上述建议之外,还可以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教学资源、借鉴城市学校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以及规范农村学校的课外音乐教学活动考评等措施来进行优化革新,以一步步改善当前的现状,真正提高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裴志新.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2013,0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