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方法的概念

研究方法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方法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方法的概念

研究方法的概念范文第1篇

目前国内结构抗火研究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在有的方面已与国际先进水平一致。但在工程应用方面远远落后于该领域的先进国家,我国目前没有结构抗火设计(特别是钢结构抗火设计)的国家标准,结构抗火设计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所采纳的基于独立构件标准耐火试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不能反映真实火灾升温、结构整体性能和火灾下荷载作用大小对结构构件抗火能力的影响,因此不能确保结构抗火安全和结构抗火设计的经济性。

本文从火灾的特性和建筑结构抗火安全设计目标出发,通过对火灾实验结果及从中总结建立的火灾模型的描述,高温下的结构材料特性,推导出具有可操作行的抗火计算和设计方法。本文以概念介绍为主,沿结构研究的基本脉络对建筑结构抗火设计理论做出基本描述。

(一)概念

1.火灾

a火灾发生的条件:存在可燃物;存在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存在火源。

b火灾的特征:发生燃烧,蔓延成灾。

c轰燃(flashover):可燃混合物中火焰波的快速传播或是在这一有限空间的气相着火。

d火灾荷载和火灾荷载密度

火灾荷载指建筑中的可燃材料的数量为火灾荷载。火灾荷载与建筑面积或容积大小有关。

火灾荷载密度定义为房间中所有可燃材料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总热量与房间的特征参考面积之比。

2.结构的防火、耐火与抗火

a防火

当防火指防止火灾时,主要用于建筑防火措施,如防火分区、消防设施布置等。

当防火指防火保护时,用于建筑防护有防火墙、防火门等,用于结构防护有防火涂料、防火板等。

b耐火

指建筑物在某一区域发生火灾时能忍耐多长时间而不造成火灾蔓延,及结构在火灾中能耐多久而不破坏。有时间上的意义。

c抗火

一般通过对结构结构构件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使其在火灾中承载力降低不致过多而满足受力要求来实现。强调的是结构抵御火灾影响(包括温度应力、高温材料变化等),需要考虑荷载与约束条件。

d结构抗火设计

结构抗火设计可归结为设计结构防火保护措施,使其在承受外荷载条件下,满足结构耐火时间要求。

(二)建筑室内火灾

1.火灾的类型

建筑室内火灾现象与火灾空间的大小和集合形状密切相关,可分为一般室内火灾和高大空间火灾。一般室内火灾其体积大小的数量约为100m3,且房间长宽比不大。高大空间,如厂房、剧院、车站、机场、展览馆、商场等,建筑空间高度大(通常大于6m),空间面积大(通常大于500m2),高大空间火灾的特性与一般室内火灾有极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高大空间火灾为燃料控制型火灾,而一般室内火灾为通风控制型火灾。

2.一般室内火灾的发展

一般室内火灾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全盛阶段及衰退阶段。在初期增长阶段和全盛阶段之间为标志着火灾发生质的转变现象-轰燃,这是室内火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全盛阶段室内处于全面而猛烈的燃烧状态,室内温度达到最高(一般可达800℃),当室内温度下降至最高温度的80%以下时,即认为火势进入衰退阶段。衰退阶段室内温度逐渐降低,室内可燃物仅剩暗红色余烬及局部微小火苗,温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200~300℃左右,当燃烧物全部烧光后,火势趋于熄灭。

这里应注意两个概念:一,消防灭火应在轰燃发生前进行,轰燃发生后,消防灭火失效;二,结构抗火设计主要研究分析火灾全盛期的结构性能。

3.标准升温曲线与等效曝火时间

人们通过抗火试验来确定构件的抗火性能,为了对试验所测得的构件抗火性能能够相互比较,试验必须在相同的升温条件下进行。我国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组织制订的ISO834标准升温曲线。

采用标准升温曲线可以给结构抗火设计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标准升温曲线有时与真实火灾下的升温曲线相差甚远,为更好地反映真实火灾对构件的破坏程度,而又保持标准升温曲线的实用性,于是提出等效曝火时间的概念,通过等效曝火时间将真实火灾与标准火联系起来。等效曝火时间的确定原则为,真实火灾对构件的破坏程度可等效成相同建筑在标准火作用“等效曝火时间”后对该构件的破坏程度。构件的破坏程度一般用构件在火灾下的温度来衡量。

标准升温曲线适用于一般室内火灾。

4.高大空间建筑火灾模拟

高大空间建筑火灾的特点是:不易进行防火分隔,普通火灾探测技术无法及时发现火灾,常用的喷水灭火装置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人员的安全疏散相当困难,建筑结构破坏后果严重。

与一般室内火灾不同的是,高大空间内由于空间大,难以产生轰燃,烟气升温慢。一般采用场模型进行大量参数分析统计得出火灾中空气升温公式。

(三)高温下钢材材料特性

火灾高温对钢材的性能特别是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掌握高温条件下钢材的性能是进行结构抗火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与结构抗火计算相关的钢材性能主要有两方面:即:高温下钢材的物理特性,包括热膨胀系数、热传导系数、比热、密度等,用于计算结构构件内的温度场;高温下钢材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弹性模梁、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松弛与蠕变效应等,用于计算高温下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以及验算构件的耐火性能。

高温下钢材材料特性一般归纳为以温度为变量的函数。

(四)结构抗火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1.火灾下结构的极限状态

结构的基本功能是承受荷载。火灾下,随着结构内部温度的升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将下降,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到与外荷载(包括温度作用)产生的组合效应相等时,则结构达到受火承载力极限状态。

火灾下,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可分为构件和结构两个层次,分别对应局部构件破坏和整体结构倒塌。

火灾下,结构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判别标准为:

a.构件丧失稳定承载力;

b.构件的变形速率成为无限大。

c.构件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具体采用的特征变形可表达为:

火灾下,结构整体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判别标准为:

a.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

b.结构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整体变形。其界限值可取为:

2.结构抗火设计的要求

对于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无论是构件层次还是整体结构层次的抗火设计,均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规定的结构耐火极限时间内,结构的承载力Rd应不小于各种作用所产生的组合效应Sm,即:Rd≥Sm

(2)在各种荷载效应组合下,结构的耐火时间td应不小于规定的结构耐火极限,即:td≥tm

(3)火灾下,当结构内部温度分布一定时,若记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的内部某特征点的温度为临界温度Td,则Td应不小于在耐火极限时间内结构在该特征点处的最高温度Tm,即:Td≥Tm

上述三个要求实际上是等效的,进行结构抗火设计时,满足其一即可。

3.结构抗火设计的一般规定

在一般情况下,可仅对结构的各种构件进行抗火设计,使其满足构件抗火设计要求。对于跨度大于80m或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结构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宜对结构整体进行抗火设计。

(五)小结

建筑结构抗火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可能在将来会成为结构设计的一部分工作,国家规范正在编制中。因此,设计人员有必要对结构抗火设计保持重视。

参考文献: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200-200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研究方法的概念范文第2篇

何为智能办公家具

1.智能化办公家具的界定及其本质

何为智能化办公家具?智能化办公家具是在传统家具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新的科学技术,通过一定的测试从而达到能自动实现某些特定的功能,已达到让人们办公时更加的轻松智能效率高的目的 。其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宽广,但是在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大家对此尚有分歧,面对各大企业因为利益而对产品智能这一概念的滥用,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办公家具智能化提出一个精确正确的定义。

通过对现有的智能办公家具的比较分析,智能办公家具所表达的智能和试验意义上的机器智能有很大的区别。它和人类所拥有的智慧并不一致,凡是对办公家具的材料和结构工艺进行优化重构,其能够取代人来完成的部分功能的操作,或者新的功能,这就说明它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往小了说,智能办公家具的功能性,除了在技术上必须取得一定的进步之外,更需要在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工作场合的需求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考虑,从设计的最开始,就该将“以人为本”为主要的设计理念,绝对不可以超越人们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它应该做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人情味。它的存在价值是将人们从复杂繁琐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身优势。

2.智能办公家具实例

智能型办公家具到目前为止,虽然几乎处于一个实验性的开发阶段,大多是概念设计,功能性也比较单一,但是其融合高科技的设计方向却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智能化家具的常见形态主要有“智能化办公家具”“智能化民用家具”“智能化公共家具”等。其中智能化办公家具主要是对传统的办公用品进行重新设计和再开发,摒弃传统家具的弊端,对其进行高新技术的改革,使得办公人员能从繁杂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比如智能文件柜,使用者仅仅只需要将储存于文件柜中的重要的文件分等级划分进行编码存放,在取出时输入相应的密码,文件便会自动推出。

智能化办公家具的产品设计方法探究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商品经济日益成熟。现代设计中不断的有新的探索也使得人们对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人们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质的提高。办公家具作为一种和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紧密结合的工业产品,对其进行再设计时必须遵守工业设计的几个原则。

1.功能性原则

产品的功能性是设计时的核心问题,除了满足人与物的生理关系外,应该对其本质也有更加重视。只能家具的功能性设计需要打破传统的家具设计时的思维定位,进行新的创新设计。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未来产品的功能上。根据旁观者的优势,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进行可实现的功能性设计。

2.美观原则

未来的智能型办公家具,势必与传统的纯木质家具区别开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机械设计使得家具的外形具有不固定性。笔者认为,设计师应在考虑到各种材质结合的难点的同时进行产品的造型和形态的美的创新设计。

3.人性化原则

家居设计中人性化设计原则是包含了生理和心里量大因素,要考虑到人的生理要素和心里要素甚至人的欲望、价值观念、生活意识等,从而使智能家具的产品与人类达到高度协调。

4.安全性原则

任何产品都必须保证其安全性为第一。

5.方便性原则

如果不能给使用者提供方便,反而使活动更加繁杂,那么这个产品无疑是失败的。为了便于使用者的使用,在设计智能家具时必须让人们感觉到便捷,这也是工业设计的本质之一。

6.耐用性原则

工业设计类产品都存在组件摩擦老化等一系列问题,智能型办公家具也不例外。因此在设计智能型家具的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其合理的结构布局,使之更加耐用。

7.经济性原则

智能型家具与传统型家具不同的地方是增加了许多现代化设计,需要和专业的制造商合作,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社会生产费用,因此,这一系列因素必然会增加其成本,所以需要设计者对此进行合理的优化,以降低成本。

办公家具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像这种智能型家具都是得益于建筑设计的发展而发展的,国外关于智能化办公家居的设计远早于我们国家。在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发达的国家出现了第一栋智能型建筑后,人们对产品智能化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各种方案孕育而出,到目前为止智能化家居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家,它已经成为了智能型家居设计中的一个堪称教科书的安利。

智能化家居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高新型技术产品,研究智能化家具必须摒弃传统的家居设计,加大科研的经济预算,重视科研的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尤其是产品设计、机械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人才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技师。建立具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有实力的研发部门,并且与科学技术发展在前沿的公司进行合作,从而创造出真正的智能化家具设计品牌。

结语

研究方法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用户需求 产品属性 转化 方法认知其识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068-04

1 引言

当前,产品设计提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因此,设计要关注用户的真实想法。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该结合用户的观点进行设计,这需要一种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将用户和设计师在需求到产品属性转化上的认知呈现出来,并找到设计师和用户在认知方面的共识,避免设计师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产品设计。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得到一种科学有效的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有效途径,以便于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2 方法目的链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MEC理论是综合产品属性、产品结果利益及价值的简单结构,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行为。

在市场营销中方法目的链理论是研究产品属性,用户使用结果和利益以及价值之间的关系,以此未了解顾客是如何、为什么选购某种产品的,产品设计中,用户的需求是受用户的价值观影响的,用户的需求必须通过产品属性来实现,将这种方法引用到产品设计中就可以回答如何设计产品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的问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目标,产品属性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着很直接的相关性,产品设计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受用户的价值观影响,并且,用户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产品属性来实现,因此用户需求,产品属性和用户的价值观之间形成了一条关系链。在产品设计中借鉴方法目的链理论的研究方法,需要对原有方法目的链的结构进行改进,将使用结果层换成用户需求层,因为在市场营销中用户选购某种商品的目的是实现某种使用结果或利益,而在产品设计中,设计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

3 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过程

设计师关注用户的真实想法才能避免设计的主观性,才能使产品设计满足用户的切实需求,因此,在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上应该更加科学有效。

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用户和设计师在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上的认知进行呈现,并找到设计师和用户在认知方面的共识的过程。在产品设计中,借鉴联合模板技术,事先确定有关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的列表。将思维导图分为价值、用户需求和产品属性这三层,因为在产品设计中,用户的需求是受用户的价值观影响的,用户的需求必须通过产品属性来实现,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制定认知结构模型,通过进行结构性的,定性的认知导向研究,取得适用于产品设计的方法目的链,并制定指导产品设计的价值层级图。

模型的构建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构建一个呈放射状的思维导图(价值一用户需求一产品属性)去呈现设计师有关产品的认知。其次,创建一个评分矩阵,通过为属性一结果和结果一价值矩阵中的一对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和赋值来给用户提供一个表达他们观点的机会。再次,设计师和用户之间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被区分开来。这样设计师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相比用户有着怎样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达成的共识,并以此来指导设计。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1 构建设计师的认知结构模型的步骤

认知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由设计师完成的,通过认知结构模型可以了解设计师对于产品属性、用户需求、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的认识。

(1)建立编码――为了方便用户根据方法目的链模型进行评分和赋值,然后将收集到的价值、用户需求、产品属性、邀请3名设计师进行编码和分类,编码要采用数值编码的形式,编码的重点不在于关注各个要素,而是厘清要素间的关系,同时,编码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清晰而全面。Gutman (1982)提出分类结果要由其他编码人员进行复检,从而保障其一致性。

(2)首先把设计主题这个关键词放在纸的中心,然后按照价值、用户需求、产品属性这三个层次从这个中心扩展其范围。

(3)主要的分支将扩展出各个较小的分支,只能标注一个关键词在各自分支上。

(4)所有较小的分支从主要分支中被扩展出来形成树状图;主要分支和较小分支的分支线粗细递减。

3.2 建立综合关联评分矩阵

建立综合关联矩阵是为了通过让用户评分的方式获得用户对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的认识。通过矩阵,采用量化的方式实现被访用户的数据整理分析。有助于整合和量化消费者的认知取向,并以建立的矩阵来构建出价值层级图,简称HVM,从综合关联矩阵可以看到,横轴和纵轴包含了所有的编码,而矩阵的每格都有自己的含义,表示在阶梯矩阵中产品属性层的各元素与用户需求层的各元素之间的关联程度,或者用户需求层各元素与价值层各元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3.3 建构价值层级图

通过方法目的链模型和关联矩阵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对于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这三层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共识,得到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方法。由此可以得到几条指导设计的方法目的链,根据所得方法目的链构建价值层级图,在层级图中所涉及的元素都可以采用编码内容作为依据,而连接的线条则以关联矩阵表中的连接顺序为主,价值层级图展现了产品的属性、利益和价值,在MEC中的整体关联关系。

4 设计实例应用

以老年人人移动通信设备为例,确定从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认知结构模型,以实现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转化。

案例研究“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详细解释了用户如何考究设计师所产生的想法,然后双方达成共识。在研究开始时,设计师使用思维导图构思,并确定由26项“属性”元素13项“需求”元素,和5项“价值”的元素构成的认识结构模型。然后,建立一个关联矩阵让被调研的用户对属性和需求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以此可以得到消费者和设计师对“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最后,精简的价值层级图被用来表示设计师和用户达成一致认知的想法,并利用这些信息指导产品设计方针。

4.1 确定从用户需求到产品属性的认知结构模型的三个层次

(1)价值是对特定行为或生活的终极状态的一种持续性信念,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方式或生活目标。依据Kahle (1983)所提出的List ofValues(LOV)中的九项价值并参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确定价值,将价值确定为温馨的人际关系、满足自我、趣味生活、安全感和成就感。

(2)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人物角色建模以及情景分析的方法确定老年人的用户需求层,得到以下用户需求层:

(3)通过评语分析法确定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产品属性,本文根据在京东商城销售量排前3名以及销售量居后3名的6款老年手机进行属性的分析和获取。选择销售量排前3名的老年手机进行研究,可以获取使用户做出肯定决策的产品属性,选择销售量后3名的老年手机可以获取是用户做出否定的使用决策的关键属性。最后将这6款手机的产品属性进行综合,得到以下产品属性表:

4.2 建立关于老年人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结构模型

设计师运用思维导图建立关于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结构模型,三位设计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花了1.5小时,集思广益。在主要分支价值上收集的要素有“满足自我”,“温馨的人际关系”,“成就感”,“趣味生活”,和“安全感”。子分支被扩展为需求,并从这些子分支到下一级所产生的分支是属性。根据他们的个人经验和知识,以及分层和分类关键字的原则,设计师建立认知结构模型的过程来阐述他们对“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结构,如图3所示。

4.3 进行认知结构模型的可靠性评价:

邀请三位程序员中熟悉方法目的链和内容分析的人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编码。再对编码信息进行可靠性评价。Wimmer&Dominick提出可靠性评价值要大于0.9,因此当评价大于0.9时设计师所建立的认知结构模型是合格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经过计算得出:可靠性计算所得数值大于0.9,因此设计师所建立的认知结构模型是合格的。

4.4 建立综合关联矩阵研究用户认知

关联矩阵中的元素根据图2中的认知结构模型进行AD和DV关联矩阵形式分类。首先,以属性为行,以需求在列,形成一个AD矩阵。被调研的用户对属性和需求之间的关联度进行评价。评价采用五分量表:非常密切相关是5、密切相关是4、次之是3、稍有关联是2、并没有关联是1。类似地,DV表中所列的是需求和价值。

建立综合关联矩阵可以通过让用户评分的方式获得用户对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阐述用户和设计师对“老年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认知异同。通过此矩阵可以描述用户所理解的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构建出价值层级图,得到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途径。

4.5 问卷调查并分

创建一个评分矩阵,通过为属性一结果和结果一价值矩阵中的一对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和赋值来给用户提供一个表达他们观点的机会。再次,设计师和用户之间认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被区分开来。这样设计师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相比用户有着怎样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达成的共识并以此来指导设计。具体流程为了干什么的。

问卷收集:

调查问卷(包括AD和DV),向用户发放问卷98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回复率为88%,

基于86名受调研者提供的数据建立一个整合后的含义矩阵。通过将矩阵每一个区域中采访数据求和除以采访人数可以计算平均组合值。计算合计AD矩阵每一小区域中的平均组合值公式如下:

i是属性的数量,值为1到26;i是需求的数量,值为1到13;N是被访者人数,86人;平均组合值,值为1到5。

根据86份问卷调查结果,获得关于属性A1-A26各个名词与使用结果D1-D13各个名词之间的各项评分的平均分矩阵和展示在认知结构模型,用灰色部分标记出来,这些代表设计师的认知。另一方面,参照尼尔森(1993)的研究,如果五点量表的平均值大于3.60,则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的值,用户认为两个元素之间存在重要的相关性。如果表中的数值是灰色底的加粗黑体字,那就代表设计者和消费者达到了正向一致;如果是灰色但不是加粗黑体字,那就代表是设计者的主观意见;如果是加粗黑体字但不是灰色底,就表示代表着消费者的主观意见:如果既不是黑体也不是灰色,代表设计者与消费者意见相反。

4.6 得出方法目的链

若设计师和用户在某一类需求类别、需求以及属性之间的关联程度上达成了共识,那么就能确定一条需求类别、需求和属性之间的关系链,以此类推,可以获得多条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关系链。

经过计算属性与需求,以及需求与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得到14条方法目的链,通过这14条链,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各个产品属性与各个用户需求以及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明确用户的需求是在哪种价值的引导下产生的,通过哪一种属性来实现需求。

4.7 建构价值层级图

通过方法目的链模型和关联矩阵可以得到设计师和用户对于产品属性、用户需求和价值这三层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的共识,从而得到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共识。这些共识是通过得到的方法目的链体现的,因此,根据所得方法目的链构建价值层级图,层级图中所涉及的元素都可以采用编码内容作为依据,而连接的线条则以关联矩阵表中的连接顺序为主,价值层级图展现了产品的属性、利益和价值这些元素在方法目的链中的整体关联关系,这种关联关系就是需求转化为产品属性的途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指导产品设计。

研究方法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有效教学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按照课标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目录给学生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借b。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教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专业素养。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平移和旋转”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类比、分类、观察,掌握物体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点,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贴出一张大的图画,上面显示着各种各样的娱乐运动,即摩天轮图、火箭升空图、火车沿轨道行驶图等,让学生对这些具体的娱乐活动按照空间运动模式进行归类,引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工具在课桌上进行平移、旋转和拼凑练习,并且总结它们的规律。遇到问题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使用艺术性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好动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迎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去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课堂中开小差,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教师要极早注意到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感情变化,在课堂准备期间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采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首先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多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模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其次,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采用的比喻形式要恰到好处,调节学生厌倦的学习情绪,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并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要掌握语言的形式,使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感到心悦诚服,有时候无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表达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总之,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特色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语言表达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引进“翻转课堂”,提升学生自主意识

“翻转课堂”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讲授”课为“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平面图形的拼组”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拼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边的特点,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理解一些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进行本课教学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即“同学们,做风车的纸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我们可以用几个正方形来拼出一个长方形吗?”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并与同伴之间进行讨论,尝试着寻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拼接和想象,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老师,用一些三角形的卡片也可以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点,指导他们与同伴之间进行具体的观察,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研究方法的概念范文第5篇

一、研究秘书学概念体系的迫切性

概念体系不仅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建立某种理论体系的起点。

秘书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几年来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局面。但是,从总体来看,我认为秘书学的建设,目前尚处在它?quot;学前阶段",即前科学时期。

目前,在秘书学概念体系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概念体系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不确定。2.基本概念的研究没有摆脱直观感性经验的趋向。3.某些概念的抽象不是采取逻辑的方法,没有揭示其内涵和外延,以至出现恩格斯早已指出的"生命就是生命"的恶性循环的错误。4.借用日常概念和经验概念较多,而且缺乏必要的扬弃。

由于秘书学一系列基本概念尚未进入科学体系,就给秘书学的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因此,我的第一个结论是:加强对秘书学概念体系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秘书学校念体系的内容和重点

研究秘书学的概念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概念。这是构成秘书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单元,它决定着秘书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功能和发展。2.一般概念。这是构成秘书学理论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重要知识单元,它直接关系到各项原理、原则和法则的建立,以及某项理论的发展。3.术语。这是秘书学科的一系列专门用语,它们都有严格规定的含义。4.各种概念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即它们的逻辑结构。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一系列概念。

关于"秘书"这一概念,目前国内不下五家之说。虽然各家之说不无一定道理,但是否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整体、事物内部联系,即上升为理论概念,尚待探讨和商榷。据我的认识,秘书是掌管公文并全面辅助领导者管理日常工作的人员。我认为,这个概念初步揭示了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秘书人员的本质特征,即它的可读性、辅、服务性和多能性,从而使秘书人员同其他行政工作人员有了质的区别。

我们从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就可以进一步去结构秘书学的体系框架,比如以掌管公文、辅助决策、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处理事务和保守秘密等为内容的秘书职能论;以一般工作方法、特殊工作方法和未来工作方法等为内容的秘书方法论;以秘书组织、秘书人事、秘书制度和秘书素养等为内容的秘书管理论。然后,我们再去深入研究秘书职能论、秘书方法论和秘书管理论的概念、原理、定律和一般理论结论,把秘书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加以完善和充实。这样,一门崭新的学科--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秘书学,就会在我国应运而生,因此,秘书学的建设,必须以基本概念为重点突破口,这是我的第二个结论。

三、研究秘书学概念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一种科学抽象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不同认识阶段的不同思维水平。

我们在研究秘书学科的概念时,首先就要充分占有秘书工作和秘书管理方面的经验材料,包括日常概念和经验概念。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守揭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特别是下定义的全部规则,精心地进行科学抽象,从中制定出一系列理论概念。这应当成为我们研究秘书学概念体系的基本方法。其具体途径,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现有的科学概念。

(二)移植其他学科的概念。

(三)改造流行的普通概念。

(四)创造秘书学科的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