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渗透;思考

一、化学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

初中化学教育在大部分学校教育工作中始终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明显。而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对后期学习的适应性,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就一定要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贯彻并落实素质教育,更好地提升其化学素养。化学考试分为两大模块:化学基础知识考试和实验考试。化学基础知识考试是通过试卷进行的,实验考试则是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技能,不作为升学的检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往往更注重前者的教学工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技能不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化学本来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所以教育部门以及教师更应该注重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实验教学重视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化学教师不仅要保证授课的质量,同时,还应该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对其思想品德予以关心和重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初中化学课程素质教育的渗透策略

1.素质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

有学者认为,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仅传授化学知识很片面,要想实现化学教育的全面性,不仅要求化学教师传授化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品德予以全面培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来开展化学实验,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解决化学问题,进而使得学生的智力因素得以全面发展。通过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积极地构建并巩固化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理论知识,积极地获取化学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的科技素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得到了增强,从而提高化学成绩。

2.素质教育在化学课外活动中的渗透

化学课外活动内容与形式都是多样化的,像化学墙报或者是魔术表演、家庭小实验以及资质仪器等都属于化学课外活动。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展相关的活动,来使学生把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更好地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素质教育在练习和学法指导过程中的渗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包括两种方式,即阅读指导与练习指导。其中,阅读指导主要指的是教师应该有计划或者是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开展阅读训练。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图文并茂,而且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思考性,能够和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验证学生的自学成果,使得学生的自学信息以及兴趣得以增强。化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并且对化学教材当中的图像图画或者是文字说明等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而练习指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相应的练习题,避免学生搞“题海”战术。第二,教师需要利用典型的化学习题来进行讲解,为学生传授解题的技巧,最关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之后积极整理化学知识,构建清晰具有条理的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并且实施素质教育,化学教师一定要不断进行创新,并且形成素质教育的思想,积极地探究相应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东洪.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J].读与写,2015(17).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范文第2篇

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主要有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品德教育等方面。我认为,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地理课讲水资源,可通过介绍我国河流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等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探讨德育内容,发挥渗透的直接性

钻研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是最直接的学科德育渗透。如,历史课增加近现代史篇幅,用生动的史实反映了近百年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斗争,特别突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地理课把“人地关系”作主线,增添了国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语文教材增选了一些文质兼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感的课文。数学则通过正文、例习题、插图和“读一读”,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英语则通过课文和阅读训练加强了文明礼貌、爱国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等等。这些都为学科德育渗透创造了良好的每件,是德育渗透的一条基本途径。

三、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

如,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就不同。历史课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分析进行教育,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他们振兴中华的志气和热忱。地理课主要通过对地理材料、数据材料的阐述分析来教育。语文课多为潜隐型,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注重披文入情,以言感人,以情动人,潜移默化。

四、德育渗透要有计划性

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结构和体系,哪些课文和章节能比较有机地结合某种教育,要详加研讨,制订出德育计划。

五、德育渗透要注重实效性

渗透只是一种手段,教育和培养人才是根本目的。因此,要注重效果,不断完善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接受,并且入脑、入心,坚决避免形式主义。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学科德育渗透;载体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6-001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一、审视当前学科德育渗透的现状

《中学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让所有工作者都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所有学校工作人员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所谓“教学教育化”,“教书并育人”。然而,当前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德育是学校的事,是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与自己的学科教学无关,对于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意识明显认识不足,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同时,也缺少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能力。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的重要路径就在于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开展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我们来剖析两个中学化学课堂的案例。

案例一:“令人遗憾”的情境创设

背景:在某次全市青年化学教师评优课上,高中组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课题是《硫酸》,在参赛的七名选手中,有六名选手在教学中没有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有一名教师针对浓硫酸所具有的腐蚀性这一特点,提到了曾经发生的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以下是这名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实录:

师: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同学们都听说过曾经发生的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吧!

生:听说过……

师: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学生刘海洋为了试验“狗熊皮厚且嗅觉灵敏”这一观点,用浓硫酸泼北京动物园里的狗熊,最终对狗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生:窃窃私语,唏嘘不已。

师:试想,连狗熊这么厚的皮都吃不消(学生笑),大家说浓硫酸的腐蚀性强不强呢?

生:很强。

……

思考: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曾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纷纷在思考,为什么被誉为“天之娇子”的清华学子会有如此行为?学校德育工作到底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如何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教育的使命和归宿倒底是什么?这一事件不仅让我们深刻反思教育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用道伦理的视野审视社会现状。这个案例对于学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德育素材,教师应该适时对学生开展尊重生命的思想教育。但这名教师在引用这一事件时,没有因势利导对学生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只是为了佐证说明浓硫酸的腐蚀性有多强,做为知识传授的一种方式,这实在是一种缺憾。我们还应该看到,参加决赛的教师都是全市优秀的学科教师,在他们当中竟然普遍缺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和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学科德育渗透的严重缺失,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案例二:“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

背景:在某次市骨干教师展示课上,一名化学名师上了一节题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展示课,下面是这节课的部分实录:

(在一系列教学活动后,通过学生实验的开展,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结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师:同学们刚才所发现的这个规律在化学上被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进一步激发兴趣,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师: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才所走过的研究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

(点评:进一步肯定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师:其实早在1756年,多才多艺的俄罗斯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当时称之为“物质不灭定律”。但由于“物质不灭定律”缺乏丰富的实验根据,特别是当时俄罗斯的科学还很落后,西欧对沙俄的科学成果不重视,“物质不灭定律”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最终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可见,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满了艰辛和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勇气。

(点评: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

……

思考:教师在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形成之后,适时而恰当地渗透化学史知识,并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特质就在于不断探索、不怕失败和挫折,这必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学科教学设计的严谨,教师所展现的精湛课堂教学能力,而恰恰在于这位老师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的德育资源,把握学科德育渗透的时机,适时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进行到知识和德育水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有待技艺高超的技师把它炮制出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这样的德育渗透表现得那样亲切自然,润物无声,这正是我们要深刻领会,反复体悟之处,惟如此,我们方能在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灵活的开展好德育渗透。

二、把握开展学科德育渗透的关键

学科教学中有效开展德育渗透需要学科教师提高认识,明确内涵,讲求方法,把握时机,这些都是学科德育渗透的关键所在。

1. 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认识

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并不矛盾,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可以渗透德育内涵,德育渗透塑造健全人格更会促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认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个“传道者”,教学与教育必须结合,而且能够结合,从而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2. 明确学科德育渗透的内涵

学科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整合课程德育资源,没有德育因素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知识中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例如: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二节油脂部分的教学,由于许多知识都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恰当于当前的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等德育素材有机结合起来。

3. 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路径:一是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二是渗透在实验教学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源泉,是直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进取、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主人翁的作风。如盐类的水解,从演示醋酸钠、氯化铵、氯化钠三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实验入手,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再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等知识,以醋酸钠为例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导出盐类水解的实质。这一过程中渗透了中和反应和盐类水解的对立统一观点。学生实验时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教育。三是渗透在课外活动中。如建立化学趣味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素质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开展社会调查,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意识。

4. 把握学科德育渗透的时机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范文第4篇

第一,增强教师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自觉性。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不是新课题,不少学校也曾有过探索和总结。但问题是这项工作难以持久;难以落实。原因有三:其一,不少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是硬任务,升学成绩是硬指标,而德育渗透是软任务、软指标。大多数教师担心寓德育于教学会打乱正常的学科教学,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其二,有的教师对“”中读语录、贴标签的做法十分反感,一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就把它简单地同过去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挂起钩来,思想上总“热”不起来。其三,不少教师虽有积极性,但往往不知如何具体操作。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程式。现在要在教学内容中发掘德育内容并将之灌输、渗透给学生,他们感到“吃力”,特别是理科和外语学科似乎难度更大。于是自然产生了“等一等”、“看一”的想法。所以,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我们不仅要解决过河的“桥”或“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转变的问题。

为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整体思想政治素质。

其一,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文件和教育理论。通过学习教学大纲、教育学、心理学,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上达成共识。其二;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教育,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其三,进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教育,做好教书育人的岗位教育,培养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其四,进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教育,树立优良的教风,形成良好的教育群体。

第二,发挥滤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等组织的作用,协调、促进“窝德育于教学”中的开展,使工作有人抓、有人音,溶在实处。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政教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贯彻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督查执行《规范》/守则)及校规校纪情况,定期召开年级组长、班主任会议。教务处制定各学科教材德育内容要点细则,制定“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及“第二课堂德育内容”,组织、指导各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教研组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把学科德育功能发挥作为科研课题,常抓不懈。各教学组织协调工作,使学科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得到了保证。

第三,典型引路,逐步推广,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的良好势头。

学科德育渗透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学科教学 渗透德育 四大原则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科教师往往只着眼于“智育”,满足于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是为了应付考试,逐步远离了教育的“育人”本质。反过来,德育课的内容却越来越多,国家或地方领导对某方面重视,提出要“加强”,于是相关部门就组织编一本教材,开一门课,交给德育教师去讲。结果是德育课的教学不堪重负,承载了过高的期望,而其他各科的课堂教学无形中却逃避了应负的德育责任。学生学的知识越来越多,知道的做人道理却越来越少,学生行为失范的现象越来越显著,人们普遍对学校德育感到失望。

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德育是开放性体系,它存在于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存在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而不仅仅存在于按日程排定的德育课中,它不是为了通过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课程考核而学习、学完之后就可以抛弃的东西,它存在于每一个接受教育的青年个体的思、行、言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学科教学中丰富的素材、直观的场景、可以实验的体验,向学生展示道德和价值准则,为个体接受而内化成生命的体验,这是一种活的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无灌输”的道德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一直不敢忘记教师“育人”的首要责任,坚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一、有序分层原则

学科教材在其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编排上都有其本位的逻辑取向,其蕴含的德育因素都是以一种隐性的状态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德育渗透意识和水平,能够将学科中的隐性德育因素显性化为较明确的德育目标,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本学科的德育目标体系,在备课时将德育目标与智育目标一并构建,然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德育落实于具体教学环节。在设计德育渗透内容时,在考虑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还要同时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学业规律,针对学生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分阶段、分层次地确定德育目标,在学生对某方面问题最关注、最困惑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引导,在土地干涸时进行浇灌,才能实现百分之百地“渗”进去。

在我校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对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确立远大理想、适应集体生活、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遵章守纪、科学素养、正确价值观、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团队精神、感恩教育、规范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对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就业指导、企业文化、行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二、有意无痕原则

爱因斯坦说“无论多么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是不行的。”因此,教师在思想上要有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强烈意识,但在行动上却要尽量淡化德育的痕迹,隐蔽自己的德育意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当教育意图被隐蔽,教育色彩被“淡化”之后,德育的内涵更丰富,过程更轻松,效果自然就更明显了。我们说德育无处不在,是就各种学科整体而言的,并不是要求在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具体内容上都要扯上几句思想教育的话题,更不能抛开载体,额外来一段政治说教。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或教学事件处理,自然而适度地开始教育活动。当教师把这种德育的“无痕”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也就真正达到了教学的教育性目标。

三、水到渠成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不是一种外显的、形式化的东西,而是对教学深刻的感悟和把握,是对教学本质和教学艺术与境界的一种新的追求。学科德育渗透是一个需要智慧也呼唤教育智慧的领域,需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智慧的关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的教育策略。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的时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时机,有的是本来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中,但是往往稍纵即逝,需要教师能即时抓住;有的是需要我们有意进行构建的,促使学生“愤”、“悱”,然后“启”、“发”,即先引“水到”,然后才能“渠成”。捕捉教育时机,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心,还要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

比如,2010年年底,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加利福尼亚盐水湖的细菌GFAJ-1,它可以将“砷”这种有毒物质融入自身DNA和其他重要分子中,以替代常见的磷,从而改写了教科书上“生命形式的基本构建元素为碳、氢、氮、氧、磷和硫六种”的说法。当时国内电视台进行了多次报道,我就以此作为一堂课的开始,然后引入到教学内容《磷》,讲到磷的基本性质;讲到磷是携带生命基因的DNA和RNA的主要化学成分,被认为是所有活细胞的最重要的元素;讲到中国砷中毒程度高居亚洲第三位,用微生物处理砷中毒的前景;讲到湖南郴州环境治理的尝试,他们大面积种植蜈蚣草,通过抗砷菌促进蜈蚣草富集砷的方式对土壤进行修复,使土地可用于农业生产,解决当地的粮食生产问题。然后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工业污染和环境治理,既融入了前沿科学知识,又渗透了环保意识教育。

再比如一次在连续讲了几个以外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反应时,我忽然神色凝重地叹了口气:“哎!都是以外国人名命名的!”学生顿时表情沉重,若有所思,我想他们已经完全明白了我的心意,甚至还可能想到了我以前讲过的侯德榜的爱国事迹。这种看似无意的“随笔”,其实正是教育的智慧所在。

四、舍大求小原则

当前的学校德育过于追求理想道德、理想人格与理想教育,以培养“高、大、全”的“怪人”为目标,而忽视了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为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脱离实际,效果不佳。其实有时我们把标准放低些,内容浅显些,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引开去,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做随堂练习,题目比较多,写了满满一黑板,靠近走廊一侧的学生因为黑板反光看不清楚,要求把桌凳向中间挪挪,我同意了,于是教室顿时里充满了铁质桌腿、凳子腿与水磨石地面强烈摩擦而产生的刺耳的声音,我想当时周围的教室,特别是下面的教室都能真切地听到那声音。我当时很生气,因为以前强调过“要爱护公物,不得在地上直接拖桌凳”。但是我忍住了,因为那时讲此事,学生赶时间完成题目,根本没有心思听你说教。但我悄悄压缩了后面的教学内容,特意提前几分钟结束。然后说:“同学们刚才做练习注意力很集中,埋头苦干,现在闭上眼睛放松放松,想象一下我描述的几个场景。”他们闭上眼睛,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盛夏的中午在家,空调里吹出习习凉风,肚子上盖着的小毛巾被暖暖的,身下的席子凉凉的,你正美美地睡觉……”有的学生已经趴在桌上,脸上露出美梦状,“突然,你床头墙壁的另一侧传来电钻打洞的声音,你一下子惊醒了。”有些学生的眉头蹙了起来。“初冬的星期天,你拿着本喜欢的小说,坐在宿舍的阳台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沉浸在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中,阳台外是你早晨挂出去的被子,上面已经有了些柔柔的太阳的味道……”学生的脸上又笑眯眯的了,“吧嗒吧嗒,你听到一些声音,眼睛从小说中移开,下雨了?太阳还在!抬头寻找声音的来源,你楼上的阳台伸出一支还在滴水的拖把……”“讨厌!”不少学生睁开了眼睛,嘴里嘟囔着。我接着说:“刚刚过去的学雷锋月,大家在校园里、在社区里做了不少助人为乐的好事,其实向雷锋那样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真得很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做一个不损害别人,不让周围的人讨厌的人做起,然后争取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只要注意一些生活中的小节,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快下课了,现在让我们把桌凳恢复到原位吧。”同学们又开始移桌子,有的同学已经换成“搬”的动作,但还有一些同学习惯性地“拉”。“昀病―”全班同学都吃了一惊,那声音这时听起来这么刺耳,于是,那几个“拉”的学生吐了吐舌头,那声音再也没有出现。“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替其他班的同学感谢你们!”我鼓起掌,其他几排的同学也加入进来。

其实,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学回归“育人”本质的重要,开始尝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我相信,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树立“德育与教学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南,学校德育现状就一定会彻底改变。

参考文献:

[1]张云环.学科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