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范文第1篇

一、做好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他们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来源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由本地高校和企业来培养,二是从外地的企业和高校引进。内蒙古要解决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就必须同时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到本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一方面,内蒙古本地的高校一定要肩负起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来调整相应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应当通过与文化创意企业的合作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使所培养的文化创意类人才既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比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内蒙古本地的文化创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素质的提升问题,主动加强同本地高校相关院系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的培训来不断提高企业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引进外地专业人才方面,内蒙古的文化创意企业一方面要侧重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加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含金量。另一方面要侧重引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以真正提升本地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营规模和效益方面的持续、快速增长。此外,确保引进人才的福利待遇,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自身才华的发展空间,才能够真正留住引进的人才,并有助于之后人才引进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处理好产业内部新兴部分与传统部分的关系

所谓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软件、动漫、网络游戏、现代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所谓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指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掘和传承等密切联系的文艺演出、影视、文博会展等文化创意产业。相对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含量更高,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更大。而在对当地文化传统的弘扬上,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比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在着力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过程中,对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应当并重,在大力发掘、保护和传承草原文化和蒙元文化的同时,也应当努力推进新兴都市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内蒙古地区有比较明显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并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来争取实现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内蒙古地区刚刚起步,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技术水平方面,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就显得过大了。在这一点上,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应当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在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使之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此外,民间资本也应当积极投身于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改变政府在此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

三、彰显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特色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彰显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当积极利用好当地的各种文化资源条件。一方面,要体现出北方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理念。要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植根于草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既要做好草原文化的传承工作,也要积极探索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问题;既要进一步加深对草原文化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也应当以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来指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体讲,一是既要充分利用好当地丰富的自然和历史资源,又必须注意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问题,努力实现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的心态应当是开放的,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来内蒙古地区投资和发展。三是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起步和发展的,讲究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必须营造出讲究诚信、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氛围。

另一方面,要体现出蒙元文化的鲜明特色。蒙元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精华,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要发扬蒙元文化中所展现出的团结进取、克服万难、永不知足、创造辉煌的可贵精神品质,也要生产和提供出能够代表蒙元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蒙元文化的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此外,做好与蒙元文化相关的古建筑、遗迹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

四、做好培育本地大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工作

现阶段,内蒙古尚未产生一批能够引领本产业发展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综合实力居于前列的东联控股集团、内蒙古大盛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影集团、内蒙古出版集团等文化创意企业仍旧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尚不具备走向全国的实力和能力。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应当从政策、资金、土地使用、税费等方面积极扶持大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积极协调文化创意企业的合并重组,提倡强强联合,尽可能在短期内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同时,“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大型企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或自身涉足文化创意产业,也有助于大型文化创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在大型文化创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工作,通过企业内部选拔或者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获得一批能够带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不断开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境界。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范文第2篇

(一)社区融入是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基础

创意旅游发展有赖于多维度支持,创意产业融入、创意管理、社区融入和活动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四个方面。对草原非物质文化进行创意旅游开发同样离不开这四方面的支持。在这四方面要素中,产业融入、运营与管理和旅游活动开展都离不开社区的融入。如果将草原社区排除在外,实施纯粹企业化经营,以人工制造的产品或场景为主,那将是生硬的、缺乏文化根基的设计。在大众旅游发展浪潮中,文化旅游呈现出了明显的麦当劳化趋势,表现为文化旅游体验的表象化、表演化和标准化。这引起了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反感,受到了本地居民的批评。所以社区融入是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二)社区融入可以展现真实的草原文化内涵

文化是特定地区的特定群体区别于非我群体的独特特征,包括有形文化实体、活化的行为方式和无形的精神。最核心的文化要素是居民独特的信仰、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进而产生相应的物质文化。其他人群可以模仿本地物质文化的创造,可以学习人们的行为,但精神层面的核心文化是无法模仿的。只有通过本地居民的活动才可以真实表现本地非物质文化,只有社区融入到创意旅游活动中,才能带给游客真实的文化体验。

(三)社区融入是草原文化创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非物质文化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文化。从文化传承上看,只有本地居民参与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才能起到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效果;从经济利益上看,只有为当地居民带来利益,才会得到本地的支持,得到政府的支持;从环境保护上看,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地环境,只有参与到草原旅游开发中,才会自觉保护环境;从知识产权角度看,只有本地社区参与和融入,创意旅游产品才是不可复制的。

二、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社区融入路径

草原非物质文化根植并传承于草原民间,对其实施创意旅游开发需高度依赖本地社区的全面参与和渗透。因为真正能满足游客对旅游地文化追求并有持续吸引力的,是根植于旅游地的原汁原味的文化。目前在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率并不高,企业带动参与比较欠缺,个体经营举步维艰,社区参与层次总体较低。只有当地社区融入其中,草原非物质文化才能得到持续传承,创意旅游发展才会具有持续性。

(一)社区文化融入创意旅游具有强烈的文化依赖性

在创意旅游发展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融入社区生活、根植于当地的鲜活文化。社区文化为创意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创意产生的背景和创意基因,它是草原社区传统习惯、文化观念、社区精神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它与草原社区民众生活融为一体,地方性和不可复制性明显。社区文化融入路径包括:让游客体验草原社区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例如参加那达慕大会和祭祀活动,参加“蒙儿三艺”比赛,以此融入到社区文化氛围中;为游客创造学习社区生产技术的机会,例如学习养马、驯马、放牧等,深入体验社区文化;为游客创造学习和设计民族生活用品的机会,例如制作摔跤服饰、马靴、制作马奶酒等民族用品。

(二)社区居民融入草原社区居民是草原非物质文化的展现者和传承者

民族文化作为创意资源被用来进行创意旅游开发时,需高度依赖本地人的创造力。社区居民融入路径:1.承担餐饮、住宿、对游客讲解或引导等必要的接待工作;2.积极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将技艺传授给游客,例如掌握并传授蒙古族的“男儿三艺”、制作民族食品的技能等;3.对外来旅游者传播和发扬本地文化,例如传播草原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信仰、敖包祭祀习俗等传统非物质文化;4.草原非物质文化展示离不开草原居民的参与,其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外来演员无法替代的。

(三)社区生活融入社区生活将社区文化和社区居民融为一体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来诠释真实的社区文化。随着时代的演进,草原牧民的游牧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定居后的牧区生活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即文化涵化现象。在草原文化涵化过程中,优秀的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而传统草原文化经文化涵化后呈现出的真实文化只有通过社区生活才能得到印证。草原社区生活融入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一些社区生活元素设计成创意景观或创意表演进行展示;二是将草原牧区家庭或社区作为创意旅游空间,引导游客参与到社区生产生活场景中,体验真实草原生活,例如参与到养马、羊、骆驼等过程中;三是通过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授民族文化技艺,例如传授奶酪、马奶酒的制作工艺,使游客获得身心发展,并且可有效避免游客产生“文化失真”的感受。

三、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社区融入机理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

对草原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是重大且持久的。非物质文化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草原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灵活显现。受草原文化保护与传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驱动,草原居民、家庭、社区乃至整个草原地区都会融入到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中,其具体形式和融入水平则随着创意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草原社区居民是草原非物质文化的主体和持有者,是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是社区融入草原旅游的首要因素。社区居民除通过接待服务和参与管理来实现旅游参与、获得收入外,还可以多方位展示地方文化、创造好客氛围、丰富游客体验。他们在融入创意旅游过程中,首先体现在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上;其次还承担着展示本地文化的职能,通过创意景观、民俗表演等形式为游客创造文化元素的视觉体验;在创意旅游开发高级阶段,社区居民还是旅游者的创意引导者和配合者。对草原社区家庭而言,其日常生活是真实的草原文化写照。草原民族文化离不开真实的社区生活来展示其内涵。社区是多个家庭的组合体,是文化体验产品的载体,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空间。利用有形遗产和无形文化来吸引游客,已成为社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家庭日常生活、社区生活乃至多个村落的生产生活,可以为游客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将游客的活动融入到社区生活中,就形成了创意旅游社区或创意旅游村等创意空间。真正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多个社区联合形成创意旅游综合体,形成大草原、大旅游氛围。创意旅游综合体是指在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背景下,由文化创意产业吸引物和旅游六要素相结合形成的旅游产业模式,在此之中,每个人都能以不同方式将不同旅游要素组合,产生新的创意体验。在特定草原地域内,没有严格的产业界限和地区边界,但在营销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统一协调,共同为草原文化保护与传承、草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最终打破社区被隔离的企业化经营模式。

四、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社区融入水平演进

对内蒙古草原社区而言,创意旅游尚未展开。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必然需要经过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历程,即开发水平的逐步升级。刚开始应注重创意展示产品的开发,在此基础上考虑创建创意空间,最后开展真正的创意旅游活动。草原社区在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也应有不同的融入水平。在创意旅游开发初级阶段,旅游产品以创意展示为主,主要开发一些草原实体创意景观,将非物质文化元素有形化展示,社区融入也应处于初级水平。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参与景观的设计或一些本地文化节庆与表演活动,草原社区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得到展示,而社区生活则是被完全隔离的。目前草原地区的文化节庆和民族舞台表演等文化旅游形式是这一阶段的基础。在创意旅游开发中级阶段,旅游产品以创意展示为基础,主要着力打造创意空间,塑造创意氛围,将一些非物质文化元素渗透到特定空间,大部分社区元素融入其中。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不但参与创意景观设计、本地文化节庆和表演活动,而且参与到与旅游者互动的活动中。草原社区文化精华得到了展示,而社区生活则可能被隔离或融入其中。这一阶段,特定主题下的草原文化创意旅游村将是未来的理想选择。在创意旅游开发高级阶段,创意旅游活动是无明显地域边界的,旅游活动的随意性和灵活性较大。在草原地区打造多个村落联合的创意旅游综合体是未来的一种选择。在这个阶段,社区即景区,一切以游客为中心,根据游客的创意需求,每个居民都是旅游接待者,社区生活和旅游接待融为一体,社区完全融入到旅游活动中。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方式还不切实际,其实现还有待时日。

五、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对草原社区的要求

(一)保护和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是通过言传身教得以传承的,对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过程来说,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重点保护有影响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已成为了社会共识。对于草原社区,草原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应培养更多的新一代文化传承人。最终使草原非物质创意旅游开发起到对草原传统文化保护的作用,得到草原社区的拥护和支持。

(二)培育草原旅游管理人才

草原居民是草原社区的主人,是草原旅游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对社区居民的培育和人才挖掘是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内蒙古草原旅游的企业化经营模式受到了广大居民不同程度的抵触和排斥,使草原旅游深化开发受到了重重阻碍,而牧民自发形成的牧户联营模式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但民间个体、联营等社区化、本地化管理模式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者。一方面原因是当前的草原旅游业无力吸引专业人才前来就业创业,另一方面草原社区居民也不愿让自己子女回到草原工作。草原旅游管理人才培育可分步走:首先挖掘和培养本地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在创意旅游取得一定收益和影响时,通过政策优惠措施吸引大学生到草原地区就业。

六、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意义。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包括“出口、投资和消费”,2008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我国出口重创,虽然目前有所缓和,但对外贸易发展仍急需新的突破口,打破原本出口方式,改变简单的纺织品加工产业、低价值的附加产业转向我国目前十分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从2004 年提出到2006 年国家十分重视,并提出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北京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不但内在需求增大,国际化程度也在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特征,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将我国优势文化产业品牌项目发展到国外,强调我国文化产业的特色,从而扩大出口,发展走高端、高效、高辐射之路,体现资源节约型、创新驱动型和服务主导型的科学发展理念。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本身存在文化优势和市场优势,因此北京一直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风向标,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带动我国文化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文化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北京是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是历史悠久的国际化大都市。一方面,北京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北京文化资源丰富,出版机构、出版图书、电影产量等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市场上的优势体现在北京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发展经济速度快于国家平均水平,人们消费习惯已经从物质需求转向对文化的更大需求,文化产业消费市场日趋扩大。2011 年北京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3307元,同比增长14%,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幅的10.3%,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亦会跟随北京的发展趋势[1]。

(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提出,北京要以国际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升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定位为国际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以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2]。《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必须抓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和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并且要求大力抓好中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国际文化合作和文化竞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拓展文化发展空间。

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的竞争中,我国要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形象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民族文化要在全球化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就是要汇聚我国的智慧资本,发挥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本以及吸纳国际国内的经济资本,全力打造中国文化特色和魅力,整体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力处于我国领先地位,并取得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成绩,但是在国际化发展上还刚刚起步,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新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意等智力因素为核心,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提升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新型产业。作为一个依赖于文化深度、创新创意和科技手段的新兴行业,面对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之路,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北京仍需要在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多的资本。

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尚难满足社会需求,创意人才特别是高端原创人才、管理经营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足,缺少能够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人才,这极大的制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此外,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较广,但高校培养人才还相对较集中在影视、动漫等方面,存在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上的不匹配,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中还存在人才缺失,没有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3]。国际化创意产业人才需要具备基础专业知识和语言优势,这样更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北京高校的培养模式中还未具备这样的培养能力,普遍存在学生专业不精的现象,必须加大力度实现校企结合的模式,以市场为培养人才的方向,满足社会未来的巨大需求。

(二)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意品牌。

2004- 2011 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9.5%,超过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5.2%)4.3 个百分点,保持强劲的增长潜力。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综合发展较快,增长势头强劲,在这样的大发展时期,也必须认识到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对比分析,比如美国以《哈利波特》为品牌扩大影响力的图书出版业,韩国以培养娱乐明星为品牌的文化输出产业,日本主打动漫产业风靡全世界二十余载,甚至像印度的宝莱坞在全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虽然目前北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必须清楚品牌在任何市场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北京发展国际化道路必须以先导品牌为突破口,依托北京悠久的文化历史,或在艺术品交易上或在北京非物质保护遗产上打开北京走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打造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创意品牌。

(三)缺乏具有竞争实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目前北京市有一批在全国较有名的文化创意企业,其中部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从规模水平、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看,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创意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011 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和企业法人单位中,收入在亿元以上法人单位有900余家,收入在50 亿元以上的法人单位仅10 余家。而像时代华纳和迪斯尼公司这样的全球性传媒巨头年销售额早已突破200 亿美元,与之相比,北京市收入超过百亿元的跨行业、跨区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文化企业则凤毛麟角[4]。

三、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

(一)政府主导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仍属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保护与扶持。为巩固提升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推动首都文化产业大繁荣,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政策》(京政办发[2013]52 号),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在设计未来国际化发展方向上,《政策》指出:“加大国际市场拓展资金扶持和文化产品出口奖励,支持民营资本收购国际战略性投资项目,购置海外文化资产、经营资质和品牌资源”。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一方面需要地区给予一定的资助,尤其是幼小且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企业,加大在民营企业上的投资;另一方面还要给予相应税收的减免优惠,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既开源也节流,真正做到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同时,《政策》还鼓励民营文化创意机构在国内外开展文化交流,尤其是能在国外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大型展会及文化推广活动。

(二)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

聚集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积极建设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集聚区为依托的集聚扩散型发展格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政府在规划建设聚集区时,应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充分考虑企业的意愿和需求;要采用市场化模式,积极引进有园区开发经验的企业和产业龙头企业,规划园区产业发展,制定园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进入园区,形成产业发展生态链;加强聚集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筑市场化的资源共享模式,为园区企业和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决策辅助等各种服务,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专业服务网络。[5].

(三)培养国际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1.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发展国际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决不是简单的通过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而是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质量。事实上,就北京电影学院而言,每年招生人数相对稳定,人才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在就业中仍存在大量毕业学生转行现象,可见在文化领域就业机会较有限,对人才要求亦比较高。又如动漫产业,虽然各高校开设此类专业,并进行规范全面的人才培养,但动漫行业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有开拓的创新思维,更好的综合素质。北京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必须拥有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这是基础亦是重中之重,因此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非仅是数量。

2. 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和培养可以“走出去”的复合型人才。要引进国外具有先进技术的人才,从而引领并带动北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高素质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高素质人才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还包括文化产业企业的管理人才,掌握文化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实现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同时,也要将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懂得营销文化产业产品的人才分派到海外,开发、拓展我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

3.高校培养人才要注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积极开展校企结合的方式,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企业之中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再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真正做到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

(四)培育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品牌。

1.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企业不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更是少之又少,培育文化创意企业需要从发展几家大型龙头企业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政府扶持,社会融资,企业自身注重管理、培养人才以及抓住市场机遇,这样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地位,以及确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国际角色,真正参与到国际产业文化分工之中。

2.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时亦要注意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从简单的产品输出,到注重资本的扩张、品牌的推广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等多元输出方式。

3.强调文化创意品牌意识。文化创意产品的输出实质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输出,弘扬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民族的博大精神,用民族品牌开阔国际化道路。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带到国际,推动国际文化贸易的繁荣发展。通过我国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利用国际市场,提升城市形象,培养国际文化创意品牌,成为创造和传播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强都。

[参考文献]

[1]林子毅,蒋莹。浅谈北京文化创意的发展[J].产业经济,2013(4)。

[2]刘牧雨,李建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J].北京社会科学,2007(4)。

[3]黄侃。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北京文化创意创业发展[J].北京教育,2012(6)。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融资政府

与其他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创意产业投资的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由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天然的弱质性,单纯依靠市场的融资模式使得很多有潜力的创意企业融不到企业发展资本,因而政府在此方面可以有更大的作为,进而促进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高风险:基于不确定性的分析

1、需求的不确定性

对创意产品的消费属于主观性消费,对创意产品的消费预测很难做出。创意产品是融精神、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产品,其中精神性是其最主要的属性,满足的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带有极其强烈的不确定性和个性色彩,在供求关系中非理性的成分很大,因而需求弹性很大。特别是,同样是创意产品,纯粹的艺术品未来需求要比拥有了创意成分而提升了产品附加价值的传统产品更难预测。比如,一幅油画、一部电影或动画片、一场演出等,新产品可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从而创造高收益,也可能无人问津而损失惨重。而后者所面临的风险要小很多,如迪士尼卡通形象授权的服装。但是能够预测的仍然是产品中物质性的因素,如服装,至于服装中所蕴含的文化创意因素是否能带来服装需求的扩张以及扩张的程度有多大,仍然难以预测。

同时,影响创意产品需求的因素很多,政治、宗教、习俗、自然环境、灾难、冲突、种族、恐怖事件等等,都可能对创意产品消费产生无形的影响。每一个创意产品对消费者需求来说,有着时尚潮流、个体嗜好、传播炒作、时机选择、社会环境、文化差异、地域特色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因而也大大增加了创意产品市场化的风险。因此创意产业投资回报不稳定,具有较大波动性。

2、供给的不确定性

创意产品的生产也因为文化资源的丰富性、生产过程的主观性而具有强烈的度创新和个性化色彩,这使得文化创意产品的供求矛盾比传统产品更难以把握。创意产业尽管十分推崇创造者的个人创造力,但它又不同于过去时代文学家艺术家在象牙之塔中闭门造车的那种“独创性”,不同于过去时代艺术作品如绘画完全由画家个人独自完成的情形。当代创意产品必须由创意策划、技术制作、传播炒作、管理协调、商品销售等多方合作才能最终完成,它是各方协同联合的产物。因而,创意产品的创作过程远比一般产品复杂。这就要求创意产品的所有创造投入都要达到和超出一般流水线上的熟练水平,才能生产出合格的创意产品。这样的创意行为才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增值生产功能。在这种可增值的生产关系中,如果要得到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出,每个生产投入必须到位,或是生产行为至少达到精通或是超出精通水平。同时,同等水平的创意产品之间也会因为消费者的习惯、偏好而做出选择,横向复杂性激发了产品种类多样性。因此,对于创意产品这一复杂的混合体进行投资,需要充分估计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风险。

3、创意产品的成本难以确定

创意产品的产生大多是无形的脑力劳动创新的结果,劳动的消耗和产品的成本很难确定,按照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加成法无法确定创意产品的市场价格。创意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为其定价时,不能按照普通商品那样简单套用“成本+利润”的方法。创意商品的价格中包含了很多超额利润的预期,超额利润包含了创意开发所承担风险的回报。

并且,由于创意产品的创新性,只有少数人或者企业才能作为市场的提供主体。因此天然地具有独家垄断的性质,创意持有者通过法律等有关措施得到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因此,创意产品的价值很难沿用衡量一般商品的量化尺度来简单加以度量。由于创意企业拥有绝对垄断创意,在垄断供给的条件下,购买方在创意市场的交易价格谈判中处于信息劣势,创意产品的价格偏高就不足为奇了。

4、知识产权评估的不确定性

信息经济时代,在创意产品的定价中,品牌、声望、名气、口碑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创意产品品牌具有较大的无形资产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衡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为创意产品价格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文化创意及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具有不确定性,并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波动,且这种波动目前还无法在文化创意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明确体现,再加上文化创意企业创业之初营业额低,且无法预期未来的运营收益作为还款保证,使投资风险更加不易控制。由于知识产权,能不能作为质押或担保品,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作为质押或担保品,目前在界定和评估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资金供给方有关债权充分保障的要求无法满足。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从企业方面来看,从事创意产业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天然的弱质性,造成融资的困难:

第一,大多数创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注册资本低于50万元。企业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比重很小,因此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很少,因而无法满足银行发放抵押贷款的要求。著作权(版权)是基于作品的创造完成而自然产生的权利,不是基于国家授予而享有的权利(如专利权和商标权),因而也没有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著作权的质押登记。因此,著作权(版权)不能作为质物为贷款做质押担保,其融资无法沿用专利与商标的质押融资模式。

由于目前银行对于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能否抵押给银行、项目的市场价值如何得到银行认可、银行怎样规避贷款风险等问题,需要有权威的评估机构。目前,对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或项目的市场评估,缺乏合法、公认的评估机构,是创意企业难以获得充分的银行信贷支持的关键原因。

第二,多数文化创意小企业均以几个合伙人出资的模式发起设立,有些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冠名的微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这类企业大多数因某个项目而设立,单项成本支出占比高。如以拍摄剧作的小企业为例,有些小场景剧作聘请演员特别是名演员的人力费用是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项目,而有些大场景剧作则外景费用可能是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项目,商业银行难以对项目成本进行准确估算和监控,导致不敢介入该行业的融资服务。

第三,创意项目的政策性风险大。政策性风险既包括作品的主题思想、政治导向、价值观,以及取材、选材等方面因素,还受到市场潮流左右。比如,当政府提倡和谐社会或安定团结的时候,警匪片就会受到控制,等等。创意作品由于不能通过政治审查而难以收回成本。

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就直接融资方式而言:

第一,我国对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管理十分严格,准入条件十分苛刻,大部分创意企业由于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在资本市场筹资的资格和条件。

第二,间接融资也面临重重困难。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而对于现有的商业银行来说,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特点加大了银行的实际成本,因为每一个中小企业的要求的贷款数额比大型企业少,但程序和大企业没有大的差异,同时其贷款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又比大企业高,导致银行工作量大大增加,但实际收益却下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缺乏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服务的动力。

因此,由于具有在形成过程、需求、产品复杂性以及知识产权评估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高风险投资行业。对业者而言,好的创意有可能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面世,也可能因为后续资金的不足而胎死腹中;对金融机构来说,创意产业的高风险特质以及处于初创期的多数为中小型创意企业的行业特点,都使得文化创意企业不可能成为银行信贷的宠儿,追逐资本利得的信贷资金也很难主动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风险资本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为要旨,但又常常苦于有价值的潜在投资项目搜寻成本太高。一方面,社会资本与投资项目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缺失,这需要政府从中修补信息连接的通道;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品的外部性问题也只有政府才能提供解决的方案。

三、政府的角色

1、以政府资金作引导,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实施商业化运作,集聚银政多方资源,为当地小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融资开辟渠道。

推出文化创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产品,对社会资金的投放加以引导,并将政府扶持资金由无偿扶持变为有偿扶持,引来其他众多资金流,合理地发挥杠杆作用,实现政府财政扶持资金的有效放大;实现政府扶持资金、投资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银行、担保公司、风司的多力合一,最大限度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优质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压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吸收民间资本,借助集合信托优良的制度设计,少量财政科技经费被当作股本金放大数倍,市场各方风险收益共担,社会资金踊跃参与。特定信托的灵活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根据不同市场主体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利用信托形成不同的风险承担机制,向不同的人转移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通过信托按受益权不同设立多层次结构,实现与风险相对应的利益分配。

2、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加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适时推出鼓励和扶持政策。

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省内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经认定的重点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采取贷款贴息、补贴和奖励等多种方式予以资助。鼓励设立个人或合作制的设计室、创作室、咨询公司、策划公司等中小型创意企业,允许以版权、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价参与组建创意公司,适当降低初创小企业注册资本门槛。

完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向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贷款,创新贷款方式,如无形资产质押,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加大对创意产业的信贷投入。创新投融资工具,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充分发挥市场与资本的力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设立风险投资机构,实行市场化的投融资运作模式。

加强对创新资金的支持引导,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贴息贷款、工商注册、费用优惠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减轻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成本。鼓励各类创业资本投资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或项目等。加强资本运作,借助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发债、上市等筹集发展资金,借助适合的商业发展模式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提供更多的风险资本和创投基金。制定政策支持体系,包括投融资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在产业发展初期和中期,通过制定投融资政策推动产业与资本的融合。

研究和制订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规律的各项政策,落实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扶持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投资,通过知识产权贷款贴息、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政府采购和政府专项资金补贴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完善产业财政资金支持体系,完善重大引进项目的财政跟投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利用政府资金引导、银行贷款筹资、民间资本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实行多元化投资。政府出面组织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培训,帮助培养出优秀的产业人才。政府出资介入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解决产业发展初期研究和开发投入小的问题。

3、组建专门的机构,或者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职能管理部门中专门设置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立投融资体系的职能,强化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的服务和引导功能,管理产业投资项目,为文化创业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融资、技术服务及平台的搭建等专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晓泓: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12期

2.李向民、王萌、王晨:创意型企业产品特征及其生产决策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战略

21世纪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为核心要素的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世界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为加快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各省市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制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提升区域经济质量的必备前提。文化创意产业与优势产业的结合,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逐步改变过分依赖传统支撑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将拓展新的空间,而且还可通过对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把文化创意、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产业“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从而带动区域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要举措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仅仅具有经济学的含义,也具有较强的文化意味。文化、艺术的要素通常即是城市品位、城市素质、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素质,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举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素质,亦可丰富文化生活、满足精神需求、提升城市人文素养,是打造文化高地,营造城市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抓手。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精致的艺术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让创意和艺术文化顺利实现产业化的生产与流通,最大程度地在数量与质量上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的几大门类中,无论是信息服务业还是动漫游戏业的发展,还是教育培训业亦或是文化休闲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均会极大地丰富区域的文化市场,不断满足人民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城市之间已进入软实力竞争时代,单靠粗放式的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换取硬实力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软实力正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善谋发展、主动出击、争取资源、上下联动壮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与实力,繁荣文化事业,实现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谐协调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审视资源

审视文化创意资源是规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前提。文化创意资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的精神资源。

有形的物质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载体,它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如名山大川;二是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如名胜古迹;三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工艺、饮食文化资源,如菜系;四是文化设施与设备资源,如电影院。无形的精神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一是优良的精神传统资源,如历史传说:二是通过文化艺术体现出的艺术审美资源,如昆曲越剧:三是民俗风情资源,如生活生产习俗、社交礼仪习俗。

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对区域文化创意资源有非常深度的了解。所有战略的制定都有赖于资源基础,有什么样的资源才能确定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发达地区,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基础是发展“高技术含量和资本密集”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高地。中部地区有丰富而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决定其走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西部文化资源如民族的、古朴的、文化的艺术要素和现代的、品牌的、市场的甚至是全球的开发理念结合起来,走市场化的西部文化资源开发道路。

(二)错位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科技水平以及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使我国的文化及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要在审视区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发展,与周边及全国其它区域形成错位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也是优势,有了差异就有了竞争力。创意就是有差异,失去了差异化,谈何创意?谈何文化创意产业?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同构化、同质化比较严重,只有实施差别性发展策略,才能避免两败俱伤的现象发生。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在差异化的基础上,与周边及全国其它区域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增强集聚能力,构筑辐射高地。比如“长三角”主要城市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差异化竞争的态势:上海的张江文化产业园区、南京的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区、杭州的动漫产业园区、无锡的工业设计园等。而“珠三角”的三个主要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广州文化,深圳设计,香港商业”的格局错位发展,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与影响力。

(三)整合资源

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坚持集聚发展、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要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创意人才为支撑,以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

1 整合好历史文化资源。在全面了解区域资源的优势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找准切入点,对文化资源盘点梳理,整体规划,深入挖掘,科学合理开发。

2 整合好资本。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现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资本、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资本融合。

3 整合创意人才资源。创意人才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第一资源。创意人才资源整合得好,才能集聚起雄厚的人才资本,增强人才资源整体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通过环境引人、感情留人、项目聘人、投资育人,达到整合人才资源的目的。

4 整合好载体资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中,要树立精品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5 资源整合市场化为基本取向。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整合不是对现有资源的简单相加,是必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要以资产为纽带,以资本运作为支撑,通过市场运作和产权交易,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在更高平台上的有机整合,让各种社会资源向高效文化创意产业流动。

(四)搭建平台

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和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之外,要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政府必须以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系为抓手,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市场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环境。

1 搭建信息平台。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平台面向科研人员或特定行业,提供相关文献、成果转化、专家咨询等专业性的文化信息服务。例如,数字内容产业信息平台、影视产业信息平台、出版信息平台、旅游信息平台等,都属于专业文化产业信息平台的范畴。

2 搭建技术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整合企业、高校及设计机构的设计研究与技术设备。为设计师和企业提供科学的设计技术支撑。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动漫企业几乎全是民营的,其共同特点是规模小、技术力量弱、资金人才缺乏,而动漫业是个高投入的产业,只有建立文化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才能迅速改变动漫民企“少资金一技术水平低一缺好作品一效益不高一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3 搭建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依托专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多方力量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加强对周边地市的业务拓展、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加强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机构)进驻、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交流会,努力搭建知识界、文化界和经济界的合作交流平台。

4 搭建市场交易平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产业,都是在市场交易的基础上发展的。通过举办高水平的文化类会展(如:文博会、休博会、动漫节等)、产业园区建设(将园区打造成有较高知名度、相当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场所)及数字化交易平台等措施搭建文化产品交易平台。

5 搭建投融资平台。通过出台相关投融资政策。开展“投融资项目洽谈会”、“银企联姻”活动,成立专门服务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引进国际国内优质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

6 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举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专利信息运用培训班,普及知识产权保护认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监测平台建设。利用行业协会、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市场信息优势及完备的监控档案,对发现有制假、售假现象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进行动态跟踪监控,从严规范。营造出“以假为耻,以真为荣”的市场正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协作平台,利用行政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及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行业协会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力量,实现更深层次上的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和协同模式,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的协作配合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打击平台,形成“一处预警。分级联动”的全辖区联动机制。

(五)塑造品牌

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创意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文化品牌所具有的整合效应、聚集效应、增值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应等,使得区域文化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使人、财、物等资源在区域市场快速聚集;使文化产业增值能力得以提高:促成文化产业链形成,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区域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

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包括城市、园区、项目等层面。无论是那个层面,相互之间具有拉动效应,通过品牌化提高其附加价值与可持续发展。其一,是对原有文化的发掘,从历史的、民族的、民间的、现有的各种人文奇观中发掘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文化品牌,深入分析所发掘的对象,把握其文化个性,并根据原有文化的内涵予以创造性的发挥。如《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悠久的历史传说、桂林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张艺谋这样的国际型导演创造性组合在一起,演绎出一个实景演出的品牌传奇。其二。创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富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品牌。创意是一个文化品牌成功所必需的。如“超级女声”、“蓝猫卡通”、“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就是创意得以成功的典型范例。

(六)构建产业链

产业化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中国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中国文化产业面对国际大集团,“好比是单一步兵兵种和对方海陆空立体多兵种竞争”。与传统产业链不同,文化创意产业链是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产品的创造,创新产品的营销,并通过后续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中,创意是核心价值,产业链通过创意的“价值扩散”来实现――原创企业通过合作开发、专利技术或者版权转让形式,把创意的核心价值扩散到周边关联产业中,形成长线生产能力,扩大产业链的规模。湖南省的卡通、动漫产业领跑全国同业,拥有国内第一个卡通原创驰名商标“蓝猫”以及“虹猫”、“山猫”等一系列原创卡通形象,年产值13亿元。这些主体产业如果能与儿童玩具、文化用品、儿童服饰、体育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链接,产值可能达50亿、100亿甚至更多。横店集团以影视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但带动了与文化创意直接相关的产业,也带动了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和体育等在内的大文化产业,同时也带动了信息:金融、商贸、物流、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