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范文第1篇

一、红色的氧化铁

铁元素本身有多个化合价,在与氧元素进行结合时,可以展现出+2价、+83价和+3价.+2价的氧化亚铁(FeO)粉末呈现出一种淡绿色,通常是从亚铁盐的溶液中得来的;+83价的四氧化三铁(Fe2O2)呈现黑色,由铁在空气中燃烧形成;而氧化铁(Fe2O2)也称三氧化二铁,是铁在潮湿的环境下与氧气进行缓慢氧化反应或者电化学反应的产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铁锈.纯净的铁锈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而不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掺有杂质时的土黄色.

二、橙色的甲基橙

甲基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对于溶液酸碱性的鉴定或者分析化学中的滴定实验都有重要的用途.橙黄色的甲基橙呈鳞状晶体或粉末.稍溶于水而呈黄色,不溶于乙醇.在供水中,利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将pH4.5以上的滴定终点定义为总碱度或甲基橙碱度,代表碳酸氢盐离子(HCO2-)与强酸反应生成碳酸(H2CO2)后的pH.

三、黄色的单质硫

硫(S)又称硫磺,是一种实验室常见的物质,名称与颜色非常相符合.硫元素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元素之一,在化学反应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包含有硫元素的物质有气体二氧化硫(SO2)、气体三氧化硫(SO2)和液体硫酸(H2SO2),至于硫酸盐、亚硫酸盐就不计其数了.硫磺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SO2.黄色SO2浓烟有很浓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的呼吸道将产生巨大的破坏.因此工业生产中要将产生的SO2气体通过倒吸的装置溶解到碱性的溶液中以防止环境污染.另外,以煤炭为供热原料的产业在煤炭进行燃烧之前,对煤炭进行脱硫也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四、绿色的氯气

氯气这个名字来源于英文Chlorine,很显然是根据物质的颜色进行翻译的.Cl2就其颜色来说其实是黄绿色的,是初中化学接触到的重要气体物质.氯气的绿色是其分子状态下的颜色,一旦分子的结构破坏掉,颜色也就随之消失了,比如氯化氢HCl,次氯酸HClO等都是没有颜色的.绿色的氯气对于饮用水的消毒作用是我们日常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用途.

五、蓝色的硫酸铜

干燥的硫酸铜实际上是白色的粉末,但是这些粉末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为变成了漂亮的蓝色晶体,也就是所谓的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实质上五水合硫酸铜的颜色是2价铜离子的颜色,这表明在有水和无水的状态下,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的状态不不一样的,不同的状态使得它们的能级有所不同,因此在吸收光线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特征.

六、紫色的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Mn呈现出+7价的高价态,因此具有了很强的氧化性.高锰酸钾的紫色也就是其中+7价Mn元素的颜色.在初中的化学课程中,最早对高锰酸钾接触就是用高锰酸钾来制备氧气.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HCl氧化成Cl2,对亚铁离子、亚铜离子的氧化更是不在话下.由于高锰酸钾特殊的颜色,使得它成为研究扩散现象的首选化学药品,将一小粒高锰酸钾投入到水中,可以看到高锰酸钾粒子在水中的溶解,以及溶液中的紫色部分缓慢扩散到整个烧杯中,对于学生理解扩散这个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七、黑色的石墨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范文第2篇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一)契合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化学与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健康、能源、环境等问题紧密相连。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推动人类的进步上,化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问题也是情境教学的素材来源之一。同时,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化学实验也正是进行情境教学的手段之一。

(二)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处于初中生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心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初中生的心理的特点可用“五个好”来概括,即好胜、好奇、好试、好动、好问。因此,为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化学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可行性。

二、在初中化学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化学实验是在情境创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其作用也非常显著。尤其是化学实验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化学反应流程,为学生创设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情境,能够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全面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非常注意运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复习理论知识,例如,在主要的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我只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将少量浓硫酸倾倒在一个黑色布料上,利用布料迅速被灼烧漏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配合以语言表述,对学生说: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在使用的各种液体,实际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当然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可以饮用各种水,当然这可能只是一种理想,但是如果我给你一种酸,你能不能毫无顾忌地饮用呢?估计同学们不太会给我肯定的回答。那么,我们现在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对我的这句话进行验证。我将一种看上去是水的液体倒在一个干净的黑色布料上,请大家看布料的变化(在这个小实验中,黑色布料迅速被烧出一个洞)。

在这个实验情境的创设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氛围变得轻松和刺激,师生的关系比较融洽,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明显更容易。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几句简单的语言,也能够达到教育学生硫酸等特殊浓酸腐蚀性高的化学特性,并达到使学生形成深刻印象的教学目的。

(二)以化学历史创设故事型情境

利用化学发展史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家在探究化学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从而学习化学家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氧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氧气发现的历史故事。

[故事情境]普利斯特里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加热汞煅灰,放出气体;将蜡烛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蜡烛的火光更为明亮,同时燃烧了更长的时间;将小白鼠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小白鼠存活了较长的时间。从而他得出了实验结论:这种气体中不含有燃素,但可以助燃。普利斯特里向拉瓦锡展示了实验,拉瓦锡不相信燃素说,并通过金属煅烧实验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进而提出了氧元素。

[教师引导]普利斯特里发现了某种未知的气体,但是受到燃素学说的影响没能发现氧气,而拉瓦锡打破了这种限制,发现了氧。

设计目的:让学生沉浸在氧的发展史中,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学习化学家积极探索的精神,陶冶情操。

(三)以问题引导创设认知型情境

问题情境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这种情境教学要求:为了激发学生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不断地探索,最终实现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深刻理解原理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溶解度》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问题1]进行课堂演示,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向水中慢慢放进白糖,发现当放至一定量后,白糖不再溶解。提问:为什么白糖不再溶解了?

[问题2]白糖不再溶解了,说明已到达溶解的极限。如何科学地表达这种极限呢?

[问题3]如果想让白糖继续溶解,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教师设计了连续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课堂展示和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由易到难,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四)结合演讲辩论创设讨论型情境

说到结合演讲辩论创设情境,对于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无法理解的。事实上这种情境创设方式是可行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主题,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论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还是带来了福祉?”问题抛出之后,我把学生分为两大组,让他们积极思考并讨论。A组学生认为化学给人类带来了灾难,B组学生认为化学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并让他们分为两个阵营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A组学生说化学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很多化学污水和化学气体排放到了我们的环境当中,让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B组学生则认为化学给我们人类带来了福祉。比如说我们人类利用核能发电,利用化学原料制成干电池等。双方一度争执不下。最终我总结性地说道:“同学们说的都没有错,化学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給我们带来了福祉。只要对化学有足够的了解,就可以有效抑制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把隐患提前消灭于无形当中。今后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化学,将来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的教学过程充满了灵动,充满了趣味,这比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灵活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实现教学效益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帅.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王锐环.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情境教学[J].考试周刊,2015(8):140-141.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激发兴趣 教学效率

很多人认为,初中化学学习,只要花点时间背一背就行了。也有人认为,初中化学内容少,最后半年突击学习就行了等等。这些都是对初中化学学习的片面认识,都是对初中化学本身及初中化学学习的误解。我们人类的生活、科技、生产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人类离不开化学。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实现这一总目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特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了。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27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用氢一灯一灯一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在教学中还可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

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45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探究 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兴趣有很大帮助。化学实验中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动力。

一、实验探究,培养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绝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是沿着“问题一原理一结论一实验证明”的程序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这种程序有它的优点:简明、清晰,易于学生认可、理解和一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控制。然而,如果一直沿着“问题――原理――结论――实验证明”的程序走下去的话,学生的思维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最终结果就是对实验现象、结果和实验技能的过多关注。然而“化学实验的价值绝不仅仅如此,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上,化学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就缺乏学习、提问、思考的激情,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应该树立实验中处处可探究的态度,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如:在一次酸和碱的性质实验课上,有一名学生不按老师要求把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的Cu(0H)2蓝色沉淀取出来加热,发现蓝色固体变成了黑色。这名学生很好奇,就来问老师原因。这正是引导并唤起学生探究兴趣的绝好时机。教师不用马上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去猜想黑色固体的成分,并且设计实验验证他的猜想。这样做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

二、开放探究,培养兴趣

教师应在教学思想上,将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的已有模式,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在对课堂的控制方式上,教师应从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记忆的“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品质的“非结构化”、“开放式”、“非权力型”。教师由原来的“就教材教教材”变为“以教材为依托”,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与教学相关的化学课程资源。只有教学理念的转变,才能使新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化学教学融入到生活、生产实践之中。例如:在讲金属部分时,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用“对金首饰真假的鉴别”,作为“主线”,既探究了“真金”和“假金”的鉴别方法,又学习了金属的性质。探究的实验很多比如探究:“氢氧化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是否变质”,“食品的袋子中的双吸剂是什么”。由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兴趣的激发是很有益的。

三、科学探究,培养兴趣

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例如,在进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可以把课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让学生自学,然后提供一些实验仪器:带刻度的集气瓶、双孔橡皮塞、燃烧匙、导管、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等,又提供了一些药品:红磷、木炭、硫、水等,让学生自主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案。学生先讨论,教师鼓励学生上讲台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演示实验,不同方案的设计,得出的实验结论也不相同,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出测不准的原因。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印象,而且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自主探究,培养兴趣

我在教学中注意到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是家庭小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假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结论而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如学生制取无壳鸡蛋实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表现令老师难以预见,首先,学生选择的物质很多,鸡蛋、鹤鹑蛋、食醋、白醋、洁厕剂、酱油、洗涤剂、水等;其次,现象的描述,鸡蛋壳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鸡蛋变软;鸡蛋壳表面出现少量气泡,鸡蛋变表面出现黑色;鸡蛋壳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发现鸡蛋在洁厕剂中做上下运动。经过对比和大家的交流得出了一些结论:食醋、白醋、洁厕剂可以用来制无壳鸡蛋,但反应的速率不同,现象不一样:鸡蛋上下运动是由于产生气泡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引起的。最后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些疑问:做过实验的鸡蛋还能吃吗?反应后的醋能再使用吗?反应后的液体能否用来补钙?利用家庭小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学会科学方法,体会科学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五、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的黑色物质范文第5篇

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教师的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他们认知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时会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新鲜有意思。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但这些知识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为学习化学提供了基础.这一现象学生往往会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学生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为此,首先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把枯燥单调的内容编歌诀,双关有趣的内容说幽默等。如教材中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按时记忆,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也可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可以用“氢气早出 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几个字来总结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含义及原因。

另外还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目的是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手,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烧一节知识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兴趣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2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实验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