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有效的 歌唱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79-03

研究有效的歌唱教学,是从理性的角度探讨音乐课程教学改 革实践的一个问题,对促进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有着十分重 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歌唱有效教学的相关 理论,并结合新课程的歌唱教学实践,对歌唱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进行了探讨。

一、歌唱的有效教学

1.有效的教学

“有效”指的是管用,能起作用,“教学”指的是教与学的 活动,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的教学。关于如 何界定有效教学,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很多学者都 对此进行过研讨。我国学者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 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 学,是有效率的教学。”[1] 而高慎英、刘良华宁愿在更宽泛意义 上使用“有效教学”,他们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 学’。”[2]

其实,自从教育产生起,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怎样有效 地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追求。“有效教学”成 为 20 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实属必然。有效教学理 论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课题,与学校 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追求效率的时代特征和实践 性的特征。当代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中都蕴含了有效教学思想, 与有效教学理论一起,形成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有效教学理论 又具有基础性的特性。

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教师有 效教学,研究涉及到有效教学的涵义、特征、影响因素、标准和 策略等方面,逐渐形成关于“有效教学”的框架体系。现今,已 有“有效教学论”问世。应该指出,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 重视学生主体因素并不相悖,只是研究控制教学因素的角度不 同,侧重于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作用。我国学者姚利民研究的基本 结论是:“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只是处在经常有效的水平上,并未 达到总是有效,即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性上存在问题。”[3] 这些研究为有效教学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方向。

2.歌唱的有效教学

与其它学科一样,歌唱的有效教学,是通过研究音乐教师在 歌唱教学方面的有效性来阐明的。歌唱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方向性。教学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定位在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的进步和发展上?是否对教学活动结果做了较为具体 的规定和描述,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使目标起到导向和激励的 作用?

第二,艺术性。教学方法是否突出音乐、声乐、艺术学科学 习的特点?是否具有音乐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科学性。教学策略是否科学?是否突出了音乐学科 学习的规律和学生歌唱认知技能的基本特点?教学实施中是否 保证了教学内容、活动、秩序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学方法是 否灵活多变,是否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创造性地 选择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是否注意了歌唱知识技能的准确 性、严谨性?

第四,主体性。教学过程是否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 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创造音乐的机会?是否注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适配 性?是否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音乐 创造性思维?是否注意鼓励学生参与,重视学生音乐表演的实践 活动,为学生创建展现自己歌唱才能的平台?是否注意既面向全 体学生,又因材施教?

第五,高效性。教学效果是否高效利用了教学时间?学生的 音乐学习能力,如音乐感受力、演唱能力、欣赏能力、音乐创造 力、音乐记忆力等是否有明显的捉高?是否使绝大多数学生积极 投入学习活动,完成教学,整体质量较好?是否以较小的代价获 得了较大的利益?

此外,国内对歌唱方面有效教学的研究,还体现在对有效 教师特征或表现上。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 在“有效教学”章节论述了“有效教师的特征”,包括知识丰富、 条理清晰、热情热心等方面的内容。曹理在《音乐学科教育学》 中讨论了良好音乐教师的特征问题,她先后于 1986 年 5 月和

1998 年在北京市部分中小学生中进行过两次问卷调查。以第二 次在北京城乡 22 所中小学 960 名学生中问卷调查为例,学生最 喜欢的“音乐教师排在前六位的是:教学方法灵活(37.25%), 幽默诙谐(36.8%),唱得好(33.6%),知识渊博(31.3%),耐 心平易近人(29.4%)和活泼大方(27.4%)。虽然这些研究还 很初步,并不能提供有效教学的全部答案。但它启示我们,应 将研究聚焦在包含有效教学的更为广泛的变量上。本文就是这 种思考的一个尝试。

二、歌唱的有效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它的内容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方法、教 学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采用教学活动程度、方法、形式和 媒体等。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以下两种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师 歌唱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中小学生发展歌唱的审美情趣很有助益。

1.程序性教学的策略

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模型方案”,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为一体,强调教学策略选择的必要性,是教师用来 计划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学行为的程序性教学策略。

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角度看,音乐教学模式可分为情感 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三类。其中的行为模式,以动作的和 心智的技能为目的,主要依据示范――模仿的作用,是常用的声 乐有效教学策略。其实施程序是:定向(讲解示范)参与性 练习(模仿、反馈、调整、形成)自主性练习迁移。[4]

(1)定向――有效导向与示范

有效导向过程包括“四导”:一是情境的导,创造良好的学 习氛围,激发学习自觉性;二是讲解的导,交代示范的目的,做 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三是观察的导,有意识的看,有重点的 看,边看边体会,让视觉反映调动心理反映;四是思维的导,结 合示范,引导学生想象,理解生理反映,了解技能要领。

有效的示范,以教师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能引起学 生相应的行为反应,可以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完成技能操 作原理和程序。音乐教师的范唱及范唱水平在整个歌唱教学的课 堂实践是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本身的范唱能缩短与 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消除学生对歌唱艺术高不可攀的恐惧心理。 在范唱中,教师富于表情的演唱、甜美圆润的声音,悠扬婉转的 行腔、亲切清晰的发音吐字、生动细腻的感情处理,完美的艺术 表现,都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板”,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借鉴。

(2)参与性练习――有效地模仿练习 新课程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过模仿、纠正、重复、改

进的学习过程,形成正确的技能和行为反应。在模仿训练中,学 生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为他们营造能够保持学习热情 的氛围,需要教师采用灵活的方法点拨,以形成从表象到意识再 到理念的升华。教师必须加强模仿练习,指导的针对性,由集体 到个别,从共性到个性,做到驾驭全局,兼顾个人的因材、因需 施教,才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基础上的普遍提高。

模拟包括模仿、试练、连接、熟练、精练、讲练(边练边说 要领)。在歌唱教学中,常用的是单练、合练、综合模拟等。模 仿过程主要由三步组成:第一步是简单模仿。以形声为主,并感 受技能要领。此时学生模仿的声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即对发声器官运动的规律还认识不清。第二步是有意识模仿。以 学生个人的理解去试做,完善技能以达到基本符合要求。在此阶 段,学生记取了自己的发声感觉,对发声器官的运动等有了具体 感受。第三步是综合模仿。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技能要领,尽可能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在大脑的综合协调后, 准确模拟。只要老师一个手势、一句话,学生就能意识到自己所 发出声音位置的高低及调整的方法,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声音 了。模仿的本身就是学生在声音中的练习实践,再练习再实践, 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提高掌握和控制发声器官的能力。

(3)自主性练习

自 主性练 习是在 学生已 基本掌 握了歌 唱动作 与操 作要 领时,教师继续给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情景,加大练习活动量,让 学生自主练习实践。由于技能的习得主要是练习的结果,因此, 学生随着实践活动量的逐步增大,执行的功能就更强了。

(4)迁 移 迁移的作用在于能够将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或

创造性的活动,它标志着学习主体形成了一定的音乐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的音乐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评价手段,是促使

学生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动因。有效性的教学评价,体现在“准” 字上,是要促进学生向高质量完成学习目标的转化。“准”,首先 是建立科学、具体、简约的目标;其次是对知识技能的关键点的 判断要准确;再次是要求准确把握被评价者的心理,克服不良因 素的干扰,使评价的正向激励到位。

2.行为指导的策略

歌唱的有效性教学程序是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角度提出 的教学策略,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定向、示范、正误辨析、评 价等环节上,起着示范者、指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因此,有效 的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习主体行为跟进的自觉、主动性。对学生 进行行为指导策略方式有以下四种:

(1)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歌唱的基础训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新课

程倡导教师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这些能 力的形成没有一定的基础训练是不行的。

歌唱基础训练,包括掌握正确声音概念、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歌唱呼吸,初步掌握歌唱的共鸣,咬字吐字,初步的情感 处理等方面内容,都要经过长期磨练,才能不断提高歌唱表现的 基础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个问题在许多中小学的 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教 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过急、过高的要求,不但达不 到预期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挫伤学生歌唱兴趣和技能的发展。 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教师做起,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歌唱 奠定良好基础的理念。

(2)激励期待,体验成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

与教学活动,是指导学生获取成功的重要关键。著名的皮格马利 翁和罗森塔尔期待效应证实,教师的期待有可能导致学生不同的 成功。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总是对每位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的期 待,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学有所成。

激励性教学策略有多种形式,笔者认为,教师激励学生行 为跟进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让学生知道课程目标;使 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对学生不断提出挑战性要求;师生共同 分析成败原因;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感兴趣、有价 值的);教学形象生动,充满吸引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等等。从中不难看出,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是一种 境界,可以使教学双方都能获得超越以往的成就感体验。

(3)情感技巧,相辅相成。 歌唱中“声”与“情”是相辅相成的。在歌唱教学中 “以

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歌唱,是新课程追求的学科育 德目标。教师不能片面理解为把声音搞好了再谈音乐表现。而应 在声音训练开始时就要求学生注意音乐表现,使学生的声音技巧 与情感表现力得到同步的提高与发展。教学指导时应注意:

第一,充分利用音乐“以情动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成为热爱。平时让学生多观摩音乐会、歌唱比赛, 多听优秀歌曲唱片,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第二,多为学生参与歌唱表演实践活动创造机会,培养学生 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和表现能力。通过欣赏感受不同题材、不同体 裁与风格的声乐作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节奏速 度,不同力度,不同音色对于表现歌曲的不同作用,了解歌曲情 感表达与歌曲中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法的关 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歌曲、歌词内容、歌曲结构、音乐特征和 歌曲意境,以较为准确地把握、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

(4)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教育状况、个人天赋、接受教育

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尽相同,每个学生的音乐能力(如,音乐感、 音高感、节奏感、嗓音等)可能存在着发展的差异。因此,正确 的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因需地施教,善待差别、 扬长避短,既面向全体,又有个性发展。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 不自信,演唱时怯场,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他们每一点进步, 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更积极、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因地制宜的教学,讲究的是从本地、本校和本人任教班级学 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好现实的音乐课程资源,尽可能地营造好校内外音乐教育环境,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在这方面,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更新课程观念,充分发挥现有教学条 件、教学设备的作用,创造条件,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开展歌唱教学,让歌唱这种最便捷、最易普及的艺术形式,更好 地发挥其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美好心灵的作用,进而贡献于社 会的和谐与进步。

〖注 释〗

1 姚利民著.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7

2 高慎英、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

3 姚利民著.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12

4 曹 理. 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97

参考文献

1 姚利民著.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高慎英、刘良华著. 有效教学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 曹 理. 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范文第2篇

多感官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多种的感官线索,综合影像、声音、触感和动作等感官记忆,从而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同时开启听、做、看等感觉器官,让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因这些不同的感官刺激而彼此相互加强。多感官教学是有效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教学方式。

1.视觉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提供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实例、图像、图片、三维立体图等可以增进学习效果。视觉教学策略为教师所提供之影像教学内容(如:海报挂图或教材呈现等)。因此,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法找出可行教学做法来促进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如:学习环境的布置、戏剧性的肢体动作的表演、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图片、故事的展示等。同时,针对视觉学习敏锐的学习者,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对真实情境进行观察、思考、讨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2.听觉教学策略

听力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之一,古希腊人认为如果要想学习得更多更深,就必须大声朗读及进行对话交流。听觉教学策略为教师所提供之声音相关教学內容(如:英语音乐播放、英语发音练习、语音语调变化等)。音乐是通往大脑中记忆系统中的高速公路(林丽宽译,1999)。教师应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尽量提供多样的听觉学习途径,如:可以让学习者大朗读英语单词、对话或是电脑屏幕上的英语材料或通过听英文歌曲、英文电影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互相进行英语的对话或进行教学内容的讨论;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內容分段录音,互相聆听来增加听课文的次数,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3.触觉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活动转换为主动学习活动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通过刺激触觉感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触觉教学策略为教师所提供之肢体及活动相关教学內容,引导学生做一些伸展活动,即将学习过程通过身体操作方式进行(如:模仿、展演、学习游戏、主题讨论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话题讨论、角色扮演或开展生动的学习活动;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户外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休闲中学习知识等等。

4.多感官教学策略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应该使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兴趣,应用包括情境对话、剧本、歌曲或视听教材,学习者可以通过自然的途径来学习英语(陈月妙,1996)。同时,轻松、和谐及有助于学生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造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利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全部感官、消除压力、强化学习动机和潜能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学步骤为:1)通过游戏或戏剧方式复习。2)情境式呈现。3)以音乐配合来巩固学习的内容。4)以模仿、学习游戏、角色扮演来训练和应用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强对多感官教学策略的认识和研究,充分利用和灵活处理现有的英语教材来促进多感官教学的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英语学习,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结束语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范文第3篇

据本市学者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初中校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歌曲教学现状如下:①由于教学时间、生源结构、歌曲难度等因素,许多学生和教师存在畏难情绪,教师们未能很好的完成两个声部教学,以完成主要声部为教学目标。②课堂中缺乏有效训练,合唱歌曲的教学未能达到和谐、动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应重视常规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选择正确的策略进行教学,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将对影响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有助于今后教师们在合唱教学中进行正确的教学提高合唱教学效率。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学习者因素

分析学情共性和差异性才能在教学中选择切实可行且高效的教学策略。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在意识形态、生理状态上都跟小学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可以用问卷调查、音乐素质测试、谈话等方式对每班的学生的前在状态和潜在状态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例如:笔者对Y校6个班级进行音乐素质测试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两项分析:第一项进行总体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对基本音乐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不同,思考合唱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哪些方面是需要强化训练?合唱教学应当怎样分组?学生是否具有开放式教学的潜能等。第二项可以进行学生音乐基础知识、音乐能力水平的系统差异性分析。

例1是针对音乐素质测试卷结果好、中、差的三个班级进行问卷和访谈的调查分析。

例1:

Y校抽样三个班对音乐课学习状态调查分析

(一)学习态度与动机

调查显示,5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只是为了娱乐,至于学成什么样并没有太多要求;6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合唱教学;38%的学生认为合唱教学是有意义的。

(二)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80%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不适应音乐课本的歌曲;16%的学生认为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与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相比,难度加大许多,歌曲不好听,不想学习。

(三)音乐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85%的学生参与演唱并能够对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68%的学生愿意参与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活动; 30%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认识乐谱;10%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参与音乐的创造活动;76%的学生有小组合作的意识,愿意于他人配合合作。

(四)合唱学习经验调查

调查显示,35%的学生从未参与过合唱或者从未有过合唱经验;63%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阶梯性的合唱训练。

(五)课外学习音乐方面

曾经或现正参与课外音乐学习的学生比例高达44%,其中多数是以乐器学习为主。这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例1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生已奠定了基本的音乐知识,他们对自己喜欢的音乐乐于参与,对不感兴趣的音乐极不情愿参与。教师们可以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测试,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现有音乐知识结构、音乐学习习惯、音乐学习兴趣、合唱学习经验等方面调查分析,激发合唱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做到高效且有针对性。

二、教学者因素

(一)教师的学习背景直接影响着合唱教学的过程及方法

教师的学习背景指是否经过专业的音乐素养训练、学过合唱指挥、是否有很深的专业积累、专业学习是哪个类型的音乐学习。例如:高校学习声乐专业的老师会比学习器乐的音乐老师更加注重科学的演唱;曾经经过专业合唱梯度训练的教师,会有意识的在课堂中渗透合唱教学,对合唱歌曲进行系统的规划教学,由易到难,会更加注意音乐的和谐。教师的合唱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与其就职前的专业知识获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合唱教学的组织与处理

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经验等。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过程的实施和教学生成的策略调整,教学经验则影响教师对学生和音乐作品的判断。

三、教学内容因素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师教学策略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笔者对2012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合唱教学歌曲进行分析分类。

(一)苏少版初中音乐合唱歌曲基本情况列表

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茉莉花一》、《我和你》、《念故乡》、《欢乐颂》。

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爱星满天》、《我们在一起》、《杨柳青》、《彩云追月》。

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愛我中华》、《赶圩归来啊哩哩》、《桑塔.露琪亚》、《献给老师的歌》。

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踏浪》、《划船曲》、《钟声嘀嗒》。

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光三叠》。

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骊歌》。

(二)苏少版初中音乐合唱歌曲分类

1.根据情感、速度分类

(1)属于曲速稍慢抒情类的有:七年级上册《我和你》、《念故乡》;七年级下册《爱星满天》、《林中那间小屋》;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献给老师的歌》;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关三叠》;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

(2)、属于曲速中等至稍快抒情类,赞颂某种事物或者美好情感的有: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欢乐颂》;七年级下册《彩云追月》;八年级上册《爱我中华》、《赶圩归来啊哩哩》、《桑塔.露琪亚》;八年级下册《划船曲》、《钟声嘀嗒》;九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

(3)属于欢快活泼,体现青春活力的有: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我们在一起》、《杨柳青》;八年级下册《踏浪》;九年级下册《骊歌》。

(4)属于中国民族调式的歌曲有: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我和你》;七年级下册《杨柳青》、《彩云追月》;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爱我中华》、《赶圩归来阿哩哩》;九年级下册《阳关三叠》。

教师们可以根据歌曲的音乐要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达到二声部教学的目标。

2.根据演唱难度分类

(1)属于音域跨度超过一个八度的歌曲:七年级下册《爱星满天》、《彩云追月》、《林中那间小屋》;八年级上册《爱我中华》、《獻给老师的歌》;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关三叠》;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骊歌》。

(2)属于节奏复杂或者有变化音的歌曲:八年级下册《划船曲》、《钟声嘀嗒》;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关三叠》。

3.根据二声部创作类型分类

(1)复调模仿式。苏少版的教材中的采用复调模仿式的二声部歌曲中都是采用严格完全模仿的同度卡农形式,即模仿声部的音乐材料跟导声部的音乐材料完全相同,只是模仿声部追随导声部先后出现。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是以轮唱的形式出现。属于此种创作类型的二声部歌曲有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七年级下册《杨柳青》。

(2)复调对比式。复调对比式是歌曲的两个声部旋律各具独立个性,旋律完全不同。复调对比式可以有好几种形式:

第一种,主题旋律与二声部旋律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旋律,各不相同或是以卡农形式出现的不同旋律的二声部。例如:七年级下册《彩云追月》、九年级上册《阳关三叠》、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以七年级下册《彩云追月》为例(例2),歌曲上下两个声部旋律节奏、旋律各不相同。

例2:《彩云追月》

第二种,主题旋律可以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中交叉出现。例如: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前半部分,主题旋律出现在第一声部,后半部分从让我来把主题旋律出现在第二声部。

第三种,加花形式。即在主题旋律的长音拍子上加入第二声部旋律。加花的旋律可以是主题旋律的重复、变化重复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旋律。

第四种,混合式,即将以上三种形式混合出现的复调对比式二声部。例如:七年级上册《我和你》。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出现在第一、二乐句。第一乐句采用变化重复主题旋律加花式,第二乐句则是完全不同旋律的复调对比。

复调对比式这种二声部音乐保持了主题音乐的风格情绪,起到烘托与增强音乐趣味的作用。这种二声部的演唱难度也比较大,需要教师选择多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多加练习。

(3)固定音型式。类似于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一种以固定的节奏不断重复为特点二声部,常用在具有活泼跳跃、舞蹈律动性格的歌曲中。例:八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乐曲的二声部是以固定的节奏型,不同的和弦分解进行的。

(4)双音同步型。这是运用最广的一种二声部形式,它的特点是两个声部的节奏整体划一(局部可以有微变),二声部完全是主题旋律音的下方三度、六度、四度、五度音程。音响效果能体现出音程协和的特点,较单声部具有较饱满的音响和声效果。

属于双音同步的作品有:七年级上册《念故乡》、《欢乐颂》;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爱星满天》、《我们在一起》、《林中那间小屋》;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爱我中华》、《桑塔.露琪亚》、《献给老师的歌》;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踏浪》、《划船曲》、《钟声嘀嗒》;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骊歌》。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范文第4篇

目前,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有些教师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眼中无儿童……鉴于此,提出了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我们本着“系列层次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的程序,让幼儿从“多渠道参与”、“多角度感受”,从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讨—实践—反思—再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1.选择多元的教育材料,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

我们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歌唱活动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五个资源库,即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资源库、民歌歌曲资源库、外国优秀歌曲资源库、时尚流行歌曲资源库、戏曲资源库。

2.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确立了歌唱活动材料选择的定位后,我们借鉴、融合了许卓娅的系列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并以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进行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分析、尝试、反思、创新,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学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学策略

1.优秀儿童歌曲的教学策略

传统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品,这类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性,其内容与形式也是极其丰富的。

1.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有礼貌的小山羊》、《黄鼠狼拜年》。

1.2音画转换法。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

1.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1.4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促进幼儿的创新精。如《摇篮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歌曲。

2.外国歌曲的教学策略

为培养幼儿接纳、尊重多元文化与艺术,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明显感到通过我们的多元教学模式,幼儿不仅能轻松地学会演唱,还引发出幼儿对国外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语言、货币等系列的生成活动。

(1)游戏协作法。根据歌曲的民风特点,创设相应背景的游戏情境,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欢快的气氛,让幼儿在协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自由的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尔士民歌《欢度节日》,英国民歌《伦敦桥》等。

(2)填充创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编、填充歌词或旋律来学习演唱歌曲,让幼儿在一步步的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学会歌曲。

(3)对比欣赏法。借助图片、幻灯、媒体等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

(4)唤醒自主法。通过幼儿提供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质,并使幼儿在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1)发掘笑料——多种表演法。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如山东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讲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针对这类语言特色突出的歌曲,采用“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扬的草原牧歌之中,将会给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艺术修养带来终身益处。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适合采用此方法。

4.戏曲的教学策略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极高。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我们让幼儿通过感受名家名段,体验多种戏曲的风格和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诗韵交融法。将唐诗与戏剧曲调相结合,让幼儿体验唐诗美的同时,感受戏曲旋律的美,使诗与曲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这种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诗风配不同的曲调。如抒情诗可配黄梅戏曲调,言志的诗可配京剧或豫剧的曲调。

(2)角色体验法。通过欣赏体验不同角色的外形、声音、动作,让幼儿体验京剧中生、旦、花脸等行当的特点,如旦角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学策略

时尚这一词正在逐渐被现代人士认可,我们改编吸纳了一些流行歌曲,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爱住我家》、《波斯猫》,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文化互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音画时尚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让幼儿通过欣赏MTV、FLASH、MP3等形式学习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成为“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下,使幼儿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艺术.

[2]曹冰洁.试论音乐教育新理念.

[3]曹冰洁.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 音乐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11-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一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音乐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在全新音乐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音乐教学理念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在这样的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时期,日喀则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音乐教师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且在一系列的改革、发展基础上,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伟大成就。

然而,在我们面对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可喜成绩时,却不得不正视当前日喀则地区初中音乐教育中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有些教师过分地追求形式主义,在没有理解学科综合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弄成了“大拼盘”;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追求时尚,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教学;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有些音乐课堂的合作学习时效性不高,且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等。

上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仅导致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更严重地影响了课堂功能的整体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审美为其主要核心的教育,研究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审美要素以及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特征已成为了当今音乐课程最突出、最重要的课题。所以,在现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已成为了当今时代赋予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使命。

其次,扩大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管其是否有音乐天赋,都应让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快乐。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为学生讲解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地域风俗,提升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及了解,让他们富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

不可否认,音乐教育是一种承认个别差异的教育,然而,承认个别差异并不代表着“选择”和“淘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以开发,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相信这是每一名音乐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第三,重视学科综合、创新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领域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倡导各科课程逐渐向学习者的生活和经验回归;重视学科课程与学习者发展需要的联系;追求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结合以及整合。由此可见,要将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密切地联系起来,不仅是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所以,初中音乐的教师们应尤其注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更能加深学生对该音乐所表达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与思考。

第四,了解多元文化、重视教学评价和反思。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与发展的世界,学生只有详细地了解多元文化、认识多元文化,才能够接受、尊重多元文化,并从各种不同文化中汲取精华、丰富知识。所以,当今日喀则地区的初中音乐教师们应注重加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审视各种文化,找出其中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为其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三 小结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观、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然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所以,初中音乐教师们应顺应时展的潮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4)

[2]黄金.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