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苏教版初中化学

苏教版初中化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苏教版初中化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苏教版初中化学

苏教版初中化学范文第1篇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源思维能力的构建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策略分析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反馈策略的研究

高中化学中的一些教学误区初步探索

数轴和坐标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一道溶液计算题的教学反思和对策

高一化学教学与初中有效衔接的尝试

例析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谈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体会与思考

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巧用课堂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效率

探析电解质中的“关系”考点

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性”

情感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积极作用

对九年级化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浅议“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研读教材深挖知识走出误区提升素养

“六小组”式随堂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高中彳匕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例谈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困惑与反思

关于硫酸性质的三个问题解释

教材单元章节引言设计特点浅析

培养高一新生学科兴趣初探

化学教科书模型呈现形式与使用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材的处理与使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特点的分析

“化学与生活”的教材内容与学习目标

浅析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的新突破

浅谈教学中渗透与培养学生的化学守恒思想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不可忽视对比实验

漫谈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开发教材附加资源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结尾”艺术漫谈

浅谈化学探究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上海世博会,唱响“低碳”主旋律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改中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实践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化学新教材主题图的特点与使用策略

中学有机化学“断键”机理探讨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例析

对新教材(苏教版)的编写与使用的商榷

浅析粤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特点及教学策略

对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材的几点感悟

苏教版初中化学范文第2篇

       教学研究

        (2)高效教学呼唤有效的问题设计 范曰清

        (6)谈初中学生如何构建定性和定量的概念模型 田长明

        (8)试论化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苏菲男 王后雄

        (10)培养学生“解说”能力 提高化学教学成效 赵国敏

        (13)习题讲评促成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二次建构 严密

        (15)在“认知冲突”中系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朱建兵 袁春仙

        (18)家庭小实验在分子、原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汤凌云 袁新刚

        (20)用excel设计化学试卷分析模板 林秋成

        (23)高中有机化学“直观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 李敏 赵建宁

        (25)利用生活中的物质 渗透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金庆华

        课堂教学研究

        (27)贯彻新颁课程标准 实施初中“基础实验”——一节“基础实验”公开观摩课的纪实与思考 沈伟红

        (30)自信、快乐源自化学课堂——“展评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徐晓春

        (34)同课异构——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艺术化的展现——观摩展示课《铝及其化合物》有感 王敏

        (36)合理洗课,打造简约高效的化学课堂 殷志忠

        (38)实施问题导学 提高教学实效 袁婷婷 江锡钧

        (40)高一化学起始阶段还可以这么教 姚天虬

        (42)人文话题 科学解决——“应用溶解氧传感器提升金鱼幸福感”教学案例 罗嘉

        (45)融入智慧,让化学课堂灵动起来——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 曹斌

        (47)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刘水峰

        课程改革研究

        (49)夯实基本内容要求 防止实验教学滑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2年版)“科学探究”内容重大变化解读 胡巢生

        (52)理性分析教材练习 优化化学作业设计 施爱彬 孙天山

        (5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本实验的使用策略 王旭红

        (58)关于“问题链·导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的几点思考 唐杰

        (61)分子、原子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微粒观 张彩玲

        (64)文本研读 能力提升——例谈对化学教材的再加工 马学东

        教师专业发展

        (66)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饶志权

        调查与研究

        (69)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 张荣 许志勤

        教学设计

        (71)情境中引发兴趣 探究中把握规律——苏教版化学2“乙醇”教学设计 高欣漫 郑柳萍

        (74)“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张新桥

        (76)“脂肪烃”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新起

        问题

讨论与思考

        (79)两个实验引发的思考 李传庆

        复习指导

        (80)夯实基础 注重融合 彰显素养——谈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策略 周跃

        (83)浅谈提高单元复习课效率的方法——以“溶液”单元复习为例 吴丛铎

        来自课堂

        (86)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贾红梅

        (88)用爱转化学困生 丁玲杰 王永臻

        实验教学研究

        (90)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陈功 罗榆琴 佘文静 马宏佳

        (93)注射器在微型化学实验改进中的妙用 李耀军

苏教版初中化学范文第3篇

一、吸引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爱好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首先得从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入手,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紧抓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让初中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化学教学探究中来,在愉悦、轻松的化学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探究能力和学习质量和水平.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第一,初中化学教师要紧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跟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想法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不可以用自己成年人的看待问题和学习的思维方式去教学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生动风趣的化学实验比枯燥的书面文字更容易吸引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苏教版初中二年级化学教科书下册中关于《镁的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初中化学教师如果光靠书本中的关于《镁的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文字叙述来教学初中学生是无法真正地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而如果初中教师通过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镁的燃烧等直观、形象的镁的化学反应可以达到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的目的.第二,初中化学教师做化学实验时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化学教师可以从初中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中找到关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实际表现,从而增强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亲切感,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创造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机会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就必须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化学实践探究学习的机会.初中学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体,初中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实践探究的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将初中化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从而有效地调动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化学教师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化学实践探究学习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学生化学探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多为初中学生创造化学自主实验的机会.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出于初中学生的安全考虑、学校的化学实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及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观念不高等原因,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很难真正接触到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大多时候都是化学教师通过个人课堂化学实验演示来将化学书本中提到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展现给学生看.初中学生接触不到化学实验的真正实践操作,自然也不能够透彻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也没有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更多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机会,将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初中学生的手上,让初中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有效地提高自身化学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第二,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创造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的机会.初中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初中学生细细观察,就能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找到化学知识的体现,从而锻炼初中学生化学探究能力.

三、突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苏教版初中化学范文第4篇

化学基本观念是一个宏观概念,它不是专指某一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单纯组合,它是植根于学生思维中的、在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时应用到的一种基础观念,也可以说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习惯。化学基本观念的适用性很强,能够帮助学生规范并引导化学学习行为,它的内容构成与完善程度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认知程度有一定关系。

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基本观念包含下述几项内容,分别是元素观念、微粒构成物质观念、物质划分观念、物质转化观念以及化学应用观念等。不同的基本观念中又包括了具体的知识内容,如在元素观念中,初中生需要慢慢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均是由原子、离子及分子等粒子组成的,认识到分子和离子需要原子的转化方能形成,与分子和离子比起来,原子更具基础性作用。而由于结构的区别,原子种类各有不同,在进行化学反应时,虽然电子数会出现变化,但原子核不发生改变,所以原子核是基础中的基础,等等。其他诸如微粒构成物质、物质划分、物质转化的化学应用等观念也可以分支出大量的知识内容,并组成庞大的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由此可以看出,化学基本观念提挈了化学知识框架,学生树立化学基本观念对于化学知识的系统梳理也是有帮助的。

一、用典型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观念

了解了化学基本观念,我们也就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具体知识与化学基本观念间的关系,明确具体知识的载体性与工具性作用,也就是说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依赖层次不同、难度各异的知识加以体现、加以生发。苏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尽可能地防止了知识的简单叠加,更为注重典型知识的遴选,给学生更加充足的空间,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问题中思考,让学生在典型知识中达到对基本观念的深层次领悟。

例如,在学习“水溶液”这部分知识时,通过观察分析水的气、液、固态变化让学生了解较为熟知的物质——水;针对人工净化时水分子的运动,让学生认识到水在微粒状态下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微观层面再次解读宏观层面熟稔的现象。在了解了水分子的前提下,在教学“水的合成、水的电解、水的原子构成”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原子知识,介绍原子里面的电子在物质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哪些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微粒构成物质化学基本观念得到深化。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微粒所出现的运动变化再次提示学生研究溶液的特征,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微粒间的相互运动是所有宏观生活现象即典型事实的本质原因。

二、用核心概念引领学生掌握化学基本观念

引入核心概念这个观点,是为了在化学基本观念与具体的化学知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这三个概念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观念。化学核心概念是在化学基本观念影响下的、可以给学生学习化学基本观念提供帮助的一种概念。它具有一定的深度,且具有迁移性。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基本观念,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也就是说核心概念起到中间的承接作用。对核心概念的处理不同,学生会对化学基本观念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因此如何编排核心概念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比如上面提到的分子、原子,就是两个核心概念,在初中阶段,微粒构成物质这一观念很显然是需要这两个核心概念支持的。教材在研究这两个概念时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给出了水分子的概念,用形象化的方法说明了水分子中包含一个氧原子及两个氢原子;其次又在溶液部分深化这种观点。分子在其外在表现形式的物质出现变化时会同时发生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是理解核心概念分子、原子的关键,也有助于学生重新构建化学微粒观。

三、用情景与探究加以巩固

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时应当以典型事实与核心概念为基础,综合运用抽象、概括等手段,且这些基本观念是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不断思考得来的。良好的情景是思维的最佳环境,情景中的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它们可以确保学生满足深层次的认知需求。所以教师需要注意教材的生活化编排倾向,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主,组织生活情景的重建,突出过程,重视方法,将解决旧问题与了解新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探索知识本质,带领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向化学基本观念。

例如,教材里面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类型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的观念,给学生提出了启示性的问题,即引导学生思考此一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是否会变成彼一物质,物质质量是否也会同时出现变化呢?教师可以根据启示性问题,通过燃烧镁条的情景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空间:化学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同化学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相同吗?为了便于学生思考,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再如,教师还可以站在微观层面,以电解水的探究情景作为例子。水在变化以后生成氢气与氧气两种气体,水分子也变成了氢和氧两种分子,出现这种变化时,原子会不会出现什么变化?当然,简单的问答形式显得枯燥无趣,教师可以给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水是如何生成氢气与氧气两种气体的。最后再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到使大家信服的结论。通过这种问题情景的设置与探究讨论,学生积极参与、热烈交流,强化了对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

四、用丰富的栏目设置促进观念重构

苏教版初中化学教材里有丰富的学习栏目,每个栏目的设计初衷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启发学生思维,带动其思维向更深广的层次发展。比如有些以交流共享为目的的栏目,在问题的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点拨有用的学习方法,建立必要的学习观念,帮助学生从错误认知里走出来,在交流与共享的过程中寻求知识的正确理解途径。这样的栏目对学生是有益的,对教师同样有益,教师在栏目的提携下,以栏目内容为引领,促进学生的观念重构是很方便的。

通过前期的学习以及日常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元素等名词及符号的意义,了解了原子、分子的相关知识,领悟到物质 能够无限可分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各类习题及延伸阅读类栏目,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更加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在养成基本观念的同时,增加对化学的情感。

五、结语 [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者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养成化学基本观念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体会到养成化学基本观念是一项系统工程,远非一堂课、几句话所能办到的,这是一个逐步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如果不按照上面的几点要求循序渐进、统筹安排,便无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化学基本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庆贺.初中化学计算题型变换与能力培养[J].河北教育,2012(12).

[2]彭红春.复杂易错的几种化学方程式的解读[J].中学教学参考,2010(11).

[3]吕昌盛.浅谈化学演示实验教学[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7).

[4]李海芸.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之我见[J].东方青年·教师,2011(9).

苏教版初中化学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9.022

课改的新教材已经使用了好几年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苏教版新教材比较于人教版和以往教材,有一个形式上很大区别就是栏目设置名称众多。起初笔者也不以为然,以为是换汤之举,无非是区别起见。但实践之中,逐步感觉栏目功能的开发对于教学策略改进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仔细品读栏目的名称和内容,可以感受到编辑者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感受到新课改担当起素质教育赋予的责任所在。就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中的栏目设置及其功能开发,笔者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几点直观见解

新教材以十个栏目设置支撑起整个必修教材的全部,佐之以一定的视频、作业、总结,形成了必修内容的整体。这十个栏目主要是: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资料卡、交流讨论、化学史话、整理与归纳、回顾与总结。当然还有一些诸如“你知道吗?”等铺垫式标题和仅出现一次的“调查研究”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首先是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符合建构主义理念。有着明显的引领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表象走向实质,从零碎走向系统的倾向。其二是适应知识点的层次性展示,既为必修知识的常识性掌握创造了直接的载体,也为后面的选修系统化深入拓展提供了坚强的框架式支撑。其三是有利于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为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详略提供依据,更为学生自学提供一扇可以开启的门。勿用置疑,目前务个版本的教材都比较突出地适应学生自学的需要。同时栏目的设置也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社会化功能。其四必修教材让所有学生特别是不选修化学的学生能够开拓视野,感受到化学贴近社会生活,贴近高新科技,有着美好的未来。如果说选修是一幅写真集,那么必修就是一幅写意画,而其各个栏目就是那幅画上浓淡自如勾勒山水的墨迹。

二、几点功能分析

“信息提示”、“资料卡”都是直接提供现成资料给学习者,基本上属于灌输式学习,当然这两者也有区别。“资料卡”的内容基本上属于识记范围,主要是一些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也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学习工具。“信息提示”则主要为学生深化相关内容,及时提供一个通达的桥梁。从知识的层面上看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甚至起到点题的作用,有利于学习者的自学和合作学习。

“整理与归纳”、“回顾与总结”都属于知识点整理,前者延续了过去教材对于知识系统的梳理归档,并通过适度训练进一步固化,适合于学生预习复习。而后者则主要是罗列知识点为主,为学生复习时提供条理式快速浏览型知识回顾,识记熟悉的功能非常突出。

“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有一定相近的功能。前者主要是演示实验的内容,以做为主,后者通过观察实验,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式和思维习惯,以悟为主。前者从实验内容和环境条件看是比较简单或者说专业要求不高,便于学生亲自动手,属于“实践型”活动。后者则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适当作助手,有些内容可以直接组织观看视频,属于“思维型”内容。“活动与探究”既然用探究来命名,就是要求教学中一是要组织学生参与或者分组操作。二是要依据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即从假想制定方案实验过程实验分析初步结论研讨结果的程序来完成。三是一些已经定论的实验,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而不能敲边鼓,不得要领。这个栏目的完成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适度组织学习小组,适当的内容适当的形式,该演示的演示,该视频的视频,该讨论的讨论。当然方式的选择不是越新越好,切忌花架子弄龙灯,图一时热闹,一切以学生的掌握为准,以时间效益最大化为准。

“问题解决”是以巩固为主的训练栏目。其内容涉及到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元素化合物包括有机物性质规律深入阐述等等,几乎涵盖了整个必修化学较深层次的概念、规律的推衍归纳。是学习能力在中等以上学生必须把握的,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把手。

“交流与讨论”涉及的知识难度要求不大。主要功能是启发学生旧有的知识,或者是对一些现有知识的应用。如果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此栏目的功能发挥是任重道远的,但从目前教材的实验来看,此点几乎难以感觉到。

“拓展视野”是能够体现化学专业特征的栏目。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丰富,同时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也有所体验,特别有利于必修与选修之间的知识衔接。大部分内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让化学教师和对化学学有余力者,能够初步感受学科的生活化、科普化、生产化的天然魅力。

“调查研究”在最新的必修教材中只出现一次,内容涉及到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光化学污染、氮氧化物对臭氧层的影响,并要求以篇小论文的形式交流完成。这个形式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足也很明显。栏目过于孤单,两本必修教材只出现一次,何况类似可以调查研究的内容是很多的,如生活中的氧化铝、漂白粉与净水等等。此内容完全可以归入“交流与讨论”或者“拓展视野”。当然这栏目明显地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色彩,作者的意图可能是有这方面的连接吧。

三、几点调整建议

从苏教版的必修教材看,笔者建议一些内容的栏目可以适度调整。

①过氧化钠的知识放在“资料卡”中不妥。要么直接放在选修内容中,要么放在必修的“拓展视野”中。“资料卡”的功能很宽范,但是实际教学中给人以“矮化”之感觉。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也有类似情况。

②Fe3+的检验、NOx的性质放在“信息提示”中,可否考虑适当更改。Fe3+的检验是铁内容的重要部分,而且教材也以一定的篇幅组织进行“活动与探究”,因此其检验方式应该以正式结论形式放在活动之中,而不必游离其外。第四专题第二单元的“信息提示”中介绍了NO2、NO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医学作用,后面接着又介绍了氮氧化物对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影响。这个内容是联系生活生产的,是很重要的环保理念,建议将其合二为一。

③原子模型的演变置于“交流与讨论”中,篇幅太长了,其实际意义未必能如作者初衷。这部分内容说多了,学生发懵不理解,说少了又有不敬前人之嫌,其实初中化学对此已经说明详尽,因此建议压缩其内容,并放在“化学史话”中。

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是高一新生学习化学比较早接触到的物质制备方法,放在“化学史话”栏目,有形同儿戏之嫌。至少应当放在“信息提示”或者“观察与思考”之中。必修部分物质的实验室制法毕竟比较少的,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必修2最后“资料卡”中“熔融氯化钠与氯化钠水溶液的电解”可否把第二专题有相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内容并入一起,全部置于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