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政府;政府财务会计;公共受托责任;权责发生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或者称为“三E”改革,即“经济、效率和效益”。在这一改革过程中,西方国家建立了政府财务会计,并在政府财务会计系统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快速扩张,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收税越来越不能毫无限制地支撑不断扩张的财政支出,需要从资本市场融资,因而对政府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构建政府财务会计的理论依据
1.1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和“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人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因而委托理论的核心是委托人如何防止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以降低成本。就我国地方政府预算而言,由于我国政府会计系统目前只有单一的预算会计系统,务会计尚未建立起来,因而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是非常突出的。解决委托问题一是内部改革,二是外部监督,而监督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公开、真实的会计信息为基础。
1.2公共资源和预算软约束
“公共资源”的典型案例叫做“公地悲剧”,它描述的是稀缺资源被很多人使用,结果导致环境恶化。政府举借的“政府债务”其实也是一种“公共资源”,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经济发展”甚至是“政府形象”,可能会过度地举借债务,导致债务膨胀,然后将偿债的义务转嫁给下届政府。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直接原因是政府会计信息不透明,政府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预算约束”在我国地方政府预算行为中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其直接原因也是政府会计信息不透明。例如,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发展当地经济,由于上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掌握的有关信息非常有限,既不知道债务的规模及其合理性,也不知道资金的用途是否合理。因此,要解决上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必须改革政府会计,增加会计信息供给。
2.我国政府会计现状和问题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政府会计系统尚不能承担起我国政府治理的重任,未来的政府会计体系应当由政府预算会计、政府财务会计、政府管理会计组成。就现阶段而言,首要的任务是将财务会计的职能从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的政府财务会计系统。
2.1预算会计无法全面地反映国有资产存量
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它难以全面地反映政府资产状况。例如,在收付实现制下,财政部门拨付给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财政部门在确认为一项支出之后,其所形成的资产便离开了总预算会计系统,进入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系统。而且,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既无法真实地反映国有资产存量,也无法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情况。
2.2预算会计无法全面地反映政府债务状况
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确认基础的,在这一会计确认模式下,收入和支出的确认是以现金的收入和支出为依据的,财政支出只核算实际现金支付的部分,不核算当期已经发生而没有支付现金的部分,债务的确认也是如此。例如:政府承担的未来支付的雇员养老金、政府债券、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债务是不能确认的。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势必会越来越大,然而这些负债却不能体现在政府财务表中,为政府未来债务的支付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2.3预算会计无法全面地反映行政成本和费用
在收付实现制下,当年的预算收入减去当年的预算支出,等于预算资金净结余,预算资金净结余并不能反映预算的绩效,也不能反映政府或单位的成本投入和产出情况。因此,现行的预算会计,无法衡量政府绩效,不利于对政府活动进行评价和监督,也不利于政府内部的效率改进。
3.我国政府财务会计构建的思路
经过上述分析,从预算会计中分离出财务会计是势在必行的。二者分立后,政府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主要核算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不核算预算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存量;政府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不仅要核算预算收支,而且还要全面地核算资产存量、负债、成本和费用等财务状况和绩效。
3.1引入权责发生制
政府财务会计应当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区别于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引人权责发生制,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拥有的资源和各类负债,这样才能全面地核算成本效益,才能为编制政府财务报告提供信息基础。第一,对于资产核算而言,引入权责发生制后,可以计提折旧,有助于判断政府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资源的消耗。第二,对于负债而言,不仅可以反映政府已发行的国债等显性债务,而且也可以反映政府养老金、政府担保等隐性债务,防止当期债务转嫁给下届政府。第三,引入权责发生制后,可以引入费用要素,例如,将应付公务员养老金确认为一项费用,以全面地反映政府当年的运行成本。可以说,费用要素的建立有助于衡量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成本,有助于科学地考核政府绩效,使政府绩效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政府效率,提高公共资源运行效益。
3.2理顺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政府财务会计从政府预算会计中分离出来之后,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应当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以便于使预算会计反映的信息能够与预算的收入保持一致性,以便更有利于监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及其结果,维护预算的合法性。与此同时,政府财务会计则应当采用单一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以便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和政府运营效果,更好地服务于中长期财政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
4.构建政府财务会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4.1增加预测性财务信息供给
政府的运营目标与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企业的核心目标是盈利,是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而公共产品的效益存在外部性,政府财务活动产生的收益大部分流向了社会,并不能完全反应在政府的财务报表之中,而政府活动的成本则要全面地反映在政府的收入费用表当中。也就是说,政府支出有可能不会为政府带来财务效益,或者有可能不会立即带来财务效益的增长,例如,对于教育投资即是如此,其成效往往需要等到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在政府财务会计系统之中,必须要有一些前瞻性的财务信息,以反映政府支出效益的滞后性。
4.2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
由于政府的非盈利性,以及政府目标的多元化,政府的财务信息具有天然的局限性,不能像企业财务报表那样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政府资产负债信息、收入费用信息以及现金流量信息等,难以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效率,需要补充大量的非财务信息以及绩效信息。
4.3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政府的收入不是通过财产权“赚取”的,而是通过公权无偿获取的;政府的支出也并不为政府本身带来效益,而是为公众和社会带来效益。因此,这也决定了政府预算具有很强的公开性、透明性和法治性。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 信息不对称 政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形势
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风险拨备提出要求。此举是应对日益火爆的银证、银基业务的重要举措,虽意在控制风险,但实际对银证、银基业务(通道业务)起到降温作用。
2010年CPI涨幅5.1%,2011年涨幅6.4%,面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居民的生活压力明显增大。为减慢货币流通速度,央行在2011年共进行3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度达到了21.5%。加之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缴纳范畴,将信用证、保函以及银行承兑汇票三类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后,银行揽储困难重重。
重压之下,银行发行资产负债表外核算的理财产品以吸收市场资金。利用银行理财产品进行“高息揽储”,无论是银行为缓解资金压力,还是投资者为跑赢CPI,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成为银根紧缩形势下银行与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一蹶不振,以上证指数为例,从2008年开始一路下滑,起伏不定,从5000多点跌到2300点。这时银行理财产品就如雪中送炭一般横空出世,以稳定的收益和低风险迅速占领市场,直接造成了近年来理财产品的规模壮大。
二、理财产品现状
(一)我国理财产品综述
截至2012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7.1万亿。截至2013年一季度,内地理财产品规模已高达13万亿元。目前投资对象以货币市场工具及债券为主,因此货币市场资金利率的上涨促使新发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升。
6月之内,101家银行共计发行理财产品3025款。前十大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645款,占总发行量54.38%。国有控股银行市场占比上升至33.26%,占据市场主要份额。102家银行共计3580款理财产品到期,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已公布收益率的产品1569款,有六款产品实际收益率超预期,一款产品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其他公布实际收益的产品均符合预期。
银行“钱荒”直接导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陡然升高。6月末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创新高:几乎没有收益率为5%以下的理财产品。从月初的4%,到月中的5%,再到月末的6%、7%甚至9%,整个6月,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呈节节攀升态势。短期信贷的快速扩张、外汇占款的大幅减少等因素导致银行流动性紧张是首要原因,银行迫切需要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二)银行理财业务暴露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但其风险管理和监管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以高收益著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囊括了收益率最高理财产品的前列。2011年,实际收益率排名前十的理财产品中,实际年收益率在12%至16%之间的就大部分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然而,理财产品收益最低的,往往也是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有些产品最终出现零收益率甚至是负收益率的状况。因此,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在为投资者提供丰富投资工具,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如部分银行避谈产品风险、隐瞒实际收益、夸大预期收益、误导销售、错误销售等情形。
三、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理财中,商业银行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已不是新问题,在产品的设计、营销、操作的各环节,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利益不对称成为理财产品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误导
理财产品销售时,不加以解释和注明的用词和术语容易误导消费者。投资者认为,预期收益率高则将来到期收益就高,但预期收益率无法预测将来。一些寿险公司将万能险包装成“理财产品”将结算利率说成“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承诺最低保证利率,却在销售中宣传投资收益稳定。但根据保监会2009年颁布实施《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万能险以任何形式公开推广时,只能承诺最低保证利率(一般为2.5%),超过保证利率以上的部分,必须以醒目字体提示为“不确定”。另外,在产品名称上也存在误导,一些产品起名“稳富”“稳盈利”“心安利得”“保利”等字眼,但却并不保本,或是仅仅达到同期利率水平。
(二)风险披露不到位
理财产品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和较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特点来吸引投资者。但理财产品不是储蓄,不能保证收益。很多产品在说明书中已指明,风险暴露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而银行仅仅是方。在有一些期权结构的理财产品中,银行也说明风险大的期权结构由投资者独自承担。但在购买时,销售人员很少详细告知风险,一般仅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而已。具体条款和风险揭示只能在柜台签合同时看到,投资者通常是草率签字,当财富遭受重大损失时,才知道承担的风险。
(三)收益分配模糊
投资被投向实业还是短期贷款多数投资者不得而知,,经理是否将实现的全部收益交给投资者,还是在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时,只付给投资者预期收益。另外,银行在销售、管理理财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括:网点营销的成本,银行投资人的管理成本,理财产品独立托管成本等。但由于监管部门没有具体规定银行理财收费标准,在不同银行对理财收费存在差异,一般在0.5%~3.3%之间,且弹性很大。由于收费不透明,投资者利益可能受到侵害。
四、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一)信息披露不足
2013年3月25日银监会“八号文”对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风险拨备、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规范银行理财业务起到不可小觑的影响。然而信息披露问题依然缺少差异化和细致化。到期收益率,认购规模等数据非常难以观测,只在一些网上银行客户端内能找到,银行一般只在购买前公布预期收益,到期时并不公布实际收益率。预期与到期的偏差,只有银行内部、监管机构以及购买者知道。没有这些信息,投资者难以对理财产品的表现进行评估。
(二)银行的盈利动机
商业银行同样以盈利为目的。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巨大收益,信息披露少银行宣传成本低,可以通过销售不利于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实现更高盈利。因此,银行期望为实现最高收益而希望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延续。
(三)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
银行理财涉及许多金融专业知识,投资者中大多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高效理智的做出投资选择,容易受到欺骗和蛊惑。大多仅仅通过宣传资料的字面意思的直观理解做出决策,对合同的细节和风险的承担很难有清晰的认识。
(四)投资者维权意识薄弱
信息的壁垒让银行理财经理可以在更大范围对资金进行操控,而不被发现。在满足投资者基本收益需求的前提下,财经理可能会大胆侵犯投资者利益而为自身谋取更多利益。投资者往往基于对银行的信任,不会计算准确的实际收益,当权利受到侵犯时也没有意识,这使得理财经理在幕后有更多操控的空间。
(五)投资者的“搭便车”心理
投资者在利益受到侵犯或是发现银行的不规范的操作时,由于监管举报的成本更能远高于相对于自己的获益,大家都希望他人能够站出来,规范行业操作,而自己享受“搭便车”带来的“渔翁之利”。当投资者都有这种心理时,就不会有人愿意做“领头羊”了。
(六)信息收集的成本高昂
理财产品投资者即使具备一定专业理财知识依然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而在搜寻过程中要付出大量包括人力、物理、财力以及时间在内的成本。很多理财产品的具体信息高度保密,想清楚了解各银行实际的运作能力、理财经理的业务能力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理智的投资者会失去收集信息的动机,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加重。
(七)信息优势方对信息的保护
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理财市场,拥有更多信息的人利用其他投资者不能发现的投资机会,在恰当时机实现高额利益,而信息的外露将加剧优势投资项目的竞争,削弱信息优势方的利益。因此,信息优势方会尽可能的保护或隐藏拥有的信息,甚至向他人提供虚假信息,诱导欺骗其他投资者。
五、政策建议
银行理财虽然热度不减,但依然是处于发展和成长阶段,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暴露出很多问题。为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成长和投资者的权益,监管部门应提供立法保证、规范行业操作、加强信息披露、控制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构建高效透明、成熟规范的理财环境。
(一)加强信息披露
银行应公布全部流通停售后的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实际认购规模等必要数据,并及时更新于网站及柜台公告栏,自觉接受投资者的监督与考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确保时效性,方便投资者作为参考。
(二)加强立法建设
先关管理措施的出台必须伴随一定的奖惩措施。对表现优异的银行进行通报表扬和嘉奖,对表现较差的银行进行通报和惩罚,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明确当银行出现违规或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处理办法才能让投资者信赖。因此,银行理财业急需一套细致明确的立法规范其行为。
(三)加强监管力度
定期对银行信息披露情况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的检查,能够规范银行理财的行为。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限、方法进行明确的规范,并保证投资者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快速了解,实现对银行的激励机制是当前需要进一步改善的。
(四)规范银行理财操作
明确银行理财资金科投资的领域、客户购买前风险揭示的程度、银行理财中承担的业务。在保证银行理财业务不是生机的前提下,减少模棱两可、标准不一的宣传语言,统一术语,保证投资者清醒认识理财中风险。
(五)提高投资者的理财素养
应要求银行对将购买产品的客户进行规范合理的合理的风险揭示和必要知识教育。提高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性质和风险额认识,理智投资。
参考文献:
[1]俞靓.银监会认为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不足.中国证券报,2008 ;4 ;16
【关键词】智能终端 配电设备 数据采集系统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系统数据清理涉及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包含基础设备的台账信息,还囊括了地理位置的信息,还涉及将大量的数据录入PMS(工程生产管理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两个系统当中。与此同时,PMS台账必须和GIS的台账基本保持相同,每个设备必须要保证一对一的关联,实现PMS、GIS和现场设备的信息完全一样。在具体实施数据清理工作时,创新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清理效率以及其准确性。我们要迎难而上,深入分析SG186,PMS以及GIS等相关系统的数据库结构,理清所对应的生产流程信息、供电所的现场采集工作量以及后台数据处理的流程,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配电网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资产信息和地理信息根据采集坐标点自动绘制线路走向图,可以快速一键上传、自动处理资产设备的图像信息等功能,这极大地提高了配电网设备基础数据的清理,保证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1 早期的做法
配电网设备的基础数据的整理主要是完善“站-线-变-箱”这四级拓扑关系和地理信息为目标的,建立低压电能表箱台账以及同步完压设备。这个工作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数据的采集、数据整理以及建模。
启动工作之前需要先选择一个供电所,然后采集的人员需要配备手持式GPS定位仪、纸质的Excel记录表、数码相机,以变电站的出站点为起点,沿线路清理配电网设备。清理工作主要包括用GPS采集设备的经纬度坐标、对采集的设备进行拍照,再将采集的设备数据记录到之前准备的纸质记录表中。现场采集完成后,再将采集到的设备数据在电脑中一条一条地输入到 Excel模版中形成电子档案,手动处理现场设备照片并逐张命名,最后上传到GIS中,生成图形数据。通过对供电所的一条线路进行现场采集,发现这种工作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工作效率低:大部分操作都是由人工进行,效率较低。每个设备的数据采集、记录工作都需要5-8min才能完成。
(2)所需人员多:每个信息采集小组至少需要 2-3人配合才能完成 ,一般需要线路运行人员2人,营销人员1人(一般为用电检查班人员)。
(3)工作容易犯错:设备和经纬度、照片与设备需要根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手动记录,因此很容易出错。
(4)整理数据的时候较麻烦: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人工现场录入到Excel当中,数据的整理工作显得低效又繁琐。
2 使用智能终端提升数据采集、数据整理的效率
一般而言,智能终端是一类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备,因此其体系结构框架与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是一致的;同时,智能终端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一个应用方向,其应用场景设定较为明确,因此,其体系结构比普通嵌入式系统结构更加明确,粒度更细,且拥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高性能智能终端发展非常迅速,新应用层出不穷,不少应用都要求智能终端有较高的性能,因此,要求智能终端处理器具有较高的性能,才能提供给用户完整的功能和较好的体验。
由于需要采集、整理、建模的数据量巨大,假设全部都采用人工操作,这样工作效率低的吓人,而且需要大量人工,数据整理烦琐、容易出错。鉴于此,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配网设备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该系统提供的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将以上的缺点一一避免,还能够使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大幅度提高数据采集、整理、建模的效率。
该系统主要设备及功能如下:
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跟普通的平板电脑长的差不多。不过它的功能却集数码照相、GPS采集、数据于一体。该智能终端内置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DS)双芯片,对设备的定位准确、快速,定位精度小于3m。在数据采集的过程里,工作人员只需要携带1台此智能终端到现场,然后对配电网的设备进行拍照,然后采集经纬度坐标,采集设备型号、参数等信息。采集的经纬度坐标、照片及设备的信息会自动记录在智能终端当中,而且可以通过WIFI上传到数据服务器集中进行保存。服务器配电网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在服务器端通过web技术提供了数据管理的系统。
服务器中预先存储了符合GIS数据规范的模板文件。系统可根据采集终端上传的资产信息、地理信息、设备图像信息、坐标信息自动绘制线路图等,极大地提高了清理数据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采集的GPS坐标生成线路走径图,并导出 Auto CAD 图形格式供第三方应用,既方便供电所核查采集设备的正确性,同时也为供电所后期的生产运行和工程管理提供了方便。
通过在各供电所的实际应用。该系统有以下几个优点:
(1)采集的效率很高:使用智能终端可以极大地简化人工的采集操作,采集的效率可以提升很多。每一个设备的数据采集、记录的工作大概需要2-3分钟,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完成150多个设备的定位、拍照等数据采集的工作。
(2)用到的设备少:采集的人员只需要携带一台智能终端就可以轻松完成所有的采集工作。
(3)数据的完整性很好:由于智能终端可以记录和维护设备和经纬度、照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所以数据的完整性会很好,这就很好地避免了记录出错的问题。
(4)使数据的整理变得简单:数据采集完成可以直接上传到服务器,而且能够从服务器中导出符合GIS数据规范的模板文件,这能够省去人工录入的数据环节,不但可以减低出错的可能性,还能够使工作效率大大的提升。
3 应用效果
对于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想要完全掌握智能终端的使用方法,只需要半个小时的培训就可以完成实际数据的采集工作。一个供电所里只需要配备3-5台智能终端,5天左右就能够完成10KV中压的设备数据采集工作。而且工作人员根本不需要去记录大量的表格,这样一来,工作强度就可以大大的下降。
对于GIS建模工作来讲,由于可以直接从服务器下载导出GIS数据的规范模板,所以之前容易犯错的数据整理工作就没有必要了,直接导出模板,直接在GIS里建模就可以,GIS建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下降了很多,工作量少了很多。
参考文献
[1]苏文成.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吴宽明.现场总线技术应用选编(1)[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信息;采集
一、引言
高校就业工作部门只为学生提供用人单位数量、岗位数量等信息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形同职业介绍所,忽视了对职业信息的全面科学地采集和整理分析。只提供就业岗位,无法促进稳定就业,甚至往往成了这些部门工作业绩的评估指标,完全忽略了求职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信息的有效需求。因而,卓有成效的开展高校的职业信息采集工作,应包括学生个人求职信息,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岗位需求信息,并有效地开展这些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工作。
二、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要性
1.帮助高校及时了解社会的用工需求及用工变化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兴的行业层出不穷,市场发展不同阶段,也让行业对技术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变化。这些信息的反馈能让高校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增加新兴的技术,调整专业的招生人数。同时,也能够帮助在校学生及早认识自身的不足及优势,及早强化自已的基础技术,调整自已的优势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帮助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
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首先要了解当下人才市场的就业行情,让自已的预期价值与当下的劳动市场期待吻合,避免期望值过高,同时也避免因不了解自身的优势,不能很好的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
3.帮助用工单位招到适合工作岗位的员工
有了毕业生的全面职业信息,用工单位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尽快匹配到所需的技术人才。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岗位得心应手,人尽其才。用工单位能够很好的发挥员工的潜能,实现合作双赢。
三、高等院校职业信息采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职业分类和职业信息分类混淆
我国在2002年颁发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中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4级,共有20个行业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通过对行业了解。对大学生职业指导以及就业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将大学生就业职业进行如下分类:技能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等。除了职业大类,还建立了较科学的全面职业能力要求信息数据平台,供学生参考使用。
2.职业信息数据的采集方法有待提高
高校获取职业需求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用人单位来访来电(主要来源),二是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替毕业生寻求就业岗位,三是利用网络寻求需求信息。同时,这也是高校最主要最普遍的职业信息采集方法。在大学生就业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因缺乏人力物力而较少地对已聘用本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回访等有效措施。今后,应采取更科学的方法如访谈、调研、观察、问卷、回访等多种方法,建立职业信息数据平台。
3.职业信息整理与分析手段缺乏
普通高校职业需求信息平台往往只有用人单位的地址、联系方式、招聘岗位、招聘时间和招聘待遇等基本信息,缺乏登录、审核、分类整理的应用程序,也不能对职业需求信息指标进行分析,并做出定性的解释。因而,在职业信息采集平台建设时就设定相对指标统计、选择计算方法、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等功能,同时能岗位所需专业技能、行业发展前景及今后发展空间等详细的信息。
四、如何做好职业信息的全面采集
1.建立完善的职业信息数据平台
建立职业信息数据平台工作量大,工作繁琐又细致。只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让数据平台尽快的完善起来。要专人、专款、专项对职业信息数据平台进行维护。
2.建立高校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不同职业需求的信息
对新生应重点采集职业供求信息,以帮助学生全面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对开始专业教育的学生应提供职业专业技能要求,明确各工作岗位所需能力、素质、经验等,有选择地展开学习和锻炼;对大三、大四的学生侧重提供职业需求信息,使学生对职业资源环境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出合理正确的职业选择。
3.多渠道建立详细广泛的用人单位信息
职业信息采集涉及面广、量大、更新快,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就业指导中心、专业信息机构、各用人单位等,分析全国的产业变化,技术更新及发展,建立实用、全面的职业需求信息。
关键词:金保工程;网络连接;数据采集;统计分析
0 引言
根据国家金保工程建设要求,杭州市要建设市级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系统,搭建全市信息共享、安全可靠、数据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实现社会保险信息网上传输、信息采集,建立全市社会保险资源数据库,为宏观决策、基金监督和社会化服务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并与全省、全国广域主干网相衔接。
1 网络系统设计
在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建设中,交换资源数据库采用资源数据库和交换前置机分离设计,分别配置交换资源数据库服务器和交换前置机服务器,及各县(市)通过广域网连接到市里的统一前置机。
1.1 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杭州市金保工程信息系统整体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杭州市金保工程信息系统通过通讯网络连接下属区县,向上连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通过省、地、市(县)三级网络,实现数据交换、网络扫描等功能。
1.2 市网络系统设计
在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建立完整的交换区系统,包括交换区数据库系统、数据整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地市统计查询系统等多个系统,并配置相关的硬件、软件设备。
杭州市劳动保障局信息中心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在整个拓扑图中,我们采用了两台数据库服务器(小型机)作为杭州市劳动保障交换资源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双机软件将这两台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双机集群系统;配置三台服务器(pc服务器)作为数据整理系统服务器、数据交换系统服务器和地市统计查询系统服务器;配置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小型机)作为县(市)联接的统一前置机,存放县级需要采集转换的各应用系统的数据。
1.3 县(市)网络系统设计
各县(市)通过网络联接设备与市级主干广域网、市级公共服务网络连接。在县市劳动和社保障局,配置一台小型机作为交换资源数据库服务器,另外采用两台PC服务器作为数据整理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服务器。
2 应用系统设计
2.1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
整个联网系统分为省一市一县三级。金保工程联网工程重点考虑的是市一县两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市系统的应用总体架构图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到数据库、应用系统在各级数据中心的部署情况。
在市级数据中心,安装三套应用软件系统,分别是数据整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数据采集、数据转换)、统计查询系统。而在区县级数据中心,则安装数据整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数据采集、数据转换)。
2.2 数据整理系统
数据整理系统完成对劳动部、省劳动保障厅所要求的指标以及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所增加的指标项的整理;同时产生数据校验、分析报告,作为社保业务管理人员补充和完善数据的依据。
2.3 数据交换系统
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下属县之间建立数据交换系统,通过纵向的网络连接,实现各项统计需求和统计结果的实时传递,保持上级机关和下级机关的统计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数据传输采取非实时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系统同时联接生产数据库与交换资源数据库,按照省指标体系的统一口径,各县市的数据利用市里统一组织开发的县级数据接口软件,通过网络传输到市里的统一前置机,实现对生产库的数据采集、过滤、筛选,并形成交换资源数据库。
2.4 市级统计查询系统
市级统计查询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市级交换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备份;实现统计查询;利用网络扫描将辖区各级社保机构的交换资源数据库数据通过全省劳动保障广域网络传输到市级数据中心,从而实现全市业务数据的集中。
基于该系统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险统计信息采集分析系统,保证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辖区内各县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发放和运行情况,并对社会保险业务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依据,为基金监管提供必要帮助。
3 系统安全设计
3.1 物理层安全设计
利用现有安全体系,在接入链路上,设置网络访问策略控制设备(防火墙),控制网络访问的许可。在接入路由器和资源数据库之间,由网络访问控制设备对合法和非法的访问进行控制(许可合法访问,拦截非法访问)。
3.2 应用层安全设计
在应用层上,目前采用权限管理。二期建设将在杭州市信息中心,部署CA证书认证系统,对所有合法用户发放认证证书。在数据上传、网络扫描时,必须通过CA认证系统对用户身份合法性进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