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16-01

本文通过对音乐教学方法的分析,阐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分析能力。本文从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与常用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定义

教学方法是为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与教学内容所制约,为实现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总称。

(二)常用教学方法

用的教学方法有8种,分别是: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二、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有三大方面,包括直观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其中,直观音乐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三、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是由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视唱练耳、和声与作曲教授,世界杰出音乐教育家之一达尔克罗兹创立的。

1.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体态律动,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动作或姿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1)在音乐学习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初步训练和基本动作的学习刚进入体态律动时,学生们随着音乐做拍手、摇摆、蹦跳,跺脚、模仿等简单的基本动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这些简单动作作为基础,在日常的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基本节奏和速度的练习。

(2)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

(3)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作用。这是体态律动训练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也是记忆与抑制有关心理控制的练习。

2.游戏教学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发展特征决定了游戏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二)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的教学方法

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创立了著名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1.首调唱名法。

2.柯达伊手势。这种训练可以用于课前,每节课课前都可以运用柯达伊手势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3.节奏唱名法。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节奏感觉以及更准确地掌握节奏。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

德国人,当代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

1.节奏朗读教学法。奥尔夫教育体系把节奏作为儿童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其教育体系的最突出的特点。他认为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学习要从节奏学习作为起点,并将其引入节奏朗诵与歌唱活动、基本动作教学等的每一个教学内容当中,并将这三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因此,节奏朗读教学法是其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

2.律动教学法。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动作分为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等方面。主要包括:反应训练、动作训练、动作的协调训练、动作游戏4个训练方面的内容。

3.声势教学法。

4.器乐表演教学法。

5.创作教学法。

四、结论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借鉴这些优秀的音乐教学方法,汇入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使每个同学皆能发挥潜能,共同提高,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谢妤.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9).

[2]姚静.小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3]刘明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大众文艺,2011(16).

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器乐教学 兴趣 多样

1.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1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学校组织少数学生学习器乐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比赛。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现在要求乐器进课堂,每位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2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治情操,美化心灵。

2. 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例如,在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家庭经济的情况,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奏。易教易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分别在音乐课中引入竹笛、竖笛和口风琴,因为这些携带方便,经济实惠,考虑到学生的购买能力,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以达到乐器的普及。

3. 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3.1 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对器乐演奏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该乐器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

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高中音乐教学不能仅仅是将自身的感受及理解告知课堂上的学生,而必须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去。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互相讨论,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必须注重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舞蹈、文学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好环境。音乐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及影像等因素综合创设情境。

比如,在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傍晚,夕阳余晖下,打渔人的渔舟满载而归,而就在这个时候,江面上歌声四起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通过揉弦、花指及滑音等多种方式进行表现,并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这样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容及画面。

再如,在教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过程中,在播放“引子”时,音乐教师可在黑板上描画出两股小溪,然后辅之以朗诵“它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货……”之后可请学生到黑板上,补全小溪旁边的草地、鲜花及小鸟等,通过创设符合作品内容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问题引导,加强学生的交流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音乐教学中,也必须通过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交流,使得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在分析及解决问题中开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将学生自身的体会及对作品的理解与其他学生交流,从而可多角度理解作品。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可有效交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有力保障。

比如,在音乐作品《摇篮曲》的教学中,学生可在欣赏东北民歌、舒伯特作曲后,对比分析这两首作品的不同,然后便欣赏钢琴独奏曲《摇篮曲》,而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摇篮曲作为一种器乐体裁,与歌曲有何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不同,可在学生讨论完上述作品后,探讨摇篮曲的不同之处。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便是问题教学。但在教学中需注意的是,提出问题,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朝教学目标,因此,问题的提出应结合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不能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

此外,在引导学生过程中,应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提高问题引导的有效性。

三、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创造实践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上,必须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走进音乐中、融入音乐情境中,音乐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的音乐欣赏,在感知音乐中,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音乐中去,在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及表现形式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效果。而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还包括即兴创作、编词曲及创编画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学《游击队歌》及《保卫黄河》中,由于两种作品的内容主旨及时代背景比较相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演唱情绪及乐曲特点,可引导学生对比两种作品。学生通过对比,一些学生认为两首作品均反映出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强决心,但是在两种作品的演唱力度上,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主要是《游击队歌》的演唱力度较弱,应表现出游击队员的神出鬼没,展现他们这些游击队员的英雄形象。而《保卫黄河》的演唱力度应一浪环比一浪高,气势磅礴,前赴后继,充分展现出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两首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观看过的影视作品资料,创作一个舞蹈片段,学生可边唱边跳,模拟游击队员手握枪、手拿刀的行军情景,以及其他一些经典的荧幕形象,由远及近、由弱到强进行艺术处理,人人参与编排及创作。

四、创新指导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探索指导方法,提高音乐教学鉴赏的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音乐教材的创造性运用

现阶段,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尚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可用于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比较小,仅仅是简单地叙述一些观点,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为了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音乐欣赏天地,可重新编排音乐教材,与学生一起探究各类有趣的话题。比如,在《欢乐颂》教学中,可讲述一些与贝多芬有关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交响曲的强烈欲望。同时,通过问题的提出,活跃课堂气氛,创造音乐教材。

(二)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性运用教材,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创新性思维:

1.直观欣赏。在讲授乐器时,可结合实物或者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乐器的性能及形状,并欣赏乐器所演奏的乐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根据时代特点,提高课型设计的趣味性。由于高中学生大都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但有时候也良莠不分,盲目追星,醉心于模仿明星的动作、发型等。因此,教师应负担起引导学生树立争取价值观的职责,以通俗音乐为课题,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家乡》《天堂》等,让学生直观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注重教材的创造性运用,还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合理选择教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接受能力差异,把握教材的深度及广度,合理安排教学的时间,放宽对学生的要求,活跃课堂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一、观摩法

观摩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或学生表演(演唱、演奏等),由其他同学来观摩欣赏的教学形式。

观摩法的欣赏对象是教师或学生表演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是学生即将要学的,或是学生已经学会的。观摩欣赏的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整体形象、检查学习质量、树立学习榜样、进行审美评价等。很明显,师生的表演不可能像专业演员那样尽善尽美,甚至还会有明显的缺陷。然而,由于师生长期地生活在一起,感情上十分接近。因而,这种表演使欣赏者感到愉快、自然、满足、有乐趣、学有榜样。对于表演者来说,他们的才干也易于得到承认。

观摩法常在下列情况下使用:在学习新歌、新曲之前,由老师或擅长歌唱、演奏的学生表演,让全班同学欣赏;当学会一首歌曲或乐曲之后,由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来表演,让其他同学欣赏;在检查作业时,由被检查人表演,让全班同学欣赏;在期末考试时,组织汇报音乐会,由同学们轮流表演,大家欣赏、评分。

在使用观摩法时,教师的目的必须明确,事前务必要做好思想工作及组织工作,以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促进团结、增进感情,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二、熟悉主题法

主题是乐曲的核心,也是结构乐曲、发展乐曲的基础。它在乐曲中具有鲜明的特征,也处于显著的地位。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熟悉主题就成为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条件。

熟悉主题是要求学生分别情况,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主题旋律。有的旋律只需要辩认;有的旋律则需要牢记;有的旋律不仅要牢记,还要能背唱下来。例如,《1812年序曲》表现战斗的主题旋律只要能辨认得出来就可以了,而表现战斗的另一旋律《马赛曲》就需要牢记。又如,德沃扎克的《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就应该背唱下来。

熟悉主题的方法有:通过教师演唱、演奏;通过摘听录音;通过学生模唱、视唱、背唱等。在熟悉主题的时候,最好给学生提供乐谱。

三、律动法

律动法是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用身体动作或节奏律动来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心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

使用律动法教学,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选用不同的表现方式。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天真、幼稚,可以选用身体动作(包括边听音乐边舞)来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这种活动中,他们毫不拘束、尽情地表现。其中,有些孩子的表现很富有想象力。然而,这类方式,对中学生来说就不适宜了。

中学生在逐步向成熟的方向发展,他们则喜欢带有成年人的色彩。因此,选用节奏律动的方式来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较为合适。例如,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学生可以在拍子上击掌,可以在后半拍上击掌,还可以随着音乐力度的变化而变化力度地击掌。又如,欣赏《瑶族舞曲》,学生可以用指挥手势去感受、体验乐曲的节拍、速度、力度、情绪等。

律动法很容易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享受音乐。但是,组织工作稍有纰漏,学生情绪控制不住,也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的后果。

四、直观法

直观法常常与讲述法结合起来使用。一般地说,直观法有实物直观、图片直观和观摩直观几种情况。

实物直观常常用乐器或演出用道具作教具。例如,欣赏琵琶独奏曲,教师就用琵琶作为演示教具,以使学生认识琵琶的形状、结构,懂得它的演奏方法、音色特点,进而在欣赏乐曲时感受、体验它的艺术表现力。

图片直观常常用音乐家画像、演出剧照、图画、图表等作为演示教具。例如,欣赏《翻身的日子》,演示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图;欣赏《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观看《春江花月夜》写意画;欣赏《白毛女》选段,演示歌剧《白毛女》的演出剧照等。

观摩直观在课内欣赏中除了教师的示范(演唱、演奏、舞蹈、表演)之外,主要是观看影片、录相。例如,欣赏《黄河大合唱》,可以观看纪录片《黄河大合唱》或专业团体的演出录相。欣赏《白毛女》,可观看歌剧《白毛女》中《年关》一场的录相……

在欣赏教学中使用直观法时,务必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还要注意教具的视觉效果:做到教具的大小合适、颜色鲜明。

五、对比法

对比法是把欣赏对象中相同的或相近的音乐要素拿来作对比分析,以便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例如,《祖国颂》的节拍变化、《森吉德玛》的速度变化、《二泉映月》的力度变化、《卡门序曲》的音区变化、《军队进行曲》的调性变化、《瑶族舞曲》的音色变化……都可拿来作对比,使学生认识他们的表现作用,学会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使用对比法进行教学,一定要选择典型性的对比因素,对比的具体内容要相互映衬,具有鲜明的对比效果。

六、迁移表现法

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高中音乐欣赏课是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认识、理解、鉴赏音乐的课程。因此较之小学、初中的音乐课模式,感性的东西减少,而理性的东西增多了。因此,高中音乐课相对变得内容深广、而形式变得单调了。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欣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笔者以为,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音乐作品的欣赏任务,除了掌握大纲精神,明确教学目的,最为关键的就是在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尽力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能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教师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且为多数音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部结构复杂,意蕴深刻,有一定份量的作品。欣赏时,可运用讲授法,讲述作品标题的由来,讲解变奏曲式及主题音乐等。这些内容都将对学生理解把握整部作品起到引导、启发和铺垫的作用,同时也为他们欣赏作品做好了心理和基础知识上的准备,许多难点要点在欣赏中也会迎刃而解。其他如欣赏交响乐、管弦乐等,也应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欣赏的基本知识。如对交响乐队的乐器、编制及位置编排和曲式结构都要有一个大概了解。若叙述和描绘教学内容时,语言生动形象或穿插一些与讲授内容有关的趣闻,更能增添教学效果,这须依赖于教师平时就做个有心人,有意识的阅读和积累。

二、形象直观法

直观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或利用电化教具等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直观法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对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欣赏《牧歌》辅之以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欣赏《动物狂欢节》辅之以被描写动物的录像资料。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直观法如同讲授法结合,效果就更佳。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在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后,再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群衣衫褴褛、胸前套着纤索的纤夫,用整个身心负着沉重的货船前行,沙滩上留下一串串的脚印,前面的路程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但是你看,那领头走在前面的肩膀宽宽、额上包着头巾的卡宁,那和卡宁并肩走在一起的大胡子老汉,还有那脸上流露出反抗情绪的拉尔卡,不正已觉悟到世道的不公而对沙俄的专制统治怀着深深的不满吗?面对油画的学生,经过老师的介绍,感到十分贴近,有了学习兴趣。

三、归类比较法

构成音乐作品的各种因素,都有一定的相对性。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取决于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和谐、有序的运用。比较法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相同音乐作品,不同表达手段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按体裁品种、风格色彩、古今中外、演唱方法、乐器种类等进行比较。如按风格色彩比较: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但作品风格大不一样。前者是一部悲壮宏伟的戏剧,而后者则是哀感动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如按演唱方法比较,可让学生鉴别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声乐唱法的特点。如按器乐种类比较,同样是描摹大自然百鸟的鸣叫,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和笛子独奏《荫中鸟》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但都把百鸟的鸣叫声摹似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四、情感体验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首动人美妙的乐曲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场,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短笛,能联想起清晨的山谷等。体验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动身、动脑,还可以动口(唱)、动手(奏)。在《中国人民进行曲》欣赏中,先让学生反复听辩乐曲中的结构,熟悉乐曲的主题,理解乐曲集中表现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的情感特点。接着让学生唱唱乐曲的旋律。最后让铜管乐队的学生为乐曲伴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五、尝试创作法

尝试创作法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新举起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要求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在讲授音乐要素时,可选用圣一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袋鼠”等乐段来让学生根据对节拍、力度、速度、音区音色、旋律特征的分析推测乐段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某些音乐要素来设计其他动物形象。如“一群小鸡”、“温柔的大象”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来演奏。这样,学生对他们自己的创作的形象效果非常感兴趣,同时对这些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记忆也更为深刻。其他,也可由教师写出几句歌词,让学生谱写曲子;或由教师写段小曲子,让学生填上歌词等进行创作。当然,这些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要适当。类似这种创作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运用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满足了学生音乐创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