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

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

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

自2007年以来,我科共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32例,其中进行血液灌流1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我科2007年3~10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全部32例患者均为消化道中毒。就诊时间:中毒在4~6小时后。按AOPP诊断及分度标准,诊断标准;①患者具备典型毒蕈样和胆碱样中毒症状。②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在30%以下,出现肺水肿或昏迷、呼吸衰竭。其中HP组16例,男4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6岁,毒物种类为氧化乐果7例,乐果5例,甲胺磷2例,甲拌磷1例,敌敌畏1例,中毒抢救及血液灌流时间均在12小时以内;对照组16例,男2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2岁。毒物种类为氧化乐果5例,甲拌磷9例,甲胺磷1例,敌敌畏1例。

治疗方法:32例患者入院后均彻底洗胃,早期使用足量阿托品及复能剂。阿托品化标准为:①口干、皮肤干燥、面色潮红;②心率100次/分左右;③体温略高(37.3~37.5℃);④轻微躁动。复能剂均选用氯磷定,具体方法如下:每隔1小时肌注1g,连续3次;再每隔2小时肌注1g,连续3次;后每4~6小时1次,每次1g维持。依病情连用2~3日,1次用量不超过2.5g,每天用量不超过10~12g。同时常规补液、利尿,预防心、肝、肾重要脏器损害等综合治疗。血液灌流(HP)组16例患者全部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其中2例患者在24小时内接受2次HP治疗。所有患者均以股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2例相对危重患者留管。观察指标:治愈率、神志恢复时间、阿托品总量、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和中毒的并发症进行监测。

结 果

血液灌流组16例患者全部治愈,发生并发症1例,为中毒性心肌炎;对照组治愈14例,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中间综合征5例,反跳4例,阿托品中毒1例。

讨 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常见危重症,既往临床治疗主要通过清除毒物,抗胆碱,使用肟类复能剂,对症支持治疗,中毒较轻的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于急性重度中毒患者效果一般。血液灌流(HP)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将血液引出体外,通过灌流器等吸附装置有效吸附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再同时输回体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清除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

有机磷中毒的机制主要是毒物抑制了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活性,使胆碱能神经的递质乙酰胆碱(ACh)大量蓄积,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导致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一系列中毒症状。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情况。血中胆碱酯酶活力依次为轻度50%~70%,中度30%~50%,重度30%以下。重度有机磷中毒病情凶险,大量毒物快速吸收入血,高浓度毒物使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大部分被抑制,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大量蓄积,导致胆碱危象的发生,患者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中间综合征、猝死,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短时间内迅速清除体内毒物,是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的关键,一般的临床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疗效。HP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救治药物与农药中毒方面,是抢救重度中毒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HP通过建立体外循环,把血液引入装有树脂的灌流器中,吸附其中的内源或外源性有毒物质后,再从静脉输回到体内,达到血液净化目的。大部分有机磷农药为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因此可以迅速缓解中毒症状。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研究表明2小时内进行HP对有机磷的清除率可达100%。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神志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HP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HP组的阿托品总用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无一例发生阿托品中毒及反跳。在我院以前未开展HP时,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死亡率相对较高,抢救成功者也极易出现并发症。在进行HP并配合综合治疗后,其疗程明显缩短,减少了并发症,患者生存质量也有了显著改善。

呼吸衰竭是AOPP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中毒初期大脑内乙酰胆碱积聚,抑制位于延脑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节律紊乱;同时使支气管平滑肌持续收缩,呼吸道内分泌出大量水样分泌物,导致气道阻塞,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中毒超过48小时后,中毒酶老化,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AChE受到抑制,大量ACh在神经肌肉接头积聚作用于N受体,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去极化,不能复极;过多的Ach也可导致突触后膜N受体对ACH敏感性下降,从而引起肌无力,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因此及时有效的清除体内毒物,缩短有机磷毒物在体内代谢时间,可以减少和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HP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好治疗时机,一般认为,中毒后6~8小时内行HP为最佳时间。本组16例重症AOPP治愈即能说明这点。但有2例在12~24小时由外院转诊,深度昏迷伴有低血压进行HP,除有轻度并发症外也被治愈,说明AOPP的再释放作用。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后,贮藏于脂肪、大脑、肝、肾、胃肠壁等组织,易形成胃肠-血-胃肠循环,因此有必要重复HP,可有效防止反跳、中间综合征及迟发性神经病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曾繁忠,主编.现代急性有机磷毒物中毒救治的理论与实践.第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8-99.

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专业化 制度保障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时间久远,但是与西方国家的高校相比,显然忽略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建设。为了适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增强人才素质的培养,高校除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活动以外,还需要通过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相对较慢,高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也相对滞后,很多高校都没有重视学生管理工作,而将其等同于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活动,因此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始终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2.学生管理工作实效性不强

在大部分高校中都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政工作混淆,而且在管理人员的队伍配配备和继续教育方面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人员职责定位不准,而且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管理十分混乱,影响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3.师资队伍专业化不强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共同协调处理,但是现有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中,大多是由退休的老教师,或者行政部门的人员兼任,却缺乏具有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体系的教师队伍,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建设。

二、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的内容

1.管理制度专业化

完善的、专业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首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通过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要素的确定、管理流程、管理效果考核机制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2.管理人员专业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看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工作,因此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以往的管理人员队伍大多是由现职教师或则校内的行政部门人员兼任,管理方式简单,缺乏专业性。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一方面通过校内选拔和对外招聘的方式获取更多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为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更多专业力量;另一方面则要对现有管理人员队伍进行强化,通过学习和培训,开展继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三、高校学生管理的制度保障

1.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

通过制度建设的方式明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可以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要紧跟时展形势,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职业化程度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除了基本的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培养,而这些管理工作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所以,需要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部门和岗位工作人员的治则,确保每个岗位上配置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才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工作岗位的人员,除了具备理论知识基础以外,还需要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而这些都需要依赖于制度保障。

3.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

大学后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确立但尚未稳定的时期,所以大学生的心理波动很大,而学生管理工作的培养模式对于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激励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对表现优异的管理人员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可以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更加热情和主动,以身作者,充分发挥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完善的人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整体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并且通过有效制度保障提升其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效率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金鑫.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分析[J].吉林教育,2014-01-01.

[2].浅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15.

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07-02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也可称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本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其招生对象一般是初中毕业生,或者是具有与初中生同等学历的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职业教育,这其中也包括高中后的职业培训。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学校的增多,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如果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不到位,这在人才就业市场是没有竞争力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加快普及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就必须下大力气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综合能力。而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对学生们进行基础教育的时候,对不同的岗位有不同要求地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教育。这就要求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必须进行新的改革与发展,使中职院校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一、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足

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人才的要求也却来越高,现形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也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足,现在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文化课为基础来展开的。这样学生都是基本在学习了高中阶段的文化课程之后,再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的主次没有分清,造成了文化课程没学好,专业的知识技术也没掌握牢固,两边都没有较好的收获。其次,学籍管理方法过于陈腐,在中等职业学校采取的学籍管理制度一般都是沿用了跟普通中学一样的学籍管理方法,也就是学生需要在学校完成了所有要学习的课程之后,取得毕业后才能开始就业。最后,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课堂上老师授课的问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跟普通的高中是有很大不同的,不能仅仅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下面听,这会使得课程越来越枯燥。

二、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教育管理的新举措

1.协调好文化课与技能课之间的关系。做到有主次之分,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对待文化课与技能课之间谁更加重要是无法相比较的。可是,作为职业教育的学校,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升学率的高低,而是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如果清楚地知道“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那么就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对于不同的技术学校、不同的老师,对这两种课程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一种观念是认为,文化课程比技能课重要。觉得文化课是都需要通过认真学习才能学好的。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对文化课程的期望过高。而另一种观念则是认为作为中职的学生,只需学好技能,对文化课程甚至不屑一顾,觉得可有可无,认为就算学了之后在社会上也用不到,所以非常轻视文化课,一个星期仅仅只安排几节文化课。显而易见,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不能忽略文化课程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可以作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由于很多理论上的知识是根据文化课程的知识演变而来,想要学生在技能上运用熟练,就必须掌握好其原理与特性。有了这一认识,我们就必须对现行的课程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要先对课程的安排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满足学生在技能课上的学习需求。在学好技能课的同时不能对文化课放松,但要求也不用像对高中学生那么高,因为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文化课的素养,而不是以文化课为主的教育体系。

2.改变陈腐的学籍管理的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了解到,中职教育并不等同于普通的高中教育,所以普通高中的学籍管理制度,并不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能为社会培养懂得专业技术的人才。所以,在学生有能力有技术能在社会上工作时,可以尽早地工作,学校可以保存学生的学籍,以及确定可以为学生保存的年限。保存学籍的年限也不应过长,最多三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双向的选择,也可让进入社会发现不足的同学回来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知识。

3.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主的。可是我们并不能就这样片面地认为中职教育就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说明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是与经济发展与就业率有很大的关系的。正因为这种原因,我们不能把职业教育作为简单的技能的培训,而是要在以技能为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但是,以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地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与结构。而这一点,对于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老师在上课时并不能简单地对课程进行讲解,而是应该能将几门知识综合起来讲解,融会贯通。

4.加强技能实践课程的学习。很多长时间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会发现一个普遍的共同点,很多在实际工作当中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的专业职业技术,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几年都无法掌握。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实践经验太少,而在有实践的机会时,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其重要性。然而是,学生实践经验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可供实践的设备不足。所以,职业技术学习应该确立与本校专业相配合的技能实践基地。可以采取与对口企业互助互利的方式,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而企业的员工如果需要技能培养,也可以来学校学习。不管通过哪种方法的运用,中职院校都需要学校进行深入的教学指导,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的培养。保证学生能有熟练的操作经验。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国家对中职院校的期望和要求的增加,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改革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需要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归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当中去,并且扩大现有的职业教育规模,并且能在专业课程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促进。在中职教育改革方面,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并确立具体的目标。按整体的规划要求,一步步按要求实施,更要完善教育的体制以及教育机制和具体的改革措施,能使中职教育在教育的质量上、规模上以及结构上适应当今社会经济需要。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Z].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55号文件.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EB/OL].[2012-03-26].

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管理制度 改革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也可称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本世纪初得到迅速发展。其招生对象一般是初中毕业生,或者是具有与初中生同等学历的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职业教育,这其中也包括高中后的职业培训。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学校的增多,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如果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不到位,这在人才就业市场是没有竞争力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加快普及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就必须下大力气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训。

一、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足。

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人才的要求也却来越高,现形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也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足,现在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文化课为基础来展开的。这样学生都是基本在学习了高中阶段的文化课程之后,再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的主次没有分清,造成了文化课程没学好,专业的知识技术也没掌握牢固,两边都没有较好的收获。其次,学籍管理方法过于陈腐,在中等职业学校采取的学籍管理制度一般都是沿用了跟普通中学一样的学籍管理方法,也就是学生需要在学校完成了所有要学习的课程之后,取得毕业后才能开始就业。最后,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课堂上老师授课的问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跟普通的高中是有很大不同的,不能仅仅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下面听,这会使得课程越来越枯燥。

二、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教育管理的新举措。

1.协调好文化课与技能课之间的关系。做到有主次之分,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对待文化课与技能课之间谁更加重要是无法相比较的。可是,作为职业教育的学校,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升学率的高低,而是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如果清楚地知道“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那么就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对于不同的技术学校、不同的老师,对这两种课程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一种观念是认为,文化课程比技能课重要。觉得文化课是都需要通过认真学习才能学好的。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对文化课程的期望过高。而另一种观念则是认为作为中职的学生,只需学好技能,对文化课程甚至不屑一顾,觉得可有可无,认为就算学了之后在社会上也用不到,所以非常轻视文化课,一个星期仅仅只安排几节文化课。显而易见,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不能忽略文化课程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可以作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由于很多理论上的知识是根据文化课程的知识演变而来,想要学生在技能上运用熟练,就必须掌握好其原理与特性。有了这一认识,我们就必须对现行的课程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要先对课程的安排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满足学生在技能课上的学习需求。在学好技能课的同时不能对文化课放松,但要求也不用像对高中学生那么高,因为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文化课的素养,而不是以文化课为主的教育体系。

2.改变陈腐的学籍管理的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了解到,中职教育并不等同于普通的高中教育,所以普通高中的学籍管理制度,并不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能为社会培养懂得专业技术的人才。所以,在学生有能力有技术能在社会上工作时,可以尽早地工作,学校可以保存学生的学籍,以及确定可以为学生保存的年限。保存学籍的年限也不应过长,最多三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双向的选择,也可让进入社会发现不足的同学回来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知识。

3.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是以技能教育为主的。可是我们并不能就这样片面地认为中职教育就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说明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是与经济发展与就业率有很大的关系的。正因为这种原因,我们不能把职业教育作为简单的技能的培训,而是要在以技能为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但是,以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地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与结构。而这一点,对于老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老师在上课时并不能简单地对课程进行讲解,而是应该能将几门知识综合起来讲解,融会贯通。

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学籍管理是对学生从招考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的管理进行了论述。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又和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使得职业教育的学籍管理较普通教育管理难度更大。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变革,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材料没有及时的进入档案,规范性较差。有些中职院校主要注重《学籍卡片》、《考试成绩登记表》、《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表》等反映学生学科成绩的材料。应该凸显的《考生职业技能鉴定表》、实习、实训等反映职业学校特点的内容还较少,难以保证学生档案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二)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存在瑕疵

学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档案网络化管理正是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电子档案的管理也不是尽善尽美,学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保证(如系统用户权限的界定、更改信息必备的条件、查询信息必须的手续),还有网络的不安全性、计算机故障问题、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软件技术的完善等等。这些都将随着电子档案的不断发展而鱼待解决。

(三)档案作用发挥缺位

在学生就业进入市场用人机制的大环境下,学生学籍档案作为记载学生成长情况重要文本材料,发挥了它无法替代的育人和人力资源开发作用。目前中职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真正从服务中职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由此造成的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缺乏过程管理。信息提供滞后于毕业生就业等现象,其服务就业工作的作用发挥也就缺位了。

二、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

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已提上了重要议程。档案管理工作要想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就要实现从上到下的思想转变。一方面,作为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意识到学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而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作为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更新档案管理理念,突出档案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对学校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深度利用,实现学校档案工作从简单的管理型服务向研究开发型服务的转变,把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建设成为人才工作、干部工作的信息库和参谋部,使档案人员立足于学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建立健全归档材料的形成、收集和传递制度。

1、规范归档材料的要求。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归档材料必须统一使用16开规格的耐久性较好的纸张,字迹材料应是耐久或比较耐久的,不得使用圆珠笔、复写纸、红墨水、纯蓝墨水及铅笔书写,也不宜采用喷墨打印件归档,应选用激光打印件或静电复印件归档。凡是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退回原形成材料单位重新处理后方可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