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2篇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1、学生对班主任有依赖、信任感

在家里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在学校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无条件地有一种依赖感和信任感,使得班主任在班级心理辅导教育中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

2、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如:在五四青年节举行的“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中,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观念和思想;在开展"优秀班干部评选"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辅导,让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能力)——"自我评价"(相信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自我调控"(克服困难、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自我发展"(如何挖掘潜能、塑造良好个性)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班主任努力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模范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3、班主任在课任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沟通、调解作用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他们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生力军。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各科任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的责任。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任课老师在工作中与班主任保持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局面,形成班级任课教师的合力。

(1)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携手共进。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主动向任课教师作介绍,使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习惯暖和家庭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便于任课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相互协调的要求;班主任要把自己工作上的设想告之任课老师,并就管理班级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和所采取的措施与任课老师达成共识;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要注意相互沟通,加强合作。

(2)班主任要充当班级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的最佳使者,为任课老师制定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3)班主任要善于化解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平时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的课外活动,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减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转贴于

4、班主任可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班主任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家长开设教育心理学知识讲座,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对有心理问题苗子的学生及时进行家访,不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交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由班主任老师承担。学校规定每周二的班会课(二周一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每月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组织评选"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案报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优秀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1、“走出去,请进来”,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的理论素养,增加工作底蕴,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

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辅导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推动者,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保健医生,去排除学生心理的苦恼,解决学生心理“症状”,并且依照心理健康的原则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正常开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 培养一支自我心理素质良好、又乐于和善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我校自95年成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以来,一方面我们每年选派1~2名骨干班主任参加协会主办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并多次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来我校对教师举行专题讲座,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专门购买了有关心理方面的书,为教师接触更多的心理知识提供条件,每学期又开展班主任自我培训、自我学习和自我交流为形式的学习辅导班,边学习,边实践,帮助热心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2、指导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公开教育活动,提高团体辅导的技术和技巧,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学校每学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比,评出了《走近老师》、《走近家长》《自信的三腿小凳》、《做情绪的主任》、《何必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学花零用钱》等优秀活动课;开展 “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孩子给家长写信、父母给孩子回信等活动,使学生把平时不愿对父母讲的话通过书信向父母倾诉,让父母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底在想些什么,同时也了解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和对家庭的付出,使孩子和家长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将所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

3、发动班主任参加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

学校十分注意对个别心理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重点关心,积累个案,跟踪教育。为了让班主任更好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孤独、学习焦虑等倾向,学校为心理辅导室配备了电脑,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以便对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和咨询活动。每位班主任都建立了自己班级的学生心理档案,并参与每天中午对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活动,他们客观地分析测试的数据并将部分测试的结果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有的方矢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舒缓学生的心理烦恼。科学地运用测试软件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心态,把握了学生的心理脉搏,我们的老师把对学生的咨询整理成《青春的萌动》在个案高级研修班学员论文集上发表。

4、鼓励班主任积极开展教科研,用科学的理论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3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市镇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市教育局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以争创全镇一流的工作为奋斗目标,突出素质教育这一主题;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为主要措施,认真做好教研、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努力工作。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加强三项研究,实现四个提高。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两个重点,一是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学习习惯的衔接;二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 

加强三项研究,一是加强先进教育理论应用的研究;二是进一步抓好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三是加强省市上“十一五”立项课题的研究。 

实现四个提高,一是实现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二是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四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 

三、工作目标 

1、落实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 

本学期的具体指标为: 

(1)各学科教学质量及格率达到95%以上,优秀率达到35%以上。 

(2)1——6年级学生巩固率达到100%。 

(3)各年级各学科必须确保完成下达的“两率”指标,并在镇质量监测中进入前三,总成绩力争学区排名第一。 

2、落实课程方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1)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上好每一门课,每一节课。

(2)切实加强英语,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课等教学研究活动,重点加强口语交际、作文课、写字课、特色课、古诗诵读课、安全常识、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发挥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及用学到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常规管理,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评价老师和学生的科学方法。

 

4、大力推选课堂教学改革,向教研要质量。 

针对我校教学实际,继续巩固现有教研成果;加强常规教研活动的管理,继续坚持周六大教研活动及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教改,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改进部分不适应学生发展、不适应新课程开展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加强两个常规的学习和落实,使之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2)加强对明星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培训、再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跟踪培养。 

(3)扎实开展新课程教学达标活动,完成第三批“新课程教学达标”任务。 

5、推行分层达标,实行教案“三大块”的改革。 

6、开展征集课堂教学案例和论文评选活动。着手筹编教师优秀论文范文和学生优秀习作的《唐楼学校优秀文集》. 

7、抓好课题申报立项及研究实验工作。 

8、课外辅导,校队训练等课外教育工作再取佳绩。 

四、工作措施 

1、以课改为中心,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强化课程管理,加强课程的研究与指导。 

①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程。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多元课程,隐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以适应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②抓好学校各项校队训练和课外活动。 

③建立多样性、多元化、科学的评价方法。 

④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把课堂搬到社会,为学生提供创设运用课内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条件,使学生在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各科均有尝试自己实践活动的日记。力争在本学期再创建两个学生体验实践基地。 

(3)以“三优化,一提高”为主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三优化为: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课堂评价。一提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切实加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科各年级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精编作业。 

(5)要加大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2、坚持制度创新,改进教研方式。 

(1)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2)积极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要着重利用“周六大教研”“单元集体备课”“新课程教学达标”等活动有效地提高教研质量,努力向教研要成绩,实现本校创建名校、强校的宏伟目标。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4篇

一、编剧―心理课堂的设计者

心理课的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可以按照课程大纲教学,而心理课的所有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什么,心理教师就应当设计什么。比如,刚入校的高一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适应新环境,包括新同学、新教师、新学校,新的学习内容及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其次是青春期交往问题,同性、异性同学的交往,与父母、教师的交往等。再次是自我认识和定位问题。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恰当的自我认识和定位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最后是生涯规划问题。同时,应该指出的是,每所学校的学生都有其特殊情况,同一个主题未必适合所有学校。寄宿制高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寄宿,同时由于高中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较初中有了很大变化,以上的四个问题在学生中最为常见。所以,每个主题所占用的课时就需要根据该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相应地进行调整。

心理教师作为心理课的设计者,必须蹲下去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真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把这些内容收集、整理、呈现出来,才有可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拿来主义,高中与职校学生用的是同一教案,教学就变成了走过场,课堂也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就对高中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导演―心理课堂的引导者

剧本已经完成,如何呈现则是导演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了。作为心理教师,此时需要考虑的是在一堂课的时间,合理取舍内容。教师应考虑如下几方面。首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贴近时代生活、能引起共鸣的内容,陈旧、过时的内容往往不容易引起关注。因此,心理教师在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案例,通过身边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另外,心理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一节设计好的心理课不止在一两个班上,往往要在一个年级中展开,每个班的学生情况又有不小的差异,所以,设计时还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差异,在内容的呈现上要有所不同。由此,也可能同一个主题,在内容上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调整。其次,体现递进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一节心理课的时间有限,如何更好地利用呢?个人认为,内容的安排应当从学生走进心理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设计,以达到引起关注、思考、分享的目的。同时,课堂后的延伸也不能缺少,它是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再次,“好马配好鞍”。教师应设计不同的课堂呈现形式,既可以有和煦春风,又可能出现疾风骤雨,目的是让孩子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设计思路行走在心理课堂。形式能更好地服务于内容。教师设计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形式。如高中的孩子对视频、案例等呈现形式比较感兴趣,那么在如何设计讨论、分享环节上就要多考虑一下。如果只关注形式本身,如播段视频、说则案例,没有后续小组、全班讨论跟进,学生很难有机会听到同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教师的引导,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思考。最后,内容的呈现还需考虑心理教师自身的特点。每位教师要了解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考虑自身的因素,如此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展现课堂

内容,学生也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

三、角色―心理课堂的参与者

一节心理课效果好不好,课堂氛围十分重要。而谁来创设氛围?毫无疑问是教师。一份同样的教案,不同教师上,效果可能大相径庭,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的角色意识和投入状况。教师要拿捏好课堂的每个环节,哪些地方需要极力渲染、哪些地方平铺直叙就行。如此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迸发课堂魅力。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要保持十分的投入,如此才能灵敏地抓住细节,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所以,一节课下来第一感觉你是否满意,想想自身的投入情况即可。也许这节课在内容的设计、形式的开展上并不完善,但因为有了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学生也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进了课堂,真正思考了,如此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就够了。可以说,教师是否真正参与进了课堂,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观众―心理课堂的反思者

一节课从编剧、导演到倾情投入,教师的任务并未完成。教师在心理课堂自我感觉良好并不代表学生满意或收获多多。因此,在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反馈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可以更好地在下一个班级展现。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调整其他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师还应作为观众的身份参与心理课堂,充分听取自己内心和孩子的声音,力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心理课堂。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非常明确:心理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发挥实效,仅靠几十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积极阳光环境的营造、心灵成长的引导,还要有大课堂的心理定位。因此,课堂的延伸就非常重要。板报、家长与学生的对话、社会实践等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灵沟通 师生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很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很少注意。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生进行心灵沟通,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力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因此,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灵的沟通呢?

一、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效益观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对初中生来学,课堂难免有许多疑虑与困难:包括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产生畏惧和焦虑,而这些正是培养学生树立信心,接受挑战的最好时机。在平时的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些时机,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注意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课堂上除了语言性的沟通外,还应利用肢体语言的沟通,包括目光与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间的距离等。因为身体语言有口头语言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如个别学生表面上看对很多事情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却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时,老师一个细微的眼神、动作可能增强这类学生的自信心,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也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之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情与动作,因为这也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如我所带班的一个学生很胆小,会的题也不敢主动回答,有一次我让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开始没说话,紧张而胆怯,我就送过去一个鼓励的微笑,她流畅地回答了问题,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很感动地朝我笑了。后来,在我的课堂上,又给了她几次这样的机会,她慢慢地主动回答问题了,人也变得开朗和自信了。

老师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发现与恰当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排除各种干扰学生的障碍,营造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启迪。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有的学生因过度疲劳而无精打采,有的学生因与其他学生矛盾而耿耿于怀,有的由于回答问题错误而被同学嘲笑……这些困扰学生学习的不健康因素,如不及时清除,学生很难达到乐学。所以,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要覆盖全体学生,对疲劳的要送去理解,产生矛盾的要进行调解,对受到嘲笑的给予安慰……

例如,在一次数学课上,由于是下午,学生们的精神不太好,而此时,我上勾股定理的内容。这时,我一只前手臂垂直向上,另一只一搭,大声说:“大家看RT!”顿时课堂上一片笑声,接着我又说:“看RT,就看我,不要麻烦周公了!”在笑声中,学生打起精神坐正了。

我们教师应该意识到: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的多少外,还应包括师生在课堂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心理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问题的纠正,以及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参与意识、思想教育等各方面有所体现。所以,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效益观,努力将师生的心灵沟通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在备课中挖掘心灵沟通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基本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备课不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做配角。而应以“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那么,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与心灵沟通的切入点呢?从现实的生活中出发,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挖掘有价值的心理沟通教育内容。如在教学“认识一百万”时,针对学生对浪费问题的忽视,及时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教育。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几粒米看似小事,可是全西安市每人一顿饭都浪费那么多的话,就够一个三口之家吃好几年呢。

三、在授课的组织形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沟通

教师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亲切自然,精神饱满,来感染和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教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我请几名学生板演几个较为简单的练习。几个平时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学生都完成得很好,而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生忘记了检验,等他们都回到座位,下面马上就有了声音,那个女生红着脸想上来改正却又不敢。这时,我说了一句:“大家肯定是以为她忘记了,实际她是想让大家注意这一步骤的重要性!不相信?请大家看她怎么来完善。”我话音刚落,她马上跑上来,很快完成了。这时,我又说:“难道我们不应该给这个善良而好心的伙伴一点掌声吗?”我带头鼓掌,教室里顿时掌声一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