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创作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符合素质教育 符合三个面向 增强观察力 解决实际问题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言。“音乐创作教学”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音乐创作教学”,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音乐创作教学对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1、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2、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学;音乐创作;培养
当前,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钢琴。然而,在数以百万的琴童中能走上专业道路的儿童还是极少数,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琴都是为了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予以重视,促进个体音乐创作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小学期间即学龄初期6~10岁左右的琴童,在他们具有一般智力、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上,激发和培养他们地音乐创作能力。
一、把握儿童心理因素激发音乐创作力
音乐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具体方式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音响的形式。音乐创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内心音响”形成阶段,然后就是把“内心音响”通过音乐创作形成作品的阶段。其中心理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龄初期的儿童心理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对其心理因素的把握和引导,对培养音乐创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对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具有明显促进的作用,强烈的兴趣能使儿童在快乐中创作,更能激发创造性才能。
(二)引导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虽然在时间上也有间歇)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4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观察可以使儿童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在钢琴教学中也值得重视。
(三)激发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音乐创作的过程也是对积累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音乐形象的过程,想象在艺术创作领域内的作用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有了良好的兴趣,在快乐中积极创造,提升对生活和感性材料的观察力进行观察,积累表象,激发想象,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从而培养出儿童的音乐创作能力。
二、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儿童音乐创作能力
学龄初期的儿童不同于专业的作曲家,他们的心智和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龄初期的儿童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乐感,能掌握基本的和声走向,并能根据简单的乐思配弹出简单的乐段。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需要注意激发音乐创作能力,使他们的创造性天赋和才能得以保持和提升。
(一)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和想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和有目的的收集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不仅仅只包括各种声音材料,更应该说是运用他们的感官收集生活中的所有点点滴滴。
在织体的介绍上多让学生理解和模仿,比如,《牧民歌唱》中的分解音型可以理解为马儿奔跑的声音,在柱式和弦的介绍上也要结合乐曲的情绪和其他具象要素让学生理解。在旋律上,可以多让儿童模唱自己熟悉的儿童和喜欢的歌曲,并要求他们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让儿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中积累和积极的去创作音乐片段,为完整音乐形象的创作做好准备。
(二)启发式教育培养儿童音乐创作能力
教师需要用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儿童的音乐创作兴趣,建立良好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意识。如,教师和学生上课时创设游泳池情景,教师问学生:“游泳池里有什么?”学生答:“水和小朋友。”教师再问:“那么水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答:“流动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流动的水和钢琴音乐之间的联系,如,流动与音阶。完成一个乐段后,教师进一步提示:“游泳池里的小朋友要怎么表现呢?”教师用音程来使儿童联想到身高和形象,让学生思考过后在琴上弹出短小的音程,并且使用跳奏表现。在织体上,结合单音织体联想到小朋友走路的样子,使用简单的主属单音配合节奏完成两个乐段,进行简单的即兴音乐创作。
启发式的引导,将儿童心中积累的音乐表象引出,在钢琴上成为音响。在儿童遇到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教师可以做一定的指导,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也会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选用开放性的教材进行引导
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值得注意和思考。近年来《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和《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在我国以及开始推广普及,是培养儿童综合素养的教材。《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在第三册之后引入完整的正三和弦,乐理中也有让学生为旋律写出Ⅰ、Ⅳ、Ⅴ和弦并弹奏,为学生打下和声基础,在第四册系统学习各种伴奏织体,为儿童即兴伴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乐曲的结构上教材中也开始涉及二段式、再现三段式等规模较小的曲式,帮助学生构建乐曲基本的结构。
三、结语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儿童钢琴教育需要在技巧训练的基础之上,重视培养儿童的综合音乐素养,把握儿童个性心理发展,在快乐中培养儿童的音乐创作能力,为国家创新教育注入一道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阿・阿・斯米尔诺夫.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3]练雪萍.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10).
关键词:音乐;创作;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217-01
音乐创作是一种艺术实践。我们在这里谈的主要是音乐教育中的广义的音乐创作教育,因此对于作曲方面的教育内容不做深入介绍。但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育对于作曲技术理论中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知识技能要有深入浅出的介绍与运用,因此作为施教者的音乐教师应对这些知识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
一、音乐创作教育的内容
(一)狭义意义上的音乐创作教育
和声指多声部音乐进行时所构成的一系列音的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和声使音乐音响更加浑厚、丰满,音响色彩变化更为丰富,为音乐艺术在表现上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还是使各个声部彼此结合成有机的统一体的纽带和基础,并且对曲式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音乐作品中各种和声现象,从理论上阐发和声的内部结构、连接方式及其音响价值与应用法则的专门学问叫和声学。和声学是作曲技术的基础。
复调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同时表现同一音乐形象的不同侧面,或同时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作为学习和研究复调音乐写作的一门课程,“复调音乐”课在作曲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曲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乐曲的组织结构主要是通过旋律(曲调)以及节奏、和声等基本因素相互结合及其贯穿发展、对比境一之中体现出来的。分析、归纳前人音乐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曲式结构上的规律与法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音乐表现手段上理解这些音乐作品,而且可以作为我们新的音乐创作的借鉴。曲式学专门阐述各种曲式结构的方式、类型、特点及其规律,并介绍分析研究音乐作品的方法,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二)广义的音乐创作教育
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育,其内容包括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即兴演奏(唱)、创作短小曲调等。
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现在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在歌唱、音乐欣赏、器乐等音乐活动中,都应注意使受教者体验、积累用声音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想象到的东西。唱歌、演奏不应单纯地再现乐谱上的东西,而要进行创造性的再创作。总之,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就是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尽可能地使学生自由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
用即兴演奏(唱)的方法进行简短的节奏、曲调的创作,并把它直接演奏(唱)出来,可以避开记谱的中间过程,这更接近于音乐的本原形式。在这方面,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创作短小曲调也是高专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包括施教者提供音高,受教者选择节奏、节拍来构成曲调、为原曲作变奏、乐句填空、为歌词配曲等多种方式。
广义地讲,对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也属于音乐创作的范畴――音乐的二度创作。因此,对于音乐的二度创作――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中的创造性因素的培养,也应是音乐创作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在音乐创作的教育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学,它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受教者创作出多么像样的音乐作品,而要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受教者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进行音乐创作不仅需要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记谱方面的、表现音乐方面的技能,而普通国民音乐教育的受教者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音乐创作的教学一定要十分注意受教者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施教者还要想办法尽量减低音乐创作教学的技术难度,探寻出一条“既要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又要使受教者比较容易做到”的路子。外国音乐教学法“图形乐谱”、“即兴演奏”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四)要用尽量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有关知识与练习要求讲明白,不要长篇大论地讲得太多。音乐创作的教学要以受教者的思考、讨论、练习为主,以施教者的讲授为辅。讲得太多效果反而不好。
【关键词】创作教学;音乐教育;意义;发展现状;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14-01
在我国音乐的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这严重抑制了音乐教育的开展,面对这一现状,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引入新的理念,推进新的变革。尤其要注重创作教学的引入,充分发挥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我国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
音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具体表现在:
(一)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学校,音乐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师仍旧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音乐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反应,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样必将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尽管有些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但仍是以单一的唱歌为主,无法起到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脱离社会的需要。我国职业院校当前的音乐教育多侧重于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知识,而忽视音乐的创作。这样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未必能产生好的影响。在社会的需求中,各单位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独立创作的人才,在职业音乐教育中这些却无从表现,背离了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三)教师的素质水平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大多数人看来,音乐的教育更多地被看成辅修类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中优秀教师的流出,职业院校中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对音乐课程的研究改进也就无从开展,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更是难以实行。
二、音乐创作教学的具体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作教学,是对日常音乐的升华,通过计算机设备等手段使学生综合利用音乐知识,细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发散思维进行独立自主地创作。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音乐基础,恰当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一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所在
纵观当前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创作教学引进的重要性,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意义。
(一)音乐的创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所谓创作教学,学生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任务,必须进行思维的发散,加强独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的音乐制作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在熟练操作制作软件的情况下会提高创作的效率,长此以往,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快速地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创新的胆识也会提升,有益于优秀作品的呈现。
(二)音乐创作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音乐创作的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可以说是一种不多见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思路,否则将会大大影响创作的完成。这样,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必将改变过去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转而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说音乐教育的创作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与价值。
(三)音乐的创作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全面发展。创作教学在课堂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然后进行适当引导,教师的悉心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认可也可以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清晰地认知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合理地进行改正,增强音乐创作的基本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开展对于学生来讲具有诸多的益处,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胆识,还可以促进全面发展;另外对教师而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一举多得,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当然要想推进这一教学,还需要职业院校教师的积极探索,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正确看待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发挥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旋律创作教学实践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领悟力、学习力、创造力都是最强的。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能够引导其更加高效的学习,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旋律创作便是一条能够很好的挖掘出学生们思维潜能的方法之一,在这里,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
1.研究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的意义
通过对教育体制以及教材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如今的教学手段和科目设计中,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环节还十分薄弱。因而,如何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与其他科目一样,主要以课本为依托,教学模式相对死板,不符合音乐灵动、活泼的特点,也达不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这就对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旋律创作是音乐创作的最主要部分,同时符合小学生对创作的渴望,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是符合当代教育要求的,并且填补了学生创造力培养环节的不足,完善了教学体系。
2.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的教学原则
2.1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所谓创作,就是思他人所不能思。尤其是在旋律创作这重没有界限的灵活课程中,学生更加容易出现不同的、奇异的想法,这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学生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开始自主思维的先兆。但是,现如今许多教师对这种情况并不能正确的认识,甚至于认为学生的表现是荒谬的,继而进行扼杀,彻底断绝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旋律创作课堂中站在聆听者的角度,允许学生们有差异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2.2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
思维的角度和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思维处在最活跃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创造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往往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同一个事物。我国教学最容易犯“灌注”式错误,让所有学生都跟着教师的角度和思维,这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当允许多视角、多结论的存在。只要不脱离最基本的概念,就应当认为学生的思维是正确的。这对于自主思维是极大的鼓励。
3.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的实际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旋律创作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接唱、模仿、问答、变奏、命题、旋律补充、组合二声部等等都是性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这些教学手段归结起来,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部分:激发兴趣、模仿和自主创造。
3.1激发学生旋律创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去接受知识的动力,与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让教学有较高的质量,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热情。具体到音乐旋律创造课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一下两点:
首先,音乐创作并不是他们日常接触的事物,对小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神秘感。因此,音乐创作课程的开展,最先要做的就是破除学生对音乐创作的抵触心理。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可以进行音乐创作。比如,在刚刚上课,老师可以随意的用歌唱的方式做自我介绍:5 5 3—/5 65 3 5/(你们好,我是连老师)。之后再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方法进行介绍,对于稍高年级的小学生也可以让他们自主的运用旋律进行歌唱。这样做,不但调动了整个课堂的活跃气氛,也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音乐创作这一新事物。
其次,许多老师会在教学中建立“优、良、中、差”的评分机制,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同时抹杀了相当一部分自主创作的成果。学生的创造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建议,但切忌不可将学生的创造成果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评判。
3.2一切创作源于模仿
模仿是通往创作的必经之路,在旋律创作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板,比如针对一条旋律、一首歌进行全新的填词,或者对一段熟悉的旋律进行续写等等。由于有之前的范例,学生在这一类学习中会比较得心应手,也能够掌握旋律的规律,这就为之后的自主创作打下了基础。
3.3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
模仿的目的在于创作,当学生在模仿中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规律后,教师应当鼓励其进行自主的音乐旋律创作。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旋律的创作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首先要让学生对书本上现有的旋律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聆听和试唱中把握旋律的特征和内涵。之后,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音节做细微的变化,再让学生听一遍,找出其中的不同,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哪种音调定位更好听。在学生学会了辨析音乐流畅度后就可以让其试着进行简单的创作了,学生应用各种音节组合和变化构建出自己独有的一套旋律。
总结:
小学音乐旋律的创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在于培养出一个音乐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谨记这一点,不要用过于专业和苛刻的条件去束缚住学生。只要学生能够在旋律创作中得到快乐、自信并掌握了旋律创作的基本理念与方法,那么这一课程也就达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