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教学与科研

高校教学与科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学与科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教学与科研

高校教学与科研范文第1篇

高校就是以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为职能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机构。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也须同时担任着教学和科研两大重任,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突出表现和在学术研究方面有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若按照年龄把高校教师划分为三个阶段,以35岁以前的教师为是青年教师,35~48岁之间的为中年教师,而48岁以上的为老年教师。以该研究学校为例,具体教学和科研情况可看图1和图2,从表中不难看出,青年教师的教学存在严重不足,而老年教师在教学上虽然远远胜于青年教师,但在科研方面却落后于青年教师。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该文叙述了产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而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老年教师的科研,在该文中也做了简单的阐述。

1 青老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1 青年教师在科研方面的优势

如今的高校都在扩招每年都要进一大批年轻教师加入高校教师的队伍中来,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具有的共性就是:高学历,更有甚者为海外归来学者等;掌握着现代化的科技前沿知识和专业研究方向;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大胆的创新性和突破性等优势;他们的合作意识强,也最易接受事物新观念等。这些优势在他们刚进入大学时在科研方面有着极大的好处,他们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全身的精力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纵使在科研方面有所提高,有所突破。

1.2 青老年教师在教学上的欠缺

虽然青年高校教师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但比起老年教师在教学上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青年教师刚进入高校不久,只是从一个校门跨入另一个校门,从学生时代进入教师时代的转变。在这个角色转变的过程中,由于青年教师的教龄不够长,他们往往存在着教学业务不熟,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实践能力的欠缺,教学水平的偏低,教学方法的不得当等问题。对于老年教师,由于年龄的限制,体力的不足,精力有限、知识内容的陈旧和退化等问题,使得他们在现代化前沿科学知识和科学信息技术的掌握方面有所不足,导致他们在科研方面略逊于青年教师。

2 如何提升高校青年的教学和老年教师的科研

2.1 正确引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校应建立相关体制,着力体制的规范和落实,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细节,要能够体现出科学化、全面性、多层次、规范化的教学过程。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上课及课后作业批改等力度的监督,采取领导听课评教、教师教学评学、观摩教学等措施[1],并逐步完善青年教师教学监督和教学反思,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中、学生反映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自我反思;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质量评估等事项,实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动态化为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拓展老教师科研知识面

针对老年教师在现代化前沿科技知识和科学信息技术的掌握方面有所不足的现象,高校要重视对老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拓宽他们的科研知识面[3]。一般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途径来加强对老教师科研知识的拓展。如科研让老教师去发达城市了解和领会科技前沿,扩宽他们的视野;也可以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本校座谈讲学,使老教师们对科研精神和科研动态有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老教师的继续学习、继续科研的继续教育工作[4]。通过科学纪录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播放有关最新科技前沿方面的知识,培养老教师的科研兴趣,激发他们的科研欲望,培养他们多动手脑的良好习惯。

2.3 发扬青老年教师的合作与协作精神

高校教学与科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教学;英语教师;考核;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331-02

一、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

首先要明确的是,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培养人才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体现着大学的本质属性,也因此决定了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职责。人才培养是根本,居于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一条主线。

“追求卓越”应该是大学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以高水平的教学保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大学和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指向。大学教师要真正沉下心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上。大学教师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和服务是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这是大学的根本秩序,也是教师职业的固有逻辑。

当然,大学教师的职责也不是单一的教书育人。大学作为一个追求学问、探索真理的场所,肩负着创造知识、推动人类进步的使命,大学教师就必须做知识创新的科研工作,才能传授比较复杂而又高深的知识;通过科研,教师可以掌握科研规律和治学方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生治学能力的提高。科学研究是教师带领学生探求真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非单一的、孤立的目的和追求。

科研与教学是涉及两方面不同领域的两种活动,本质相异但他们共存于高校这一特定环境,又是高校服务同一目标的两项基本职能。教学质量是保证一所大学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科研则是大学保持活力的源泉。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两者互为依存。同时科研也是培养人才,提高大学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了解前沿的学科知识,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保持课堂的内容丰富且具有趣味性。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进大学首先要过教学关,因为人才培养是大学第一要务,当青年教师教学关过了以后,下一步能够支撑他发展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就是开展科学研究。

二、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压力

英语作为中国的第二掌握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政治外交,还是国际金融领域,英语都显示了它强大的实用性。中国也是学习英语的“超级大国”,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英语公共课,还有一些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英语课。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领导十分关心并大力支持英语教学。在传统的教育行为中,学生受传媒(网络,电视)影响甚少,教师的讲授自然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直接来源。但在当今的教育行为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获取信息,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处理知识,这将从根本上结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唯一阵地,以书本为源泉的传统教育形式,代之以学生为核心,以实践为参照,以社会为范畴的现代教育形式。教师不仅要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战略眼光、超前意识。尽可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向新、广、杂、博、深等方面发展。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校内外的大事、要事,凭现代技术手段来占据教育的制高点。身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要具有较强的教育和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进行引导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表达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除以上对能力方面的要求,有的高校还把英语教师任课班级的四六级过级率与教师的年终成绩挂钩,这种做法使得教师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同时还要时刻不忘四六级考试这个指挥棒。此种情况下,若再需要完成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科研任务量,英语教师的压力可以想见。

三、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现状

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几乎是每一位大学教师都无法绕开的问题。有教师曾抱怨:“我们一方面要做个好老师,每年的教课时数必须达到多少小时,另一方面学校对我们的科研期望值又与科研院所相当。这样下来,一些老师身心疲惫,还有一些老师则会在教学方面应付了事。”

该教师所提到的情况并不在少数。科研与教学在高等学校的发展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却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许多高校教师往往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而对教学工作却重视不够。因为人才培养的效果需要长期显现,而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学校在评价教师时,更注重其数量、科研成果。

但问题是,受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论文数量是否能代表教师的科研水平,所谓的科研成果是否能对教学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张鸣教授在《高校的困局与危境》中的这段描述也许能给出答案:高校教师“在定期的考评面前,也必须拿出东西来凑数,否则就会下岗。当然,如果产量高,也有奖励,尤其是在所谓A级B级刊物上发文章,奖金甚为可观……这样一来,所有的教师,都必须围着考核指标转,以增产为第一需要。大家都在忙于争课题,跑项目,出文章,一本又一本的学术著作问世,形成了科研论著出版高峰和读者阅读量下降共存的奇特景观。在这种科研成果的增产竞赛中,学风极其浮躁。从老师到学生,大家只想着早出、快出、多出成果,大量粗制滥造的所谓成果因之大量问世,简单重复,低水平重复,甚至充斥大量的常识性错误。”一言以蔽之:“现在的状况是,跟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学生相匹配,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大的量,但科研竞争力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尊重学术规律,‘计划学术’、‘量化学术’盛行,通过给教师下达高指标让教师成为为‘指标’而拼命的‘学术民工’,造成学术泡沫和学术垃圾”。

在杨玉圣的《高校科研“去GDP化”刍议》中,他也提到,“根据高校行政最高主管部门即教育部的权威说法,‘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这是根据SCI数据库而得出的关于高校科技论文的排序结论。按照目前高校教师发表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而估算的话,就像我们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数量以及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均超过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高等教育大国一样,中国高校的文科论著产出数量也很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但是这个“第一”的含金量有多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四、可借鉴的做法

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大学的布局与定位是非常明确的:研究型大学(如哈佛、伯克利、斯坦福、普林斯顿、耶鲁、哥伦比亚大学等)的主要使命是从事前沿学术研究,其教师和研究人员除教书育人外,主要致力于创新性的学术研究。就数量而言,这样的研究型大学在美国也不过一百来所。其余的绝大多数属于教学型大学,教师主要以教学为主,不需要在科研上投入多少精力,因为把学术前沿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成果就是其主要的工作。这样一来,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往往兢兢业业于科研,教学型大学的教师一心一意于教学,两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国内也已有人提出,大学可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和高级技师型三种,研究型大学中教学与科研应该是完全一致的,研究型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教授必须有专业著作。后两者类型的大学则应注重教学。尤其社区学院或专科学校的教师,则应该主要考核其教学效果。不同类型的学校分流发展,对于教师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一刀切,全部要求论文及著述,是不合适的。

不仅不同类型的大学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有所差别,同一大学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也应该进行分类,制定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可以在各科教师中挑选有志于专门从事科研的老师,他们的任务就是以科学研究作为第一要务,原则上没有本科教学的任务,只有研究生培养的任务,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研究生,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一体化。而对于教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老师,在科研方面的考核要求则应当适当放宽,使其能够专心于教学。为了实现科研教学相长,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从事科研的教师与侧重教学的教师交流研讨,让后者了解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教学方法,然后将之付诸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后,再共同寻求解决办法。经过这一过程积累沉淀形成的成果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

五、结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单位,它的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科研只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同时所履行的第二大使命,能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当然更好,但不能成为硬性指标。中国许多高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有更注重科研的倾向。从大学的使命、高校在社会组织中的定位来讲,这种做法是在远离大学自身的本质。大校要准确定位,明确自身在社会组织中所能发挥的作用,通过人才培养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尤其对于授课任务普遍高于其他学科、知识又需要不断更新的英语教师,科研考核指标更应该酌情而定。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高等教育部分也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重点,要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若能将此思想真正贯彻实施,不仅大学英语,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郭雅慧.大学教师的职责[J].中国石油大学大学报,2011,(19).

高校教学与科研范文第3篇

19世纪初,洪堡创立柏林大学,并提出“洪堡三原则”: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传遍世界各地。其中“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首次指出了了科研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此之前,中世纪大学更多地被视作教学机构,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中明确提出科学研究应当与教学相分离:“既然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就应为传授知识而设,为学生而设,以教学为其唯一功能。”然而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念却能够迅速得到各地的响应,这是因为虽然在此之前的大学以教学为重,但是科研工作也同样存在于大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中,教师在工作中自发地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每位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纽曼的观点受到了所处时代的限制,他认为大学的唯一目的是培养学生,严格分离了教学与科研,事实上教学与科研的绝对分离实际上并不现实。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洪堡所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才能够迅速被大众所接受,科研工作自此正式成为大学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现状

(一)高校评价标准不统一,片面追求科研指标

目前我国高校可以分为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及研究教学型大学等。研究和教学所占的不同比重是不同大学的区分方式,然而事实上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介于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之间,而在这些院校中教学与科研的比重具体是如何分配的,似乎还没有一个权威科学的界定标准。另外对高等院校这样的分类方式在择校过程其实并没有受到学生的关注,学生似乎并不在意自己进入的是一所研究型大学还是一所教学型大学,学生、家长以及高校本身,都更加看重高校的排名高低,而目前形形的大学排名层出不穷,各自遵循的评价标准都不相同,由于教学指标相对复杂,而科研指标明确可量化,由此逐渐形成了片面追求科研成果数量的不正之风,继而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二)高校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投入相对不足

出于对科研成果数量的追求,各高校往往都会在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以期做出成果,提升学校声望。地方政府为了提升当地高校的实力,也会针对科研项目提出有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因此相比于科研,高校的教学投入相对不足,即使是以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为名进行的教学投入,也会采取依据科研产出为指标的考核方式,仍然变相地提高了科研的地位。高校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能享受到的资源在比例上严重失调,高校的教学实施、教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长此往复,高等教育终将走向只重视科研的极端,教学工作成为科研工作的附属。

(三)教师考核重科研成果,师生缺乏教学积极性

资源分配的不均无形中打破了教学与科研的平衡,教师为了自身的利益只能选择妥协,对教学工作投入的降低最终会导致师生同时失去课堂教学积极性。重视科研工作的高校普遍实施以科研成果衡量教师绩效的标准,教师为了完成科研指标,不得不在科研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忽视教学工作,只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会在教学工作方面花费更多时间和心思。这样的教学态度将会导致教师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毫无创新,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课后师生之间更加缺乏良好的交流和互动,师生联系局限于课堂,而课堂质量却得不到保证,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令人堪忧。

(四)管理部门缺乏沟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高校教学和科研两大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两部门没有将教学和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科研管理部门看重教师科研成果,注重成果的数量与水平,很少关心科研成果对实际教学的影响,更不考虑是否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而教学部门只关注教师日常授课情况,不关心教师的科研项目,更不能利用科研促进教学改革。这两大部门之间的沟通缺失割裂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统一关系,给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高校有关这方面的管理制度匮乏。即使是采取了有关措施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也需要监督机制的保障。教师与学生面对高校目前教学与科研比重不均的现状,多少都会产生一些想法,因此高校需要设置合理的监督制度,让教师与学生的意见能够有正式的渠道向学校进行反馈,以便学校即使调整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学校事务的顺利开展。

三、平衡我国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措施

(一)明确自身定位,建立统一的高校评价标准

各高校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在高等教育事务开展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分别占据多少比重,并且明确围绕自身定位安排教学与科研工作。相关部门也应当对各类大学的划分制定相关标准,并且建议学生在择校时将这一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促使高校时刻重视平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二)合理分配高校资源,平衡教学科研投入

依据明确的自身定位,地方政府和高校应当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在教学与科研两方面的投入。在建立了客观的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之后,高校不仅需要保障自身的科研实力,也需要提升教学质量以符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充足的教学资源投入必不可少。高校应当积极改善教学环境、升级教学工具;为教师提供提升教?W水平的培训;高校与高校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三)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师生积极性

教学与科研要齐头并进,良好的师生参与必不可少。因此面对教师被繁重的科研工作所累,无暇顾及教学水平提高的现状,高校首先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再片面强调教师的科研成果达标,而是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在考核指标中的比重,以此促进教师调整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的精力投入,提高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

高校教学与科研范文第4篇

Abstract: Based on analysing the common problems between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positive action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general strength in university, finally,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concrete method in promoting optimum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gether.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科研;良性发展

Key words: university;education;scientific research;optimum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41-02

0引言

高校人才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高校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师完成,但是,高校教师除了要承担繁重的授课、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外,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水平和素质,而科研工作对高校教师聘岗、年终考核、职称评审等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处理好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权衡好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之间的平衡关系,促进二者良性、共同发展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1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主要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例如一些职业技术学院或民办大学。由于缺乏实际的科研应用实例,教师授课时很少理论联系实际,往往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1],照本宣科,无法结合实际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引申。学生也只能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导致的结果是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又迅速遗忘。因为学生没有介入到对知识的探索、理解和发现的过程当中,根本无法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同样,我国也存在大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大多数教学研究型高校过于强调科研,而使处于中心地位的教学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致使教师普遍认为科研是“硬指标”,教学是“软任务”,使教学受到严重冲击,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2]。这些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竞争实力和排名名次,过分注重科研的功效。学校给每位教师都分配了较重的科研工作量,教师们每天忙于跑项目、做科研,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授课。而且由于不可避免的科研出差,教师无法保证正常的授课计划,不得已经常请假或调课。由于过分重视科研,最后导致学校教学水平下降,培养的学生质量下滑。

任何一个高校只一味的重视教学或科研,而忽视另外一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必须寻求教学与科研并重、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总体实力,提高学生的质量和就业水平。

2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

2.1 必须树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思想,不可偏颇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不分轻重,二者相得益彰[3]。教学是科研的基础,指导和推进科研的发展,是科研后备力量储备的必要途径。科研是教学的目的,对教学具有反馈作用。科研有助于完善教学系统,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让学生更深入得了解科学,提高学习激情,明确发展方向,有助于扩大教师的职能,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社会进步。

科学合理的把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实现以教学推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对于提高教师总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都是非常关键的。

2.2 教学与科研内容相结合,相互渗透将教学与科研内容相结合,才有可能使是最基础、最抽象的课程也充满活力,而决不会是东拼西凑、照本宣科,从而让教学内容“久经不衰”[4]。因此,倡导教师将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好循环和互动。

实现教学与科研内容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应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引入和渗透到教学环节中,推行研究性教学。另一方面,大学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所感所得促进科研的深入发展。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研究的盲点,及时捕捉迸发的灵感,将其转化为科研研究的目标。

必须把自己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路介绍给学生,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知识、 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培养他们研究性思维的方式。这一教学过程必须是启发式、分析式、交互式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

2.3 积极组织和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它以科技知识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技爱好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课外科技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科研研究水平等都要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第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激励学生勇于开拓和敢于创新;第三,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学相长;第四,促进校园文化、班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第五,促进高校教师科研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提高,为高校教师积累一定的科研经验[3]。

2.4 优化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指导内容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们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也综合考查了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给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注入科研元素,结合实际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将具体科研渗透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大大促进和提高了高校教师的科研研究水平。

2.5 学校应该建立灵活的教学科研机制科研,特别是横向课题,教师经常需要紧急出差或赶进度,必然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时需要调课或请假。每个高校在教学方面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师由于科研等原因在不能按期正常上课之前至少2~3个工作日内,必须亲自书写书面调课单进行调课申请。高校担心教学秩序混乱,往往在这方面经常限制教师请假或调课,导致很多课题不能按期完成,造成工期延后,甚至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而影响教师以及学校在企业的形象。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灵活的教学科研机制,对于确实因为科研需要出差而不能按时授课的情况应该予以批准,安排教师灵活的补课时间,例如利用晚自习或学生的空余时间补课,或者由同一学科团队别的老师代授本次课程。如果教师经常或长期由于科研,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授课,学校应该根据科研的具体现状,提前安排教学计划,集中本门课程的授课安排,提早结课。

3结论

无论哪个高校,教学和科研都是一对有机的统一体,纯粹只发展教学或只发展科研的大学都不是一所优秀的教育机构[4]。教师应在实践中真正履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唯有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将教学的过程视为科研的深化,将科研的过程视为教学的准备,才能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而高校在探究教学和科研协调发展机制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入了解教学和科研的内在联系,从实际出发,制定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发展机制,在保证教学和科研平衡发展的前提下,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军,党新安.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9:21.

[2]高建丽.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机制的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7):72.

高校教学与科研范文第5篇

1 驻保高校英语教师科研现状分析

对于高校而言,培养一批既能胜任教学工作,“又具备较强的科学与技术研究能力、善于取得科研成果、在同行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双师型’教师”能够很好的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与层次,因此,高校通过建立各种科研制度及科研鼓励措施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然而,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驻保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堪忧。

1.1 科研效率较低,高质量课题、论文少 近几年,驻保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数量和科研质量表明,英语教师虽然在科研上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的科研状况并不理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较少,省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课题较之理工科明显薄弱,核心论文的发表数量及发表等级也远远落后。专著数量几乎为零,编著、教辅类书籍及译著相对多一些,与驻保高校对科研的投资力度相比,科研效率明显偏低。

1.2 科研意识薄弱 驻保高校的英语教师一般担任语言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这类教学较为容易,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较低。很对教师习惯于机械性的备课、授课工作,对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度研究很难投入。大部分教师认为科研工作枯燥乏味,耗费精力,很多教师都是为了职称晋升而不得不科研,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得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较为薄弱。

1.3 科研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驻保高校英语学术带头人数量较少,很多应用型高校从政策及资金支持上都倾向于本校的重点学科,因此使得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浮于表面。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在撰写文章、发表文章及申报课题等工作上力不从心,科研能力不够。同时,由于缺乏科研氛围,英语教师很难组成具有实力、深度和广度的科研团队,因此英语教师团体无法形成合力使集体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2 高校英语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

2.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高速获得各种有价值的知识、数据及信息,这无疑使传统的英语教学面临严峻的考验,甚至以往可以为英语课堂增色的英文电影也毫无用武之地,学生的兴趣点很难把握,部分学生知识信息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教师,因此高校英语教师的知识量储备亟待扩大,对新知识的探索也更加迫切,教学压力随之增大。网络课堂、慕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也在时时提醒着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紧迫性。同时,高校教师应该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处理、整合所面临的庞大数据信息,将有价值的部分提炼出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2.2 英语教师教学负担重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信息,2014年我国高校在校生约2468万人,是十年前在校生人数的两倍多,在校生人数的增加使得高校教师的生师比发生了巨大变化。1999年以前,大部分高校的生师比为7:1左右,而目前根据全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数据指标显示,文科类大学的合格生师比为18:1,限制招生生师比为23:1。由此可见,随着生师比的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量也在成倍增加。从事语言这一基础学科教学的教师,其教学任务量从周学时4提高到12-16,所授课程门数也由1-2门增加到3-4门。民办高校为了节约成本,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数据甚至更高。这无疑在时间上给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挑战。

2.3 教师队伍聘任制改革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开始实施聘任制。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工作的约束力随之增强,教师需要满足聘期内各种考核指标,才能正常续聘和晋升职称。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多将科研成果作为硬指标,教学成果为软指标,相比之下教学的地位要弱于科研。然而,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才应该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对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来说,现实情况是高校办学主要以科研为导向,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又使得年轻教师精力被大量挤占,体制改革带来的新局面促使英语教师不得不正视科研与教学的双重挑战。

3 高校英语教师科研与英语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