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作业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区域推进小学品德高效作业管理,教研员可引领学科教师:在思想上达成以实践作业培育核心素养的新共识,在行动上形成以“学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的新常态,在过程评价中展现发展个性品格的新风貌。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共同发展”的新一轮区域课改中,只有发挥学科专业研究、引领、管理的优势,改进教学管理中的作业管理意识和能力,才能促进有效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区域推进;实践作业;学为中心;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7-00-04
一、缘起
作业是学生掌握道德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发展个性品格的主要载体,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杠杆。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克服重教轻学的不良倾向,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杭州市西湖区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人对区内五十余所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专项调研,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查阅作业本、教研组访谈等,掌握了各校有关品德作业O计、指导、批改、评价等基本情况。总体而言,区域内各校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及作业的合理化布置等相关问题在思想上比较重视,在实践中基本能落实课标,工作态度也比较认真,较好地体现了备课备作业的意识和行为,批改和反馈作业总体上认真规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同步性、与重难点的匹配性以及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上还有待提高;指导作业过程不够完整仔细,重布置轻指导现象比较普遍;评价反馈课内外作业问题及指导无法到位的情况仍占不小比例;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影响了区域内学科教学质量的均衡优质发展。
“改进教学管理,促进有效学习”是区县教研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教研员责无旁贷的课改使命。“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共同发展”的新一轮区域课改纲领迫切需要教研员发挥学科研究、引领、管理的专业优势,改进教师的作业管理意识和能力,进而促进有效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此,笔者组织各校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边实践边探讨当前作业低效的普遍问题,分析教师在设计、指导、评价、反馈作业过程中的错位和缺失,就如何推进高效作业的管理研究和实践做了以下尝试。
二、实践
通过学习、实践、研究,我们决定首先帮助教师了解促进有效学习的作业设计和指导等环节的重要因素:一是重新认识作业的价值,基于对目标的整体把握,关注知识、能力和品格发展的前连后延,选择或设计更具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二要关注分层分类作业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作业兴趣,体现作业的可选择性和个性化、差异发展的需求;三是作业指导环节精细化,指导过程力求明晰、充分、完整;四是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学习理念,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尽量留给学生,切实保证课堂作业、展示反馈的时间;五是加强课外实践作业的研究和指导,整合课程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拓宽线上自学渠道,促进学生自觉预学、储备知识、自我诊断,使作业更具现实性和发展性。之后,带领教师在思想上达成以实践作业培育核心素养的新共识,在行动上形成以学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的新常态,在过程评价中发展个性品格的新风貌。
(一)达成新共识――以实践作业培育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研究,我们达成了新共识:即“立足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前提,规范实践作业分层管理是保障,整合课程实践作业内容是重点”,指导引领学科教师撬动高效作业杠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打下亮堂的底色。
1.立足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前提
我们必须明确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通过文化基础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社会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在本次研究中,就要帮助学生借助品德作业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让知识保持活力并运用到生活中,是高效品德作业设计和指导的前提。
2.规范实践作业分层管理是保障
为了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2011年版),落实《浙江省各学科教学建议》,针对我区教学研究实际,我们制订了《西湖区小学品德作业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从作业设计、作业指导、作业分享和作业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区域提高品德作业质量的若干实施意见,要求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明确品德学习不仅要关注认知层面,更要凸显其实践性,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在社会上通过亲身实践,分享体验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己综合素养。“操作办法”更是明确梳理出每个年级、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要求学生去实践体验的作业内容参考资料,每位老师可以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符合各自学情的作业菜单。
3.整合课程实践作业内容是重点
未来将是一个脑力密集的时代,也是充满竞争、挑战与机遇、希望的时代。因此,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创新力、意志力、学习力和责任感的人才,更加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思维、求异思维和沟通适应能力。学科整合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需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不断整合,尤其是面对小学品德课程与学校德育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诸多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的现实,在“整合、选择、开放、减法”的原则下,通过知识模块重组、内容合并增删,学科内拓外延,方法交叉整合,设计并指导完成基础类、拓展类、研究创新类等学科群实践作业内容,优化实践作业过程,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高效实施,从而体现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为学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规划人生、幸福生活提供帮助。
(二) 形成新常态――以学为中心构建高效课堂
1.先做后学,以预学作业把握学习起点
通过对作业价值的重新认识,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将作业前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根据新课学习的重难点精心设计预学作业,或是在线微视频学习,或是表格式梳理,或是查找相关资料、或实地调查访问……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等,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助力学习效果的高效达成。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国际组织》一课前,在布置学生完成预学作业时,教师就指导在前、指导有法。先指导学生输入有效的关键词,如先从大范围搜索,直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国际组织”,了解基本信息;接下去针对自己的需要输入各个专题或不同类别的国际组织名称。还可以在作业设计中明确资料搜集的要求,指导资料整理和提炼,指明搜集方向。如下图:
选择下列你感觉趣的联合国的组织机构。了解它的作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和农业基金)。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个完成。
提醒:简单清楚地陈述即可,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作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
你选择的是: 。它的作用是: 。
以详细的模板内容为范例,明确要求,合理分工,让资料搜集作业完成得更有对性,积累了课堂教学所需的知识储备和情感储备,学生进入课堂时,带有各自不同的认知感受和独特想法,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了自我发现和独特思考,自然能提高课堂实效。
2.边学边做,以导学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指导、反馈的研究,我们会将导学作业贯穿于学习始终,指导学生边学边做,及时指导反馈,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学习增量。
如指导学生学习《谢谢你们,我的父母》:
师:前几天,王老师请小朋友做了一个小调查,我们来看看调查结果。(分别出示调查结果)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父母每天都在使用抹布,可我们只是偶尔使用。
师:是啊,偶尔做做容易,难就难在每天坚持。我们来看看我们班一位同学是怎么做的?(播放班级同学做家务视频)
师:王老师在了解不做家务的原因的时候,发现有部分小朋友是有苦衷的。(PPT出示两张调查问卷不做家务原因)如果是你,你有没有好办法?
生1:我觉得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再说做家务也不用花很多时间,比如说倒垃圾什么的,抽空就可以做了。
生2: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长大了,有能力承担了,如果现在不做,以后怎么独立生活呢!再说,我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应该尽自己的责任,为这个家出份力。
学生通过直观数据的对比,意识到和父母相比自己为这个家付出太少了。通过学榜样,再聚焦到不做家务同学的苦衷,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分享,孩子们相互吸收经验,在思维的碰撞和中解决了实际问题,课堂学习成了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学后选做,以实践作业拓宽学习能力
每位学生在学习后获得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提升都不同,于是,我们就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课后选做实践作业,以拓宽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谢谢你们,我的父母》后,考虑到班上孩子动手能力层次不齐,家庭情况也各有不同。如果硬性要求孩子每天做多少家务也不现实。因此我们有梯度地设计了家务认领的“温度卡”。学生可以根据家庭的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家务的难易程度来认领。由于作业是在家里完成的,老师不能很好地进行评价,因此,我们借助家长的力量,设计了家长点赞的表格,请父母在相应的位置点赞。
如此,巧妙地利用好家长的资源,可以激励孩子不断地去努力,可以及时有效地对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鼓励,拓宽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时空。
(三)展现新风貌,以过程评价发展个性品格
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一个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博大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不是某种静止不动的状态,而是具有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性的动态过程。教师要依托品德实践作业的一体化设计、指导与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参加实践体验活动,全面提高核心素养。
1.与学校活动结合评价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
品德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等紧密结合(1)融合主题班会活动:品德老师大多都是班主任,融合班会主题,设计实践作业,落实知行统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整合各科特色活动:品德课程是指导学生过健康积极、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可以整合美术、劳技等课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来美化环境,装扮教室“欢天喜地迎大年”。(3)结合学校大型活动:如少先队大型活动“我与植物共成长”,让每个孩子把种子拿回家种养,看看谁先开花结果。结合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完成《动物、植物和我们》的“寻找生命”实践作业,培育学生生命关怀素养。
2.与社会资源整合评价作业过程,引发学生个性感悟能力
很多实践作业都无法在校内、课堂上当场实施,而必须走出学校,到大生活圈中去。(1)社会“新点”,生兴趣:社会中产生的新问题,学生会觉得非常新鲜,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这样的作业学生积极性会非常高。(2)社会热点,养习惯:如现在各个社区都在实行垃圾分类。于是,在“可爱的社区人”的学习中,我们布置开展了“调查人们参与垃圾分类投放情况”的实践作业,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和重要性,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并影响身边的人。(3)社会焦点,促行为:我们可以从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寻求作业的主题。如结合“发展中的城市”,找到杭州这座城市不断发展中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失衡的“城市病”,布置“为创建绿色城市写一份建言报告”的作业,以开启学生关心社会的钥匙,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养成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3.重发展过程融合评价作业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品德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品德作业的评价更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评价指向的过程化:也就是说不仅仅重视最后的结果,更应重视对儿童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由于每个人生活环境不一样,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同学、家长等。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生点滴的进步都是评价的尺度。(3)评价方法的趣味化:评价方式的选择与活动内容息息相关,既要一目了然,体现直观性,又要转换内容,体现趣味性。如在“上超市”的学习中,我们设计了“我会自己上超市”的实践作业。通过最佳勇敢奖、礼貌奖、理财奖等有趣的评价方法,把不同的奖项变成金光闪闪的奖杯,学生爱不释手,很有成就感。(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主体的多元,使得在评价过程中各个评价对象必须互动,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使评价更客观、公正、全面。学生在评价中充分听取来自不同身份的表扬、鼓励和建议,教师则可以将学生、家长、教师多方的评价更好地综合在一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全面素养。
三、成效
一、作业的设计,人人有成功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往往只注意作业布置,忽视精心设计。作业的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挥创新;是否体现以生为本,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有利于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力求少而精,严格控制总量,有利于从全学科出发,摒弃无效重复训练,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是每一位教师须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作业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使全班每位学生都有能独立完成的题目,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得设计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力争不抄题,像在答题纸上那样直接写答案,与中、高考接轨。
二、作业的指导,个个有动力
这里所说的作业指导,是指学生独立作业之前的师生互动环节,即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它是学生独立作业的前奏,当堂训练的伏笔。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写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不教,学生会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的习惯。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全神贯注,深知作业题目的类型和解题方法及格式就在其中,不可懈怠。否则,无法完成接下来的独立作业,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作业的督查,生生似考生
这一过程是体现教学是否有效地重要环节。在每节课的最后一定要留一部分时间,我们要告知学生是独立作业的时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运用和创新的过程,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反馈的有效手段。因此,此时教师得更像是考官,学生似考生。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或借助自己的书本和课堂笔记等尽力完成所有的课堂作业,杜绝抄作业现象发生。只要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就算只完成1题也不错,完成2题就更不错了……教师要不吝啬表扬,及时给予奖励: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先完成全部作业的同学就可以交给老师出去自由活动……
让学生牢记:上课只有认真听讲、积极笔记、主动探究……才能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才能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四、作业的批改,本本有反思
下课铃声一响,教师应收齐所有的学生作业本,带回办公室及时认真批阅,以便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学生错题集。并对此次作业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否有雷同作业,书写是否马虎,格式是否规范等等。重点要研究此次作业完成的效果:若有50%左右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出色地完成,还有30%的学生完成了一大半,其余的学生能完成一些,说明目标基本达成;若几乎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都完成了,且大部分用时很少,则说明作业的设计偏少或难度偏低,没有达到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若极少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则说明作业的设计偏多,偏难或教学过程有效性不高。需要好好总结与反思,确保今后不出现类似的问题。
五、作业的辅导,题题需到位
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作业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要学生逐步养成将作业交给老师后就反思,反思自己的作业是否存在问题的好习惯。培养未全部完成的同学要主动请教优秀的同学尽量将问题搞懂,互学互助,并且主动找老师订正的好传统。久而久之,优良的学风就会在班级和校内形成。
一、清楚认识职业学校的学生状况
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一般特点是: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愿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讲意气;但个性强、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是偏激的;在中学学习生活中,他们经常受批评多,受表扬少,自信心差;行为表现上纪律散漫不求上进,个别甚至吸烟、喝酒、骂人、打架。
二、明确职业学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辅导员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还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要热衷于本职工作,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讲究工作艺术、走进学生心灵、不断创新,把班级作为是学生成长的园地、发展的沃土。
三、做好职业学校辅导员管理工作
1.制定量化管理方案,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纪律涣散,要管好带好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抓好纪律是头等大事。因此,笔者在接手每一个新班时,就结合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定了适合本班更具体的管理方法,分奖则和罚则两部分内容。并制定了班级情况周报表,将每周班级情况登记在周报表上并予以张贴,然后结合班级管理条例的具体细则,将违纪学生的扣分和受奖学生的奖分情况记录下来,以备平时或年终评比优秀学生做准备。这些资料也是笔者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的必备资料。
2.对学生要“爱”字当头
辅导员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和信任尊重将会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如果辅导员体罚侮辱挖苦讽刺,就会形成与学生对立的局面。
第一,对后进生要给予厚爱。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总之,对后进生不是厌弃而是教育,不是疏远而是亲近,不是怀疑而是信任,不是怨恨而是关心,不是训斥而是热情帮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第二,对中等生要博爱。中等生往往是一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秀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上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不那么自信。对这类学生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的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第三,对优生要严爱。优生谁都宠他们,也正因此优秀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被淹盖、被原谅、被袒护,小的缺点易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笔者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习成绩优秀,更重在人品优、心胸宽广、心理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就要用更加严格的制度要求他们,这样才能克服优生的弱点,才能使其扬起风帆继续前进。
3.要突出教育重点
第一,注重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班干部是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忌讳的是辅导员一人说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变成对手的关系。那么,如何将对手关系为助手关系,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艺术所在。笔者认为首先,辅导员要有多设助手的想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成为助手,要把每一名学生当作助手。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负责一定的事情,大家都为班级负责,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有表现自笔者的机会。比如,从一开始笔者就让班里所有学生争做班干部,并鼓励他们珍惜机会努力工作,努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才华,为班级争荣誉重新塑造自己。
第二,重点关注特殊生,以点带面带动班级管理。“特殊生”并不仅仅是后进生,有好多违纪现象发生在他们身上,如:上课爱说话、睡觉、看小说、课后打扑克、上网吧,甚至夜不归宿。针对这些“特殊生”,笔者是特别关注的。他们大多是中学时期的“文化差生”,在长期的“笨蛋”“不可救药”等斥责声中,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几乎荡然无存。关键是要帮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心。首先,教师必须克服职业学生智力低下的错误思想;其次,要帮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职业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做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辅导员一定要有耐心、细心、信心和恒心,要特别关心和体谅,要经常与他们交谈,不能盲目批评处罚,要“软硬兼施”。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与分类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1、高度的抽象概括性。
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更抽象、更概括,其概括程度之高,使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
2、严谨性。
“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地建立起来。”正是由于数学的严谨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
3、频繁性。
高中课程中数学课在一周中天天都有,因此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其频繁的。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分类
1、巩固性作业。
通过这一类作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原名、公理、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和法则等),掌握数学活动技能(数学式子的变换技能、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技能、作图技能、运算技能、使用计算器的技能、论证技能等),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活动技能达到“自动化”,体现并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基础目标。
2、研究性作业。
是一种全新的、开放的作业。研究性课题的提出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确定,或直接由学生独立提出的。而完成“课题”的研究通常可以由学生独自进行,也可以由若干个学生(一般是2-4名)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团队力量合作进行。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努力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高层目标。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实践
(一)高中数学的作业结构。
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中应包含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巩固性作业主要是落实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公理化与结构思想、函数思想及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性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能力。要让作业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
1、作业的目的性。
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
2、作业的针对性。
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困难性作业应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力能胜任的,且要考虑多数同学的适应性。
3、作业的差异性。
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短这种差距。当然,它需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可根据学生的水平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布置适量的选做题。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显然行之有效。但须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4、作业的重现性。
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要注意重现并不等同于机械的重复。要注意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完成。
5、作业的开放性。
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教师用“√”、“╳”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那么,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们作了以下两点改革:
1、用“”、“?”或写评语等来代替“╳”、“√”。
关键词:作业评价 数学教学 多元化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独立运用和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基本上都是单一的“对、错”或“A、B、C”等级,而学生对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往往也只看成绩,不加反思,所以很难起到反馈、调控的作用。如何改革旧有的数学作业评价方式,使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度和评价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让作业充满“生命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业是评价的根本,数学作业评价改革离不开作业设计改革。好的作业不仅具有实用、开放性等特征,还必须富有“生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作业改革实践中我们要注意选择利用贴近生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素材,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学习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如下练习:
商海中的欺诈:A时装的统一零售价是1500元/套,某时装店以4折的价钱进了货,平时打8折出售,该店平时卖出一套可赚取多少钱?“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店主将原来的统一零售价1500元改为1800元/套,然后推出促销价:7折酬宾。该店节日卖出一套A时装可赚取多少元钱?
这样的作业,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所学的分数、百分数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二、让作业评价“人性化”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让数学回归文化本源,就需要改革作业评价,使其“人性化”。 转贴于
1.用赏识的语言让评价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例如,某老师发现一位平时作业工整、从不马虎的同学,这次却很潦草且有不少笔误,她没有武断地评价,而是进行了深入了解。得知该生当时家里出了事,身体又不舒服时,就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这种人性化的关怀,充分鼓励了学生,给予了他积极向上的动力。
2.用期待的语言让评价给予学生进步的动力
例如,本班这一学期刚转入一名外地生,数学基础很差,两次单元检测下来都只有三、四十分,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在第三次数学检测中,这位学生意外地得到了59分,我在他的成绩单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并写上“59+1=60”。当他疑惑不解地来询问时,我满怀期待地说:“你虽然这次考的是59分,但你的认真和努力已经让你及格了。我希望,下次你能真正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第一次及格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他非常开心,校对时也显得特别认真。经过一番努力,他在之后的单元检测中得到了62分,终于真正地及格了。近段时间的几次测验基本上都能够及格,可喜的是有一次居然还得到了78分。这种期待式评价是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让作业评价“多元化”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他们在探索和交流中得到成长。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课堂上就必须为他们提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应当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保证他们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不是说所有的作业都交还给学生自己批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问题”作业,有目的地选择个别或几个学生,共同批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发现差距,进而改善自身、得到进步。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研究探索,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创设发展的舞台,激发新的学习动力,扬起冲向知识海洋的风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