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医学教育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效益;兴趣;活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全面走进新课程,深化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如何扎实有效地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我们英语教师探讨研究的重点。我们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英语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兴趣尤为重要。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新课程就明确主张通过唱歌、游戏、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歌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三年级教学英语数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英语儿歌“Ten Little Indian Boys”进行教学。这歌曲不仅可以让学生容易掌握英语数字,也能通过改编歌曲以求练习新的语言知识。
比如可以把“Indian Boys”改成其他的新词汇。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是枯燥烦闷的语言学习变得轻松、简单,愉快。
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多是从唱、玩、演、做等形式中获得。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呈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游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也是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只有在愉悦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活。针对小学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般可以利用下面几种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一堂平凡的英语课亮起来:“guessing game”、“touching game”,“matching game”,“searching game”,“missing game”,“grouping game”。
例如,在四年级教学“Occupations” 这一话题的时候,需要学生掌握大量关于各种职业的单词,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直观的游戏中掌握和巩固单词。在开展游戏活动时,老师必须特别明确的是,游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玩,而是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英语的游戏教学是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欢乐的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生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夸张肢体动作示范,提高示范效果
肢体动作是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常借助夸张的肢体动作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形象记忆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长期记忆。这种做法符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也符合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效果最佳的教学原理。
用肢体动作示范教学单词、短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师生的欢迎。例如教学形容词:big、small、tall、short、fat、thin、long、short;方位词:in、on、under、behind,心情词:happy、sad 、angry、bored、hungry,以及动作类词语:run、jump、swim、play basketball等时,教师可先借助夸张的肢体动作示范的帮助,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增进学生对词或词组的长期记忆。
肢体动作示范还可用于学生的语篇学习。借助教师的肢体动作示范理解短文内容,借助同学的肢体动作提示回忆、巩固短文内容的学习形式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学习材料形象化、意义化,符合记忆规律,效果特别好。教Book12Module5Unit2 I’m flying in the sky.时,笔者在借助课文图片介绍背景的基础上,第一遍的听课文,学生只听声音不看文字,教师做肢体动作示范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遍听,教师鼓励学生把听到的用肢体动作表示出来,由于有前面教师肢体动作示范的辅助,学生能听懂越来越多的句子,能做越来越多的动作。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把听到的句子说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许多课文中的句子。最后教师把句中核心的现在分词looking, wearing, jumping, playing 等列在黑板上,学生借助教师和同桌的肢体动和现在分词的辅助做自我测试,看谁能说的句子多。整个语篇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富有实效。肢体动作示范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长期记忆,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课堂活动任务化
课堂活动(activities)是以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为任务的(task-based),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交际不可能靠灌输知识来实现,而只能是通过课堂活动来体现和落实。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或者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的可操作性的交际性的教学活动。因此,任务化教学活动就是课堂中实施交际性教学的方式和途径,英语教学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真实交际能力。
如在教shopping这一课时,教师以一张购物清单(shopping list)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完成购物的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已学过的内容布置水果、文具、衣物和鲜花四个“销售专柜”,组织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并根据情景引申出“讨价还价”“找零钱”等内容,用以丰富和扩展课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让学生交流“购物”所得,用以强化和巩固本课的生词及语言重点和难点。
四、及时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为了保持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水平。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实践性、综合性是高等院校影视艺术课程的显著日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影视属于工业制作艺术、大众消费艺术,创作到制作包含众多程序、职业、艺术门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将实践环节放在核心位置,优化利用各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方式、手段的总称,是多种教学方式组合下的操作对策,可以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是师生间的关键性纽带,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增进师生间的友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整体性、双向性、实践性。
(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不同于教学方法,是指课堂教学中,传递一系列教学数据信息,吸引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加准确、客观地理解新的知识点。语言、教学工具是其关键性载体,前者由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组成,后者包含普通教具、现代化教具。教育手段和人类文明演绎历程大致相同,由最初的粉笔、黑板、教科书等到现代化的录音、技术投影、录像等,“开放型、超时空”是其显著特征,标志着教学手段逐渐走上现代化道路,而传统与现代化与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属于教育教学服务状态。总的来说,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表现力、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确保影视艺术教学目的顺利实现。
以“影视艺术教育”为例,影视欣赏室、影视欣赏课件都属于有效的教学手段。一是:影视欣赏室。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影视欣赏室具有多样化的功能,电视机、投影仪、电脑等都是其重要组成元素。影视欣赏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理解、掌握影视艺术作品的内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减少这方面的运营成本。二是:影视欣赏课件。就影视欣赏课件而言,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分析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明确影视艺术教学目标,客观分析影视艺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向、教学活动环节等,合理制作课程软件。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网络影视欣赏课件是特别常见的影视欣赏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制作软件,在电脑演示过程中配上一些动画、图像等,便会使所呈现的课堂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从而刺激学生感官,对新课题知识留下初步印象。教师也不需要过多的板书与讲解某知识点,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比较高。对于网络影视欣赏课件来说,是一种作用于网络环境的课件,借助网络客观呈现的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的影视艺术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强化,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高等院校影视艺术教育教学方法
(一)基本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观摩法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课堂讲授法是最基础的方法,属于学校教育中的“大众法”,要以教师为中心,优化利用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师生、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迅速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课堂讲授法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注重反思与总结,不断完善讲授法。就观摩法而言,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可以和当地的影视制作机构长期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影视艺术章节内容,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影视制作基地观摩,组织他们观看一些纪录片,比如,影视剧制作现场花絮,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逐渐提高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以便毕业后更好地胜任对应工作岗位。
2.实验实践法、拉片法
就实验实践法而言,需要转变师生角色,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辅助者等角色,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方位分析影视艺术章节内容,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一些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素材,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层次性的题目。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特别是节假日,拍摄不同类型的DV剧,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影视摄影基地,以小组为单位参观、考察,更好地了解影视摄影基地各方面情况,更好地学习影视艺术课程内容。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查阅关于影视艺术方面的信息资料,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写影视鉴赏文章。在此过程中,可以极大地为提高学生查阅信息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写作等能力提供有利的保障。
就拉片法来说,是指在多次观看影片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分析影片的整体与局部细节,准确理解影片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动画课、导演课、摄影课等都可以采用拉片法。教师需要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制作不同类型的影片,而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和影片密切相关,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拉片。它是学好电影课程的基础性方法,也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
(二)综合教学方法
1.话题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
就话题教学法而言,“话题”才是关键所在,是影视艺术课程的难点、重点。教师在讲解完影视艺术章节内容后,巧设问题情境,并以某话题为中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根据已学的知识谈一谈自己对此的理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看法,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更加全面地理解新的知识点。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港台和大陆影视之间的差异,制作影像的特殊技巧,多引导学生探讨一些新时期影视界的热门话题,更好地了解新时期影视艺术动态发展情况,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就问题式教学法而言,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影视艺术教学内容,设置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教学目标、学习目的,结合题型与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通过不同途径适当点拨学生,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简单、清晰”地讲解相关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掌握理解新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学术研究法
就任务驱动教学法来说,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在自主学习、协作环境下,学习影视艺术知识,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作用下,合理提出“任务”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就学术研究法而言,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影视艺术课外兴趣课题活动,比如,欣赏并写作影视剧,进行DV拍摄,甚至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学术研究方面的论文,申报校、院级课题等,逐渐提高他们的影视艺术实践能力。
一、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1.理论解释与变量确定
研究教育满意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影响因素指标。冀惠选择学术支持服务、非学术支持服务、导师指导服务、课程与教学服务、学生发展结果五个指标作为满意度指数,研究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2宋伟、周海滨等构建了包含6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的测评模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作出评价。[3]许长青则将研究生培养过程分为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导师指导、专业实践、学位论文5个阶段开展相关满意度研究。[4]结合文献资料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详细列出了可能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子因素。为保证研究的严谨性,本研究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了预调研,并根据预调查情况,最终确定了35个子因素,并将其归纳总结为教学设施、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四个影响因素,以最大限度获取研究生对每个影响因素的真实判断。
具体而言,“教学设施”因素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图书馆资源的完备性与前沿性、教学教室建设情况、多媒体设备建设情况、案例室建设情况、学术交流活动或讲座的举办场地、实验条件、专业调研以及实习基地;“师资条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指导教师的人格修养与人格魅力、授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导师的责任心、导师的指导与教学方式、核心课程教师的实践经验、授课教师的案例教学方式、授课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对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视与投入程度、学校和学院关于专业学位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建设、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落实情况、日常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教育创新性以及项目特色;“教学实践”因素包括以下11个方面:总学时与学分的安排、跨学科课程占整个课程的比例、应用性课程占整个课程的比例、教学内容的充实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参与性、教学实践的学时与学分设置、实践与实习的整体效果、论文答辩的时间安排、答辩委员会的设置以及导师对学位论文的指导情况。
2.实证方法
本研究将教育满意度定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是否感到满意,包括非常满意至非常不满意等5种情况。以研究生受教育过程中是否满意作为因变量,即当对教育过程非常满意时取值为1,非常不满意时取值为5,其他依次赋值。采用常用的有序回归分析方法一Probit模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进行分析,以客观地分析影响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此,构建如下多分类变量的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满意程度:y,=/3'xt+st
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x;为解释变量,均为向量形式表示。式中代表参数向量,为随机误差,假定其独立于解释变量,且呈标准正态分布。被调查的研究生按5个等级给出评价值,对应等级1(非常满意),对应等级2(比较满意),对应等级3(―般),对应等级4(不太满意),对应等级5(非常不满意)。此外,为自变量,本研究共包括7个解释变量,具体对应关系见表1。
3.数据来源
本研究针对某农业大学2011-2013级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开展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集的有效问卷为180份,问卷有效率为90%。调研样本获取后,在录入和核查基础上,采用Eviews6.0分析,研究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满意度。
二、实证研究结果
1.描述性统计结果
第一,控制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被调查研究生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例非常接近,男生占49.4%,女生占50.6%。从工作性质上看,来源于企业的研究生(包括国企、民企和外企)在被调查者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3.3%,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次之,占23.3%。其余有10%的研究生为自己创业,从事其他职业的占3.3%。从工作年限上看,被调查者中以工作年限在10年之内的研究生为主,其中44.0%的研究生工作年限为6-10年,27.6%的研究生为5年以内,工作16年以上的研究生比例较小,仅为10.3%。
第二,因变量及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结果。调研中,研究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工商管理教学整体满意度指标平均分值为1.57,偏向于设置选项中的“比较满意”,被调查者总体上对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较高,教育效果得到研究生的普遍认可。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方面,教学设施、教学管理、师资配备和教学实践的满意度平均得分值分别为1.05、1.66、1.54和1.71,同样均接近与选项设置中的“比较满意”。具体而言,首先,在教学管理中,研究生最满意的是曰常管理,关于MBA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建设和学校对MBA教育重视与投入程度满意度次之。相对来说,教育创新性和项目特色满意度偏低。其次,在教学设施中,其中研究生最满意的是教学教室建设情况和多媒体设备建设情况,而对学术交流活动或讲座的举办场地满意度偏低。
因此,今后的专业学位教育应着重强化研究生专用学术场地建设以促进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再次,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生评价最好的是教学内容的参与性和总学时与学分的安排,跨学科课程所占整个课程的比例、导师对学位论文的指导情况及实践与实习的整体效果评价次之。研究生对应用性课程所占这个课程的比例、答辩委员会的设置、论文答辩的时间安排的评价略低。因此,为增强研究生的满意度,教学实践中的这些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在师资配置中,描述性统计结果反映出研究生普遍认为指导老师具有很高的人格修养和人格魅力,授课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在教学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次之。同时,研究生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满意度偏低:核心课程教师在企业管理、咨询和项目研究的实践经验不足,授课教师对本土案例开发、基于实地调研的自编案例较为欠缺,以及授课教师在专业前沿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教学设施显著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满意度,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专用配套教学设施以保障培养质量。农业高校开办全日制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时间普遍不长,相对有限的设备资源尚不能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匹配。为此,培养单位要逐步完善教学设施保障服务,—是加强专业学位教学资源建设,尤其注重完善案例研究室和专用图书资料室,提供丰富的案例学习资料;二是加强专用学术交流场地建设,强化学术交流制度,以满足研究生定期开展专家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的要求;三是增加现代化管理实验设备和软件配备,并保障研究生使用频率,结合研究生实际工作需求开展教学,实现研究生管理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第二,教学实践是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高校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力度。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的来源和组成决定了其培养过程必须紧密联系管理实践,实现知识体系与管理实践的有效对接。这就要求高校紧紧围绕研究生的迫切需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体系。一是要完善培养方案,充分考虑到实践环节的学时和学分设置,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具体而言,要增加应用性课程比例,实现教学活动与实际工作环境相结合,开展案例教学、探讨式教学,切实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创造条件保证研究生实践教学开展,完善实践学分认定制度,加强研究生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建设,有效拓展教育维度;三是毕业论文选课阶段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鼓励研究生进行“实际问题导向型”的论文研究,以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提升管理实践能力的教育目的。
从国家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高考改革也是与之息息相关的。最新的高考改革在学科分值上的变化可以简单概括为语文分数增加、英语分数降低。在对国家文件和相关改革的阐释上,基调是毫无疑问的—加强民族文化,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这并不是要降低对其他国家文化的重视程度,相反,我们对他族文化的掌握还应提高要求,使其成为学生的必备知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在具备强大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高校外语教学中应该正确地处理文化之间的碰撞,使文化正迁移产生最大化作用,同时最小化文化负迁移,从而更好地达成外语教学的目标。
二、文化迁移概述
Porter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范围定位为“对社会事物和事件看法方面的文化差异,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他文化长远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看法差异制造的交流障碍。”也就是说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的过程中就会遵循自己国家文化、语言、办事方式的准则去表达思想及情感,因而就会把母语的特征用第二语言表达出来,出现文化迁移。文化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因为语言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流,文化对交际的正负迁移直接影响了交流的效果,甚至可能产生文化冲突和障碍。文化含义非常广泛,可以指反映人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成果,也可以是反映生活中不同特征的风俗习惯、礼仪、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我们发现,不同文化的个体、集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差异:问候、称谓、告别、恭维、自谦、致谢、个人隐私、友谊观、亲属关等方面的差异是巨大的,甚至是双方不可理解的。文化迁移的根源是文化差异,包括表层文化迁移和深层文化迁移。表层文化迁移是指语言应用者将自己文化对某个词语、句子的理解套用在外语上,这是语用失误的语言方面。例如bull’seye(靶心)按照汉语的字面意义理解就是公牛的眼睛,而在英语中并不是表达这个意思。深层文化迁移是语言应用者因为对他族文化缺乏了解而应用了触犯这种文化的准则、底线的话语,这是语用失误的社交方面。对同一事物,不同文化的人的认识和理解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例如龙(dragon)在中国的文化里是神兽,是权利、地位的象征,所以我们形容自己是“龙的传人”,将皇上成为“真龙天子”,甚至在皇权时代,龙的图案都是御用的,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然而,在西方文化里,龙是罪恶的化身、是怪兽。基于这样的文化差异,曾有学者建议在中英翻译中将“龙”不要翻译为“dragon”,而直接采用全拼“Long”,然后再给其释义。从文化迁移的角度来考虑,这个建议是非常可取的。在汉语中我们用“鼠”来形容胆小的人,例如“胆小如鼠”、“无胆鼠辈”,但在英语文化中用的则是野兔一词,“astimidasahare”。在中国的文化中,形容比较厉害的女人,我们通常会说像“母老虎”一样,但在英美文化中,会用“lioness”(母狮子)一词来形容。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中用不同的动物来描述相同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应还看到文化的相同点儿—用的是一类动物。在中美文化交流中,我们有必要从三个方面了解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第一,中西方的个人价值取向差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individualism”这个词的理解存在偏差。在中国的文化中极大地赞美集体主义,认为个人主义是不好的,所以当我们将“individualism”这个词译为“个人主义“时,就会让学生认为其是贬义的。而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是得到极大赞扬的,是个性、个人奋斗的体现。第二,中西方的隐私取向差异。中国文化中,朋友之间互相越了解代表关系越亲密,而西方文化中隐私并不能成为友谊培养的阻碍。隐私取向差异还体现在拜访上。西方文化中,即使非常亲密的朋友上门拜访也是要提前预约,这是对对方隐私的尊重。第三,中西方时间取向差异。中国文化中比较重视过去,回顾过去,吸取经验教训,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窥见一斑。而西方人比较着眼于未来,活在当下,讲求做事效率。对非本土文化的吸收,与本土文化的相容,就犹如接受输血或者器官移植一样。如果能够做到兼容并蓄,就像获得新生命一般,但如果吸收得不好,产生排异反应,也将是交际当中的致命因素。文化有异必然有同,语言共性本身是不能保证正迁移的,但却会对交际产生正面的影响。在研究语言、文化的差异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语言、文化方面的共性。中英两种文化在思维模式、文化观念及认知方式方面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例如,中英文化中都会有对于“死亡”“、肥胖”等委婉语的应用;对于动物形象、颜色的寓意也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因此,文化正负迁移研究对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三、高校外语教学与文化迁移
3.1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写与文化迁移
英汉语言上的一个显著差异是汉语基本上无语法形态、英语有着更多的形态变化。所以中国的二语习得者在冠词、格、数、时态、形容词的最高级和比较级、派生、句法、主谓一致、词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负迁移。这种负迁移只是停留在语言方面。母语文化负迁移是我们学生写作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在文化方面的迁移也体现在中国学生的写作中爱喊口号、内容空洞。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自然印刻着本族语的深刻痕迹,反映在用词、句式、语序等很多方面。学生们在备考甚至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建议学生多背一些模板,这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理解的背诵直接导致的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将这些句式、模板张冠李戴、文不对词。写作教学的重点是文化思维培养。将句式、模板的讲授演变为文化思维的教授,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教学中还应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思想的表达方式来体会文化的不同,在认同、吸收差异后,然后再去写作。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课上、课下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学生有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敏感性。
3.2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译与文化迁移
201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将翻译的分值由原来的5%提升为15%,形式也由单句翻译转换为段落翻译,内容为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从这一举措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于外语水平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词、句翻译,而是上升到综合理解能力基础上的翻译。在翻译的教学中,我们更加应该多关注的是英汉文化的差异,使译文不要受到文化负迁移的影响,适当的增词或减词。首先,汉语文化讲究意合,忽视形合,但英语文化十分重视形合,所以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就有必要在适当的位置加入一些连接词,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文化标准。目的语文化常常将主要表达的内容先说出来,然后再加入修辞成分,这表现在翻译的组句方面,要按句内主次从属关系排列,形成树状结构。第二,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这种情况也是文化在语言上的映射。英语文化中比较注重直截了当将主要意思表达清楚,所以,很多时候讲主语忽略,只说事情本身。这造成译者在汉译英时形成嗦、不符合目的语文化思维特点的译文。在翻译时也要注意英语中长句、从句、用词句型变化比较多,而汉语中多短句、分句、重复内容,这也是文化差异的结果。
3.3跨文化意识培养
大学外语教学目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基础知识在大学之前已经全部学完,学生认为大学外语的内容无新鲜感,无可学性,所以造成学生对于大学外语学习的倦怠情绪。学生承认外语有用,但却不知道用在哪里、怎么用、怎么学。大学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教学内容、方式、目的的定位问题。大学外语教学的内容不应再集中在语法、阅读等应试内容,而是应将目的定位于以文化为中心,以语言为基础辅助,应关注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对本族文化的充分认知基础上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阐释、理解他族文化并与非本族文化进行有效比较。对本族文化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他族文化产生正迁移。学生的广泛阅读必须包含阐释多种文化的书籍,而所用语言则应该是所学外语语种。要想充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的阅读空间与条件。学校图书馆应建立跨文化阅读模块及相应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阅读意识。第二,课堂上应该组织有效的阅读成果展示,将文化阅读作业成果以短剧、演讲、朗诵等方式展现出来。第三,建立有效的网络课堂及多媒体互动模式,使学生利用英语进行对文化内容的交流活动。第四,接触不同的文化氛围,从实践中认知进而认同文化差异。
四、结语
【关键词】中职语文;观念;趣味性;多媒体
在中职学校,语文课是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的基础课,学好语文,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职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职业素质,这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揭示了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过去“控制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上来,转变过去“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想方设法与学生交往,优化师生关系,努力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让课堂焕发出生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随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教师应该不断充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力求广博精深。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学生新旧知识和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避免无效的重复教学,这样,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爱上语文。这样就可以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就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导人,一开始就把兴趣勾起来,营造情境,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谜语、诗歌、格言、小品等生活趣事导人,突出了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的文学,生活氛围。还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教学,教师用生动的语音和音乐、绘画等手段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营造欢乐的、愉快的、轻松的教学氛围,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知识传授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合理设计课堂作业,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绿》,要求学生写出带“绿”的成语。描写“绿”的句子,比赛看哪位学生写得多,写得好,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性高涨。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成语搞成语接龙或写出相近相反的词语,日积月累,效果良好,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是创造。还比如,学习了老舍的《我的母亲》,在班里组织以“感恩母亲”为话题的演讲比赛,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也可以搞诗歌朗诵会,排演课本剧,还可根据课文精心选择话题开展辩论、讨论会,作文也可采用自批、互批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及逻辑思辩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一举多得。
三、注重提升学生的信心
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学业成绩处于学习群体的中下游,长期得不到来自教师的真切关注,处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学习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提不起学习兴趣。另外,社会上存在对中职学生的偏见,认为中职学生不如普通高中学生,认为他们是考不上大学才来上中专技校的,以后一定不如正牌大学生。因此,中职学生大多是带着“学习失败者”的心理阴影跨进职校大门的。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打上低人一等的标签,而要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令全社会为之骄傲的人。现在有许多企业宁可要中专技校的学生也不要大学生,这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让学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会让社会更加进步。
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传授具体的知识,而应该尽量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点、方法、精神,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新精神。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师会教,而是学生会学。为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巧用教学方法。我在语文课教学中适时使用朗读法、启发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辅助教学,例如,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问题式情景,使学生积极思考;推迟判断,让课堂留有余地,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墨守成规;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兴趣,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各种现代化语文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增加语文课堂的开放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当增加语文课堂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语文课本只是有限的书本知识,是一个范本,是师生探讨和学习的基本内容,而非学习的全部内容,语文的学习应当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言背景下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经常让学生欣赏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言,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整理成本,甚至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学,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又爱上了语文,提高了语文素养。学生是朋友,不是对手;学养是气度,不是架势。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创造。
六、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