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范文第1篇

一、当前我国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预算管理执行不严格,目前医院执行的《医院财务制度》是1999年下发的,该制度由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制度只要求财务收支预算,对医院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资本支出等情况预算没有要求。其次是没有在医院内部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只是将预算工作纳入了财务部门的业务范畴。第三是预算管理内容不够完整,目前我们只做了财务收支预算,而对现金流量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的重视明显不足。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一)预算管理意识方面

要强化预算编制意识,不能把预算编制当作一项领导规定的例行任务来做,也不是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而应当是把预算编制当作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方式。具体来说,预算工作基本是根据部门上一年度的资金收支情况来做编报,然后在年底将年度的实际收支明细做一完整的统计,财务人员往往认为财务预算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而没有意识到其是一种有效有力的管理手段。

(二)预算管理体系方面

预算管理工作应由专人及专门的组织负责。然而当前许多医院还缺乏此项配备,还都是各部门会计分管各家小账户这样的情况。要想实施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就必须从上到下统一贯彻,从各科室到医院领导统一协调,充分履行预算收支计算,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目标的到位。

(三)预算内容方面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医患者对医院在硬件方面,尤其是环境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医院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再到小规模的绿化美化、增加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备等都给医院在预算编制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医院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而根据经验,医院在筹集资金方面的工作经验不足,都是预算编制要思考的问题。除此以外,随着现代化的就医结算方式的加入,预算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在收支款项管理方面力度,确保预算工作在各方面充分到位。

(四)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

预算编制应当是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通过编制预算,让广大职工了解公立医院的事业计划和发展目标,但目前公立医院编制预算基本是财务部门和个别几个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根据上级的要求,布置设备管理部门编制预算年度设备采购计划,布置后勤部门编制维修项目计划,布置人事部门拿出预算年度的进人计划,财务部门根据上述计划和往年的业务收支情况,编制预算年度的业务收支预算。同时目前公立医院基本上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即根据去年的基数加本年增减因数来确定年度的预算收支规模。但近年来,公立医院的收入、支出和投资规模大幅度提高,若还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则有可能使预算成为空头支票。

二、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医院资产配置效率

一方面,要完善医院收支分类体系。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提前编制预算,细化预算内容,减少代编预算规模,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严格控制部门预算管理。深入推进预算编制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研究制定资产配置和更新标准。积极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服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作用。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强化部门预算责任,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加强分析和动态监控,完善评价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加强部门预算专项结转和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强化资金调度管理。推进各类资金整合,增强资金的规模效应。加强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衔接配合,健全预决算相互促进机制。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等关键环节,提升信息化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能力。全力推广实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在省级成功应用的基础上,201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在地市级财政部门的推广实施。加大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力度,基于应用支撑平台构建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运行维护体系。抓好数据中心建设,深化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三、引入现代会计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一直采取财务会计方式,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应积极探索推广注册会计师审计披露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做法。实行 “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现代会计服务业在公立医院收支核算上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作用,政府财政部门则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这种模式既有利于解决政府有关部门人手不足、医院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也有利于克服政府直接插手医院微观管理的弊端,增强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更有利于提高医院收支的透明度,也便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加强监督。

四、评估机制决定财政补助额度

政府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考核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核定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逐步走上绩效预算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监管应把握“管大不管小,管粗不管细”的原则,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审计,重点是要审查资金运行的效果和绩效。同时,各类公立医院和接受政府资金投入的医院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要通过网络公开,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五、财政补助政策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立医院;科学发展;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医院内部审计是指医院内设的审计部门从内部对其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合理,实现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增加,提高医院的运作效率,协助医院实现总体发展目标。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植根于医院,了解医院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知道医院深层次的问题,在审计中能抓住重点,切准要害,因而针对性强,有利于改进医院管理中薄弱环节。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监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适应新医改要求,学习和运用《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以经济效益为依托,以社会效益为基点,服务于公立医院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医院经济运行的综合监管职能,为公立医院和谐健康地发展提供保障。

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理顺审计

关系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然而,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身份,其内部审计部门既要为医院服务,又是政府审计在医院内部的延伸,使内部审计定位相对模糊。医院管理层缺乏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的积极性,对给予内部审计较高的独立性存有顾虑。有些医院为了精简机构,将内审部门合并在纪检监察部门,或者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部分。从专业角度看,纪检监察部门虽然也是监督部门,但其工作重心侧重于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监督,而内部审计侧重于事,需要借助专业的职业判断去认定某一审计事项。内审机构设立在财务部门,本身就无法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容易造成互相包庇。另一方面,内审机构是在单位内部设置的,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审计工作必然依附于本单位的行政权力,受到行政权力的干预,其独立性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公立医院领导要重视内审工作,做内审工作的坚强后盾。医院应依据独立性、权威性的原则,在医院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下,设置同本单位其他职能部门平等的、独立的内审机构,保证内审人员在部门关系上与被审计机构相分离。保障审计机构在人员、经费及业务的独立性,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保持其稳定性。同时保证审计人员在开展业务活动中的独立性,审计人员有权自主确立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

内审工作涉及面广,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要理顺与被审计机构的关系,特别要与财务、总务等有关科室和部门加强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内审机构要具备较强的亲和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被审机构抱着信任、平等的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和内容,采取规范性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准确,同时要多征求被审科室的意见,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点,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改进的可行性措施。只有保证医院内审部门的独立监督地位,理顺审计关系,才能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推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科学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创新审计

模式

目前,除国家卫生部2006年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国家没有针对医院内审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作出特别规定。许多公立医院内审机构缺乏一套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长效机制。而审计制度的不完善,往往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使审计意见或建议难以落到实处,常出现查出问题多而解决少的现象。

为了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医院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国家《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通过规定审计活动的范围,明确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权限和考核,确定内部审计活动的地位,授权审计人员接触与开展审计工作相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资产等。内部审计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才能避免审计意见或建议在执行过程中被人为意志所干扰,从制度上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目前,公立医院的审计模式仍以按需授权为主和系统基础审计模式为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已成为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协会推荐的审计模式,它是将审计风险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医院内审人员应正确掌握并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将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控制在医院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以及以前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组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从而有效降低医院运行风险、增强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同时随着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审计监督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对医院整体资源效益的管理审计。

三、深化医院内部审计领域,转变审计职能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既要有经济监督和控制的职能,还要有加强医院组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职能 。而目前,公立医院开展的内部审计项目主要是在财务领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上,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停留在事后监督层面。而医院的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也亟待进入医院内审范围,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内控制度以及风险管理的审计,强化事前决策参与、事中监督,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内部管理中的弊端。

因此,医院内审工作应结合行业特征,扩大审计的领域,除了了解和评价医院财务、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外,还应对医院政策和计划进行监督,对资产的安全性,资源的有效性,预定目标的完成性等进行全过程的审计 。通过拓展和深化内审领域,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把内部审计的重点放在加强医院管理和经济效益上,提高审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领域从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综合性基础审计转变,突出决策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在医院内审工作中,坚持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审查三结合,把内部审计渗透到医院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并及时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和建议,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医院科学发展服务。

四、强化医院内审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专业知识。我国目前在审计学科下还没有细分出卫生审计专业,这造成了医院内审人员在专业理论上的不足。而且随着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分科越来越细,内审人员不仅要求掌握审计、财务知识,还必须熟悉医院管理、医药卫生、计算机、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而现有内审人员在多元化知识方面的欠缺,往往导致现有的审计工作深度和广度都有所不足。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范文第3篇

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已成为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审计的口头禅是“围绕中心搞审计”,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是政府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就是审计应围绕的中心问题,即对医院审计的目标定位。当前,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具体体现为:医疗费过高――过度检查和治疗;药品太贵――过度、过滥用药,药品价格虚高,大处方加重患者负担;假名医座诊专家门诊――开设“院中院”、“科中科”。当然医院对这些载道怨声也不是哑口无言,总是回应公众、回应社会――医院也要生存。然而这个“生存”是养尊处优的“生存”、“先富起来”的“生存”还是与公众一样正在奔小康的“生存”?这四个方面的社会问题,也就是当前对医院审计要揭示的问题,即审计重点。

当10毫升的洛美沙星针原采购价27.64元 / 瓶,现在是3.5元 / 瓶;大理生产的100毫升/瓶的鱼腥草注射液采购价由25元~35元降至2.64元时(1月6日《半月谈》),说明药品价格虚高问题还是很突出。但审计也不能面面俱到,只能围绕与资金运动相关的:药品是否招标?定价是否遵循顺加原则?低进是否低出等问题展开?

当从前农民卖一头猪就能做一个手术,而今天做一个手术卖十头猪也未必打得住。当治一个感冒都要一二百元甚至更多时,谁还能不望医院而生畏?但经济日报报道,河南省从2005年10月起,各级医院医疗服务费大降价,综合降价幅度达28.7%。说明医疗费用降价的空间也大得很。审计人员不是医务人员,什么检查该做,什么样的治疗算过度治疗无法评判。那审计就无能为力了吗?不是,在当前随意打出几张住院单也能发现破绽――分项相加对不上总项,以减少医疗风险为借口捆绑收费,卫生用材料随意加价,自定收费项目等。

当街头巷尾大报小报上刊登广告,某某公立医院准分子中心治疗近视眼时,百姓哪里会知道,这个打着公立医院幌子的准分子中心,其实是某私人企业或某个人借用医院名义,既没准入、也没注册、更没有批价,也不用缴纳任何税费的特殊组织。审计应揭示其准入、注册、批价、偷逃税费等方面存在问题,并移交相关部门查处。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会计 内部控制 强化对策

国家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制定,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加强事业单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作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一内部控制机制是从自身管理和经济运作的特殊性出发,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之上对符合自身财务状况的控制制度合理制定,以达到提升经济活动稳定性和效益性、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目的,同时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对于公立医院经济信息安全也是重要的保障。只有对内部控制体系及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健全,才能够推动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一、当前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经济转型,加之我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起步较晚,在企业发展方面管理者更多关注的是企业的转型,而对于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并不重视,尽管关于内控的规范化制度相继出台,但刚出台的法律法规难免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具体的操作流程还显得不够成熟。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法规的出台是为了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起到必要的导向性和规范性作用,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公立医院关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及制度的实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公立医院不太了解财务会计内控体系完善的意义

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公立医院对于财务会计内控体系和制度的认识并不深刻,在内部管理方面仍旧依赖于过往管理经验,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显得较为缺乏。由于过多的着眼于眼前利益,捕捉不到隐藏的利益,在制度建设方面缺乏规范化意识,这就使得内控管理的效果差强人意。由于医院本身不够重视,工作人员在自身的工作执行中也常常为了躲避麻烦而不按照既定规章制度来处理事务,内控工作的监督性已然失去。

(三)关于内控评价机构的设置欠缺合理性

大部分公立医院仅仅是将内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之下,内审工作一度受到限制,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够得到彰显,甚至还会对内审数据的最终结果产生间接影响,妨碍最终评价结果得到落实。除此之外,由于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缺乏重视,公立医院本身也并未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必要的奖罚制度,评价制度缺乏规范化标准的约束,使得最终的执行流于形式,甚至信息统计含有虚假成分,难以展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优越性。

(四)从业人员自身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从业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人员的文化水平、职业素养等都对工作效果有较大影响。众所周知,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倘若不具备一定的职业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医院内审工作出现偏差,甚至出现资金流向信息草率、公款挪用虚假发票等严重问题。

三、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强化对策

(一)公立医院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价值的认识需要加强

当前公立医院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制的理解不够深刻,仅仅通过简单的人员培训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只有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内控意识,才能够真正实现强化内部控制的目的。首先,从自身实际的结构和特点出发,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对员工之间的职责划分清楚。其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当是合理且可执行的,员工需严格按照故障制度办事,可通过适当的奖罚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次,对审计机构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明确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应当加强审查,通过审查达到预期的监管目的,医院要引导员工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真正了解内部控制开展的意义。

(二)进一步对内部控制的体系和组织形式予以完善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需要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党政各级领导共同参与,随着新医改的出台,更加提倡对会计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的完善,要求从根本上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这就必须做好医院的财务监管与运行管理,在加强内控的基本前提下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保障会计信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这才能够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在整个医院延伸,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安全性。针对监督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指导,另一方面就是医院审计部门内部监督的开展,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序运转。内部审计监督的目的在于审核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保证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相得益彰,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时代在进步,对应的医院管理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系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控制资源的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绝非仅仅是事后修补,而是应当将防范体系建立在事前,做到未雨绸缪。

(三)内控评价机构建设也需强化

完善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需对审查和评估工作定期开展,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整治,具体实施过程应当首先确定财务会计内控评价体制是否适用和完整,通过对会计内控体系的构建确保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责任落实情况,保证制度管理工作有据可依。与此同时,医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制定也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方面,通过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可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进而严格执行内控制度。针对体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医院可聘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体制运转结果,及时改进不足,确保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运转,这对于医院管理而言至关重要。

(四)促进会计人员从业素质的提升

公立医院对于会计工作的关注度并不高,这就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工作水平也迟迟不能得到提升,由于专业知识素养的缺乏,不少医院会计人员在掌握专业管理软件方面也显得较为欠缺,甚至存在道德修养低和工作不负责的情况,一些违法乱纪的问题时有发生。基于此,公立医院应当着重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强化对人员管理软件的培训,加强人员道德修养,确保人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严于律己,提高医院财务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强化和行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能够促使医院各个岗位和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与监督,这在堵塞漏洞和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同时更是对公立医院自身竞争力的合理保证,对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公立医院整个经济业务流程中财务会计控制始终贯穿其中,它构成了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不断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考评与监督机制,才能够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方案,从根本上发挥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岑元柏.对大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审计要点选择与实施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

[2]李慧玲,马新丽,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09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导向;转型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一、医院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经营环境越来越难以预测,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经营风险已成为影响各大公立医院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在医院管理上和风险控制上也随即更加重要。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它强调事后监督和反馈,主要适用于财务审计,因此无法迅速捕捉医院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机遇,不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各种管理问题。因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内部审计就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其其合规合法;另一方面,即向医院的领导负责,全面促进医院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和医院经济效益方面的提高[1]。在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审计现已难以实现医院内部审计的目标,也无法满足管理层的需要,所以需要迫切的转型发展。

为了满足新经济形势下条件下医院经营和管理的需要,必须实现医院的内部审计任务。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实现由事后的监督管理转变为事前、事中及事后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加强管理原有医院传统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必须要用更高的管理标准和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拓展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而且必须细化到医院的各项经营、科室及日常管理活动中,不但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执行,更重要的是在立足于风险防范,长期有效地对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重要薄弱环节,从内部控制视角下给出可行的加强管理中合理性意见和建议,从而推进医院管理的平稳健康发展。而风险导向审计是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单位的审计风险与营运风险,能够系统并且有效地管理各种风险,并提升组织价值,而这正好契合当前医院内部审计转型的需要。

二、医院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制约因素

1.内审理念落后。内审人员普遍认为,在医院内部审计上是医院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从医院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进行的事后监督检查工作。事实上,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相应地对医院内部的运做机制和管理制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医院财务工作中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这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完全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势形的需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展自身的工作格局才能满足现代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

2.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它严格要求内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相当全面的系统专业知识,即目前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求懂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更应全面系统掌握宏微观经济学等其它方面的知识,比如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以及工程学等等。但目前而言,医院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存在着数量以及质量的缺陷。从数量上来看,我国专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还是完全不能满足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健康发展的需求;在人员结构上看,内审人员的年龄结构分布很明显不太合理,呈现老龄化趋势;另外,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兼任或者转任,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经验及知识,但是对于审计工作还无法足够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波动较大。从审计人T自身素质来讲,安于现状,不重视知识的充实及更新的人员居多。因此严重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也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度和力度。

3.审计方式及方法落后。当前,国内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仍停留在较低一级审计层次以及传统方法上,即仅仅重视在财务的收支审计情况、财政合规全理审计情况,从而忽视了审计的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效益性而进行的全方面绩效审计。通常采用的审计方法也比较传统,只是仅有局限于对比法、因素分析法基础审计等。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审计的内容方面也将之不断发展创新,原有比较单纯的定性分析方法现经不能满足当前审计目标的要求了,新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二者相结合贯通的审计方式将越来越重要,并要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及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法及审计策略。而目前的审计方法,方式严重落后,缺乏灵活度、针对性,因此无法满足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并完善。

三、改进措施及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