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儿音乐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不仅其成人教育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少儿教育也是极其完善。美国教育体系富于开放性,融合了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方法,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实用有效的教育体系。其中,少儿音乐教育比较有特点,吸取了达尔克洛兹教学方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结合美国实际情况和本地教学经验又有所改进和创新,特别是在少儿音乐素质培养上有着先进的经验,对我们的音乐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在这里,我们以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Sheridan School为例说明情况。这个学校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私立小学,坐落在华盛顿西北区,学生以白人中产阶级子女为主,教师也主要是白人。
师资情况与教材
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水平及教材质量。这个学校正式的音乐教师有2名,一名是传统美国人,另一名是西班牙移民。其中一人负责学前班至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另一名负责四至八年级。非正式音乐教师有10名,包括3名舞蹈教师,大小提琴教师各1名,1名钢琴教师,2名管乐教师,1名乐器合奏教师,1名非洲鼓乐教师。课程的安排与教学任务制定由两名专职教师完成,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安排不同的兼职教师教授,而且兼职教师也不是固定的,会根据每学期授课内容的改变而找不同的音乐教师。
教师的任务除了正常的音乐教学外还要负责组织学生的演出活动,包括每周五上午9:00―10:00的固定音乐会,每学期两次的大型综合音乐会(8年级毕业生还要完成整部音乐剧的演出)。这一系列的演出活动一方面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向学校和学生家长汇报教学成果,如果效果不好,教师有可能会因此失去工作。音乐课的教科书是由美国专业儿童教育出版社Macmillan/Mc Graw-hill公司出版的,教材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包括伴奏谱、幻灯片及配套光盘,学生教材约有300页,根据儿童的特点,每一课都是以精美的卡通插图和艳丽的色彩为主,很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教材内容不仅有音乐基础知识,比如2/4、3/4和4/4拍子中的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节奏的识读,高音谱表C-A的音高位置,还有大量谱例,而且还包括世界各地不同的音乐形式,比如有中国传统民歌、蒙古歌曲、爱尔兰民歌、土耳其舞曲、牙买加歌曲等,非常广泛,另外还有对音乐人的介绍,有名和不太著名的都有,包括普罗柯菲耶夫、穆索尔斯基、德沃夏克等,并不局限于世界大师。从这点可以看出,在美国的少儿教育是以培养儿童的音乐知识和素质为出发点,力图让每个学生尽可能更多地了解音乐知识,包括各种音乐类型及其特点、音乐家的生平等等,可以说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到的音乐知识的丰富程度要超过我们一般大学的学生,这是我们远远不及的,也是两国教育一个巨大的差异所在。
教学方式与内容
这所小学每个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10名学生,每星期安排2节音乐课,教学包括乐器的使用、曲式的学习、识谱、合唱训练等,这些教学内容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学习,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至于感到单调。
(1)乐器的使用
在实际教学中,奥尔夫乐器是经常用到的,这和奥尔夫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分不开的。事实上奥尔夫教学法在美国的很多学校都得到应用,各个学校间也经常就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经验开展交流活动。上课中经常使用到的乐器有木琴(xylophone),不仅有木质的木琴,还有小型的金属木琴(alto xylophone),同时还有沙、马拉卡斯、指钹、三角铁、牛铃、响铃、锣等,各个年级学生上课时会被分成几个声部,包括旋律声部,伴奏声部,BASS组,有时还会有SOLO组,在音乐的学习和欣赏过程中,会根据音乐节奏击打手中的乐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演奏出的乐曲效果就象一个微型的交响乐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职,在音乐创作表演过程中产生出音乐概念。特别是在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儿歌的过程中,由于每首儿歌都比较短,但节奏明快,于是教师把每一句儿歌的结尾都以木琴的双音击打作为结束标志。于是通过这种简单的训练使学生手、耳、眼并用,训练他们的协调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使每个学生在音乐体验中促进音乐知识的学习。
(2)曲式的学习
曲式学习主要是通过欣赏乐曲达到目的的,曲式结构用孩子喜欢的卡通漫画形式来表示。比如二年级一堂课内容是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师先在黑板上用幻灯打出四副以小丑为主人公的漫画。其中第二,第四重复段完全一样,都是左边一个矮个子小丑(弱乐段),右边一个高个子小丑(强乐段)。第一副是一个吹号手(引子),第三副是一个骑单车的杂技演员(变化乐段),这四副画生动的勾勒出音乐曲式形式(ABA),而且通过乐曲播放教师的演示,学生很快就记住乐曲的结构,因为旋律熟悉,每个人都能指挥一遍这首乐曲,曲式结构就以简单的图形和生动的形象印在学生脑子里。这种学习方法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识谱训练
音乐课中提倡首调唱名法,这个来自于柯达伊教学法的方法也已经成为美国学校音乐教学中训练音乐听力的一个基本教学手段。在音乐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经常听到的以“1”为开始和结束的歌曲。“1”它可以写在整个线谱中的任意一条线或间上,如果它移动的话,其它的音也会随之移动。这句话明确了教学中以首调唱名法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从一些自然短歌开始逐渐接触音乐旋律,感受到各音高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个音在一个调式体系中所起的作用。
合唱队的训练与学校音乐会
欣赏《口哨与小狗》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
课型:欣赏
执教人: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身心的协调发展。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欣赏《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是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的插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爱心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为单三部曲式,2∕4拍,乐曲有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曲为之衬托。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曲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狗和小主人头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用具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头饰和用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活动中来,并且能够听辨乐曲段落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的聆听、律动、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能够听辨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能够感受歌曲节奏、体验歌曲艺术内涵,完成“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欣赏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感受到到生活的快乐与友情的温馨。
(重点):培养学生专注聆听音乐的习惯,以及音乐想象力
(难点):能够听辨出音乐段落的异同,且尝试划分乐曲结构
(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没接触过三连音和后十六分休止符的节奏型,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而且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对音乐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法、学法):在教法上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法,提问法,讨论法,欣赏法,比较法,实践法,创造法等教学手法。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能够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在学法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体验、参与、实践等。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领来一只小宠物,你们看,再来听听它叫了几声?生:小狗(三声)
师:那你们也来模仿一下它的声音和动作(放狗的叫声)
问:都这么可爱啊,让我们在音乐中尽情的玩耍吧?先请你们在座位上只模仿动作不发出声音,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和小狗玩耍的?
师:(吹口哨)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口哨
3.
师:对了,我们认识了很多乐器,而我们身上也隐藏着许多乐器,比如我们的嘴巴,可以吹口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和口哨有关的乐曲。我们来欣赏一下,并猜一猜乐曲的名字叫什么?
4.
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第一次聆听全曲)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的一首管弦乐曲,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它又称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欣赏主题音乐。
(1)导语: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小主人与他亲密的小伙伴小狗在做什么呢?听着音乐感受一下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听乐曲中的小主人和小狗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呀?学生回答生:在走路
教师小结:这段音乐的情绪开心、活泼的。
师:速度怎么样?欢快。这首乐曲轻松、活泼又可爱。乐曲中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怎样一个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视频)
(2)看小视频分段(它们出门到街上去散步。小主人高兴地吹着口哨,昂首挺胸神气的走着,小狗跟了上来,看,它发现了什么玩具,玩起了小球,呀,小球滚走了,小狗高兴地摇着尾巴又跟在了小主人后面,穿过了草地,又穿过了一片树林,然后一前一后悠闲地走在林荫大道上,快到家了,小狗被小主人呼唤回家了!)
2.律动游戏。
师:那小主人是怎样的神情在走路呢,模仿一下?
师:恩,模仿的真像啊,让我们起来走一走吧请听好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同学们像小主人一样神气的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同学们模仿小狗坐在座位上。
3.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
师:看看同学们踏步了几次?(3次)
(2)
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分别是第一部分他们出门散步,第二部分他们在玩耍,第三部分散步回家了,所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那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这三部分哪段音乐什么声音出现最多呢?生:口哨声多
(3)师:恩,你听的非常仔细,这就是主题旋律,用A表示,那你们听着这段音乐想做什么?生:踏步,走路
师:因为从这段音乐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脚步声,老师听了也想走一走,这种有节奏步伐的音乐就是“进行曲”风格(学生复读一遍)。让我们跟着音乐画一画线条,感受一下。看看主题旋律在第一部分重复了几次?生:两次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师:那请一位同学用双响筒模仿这样的步伐节奏,其他同学用手势把有口哨部分的节奏拍出来好吗?要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
师:在同学们整齐的节奏中,老师感受到活泼的进行曲风格了。
2.第二乐段:
(1)师:刚刚小狗遇到了什么玩具?(球)我们也有音乐的玩具。(串铃,铃鼓,沙锤,小军鼓……)让我们聆听第二部分乐段,先跟着老师来感受它们玩耍时候的愉快心情,并思考一下这些乐器可以放在哪里伴奏?
师:小朋友听得很认真,现在你们脑海中的这些乐器位置跟老师的一样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师:在大家精彩的表演下,老师有一次感受到了小狗愉快的心情。玩着玩着小主人走远了,快跟上吧!
(2)角色扮演C乐段
当听到重复的口哨声出现,男生像少年一样走起来,当听到小主人的脚步声时,我们的女生就模仿小狗走路,看看大家配合怎么样?
3.第三乐段:
师:走着走着快到家啦,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对比一下这一段和第三段有什么不同。生:口哨,小狗,小军鼓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拓展(小军鼓定格游戏)
1.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先跟着老师敲打的鼓声有节奏的(踏步),鼓声加速时就(转圈),鼓声结束后你们就立刻(回到座位上)。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刚刚老师和配合的非常愉快!现在我们把这首《口哨与小狗》一,二,三部分完整的聆听,回顾一下全曲的顺序吧!这是主题旋律A段,中间是B和C小狗玩耍的乐段,中间还穿插了一次主题旋律称为A1,最后又回到主题旋律称为A2乐段,看看A的主题旋律总共出现了几遍呢?(三次)
师:所以这首管弦乐曲口哨声主题旋律反复出现超过两次以上,中间穿插着小狗玩耍和走路的音乐,最后又回到主题旋律,这样具有循环特点的结构就是回旋曲式。
一、少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完善的人格
音乐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专业音乐家为主,而是培养,塑造完善的人格。人类的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哪一种社会,正常人不能没有音乐,良好的音乐教育必须具备双重功能: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实现对音乐美的感知,进而产生对于音乐的热情,而且要使得音乐营养渗透进他们的情感和智力领域,实现身心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要以培养“通才”为目的,注重艺术熏陶与提高整体素质的关系,力求使得幼儿初期的音乐启蒙在其终生教育中发挥长久的效应。这就要求教师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和任务,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把音乐的“美”传递给学生,要在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兼顾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少儿音乐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兴趣
任何教育的关键都在于兴趣,少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儿童时期是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但也容易转移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深深吸引,促使他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探究氛围中。教师为了开启少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大门,应当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手段,比如启发、诱导、奖励、激奖、比赛等方法,加深少儿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的少儿,应当根据其音乐天赋的差别,因材施教。音乐细胞比较发达的孩子,在入门阶段可能会比较顺利,这时要给予他们最大的爱护,保持其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及强烈的求知欲。对不太善于自我表现的少儿,应当多多地制造机会,培养其自信心,给予其表现的舞台,促进并增强其对音乐美的感受及进行音乐表现的欲望。另外,因为少儿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往往有家长陪伴,所以家长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应当把布置的作业详细向家长解释,以便进行课后的辅导与监督。应当鼓励家长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多给孩子播放音乐碟片、看音乐会录像、收看电视文艺节目、观看现场演出,对于孩子们的积极表现,要及时进行物质的或精神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孩子们会很兴奋并感到自豪,会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少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并从这种学习中尝到了甜头,便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把学习视为负担。这样,音乐才会真正地成为学生们精神的家园,使他们乐在其中。
三、少儿音乐教育的成效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音乐作为创造性极强的艺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广阔的创造空间,因此,少儿音乐教师在培养少儿创新能力方面负有重任。少儿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做“创新型的教师”。所谓创新型的教师就是那些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强烈的创造意识,应建立在热爱教育事业、立志献身青少年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对于学生应具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这是完成“创新教学”的根本动力。一位具有创新性的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儿童的心理。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向孩子们讲解乐理知识,例如,把五线谱音符说成是小蝌蚪或球拍,把电子琴说成是大玩具,把十指练琴说成是跳舞等。这些真童的语言可以让孩子在游戏般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训练和学习。一位具有创新性的教师,应当是活泼、平易近人的。在上课时,要有声有色地进行表演式的讲解,主动和孩子们一起唱唱跳跳,和孩子们聊天、谈心,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感觉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这样,孩子们才会克服畏惧、厌烦等不良情绪,才能乐于释放自己,表现自己,有问题的时候能够大胆提问,有不如意的时候会主动向老师倾诉,学习有进步的时候会乐于同老师分享喜悦。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性格、智力水平更好地传授这门学问。
四、少儿音乐教育成功的内因在于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视唱练耳 少儿 音乐
视唱练耳,英文sign-singing and ear-training,也就是看着谱子演唱和耳朵听力训练,我们简称为“视唱练耳”,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看谱即唱和听觉训练,但我们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它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训练科目,包括乐理、视唱练习、听觉练习、节奏练习等,它能提高一个人的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发展音乐记忆力,并培养创造意识,所以视唱练耳在学习音乐整个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习音乐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无论学习歌唱、各种器乐,甚至于舞蹈,它都是提高音乐素质不可或缺的奠基石,可以这么说,视唱练耳能力水平决定了音乐学习者的能力和上升空间。
如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开始学习各种乐器或唱歌,社会艺术培训欣欣向荣,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小孩刚开始兴趣很浓,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进度都会大不一样,有的各方面进步较快(不排除天赋因素,但这是少数),能愉快而长久的坚持下去;有的因识谱不行、因音乐速度不稳定、某个及某类较特殊的节奏感不好、音高听辨不足(不能准确听辨音高而导致练习中花了大量时间重复错误)、多声思维结构感不足(和声、复调、织体等和音只能勉强机械完成,无美感可言)等原因在课堂及课后没法解决,师生教学效果不好,时间长了学生兴趣逐渐降低,结果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另外,现在很多音乐高考生多数是进入高中才开始学习专业,这个时期他们的音乐能力都基本定型了,音高感和节奏感、速度感若不好,会造成唱歌跑调、跟伴奏配合不到一起、弹演奏中出现很多错音、速度不稳定、左右手对位不协调、节奏感不强,更不用说准确表达音乐作品内容和风格特点了,这些要集中扭转是非常困难的,视唱练耳水平不高会直接影响演唱演奏等技能专业的学习,往往最后的艺考成绩好坏就取决于笔试(视唱练耳和乐理)成绩的高低。这些问题,都是视唱练耳水平(音乐素养)能力的体现,问题在于没有抓住少儿的关键时期进行视唱练耳相关课程学习或少儿学习音乐的起步阶段做到与视唱练耳课的同步进行,以至于长大后造成很难补救的后果。
再则,笔者发现现在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不足,多数情况下被文化课占据,并且一部分老师工作不严谨,对待课堂教学马虎大意,草草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音乐素质本就较底,正常课时中还得不到保障,就更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了,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十五六岁了依然不能识谱只会唱歌,基本的乐器音色也不能区分,没有基本的音高感、节奏感、速度感,从而体验不到音乐的丰富内涵,不敢从事音乐活动,更不用说掌握一门乐器技能了,长期这样下来的结果就是,整个国民的音乐素质修养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可见, 视唱练耳是全面培养音乐人才的一块奠基石,但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尤其在少儿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它的学科基础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提高少年儿童基本音乐素养,使之能真正全面发展是当下教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借鉴吸收外国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艺术教育部门着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越来越重视这一基础学科,一直在探索教改。最近,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明确,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测评结果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这一政策的出台,对音乐教育是重大利好,开始得到重视,并有政策上保驾护航,必将至上而下给音乐基础教育带来巨大推动,提高我国少儿音乐素质水平。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一线教学中也要有专业的教师,我们不能指望这项工作由声乐、钢琴、各种乐器的老师在教授技能的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技能的教学自有规律和计划,而且专业针对性也很强,若既教授技能又分担基本音乐素质(视唱练耳)教学,不仅不能突出专业性,也影响教学效果,长期下来影响的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推动。同时,现有的音乐教师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借鉴学习先进音乐教育体系的经验,在"音乐教育多元化"理念指导下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既可弥补本国音乐与各国音乐之间,视唱练耳学科与相关音乐学科之间、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独立分割的状态,又能超越儿童视唱练耳学科教学的局限性,为儿童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增添一定的灵活性、趣味性,这就更有利于音乐学科新知识的引进和运用。众所周知,我国的音乐普及水平和各年龄段的音乐水平是低于国外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注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有关少儿早期经验对认知发展影响的理论,当然,这些方向给了少儿教育研究以新的启示和推动,音乐教育家们尤其意识到加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少儿音乐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者,更要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一、认识钢琴,激发兴趣
如何正确诱导孩子们喜欢上音乐,并对钢琴演奏产生兴趣是我多年来所追求的目标。
钢琴对于小朋友来说俨然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幼儿在看见钢琴的时候大脑里肯定有很多疑问,针对幼儿的好奇心,我就巧妙童趣的介绍钢琴这个庞大的玩具。通常我会当着孩子们的面把钢琴的顶盖轻轻掀开,让孩子们亲眼目睹“钢琴的内脏”,然后用他们的小手弹响钢琴,接着我即兴弹奏孩子熟悉的几首儿歌,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原来钢琴是这样的,一些小疑问就自然解决了,孩子的兴趣也慢慢激发起来了。在幼儿对钢琴具有一定感性认识以后,我就抓住机会进行启蒙的钢琴教学了。
孩子们绝大多数都喜欢音乐,对各种乐器也充满了好奇心,聪明好动,富有想象力。可是想让他们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钢琴这一件事情上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果从一开始就直接教钢琴演奏难度较大、较难掌握的手指技巧,以及识谱方面的知识,只会给这些年幼的孩子带来困扰,增大学习难度。所以,对于幼儿钢琴入门教育,教学中所必须体现的趣味性教学方式至关重要。
二、形象的比喻激发幼儿想学的兴趣
由于现在学琴的孩子年龄偏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音符没有高低的概念,更不要说这些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了。这时形象的比喻对幼儿来说是最适合不过了,我的做法是把五线谱上的线作为一幢高楼房,每个音符就是一个小主人,它们都有自己的家,按照这些音宝宝住的位置分为楼上和楼下。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再结合这些音在钢琴上的位置,使幼儿既容易接受又能帮助他们进行记忆。
良好的手型是正确弹奏的前提,在请幼儿保持正确的手型时也可以请幼儿观察老师的手型像什么,很多幼儿会说像一个小山洞,这时我就顺着幼儿的思维进行想象,告诉他们这个小山洞里要有小火车开过,我们怎么样保持好让小火车安全的通过,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很快就会知道小山洞撑好了就可以让小火车开了。这样远比告诉幼儿哪个关节站好要让他们容易接受的多。
在幼儿刚开始弹琴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手腕僵硬的毛病,导致了弹出的声音虚而无力。在帮助幼儿解决这一问题时,我把这一股力量在手指中的转移比作一个球在五个小朋友中间传递,告诉幼儿这个球传给了哪个小朋友,那么这个小朋友应该接好不能掉了,而其他的小朋友就应该在旁边休息。这样使幼儿很形象的感受到了力量在五个手指间的运用,也帮助幼儿克服了手腕僵硬的毛病。
三、在开心的游戏中激发幼儿乐学的兴趣
当学生第一次走进课堂,,我们不要马上就开始教授他们识谱、指法和手型这些相对枯燥的知识,这会让他们马上变得紧张、拘束,因为越是年龄偏小的孩子越没有耐心。教师应该和他们在琴上做一些“游戏”,让他们在玩耍中了解这门乐器的特性。
幼儿的生活中最喜爱做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体验到快乐。我在钢琴教学中尝试了让幼儿玩接龙的游戏来帮助他们提高识谱能力。老师、家长、幼儿根据乐曲中的乐句来划分,我先唱一个乐句,接下来家长和幼儿依次接唱后面的乐句。这个游戏要求幼儿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时刻要听好前面唱的乐句,看好乐谱,这对帮助幼儿提高识谱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使幼儿在活动中既学到了本领,而且也学得轻松、开心,没有任何的压力。
在幼儿钢琴的教学中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但在教学中如果只让幼儿坐在位置上听老师讲往往会使他们缺少耐心。在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调号的时候,为了使幼儿记住不同调号升降的不同音时,我们开展了找找在哪里的游戏。让幼儿在找找、圈圈中把不同调号上升降的音找出来,并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在玩玩、讲讲、比比中幼儿很快就掌握了不同调号的乐曲在弹奏时应该升降的音。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有了参与游戏的机会,在游戏中又使他们与音乐更紧密地走在一起,感受到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这样的钢琴教学活动让幼儿从想学进一步上升到了喜欢学,做到了学而不累。
四、师生共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少儿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到少儿在每个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多用鼓励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让他们更多的体验学琴给他们带来的欢乐,音乐带来的快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我的教学中,特别重视听觉能力的培养,,使儿童通过聆听、感受自然界及生活中的各种音响,锻炼和培养其对各种表现要素精细而敏锐的感受力和反应能力,从而建立起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速度等表现要素与客观现实依据的联系,为钢琴读谱积累直接的感觉经验、为准确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感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