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办学校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管理;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
基层教学管理是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开展服务教师与学生,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核心工作。民办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等重大职能,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基层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在运行过程中,时常出现教学管理部门之间政令不通或管理部门与教师沟通不畅等现象,导致工作效能低下,管理部门职责履行不到位,究其原因和寻找对策,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路径所在。
一、影响基层教学管理作用发挥的因素
(一)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影响
教务处作为校级教学管理部门,是学校教学总体工作的决策制定者和施令发号者,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具有参与制定学校教学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具体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构架,组织各类教学评估,教学改革与研究,实验实习实训管理,教材建设与供应等职能。基层教学单位直接受教务处的管控,在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况等多方面受其监督与评价。因此,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理念方针、管理方法、服务质量等工作思路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基层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对于上级政令的实施。校级教学管理部门成为影响全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因素。
(二)兼职教师管理难度的影响
办学资金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制约因素,经费来源直接决定着办学成本与办学规模,国家财政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学校经费主要依靠学生学费,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在有限的现实条件中,通过降低人员编制,增长教师工资待遇,从而实现既可节约经费开支,又能发挥在编教师作用的目的。然而为实现长期发展,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为保证教学师资,使教师职称、专业结构合理,民办高校采用外聘兼职教师的方式弥补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大量的兼职教师为基层教学管理的整体工作带来了诸多限制条件,不便于统一管理,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基层管理工作的难度和任务量。
(三)缺乏高素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是民办高校保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一支具备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可以促进基层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是基层教学有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上传下达、协调左右、沟通信息、改善关系、互通环境、合理兼顾的作用,协调职能发挥的好坏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一些民办高校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未予重视,管理人员业务基础知识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岗位能力欠缺等都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具备高水平、高素质,拥有相关知识与经验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更有利于与上级教学管理单位工作的沟通协调,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服务于师生。
二、改善措施
(一)发挥基层教学管理单位的主观能动作用
二级学院作为基层教学单位,学校按需进行机构人员设置与配备,层级结构相对完善,院系及教研室划分、教学行政办公室等人员配置应当满足基本教学管理的条件。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可根据管理制度与原则,宏观监控教学质量和测评,将教学管理重心下放,给予二级学院更多空间,如权力、利益、责任及相应义务,使二级学院自身能够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各司其职,明确岗位职责,实现科学协调、统筹分配,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二)规范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严格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聘任方案和聘任程序,严格民办高校兼职教师的聘用条件及要求,坚决杜绝裙带关系、任人唯亲、走后门的现象,推行公开招聘制度而不是基层教学单位各自选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符合教师条件、德才兼备的教师或企事业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
2.灵活调整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方式。适当改善兼职教师的待遇薪水,提高课时费用,充分调动兼职教师任课积极性。加强兼职教师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学校及院系基本情况和管理规章制度等。定期组织召开兼职教师座谈会、研讨交流活动,听取兼职教师对教学、科研的建议和意见,增强兼职教师的团队荣誉感。
(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
1.提高对教学管理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作为部门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人员以及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和联系的桥梁,应对角色定位于服务者,而非管理者,扮演的是"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角色,要主动为广大师生着想,切合实际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服务落实于教学管理工作中。
2.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应当包括业务基础知识的掌握:熟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懂得教学环节的流程;灵活调配教学资源;熟练使用教学与办学基本设备设施等,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对待教学管理工作还应认真仔细,稍有疏漏就可能酿成教学事故,严重影教学秩序,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孙碧群.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15(21)50-51.
[2]王洪岩.新时期民办院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及消解[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0):147-148.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民办本科院校 物流管理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引进我国以来,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在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急需这样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补充,达到期待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的施行显得更为迫切。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不是复制性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巧,而是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技能的培养,教师只起着一个启发者的作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于案例的吸收和学习,借助案例本身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探索,积累知识,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注重实际操作,勤于思考,主动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工作相结合,形成正确的学习、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的发展,社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民办本科院校也在经管类的专业中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课程。物流管理这门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高度实践性,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社会流通实践服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的对象基本没有工作实践的积累,在接受“物流”这门实践性要求高的课程时,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而常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无法理解,而过多的理论学习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民办本科院校建校时间短,由于经费或其他特殊条件的限制,物流管理相关工作所需要的实操知识很少能全面配套到位。综合实训的设备设施欠缺,实训课程的开设一般都严重不足甚至是不开,学生很少有实践操作的机会。
3.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选用不当,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纵观现有的物流专业教材,有些教材理论性太强,内容过于抽象,不适应民办本科院校的实用性要求;有些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教材内容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让学生感到理论与实践不符合。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讲授物流管理理论,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因此在该课程推行案例教学法就显示出它的必然趋势。
三、案例教学法在民办本科物流教学中的施行
教师在物流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施行案例教学法,把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在一起,将实践性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在民办本科物流管理的案例教学实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的思路。
1.案例的收集和积累
教师应充分利用案例教材、参考书、报刊杂志与网络资源,时刻关注物流管理案例的积累工作。可以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开展企业调查或主动走出去参与企业挂职,将企业经营的实际问题,以及成功策划与运营实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另外,针对国内物流案例较少且过时的情况,建议相关院校可组织物流专业教师编写新的案例,充实自己的案例库。同时让学生参与案例库的资料调研工作,让学生主动接触相关企业,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案例
课上的讨论交流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交流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的共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拓宽思路,积极表达,进行必要的争论和观点的创新。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把握能力和洞察力。
在学生中积极推行案例讨论的前提是学生对于案例的熟悉和一定程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预先布置学生案例的预习工作,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案例,也可以当堂布置,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解决,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给出中肯的评价
在学生讨论交流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是很有效的。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积极表现,教师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把学生在讨论中不够深入或有遗漏的地方指出来,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完整性、条理性、系统化。
4.将案例讨论纳入学生考核
每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都要与总评成绩挂钩。考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使学生更能全面、客观、系统地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端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差距,让学生感受到压力,并使其在平时学习中产生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之外,还需要强化自己的企业实战能力,二者结合才能从整体把握案例脉络,理顺逻辑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的企业实战能力可通过多做横向课题、去企业调研等方式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8-27.
[2]周德峰.案例教学法与管理类课程改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106-109.
[3]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2,(5):38.
[4]杨浩军.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物流科技,2006,(2):79-81.
[5]张德航.案例教学的特征与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78-80.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阶段。他是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超越性统一。它强调教育必须从抽象的规定走向现实的操作,从培育书生转变为培育真正的现代化人,从理解、执行型变为智能、创新型的劳动者的培养。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在教育的主旋律,并且是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要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需要先进的教育管理办法这种有效的手段,先进的管理办法是素质教育顺利开展进行的重要保证。先进的教学管理是适应时代需要,是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迫切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全面发展型的人才。社会越进步、越发达,这种需求就越强烈。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是良好的教学管理。优质的教学管理,才是创办特色小学学校的需要。学校特色是在办学主体有目的的追求下,学校工作的某一个方面十分优秀,特别是有比其他学校更优质的工作。学校的管理者,应当从时代的高度出发,着眼于未来,深入分析本校所处的具体环境以及所拥有的师资力量,正确评估本校的实际水平,建立合适的价值取向,确立一个有前景的发展目标,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促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
二、施行革新理念,是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就是施行革新理念。当代学校管理改革的潮流逐渐发展成为校本管理。“校本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外控型”学校管理体制的长期制约着学校自身的发展,很多小学学校在校本管理的传统与实践上存在着真空带,校本管理制度化仍然需要长期的努力。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导致了小学学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这又为校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应立足我国小学学校的现实基础,同时借鉴西方的校本管理,促进我国小学管理的革新与发展。从改革开放到至今,学校管理制度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小学学校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体现在教育体制从过去的宏观体制,到如今的“多级权责共享”,而且还具体体现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上的不断革新。校长负责制是一种以“校长责权”为中心内容,并与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紧密联系的权责制度,开发校本课程是开发以学校为基础课程的一种延伸,因此,小学学校的办学自在校长负责制的提出与实施的前提下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且为校本管理的推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校本课程的推行不但对校本管理的提出了相关的制度要求,而且为校本管理累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最近几年以来,我国中小学的办学体制逐步在转变之中,主要体现在出现了一些民办学校,并且民办学校的数量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办学质量也呈现出提高的走势,并且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较,拥有自主办学权,可以自主招聘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拥有学校财产的自主使用权,而且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角度出发,采用灵活的办学形式。随着民办学校的发展完善以及公立学校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我国就出现了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并存的局面。可见,多年来我国在办学体制上改革的获得了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使校本管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管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社区教育对学校的生存以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管理者在社区教育中得到了锻炼自身的校本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了主动参与校本管理的意识。教学管理革新的新理念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119-04
河北省的民办高校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十多年前,河北省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林立,群雄蜂起,一批办学实在、质量较高的机构脱颖而出,从2000年起陆续成为今天河北省的民办普通高校,目前共有16所。十多年来,这16所民办高校都在风风雨雨中成长,办学规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社会声誉都有了较大提高,其内部管理体制越来越健全,越来越有效,越来越显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总的情况是,与现代大学管理体制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探究其中的根源,寻求改革的对策,是本文的宗旨。
一、河北省民办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及其设计思想存在的问题
(一)“追公现象”严重
我国的公办大学在管理上有不少弊端,比如教育管理行政化,管理干部官员化,民主管理缺乏制度保证,专家治学得不到尊重,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较差等,这已成为社会共识。民办高校作为新生力量,更接近市场、接近社会,应该革除公办院校在管理上已经暴露出来的许多弊端,按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路。但遗憾的是,它们复制了公办院校的管理模式,造成民办高校在管理体制上与公办大学趋同。例如,民办高校虽然没有国家承认的“官阶”,但也按照公办高校模式设置了院、处、科等机构和级别,而且行政处级机构一般也在10个以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家延用管理公办大学的办法管理民办院校。无论是学校的“设置条件”,还是“评估指标体系”,甚至招生、增设专业、开设课程、文凭管理等都是与公办一样的规定、一样的程序。所以民办高校只得套用公办高校管理体制。二是社会的习惯势力。几十年来我国只有公办大学一种模式,公众就认为公办大学的管理模式就是标准,民办大学不套用公办模式就是山寨版大学。另外,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公办院校,他们进入民办学校时,不仅来了“人”,而且带来了“思想”,带来了公办高校的管理“路径”。三是民办高校办学历史比较短,经验不足,还来不及形成自己的管理思路,还未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之下,民办高校的“公办崇拜”情结在所难免。
(二)规范意识较差
大学,是社会上最严密的机构之一。必须依法办学,照章管理。但是民办高校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还不可能都规范起来。现在的问题是,学校在逐步发展起来后,仍然不解决规范化问题。规范化的进程远远落后于发展的进程。一些高校的举办人错误地理解社会,认为不规范的事处处有,我们讲规范,一是讲不起,二是不合算。甚至认为,规范是对举办者个人权利的剥夺。在他们的心目中,“学校是我的,我说了算”,决不让“外人”染指。这就导致了许多重要的管理领域中存在着不规范现象,特别是董事会制度、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比如董事会制度,目前河北省大多数民办高校还处于“有长无会”或“有会无制”阶段。就是有董事长没有董事会,或者即使有了董事会,董事会的制度也不健全。学校的决策基本上还是一个人说了算,或者几个人说了算。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涉及核心利益就更加难以规范。这种情况表面上看,或短期地看,也许对维护董事长的权威、稳定学校发展、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但是从根本上看,或者长远地看,对民办学校而言,规范才是真正的保护力量,不规范才是伤害的根源。举个例子说,最近有几所学校发生了职工与学校之间的诉讼。其原因是:有的职工求职迫切时愿意接受较为不利的条件,但在离职时就是另一种心理状态了。由于学校用工制度不规范(比如没有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或者社会保障不到位,某些职工掌握了真凭实据,需要时把那些证据拿到了法庭上,结果是学校败诉,学校丢了“面子”又赔了钱。所以只有规范用工制度,民办学校的事情才好办。
(三)创新意识淡薄
讲规范,不等于因循守旧。实现管理创新,即在许多方面应该按照民办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建构自己的办学思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不同于以往办学模式的道路,这涉及民办学校的“生命线”问题。但在管理实践中,民办学校同时存在不规范和不创新两种倾向。该规范的地方不规范,但该创新的地方却又不敢创新了。比较典型的方面是教学管理模式的选择、教学改革的推进等。最近我们在中国台湾考察时,发现北台湾科技学院在这些方面已走在了我们前头。该所学校是一所私立的、包括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大学。他们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都非常贴近社会、贴近产业,理论课只占30%,实践课占70%,教室就是实验室,在学习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各类竞赛项目、获得专利权。而中国大陆那种在同一个分数段上录取,用相同的课程、相同的课程标准、相同的考试办法、相同的分数管理来培养人才的思路,早就应该结束了。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属于办学自,许多问题本来是可以研究和改革的,但这要看民办学校敢不敢和有没有能力提出新的思路。有胆识者,走在了前头,成为民办学校中的佼佼者,也会成为我们国家坚持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的功臣。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党委书记兼院长曹勇安教授有句名言,大多数民办学校缺的不是钱,而是思想。有了好的思想自然就会有钱,没有好的思想有了钱也会使学校。但是不少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或主持者缺乏这种意识。
(四)轻视学习与研究
目前,国际上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国家从上层领导到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都在重新认识,国家针对教育和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出台,教育改革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高等教育的历史知识以及新知识、新理论、新趋势、新信息、新成果,就像大海一样包围着我们,可是民办学校有谁像重视教学、科研一样重视了管理的研究呢?有谁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这些理论和信息,并且有谁认真地学习和思考呢?有哪个学校设立了教育研究机构并设置了专职的研究人员呢?缺乏理论指导,办学就只能是跟着别人走,跟着大流走,或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这是民办学校缺乏远见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对民办高校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重视《章程》建设
民办学校都有《章程》,因为这是申报时的要件。但是,大多数学校的《章程》出自一个模本,各单位只是“填空”而已,并没有研究它到底应该写什么,应该如何实行,结果它只具有“文本”意义,跟实际办学没有关系。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本来《章程》是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的依据,也是管理行为的依据,甚至可以把《章程》看作是一个单位的“宪法”。它规定着这所学校的性质、宗旨、校园文化精神、学校的社会责任、产权归属、各种权利和利益的分配关系等,这么重要的问题不研究、不规定、不执行,办学岂不是一笔糊涂账?当然,《章程》法律地位问题、民办学校的利益分配问题还有不少争论,国家也还没有最终出台相关政策。但无论如何《章程》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必须予以研究,把它当做完善管理体制的首要环节。
(二)完善董事会制度
学校是独立的社会组织,是独立法人,有自己的法人财产,有自己的权、责、利。学校的董事会和相应的董事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根本制度。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都作了具体规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不能由创办人个人或集团董事会来代替学校董事会。董事会的组成人员、章程、职责、议事规则、修改程序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并切实执行。现在大家都在争上层次、争创一流学校,争社会信誉,争取国家的财政扶持,但如果连最基本的制度都不规范,最根本的管理都没有章法,怎么能取得社会的认可呢?
(三)从制度上保证院长负责制和专家治学
这个问题也是《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文规定的。董事长要做开明人士,不但要给院长以事权,还要给人权、财权;不但要保证其待遇,而且要倾听他们的意见。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才算尊重。董事长即使很懂教育,办好一个大学靠一个人的思路也很难。总觉得自己高明,总是让院长坐冷板凳,院长会全心全意地帮你治校吗?院长和其他专家既然是董事长请来管理者,就得诚心诚意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放手让他们实施学校的管理。从河北省民办高校的发展实践看,哪个学校聚集了一批治校之才,并且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哪个学校就蒸蒸日上,否则日子就不大好过。所以,落实院长负责制,实行专家学者的民主管理,是完善民办高校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
(四)机构设置创新
非要按照公办大学模式设立十几个党政机构吗?研究一下台湾地区的办学情况对我们的机构设置会有所帮助。我们在访问台湾时发现,台湾的大学,无论“国立”还是私立,其行政管理机构都极为简单。“(国立)中央大学”是“五处三室”(教务处、学务处、总务处、国际事务处、研发处、秘书室、人事室、财务室);私立北台湾科技学院则是“一长带四长”(校长、教务长、学务长、总务长、研发长)。从实质上说,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创新,是体现学校举办人和院长办学水平、管理水平的标志。我国大学的内部管理机构,一是垂直管理层次多,二是横向机构重迭,三是缺乏专家治学和民主管理的制度保证,四是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重视不够。这些方面的问题日益显露,成为改革的目标。在这种情势下,民办学校更没有必要去照搬公办学校。按照自己的校情和管理需要,寻找科学的机构设置思路,是民办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实行硬预算约束和规范的财务管理
实行预算硬约束和规范的财务管理,是民办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在今后国家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中,规范的财务管理必然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民办学校是可以取得合理回报的,国家也正在制定合理回报的具体政策。但要取得合理回报,必须以收入、成本、利润这些指标为依据,而这些依据要做到准确无误,就必然要以严格的财务管理为前提。举办人不但要有严格财务管理的意识,而且要懂得其中的许多知识。比如学费收入,是学校法人的收入,而不是举办人的个人收入,不允许任何人包括举办人本人挪用、抽逃或随意支出,否则将构成财务违纪或犯罪。民办学校在严格财务管理上不容迟疑,而且越快越主动,越快越有利。再说,科学的预算管理和严格的财务管理最终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如果连财务这么重要的管理都不规范,那么这所学校还有什么管理是规范的呢?
(六)抓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管理决定成败。学校管理水平直接由管理人员素质决定。但河北省民办高校院系两级管理骨干的缺乏情况,比教师的缺乏还严重,尤其是补充困难。从年轻的毕业生中选拔教师比较容易,但管理骨干需要管理经验。现有的院系管理人员中,从军队、高校、事业单位、行政机构中退休的人员占比在50%以上,熟悉本专业又懂高校管理的人非常缺乏。所以管理成了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许多高校的举办人或院长认识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还没有认识到管理队伍的重要性,还停留在只要有人“顶岗”就行的认识水平上。所以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民办学校要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那样重视管理队伍建设,要通过引进、培养、实行管理人才交流等多种方式,抓紧解决管理人员缺乏问题。
(七)教学管理要突出办学特色
教学管理是学校最核心的管理。钱学森先生生前就曾反复地说,我们大学的管理办法很难出拔尖人才。国际上对大多数中国大学生的评价是有考高分的本领,但动手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差。中国公办高校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改革应该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经济领域人才缺乏而大批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所以,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上一定不要再走公办学校的老路。成功的经验要汲取,但更要立志改革。在实行弹性学制上,在学分制的实施上,在课程设置上,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在启发式、引导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上,在加强实践教学上,在学生管理上,在学生社团作用的发挥上,都大有文章可做。甚至可以说,在教学改革方面,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基本上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民办学校更有机制上的优势,更容易走到教学改革的前头。现在全国已经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民办学校,取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所以民办学校一定要请一些有眼光、有思路、锐意改革的管理人员来从事教学管理。现在各院校都认可了特色办学,但是要特色办学就不能因循守旧,就得在改革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办学特色是以改革为前提的,这也正是院长作为教育家的“用武之地”。
(八)加强对管理的研究工作
绝大多数民办学校没有设立教育研究或民办教育研究机构,甚至没有热衷于研究的人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陷。学习、研究工作看起来可有可无,甚至有些“远水不解近渴”,但这确实是一个着眼于未来的重大工程。谁首先认识到这一点,谁能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一些问题,谁就能在竞争中成为“王”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吴国平.反思中国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万文涛,王云兰,张意忠.高等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012年工作总结
一、基础教育工作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三、常规工作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八)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为加强人事管理,制定《病退教师管理办法》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为改变校园环境,制定了《中小学校园管理办法》;为加强对校长的管理,制定了《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初中校长管理办法》;为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教学评估细则》和《学校管理评估细则》;为创建窗口学校,制定了《示范性初中创建标准》;为加强平安建设,制定了《中小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经过酝酿讨论、征求意见,成熟后已经下发。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了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