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与学

小学数学教与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与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与学

小学数学教与学范文第1篇

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和特点

关于数学建模,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都在不停地使用模型,修改模型,检验模型,再使用模型,如此循环的过程。对于数学建模,从某种意义上当代除了数学之外的理工科的成熟理论都是数学建模的范例。同时,数学也在这些学科的发展中或者说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建模本身不是数学的问题。数学建模本质上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也是数学建模过程。只是针对于小学阶段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相对较少,又不会产生与实际生产直接相接的问题,所以多年来没有被这样提出。实际上,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了解如何建模的过程。

但是作为小学的数学又有其不同的特点。首先,数学教师与小学生的交流的特点。小学生不像大学生那样有较强的理解力,对于较为抽象的概念无法理解,作为高等教育出生的小学教师如何能和学生沟通,尤其是对数学建模思想上的沟通,这是一个困难;其次,课程设计上,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力有限,需要教师做到更为细致的考虑与安排;再次,由于传统的教育将知识传授相对的独立出来,以适应师资和资金紧缺的现状,在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上,选择了更容易实施的“填鸭式”模式。所以从思想上,特别对传统教育出生的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改变教育思维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

所以,小学数学建模的融入,更多的是需要对教师和教学体系,包括教研室的课程研究等的挑战与创新。

二、小学数学建模的形式探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尤其重要,也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要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遵循数学建模的一般规律。数学建模包括现实问题,简化假设,建立模型,模型求解和结果检验等基本步骤,以数学建模思想为红线的小学数学教学,也要基本遵循这一流程,这些流程不是简单地分割,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不是某一个阶段,而本身就代表着方法论,所以各个环节都会穿插其中。

在教学形式上,除了课堂的课程设计外,课外的兴趣小组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形式。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是最完美的教学方式。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她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数学本身就是研究着现实的问题,但并不完全被大家所理解,是因为她具有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比较现实模型与数学模型之间的差别,深入思考,才能摄取数学知识的精髓。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的最好载体,“数学模型”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在众多现实模型中使用,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在模仿和案例学习中构建数学思想,培养数学修养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数学建模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各个小学数学教师和机构在各种教学活动形式、教学艺术方面都作了相当多的尝试,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经验。

小学数学教与学范文第2篇

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拉扎勒斯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爱厌和执着追求。如果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 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枯燥感。在数学课上教师在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数学课充满活力,也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无论干什么往往凭兴趣出发.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因此教师要注重根据低段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 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于手。”(皮亚杰语)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比如“画一画”“分一分”“摆一摆 ”等,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动手的同时学会思考,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

2 开展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好胜心,而这在小学生的身上表现得更是突出。只要是力所能及能获取的荣誉,小朋友们往往是兴致特别高。教学中,都要把学生根据学习层次编成若干小组,这样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水平虽然是参差不齐,但是总体成绩却差不了多少,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通过这种竞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而且小组中互帮互学的气氛也热烈了。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提高,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 采用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鲜明生动的图象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做了许多有特色的教具。根据儿童的特点,利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玩具和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使我体会到:利用直观、鲜艳、形象的教具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而有时,课堂教学也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教师还应该针对一些课本知识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在讲到“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手工劳动:找一些圆形的实物,根据这些实物来学习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点;把自己画出来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从而进一步了解圆的特性,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一些圆心、直径、半径等知识。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尊重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主动思维营造氛围

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的积极主动思维营造氛围,给他的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关于角你知道些什么?这下可好,学生说羊角、牛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于人民币中的角,样样都有。这正是学生认识的生活中的角,教师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励,巧妙引导。教师可以启发,数学中的角与刚才说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请你画出一个你认为的角。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显露思维水平,互相启发、交流、逐步完善。只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给学生留有空间,就可能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与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数学活动;创新教学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此试作探讨。

 

一、创新的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材中对于“能被 3 整除数的特征”的归纳,是通过找余数与这个数数位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总结的,而任意一个自然数除以 3只有余数 0、1、2 这三种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通过余数发现与自然数的数位上数字的关系。 因此,教师想到了如果先研究“能被 9整除数的特征”的特征呢? 任意一个自然数除以 9 有余数 0、1、2、……6、7、8 九种情况, 与所研究的自然数的数位上的数字更容易建立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观察与理解。 虽然“能被 9 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部分,但是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通过借助能被 9 整除数的特征,以及 3 和 9 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能被 3 整除数的特征。 分散了知识点的难度,同时也渗透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创新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告诉我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紧密想随,而且要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获取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设境激趣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片断一】出示:87602860、51001758、65064345、85992639 师: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问:每个电话号码都是一个八位数,这四个数中哪些能被 2 整除? 你怎么判断的? 哪些能被 5 整除?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87602860、51001758 能被 2 整除,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能被 2 整除;87602860、65064345 这两个数能被 5 整除,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能被 5 整除。问:哪些数能被 9 整除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①看个位,认为 85992639 能被 9 整除。 ②算,可以口算、笔算,大数目可以用计算器帮助。③各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 9 整除。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发法,那就用你们想到的方法来找找看哪些数能被9 整除。 生:对这四个数进行验证,得出 51001758 能被 9 整除。 交流想法:能被 9 整除的数看个位是不成立的,85992639 不能被 9 整除;如果身边没有计算工具,算起来很不方便;如果各数位上的数字和能被 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 9 整除。 这个方法比较好,很快捷。 生质疑:看“各数位上的数字和能否被 9 整除”这个方法对于每个数都成立吗? 为什么成立呢?在课上,同学们受“能被 2 或 5 整除数的特征”经验的影响,在验证、讨论的过程中,许多不正确的结论被一一否定,而只留下把“各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求和,看和与 9 的关系”的方法。这个方法学生们找不到反例,但又迫切的想了解为什么? 这样不仅抑制了前面所学知识的负迁移,同时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学生意识到了“各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求和,看和与 9 的关系”这个方法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有了目标,为最终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创设问题情境,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使学生在经历类似于数学家的探索创造过程中,激发探索意识,养成探索习惯,提高再创造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与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数学语言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28-01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语言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会帮助学生在很多知识的理解,也会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要意识到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在知识教学中深化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提升。

一、从阅读中加强对数学语言的体会

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师要掌握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方法,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教师首先要善于从阅读中加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体会,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对于数学语言的特征、表达方式等有更好的认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起点。教师可以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典型的数学语言有更好的理解,尤其是在对于一些特殊的符号、术语、数学概念等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一般使用方法。只有在有效的积累中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教师要意识到数学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符号、数学术语以及数学中重要的原理及逻辑关系等有良好的理解与认知,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书本知识有深刻领会。无论是数学符号、概念还是数学术语都有极高的精确性,不会有任何含糊不清或者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的表达。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严谨认真,对于很多内容要有钻研与体会,并且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这是数学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对于数学语言体会的原因,是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二、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引导

除了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体会,教师也要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引导深化对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一些典型范例的教学中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与体会,通过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应用方式。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能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加强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领会,这样才能深入展开对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88×25=?时,我教给学生一种更为灵活的算法:88×25=11×(8×25)。这是根据学生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而进行的。我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解说。接着再问,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这个过程既让学生巩固了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重数学语言的有效翻译与解读

数学语言中也存在一些理解较难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核心概念,让学生对于概念的含义有深层次认知,这是很重要的。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而言,注重对于数学语言的有效翻译与解读显得非常重要,这是让学生对于数学语言有更好的获知的基础。教师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要善于以灵活的教学模式剖析一些抽象概念,要通过有效的翻译过程对于概念进行解读,让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内涵有更好的获知。这才是值得采取的教学模式。

例如,反比例的意义这一内容,概念很抽象: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之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对应的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非常困难,因此我用图像呈现,学生看到向右下降的曲线自然懂得横向的数字变大,纵向的数字就变小,但两个数字的乘积是不变的。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了反比例意义的关键――相关联量的乘积一定。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进行数学语言的翻译,尤其是对于那些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障碍较大的教学内容要灵活地进行解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语言有更好的获知,这也是深化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的教学方法。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教师可以从阅读中加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体会,教师也要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引导深化对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应当注重数学语言的有效翻译与解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数学语言有更好的获知。

参考文献:

[1]郑燕.浅谈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J].赤子,2014,(4).

小学数学教与学范文第5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新课程下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这一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首要问题。结合这些年参加工作所取得的一些心得,我认为要做到:

一、转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

1.教师要承认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并在客观上制约着教学,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也就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2.正确对待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学好小学数学。只有教师对学生有信心,才能帮每个学生树立起能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二、优化方法。寻找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在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做到根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重引导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讲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方面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培养他们独立的探索精神。

四、挖掘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