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应对措施

0.前言

由于高校思政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者,也是对大学生心理变化和意识观念影响最多的人。因此,提高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解决高校思政辅导员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大部分思政辅导员综合素质较高,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能够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政辅导员也与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而且随着高校的发展,思政辅导员日常工作内容也逐渐增加。高校思政辅导员除了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日常工作,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贫困帮助、就业指导、安全问题等多方面的内容负责[1]。因此,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思政辅导员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下面,就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一步进行分析。

首先,高校思政辅导员大多工作繁重,时刻处于紧张忙碌状态。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较多,大体上包括大学生的生活管理、组织学生活动、对学生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等。而从目前国内诸多高校的发现现状来看,由于许多高校招生数量急剧增加,为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高校思政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各种学生活动的组织已经开始占用高校思政辅导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高校思政辅导员在繁忙中还需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准备,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造成了高校思政辅导员精神一直处于紧张和忙碌状态。许多高校高校思政辅导员身兼数职,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交际问题、学习问题、班级建设、党团建设、各种活动和竞赛组织与评比、大学生评奖评优以及与大学生的心理交流等内容时刻关注。再加上一些突发性问题和矛盾,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精神时刻紧张,产生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疲劳[2]。

其次,高校思政辅导员即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也是学校干部。繁忙的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占用了高校思政辅导员大部分的实践,除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及情感的交流时间,高校思政辅导员几乎没有剩余时间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也不能够有效开展关于思政工作的科研活动和理论研究工作[3]。但是,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的科研成果是十分重视的,缺乏有效科研成果和理论研究成果的高校思政辅导员在职称评定方面处于劣势。这也就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面对繁复的工作常常失去耐心,情绪逐渐开始变得焦虑,产生了心理压力。

第三,高校思政辅导员地位普遍不高,容易产生心理负担。许多高校将课堂教学之外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均安排给高校思政辅导员辅导员负责,不仅增加了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也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缺乏有效的专业化教育,科研和理论研究基础较差。国内的大多数高校以学术研究作为职称评定、工资调整以及地位评价的主要依据。

最后,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大学生作为接触这些信息的人群容易受到误导,产生急功近利、浮躁的观念和意识。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常常从自身利益考虑,经常产生消极态度和逆反心理,甚至对高校思政辅导员不尊重或表现出反感的情绪。高校思政辅导员经过反复教育和交流,仍旧不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正确引导,不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容易给高校思政辅导员带来负面心理压力,产生挫败感,对工作产生心理负担。

2.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探讨

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辅导员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诸多产生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能够缓解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为顺利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奠定基础。

完善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教育培训机制。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招聘和选拔机制都较为完善,得到录用的高校思政辅导员自身素质也较高。但是缺乏明确的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培训机制,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入职后不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严重制约了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提高高校思政辅导员的素质,在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减小工作压力的产生。

对高校思政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由于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容易产生工作压力,面对许多突发事件,也让高校思政辅导员产生心力交瘁感。因此,注重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定期有效疏导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压力,缓解各种焦虑情绪的产生。

3.结束语

总之,面对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高校思政辅导员已经成为了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的重要群体。因此关注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心理压力,提高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健康发展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伟毅.高校辅导员心理状况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范文第2篇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据大量的大学生心理调查的统计资料分析,在目前的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大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其中:(1)精神疾病目前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北京16所大学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精神疾病休学的比例也越来越大,1982年前在30%以下,1982年以后达40%。(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者比例较其他人群高。据天津市高校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全市5万名大学生中,16%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有8千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良(《中国青年报》1988年1月13日报道)。湖南医科大学对827名医科学生的调查显示:有21―35%的人存在着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或偏执症状,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高校辅导员参与其中已经成了必然趋势。

二、 高校辅导员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整体的走向良好,但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第一,辅导员队伍中存在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素养不高等问题。很多辅导员都不是心理专业毕业的,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不多。辅导员队伍的这种现状难以适应新时期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不利于高等学校对合格人才的培养。

第二,日常事务的繁杂性严重削弱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高校辅导员本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但由于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事务繁杂,其工作范围融汇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就严重地削弱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能。同时,由于过多地应对事务性工作,辅导员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的有限性,对于出现在学生当中的严重心理问题及存在学生思想深处的疑虑不能给予有说服力的解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性严重影响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今形势下,由于各高校对辅导员建设工作不重视,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地位低、待遇低、工作繁重、压力大、后顾之忧多,进而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队伍人心涣散。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这种不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 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性

中央十六号文件的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性,在促进和维护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科学定位辅导员工作职能

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承担工作庞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基本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因此,各高校必须清晰辅导员职能,实现辅导员的科学定位。在实践中增设一些必要的工作岗位,把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健全辅导员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过程,因此必须有相应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严格辅导员选聘选聘程序,在真正意义上把德才兼备又热爱大学生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其次,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各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规划,适时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尤其对于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要加大力度,实现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高效创新。最后,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让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己任。

3. 提升辅导员自身建设

辅导员自身要积极探索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尤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课必须不断加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新的特点,有待于不断各个辅导员不停地在理论和实践中摸索。作为辅导员,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成功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以预防为主。辅导员要主动接近大学生,增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信赖,扩大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跟大学生做朋友,及时、全面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处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范文第3篇

一、提高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

随着高校学生的扩招,学生素质差异性逐渐拉大,辅导员职能的日益丰富和辅导员责任的重大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辅导员的心理负担,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仅会影响个人的健康水平、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更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状态,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提高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稳定性,给予辅导员物质保障,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性质适当的安排工作,做到张弛有序,为辅导员从客观上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其次,应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压力的疏解及心理问题的排查。在学校现有条件下为辅导员安排心理讲座,定期进行辅导员心理状况量表测试,让辅导员及时了解自身心理问题变化,尽早做好自筛自查。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档案,帮助有困难的辅导员,时刻关注辅导员的身心需求。再次,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辅导员应提高自身的心理抗压能力,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并能够通过自我的调节来增强自身承受压力的能力。

二、在辅导员专业队伍中实施心理辅导分工

问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辅导员要想成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建设是重要保障。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培养专业化以前,由于辅导员对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知识所知甚少,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是起到辅、监督性的作用,不能起到咨询性和治疗性的作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有利于辅导员提升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而辅导员队伍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个高校会对辅导员进行分模块的专业化培训和进修,标定辅导员职业入职门槛,使辅导员重视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生配置辅导员的比例为200∶1,平均一位辅导员老师要负责200名学生,处理日常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辅导员老师还负责社团活动、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说工作量是比较重的,辅导员工作呈现的状态则是广泛而略缺精专。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完善辅导员分专业培训,使辅导员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个人兴趣选择自身发展方向,这无疑为辅导员专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辅导员在分专业培训和发展方面选择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每个学院都拥有至少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不仅解决了本职工作,还可以更好的规划自身的职业方向,亦可以为学院全体学生服务。

三、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年轻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调适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149-02

作者简介:田伟力(1977-),男,贵州遵义人,讲师,硕士,从事高校课程与教学研究。一、高校年轻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主要指其对工作的职业化认同感、满意感以及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的健康水准。特别是近年来,一大批年轻辅导员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年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高校的辅导员健康成长及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辅导员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的推动者,更应拥有健康的心理,这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工作的顺利发展,还直接影响其工作态度、工作观念、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也超越了教育辅导员本身[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帮助者、心灵的聆听者和未来的规划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赋予了他们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这一特殊要求决定了辅导员要有更优秀的心理素质,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方能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2.辅导员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辅导员工作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示范和感召的过程,是师生之间思想、意志、品质、情感和人格等心理方面进行复杂和奇妙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精神世界深层次、高品位的接触与交流的过程[3]。辅导员的心理困惑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健康人格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

3.直接关系到年轻辅导员的健康成长

高校年轻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既是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智力化程度较高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需要较高的判断力及决策力。他们既要扮演多重角色,又要面对业务培训、学历提高、职称评定等种种压力,还要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创新工作。心理健康的辅导员,表现出积极奋进的情绪,幽默开朗的性格,乐观愉快的心情,精神振奋,工作效率倍增;有心理问题的辅导员往往表现出心情郁闷、讨厌学生、怨天尤人等特征,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自我调适能力差,容易将负面情绪带入工作中,较难适应高校的教育环境。

二、高校年轻辅导员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和认可,产生自卑感

有些领导错误地认为,辅导员其实就是行政替补人员、学生生活老师,对辅导员工作重视和认可度低,而对辅导员的要求却不断提高,致使辅导员的辛勤付出难以得到领导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之产生挫败心理和自卑感。辅导员的工作成效难以确定,见效周期长,成果无法量化,工作成绩得不到即时的认可,而社会环境的各种挑战与学校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则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有相当数量的年轻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跳板。低职业认同感导致心理困惑,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辅导员多重角色导致心理疲惫

教育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他们往往身兼数职,工作涉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全稳定、学生党建、学生干部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成才、贫困生工作等。有人说“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多元化的,往往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学生保姆”、朋友、师兄师姐等多重角色。作为教育者必须为人师表,博学多才;作为管理者,必须严于律己,以身示范;作为服务者,必须口勤腿勤,考虑周全;作为“保姆”,必须事无巨细,都要看到、管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负荷过度是使很多辅导员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而辅导员角色的多重性相应导致了角色责任的广泛性,有限的精力与无限的责任产生矛盾时,就会导致高度的紧张和心理疲惫。

3.年轻辅导员缺乏经验,导致心理焦虑

辅导员工作其有烦琐性、重复性、直接性等特性,又具有任务重、责任大、难度高的特点。高校年轻辅导员多数刚刚从学校毕业,工作阅历浅,往往经验不足。他们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心理经常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有时甚至担心出现事故被罚款甚至被辞退。繁冗的事务性工作,超负荷的运转,致使一些年轻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兴趣降低,造成心理焦虑和心理疲劳。

4.辅导员待遇偏低,导致心理失衡

辅导员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他们与高校专业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相比,无论在工作任务、责任风险,还是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待遇,都相差很大。辅导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因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加之他们大都是聘任的辅导员,常常有“临时工”的心理,致使这些年轻辅导员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对职业发展感到茫然。

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调适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57-0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然后依次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对于目前高校专任心理咨询师匮乏,要缓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与困扰紧靠心理选修课、心理讲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学校多级心理危机预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与完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定义

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或者不给建议,提供倾听、支持及其他帮助的过程。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因此,有时它又被称为准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Counseling)。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主要以倾听为主,是辅导员给予被辅导者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不涉及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的干预和处理,因此具有非专业性的特点;朋辈心理辅导员与普通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同学之中的的心理问题,他们比老师发现得早,干预及时,心理动态跟踪效果好,因此具有沟通渠道便捷,沟通时效性强的特点。

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

大多数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数量不足,在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时很难做到惠及所有学生,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方式很难落到实处。在高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协助专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员与受访者年纪相仿、他们的三观和生活阅历相近,具有代沟少、抵触性低、相同点多、信任度高等先天的优势。

三、探索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现有学生近4000名,涉及4个专业,107个班级,二级学院没有专业的、专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现有一名专职辅导员分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依托辅导员自身学习,更多的寻求总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任老师的帮助开展工作。在学生基数大,专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少的情况下,严格选拔,精心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心理互助员为主体开展的朋辈心理教育

1.心理互助员的选拔。班级心理互助员是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基础力量。心理互助员也是班干部但又不同于班干部。对于心理互助员的选拔不能只通过民主选举这一道程序,应采取自愿为原则或经民主选举推选候选人。国际商学院在选拔心理互助员时,要求自愿报名和班级推选的候选人统一参加测试。心理测试量表为90项症状清单(SCL90)、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经测试、面试考核后任命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做事细心,心理素质较好的同学担任心理互助员,为便于开展工作,班级内可选举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

2.心理互助员的职责。由于心理互助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心理互助员有多重身份。向班级同学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体现了心理互助员作为宣传员的身份;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心理主题活动,或在班级开展心理活动体现了心理互助员作为组织者的身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心理互助员要倾听同学的心声,帮同学排解烦恼,同时加强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能够解除自己的烦恼,体现心理互助员助人与自助的角色转换;抓住心理问题高发期,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反映心理异常学生的情况,本着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上报的原则,坚持每半月报送一次《心理健康晴雨表》,每月撰写一次国际商学院学生心理动态研判。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止恶性事件发生,体现心理互助员作为信息员的角色。

(二)基于学生咨询员为主体的朋辈心理咨询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想要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现有专职心理咨询老师数量不能满足心理咨询学生预约数量的情况成为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难题。在优秀心理互助员中选拔兴趣爱好浓,学习成绩好,心理素质佳,组织沟通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储备力量,经培训为心理咨询老师做帮手。为此可尝试在新生入学之初,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名朋辈心理辅导员,在配备朋辈心理辅导员时尽量做到为每班配备专业对口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心理知识的宣传,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宣讲等,结合自身从入学到现在自助与助人的心路历程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心理调试期。指导新生如何以正确的心态,科学的方法面对新生心理健康普测,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引导提高心理普查实效,确保心理普查结果准确率,减少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危机排查的工作时间损耗,使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落到实处。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的朋辈心理辅导员也可以作为该班级在校期间的朋辈心理咨询员。

(三)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制度,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的作用

学习培训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服务的基础。朋辈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关辅导技能,才能积极有效地为广大同学提供服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邀请心理咨询专业老师开设有关心理咨询的讲座或课程,举办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并分发相关书籍进行分散自学,而后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巩固提高、小结回顾等方式,提高朋辈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国际商学院在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基础之上,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年段负责人,以分组的形式,组长的身份协助心理辅导员开展工作。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QQ群,方便工作布置和师生工作交流。每月召开朋辈心理辅导员例会,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部署工作任务和要点,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实施心理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

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讲座培训时要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新生进行新生入学心理调适、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对策等角度的教育;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方面的讲座;对毕业班学生开展如何面对就业或升学压力等方面的讲座。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后由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各自班级开展相应的主题讲座,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宣传心理健康常识。采取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为主,观摩、指导班级团体活动为辅的方式开展团体辅导。首先由心理老师给学生心理辅导员培训,培训合格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朋辈心理辅导员给同学们开展简单的团体心理游戏、团体辅导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有效运用已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促使每个人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自省、习得新的处事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四)运用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发展

美国管理理论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指出,要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就必须采用激励因素。因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烦恼,为此国际商学院通过设置考评奖惩机制来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督促朋辈心理辅导员不断自学心理学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考核分常规工作、创新方面,班主任和班级同学评价。每学年评选先进朋辈心理辅导员。受到表彰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综合职业能力测评中可以加分看,朋辈心理辅导员相当于学生干部级别。在各类评奖评优中,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工作杰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