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1篇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小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

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2篇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1.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的反思

上音乐课时,我觉得我只是一味地讲,根本没有留意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他们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必须考虑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使学生自己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中要求创编歌词便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将新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3.教学形式新颖化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有意注意及无意注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在方式方法上,要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灵活多变,力求"生动""有趣"能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参与中来。打破传统单一的歌唱形式,多以听觉、动觉为切入口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年龄,精选录像片段,配唱MTV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还可以采取边唱边跳,自弹自唱等多种形式,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树立音乐形象。特别是民歌教学中,让学生在表演唱中探索地方文化和音乐的关系。比如《森吉德马》由作曲家贺渌汀根据蒙古民歌创作的器乐作品,乐曲分两个不同部分,第一遍欣赏时,老师随着音乐起伏波动,示范一些蒙古舞中常用的基本动作,然后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即兴创编。在前一部分较为缓慢的旋律中,有的同学想象悠闲骑在马上,并做出饱览自然景色的动作;后一部分热烈欢快的节奏下,同学们表演出欢庆解放的场面。在两种不同速度和风格的旋律中,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促进了学生想象和创作能力,也加深了同学们对乐曲表现的理解。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3篇

音乐游戏 音乐教学 设计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体验音乐艺术的内涵。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游戏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他们在游戏中能身心放松,能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的愿望。通过操纵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信心,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活动。当我们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发展适宜的、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和游戏整合,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

教师提供音乐让学生游戏,用语言随时提示,这样学生就把教学的任务当作“玩”一样,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寓音乐与游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呢?

一、音乐游戏的设计

1.角色游戏

在小学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如在学习《下蛋》这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母鸡下蛋时高兴的情绪,进一步感受音乐,使学生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就设计了《母鸡占窝》的“舞蹈”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提醒学生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学生两两结伴围着“窝”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头有节奏地摆动,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一个学生做立、跳的舞蹈动作,迅速跳进圈里蹲下占窝扮演母鸡,另一幼儿扮演公鸡,合作表演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唱这首歌曲表现出积极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曲。

2.竞赛游戏

设立竞赛游戏,通过学生的竞争意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大家来劳动》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玩了一个游戏――“劳动接龙”。让学生比赛,做劳动动作,把这个劳动表现完整,做完之后回头看下个同学,接下来的同学做其它的劳动动作,动作不能重复,看看最后停在谁那里,谁就输了。在玩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大家来劳动》。在游戏结束时,学生都已经会唱这首歌曲,而且还能自己编出新的歌词了。

3.听觉游戏

康拉德・朗格是德国艺术理论家,他认为“从个体发生德角度看,听觉游戏是音乐的先导。”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一课,让学生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学生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学生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学生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学生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4.体育游戏

体育当中的一些趣味游戏,对我们的音乐课堂很有帮助。如在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音响效果,我选用《捉尾巴》的游戏,每个学生身后吊一条“尾巴”,听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开始捉,一边游戏一边体验音乐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情绪,这样就自然降低了学生对十六分音符时值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玩”当中,理解这些乐理知识。

二、音乐游戏的实践作用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学生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设置的情绪及情景背景下,做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学会在音乐伴奏的形式下做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聆听《龟兔赛跑》这首曲子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营造某种环境,并用语言说明需表达的内容情节。让学生想象如何在乌龟音乐的情境下扮演乌龟,如何在兔子音乐的情境下扮演兔子,怎样才能体现出音乐中描绘的乌龟和兔子。在聆听音乐时,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发展,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乐段、不同情绪,了解并感受乐曲的结构以及在力度、速度、节奏及音程变化上所表现的表情作用。让学生在音乐变化与情节变化的过程中表现乌龟与兔子的动作和表情,愉快而有趣地聆听了这首曲子,理解了这首曲子。

2.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

学生在玩中能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探究解决问题,就能使学生在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发展到自己的音乐潜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自己创编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学生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学生产生了疑问,我就让学生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学生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学生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学生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音乐游戏只是音乐课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音乐”为主。音乐游戏的灵魂是音乐,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因此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我们设置游戏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音乐”学习服务,如果只是学生只是单纯地玩,那就脱离了音乐的本质。

(2)音乐游戏要围绕教材,促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及特点设计音乐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音乐游戏要多样化。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因而游戏方案的设计要丰富多彩、多样化。

总之,音乐游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从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音乐游戏的设计,音乐游戏的实践作用都是为学生的个人素养服务。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日常生活及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玮.音乐教学随笔.音乐天地,2007,(01).

[2]倪建春.多媒体为音乐课堂添一抹亮彩.中国科技信息,2007,(04).

[3]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探究.教学与管理,2007,(03).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4篇

头一天,我给研究生上课,向同学们介绍了刚刚结束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十周年庆典,教育部与英特尔公司签署2011-2015年教育项目合作讲议的情况。谈到了从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将启用新的V10版教材,不再用纸张印刷,进人无纸化教材时代。英特尔教育网站上面的在线课程和教材是开放的,全世界的师生都可以自由使用。新的教师培训项目,针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使用计算机的新环境(国外将每一个学生配备一台小电脑称为1对1教学环境),帮助中小学教师掌握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海市虹口区丽英小学就是英特尔未来教育“1对1”项目的实验学校,该校有一个教学班的每一个孩子都配备了一台学生电脑,这次会议将展示汇报她们开展实验的情况,

同时,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将在现场召开“虹口区基础教育电子书包项目建设试点学校启动仪式”。这是上海实施《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教育信息化,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和无处不在的教育”,“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内外学习与研究”等采取的稳步推进和进行实验的具体举措。

我在课堂上布置同学们去参观学习,鼓励大家在自己的博客上撰写学习体会。我对同学们说:“黎老师这次和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一起练习写随笔。”还建议同学们再读一凌杨朔的散文《荔枝蜜》、《雪浪花》、《泰山极顶》。那是我在中学时代十分喜爱的语文课文,可以作为帮助同学们练笔的学习支架。

上海的早晨。地铁出奇地拥挤,几乎是人贴人。好不容易赶到了丽英小学,我已经迟到。当我悄悄走进正在上英语课的教室,看到同学们已经坐在观众席,还有我熟悉的祝智庭教授、蒋鸣和教授、顾小清博士,济济一堂,上海热心教育信息化的许多朋友都来了。

这是一节“1对1”示范课。学生五六个人围坐在课桌边,每位学生都有一台小电脑,老师使用互动向板教学。年轻的英语教师说着流利的英语,不时引领学生齐读、使用小电脑查询资料,互动讨论。举手争着发言……

在教室里,我遇到张军老师。早在2000年。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刚刚在上海开始试验,张老师是第一批参加培训的老师,他设计的《飞行器的发展》教案,获得了当年英特尔未来教育优秀教学设计奖,成为第一批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中国教师教案范例。张老师告诉我,这次学校举行的公开课,老师将每一个学生平时在课堂中使用小电脑和Moodle课程管理系统结合起来,他们还利用云计算辅助教学,新建设了课程教学平台供老师和同学们使用。

在教室一角,我看到了刘莹老师,她去年在三年级英语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前做奥尔夫教学的音乐律动,娴熟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同学们小组协作学习,出色的英语课让每一位听深的教师久久难忘。后来,张军老师将刘老师上课的录像视频拷贝给我,我在全国各地的“国培计划”培训班播放了刘莹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说明该如何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给参加培训的一线教师带来深深地震撼。

会议间歇,我向刘莹老师介绍了研究生同学,商域一起合作,在丽英小学的课堂中,利用1对1的“信息化学习伙伴”(我们将学生使用的电子书包命名为“信息化学习伙伴”iLP),还有教室里的互动白板和简笔画资源库,辅助学生创作“数字故事”,开展基于设计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感教育”为线索,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研究计划。

正当我和刘莹、张军老师热火讨论如何研究个性化教学时,孙校长笑盈盈地走来。孙丽英校长是我十分崇敬的小学校长,她对教育充满热情,是上海最早在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级音乐教师之一。近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用艺术教育和信息化教学促进学校的发展,这可能是丽英小学一直在上海教育界出名的重要原因。

孙校长得知我们正在讨论新的研究计划时,十分高兴,说,上海把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写进了规划纲要,我们要落实具体措施,积极研究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希望师范大学和我们一起来探索。

孙校长满脸笑容和真诚的话语让人感动。我忽然感到一种责任感,在这一群老师的背后,有那么多可爱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愿望。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性;数学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65-03

[作者简介] 秦惠华(1973―),女,江苏张家港人,江苏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学高级。

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比如,音乐教师亮一亮婉转的歌喉,美术老师秀一秀自己的绘画功底,体育教师炫一炫拿手的运动技能,语文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一段美文,都能让学生深受吸引并感到由衷钦佩。而提起数学,也许就会让人想到枯燥、乏味这些词语;而提起数学教师,大都会让人想到刻板、严谨。因此,学生,尤其是思想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一般不会喜欢沉闷的数学课堂。

人们天生喜欢音乐,因为音乐能够向人展示和谐、美好、节奏、平衡、戏剧性等,还能够激发想象力。笔者认为:构建小学“音乐性”数学课堂,可以在比较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融入轻松和快乐的元素,让学生在具有“音乐性”的数学课堂中体验学习,从而使数学学习变得快乐、幸福。

一、构建小学“音乐性”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而教学语言不但能传授知识,更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特别是相对枯燥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有效使用教学语言尤为关键。

正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 拥有语言魅力的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而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生也大多思维活跃,学习效率高。

(二)容易促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

《词源》有注:“顿挫,谓声调抑扬,有停顿转折。”唐章怀太子李贤注:“顿挫犹抑扬也。”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教学语言也应注重声调抑扬顿挫,施展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教学语言,事实上可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而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都可使之具有音乐性。小学数学教师如能努力构建“音乐性”的数学课堂,则会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喜欢上数学课,并产生进入数学殿堂这样的强烈愿望。

二、巧妙使用有声语言,营造小学生喜欢的 “音乐性”数学课堂

(一)语言婉转,具有生动性

数学教师不应该是刻板、严谨的代名词。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婉转生动、亲切自然并饱含真挚情感的,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喜欢教师及教师的课堂,并能产生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特级教师张齐华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最后,富有感情地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轴对称的世界,其实大自然这双神奇的手,对于轴对称的创造,无处不在。仰望苍天,俯瞰大地,拥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对称的足迹?看!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那翱翔天际的大雁、白鸽,那横跨天空的彩虹,偏偏翻飞的落叶,以至于我们每个人,每一张绽开的笑脸,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对称的力量吗?有人说,是因为美,大自然才选择了对称,同学们,如果大家深入地想一想,这当中仅仅是因为美吗?”此时此刻,展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一幅《桂林山水》插图。不需解释,也无需说明,所学知识已融于画面之中。

(二)语言幽默,具有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能一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使整个教学生辉。教师拥有风趣、幽默的语言,就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欢听课,并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听特级教师华应龙和学生的对话及给学生的作业点评,我们就明白什么是幽默了。学生将条形统计图的直条画斜了,教师批阅:“是比萨斜塔吗?”学生画的直条又宽又短,教师则批阅:“武大郎吧?”寓教于乐,效果很好。

(三)语调扬挫,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数学语言会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其实,教师使用教学语言时注意语调抑扬顿挫,对学生也极具启发效果。因为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语调变化找到思维的突破口,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的《加法》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他让学生在计算时遇到困难时就利用符号帮助思考。教师先在黑板上贴了两只青蛙,说:“又来了两只青蛙,可教师没有青蛙贴纸了,怎么办呢?”有学生说出可以用圆圈代替后,教师马上大声地肯定:“哇!想法太棒了!”然后语调又突然低了下来:“只能用圆圈代替吗?”这时,学生的思维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无论是语言的婉转、幽默,还是语调的抑扬顿挫,都可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音乐性”,让原本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富于艺术性和吸引力。

三、巧妙使用无声语言,营造特殊的小学 “音乐性”数学课堂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做教师的不能没有表情,不善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这里所说的“表情”就是无声语言。教师的表情语言、体态语言和手势语言都属于无声语言。适当的无声语言不仅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还可以给课堂增添鲜亮的色彩,达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境界。

(一)表情生动,展示艺术美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一次皱眉,都能向学生传递信息,可让学生感受到赞许、期待或责备。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神是振奋学生精神、稳定课堂秩序、提高学习兴趣的良方。比如:教师在讲课前,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全班一周,不用提醒,学生马上就能进入角色。讲课中,教师将热情温和的目光均等地分配给每个学生,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教师的喜爱,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把赞许的目光“奖赏”给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用爱护的目光“鼓励”学生;学生违规时,教师用严厉的目光“批评”学生,这些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体态轻盈,展示自然美

教师体态轻盈地行走在学生中间,或者弯下腰听一听学生的想法,或者蹲下身和学生一起动手操作,或者身手并用地讲解某个知识点,这些体态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两人一组使用学具。一位不爱说话、成绩一般的学生找不到伴儿,笔者就主动和他一组,他显得很紧张。笔者蹲下身子和他一起操作,不时引导他交流,他慢慢放松了,用得不错。汇报时,笔者给了他机会并给予了肯定。后来,他喜欢上了数学课,数学成绩也在慢慢提高。

(三)手势舒展,展示和谐美

恰当、优美的手势语言,可以给数学课堂带来不少的趣味。用[XC14JY7Z6.TIF,JZ]和[XC14JY7Z7.TIF,JZ]赞美学生,用[XC14JY7Z8.TIF,JZ]支持鼓励学生,用[XC14JY7Z9.TIF,JZ]表示庆祝成功,用[XC14JY7Z10.TIF,JZ]表示回答不够正确,等等。这些手势不仅生动形象,而且简洁明了。手势语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记忆一些概念公式,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时,可和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运算定律,边说边做,学生不仅热情参与,而且容易理解掌握,并帮助了记忆。相信下次学生遇到运算定律时,一定会印象深刻。

当然,要让数学教师的课堂具有音乐性,光注重教学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去思考、去努力,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喜欢和有所收获的小学“音乐性”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胡东芳.教育新思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黄爱华.智慧数学课:黄爱华教学思维的实践策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 单中惠.教育小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