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第1篇

过去的一学年(下学期),我们音乐学科能结合区情、校情认真贯彻省市、区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精神,继续坚定不移地开展中小学以及高中的音乐课程课改,立足于在教材、教法研究、服务基层教师需求上开创一条新的教研路子。紧紧围饶课堂教学优化这一中心,整体提升我区艺术教学水平。

二、主要音乐教研工作回顾:

主要的措施:集体调研、一校三天、讲座访谈、观摩交流、专项培训

主要的项目:高中模块研究及对策、小学音乐课堂基础教育的实施、小学、高中音乐资源网络的建设

主要的对象:高中生、小学生与初中的有效衔接

(一) 深化新的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中音乐课改工作,我区还不惜花重金组织校长、教导主任及学科教研员到山东省、宁夏等地区学习交流。回来后结合区情,撰写调查报告,开设高中音乐模块的教学与系列教研活动。

1、定期有效开展课程管理及质量监控调查。近年来,各校领导及教师已给于高中音乐高度的重视和配合。(调查提纲*学校有否按计划开课、*xx区高中音乐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在音乐学科中学生自选模块兴趣情况调查) 调查反馈:对于高中缺优秀音乐骨干教师的问题,区教育局立即向全国招聘骨干教师、优秀应届毕业生解决师资问题。。

2、配合广州市教研室开展高中音乐教学案例、音乐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促进高中音乐课的教学交流、经验提升。

3、开展高中音乐课程的相关专题研究课展示,深入研究高中各种不同模块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和课型,使高中的音乐教育课程模块教学符合学生自选需求。组织本区高中教研活动8次、外出参加省、市教研培训7次。如王雪文、凌志梅、李曦、蔡浪、丹、曾倩雯等老师教研出勤率高,学习收获大。分别受到市和区教研员的表扬。

课改领先的有47中、华美中学、89中、75中、44中、天荣中学、东圃中学、暨大附中、华工附中等。

(二)切实抓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

1、以核心组为龙头狠抓音乐科组的建设。

*岗前培训-带问题案例大家交流探讨(如何单元备课和上课)

*跟踪培训——下科组听课调研集体辅导、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

选择各类型学校如基础好些的省市一级学校音乐科组、科组长、骨干教师、核心中心组成员高标准严要求,使其能在区里课改当排头兵。

对于薄弱学校个别基础差的教师,耐心辅导,批改教案,争取多给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全国器乐研讨会、)市课例观摩、区网络资源建设培训二期、牧童笛培训学习。提出“只要你努力,一定有机会更有收获。”

对于不认真不求上进的教师,给予劝告或批评教育。音乐课在校中不测验,领导也很少去听课检查,学生在校数年,学到什么,质量如何,无法深究,有否参加教研活动,靠的是自觉。对于不学习不参加活动的教师到评职称时虚报教研次数,不诚实的做法给予严厉批评。找个人谈话,做耐心的思想工作。

建议:为了提高质量,对学生负责,音乐教师也应采取末位淘汰制。

2、抓好音乐教材的选择,落实音乐课程改革的基础点。(低中高年级)

例:在银河小学、元岗小学音乐科合作进行“城乡学校如何提高音乐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校本研究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3、立足课堂,构建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根据不同课型在低段灵活使用前三种较好,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基础后增加第四种。*片教学组进行典型课例的研究。一课多教,教好一课,教研活动的生命在课堂。(片组长认真,教师实践锻炼机会增多 )

本年度对这几种课型都拍了录象课,资源共享, 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反馈时有理有节跟踪培训不落空,以求更进一步跟进修改。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三)开展课堂教学课题系列研究工作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第2篇

通过做课题,我们建立起了在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制度,促进了学校德育教育建设。

(1)选编了适合初中生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课题组编写的校本教材《农村初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选编》重点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理想教育以及创新精神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

(2)找到并用实践证明了初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渠道,确立了德育教育活动化原则,为德育提供了一个以听、说、唱、读、写、动为教育形式的德育模式。在学校层面,由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具体领导、筹划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活动,并将通过教育活动实践证明的属于可行的内容编写成了校本教材――《农村初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手册》。课题组在以德育活动化原则的思想指导下,每学期都要在重要日子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3)帮助学校建立了全员参与德育的工作机制和新的科学的学校德育评价机制。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校长亲自负责德育工作,以教导室、共青团、政教处、学生会、班级为依托,以班主任、政史地课教为骨干的工作小组。同时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人人负责的局面。为落实教育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德育要求,学校每天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和歌曲,在每个重要日子都要举行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编主题手抄报比赛,定期举行体育比赛。

(4)通过德育课题研究,老师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增强,其师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大幅提高,造就了一批以音乐达人龙世明为代表的学校课题研究人才。

通过课题研究,本课题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不少成果被教育行政部门采纳,并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①课题组编写的校本教材《农村初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内容选编》和《农村初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校本教材》解决了在初中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内容选择、途径选择和策略选择等困惑。该校本教材作为本课题实践经验的结晶现在学校的全面使用,完全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原理,必定对农村初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起到促进作用。该教材始终坚持以来指导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共同理想”意识,以“两种精神”激励学生的斗志,用“荣辱观”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②本课题确立德育活动化的原则完全符合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改变了德育传统上以教师教导、说服、劝诫为主的模式,转向以活动体验为主的养成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反思,在与人交往中和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感悟,去构建与时代所希望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第3篇

1.现行教育对德育的不重视,影响到教师对德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智育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完整的工程,那么,现在社会上呼唤最强烈的德、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不能令人满意。这样看来,我们的现行教育并没有完整地实施素质教育。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德之所以放在首位,并不是轻视其它方面,而是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不如一些数学教师认为: “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数与概念、测量与计算、解题与应用’等能力, 至于德育, 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了。”这种人为割裂德育与数学学科联系的做法, 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2.以往有些学科教材中德育内容空洞,教师的德育方法古板,导致学生的德育不成熟。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 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凸显以下策略。

1.1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选点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1.2课堂互动,生成德育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就肯定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人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与德育目标渗透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认为,课堂互动与生成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才不会太远。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2.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2.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1课型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3.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第4篇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真正的成长,离不开思考和研究。但是,我们不仅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还要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想法和感悟都记录下来。

提到“教科研”这个词,一开始总感觉离自己非常遥远。尤其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就是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各种艺体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可是,随着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也开始寻找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时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更多的时候是翻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原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专家们研究总结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大量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忽视了对教学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淡化了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问题,再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这就是迈出了教科研的第一步。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我发现,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比如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中,而忽略了音乐的主体;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只需要动动鼠标,从而减少了教师的范唱、伴奏。可是如果一节音乐课没有了教师的弹唱,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也就失去了她最重要的阵地。于是我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经常观察学生的变化。从而及时修改自己的课件,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本身。这也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听课活动中,会及时对执教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课堂的观察和课后的反思,我逐渐找出了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利弊。之后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记录下来,加以整改,写成了《合理使用多媒体,打造音乐高效课堂》一文,并获得山东省教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这更加激发了我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的热情。在进行“教师运用合理教学方法”研究的同时,我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上。2014年,我和学校的几位教师一起申报了课题《翻转课堂理念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通过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让我认识到这是一种让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学生通过课下观看教师创建视频中的讲解,就能够直观地学习知识,解决难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探索更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模式,在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如果说反思总结、课题研究是教科研的重要环节,那么学科教研活动的常规开展更成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同步提升。

我校虽然只有两位音乐教师,还教着不同的年级,但是每周的集体备课却是必不可少的教研活动。我们经常进行听评课活动,通过课堂观察把提出自己建议,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从2014年开始,全市的初中音乐教师就集合在一起,进行隔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活动中既有公开研讨课、知识讲座,还聘请了专家对我们进行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专业课程的教授。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当中,大家不仅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交流和讨论,还大大提升了个人的R导寄堋

记得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进行了《红河谷》这节课的教授。这首歌曲的难点就是二声部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研讨话题。在我上完课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评课活动。一些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比如用歌曲轮唱的形式预备性练习合唱;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建立和声概念等。年轻教师的新鲜想法和老教师的经验之谈,互相碰撞出精彩的火花,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这样的氛围中,经过同行的交流,我受益匪浅。教研活动的进行,转变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激发了老师们教学设计的灵感。更加充分的备课和预设,也能够让学生们乐于融入其中,共同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更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指引了教学工作的方向。

不论是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积累还是教研活动的进行,这都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法宝。在教学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从中让自己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就会不断优化我们的音乐课堂模式。终于发现,“教科研”离我并不遥远,它就在我每天的教学工作中,只要能够去发现、去研究,持之以恒,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音乐学科 发展性学业评价 有效性 方法

长期以来,“评价就是考试”的观念占据着音乐教师的头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使评价的功能和结构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也使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无法推陈出新。新课程改革将音乐课程定位为普及音乐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一门基础课程,并把逐步建立与完善音乐学习评价制度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音乐基础能力为基点,主动适应所有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不断扩大评价的激励、改善与调整的功能,引导和促进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提高,从而实现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评价的四项重大变革。因此,探索符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教学的目的相配套的学业评价体系,是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有幸参加了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在教研员方教授的带领下,和其他音乐教师一起探索、尝试,本着简单、有效、可操作的原则,对传统的音乐学业评价内容和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从对学生学业的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变化很大,而我也受益匪浅,现将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实施的有效性及方法和大家分享共勉。

一、对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的症结所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考试”代替评价,这种缺乏人文关怀的评价是新课改所不提倡的。

由于音乐学科不是考试学科,普遍对音乐学业的评价重视不够,而在对中小学生音乐学业成绩考察方面,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考查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完全一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随意性强,评价的内容和主体单一。在平时的成绩评定中,过多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方面的表现,而忽视了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实施。这些与“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学业评价是背道而驰的。对课堂纪律表现差的学生采取的评价措施是老师在期末考试成绩中扣分,堵多疏少,惩多奖少,减多加少;没有抓住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而给予嘉奖、鼓励、引导;再加上期末考试只唱一首歌,来评定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音乐学习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对一些先天声乐条件较差的学生而言,是不合理、不公正的。而且评价的主体单一,只有老师,没有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发展性学业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的发挥。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无法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教师考试轻松、随意性强,而学生则应付走过场。甚至有些学生把音乐课当成放松课、发泄课,上课吵闹、喧哗、迟到等现象越来越多,导致老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无趣。

二、具体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把平时成绩按60%、期末考试成绩按40%的比例分配。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平时成绩的足够重视,符合“立足过程,促发展”的评价理念,并且对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做了很大的改进。具体操作如下:

(一)平时成绩的评定内容和方法

1.把平时成绩分为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参与程度、发言次数、配合情况、表演能力、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文艺活动情况及迟到旷课情况等板快。因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对音乐学科的正确认识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再加上规范的纪律保证,就不怕学生学不好;而其他几个板块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考察。把平时成绩分成以上若干板块,不再是有利于部分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把班级学生按6-8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不完全是随便自由组合,而是打乱班级固定的座位次序,按照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的优劣、音乐表现能力的强弱、音乐特长的异同等进行组合,并选出小组长,此项任务交给班委商讨完成。其目的是发挥班委会、小组长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间的监督、制约、合作、交流、促进及评价。

3.每个板快都进行自评、小组互评。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而小组互评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别人,从别人的长处中得到学习,将自己的优点展示给别人。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出无穷的学习动力,当自己的优点被同龄人认可时,他们心中的那份满足也许远远超出教师对他们的一句赞扬。

4.把平时成绩每个版块的要求和评价细则列成表格,每人一份。并且在每学期的开始把评价的细则、考试的要求和学校的规定等告知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以激励为主,以友情提醒为主,以制约为辅。每个小组的成员成绩都与小组的成绩挂钩,被评为先进小组和班级中进步最大的同学所在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加分和享受另外的奖励,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加学生的互助意识、竞争意识和约束意识。

5.方案实施后,老师定期检查小组的评价情况。针对学生的变化和出现的具体现象及时予以鼓励、引导。暂时不能解决的,可在课题研究小组中交流商讨对策,边实践,边改进,不断完善评价的措施。

(二)考试成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期末考试的主要内容是歌曲和听力,各占20%。歌曲考试还是任选一首本学期所学的歌曲,这是我们一直采取的考试内容。因为歌曲演唱是中学生表达情感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从对歌曲的表现中,能反映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对音乐要素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用歌曲演唱的考核检测方式操作起来也简单方便。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我在考试时增加了特长自由加试(舞蹈或乐器)。为了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业情况,特增加了音乐听力笔试。

2.歌曲考试方法与以往不同的是:(1)要求以小组形式合作演唱。集体演唱可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集体演唱的过程中每个人还要有分工。这样可使他们互相帮助,促进交流,增进友谊。(2)小组演唱全程录像。录像评价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特点,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符合发展性评价体系倡导的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的指导思想。(3)可以允许学生多次演唱,而且把学生认为最好的一次作为资料保存,强调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可反映学生的努力程度,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自信。(4)除自评、师评外,每小组抽出一名学生组成评审团。评审团成员不参与所在小组的评审,以达到公开公正的目的。由于学生评价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更加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点的掌握,营造了更轻松、活泼、愉悦的音乐教学氛围,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笔试听力部分,改变以往以检测音乐知识为主的倾向,从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出发,全面检测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学习情况。消除了学生对传统考试的恐惧心理,不仅增强了愉悦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发展性学业评价实施后学生的变化

变化之一,无故迟到、旷课的现象杜绝了,课堂吵闹的时间从开始缩短到逐渐消失。曾几何时,由于音乐课属于非考试学科,普遍不受学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更是把它当成了放松课、消遣课,迟到、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以前我不太敢放一些带视频画面的音乐给他们听,若放了,简直就像自由市场一样,视觉的冲击使他们忘乎所以,议论声淹没音乐声。而现在有了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和措施,有了生生之间的相互制约和自我约束,课堂上的不良现象开始减少,同学之间的友情提醒(把手指放在嘴边吹嘘的动作)不断出现。学生不断地尝到学习音乐获得创新的成功的乐趣。这些变化老师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变化之二,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上课举手发言的多了。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其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应是第一位的。以前,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知道答案是什么,就是不举手,认为“无所谓,回不回答问题又不影响考试成绩”。老师只好自问自答,再用“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幽默,来缓解这尴尬的局面。可现在就不一样了,没有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再好也及格不了,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影响整个小组,自己想不要成绩都不成。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一次没答完整就再举手补充。就这样,从不肯举手到主动举手,从举一次到多次举手,师生交流多了,生生讨论热烈了,思维敏捷了,课堂活跃了。有一次,在乐曲欣赏前,我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听完后,师生开始进行对话,师问:“乐曲中有没有单簧管?”生齐答:“没有。”师:“有没有笛子?”生:“没有。”师继续问:“有没有大提琴?”生:“没有。”接下来师有意说:“这个可以有。”而生会意:“这个真没有。”继老师的一句“你们太有才了!”之后,全班爆发出开心的笑声。这哪是回答问题,简直就是在排练赵本山小品中的台词。这笑声不仅反映出师生关系的融洽,而且体现出师生配合的默契。我再一次深刻地理解了苏格拉底的名言:教师的目的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亲近式的评价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信。在此我深深感到了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的巨大威力。

变化之三,喜欢唱歌的人多了,参加海选的人多了,要求重考的人多了。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都喜欢流行歌曲,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听到一些美声或民族唱法的歌曲时,脸上布满了乌云,有些学生甚至堵起了耳朵,以示抗议。我为学生的审美观发生了扭曲而担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曾特规定期末考试时必须唱课本上的歌曲,结果令人失望:让每个学生单独唱,唱歌能力较强的学生表现还可以,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自信。声音总是比伴奏的音量小,听不到歌声,而若老师就降低伴奏音量,歌声的音量也随之降低,直至最后停止歌唱。可以说“渐弱的力度记号”在此运用得淋漓尽致。结果是学生对歌唱越来越没信心,甚至反感。有的同学唱歌跑调,引起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导致此类学生再也不敢唱歌;整个考试过程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一点艺术氛围也没有。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给全体师生带来了惊喜。由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遵守纪律的保证,使得平时的歌唱教学也得以顺利进行,加上老师的适时引导,他们从被动歌唱到主动参与,从无心到有心,再到投入。我从赛歌会参与海选人数的增加、贴海报、拉人气以扩大影响的举动,看到了学生们浓厚的歌唱热情;从艺术歌曲、课本歌曲的出现受到欢迎的轰动场面,感受到了学生歌唱水平整体的提高;从期末听力考试时,学生脸上露出的微笑,以及听完考题后胸有成竹会意交流的眼神,看到了学生们考试恐惧的消除和充满胜利的那份自信;从某些学生对自己歌唱考试的成绩不满意,向老师发出重考的恳求时,感受到了从心中涌出的一股热流,这股热流,既有被感动的喜悦,又有以前对学生产生“死不要好”看法的悔意:错不在学生,而在老师。看到学生现在不仅能独唱、齐唱,而且在课堂上完成二部合唱,我高兴,我自豪。我自信地向全市音乐老师开了一次合唱公开课。学生们的动静自如、投入配合程度及合唱的声音效果。让听课老师喜出望外,专家和听课老师的一句“这节课音乐完全属于了学生”的评价让我充满了幸福。此时此刻,我深深地认识到,发展性音乐评价对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多么的重大。只有尊重差异,注重个性,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在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造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邀游于充满创造快乐的音乐殿堂。

通过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发展性学业评价的研究和实施,以及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的感受,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把双刃剑,要舞好这把“剑”,需要“舞剑人”长期对“剑技”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希望同仁对我的不足给予指正和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