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法国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老师的眼睛在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学生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最生动的教材。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地承认。“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二、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主题思想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地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如在体育课上,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小学生在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是由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了,或者通过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同学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抓好养成教育
从《班级日常管理考评细则》、《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学校制定了《立新小学一日常规三字歌》。少先队大队每天对学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日常管理考评之中;其次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最后利用开学典礼和班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四、抓纪律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做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工作,尽一切所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制定了《立新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接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书记、德育副校长、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以班主任为组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工作小组。学校每学期都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安全应急演练”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少先队大队在学生中不定期对管制刀具进行突击检查,校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和值周教师还不定期对办公室、班级等进行检查,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感情,增进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六、形成家校德育合力
关键词: 师范学校班主任 道德工作 现状 措施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体验和实践,以形成他们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重视德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各国教育发展中带普遍性的规律。在我国,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二、师范学校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一)独生子女特征明显。
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城镇,属于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家庭相比,他们是父母掌上的明珠,在物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部分独生子女在精神方面缺失较多,对个人理想和人生目标较模糊,缺少责任感;个性方面表现得自私、任性、唯我独尊;在道德行为上缺少尊师重教的意识,缺少感恩、关爱、宽容和谅解的心理。
(二)贫困家庭、问题家庭子女心理特征突出。
让子女尽可能地接受更多的教育是父母的普遍心理。学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小大部分时间跟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也有来自问题家庭,父母离异,在单亲家庭长大。这些家庭受父母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等因素影响,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花费的时间要少些。这些学生在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心理方面常常表现出自卑、孤僻等。
三、师范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也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社会因素。
师范学校学生多来自初中毕业生源,学生年纪较小,涉世未深,自控能力较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极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诱惑和侵蚀。信息时代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迅速发展,格调低下的影视、音像、书刊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给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
父母离异或家庭处于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父母忙于操持生计,难以顾及子女学业与教育。而有些学生家长综合素质较低,整天只想着抓钱或打麻将,不关心孩子的成长,有的甚至向孩子灌输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这些都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措施探讨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宜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级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自身对德育教育全方位的认知度。
要更新传统德育观,树立大德育观。充分认识到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师和专职政工干部只是学校德育队伍的一部分,其实学校领导、各学科的教师及学校里的其他人员都是德育工作者,即学校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德育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是每个教师都义不容辞的职责。班主任大多由专业课教师兼任,要以自己专业课授课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授课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与学生每一次的接触机会,实施德育教育。
(二)为人师表,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作为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切中介的综合,它还广泛地包含或渗透在其他载体中。教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其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每一位教师自身的言行、思想、品格、修养和人格等都将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身体力行,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三)融入班级集体,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互动,最有效的沟通活动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信任基础之上的活动。
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教师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班主任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与他们交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情感变化,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因为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四)德育教育,要突出个性、民主和生活三大教育。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把个性教育、民主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个性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其核心是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而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班主任老师在充分运用班委作为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前提下,要通过班级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与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相机施教,充分发掘学生个性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当然,教育学生是一项艺术性很高的心智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当的时机,深入学生的心灵。要像陶行知那样,以尊重人、理解人、关系人、帮助人为出发点,学生才会口服心服,其个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民主教育”,就是学生独立人格、平等意识、法治精神等现代观念的教育。学校已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班主任应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由班委协助制定班级管理规定,并经班级通过后执行,即在班级管理上,要用“法制”取代“人治”,采用体现民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班级管理规定对班级实行“法治”管理,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树立。
“生活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把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沟通,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把教育的空间扩展到社会的天地。班主任应关注世界、国家时事,留意各媒体报道的社会动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关素材引入课堂,以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开展某一主题的教育。师范学校的学生,将来也将为人师者,班主任可以通过“寻找乡村最美教师”栏目的相关报道资料,选择一些典型的人物事例向学生开展奉献、创新精神的教育。在“”事件上,选择一些资料题材,向学生开展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教育。
(五)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心理健康,则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不断加深,“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也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不同家庭情况、不同人生经历的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可能有所不同。因此班主任要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有较详细的了解,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如对那些因过关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逆反心理、归因心理原因常常实施考试作弊的学生,应加强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耻辱感的教育。对那些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具有自卑感的学生,应加强心理教育,帮助贫困学生科学、辩证地看待和对待目前的贫困。要让他们意识到真正的贫困不是经济的贫困,而是缺乏知识、缺乏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手段,以及自身心灵的空虚和对前途命运的悲观失望等。要让他们懂得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备拥有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人生最大财富,并且是人生最宝贵的、永不枯竭的财富。要教育、引导他们目前以家庭贫困为契机,努力锻炼能力、磨炼意志,尽快消除贫困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自己的人格朝着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六)学校德育教育,要充分运用好家庭教育途径。
班主任在做好校内德育教育的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在一开始接手班级管理的时候,就要收集学生家长联系方式,并有计划地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电话家访,建立家访记录本,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到学生家里与家长做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以后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和事件,应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做好相关的教育工作。在每个学期开学后,应有计划地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假期访问,了解学生假期在家里的一些表现,以便开学后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诸远辉.当代教育问题新视点[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新认识
1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概述
2010年10月份对学院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电脑网络测评方式,心理问卷方法,参与调查的学生有3167人,收回有效问卷2958份,回收率为93.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2份问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本测验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主要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大学新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心理健康的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受试者,以便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作出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轻度适应性困难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新生,在调查中发现:从高中到大学环境的转变以及生活学习方式的不同导致60%的学生有轻度的适应性困难,脱离了以往埋头题海的状态,面对相对自由和自主的大学学习生活状态却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文科生学理科的课程产生了不小的压力。
1.2中度人际关系不和谐
两份问卷调查的相关项目显示,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自卑、迷茫,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经历了高考,昔日的天之骄子聚集到一起,势必会重新分出高低,表现突出的学生会保持自己的优势,在大学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而相比之下优势不明显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就变得极为敏感。调查学生中有56.3%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情开朗,但仅有39.1%的学生认为自己人缘好、受欢迎。
1.3个别重度自虐倾向
调查中有个别问卷显示出有严重的自虐倾向,根据相关调查项目分析主要是曾遭遇过突发创伤事件的学生为主,这些突发事件有的来自家庭,如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等,这些学生长期缺少亲情或关爱,感受不到完整家庭的温暖,极易产生怨世愤俗和嫉妒心理,严重的甚至会扭曲人的灵魂,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如不及时发现引导,容易产生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也有的来自于社会的各种关系,认为自己没有一定的关系背景,必将在各个方面输给其它同学。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诸多隐患,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精神问题产生的各类伤人伤己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引起各高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选聘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此种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也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因而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与一般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区分开来。
2.1工作环境特殊。对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来说,工作环境相对单一,尤其是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外乎一间布置温馨的独立的房间,周围都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士。而在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身处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中,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应与社会上专业心理咨询有所区别。
2.2工作对象特殊。社会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是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人群,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所处行业不同,概括来说是不同的职业人。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是已经产生问题的还是出现征兆的,他们年冷层次单一,共同生活在校园里,概括来说是在校的大学生。
2.3工作身份特殊。在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身份应先是高校教师,而后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一特殊的身份要求在工作中不能向社会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那样被动的等待来访者,而应主动出击,及时发现有异样的学生。
3有效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举措
3.1建立一支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特殊身份以及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将学生普通的日常行为与特殊行为混在一起,尤其是夹杂个人情感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如果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虽然所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式都是客观的,但是对于学生的一些行为有时候需加以分辨,才能对症下药,不是任何行为都是心理问题的反应。在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是学生的第一接触人,也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久的教师群体,因而也最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异常状况和行为。
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寻求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就业不只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对非毕业生、就业之外的包括学业、职业、事业发展等问题都应该从入校开始给予指导和帮助。兼备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如果同时掌握职业指导相关知识,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的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建立一支兼备辅导员、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的特殊师资队伍是做好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3.2建立三级信息反馈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高校的方方面面,要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目前一些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要采用"三级网络"模式。院系同学和辅导员构成一级网络,心理咨询中心构成二级网络,校医院心理门诊及社会心理咨询及诊疗专门机构构成三级网络。那么与三级网络相对应的就是建立三级信息反馈系统,班级设立心育委员,系部学生组织设立心育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发现问题及时往上级反馈,全方位检查监督学生的异常行为,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之中,有效实施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陈家麟,学校德育工作的心理卫生学思考.教育评论,1998(3)
【关键词】工会;角色定位;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77―01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人本管理理论的提出,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对企业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如何面对新形势,吸收新理论,寻求新途径,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工会工作,是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做好工会工作,工会干部必须准确把握角色定位
作为工会干部,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才能实现有为有位,才能很好地履行工会干部职责。笔者认为,工会干部至少要扮演好四种角色。
一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言人。工会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代表职工群众。如果工会不能代表维护职工利益,就得不到职工群众的信赖、支持和拥护,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工会维权就是在企业中找到一个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职工权益,推动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工会只有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
二是工会组织内外各种关系的协调人。无论企业改革发展形势怎样变化,工会始终面临着多种需要协调的关系。第一,需要处理好工会工作与党务工作的关系,坚持工会工作与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责任,加强督促检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第二,处理好工会与企业行政的关系,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第三,处理好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工会要视职工群众为自己的组织基础和维护对象,职工群众则视工会为自己利益的代表,自己的社会归宿和情感上的家。
三是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的热心人。工会履行基本职责,根本点、关键点、基本点在服务。在职工对改革措施不理解时,工会要为他们释疑解惑;在职工发生暂时困难时,要为他们排忧解难,拉近工会与职工的距离,提高工会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
四是文化活动的组织人。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引导职工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员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工会的重要职责。因此,工会应积极争取企业行政的支持,努力搞好文化活动场所、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组织职工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职工群众的团队意识和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二、做好工会工作,工会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服务大局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全局”,既是我们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也是新形势、现阶段对工会工作提出的要求,只有把工会工作放在企业的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工会工作才能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此,我们工会组织从服务大局中找准方位,扮好角色,发挥特色,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竞赛、劳动竞赛,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会围绕大局做好工作,更能赢得党政信任、职工拥护。
二是求真务实意识。实践证明,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狠抓落实,工会工作才能取得新的成效,才能开创新局面。因此,工会干部应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保持“不干则罢、要干就干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上求实干,作风上求深入。首先,坚持深入实际,把调查研究、掌握实情作为制订工作规划、确定工作重点的前提,使工会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其次,察实情、讲实话,把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及时地反映给党政组织,并督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和落实。第三,脚踏实地,热心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三是法律法规意识。无论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是监督法律的执行,都需要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会干部只有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在履行基本职责中做到依法维权。因此,工会干部必须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
四是开拓创新意识。在推进工会工作创新方面,应力求冲破思维定式,实行换位思考,辩证思维,努力实现三个创新:一是观念创新,找准位置。自觉把工会工作置于企业发展大局中去定位。二是工作内容创新,力求贴近职工,贴近企业,贴近实际,努力寻找到工会工作与行政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工会工作与职工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工会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工作形式创新,力求在对传统的工作模式上,对原有的思维方式上,对过去的习惯做法上有新的突破。
三、做好工会工作,工会干部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工会干部的首要任务。提升综合素质,是工会干部“立身之本”,干好工作的前提。工会工作不只是要做具体的事务,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要做好人的工作,必须成为“杂家”。工会干部要成为“杂家”,靠的是学习。一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鉴别力。二要学习法律法规和工会业务知识,了解和掌握与工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会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三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工会干部和员工学习,加强对实践的总结,把自己打造成“业务精、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的“杂家”型工会干部。
二是坚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作为当好工会干部的重要原则。党和工会的不同性质,决定了党与工会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工会是一个群众组织,它自身不可能形成独立统一的政治纲领,必须选择一个比较接近自己要求的政党的政治纲领。工会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抵制错误思想对工会工作的影响和渗透,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是坚持把正确处理好工会四项职能的关系作为当好工会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工会工作千头万绪,这就需要分清重点和一般,分清轻重缓急。维护职能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处于工会职能的中心地位。工会的建设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是围绕维护职能展开的,是实现维护职能的方式方法。只想维护,不管建设、参与和教育,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空想。必须通过根本维护、源头维护和自我保护的大量工作,保证职工有工作、有岗位、有发展,才能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落到实处。
四是坚持把“四心”作为当好工会干部的“第一要求”。“四心”,即诚心、热心、细心、耐心。第一是诚心。就是有搞好工会工作的一颗赤诚之心,有与职工交知心朋友的坦诚之心,有架设职工与企业桥梁的真诚之心。第二是热心。工会干部直接面对职工,一定要有一副热心肠,热心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原动力。第三是细心。认真细致地组织好、总结好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四是耐心。工会工作不是行政指令的工作,而是建议和倡导性的工作,许多工作和事情需要反复地宣传、解释。因此,我们说拥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也是工会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劳动工资 人力资源管理 认识 对策
在国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反映劳动和工资等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及构成和分配使用等方面情况的基本任务。从现代经济理论观点来看,劳动工资水平与消费的关系及其构成,存在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因此,准确及时的劳动统计数据有助于各级管理部门和管理领导在进行决策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就如何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问题,作以下探讨与分析。
一、对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企事业单位开展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有着较长的历史,然而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多而复杂,致使在开展工作中仍然有着不同问题的存在。概括起来,这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的理解存在偏差致使信息质量不高
对各类相关指标的统计与处理,是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基本工作内容。因此,形成的报表上报是否及时,信息数据是否准确,对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的经济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可能由于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会有存在偏差的现象,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致使最终形成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
(二)统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人力资源劳资统计工作能否有序进行,与统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工作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就可能出现不能按统计部门规定的时间主动到统计局报送报表的现象。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源劳资统计工作人员大多兼职,思想上没有对这项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致使劳资统计报表数据口径不统一,漏报、瞒报、多报、迟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相关专业素质方面参差不齐。在工作中可能出现“兢兢业业办坏事”的现象。当然,这也与单位后期对统计人员的在职培训重视程度有关。
(三)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工资是一项与职工利益直接相关,政策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经办人员不仅要熟悉工资统发软件,而且还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工资政策、人事政策,经办人员的频繁变动对工资数据的报送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财政统发工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规定预算单位必须及时如实的向编制、人事部门申报本单位人员及工资变动情况,但在执行中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四)技术设备的应用不能适应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需求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各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不例外。如何运用成熟的、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不可回避的问题。具体到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中,现实情况是,多数企事业单位还不能有效地利用先进技术来满足高速发展的人力资源体系需求。比如,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不能与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深度结合,仍然只能是简单的形成报表,应用的工作范围还十分有限。
二、对做好人力资源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对劳动工资工作的重视程度
从企业管理层来说,首先要加强对劳动工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由于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入,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劳资统计工作人员由很多是兼职人员的结构组成。因此,要提高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质量,必然要求在实际的劳动工资统计人员配备中,对专职人员的选定时要选用业务素质较高的,这将有利于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做到更加专业,避免出现各种不应有的错误。
(二)改进相关统计标准以促进劳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统计标准的改进主要指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口径的统一认识,第二是记入的条件。目前,工薪阶层认为的工资是自己到手的工资,而统计部分并不是按照这个来统计的。所以,统计部门应该将工薪阶层薪资进行区分。其次,符合记入标准的资金是否能够计入工资之中,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多途径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直接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多途径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努力保持统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应注意到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而不是理论的灌输。同事,在开展业务培训过程中,一定要使培训具有针对性,解决好存在的问题,使培训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四)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统计工作要做到超前预测、系统分析,为企业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因此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减轻统计人员的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统计资源得以高效高质的开发利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人力资源劳动工资管理实践中,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意义重大。由于这项工作涉及的因素多而复杂,致使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因此,这就要求单位管理部门和领导予以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指导人力资源劳资统计工作,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来完善规范劳动工资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求我们广大人力资源从业工作人员对自己提出高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时展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望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熊庆全.劳动统计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