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休闲农业研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范文第1篇

一、绪言

休闲农业是我国近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方向,一来是为了应对民众对于休闲旅游需求的提升,二来是为帮助农民的收入与所得的增加。休闲农业不只是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更是一种乡土性旅游服务业,因此,很多学者指出发展休闲农业首要任务就是吸引人潮。而未来的新型乡村、农村旅游需有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冒险旅游、美食旅游这五大类,休闲农业区提供的游息活动几乎可涵括其中,如健康旅游配合我国风俗民情,休闲农业区内的相关经营者可种植药草植物,针对注重养身保健的游客制作不同类型的养生餐,增加长期住宿顾客的吸引力。

未来农业应以多元化农业为发展目标,三大发展主轴中也提到农业深度旅游的新市场开发。应按照不同客层提供多元的主题游程。因此,吸引人潮,必须目标与分析营销,经由市场分隔、产品定位等工作,拟定适切的策略,进行市场客群开发,过去国内研究中以针对休闲农场游客的偏好、动机、体验、生活型态等变量进行市场分隔研究为主。如何提升休闲农业集客力、吸引力,是休闲农业经营的重要课题。因此,本研究欲了解农业深度旅游市的现有客群与潜在客群,并探讨游客对深度旅游的偏好、动机、体验程度及满意度,来进行游客市场分隔,提出农业深度旅游开发的策略,并具体建议政府辅导休闲农业区推动、开发与营销农业深度旅游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问项的选取依据

本研究由文献收集整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等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类。其次,通过专家访谈、专家问卷调查,对评估准则进行增加、保留、删除或修改等建议,得出休闲农业深度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层级架构,借以作为本研究游客问卷与专家模糊层级分析法研究指标准则的依据。

(二)研究工具

质性访谈问项设计分别针对休闲农业区经营者的基本资料、休闲农业区环境特色、深度旅游的特色与认知、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等四大方向进行访谈题项设计。游客问卷设计,以结构式问卷为调查工具,主要分为游客对于旅游资源的重视与满意程度、游客旅游经验及游客基本资料等三大部分。专家问卷设计主要为探讨专家对于休闲农业深度旅游市场开发评估指标,各个类型的权重,并与游客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故采用模糊分析层级程度法。

(三)资料收集

本研究通过休闲农业供应者(2位休闲农场及2位民宿经营者)与休闲农业需求者(2名游客)深度访谈的结果,作为探讨农业深度旅游产品项目与专家问卷调查的依据。游客问卷调查,各客群抽样的对象主要抽样深度旅游现有及潜在两种客群。现有客群,为必须在休闲农业区中的农业旅游环境下从事相关的体验活动,或在区内农场或民宿居住两天一夜以上的游客;潜在客群的抽样对象分为:在休闲农业区,以及在非休闲农业区之旅游景点,从事相关深度的体验活动之游客,旅程为当天来回或是居住在休闲农业区以外地区之游客。本研究采取便利性抽样法,于2013年8月底至2013年10月中的假日与非假日分别进行发放,选定需年满20岁以上具有独立填答问卷能力的游客进行发放。

(四)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资料分析方法包含次级资料分析与主客观分析,游客问卷分析方法利用SPSS 17.0套装软件,分析方法包括次数分配、t 检验、因素分析、Cronbach’s α等。本研究应用重要―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将受访不同客群之间对于各旅游资源问项的平均重视度与满意度加以归类,绘成重要―表现程度分析图,并利用此四象限分析结果进行拟定改善策略。专家问卷分析方法运用模糊层级分析法的方式,求算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而得到各评估准则的评价分数,达到客观评比的目标。

三、研究结论

(一)农业深度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根据专家的观点,深度旅游产品开发应依据“观光农业导向”、“文化旅游导向”、“自然旅游导向”与“乡村度假导向”的顺序为优先评估的准则;生态旅游、教育体验、农业体验、地方特色、民俗活动为产品开发首要优先,旅游类型权重值之间的微幅差距,表示专家的重视程度几乎画上等号。次要为健康效益、主题旅游与乡土美食,冒险旅游与表演艺术权重值偏低,显示专家较不重视。

整体游客的观点,深度旅游产品开发应依据“文化旅游导向”、“观光农业导向”、“自然旅游导向”与“乡村渡假导向”的顺序为优先评估的准则;健康效益、教育体验、乡土美食、生态旅游、地方特色为产品开发首要优先。次要为民俗活动、主题旅游与农业体验,冒险旅游与表演艺术较不重视。在农业体验、健康效益、民俗活动与乡土美食等类型,专家观点与游客观点较不一致,专家观点认为农业体验与民俗活动为首要开发产品,游客观点认为为次要开发产品;游客观点认为健康效益与乡土美食为首要开发产品,专家观点认为为次要开发产品。其中,健康效益在开发产品的重要程度排序中,专家观点为第六顺位,而在游客观点为第一顺位。

本研究认为专家观点期望通过实际体验与知识学习的产品,提供游客知性的旅程,吸收新知,再结合地方特色与健康效益的产品,增加旅游的丰富性与深度。相对的,游客旅游的主要动机为踏青散步、放松身心(占34.7%),以及养生保健的观念日渐提升,对于健康效益的产品相对重视。其次,对于教育体验的产品开发也是相当重视,列为第二顺位。由于产品开发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游客进入农业深度旅游市场,因此,本研究依据游客的观点,依重要程度优先顺序分别提出下列产品开发的方向:(1)顺序一:健康效益的深度旅游产品,包含体能增加的(如自行车),缓解压力养生的(如泡温泉),以及注重优化心灵的园艺治疗等旅游产品。(2)顺序二:教育体验的深度旅游产品,提供通过自然生态解说、环境教育、野外求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以及亲手参与的DIY等旅游产品,让游客深入与接触大自然,增长日常知识与资讯,游客更主动参与与体验的方式。(3)顺序三:文化旅游的深度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著重于乡土美食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包含美食与料理,参观地方传统建筑,观赏与制作手工艺品,品尝与挑选地方特产与伴手礼等。(4)顺序四:生态旅游的深度旅游产品,开发以自然景观与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产品,以了解当地环境的自然,在不影响当地生态体系下,达到保育自然资源,增强游客的环境意识。

(二)农业深度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了解深度旅游市场开发的产品,包含健康效益、教育体验、地方特色、乡土美食、生态旅游等,本研究发现与IPA分析中,继续维持的旅游类型相同,显示以游客认为最重要与最满意的类型,作为产品开发的方向是相当具有说服力。此外,本研究以IPA分析中,需要立即改善的项目,显示游客对于此类型与旅游资源非常重视,但却感到不满意,应当急需改善,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作为主要市场开发的方向。

一是以农业体验与主题旅游为整体客群的开发市场。农业体验的市场,利用农林渔牧的生产资源,转化成各项休闲活动。主题旅游的目的,主要通过休闲农业的环境,提供会议、打工渡假、团体员工旅游的性质,整体客群更认为主题旅游可以赋予休闲农业更宽广的市场开发。二是以教育体验与地方特色为现有客群的开发市场。教育体验主要在本身的生产经营之外,把重要资源用于体验与教学。结合地方特色的市场,以欣赏、参观和认识具有特殊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地方产业文化等,提供游客丰富的乡土体验。三是以民俗活动为潜在客群的开发市场。结合地区性或具浓厚当地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动、与庆典活动,提供民众感官刺激,与体验各地不同文化的差异。

四、研究建议

(一)产品开发方面的建议

一是策略联盟助于资源整合与开发,政府积极扮演协调与整合的角色由于农业深度旅游的产品开发相当多元,包含健康效益、教育体验、地方特色、乡土美食、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然而,目前多数休闲农业业者的发展现况,提供的体验活动大多为欣赏乡野景观的生态旅游、生态解说教育的教育体验,其次为参与地方文化、品尝特色料理,且多数农场也提供体验农产作业、感受主题风情和旅居农庄民宿,而仅少数农场提供户外健身运动和心灵舒压疗养的健康效益旅游产品。因此,业主在发展过程中若无法直接资金投资或提供,除了可以借助休闲农业业主之间的合作,或是与外部其他产业之间的异业策略联盟,利用异业的专长与特性来补强其不足,从双赢的方向思考,让合作的各方都能够提高获利,创造策略联盟的最高效益,进而增加活动提供的广度,助于多样性资源整合与开发,游客参与活动的意愿与选择相对会提高。

二是推动与规划深度游程的旅游产品。潜在客群的游程主要以当日来回的一日游为居多,若能够规划出附有价值与意涵的旅游景点,并与其他产业合作,通过包装与营销,推出与设计符合教育体验、健康效益与地方特色的多日游套装行程,将游客的停留时数延长与过夜,体会到不同旅游地区的深度旅游内容与资源。因此,建议政府相关单位与业主合作,规划小众的套装行程与路线,由政府进行大力推广,设计优惠方案,更可提供游客作为安排旅游行程的参考。

三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与资源。本研究认为整体客群对于各种旅游资源的接受度高且广泛,加上重游的忠实游客不在少数,约有六成的重游率,开发新的产品与资源,提供不同的游程体验,吸引新客群进入休闲农业的旅游市场,创造旧有游客新鲜感。

(二)市场开发方面的建议

一是渔业体验需要近一步加强。渔业体验在旅游资源IPA分析中,现有客群与潜在客群均认为游客重视程度低,满意程度低的旅游资源,属于优先顺序低旅游资源。目前我国的渔业体验活动较为少数,常见的为采贝、钓鱼,能够与其他产业的连结性较低,也收到产季与气候的限制,使渔业活动较为单调,游客的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相对降低。本研究建议可以向周边国家取经,找寻适合的开发策略,打开渔业体验的市场。

二是设法打开主题旅游的市场。本研究的主题旅游包含青年旅游、会议旅游、农事工作假期与员工旅游,经由分析结果显示满意程度较低,IPA分析中是亟待改善的旅游资源。由于国内的主题旅游与休闲农业的联接,尚停留在参观、用餐、选购特产的阶段,由于休闲农业业主规模不大,员工旅游与会议旅游属于小规模企业的接洽,大多还是倾向与饭店、渡假村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业主合作,市场发展具有限制;青年旅游注重在以有限的经费走遍世界角落,在休闲农业存在门票与消费的前提下,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推行与发展速度尚属缓慢;农事工作假期在国外相当兴盛,国内常见为学校实习的建教合作,以兼具旅游与打工目的尚属罕见。本研究认为国内环境可优先推动青年旅游,开发休闲农业青年旅游护照,政府提供补助,业者提供食、宿、行、育、乐各方面的整体配套措施与优惠,吸引与鼓励青年涉入休闲农业的市场。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战略

一、前言

观光农业是体验经济时展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一条崭新路径,这种发展模式,将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发展旅游观光,提升农业附加值。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基本的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进行有机结合,以农业生产带动农业观光,是休闲农业旅游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产值较低,农业资源利用程度不够,这种情况下,限制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提出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战略观点,注重结合体验经济特征,对现阶段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战略发展目标,进行了相关预测,为休闲农业发展,指明了一条崭新道路。

二、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休闲农业发展优势———以YJ村为例

本文在对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战略发展分析过程中,结合了长春市绿园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实际情况,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关探究。长春市绿园区YJ村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分明,夏季气温平均在26度左右。YJ村以葡萄种植业为主,并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观光点,可以让游客体验到较好的风光。据相关数据调查现实,YJ县从2003年开始发展葡萄种植业和蔬菜种植业,村党委积极争取国家农业建设投资,建立了“静珠葡萄生产基地”,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发展旅游观光行业。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产品品牌的宣传,提升了“静珠葡萄”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观光[1]。在发展葡萄种植业的过程中,还开展了蔬菜种植业,开展了生态旅游。游客可以在葡萄架下现吃现剪,品尝新鲜的葡萄。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村党委还设置了相应的餐饮业,主要以地区特色为主,以“杀猪烩菜”等东北特产,让游客品尝东北特色的食物。这种发展模式下,为YJ村农业提升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没有开展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下,YJ村人均年收入在9000元左右,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人均年收入高达13000元。

(二)休闲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以YJ村为例

YJ村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对于YJ村实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来说,较为不利。YJ村休闲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旅游景点的设置,多以观光和品尝为主,对深层次体验开发较少。据相关市场调查显示,有50%的游客满足于现阶段YJ村的旅游情况,30%的游客基本满意,20%的游客认为,YJ村的旅游模式太过单一,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2.经济发展相对落后。YJ村在发展过程中,人均GDP虽然达到年平均13000元,但是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交通建设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村里的道路仍然有泥路的情况,导致在发展观光行业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3.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YJ村休闲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人均GDP收入也在显著提升。但是受到小农经济的发展,YJ村的旅游观光行业进展缓慢,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这一崭新概念认识不足,农业资源开发程度较低[2]。

三、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战略构建———以YJ村为例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1970)一书中提到:“服务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则是体验经济,如何对体验经济时代特征进行把握,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来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YJ村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在体验经济背景环境下,如何对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一)注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YJ村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是更好吸引游客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对此,YJ村要注重加强村内交通建设,改变原来的土道,使道路设施得到有效完善。同时,要丰富现有的餐饮业和住宿业,提升餐饮和住宿环境,提高YJ村的旅游接待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丰富旅游资源,增加乡土民情的旅游特色,提升游客满意度,为YJ村带来更多的游客资源[3]。

(二)加强观念转变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对于这一行业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对此,YJ村党委要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将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休闲农业旅游巨大发展前景向农民进行讲解,让他们意识到休闲农业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在进行宣传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主要将其优势进行分析和宣传,能让农民真正意识到这一行业发展带来的“实惠”,提升农民积极性,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YJ村休闲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市场开发

市场开发过程中,强化对资源的应用,是提升经济效益和促进发展的关键。YJ村在发展过程中,相关资源应用不足,限制了其发展。对此,YJ村要注重立足于现阶段发展情况,能够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模式,更好地吸引游客,以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战略构建问题研究时,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YJ村的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就相关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YJ村的情况,我国其他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过程中,可以借鉴YJ村的经验,并注重对自身情况的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基于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休闲农业发展,要注重对资源优势的把握,这是休闲农业旅游更好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贺德红,周志宏.论体验营销在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应用[J].江苏商论,2011,01:78-80.

[2]章继刚.发展创意农业建设美丽中国———2012~2013中国创意农业体验经济发展研究报告[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3,01:53-58.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缘由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2007年的3个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纳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设,很多地方不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而是政府或个别企业想当然的圈一片地之后就在此建休闲农业旅游地,没有真正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反而成了部分政府重要的形象工程,再加上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得很多投资庞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如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游客很少,景点几乎没有活力。这说明休闲农业旅游地只有保证其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游客。如何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本文在刘滨谊教授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断完善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同时,以最终达到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为的目的。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内涵

(一)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有关旅游地生命力,刘滨谊认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指在单位时间空间内,使风景旅游地建设发展超越常规、非机械性增长,现状条件等客观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并持续推动风景旅游地发展增长变化的力。”李轶轮、蔡光宇、朱元恩等都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旅游地生命力的概念。综上可知,旅游地生命力是一个变化的、保证景区平衡的力。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指的是使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建设发展能保持持续增长发展变化的力。在农业旅游资源、区位、旅游设施、形象、服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休闲农业旅游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并保持其农业生产及旅游的功能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休闲农业旅游地是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与其他农业旅游地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地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现今,我国很多休闲农业旅游地不是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而是另立门户使得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资金过于庞大,回收非常缓慢,大家都在比较前期的投入看谁投入的更多,其实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三、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其中,内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原有资源状况、区位条件、设施状况、人力资源、定位特色和形象吸引力、产品的体验性及新颖性、管理规划等。外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受经济、社会、环境、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影响。

(一)内在影响因素

1、旅游地区位。休闲农业旅游地建立之初最先考虑因素应当是选址。选址必须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其客源地主要在城镇,吸引对象为城镇居民。根据吴必虎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城市居民大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内(大中城市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以内的范围)的度假设施进行短期近途度假。休闲农业场地比较适合的位置是距离城市中心50-200公里的地方。另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布局也可以依托景区,选址在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周边,作为该景区的卫星景点,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特色资源与创新性产品。要使休闲农业旅游地保持极强的生命力就需要依靠自身资源特色,开发创新性产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根据当地资源及乡村文化特色设计有主题特色的新颖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参与活动,通过拟定参与体验活动的主题,塑造正面印象来加深游客的不同印象体验。并保证体验产品在设计和游玩中的卫生、无污染、环保等。在体验产品设计中应多加入感官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使游客增加体验的力度,产品有“货架期”,加入科技含量的产品设计,并适时进行产品更新和换代。这是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保障因素。

3、旅游设施状况。休闲农业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农村,这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筹码。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出游提供方便。要完善水电设施,供水设施要达到卫生标准。要与村庄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4、旅游地形象定位。休闲农业旅游地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产品特点,首先要找准自身可能的竞争优势,选出竞争优势,推出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特色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位,并及时将自己的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休闲农业旅游地形象,设计出形象定位图案和标识等。如台湾飞牛牧场诉求的飞蝴蝶和乳牛的定位,就是非常成功的形象定位。

5、科学规划与管理。休闲农业旅游地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生产与旅游兼顾发展原则、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等来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规划布局,并将其规划与农村规划相结合,针对地域特征进行独特规划。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两部分。如建立旅游投诉机构、宣传营销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旅游地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员工教育培训制度等。

6、人力资源。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地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地要积极进行员工理念的培训,留住人才。要多聘请相关的大学教授专家指导,同时借助休闲农业旅游协会或学会的力量,储备相关的深入懂得休闲农业旅游的人才银行。

(二)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育、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蔡光宇.风景旅游生命力研究与应用――以岛风景旅游区规划生命力分析评价为例[J].华中建筑,2004(5).

2、李轶轮.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组织[D].同济大学,2005.

3、蔡光宇.景观与旅游地生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4.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南 休闲农业 空间布局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5-0056-04

作为旅游大省的海南,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本文以海南省休闲农业网公布的124个休闲农业点为数据,分析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海南休闲农业点布局分析

(一)数量分布特征

从空间角度分析,海口1)236个位居榜首,占据了海南省休闲农业的28%;其次是三亚,以12个休闲农业点的数量占海南省休闲农业的9%;第三位是定安,拥有11个休闲农业点,占海南省总数的8%。海口、三亚和定安三地的休闲农业发展最为领先。从区位角度分析,海口是海南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客流量较大,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客流基础。三亚的知名度较高,2012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达1102.22万人次,稳居海南省各市县之首。定安紧邻海口,被称为“海口的后花园”,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较为突出。从累计比例看,排名前7的市县占了全省休闲农业点的72%,占据了全省的绝大多数。这些点大都集中在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和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外加传统的海南的旅游热点线路东线区域,呈现两点加一线的格局。

(二)类型分布特征

依据依托的主要资源类型,可以将海南休闲农业点分为农园(乡村)观光型、农园采摘型、垂钓型、科技示范(教育)型、休闲度假型及其他型6种类型。

1 农园(乡村)观光型。根据调查分析,在现有的124处休闲农业点中,观光型有23个。观光型休闲农业点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业观光园,如海口的年丰休闲农业观光园、万岱休闲农业观光园等。二是一些乡村风光和自然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村,如文昌的美柳生态村、琼海的里邦生态文明村等。三是一些传统旅游风景区或是自然保护区。如海口的东寨港、保亭的呀诺达风景区、兴隆的热带植物园等。

2 农园采摘型。独特的气候使海南拥有种类繁多的热带瓜果和蔬菜。农园采摘型通常是利用一些热带果园、瓜园、菜园等供游客自行采摘。游客不仅可以享受新鲜的水果蔬菜,更可以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农业劳动的乐趣,如海口的绿枫庄。

3 垂钓型。海南水资源极其丰富,水位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可充分利用水库、池塘、鱼池等开展垂钓、捕鱼等项目,如文昌金沙岛渔家乐、定安世光罗非鱼农家乐等。

4 科技示范型。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吸引游客,集科研、生产、观光等为一体。如海口的龙浩生态农业示范园、文昌的椰子大观园等。

5 度假型。通常有多种度假项目,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设施。如海口的田心生态农业园、羊山休闲公园、文昌的龙泉乡村等。

6 其他型。包括文化型的乡村休闲点,如三亚的槟榔河国际乡村文化旅游区、定安的古榕树国共联合抗日誓师大会旧址、琼海的多河文化谷等,以展示乡村文化或是历史事件为主要功能。

(三)空间分布曲线

休闲农业的主要客源是城市居民。本研究选取以海口为代表的琼北休闲农业区、以三亚为代表的琼南休闲农业旅游区,及传统的旅游东线上的琼海、万宁、保亭三个市县为代表,进行休闲农业点分布曲线图的研究。休闲农业点受市场区位的影响较大,三亚和海口的休闲农业点随离市中心距离的加大而呈现减少趋势。海南东线上的三个代表城市的休闲农业点分布都呈现近城聚集的特点。

二、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一)北部区域:优化产品,树立品牌

海南的北部区域包括海口、文昌、定安、澄迈四个地区。北部区域人口约为333万(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下文同),占全省人数的38%,这使得北部区域的休闲农业旅游具有一定的客源基础。从现有的休闲农业点来看,北部区域有休闲农业点59个,约占全省48%。在今后的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中,北部地区不宜单纯追求数量,而应该进一步优化现有的产品。

1 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配套设施。从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来看,目前的休闲旅游产品还存在短板,特别是住、行、购、娱等要素差距还比较大,导致经济效益较差。在交通方面,建议开辟旅游专线,方便市民出游。在住、购、娱等方面,要加强自身特色的挖掘,又要保护当地的人文和生态环境,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

2 提升休闲农业点服务水平。农家乐和一些采摘园、休闲度假农庄,多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旅游接待活动。聘用的人员多是自己的亲戚或是当地无法外出打工的人员,这些人没有接受规范的培训,服务意识缺乏,服务技能不强。休闲企业自身要有质量意识,不断提升水平。

3 建立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协助,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和运行的机制,实现良性发展。

(二)东部区域:扩大客源,与观光、度假旅游深度融合

东部区域包括琼海和万宁两市,人口约为103万,面积为3576平方千米,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可将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与传统的观光和度假旅游相融合,吸引客人深度体验。借助琼海博鳌会议的知名度,加强营销,扩大客源,争取更多的岛外客人的光顾。

(三)南部区域:打造精品,提高游客满意度

南部区域包括三亚、陵水、保亭、乐东4市县,总面积为6955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61万。休闲农业可以三亚、保亭为主,陵水、乐东为辅,实现良性布局和发展。要打造精品,如三亚的兰花世界、小鱼温泉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要不断地自我创新,以顾客为本,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中部区域:强化生态低碳,加强错位发展

中部区域包括五指山、琼中、屯昌和白沙4个市县,面积为7184平方千米,人口约为70万。与其他区域相比,中部区域非常特殊。这里有海南海拔最高的五指山,琼中、保亭等地也是山脉众多,多为五指山的余脉。高山、低谷、丘陵的地貌,保留了原始森林景观与珍稀动植物资源。同时,海南岛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发源于该区域的琼中境内。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海南的黎苗族聚集地,拥有原生态的民族风情。

1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低碳休闲农业点。目前开山砍树、毁坏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和社会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引导当地休闲农业点走低碳化的道路,在拓展当地农业发展空间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传承民族文化,实现错位发展。应该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开发体现黎苗民族农业文化、节日文化、婚庆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休闲农业点。这可以更好地传播当地的文化习俗,使更多的人了解黎苗族风情,也可以不断地挖掘传统文化,自觉地传承民族文化,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五)西部区域:丰富产品,合理布局和规划休闲农业点

西部区域包括儋州、临高、昌江、东方4个市县,面积为8407平方千米,人口为199万。本区地域宽广,约占海南总面积的24%,但本区的休闲农业点仅为7个,约占6%。这与本区的人口和地域面积不相匹配,因此,本区的休闲农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1 增加休闲农业点数量,并合理规划和布局。政府应更多地引导和鼓励休闲农业点的建设。要有合理规划和布局,科学选址,休闲农业点类型也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西部区域的休闲农业发展目前比较滞后,要防止一哄而上,无序竞争的局面出现。

休闲农业研究分析范文第5篇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2007年的3个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纳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设,很多地方不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而是政府或个别企业想当然的圈一片地之后就在此建休闲农业旅游地,没有真正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反而成了部分政府重要的形象工程,再加上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得很多投资庞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如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游客很少,景点几乎没有活力。这说明休闲农业旅游地只有保证其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游客。如何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本文在刘滨谊教授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断完善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同时,以最终达到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为的目的。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内涵 

 

(一)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有关旅游地生命力,刘滨谊认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指在单位时间空间内,使风景旅游地建设发展超越常规、非机械性增长,现状条件等客观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并持续推动风景旅游地发展增长变化的力。”李轶轮、蔡光宇、朱元恩等都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旅游地生命力的概念。综上可知,旅游地生命力是一个变化的、保证景区平衡的力。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指的是使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建设发展能保持持续增长发展变化的力。在农业旅游资源、区位、旅游设施、形象、服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休闲农业旅游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并保持其农业生产及旅游的功能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休闲农业旅游地是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与其他农业旅游地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地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现今,我国很多休闲农业旅游地不是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而是另立门户使得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资金过于庞大,回收非常缓慢,大家都在比较前期的投入看谁投入的更多,其实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三、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其中,内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原有资源状况、区位条件、设施状况、人力资源、定位特色和形象吸引力、产品的体验性及新颖性、管理规划等。外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受经济、社会、环境、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影响。

(一)内在影响因素 

1、旅游地区位。休闲农业旅游地建立之初最先考虑因素应当是选址。选址必须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其客源地主要在城镇,吸引对象为城镇居民。根据吴必虎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城市居民大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内(大中城市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以内的范围)的度假设施进行短期近途度假。休闲农业场地比较适合的位置是距离城市中心50-200公里的地方。另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布局也可以依托景区,选址在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周边,作为该景区的卫星景点,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特色资源与创新性产品。要使休闲农业旅游地保持极强的生命力就需要依靠自身资源特色,开发创新性产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根据当地资源及乡村文化特色设计有主题特色的新颖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参与活动,通过拟定参与体验活动的主题,塑造正面印象来加深游客的不同印象体验。并保证体验产品在设计和游玩中的卫生、无污染、环保等。在体验产品设计中应多加入感官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使游客增加体验的力度,产品有“货架期”,加入科技含量的产品设计,并适时进行产品更新和换代。这是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保障因素。 

3、旅游设施状况。休闲农业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农村,这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筹码。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出游提供方便。要完善水电设施,供水设施要达到卫生标准。要与村庄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4、旅游地形象定位。休闲农业旅游地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产品特点,首先要找准自身可能的竞争优势,选出竞争优势,推出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特色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位,并及时将自己的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休闲农业旅游地形象,设计出形象定位图案和标识等。如台湾飞牛牧场诉求的飞蝴蝶和乳牛的定位,就是非常成功的形象定位。

5、科学规划与管理。休闲农业旅游地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生产与旅游兼顾发展原则、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等来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规划布局,并将其规划与农村规划相结合,针对地域特征进行独特规划。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两部分。如建立旅游投诉机构、宣传营销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旅游地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员工教育培训制度等。 

6、人力资源。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地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地要积极进行员工理念的培训,留住人才。要多聘请相关的大学教授专家指导,同时借助休闲农业旅游协会或学会的力量,储备相关的深入懂得休闲农业旅游的人才银行。 

(二)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育、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