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德育衔接

中小学德育衔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德育衔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德育衔接

中小学德育衔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中小学 德育课程体系 若干思考

大中小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落实学校的德育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德育教育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始终,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衔接可以有效地促进德育课程的开展。

一、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课程的整体效果,有助于德育根本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德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但是由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衔接不完善,导致德育课程的开设受到众多的影响。当前德育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中小学德育目标不清晰

目前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目标设置并不十分清晰,其目标未能充分体现大学、中学和小学的特殊要求,导致德育课程各阶段的教育目标衔接并不合理。小学德育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五爱”新人,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的行为规范,为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小学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思想觉悟。大学德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人,培养新时期的四有新人。纵观大中小学的德育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四有新人,其具体的每一个阶段目标并不十分清晰,这给实际的德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大中小学德育内容不合理

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和脱节的问题,目前大中小学开设的德育课程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如果仅仅是通过这两种课程进行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德育教育,其内容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重复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德育课程并不一定需要通过专门的思想政治课进行,大中小学课程中其他课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教学资源往往被忽视,德育内容十分有限,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衔接的若干思考

德育课程贯穿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工作中,但是由于大中小学的德语课程体系衔接不合理,导致德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德育教学目标未能有效地实现。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制定相对完善的德育目标

不同阶段的德育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德育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课程目标。当前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德育目标缺少差异性,德育目标作为德育课程开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德育目标的设定中不仅仅需要由最高目标,同时还需要设定一定时期的具体目标,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应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启蒙教育,应该注重行为示范,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出相对清晰和具体的德育课程目标有助于今后德育课程的开展,为德育课程指明了方向。

(二)完善德育课程内容

德育课程内容对于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并不十分完善,一些学校的德育教学资源十分有限,仅仅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德育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今后德育课程内容的完善过程中需要结合大学、中学和小学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知识的讲授。中学德育课程内容要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学生的文化生活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德育课程中主要是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等理论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理论对于社会的理解。大中小学的德育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往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但是德育课程教育并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其他课程中也渗透着相应的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课程或者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践,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丰富的教学资源作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完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课程的重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教学中缺少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导致德育教学工作并未能有效地落实。今后需要重视德育教学,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教育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德育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通过多方面的角度去观察学生和评价学生,更加公平地体现出德育教学效果。

结语

德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衔接不合理,导致德育教学并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今后德育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中小学德育衔接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属儿童时期,初中属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初中课程门类增多了,而且每一学科的内容也接近科学的体系,因而逻辑性也越来越强;从学习方法态度上来看,初中生比小学生更需要有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不仅要主动地安排学习计划,而且要学会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由小学生的“他律”自然过渡到初中生的“自律”。因此,为了使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得到顺利、快速的衔接过渡,让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迅速顺利地适应初中的学习,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直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力图解决的课题。

一、“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内涵

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是指根据我国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办学规则,在小学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教学年级段上设立衔接点,将品德、语文、数学、英语这几个学科的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突破口,逐步实现全方位的研究。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如何铺垫、衔接,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将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二、中小学衔接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德育衔接:重在品德培养。小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主要通过六个途径展开:一是抓晨会和周会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礼仪、安全、纪律、卫生教育,发现学生有不良的苗头或偶发事项出现,教师及时加以教育。学校每周进行检查。二是抓思想品德或品德与生活课,师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互动,通过一个个蕴含深意的故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教育。三是抓各科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探索规律,探求知识,并把道德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四是抓少先队活动,学生在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特色中队、各种竞赛等活动中进行道德品质的洗礼,让自己拥有的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五是师生谈心,通过循循善诱的心理教育,让学生丢弃不良习气,走健康之路。六是与家长、社会的合作进行教育,通过《写给家长的一封信》,或家访,或参观访问等等,让庞大的家庭和社会力量与教师共同雕琢出无瑕的美玉来。

(二)常规衔接:重在习惯养成。学校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是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培养多种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写字阅读等方面的内容。在平常的教育中,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小学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会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写字端正清楚等方面的习惯。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阅读、记笔记的习惯。教师要在每堂课、每个活动过程中适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校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以提高作业质量。

(三)学科衔接:重在基础技能。必须进行下列四项训练:(1)听的训练。课上听录音,跟录音读是必须做到的,而且要听一句,跟读一句。学生放平书本,用右手食指指着所听所读的内容,做到专心听、认真看。在各种感觉器官配合下,培养学生听力。课后学生用配套的磁带自己听,也要遵守这一规则。(2)读的训练。要想掌握好一门学科,认真读记是必要的,还可开展各种竞争性读书游戏,让学生熟读成诵。(3)说的训练。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正确读准并将所学语言运用到生活中。(3)写的训练。学生从拼音字母开始接。因此,字母正确的书写是关键。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业,培养学生认真、清楚、整洁的书写汉字的习惯。

三、中小学衔接教育要注意的环节

(一)在学生学习上要注重加强三个方面的衔接

1.学习心理的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决心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读书。

2.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二)在教师教学上要强化三个方面的衔接

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感性认识,努力做到“四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各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2.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评价的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石川勤.教育与学的艺术[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施良方.课程理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中小学德育衔接范文第3篇

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近二十年,所在学校是一个九年一贯制的乡镇学校,自己的儿子也刚从本校小学升上本校初中。感觉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差别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当前农村小学英语的局限:1.重视程度偏低。对于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学校几乎就相当于兴趣活动课(在少数小学甚至根本就没有真正开设。我教的初中学生中就有几个外地转回来的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2.教材偏难,我曾经多次拿起儿子的英语书研究,发现真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真不容易。3.教学目标要求过于简单(此点受制于地方教育部门,比如考试内容过于简单以及考题的单一性、重复性)。基本就是满足于能简单地听说读写,学生语音教学没有严格过关,单词记忆没有严格要求(此点上初中后是学生的最大难题)。4.师资队伍不健全、不稳定(主要是指农村地区),大多不是英语专业教师,有的学校英语科教学的人员安排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有时英语科目成了凑课时的豆芽学科。5.学校及教师的英语教学受考试指挥棒影响大,甚至抽考成绩对于政府的考核也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6.家长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局限:1.虽然学生从小学起就学了几年的英语,能写且会说一定的英语(最简单的英语口语)但是语法的知识还得从零开始,有的学生却自以为是,认为英语简单,所以没有真正努力、全力以赴。2.办学条件差。涉及英语学科特点的语音室及多媒体教学在不少乡镇学校可能还没有得到配置。3.与小学相比初中教师可能更加专业,但是年龄却相对较大,教学思路及方式老套,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4.初中英语教师压力大,受制于教育部门每期的期末考试,你考什么我教什么。还有学校的考核制度,要出成绩我就逼迫学生死记硬背,放学后留学生补课,初中科目多,教师多,科科抢课,把学生折磨的怨声载道,还有何学习激情?5.农村学校学生良莠不齐,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前提下,每个儿童都能免费受教育,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样齐,有好的就有差的,本无可厚非,然而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家长认识的提高,更由于社会私人办学的兴起,很大一部分在小学就非常优秀的学生小学刚毕业就离开乡镇去了市、县办学条件好的私立学校。这让乡镇学校很无奈。6.面临高中教师的指责。高中教师埋怨:看看初中教师都干了些什么,学生连基本知识都没学到,上了高中还听不懂课堂口语。

从以上现象我们看到,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且不论社会原因,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去克服困难,努力做好中小学之间英语的衔接问题。

我个人认为要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还是有迹可循的,具体操作办法有以下几条:

小学教师:1.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听觉敏锐,模仿力强,他们先天具有较强的对语音、语调的听辨和感知能力,他们更倾向于用听觉而不是以了解发音的方式去处理语言,听是儿童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小学教师应该自己首先过语音关,通过录音和向专业教师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发音,还有就是大量使用录音,让学生真正掌握标准发音。2.充分培养学生学英语的浓厚兴趣。儿童对语言的兴趣是天然的,我们做老师的应根据儿童特点多设计些日常交际用语,天天练,周周练,而不是起初就要求学生做题。3.培养学生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完成英语字母、单词、句子的书写问题。4.要求学生养成记单词的好习惯,单词记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生在小学没养成记单词的习惯,到了初中学习英语就会很吃力,俗话说脑筋越用越灵,单词量越多对于记单词的帮助就越大,我大学时的一位英语老师曾说,只要你记得教材上所有的单词,不用学语法你也能考及格,这说明了记单词的重要性。5.让学生能说出自己喜欢的英语句子,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这对学生以后初中学习有莫大的好处,并且随时能说几句英语毕竟也是学生得意的事情。6.认真分析教材及大纲,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些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去钻研期末考试会考些什么题。7.抽出时间去听听初中的英语课,了解小学教师能为初中教师做点什么,为自己现在的学生以后的初中学习打好基础。8.呼吁教育部应该深入乡村,因地制宜,编写更为科学、实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目前这套教材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完善空间的。9.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小学英语的考核要求、考题难易程度、考题类型应多从衔接初中英语这一点上下工夫。毕竟这是所有人的愿望。

初中教师的教学面临学生升高中的压力,所以初中教师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个人认为初中教师的衔接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1.和小学教师不同,初中教师既要掌握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还要掌握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班上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较为成熟、有的却幼稚得很。有的学生需要我们要采取朋友般的态度,有的要采取家长一般的态度,因人而异。2.继续让学生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说实话以前小学不开设英语课的时候,初中教师在教学上压力更大,至少在字母教学上就需要一两周。然而小学开设英语课后,初中教师在保持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这一条上反而更难了,因为小学学了几年英语了,有的学生的兴趣几乎丧失殆尽了。这就要求初中教师拿出自己的绝招,吸引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多与小学教师交流,了解学生在小学的情况,用不同的招去面对不同的学生。一句话,初中教师不能盲目自大,要懂得不耻下问。4.要经常提到学生在小学的优异表现,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自信。5.表扬、赞美学生的小学教师。使得学生感觉自己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初中都遇到了好老师,从而喜欢英语老师的课。6.大胆跨越。小学、初中英语毕竟有天壤之别,初中生初中毕业即面临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继续读书或是不再读书;是读普高还是职高;是读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所以初中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仍然像教小学生一样。既要像小学老师慈母一般的关爱学生,也要像严父一般从道理上去说服学生刻苦学习。

中小学德育衔接范文第4篇

一、针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低、中段的教学衔接可以针对很多不同的方面,首先,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是基础,这也是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前提所在。很多中高年级接触的内容都是学生们在低年级时学过内容的发散与延伸,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灵活地应用数学课程的这一教学特征。在学到新课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首先引导大家对低年级时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对于这些知识进行发散与延伸,进而引出新课内容。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导入模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对学过的知识实现回顾。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到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与互通,进而让学生们对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小学数学低中段教学内容有了一定改变,小学低段数学内容更多的为简单数字的加减乘除,以及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单位的认识等。而中段数学更多的为这些基础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例如数的四则运算、图形构成规律、应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由此发现中段数学是在低段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并且更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参照,教师在进行低、中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时应当遵循数学课程的这些规律,并且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教学的融会贯通,让大家不仅能够对新课内容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也会更为牢固。

二、针对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衔接

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关键,这也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具备的基础。随着学生接触内容的不断增多,学到的知识难度不断加大,这些内容的思维量也会越来越丰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有必要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好教学衔接。低年级数学课程的学习中更侧重于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到了中高年级后思维能力的锻炼则会成为教学过程的重心,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教师要灵活地进行这种教学转变,要慢慢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中高年级的数学课程学习。

在中段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来源开始分析,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分析找寻问题的解决思路,获得学习方法。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一、二年级个位数乘法知识,发散思维,探索两位数相乘为“分别相乘再相加”的规律,如“33×23=33×20+33×3”。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获知知识的核心,并且能够在思维能力的引导下灵活地应用学过的知识。这才是数学课堂上应有的教学模式。

三、针对认知水平的有效衔接

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一点点得到发展与构建。在低、中段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变化,要留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变化,并且要慢慢深化学生解题思路与解题技能的培养。这是进入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后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们对相关的解题技能有较好的掌握,学生才能够更为灵活地对学过的知识展开应用。这也是深化知识教学的方法所在。

小学低段学生对数字的简单算法有了基础的学习和了解,中段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信息接触的机会,通过引入新方法、新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扩大知识面。如“三角形三边是什么关系时能组成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发散,让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展开问题探究,并动手实践。学生经过有效的思考后得出“任意两边和(差)大于(小于)第三边长”的结论。由此可见,在有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地进行动手实践、思维发散、应用探究和规律总结,这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将会很有帮助。教师要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这是实际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只有做好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衔接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成效的一个方法所在。

中小学德育衔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 衔接 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字、词为教学重点,而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则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中小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重点上的不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借鉴与学习小学教师通过唱歌、游戏、模仿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那么,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现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

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语文多是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的课程。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延续也有分化,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例如: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启发他们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萝、认识紫藤萝,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藤萝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萝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情趣与想象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开始训练学生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三、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老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次地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皇帝穿着新装游街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进行鼓励,缓解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慢慢融入到初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以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2.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3.作者是怎样使情景交融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五、要注重教学评价的衔接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语言评价对学生有着判断、引导、鼓励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归纳和总结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在小学阶段,教师大多是以颁发五角星、小红花等以示鼓励,初中教师可以借用这种形式,用表扬栏里的红旗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对回答不全面或不正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总之,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学习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过渡与衔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