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范文第1篇

1.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具有较强的审美属性,它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因而新课改要求在音乐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能更好地接收和内化知识以实现预期的效果。体验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自由性,课堂组织不拘泥于教材的约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在体验式的音乐课堂中,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构建立体的多维课堂,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审美情感得到更好的激发。

2.体验式学习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音乐课堂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教师领唱—学生跟唱—集体合唱成为了一成不变的课堂步骤,教学效率低下。而体验式的音乐教学则能有效地规避这一问题。首先,在探究式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其次,体验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小学音乐体验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为频繁,使课堂教学氛围得到很好的优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更好的开展平台。最后,体验式学习有助于锻炼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用耳朵听音乐,动手操作音乐器材,开口唱歌,强化过程体验,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情感体验,不断地自我总结和内化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联想和再创作,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更多的音乐“元认知”,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策略

1.创设情境,体验引导

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音乐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而这都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体验引导。不难发现,小学生对于热情大方、亲切可爱、能歌善舞的音乐老师青睐有加,教师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都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摈弃单调乏味的课堂组织形式,多从学生的内心体验出发,精心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戏剧表演情境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比如,在教学《雪橇》这课内容时,恰逢一个下雪天,我就将课堂转移到操场,学生异常兴奋,乞求我允许他们堆雪人。我借机将把知识点设计成雪人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只有学生将知识学会了才允许其堆雪人。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学习潜能也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歌曲的歌词教学、节奏练习、力度的指导和律动都是在师生堆雪人这个游戏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知识掌握得既快速又牢固。

2.音画结合,体验感悟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以其视听结合、资源海量、互动性强等优势与小学音乐课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理解和感受音乐铺设了桥梁。教师应将多媒体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助力于小学音乐课堂。比如,在《彼得和狼》一课的音乐欣赏中,鉴于学生接触过和学习过的乐器十分有限,所以在教学前,我首先选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音乐所描写的故事,伴随故事,让学生感受彼得的勇敢。随着故事的进展,让学生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再通过不同乐器音色的连接,对照故事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乐器,最后让学生听原来的音乐,这样学生学习更加投入,学习效果也更好。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接触和深入地体验音乐活动,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对于陶冶学生的音乐性情、发展音乐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功效。

3.发挥想象,体验创新

音乐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而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主题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摈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进而鼓励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将歌曲的内容编成优美的动作,鼓励学生自编自演,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用动作来表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就先通过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欣赏傣族孔雀舞,充分地感知孔雀舞的特征,然后随着音乐一起配乐舞蹈,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充分自由联想,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美,发现创新的美。

4.激发兴趣,体验互动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范文第2篇

一、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校本课程中的作用

1.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给人以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利的多, 能更直接更有利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小学生充满活力、朝气, 有热情,我们选择不同特征的优秀音乐,可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使他们从音乐中感悟美,从而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热爱音乐,只要接触多了,欣赏多了,音乐必然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连通。音乐结束了,消失了,它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这真挚的情感不会消失。

2. 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努力去让学生参与教学,让他们走进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体验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这样才能保证情感的积累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日积月累,便会感情丰富,情思细腻,使人格完善起来。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是引领学生感悟音乐美的途径,在校本课堂中,音乐教师更应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力。

二、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校本课程中的运用

1. 歌唱

音乐感受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情感共鸣及音乐感受。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感受,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获得审美的满足。歌唱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孩子高兴时都喜欢用歌声来表现。要教学生唱出好听的歌,先天的嗓音条件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赋予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只有孩子们愿意唱,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唱歌的欢乐。每学期每个年级从教材中选取五首重点学习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重点培养歌唱的习惯及演唱技巧,当学生能够音准正确、歌词准确,有表情的自信的完整演唱后,就加入校本课程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2. 体态律动与舞蹈

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非常喜爱体态律动,尤其是中、低年级。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音乐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旋律的高低,速度的缓急,音色的明暗等通过动作来体验这一过程。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他们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体验与训练。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体验式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动力和源泉。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不可或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小学节奏教学中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具体有以下三点。其一,缺乏对节奏重要性的认识。一些教师不按顺序和要求讲授课本中的节奏知识,甚至干脆不讲。学生缺乏一定的节奏感,只是盲目地学唱。其二,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尽管学生在节奏学习上有明显的兴趣,但单一地灌输式传授容易使他们产生反感。其三,缺乏足够的打击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只能提供少量的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考虑课堂纪律,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使用,给节奏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一直以来,教育学家都试图从各个方面对节奏教学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运用语言节奏、动作及舞蹈节奏对儿童进行训练,运用一些以节奏性为主、易学的乐器来辅助教学;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探索了节奏简记法及新的节奏读法;《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方案》把学生音乐素质螺旋式上升分为十六个周期;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学中提出迅速转换节奏的练习,缩短动作转换的思考过程,形成迅速反应的能力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由此看来,良好的节奏教学是循序渐进的,是在教师引导与学生“体验”有机结合的。

体验式节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节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节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培养情感,核心是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趣,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体验式节奏教学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编,参与节奏表演,进行节奏游戏。进行节奏创作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参与节奏表演是对实践能力的考验;进行节奏游戏更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的良好途径。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编。首先,可以改变歌曲原有节奏。把二拍子的歌曲变成三拍子,把八分音符变成附点八分音符,学生会觉得很有趣,同时又熟悉和掌握了各种音符之间的关系。其次,可以在乐句末尾加上节奏。当学生学会了一首歌之后,我们就鼓励他们在唱完每一句时,加上自己创作的节奏,先创作两拍,再逐步增加到四拍、八拍,甚至更长。再次,可以创作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特征,创作相应的节奏型,部分学生唱歌曲,部分学生拍打节奏型为其伴奏。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表演。让小学生倾听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发现各种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等变化,培养他们对节奏的敏感性。如模仿火车汽笛、启动及运转的声音:|呜---|呜---|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另外,也可以选择各种拍子的音乐,让小学生感受不同类型拍子的强弱规律。如《新年好》是一首四三拍子的歌曲,它以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出现,速度较快,表现了一种轻快、跳跃的情绪。可让小学生用拍手、拍肩等方法感受四三拍的音乐,如拍一次手、点击两次手心等,培养孩子的节拍感。在音乐作品中,许多音符和休止符相互组合就形成了各种节奏模式,引入动作、姿势和舞蹈的因素用于节奏表演,能丰富学生的节奏表象,为他们的节奏创作活动奠定基础。在教学节奏符号时,可利用三角块、木鱼、双响筒、沙球等打击乐器,请学生敲打,其他同学说出谁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长。在学生获得了音的长短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认识几种节奏符号,并教给学生节奏读法。将小狗漫不经心的叫声编成二分音和四分音符的节奏,把小狗凶恶的吠声编成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快速练习,使学生懂得了长短相同或不相同的音有规律组合在一起就是节奏。、搓指、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体验式游戏课教学评估,可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过程性、情境式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等进行观察测试,并评定“表现力优、创造性有进步、合作性弱需培养、情感投入性优”,以及与发展性评语“如果……就……”“、建议你……会更好”相结合。第三,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游戏。可根据人们走路的样子创作出多种节奏游戏,如:|走走|跳―|跑跑跑跑|跳―|走走|走0|跑跑|跑跑|走0|。还有节奏游戏“坐椅子”:放四张椅子,请学生坐,每人坐一张,引出节奏谱××××。有一个走掉了,空出了一张椅子,创作了带休止符的节奏谱×××0或×0××等,如果来了五个或更多的人,又推出两人合坐一张椅子的方法,创作出带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如×××××等。当学生掌握了各种音符的时值时,就可以玩“坐火车”的游戏,让他们创作各种拍号的两小节、四小节或八小节的完整的节奏谱。此外,用“开火车”游戏刺激学生的运动神经,使他们在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动作中产生一定的节奏感,并将这种运动节奏与音乐节奏有机联系起来,强化节奏感。

在教学课堂上进行体验式节奏教学,具体包括导入活动创作表演游戏评议五项环节。其中“导入”包含复习、基本训练、节奏游戏等;“活动”指新学节奏知识,包括情境融入、师生互动等;“创作”是在新授知识基础上,引导想象,激发思维与创造,延伸进行一度创作及二度创作表现。同时“创作”贯穿于“导入”“、活动”诸多环节。“表演”、“游戏”“、评议”是指交流、互评、共享愉悦、并激发审美与情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可多进行节奏表演和节奏游戏,随着年级递增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节奏创编,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表现音乐的能力、相对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体验式节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艺术感觉和气质,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拓宽审美情趣的途径,让学生真正获得“审美自由”。

参考文献

[1]狄留芬.幼儿也能创作音乐.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7):52。

[2]李燕逢.音乐节奏教学改革浅见.教育评论.2000(3):75。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范文第4篇

一、小学音乐教学“体验学习”初步认识

所谓的小学音乐的“体验学习”则是指老师在向学生讲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在领悟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通过“体验学习”学生能够将生活和音乐有效的结合,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也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体验学习”的意义

1.更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其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激情”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体验学习”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通过“体验学习”能够把音乐中动人的部分展现给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学习内容更加的开放和自由。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样式的活动,将各种音乐结合。老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大的音乐课堂为学生呈现更多优秀的作品,开拓学生的审美领域,从而在这样一种情感体验中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2.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习,而新课改的提出要求我们要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音乐领域的创造者而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体验学习”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行自主的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完善自己。同时“体验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彼此间会进行交流和沟通,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合作的前提下学会自主探索知识。在体验的学习中学生会自己带着问题去听课,会自主的翻阅资料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能真正的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

三、小学音乐教学“体验学习”实践途径

1.课堂导入创设情境,融入体验

老师在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丰富课堂,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利用一些情感、符号作为引导。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课程《西湖春晓》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将美术元素引入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心中的湖的样子,然后利用学生对湖的印象和认识对音乐的审美进行再创造,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发挥的体验情境。再比如在学习《绿水江南》这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江南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好奇心和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进而让学生再去欣赏这首曲子,想必会让学生与音乐产生更多的共鸣。

同时“体验学习”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比如说我们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劳动最光荣》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先让学生聊一聊在生活中谁最勤劳,让学生通过小故事或者演讲的方式进行描述,从而在体会音乐主旨的基础上去欣赏音乐作品。

2.具体实践、亲身感受音乐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得到兴趣的激发后,那么在后面的课堂中学生就要通过实践体验来观察和反思。那么在这里老师更多的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体验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体验音乐作品。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爱的家》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思考自己的家庭成员,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交流,比一比哪个学生描绘的家庭成员的特点最鲜明,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在此同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萨克斯音乐《家》,在这种对家庭的情感基础的铺垫下,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了。

3.借助编排,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妙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老师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发掘学生的潜能。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排曲子,自己歌唱,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范文第5篇

1 小学音乐实验教学的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借助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技能、审美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技能,使小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音乐素养得以加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积极性不高,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不能激发出潜在的音乐底蕴,也不利于音乐这门艺术课程的开展。音乐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的感悟力也会得以提升,这有助于音乐课程有效性的充分发挥。

2 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学模式过于僵化 传统教育模式对小学音乐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种模式下教学方式比较僵化,学生学习比较被动。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学科,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果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而是被动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不少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给小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灌输,学生学得一头雾水,音乐基础知识和鉴赏能力没有丝毫提升,教师苦不堪言,学生学习也是痛苦不堪,这种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中教学手法过于单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少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采用“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手法教学,而小学生的思维尚未发育完全,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而音乐作为没有年龄界限的艺术,加之比较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定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的艺术情趣是需要培养的,教师只有不断地调整教学手法,使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艺术细胞才会被激活,整个课堂氛围才能被调动起来。

教学中没有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需求 因材施教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那么,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失败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学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基础以及对于音乐的感悟能力,只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整齐划一的内容安排,这种安排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根据学生对于音乐的不同诉求而分门别类地设置课程,学生会依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提升,音乐的教学效果也能展现。

教学工具比较落后 不少小学受教育资金不足的制约,没有引进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学工具比较落后,有的学校仍然采用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架脚踏琴进行音乐教学,本来生动的音乐课成了空洞乏味的理论课。有的学校虽然也有多媒体课件,但是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多媒体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

3 小学音乐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把乐器引入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音乐乐器具有提升学生艺术才华、激发学生音乐潜能、增强学生音乐敏感性的特点,借助音乐乐器能够协助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乐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音乐的综合素养,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在小学音乐实验教学中,很多学校引入了口风琴、竖笛、口琴、小提琴等乐器,这些乐器走入小学生音乐课堂以后,教师反映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例如,在引入口风琴的实验教学中,由于手风琴的节奏感强,表现手段灵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用手风琴为歌曲伴奏,学生从多种角度了解音乐作品,学生的眼、手、耳、脑都得以运用,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得以增强,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远远大于枯燥的知识传授。而小学生天生好动、性情活泼,枯燥的音乐乐理知识讲授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分心、走神,不能集中精力去进行音乐学习。借助乐器来协助学习,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充满了渴望与期待,这有助于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情境教学法是实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借助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来捕捉学生的音乐情愫,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情境教学中,音乐作品在良好的情境表现中得以充分展现,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有些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构建生活情境或者借助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方式对学生的音乐情感塑造很有帮助。

在小学音乐作品中,很多作品能够通过良好的情境进行展示。如学习歌曲《把心儿种在春天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勾勒出美好的春天景象,用五彩缤纷的色彩进行展示,通过构设的鸟语花香、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场景,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春天,也能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情感。配合合适的乐器,如板、锣、鼓等进行气氛的渲染,学生在乐器、场景的感染下,学习兴趣会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增强。

采用分层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小学音乐教学 分类教学法在新改革实施以后被广泛采用,主要应用于文化课教学中,而在小学音乐中采用分类教学法的并不是很多。不过,有的学校反映,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以后,教学效果有所改善。分类教学法是依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特征与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的层级进行学习。由于音乐属于一门艺术,对于音乐学生,由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同,音乐的感知力与理解能力存在巨大的偏差,而且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别也各不相同,据此进行分类教学,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有的学生生性好动,喜欢节奏感强的音乐,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融合手风琴或者打击乐器等节奏感强的辅助器材进行教学;有的学生偏好安静,喜爱柔和的音乐,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笛子或者小提琴等具有绵远悠长之感的乐器,选择合适的曲目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通俗来讲即为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势必能够收到良好效果,而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不同特质,不适合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小学音乐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 伴随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先进的教学工具被广泛地使用,多媒体作为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工具,已经在很多学校得以普及。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可以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有限的教学内容能够延伸开去,这样就等于延长了教学时间,因此,收效很明显。

例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金孔雀轻轻跳》的歌曲赏析时,学生对于“孔雀开屏河边走,傣家竹楼彩虹绕”的场景感知就很模糊,不少学生没有傣族竹楼的概念与意识,无法联想出作者在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这种场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感受到孔雀开屏之美与傣族竹楼的别样风情。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更能深刻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与音乐的乐趣所在。

4 结语

音乐能够表达人们的情感,产生感情共鸣,可以说音乐是最为广泛的情感艺术。在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来影响人、感染人,实现音乐“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在小学音乐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的感悟力,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尝试,同时需要借助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只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效果才能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