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

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

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范文第1篇

节目形态的创新

1.丰富多人立体交互式评说模式,更具可观性

新闻公开课》可归为谈话模式的评论节目,其采用大学生与资深媒体人对话辩论的形式,每期邀请3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的大学生,与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媒体人或高校教师进行互动评说,包括“头条对对碰”、“新闻问答”、“新青年评论”、“漏网之语”等环节。在节目中形成了“主持人﹢大学生﹢嘉宾”的“铁三角”关系,三者在节目中的定位及所担当的角色各不相同,观点在对话和辩论中碰撞。

在节目中,主持人的主要角色是对评论的方向进行引导,必要时会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平衡;大学生担任评论主力,不仅要阐明所选新闻头条的理由,而且要对该新闻事件发表各自的观点;而嘉宾则需对大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拓展评论的深度和广度。

三者之间呈现多方的对话和辩论,看点连连,使节目更具可观性。而且观点的碰撞很具戏剧效果,大学生与嘉宾所站的阵营随时可能都在变化,或大学生一致与嘉宾对立,或某大学生与嘉宾处在同一阵营,或大学生与嘉宾各自都没有交集。主持人作为大学生与嘉宾之间的中间人,把握谈话和辩论的方向,偶尔也发表个人观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搭建课堂教学评论模式,更具引导性和教学性

《新闻公开课》首创课堂教学式评论方式,汲取了课堂教学互动性强、平等交流等优势,摒弃了以往主持人和嘉宾说教式、灌输式的刻板评论,为观众展示一个民主交流的课堂讨论过程,节目的引导性更佳。

同时,《新闻公开课》着力呈现媒体编辑操作评论选题和评论方向的过程,课堂教学式评论又似一个编辑部的小型讨论会。从观众角度看,可以深入了解评论选题诞生的幕后过程,能更深切地领会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从担任当班编辑的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业务学习和探讨,可以从中获得锻炼。因此,节目本身也具有教学性,为自媒体时代的大众补了一堂媒介素养课,在丰富节目形态同时,也拓展了节目的教育功能。

3.善用新媒体技术和电视声画传播,更具活泼性

画面、同期声、字幕都是电视评论的独特表现手段,它们各有所长,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能力。《新闻公开课》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电视声画传播的评论优势,将声音和图像的符号功能有效地展现出来,这种活泼的表现方式能更好地为观众所接受。

(1)在评论一个新闻事件之前,该节目都会播放短片介绍该新闻事件,交代新闻背景,给观众一个直观的了解。

(2)在当班编辑与嘉宾对话中,导播会根据双方的言论、表情等配以个性化、娱乐化的背景音,还会加以关键字跳跃式地呈现在屏幕上。

(3)在每期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漏网之“语”上,节目组会邀请当班编辑同班同学,通过发送微信语音,对他们关注的其他重要新闻进行简短的点评。

节目内容的突破

1.选题方式的独特性,决定评论新颖

《新闻公开课》的宗旨,就是要打造一档以倾听年轻人声音为主题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关注年轻人的所思所想,为年轻人提供表达观点的平台。该节目的嘉宾、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认为,从年轻人的角度看新闻,可以更加了解80后、90后的价值判断,这种不同年龄和价值观的沟通,是当前社会很需要的。

因此,为解决“受众高龄化”的困扰,《新闻公开课》从新闻选题环节就体现出差异化竞争,由当班编辑的大学生及他们的同班同学和嘉宾从节目组预先准备的当日10条热点新闻中选出各自心目中的新闻头条,大学生票选最多的头条将与嘉宾选出的头条进行“对对碰”。从开播首月的节目(见表1)来看,双方选择的头条新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青年学子关注的话题更新颖、更前卫,更能凸显年轻时尚的元素;而嘉宾关注的话题涉及面广,多侧重时政、民生等硬新闻。

表1:《新闻公开课》开播首选学生头条与嘉宾头条对比表

(注:其中1月23日至1月27日为特别节目,讨论的话题均与春节有关)

2.邀请大学生担任评论员,展示新闻解读的新视角

以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邀请的都是专业评论员或某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等担当,专家观点专业性较强,不易为观众所接受。相反,大学生评论员具有草根特质,同时观点新颖独特,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节目最后还设计了一个“新青年评论”的环节,由担任当日值班编辑的大学生对当日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几分钟的解读。“新青年评论”取义于期间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新青年》,具有锐意改革创新的精神。

3.多层次观点碰撞,形成平衡话语场

节目中,主持人、大学生、嘉宾三者之间呈现多层次的对话和辩论,有利于平衡话语场的形成。首先,大学生与嘉宾的观点碰撞,由于身份差异、阅历不同等,导致双方在某一新闻事件的理解深度、广度、角度上各不相同,展示了两代人对社会的观察,在观点碰撞中启发思考;再者,几位大学生之间,由于成长经历、学科背景等不同,也经常会出现观点的碰撞,这种碰撞往往能给人意外的收获;最后,主持人在恰当的时刻会抛出自己的观点,或串联、或点睛、或平衡观点。

语言特色的重塑

随着媒介环境及传播理念的变化,电视评论节目的话语方式也在改变,《新闻公开课》延续了湖南卫视的“娱乐精神”,其语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抛开了以往大多数电视评论节目严肃刻板、艰涩难懂的语言风格,使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平民化语言,还原人际传播基本形态的传播方式,突出个性化的打造,增加电视评论的亲和力。如在1月2日播出的节目中,就制造出了一个网络热词“苍凉哥”,因此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此外,还避开了拖沓冗长的语音,借鉴微创作的理念和手段,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传播特点。每位评论者语言简洁,评说时间短,来回对话和辩论的变动快、回合多。

参考文献:

①《〈新闻公开课〉:倾听年轻人的声音》,《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21日第2版

②李敏 谭天:《电视新闻评论的形态创新和语态创新》,《视听界》[J],2011年第4期

③许鑫 沈天舒:《电视新闻评论: 本质、模式与生存路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J],2010年第11期

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范文第2篇

1. 点评类题。给出一则新闻、一则故事、一幅漫画、一个表格,就其反映的内容发表看法,或褒或贬,或言其意义,或谈其影响,或道其实质。

【题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京大学日前决定2012年将在全国继续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北京大学招生办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6所中学递交的申请。经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评议,共有211所中学获得2012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推荐学生的总额为260名。据悉,获得推荐的学生,大多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1)请你以一位高三年级的普通学生的口吻,用一个表递迸关系的复句表达对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多是公认的分数尖子生的看法。

(2)请以其他高校校长的口吻,连续用两个反问句表达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看法。

【解答】(1)我反对这种做法。推荐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不仅对我们分数普通的学生没有激励作用,而且也未能为那些有特殊才能但分数不高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2)这样的推荐与高考的选拔功能不是重复吗?“校长实名推荐”的目的难道只是瓜分生源吗?

【评析】这道题提供了一则社会事件,要求根据设定的身份、设定的句式完成题目。既考量扩展语句、选用句式的能力,又测试语言得体的技能,综合性强。

【题例2】下面是“新生代农民工未来的打算”调查结果表,请根据要求答题。

(1)请概括出该调查结果表反映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在城市有什么看法?

【解答】(1)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其中,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比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打算在城市定居的比例更高,而未婚女性想在城市定居的愿望更为强烈。(2)新生代农民工打算会留在城市一定要慎重,因为会面临诸如收入低、开销大、住房困难、社会保障不完善和子女教育不如愿等问题。其实,他们只要把握好国家发展农村的优惠政策,在打工时学好技术,积累资金,在农村也能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来。

【评析】这道题提供的是表格统计材料,要求在概述主要信息之后,进行点评。既检测了概括(压缩)信息、扩展语句的能力,又考查了将图表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的技能,综合指数高。

【备考】主要训练筛选信息、联系时事阐发事理的能力,和深刻分析、透彻说理的能力。提出观点后,要接着摆出理由,能围绕要求组织语句,条分缕析地表达,设身处地地评说是其要领。

2. 情景应用题。各种语言交际的场合,要求不同的表达方式、内容,如开场白、编者按、串台词、导语、感谢信、欢迎辞、潜台词、短信、微博、论坛留言、作品赏析、广告词、广播稿、标语、道歉信、贺词、悼词、寄语、表扬信、颁奖词等都有不同的语言表达要求。此题型或要求格式规范,或考查表述得体,或检测内容准确,过渡自然,语言文采。

【题例1】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编者按”是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论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

新春刚过,某杂志社决定将征集到的以“关于春节的温暖记忆”为主题的稿件汇编成一期专刊。

请你以编者的身份为这期专刊写一个80字左右的“编者按”,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解答】春联,红包,多么温暖的色彩;汤圆,腊肉,多么温暖的味道;团聚,拜年,多么温暖的画面。这些温暖的记忆,带着浓浓的年味,以诗文的姿态,在这飘着墨香的书页上翩跹起舞。

【评析】本题诠释了概念,提供了话题中心,要求围绕中心组织语句,运用修辞表情达意。考查了扩展语句、语言文采等项内容。

【题例2】“大难更显大爱,天灾尤见真情。”“5・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活动中。前方,人们与时间赛跑,托起希望的生命,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后方,义务献血、义演、募捐活动在全国掀起了。一个个动人的义举, 无不拨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为此,某电视台准备举办一场“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大型赈灾募捐义演。假如你是主持人,你该怎样说?请你为募捐义演写一段开场白。要求:主题明确;语言得体, 有感染力,富有文采;不少于60字。

【解答】朋友们,晚上好!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全国的人民牵挂汶川,世界的目光聚焦赈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渡难关!捐款者争先恐后,献血者排成长龙……

“爱的奉献”大型赈灾募捐义演募集的财物将被迅速送到灾区,让我们为救助伤者、重建家园尽一份绵薄之力。“爱的奉献”大型赈灾募捐义演现在开始。

【评析】这道题提供了话题中心,考查筛选信息、围绕主题组织语句、语言得体、修辞运用、语言文采等内容。答题严格遵循“称呼――背景介绍――活动意义――引出活动”的程序组织语句。

【题例3】下面是“难忘荆楚”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之一张建顺的事迹,假若他当选,请你为他写一段50字左右的简要颁奖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月16日,一位老顾客打电话托张建顺买彩票,他为这位顾客代付216元购买了彩票。当晚他代购的彩票中奖500万元,他立即打电话给这位顾客报喜。张建顺是一位下岗工人,妻子是护士,儿子正上小学,一家人租住在30平方米的住房里,家里没有一样值钱的电器。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中年汉子,凭着“做人要讲良心,讲诚信,有钱难买我心安”的人生信条,大义献出了500万元巨奖。

【解答】家庭的贫困没有吞噬他的良心,金钱的诱惑没有泯灭他的诚信。无私让他创造了精神的财富,心安使他书写了道义的神话。

【评析】此题提供了事件材料,考查筛选信息,中心明确,修辞运用,语言文采等内容。

【备考】应了解各种应用文体的规范、程式和语言特点,训练提笔有内容,行文有层次,表述用整句,措辞讲修辞,说话有文采的能力。

3. 想象描述题。在具备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合理想象,描述画面、诗意、场景、汉字等应有内容。

【题例1】请结合你对史铁生的了解及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对“史铁生铜像”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60字以内)

【解答】坐在轮椅上的他戴着宽边眼镜,嘴角上扬,目光刚毅,如有所思地望着远方,右手握着笔,左手展开的是《我与地坛》。

【评析】此题考查外貌描写及通过外貌描写诠释内在性格的能力。

【题例2】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后两句诗意,运用描法写一段话。

田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农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解答】一场春雨刚刚停歇,就听到林子外面有鸟儿在枝头啾啾地鸣唱;初升的太阳已跨过房顶,盛开的杏花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繁茂美丽。

【评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意、感受画面、合理想象、生动描述、有序表达的能力。

【题例3】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解答】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评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意、感受画面、合理想象、生动描述、分层表达和不同文学样式转换的能力。

【题例4】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汉字是一方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的构件都能激起我们的联想。仿照示例解说汉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示例――墨:大地滋养的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跹起舞。

【解答】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古老的青鸟,在辽阔的大地上殷勤传书。

【评析】此题考查合理想象、仿写句式、营造意境的能力。

【备考】训练读懂古诗词并对之进行抒情性描写,以及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完美描述各种画面和情景的能力。

4. 情境语用题。语境不同,说话的方式、内容就不同。词语、句子的意思也会有新的内涵。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恰切表达,是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的本体性要求。

【题例1】下面一则材料名叫“习惯”,请你仔细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局领导安排从办公室抽调一人下乡扶贫,主任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发现谁都不愿意去。最后只好采取投票方式来确定人选,谁的票多谁去。结果,主任得票最多。主任对此大惑不解。

如果你是投票者之一,请写出你的合理解释。

【解答】主任,每年评优秀,大家都把票投给您。投您的票,大家都习惯了,这是大家对您的信任和爱戴啊!

【评析】此题考查围绕交际要求,组织语句表达语意的能力,考查根据语境委婉含蓄地表情达意的能力,考查说话得体的能力。

【题例2】阅读下面微型小说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晚上,小李提着礼品来到顶头上司张局长的家里……

张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李:没什么,就是想意思意思!

张局长笑了:呵,你这人还真有点意思!

小李:其实我也没别的什么意思!

张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李:不客气!不客气!

①分别解释三个“意思”的含义。

②说出画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解答】①目的,意图/表示心意/心机、头脑;②那我就收下了。

【评析】此题考查理解并运用汉语词语多义性(本义、引申义、语境义)恰切表情达意,考查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准确阐释语意的能力。

【备考】训练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遣词造句的能力,委婉、含蓄地表述语意的能力,准确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和句子的表意特点与功能的能力。

以上谈到的是近来各地高考模拟题中涉及的新题,是语言表达题命题中的增长点。

语言表达题,新题迭出,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调实际运用语言技能的考查,生活化、实用性、灵活性的特点日渐彰显,是需要认真备考、多见广识的题型。

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范文第3篇

这几年,我校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和一系列时事活动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时事教育。学生在北京市中学生“望杯”时事竞赛中屡获佳绩,不少学生获得中学生年度时事观察员评选优秀奖,在《中学生时事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既印证了我们对时事教育重要作用的看法,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更好地推进我校的时事教育。

一、时事融入课堂,

打造特色思想品德课

初中生对外界开始表现出热切的关注,他们希望展示自己的眼界,更希望得到认同和理解。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通过对时政的分析,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是很有兴趣的。”许多心理学实验也表明,学习者感兴趣的是与他过去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尚不了解的东西。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空前高涨,对于自己很熟悉而且也有一定见解的时事政治非常感兴趣,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因为时事政治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将时事政治加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达到有效的教学。例如在讲述有关“是非”与“正义”的问题时,我们选取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兰州老人砖砸违章车事件,让学生看完视频后去分析这一事件。刚开始很多学生义愤填膺,觉得老人非常有正义感,但随着分析的深入,他们也意识到不能用一种违法的行为去纠正另一种错误的行为,对于“正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却从新的视角来与学生交流时,学生会积极参与并自然地接受更加深入的观点。这样,思想品德课堂就超越课程规定的内容本身,成为师生之间共同对生活深刻体验的分享。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也许是有限的,但在这样的课堂中受到的道德感染与思维影响,会在他们的生命中长时间持续。

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每天有无数的热点新闻出现,筛选出适合思想品德课堂的时事素材,才能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性特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在具体运用上,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以时政热点为情景或话题导入新课教学。以新鲜的时事导入,往往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直面挫折》中,我们出示当红球星林书豪的事例,让学生去猜究竟是谁在体育生涯中经历这么多不顺,然后让学生回答他会选择放弃还是坚持梦想、直面挫折。学生从崇拜其精湛的球技转为崇拜其面对挫折的态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让学生收集时事热点,在课前进行评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一活动也让学生真正将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的狭窄空间投向广阔的世界,让他们去关注和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视野和胸怀。例如针对最近火热的穿越剧,一位演讲的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穿越剧泛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全班同学从新的角度去思考穿越剧现象。还有学生通过介绍和分析“克里米亚入俄”事件,让全班同学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国际时局有了自己的看法。

第三,在课程中使用时事进行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分析能力。例如在讲授《责任重于泰山》一课时,让学生分析山东济南吴梓钰案,学生对案中受害人深感同情,也对不负责任的行为带来的恶果感同身受,真正体会到责任之重重于泰山,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开展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时事素养和分析能力。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上,我们通过专题研究和辩论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归纳材料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有的班级从叙利亚问题入手,了解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国际热点问题的基本能力。有的班级对“钱荒”和“经济学”感兴趣,老师就带领学生了解货币的性质和运行规律,比较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再扩充到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让学生具备分析经济热点问题的素质。有的班级对美国白宫关门有兴趣,我们就通过分析这一事件,让学生了解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上的区别,了解政治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不久前,学生又开始探讨中高考改革,从班级讨论扩大到年级讨论,最后,经过同学们的推选,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一位初三学生代表他的班级发言,其研究结果发人深省,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引起老师们深思的问题。

时事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水平。在所有的学科中,思想品德学科要求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一致的水平是最高的。这一学科特点要求教师们时刻关注周遭的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这种随时备课的状态让教师们对于时事非常敏感,也能为教学积累大量的素材,既让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减小工作压力,也让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我校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改革得到全市同行的认可,曾于2008年举办了北京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研讨会。

二、时事专题讨论,

共建“时事大课堂”

在课堂中引入时事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活力。我们从两年前开始尝试时事专题讨论,师生共建“时事大讲堂”的模式,将时事教育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何为师生共建呢?就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来推进培养学生的时事素养和媒介素养。

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每节课利用开始的5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析。学生的演讲涉及的内容很丰富,如“问题”“朝核问题”“雾霾天气”“禽流感”“雅安地震”“兽首回归中国”“菲律宾射杀台船长”等等社会各领域的新闻事件,而且某一小组同学这节课关注的新闻事件,下一小组同学会继续跟进事件进展,或者从另一个新闻视角去评论。虽然学生的观点会有些稚嫩或有失偏颇,但他们在关注在思考就是在进步,在学生演讲后,教师进行点评分析。这就是学生自己的“时事大讲堂”。

同时在另一层面,为了挖掘时事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安排教师的“时事大讲堂”,分专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上学期我们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作为时事大讲堂的主题,就我国文化软实力问题在师生间展开讨论。为了让教学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时事大讲堂选取的素材都是时事热点。2013年,“中国梦”成为非常热门的词汇。考虑到初二学生对文化问题较为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们首先带领学生思考中国梦与文化梦的关系。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文化市场时,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中国这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正遭遇着巨大的“文化逆差”尴尬。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大国文化战略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和重视的重大文化战略问题。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其次,国家梦离不开个人梦,文化强国梦的实现也同样离不开个人的文化梦。作为炎黄子孙,每个同学也有着自己的动画梦、文化梦,希望中国文化能更加强大,这样的梦想也离不开每个同学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贡献。通过拓展课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国家层面的一些举措,也能更好的分析一些文化现象和热点问题,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功夫熊猫2》的截取图片,寻找其中中国文化的元素,去思考如何对待热点问题背后的文化之争。然后引入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实力与文化实力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水平不相称。通过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祭孔和日本三国热、好莱坞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通过我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的有力举措,让他们感受自己身边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最后,让学生思考,作为首都的中学生,能够为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达到导行的目的。

这样一堂时事课,所有的素材都是教师自己搜集的,观点和结论也都不是现成的,所以备课难度比较大,驾驭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对老师的专业能力和备课组的备课时间有着很高的要求。但从课堂来看,我们的尝试是成功的。课后,学生们反馈了自己对这堂课的意见,他们认为以时事大讲堂的形式,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既能补充知识,也能扩展视角,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老师本人也认为,这节课带给自己诸多的启发,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时事课堂不是空中楼阁,不能高高在上,而要踏踏实实,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立足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展示活力,导航成长。

三、时事竞赛,提升师生时事素养

经过三年的时事教育,学生的视野和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也为初三年级的“望杯”时事知识竞赛打下了基础。

在比赛前,我们利用思想品德课在初三年级进行充分的动员。借比赛的契机,结合最新的热点,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普及性的时政教育,并从中挑选出参加区里比赛的学生。

在准备比赛过程中,学校各方面都十分重视。校长、教学主任、年级主任和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们找齐报纸、在集中辅导时给予充分关心和支持,使得师生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教研组一起收集整理社会热点,并将知识落实在课堂中,备课组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提高。

除此之外,初三的老师也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参赛的同学做专题辅导,帮助他们整理和理解时事报上的新闻热点,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进行准备,并及时补充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做索引、做剪报和互相讲解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这样的精心准备,不仅让学生能够拿到北京市一等奖,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整理、搜集、分析的能力。

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范文第4篇

一、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要求】

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学情分析】

学生对投资理财比较感兴趣,同时具有较强的获取和整合资源的能力,适合采取课下分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查找资料等方式整理储蓄、股票和债券的基本知识,为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年龄段的模拟理财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2.通过分年龄段的模拟理财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投资理财与风险防范的意识。

3.通过模拟理财活动和对股票、债券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积极投资的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理财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比较、发现储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的异同。

2.通过对学生理财方案的评析,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做出合理的投资理财选择,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在整理资料及参与模拟理财活动中:

1.了解储蓄存款含义、分类、利息的计算,储蓄具有稳健、低风险的特点。

2.了解股票含义、股票投资收入的构成、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及股市的风险性。

3.了解债券的含义、知道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三种债券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储蓄、股票、债券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回报方式及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及股市的风险性。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建立模拟任务、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基于任务的学习方式( projectbased learning)。在教师建立的模拟任务中,学生自主查阅、整合教材知识,合作探究,学会在变动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前准备

发放任务条、并以PPT的形式公布各组任务条内容,明确各组任务。具体如下:

A组:假定你们是中国工商银行海淀支行储蓄部的工作人员。请依据书本第45-47页相关内容,介绍储蓄业务的优点及获利方式,推荐储蓄业务,以争取潜在的客户资源。

B组:假定你们是中信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请依据书本P48-P49有关股票相关内容,介绍股票投资的优点及获利方式,推荐股票业务,以争取潜在的客户资源。

C组:假定你们是中国工商银行海淀支行承销债券的工作人员。请依据书本P49-P50相关内容,介绍债券投资的优点及获利方式,推荐债券投资,以争取潜在的客户资源。

D组:你们年轻有为,年龄25-30岁,现持币30万待投资。请在了解储蓄、股票、债券等理财方式之后,权衡利弊,在充分考虑自身需要及条件的基础之上,审慎制定投资方案,并说明理由。

E组:你们人在中年,年龄40 45岁,现持币30万待投资。请在了解储蓄、股票、债券等理财方式之后,权衡利弊,在充分考虑自身需要及条件的基础之上,审慎制定投资方案,并说明理由。

F组:你们一生辛勤奋斗,年龄65-70岁,现持币30万待投资。请在了解储蓄、股票、债券等理财方式之后,权衡利弊,在充分考虑自身需要及条件的基础之上,审慎制定投资方案,并说明理由。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指导学生搜索、整合资料,形成科学性与可读性兼备的课堂探究展示成果,并将其转化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PPT出示“努力跑赢CPI”、“理财是个问题”两张漫画图片。

2.设问: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百姓有了投资理财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的快步发展也急需扩大融资渠道。在此背景下,投资理财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成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发展技能。那可以通过哪些投资理财的方式让我们手中的钱保值增值呢?回忆一下,在你的家庭生活中,父母是怎么做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答出储蓄、炒股、投资房地产、购买基金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对本课所要介绍的储蓄、股票、债券等理财方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过渡)刚刚同学们提到父母有很多不错的投资理财方式。过去同学们是无财可理,那如果现在你的手中有了30万,面对种类繁多的理财项目,你会怎样选择,你会制定什么样的理财方案呢,这个理财方案又是不是合理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模拟理财活动体验一下。

环节二:建立模拟任务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活动】

提活动要求:(1)按课前确定的分组开展活动。(2)按任务条指定角色完成相应任务。

【学生活动】

1.ABC三组同学按任务条指令,准备介绍储蓄存款、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的相关资料,课上派代表分享。

2.DEF三组同学在听完ABC组发言后,按任务条提示,集体讨论并制定理财方案,并派代表公布方案及理由。

【设计意图】1.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赋予学生具体的身份角色,建立具有可控制的挑战性的模拟理财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动力。2.该活动中,无论是ABC组模拟理财师,还是DEF组模拟投资者,都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储蓄、股票、债券等投资理财方式的优劣点,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3.对模拟投资者在年龄上做有区分度的划分,培养学生在变动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所形成的集体探究成果将会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为之后的教学讨论环节做准备。

环节三:小组合作展示 突破教学重点

【学生活动】

1.A组代表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介绍储蓄类型、利息计算及其稳健的特点。

2.B组代表从股神巴菲特的股市收益谈起,介绍股票的基本常识,股票高收益的投资特点及健全股票市场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3.C组代表介绍债券的分类,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介绍不同类型债券的特点,从稳健安全投资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债。

4.DEF组代表公布他们在了解各种理财方式后制定的理财方案。

5.全班共同讨论DEF三组理财方案是否合理。

【教师活动】

1.在各组代表介绍之后,简单归纳并板书各理财方式的收益方式及特点。

2.针对学生发言中偏重于各理财方式的优点,教师在细节处继续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各种理财方式的不足。

3.组织全班讨论DEF组理财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深入了解并掌握有关储蓄、股票、债券的基础知识,突破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每一种投资方式。3.通过制定不同年龄段的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不同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化了知识的运用,并在评价他人理财方案是否合理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环节四:引导深入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活动】

1.(过渡)在大家制定的理财方案中,我们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因为面对的生活情境不同、需求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做出了不同的理财方案,反观现实生活也是如此。值得肯定的是大家没有盲目地追求收益,制定了多元组合式的理财方案。刚刚三组投资者都提到了股票投资的风险性,那股票投资的风险性到底在哪呢?

2.通过对茅台股价持续下跌、银行上调储蓄利率及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具体操作如下:

(1) PPT出示材料:酒鬼酒被爆塑化剂超标2.6倍,受此事件影响,整个白酒行业萎靡不振。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之后,天价的茅台从云端跌落,却仍滞销,公司业绩大滑坡。

(2)设问1:你估计茅台股价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明确答案:受国家政策、舆论导向、公司经营状况影响,人们的预期股息下降,减少对股票的购买,引起股价下降。

设问2:如果你手中正好持有贵州茅台的股票,你们打算怎么办,可以退给公司吗?

明确答案: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可以等待公司破产清算,或者是通过股票交易转手给他人。为了方便股票交易,出现了证券交易所,我国现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能够在股票交易所交易,我们就称其为上市公司。在我国,上市需要经过证监会的批准。

(3)PPT出示材料:自央行允许金融机构将一年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0%后,四大国有银行将一年期利率上调8%,北京、上海地区各商业银行也陆续跟进,上调其存款利率。

设问3:此番银行上调利率,你估计会对股价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

明确答案:利率上升之后,一部分资金从股市转而投向银行储蓄,造成股票价格的普遍下降。所以,利率的变化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从之前的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股票价格的一个一般性规律: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正相关,与银行利率反相关。

(4)小结: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股票价格的一般性规律: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正相关,与银行利率反相关。此外,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发生之后,投资者人气涣散,纷纷抛售,四个交易日内,股价从停牌时的12. 12元下跌到9. 84元累计市值损失达77.9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心理及很多不可控因素也会影响到股价变动。除上述一些原因,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标普指数、日本的日经指数,我国香港地区恒生指数的变化等也会对我国A股市场产生影响。总之,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太多了,因此,股票价格的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说炒股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入市需谨慎。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也从侧面证明了,要精确预测短期内的股市走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却可以预测更长期的走势,例如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的走势。从这个角度说,股票投资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理财方式。而且尽管股市风险很大,但如前所说,股票市场的发展对于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1.阅读材料,在老师层层设问下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1.通过对新闻热点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理解股票投资的风险性,增强了教学深度;由此引申出股票流通、上市公司、证监会等内容,扩大了教学的广度。2.借助201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说明股票投资的风险性,另一方面明确健全股市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做到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一组模拟活动,深入了解了投资理财。经济学是关于如何力求经济的学问,即“花最少的钱干最多的事”。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要以最令人满足或能获得最大收益的方式来使用我们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

世界是复杂的,现象是多样的。选择何种理财方式,既要考虑不同理财方式的特点,又要考虑自身的实际,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针对投资风险的另一种理财方式——商业保险,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专家点评(杨灵,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求教师懂得“为何而教”,在理论储备上要有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和学科本质的追问,在形式上要能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明了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什么。只有教师相信学生具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观点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学生才能承担起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