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德育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英语渗透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64-01
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由于在我的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书后盖印儿、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亲切的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书后的“印绩”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08-02
小学是挖掘、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阶段,但由于学生此阶段的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知识的掌握往往具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应全面了解、把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积极尝试各种新颖、有效的概念教学策略,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对于思维、接受能力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在设计概念教学活动时,应结合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且在学生自主预习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所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比如:在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性预习,而为了避免学生在预习学习中,只是对相关知识进行片面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来对其预习作出恰当指导,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把握准确的预习方向,真正理解其中的定义,从而为其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概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做出进一步培养,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其概念分辨能力,教师应给予重视[1]。
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学生的心理状况往往会对其学习能力、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出全面了解,采取更适合的教学策略,如,迁移性、形象化等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构建、优化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知识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全面把握知识结构特点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2]。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结合其现有认知水平,适当融入一些实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以概念形式来为学生呈现知识结构。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学生回忆或是观察身边周围的轴对称图形,并在相应的实物上画出相应的实线来进行轴对称的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信息,全面满足其认知发展需求。
另外,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恰当的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点框架,且进行系统化的对比分析,并针对性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引入,以此来加强概念知识间的衔接。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恰当的转化相同、不同概念间的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表象。例如: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点恰当的引入其中,让学生以此来实现知识点的科学整合。
三、强化概念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教师在设计、组织概念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在全面了解、把握学生认知发展需求与兴趣爱好基础上,积极采用较为生动、形象的教学策略,全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当中。对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实践之间的有机整合,通过设计、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为学生传授相应的概念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对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获得更全面的理解,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将概念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3]。
比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在生活中”与这一知识点相关的实际物体,并给予其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究空间,引导其以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然后教师再结合其知识的特点,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探究做出恰当指导。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此外,再次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深刻,且能够准确、灵活的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概念知识教学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认知需求、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概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概念知识,从而在激活其数学思维的同时,获得理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小龙,周国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3):26-27.
一、概念模式抽象中的三个“借助”
1.借助学具感知
数学概念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所以,在概念教学时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接触到的丰富而典型的事物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形成概念的表象认识。
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单位“1”这一概念,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认知材料:一条绳子,一罐豆子,一把筷子,8个草莓图,一杯水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从而掌握单位“1”这个概念的本质特征,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夯实基础。在几何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中,无论是线、面、体的概念还是图形特征、性质都非常抽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牙膏盒、魔方等实物作为感知学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从而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形状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正方体概念的表象模型。
2.借助模拟演绎
由直观感知所获得的对于概念表象的认识是粗浅的,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演示,将微观的理论直观化,化抽象为形象,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可以让他们知其所以然,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了“射线、线段和角”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具备这些图形。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差异,直接影响概念抽象的程度,也影响例证的“准度”,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补救,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又如,“平移和旋转”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图形平移距离的确定。教学中,先让学生在准备平移的图片上选择某个点(或边线)作为起点,找出移动后对应点(或对应线)之间的距离,也就可知整个图形移动的距离,接着教师再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在演示中用闪动的线条确定移动前和移动后图片的同一点或边缘线段,解决了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同时分散“确定基准点”和“找准对应点”的这个难点,使学生充分体验了平移概念的形成过程,牢固形成平移概念的结构体系,构建了平移概念的模型。
3.借助例证举隅
概念教学,既要注重教学的形式,更要注重概念内涵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在学生初步形成概念模型后,让学生把获得的经验具体运用于例证举隅,可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如,某教师在学生体验“平移”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平移现象。马上有学生能指着教室窗户上挂着的窗帘布说“窗帘”。从窗帘移动的方式来看,拉开的窗帘布是在做直线运动,但这个现象经不起平移的考量。平移的关键在于“同一平面内”、“直线移动”、“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当窗帘拉开时,窗帘布所占的面是否发生变化呢?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在学生表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问题,不要让表面的现象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判断,逐步养成学生严谨、科学的缜密思维习惯。
二、概念模型建立中的三个“辨析”
1.逆向反例——异辨
反例是与正例相对立的,没有反例的衬托,概念的特性不易凸显。教学中不能单靠正面示范和反复练习去避免学生的错误,而是要巧妙使用反例,不断地变换表述方式,在对比、分析、推理中升华概念。
如在学生初步认识“质数与合数”之后,给出“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的是非判断题。我们知道,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能被其他整数整除的自然数,无数个自然数中也包含“0”和“1”。通过这样的综合比较、全面分析,突出质数、合数的内涵,从而深化学生对质数、合数的认识。
又如“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对应相等”是肯定的例证,反之问:“‘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是否正确呢?”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反例有助于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从而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理解,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2.近似类比——思辨
由于数学系统知识的兼容性、相依性和生长性,数学概念中有一些名称相似、意义颇近却不尽相同、互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易混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加以辨别,在思辨中矫正学生的思维,防止由于理解的偏颇而泛化概念。
如“数位”与“位数”。数位是指一个数中每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占有几个数位的数。例如“2617”,最高位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千位”就是数位。这个数占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四个数位,所以这是一个四位数。
又如“容积”和“体积”,计算物体容积或容量要从容器内部测量出长、宽、高;如果计算体积就要从物体外部量出容器的长、宽、高。除此之外,还有“整除”和“除尽”、“平均数”和“中位数”等一些形似质异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构成了一种思辨数学的雏形,在教学中都要及时进行类比,理清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熟练掌握其性质特征,从而实现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目标。
3.多维变式——善辨
一、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实现概念引入的自然化
数学教材多是直接给定概念,教师应遵循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加强概念的引入,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合理设置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1.以数学史话引入概念
教学中,适当引入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故事,并巧妙处理,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达到教育之目的。如教曲线方程时讲讲笛卡尔和费马;学数列时讲数学家高斯故事;讲二项式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杨辉等。在故事引入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精神。
2.以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概念,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贴近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还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可从教室内墙面与地面相交,且二面角是直角的实际问题引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3.利用学生探究实现概念的自然引入
以概念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是概念教学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体现。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范例,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对概念进行假设、验证,从而获得正确的概念。如在“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教学时,不妨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距离的共同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最短?如果存在,有什么特征?经过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得到“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在引入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勇于发现,大胆探索的精神。
二、善于解剖概念,实现概念教学的深刻化
数学概念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对概念理解不清,在解题时就会出现错误;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常会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要正确深刻地理解概念绝非易事,数学概念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概念教学应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从多方面着手,适当引导学生剖析概念,抓住概念的实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剖概念:
1.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语
如对函数概念中的“任何”与“唯一”要重点强调。然后举例 ,前者可以称 是 的函数,后者不能称 是 的函数。因为对于任何一个 ,不是对应唯一 。这样通过正反实例,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更能加深概念的理解。
2.注重数学语言的翻译
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有较强的概括性,更能反映概念的本质。如等差数列的概念可用符号“ ”( 为常数)概括。用定义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时,就是应用概念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则能更形象地反映概念的内容。如讲“交集”概念时,用文氏图表示“A B”,可以很容易理解概念。
3.注重相似概念的对比分析
有比较才有鉴别。用对比方法找出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有助于学生区分概念,获取准确、明晰的认识。比如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就可以通过概念对比,并结合实例的方式加深概念理解。
三、精心设计练习,实现概念教学的持续化
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以在练习设计上一定要精、针对性强,便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1.加强应用概念中易错原因剖析
很多概念本身就是解题方法。如“反函数”概念,就已经体现了反函数求法:“反解 ”——“将 与 互换”——“标明反函数的定义域”(要通过原函数的值域来确定)。在反函数的求解中,学生常出现反函数定义域由反函数解析式本身确定而导致的错误。如果注意在解题中强化反函数概念以及它的由来,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了。
摘要: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为此,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来丰富我的课堂,从中体会到了新课改带来的生机勃勃的小学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课改渗透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的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由于在我的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