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用途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些年来,一线教师均纷纷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的效率高低重点就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及时间内,教师是否能够采用科学且适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切身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及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且切合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为学生构建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于进一步优化及完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体系.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着多种多样的构建方法,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根据现实需求和教学现状,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的加以取舍,只有这样才可以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以下从几个方面提出了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1.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可以说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备着导向作用,可以提供有力的依据为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并且还可以将其当成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预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归宿与出发点,对学习发挥着不容忽视的规范及定向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教学目标具备着激励功能,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的调动起来,将学生达成学习目的的欲望及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激发出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积极性.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切实的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学习难度应当与最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区”相切合,切勿因要求过高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化学知识的信心,也不能因要求过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在叙写教学目标上,要注意将学生所占据的主体作用充分的予以彰显,要明确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主体和表现程度,以加强教学目标的亲切感,使学生更愿意、更乐意为之而付诸努力.
2.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也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状态,其充分的展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状态以及课堂教学情境.要想将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出来,那么教师就应当将主动权把握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更好的帮助学习理解学习中难懂抽象的知识,全方位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欲望.教师借助于多样化的手段,来对学习氛围加以营造,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自然而然的便会产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化学知识来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阐释,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使学生切身的体验化学知识的用途,以此更加主动的置身于化学课堂学习中.
3.科学组织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只有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才能自主的学习,才能自觉的去发现、去探索、去经历,才能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教师并非是自演自导,而是一环紧扣一环,不断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练习、去写、去说、去听,按照学生实际水平及课堂需要,来有机的转变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并且在整个课堂中贯穿活动,以此使学生乐在其中且兴趣盎然.在自主探究中,最难把握的无非是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境:从表面上来看,教师组织的小组学习或者课堂讨论似乎是讨论激烈,气氛热烈,而实际上热闹的外表下是空洞乏味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活动中观察活动进程,适时适当的给予学生引导,并且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讨论时间,避免课堂活动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的从活动中受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灵活确定教学用时
一节课程仅仅有短暂的45分钟时间,因而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那么就必须灵活的确定教学用时.
比如,在讲解“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的教学内容时,因预习学案当中的预习内容相对较少,借助于教学实践,展示课堂教学的阶段至少需要5分钟的用时.部分化学预习学案有着尤为繁多的内容,这便需要不少于10分钟的用时.所以,教师应当结合每堂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合理科学的确定教学用时,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首先回顾性分析上节课的内容,这是因为高中化学章节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次,紧接着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展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预案,并且详细的进行讲解;再次,要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总结归纳课堂讨论结果.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充分的掌握学习内容,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时间被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炼,教学结构基本是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缺乏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等。
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下列题:
1.对化学学科缺乏认知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迫于升学或毕业的需要,才觉得应该学好化学。
2.学生学习化学时,消极情绪比较明显;成功体验少,失败体验多;心理焦虑较严重,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
3.学生学习化学时,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不能专心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极少独立思考。表现在: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纠错等几个环节中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识记,表现出一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倾向;在综合性问题面前缺乏有效思考,不善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流于表面,不善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
4.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薄弱或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论缺乏真正的理解;不能正确再现所学知识,不能及时补缺补漏。
5.学生的学习情绪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的制约,一个班集体、一个家庭、教师的态度、家长的态度都会对学他们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高效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更具学科特色,更加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发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探讨不同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比如现代教育思想与优秀传统经验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3.构建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与学模式。在准确理解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移植、整合、改进、优化等,形成个性鲜明的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4.以高中化学课堂教与学有效性为中心,积极推进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中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
三、探寻高效的课堂教学流程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对比教学效果,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总结出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预研讲练”教学流程。
1.模式简介。
以预习、研讨、讲评、强化训练为主线,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体,点拨互动为指导思想,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立足于“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四个“第一”的生本理念。
2.模式的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预习。
预习内容上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学案,进行一课时或一小节的预习;二是阅读教村;三是尝试做教材后面所附的习题。此项工作一般要求课外完成。
预习要求是“读、划、写、记、填”。读就是要阅读教材,尽量把教材读懂,归纳核心内容。划就是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教材中打点点、画横线。写就是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想法、疑点在相应的地方写出来,提前找到自己想不通、不理解的地方。记就是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等多记几遍,尽量提前记下来。填就是尽可能的用默写的方式完成学案的填写,尝试完成教材所附的习题。
第二阶段:研讨。
研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讨论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预习过程的疑问;二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示的素材。这种讨论可以是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是知识的深化、理解、应用。
讨论的教学步骤是:第一步提出问题,由学生个人提出或学习小组共同提出,也可是教师以学习素材的方式提出,或学生先提出教师后补充和深化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往往是最关键的部分,学生由于受学识水平的限制或表达能力的限制,或提不出什么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深刻甚至幼稚。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这要一个培养的过程,所以在开始时,老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不要打击学生提问题的勇气与信心。第二步分组讨论,一般前后左右四至六位同学为一组,并推选一位组长。教师可参与其中一组的讨论,讨论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宜。如问题较多,老师可把问题分解下去,每组讨论一个问题。第三步集中讨论,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就本组讨论的结果发表自己的或组内的形成见解,教师随时加以引导。第四步实验论证,有些问题能通过实验进行直观的验证,则这些问题最好用实验论证的方式来解决。有条件时,进行小组实验,若条件不允许,则由老师演练。
第三阶段:讲评。
讲评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其实施的方法是: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就本组讨论的问题提出自己或小组的看法,老师从旁引领。当一个问题得以解决后,由全班同学生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提炼,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第四阶段:强化训练。
【关键词】农村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对策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欠妥甚至欠缺。据了解很多初级中学教师要求学生对化学课本和试卷内容进行死记,甚至学生与老师面对面口试复述,导致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上存在很大的缺陷。笔者曾对教过的9个高中班级进行过化学学习状况调查,结果是:化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达90%、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不到10%、在学习过程中能坚持经常预习的学生不到5%、化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80%以上学生认识到不够用功或方法不当,而且都没有对高考重要知识和常规题型进行研究、总结、归纳。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①缺乏自信,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面对化学试题中陌生的题设情境胆怯,没有足够多的耐心研读题目,出现思维的空洞,在考场上出现怯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记忆能力差。对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典型反应、有机物的典型反应、特殊现象等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对化学概念易混淆且理解不透彻,典型的化学解题方法不能灵活应用。我在高三中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是:两个班的学生无一人正确书写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周前的例题部分学生不能简述其解题思路和方法。③化学用语不规范、文字表述不准确和书写差、缺乏理科思维的严密性,语言也不流畅。④审题能力差,读题粗心,不能找出试题中关键点、突破口,不会发现和运用新信息,更找不到题中的隐含条件,从而误入歧途。⑤学习欠努力,较懒惰,课后不练习,平时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未弄明白,也不采取任何措施,这样日积月累,导致化学成绩每况愈下。从而对化学越来越失去兴趣和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1.化学学习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1.1自我定位。部分学生进入我校后,认为考一所本科院校无望,目标就是高中毕业后去打工,从而导致学习没有动力,当然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有部分学生继续采用初中同样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习,但高中知识不同于初中,需要更强的思维能力,学生却惰性思维,导致成绩并不理想,缺乏自信,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怕苦畏难,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自暴自弃,形成了学困生。
1.2家庭环境。我校多数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或是祖辈看守,或是无人监管,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不问不闻,部分家长甚至连子女所在班级和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姓都不清楚,只是定期给生活费,不过问子女的学习情况,也不与老师交流,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1.3高考升学环境。我校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每年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只有5%左右,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多数学生也能被大专院校录取,使学生错误的认为无需努力也可以上大学,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不能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从而出现了一些不思学习,贪图享乐,上课就睡的学困生。
1.4大学生就业环境。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较突出,尤其是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更难,使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大学毕业还是打工,还不如成年后就外出打工,早赚钱,收入并不低于大学毕业生。因而许多学生只想在高中混三年后就去打工,从而导致读书没有激情,出现厌学、逃学现象。
1.5化学学科的特点。初中化学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化学一般性概念和最基本化学变化,对学生的认知要求和能力要求都比较低,我市中考化学分值只有70分(语文、数学、英语各科150分),重点考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对能力要求很低,导致学生不重视,初中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但高中化学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更加深化,以理性认知为主,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信息量大,其深度与难度也加大了,如在学习高中化学重点之一的氧化还原知识时,学生无法理解、运用、迁移,用初中的化学学习方法无法解决现时的问题。高中化学须记忆的知识很多,如: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化学用语、概念和定义、化学方程式、元素周期律、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等,要理解运用的化学知识更多,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会给今后的学习造成困难,现行四川高考化学选择题重在考察基础知识,如: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题型、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元素周期律知识、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简单化学平衡知识、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等,四大题型基本固定,重点考察无机推断、有机推断和合成、化学试验,而高三总复习时学生不总结、归纳、演绎,只是机械重复练习,如过氧化钠和双氧水的电子式到接近高考还有30%的学生不能正确书写;不对 F、F2、HF 的特殊性进行总结、归纳等等。还有高中化学有许多易混淆知识,如: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是NaOH水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NaOH醇溶液条件,而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H2SO4、加热条件。
2.针对问题采取的教学对策
2.1首先寓感情交流于教学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多关心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让学生在成功中进步,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2发挥化学科特点,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紧密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克服化学学习上的困难。
2.3注重培养学生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使学生在应用中不断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用途,有机物的代表物、结构、官能团、性质、反应条件、同一类物质的共同性及递变性等等,对这些知识加深理解,构建知识网络。利用化学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联系与区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碱性的强弱比较规律;化学平衡中的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之间的联系等等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及纵横联系等形成化学学科独有的特点,寻求化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2.4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中充分注意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适当引入科技新闻、资料、照片等,讲解时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实用性知识。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8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120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难题便也不攻自破,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够真正落实。
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烃介绍的是甲烷、乙烯和苯,烃的衍生物介绍的是乙酸、乙醇、乙酸乙酯,还有油脂、糖类和蛋白质;而对烷烃、醇类、羧酸等概念并未过多阐述,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提供基础。
根据教材设计的这一思路,我认为应充分利用学生对生活中具体有机化合物的感性认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可通过展示有机化合物实物、使用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是许多新兴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和工具,认识有机反应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有一部分教师不是特别注重绪论部分的讲解,只是笼统地介绍下有机化学的发展之后就一带而过。但是这是完全不够的,要在介绍的同时把授课目标以及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除了初步认识有机化学这门学科之外,还对自身的学习要求有一个明确认识,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去学。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应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并且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在给学生讲有机物的性质,制备及用途时,要确保学生了解有机物结构中的官能团的特点,官能团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性质又决定了用途,所以说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通过这种系统的教学,可以更好更快地让学生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并在课下复习预习时有自学自检的能力。这种框架式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心里对有机化学有更好的层次感,容易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这一重点,着重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
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有机化学的特点或者说是难点之一就是知识点密集且琐碎,在学生初期接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机物繁复的结构式以及庞大的知识架构很是让学生烦恼。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将知识分类归纳总结,并且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其实每个部分的知识点都呈现一个套路:分类、命名、结构、特殊性质、典型化合物。这些内容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比如炔烃因为含有碳碳三键官能团,键能非常低,所以键断裂所需的能量非常低,这就是为什么炔烃更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的原因。这也印证了上面关于官能团对于有机物化学性质的特殊影响的观点。随着对知识点的总结及学习的深入,这些纵向的知识点还可以横向地互相比较,就像炔烃比烯烃更好发生加成反应一样。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最后再由面组合成一个完善的知识架构整体。
三、经常归纳总结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新课程;高效学习
新课标教材与以往的大纲教材相比,在结构、内容、呈现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不难发现,能力考查型题目越来越多,尤其对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新课程理念落实的关键在教师,如果能将思维导图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做到了对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如何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是在1975年由一个叫Tony Buzan的英国人提出的,当时他仅仅是想用思维导图来记录笔记,因为他发现这样不仅迅速而且记忆深刻。后来人们发现它可以帮助进行发散性、结构化思考,通过文字、图画、线条、颜色,图文并茂地展示思考内容,帮助分析、记忆等,具有组织性思维的作用,能够把隐晦的思想具体化、明了化。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呢?以绘制图1“思维导图的用途”为例,首先确定好研究的核心问题,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用一个图像表达你的中心主题。然后画分支,不同分支用不同颜色,用曲线而不是直线。最后在每条线上写上关键词,而不是一整段话。自始至终使用图形,思维导图就是要视觉化。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有纸笔,还有导图软件,各有利弊。以上介绍的是用纸笔为工具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这种方法理论上需要用图形和不同颜色来画,但实践中根据条件简化即可,因为思维导图是一个工具,只要能帮助我们达成目的,完全可以灵活运用。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技能,达到“为学习服务”的目的。这一学习工具能够通过构建学习者的思维框架、激活原有图式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这正好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呼应。它也可以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1.思维导图的笔记功能。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预习、听课和复习笔记,让课堂高效。课前有效预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在预习时快速阅读每一小节内容,圈选出关键词,填到主要分支线上,并留下一定空间,以便补充。还可在思维导图上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这种经过意义建构的知识就不容易忘记了。上课时,教师也可以用思维导图作为板书,指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记笔记。用这种方式来听课和记笔记,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学生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通过颜色、图形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提高听课效率。同时,这种方式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因为只要一看思维导图就可以看出双方的思维障碍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另外,这种方式也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比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通过绘制图2“电离平衡”思维导图可将“电解质的强弱”“电离平衡状态”“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电离常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剖析得很清楚,这不仅有助于把课程的结构弄清楚,还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回顾总结,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思维导图的诊断、评价功能。思维导图可用于师生诊断、评价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学习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观察所画思维导图的节点数目和分支的长度就能看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它可以让教师一眼看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领悟程度和思维特点。思维导图还显示联想链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断裂的区域,这个方法可以给教师一个清晰而且直观的图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态。
另外,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当他把自己的图与教师或同学的比较之后,原本含糊不清的问题就会变得明朗,并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3.思维导图的审题功能。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对“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有充分体现。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维导图凸显关键词,不仅有思维的广度,也有思维的深度。面对题目信息,敏锐全面的观察是先导,结合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发现问题、甄别和筛选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是重点,将获得的有效信息与已有知识正确地建立联系、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题中文字、图表等蕴含化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信息,既省时又简洁,经过整合后,再用恰当的化学用语阐述,无疑是训练解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GS(2010)G0433
参考文献:
1.博赞(Buzan,T),张鼎昆译,《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