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试想,随着未来相关政策的出台,改革措施的步步推进,必将会对我国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快速、有效地适应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以便更好的服务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无疑是高校档案工作者即将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1 未来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必将改变

由于目前各地还在对取消编制这一政策进行深入的摸索,因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但是,大方向是可以管窥一二的。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许多陈旧的体制都要逐步打破,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事业单位更是各项体制改革的重点区域。事业编制必将会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尽管这一过程也许会很漫长,但是这是未来我国事业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和最终目的。一旦真正取消现有的编制管理制度,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现有的体制会被完全打破,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2 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模式

我国高校现阶段的人事档案,主要分为事?I编制内和事业编制外两大类。事业编制内的人事档案由各个高校直接管理,负责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利用等等。事业编制外的人员统称为人事(或人事派遣)人员。这部分人员的档案一般情况下由人事机构保存和管理。

这种人事管理制度,造成了本来同属于一个单位的人事档案,被人为地割裂开来进行管理。而且,不同高校的人事档案,其管理部门也不尽相同,既有组织、人事部门,也有综合型档案馆。这种管理模式随之带来的就是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都十分不便,存在很大漏洞。

3 取消编制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如上所述,取消编制这一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这一过程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事业编制和非事业编制共存阶段,基本等同于现在的阶段。但和现在也有所不同,那就是事业编制所占比重会逐步缩小,慢慢低于非事业编制人员。第二阶段是完全取消事业编制。这两个阶段的人事档案如何更好的管理,是档案工作者要面临的一大问题。

3.1 共存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事档案仍旧可以采取目前的方式,既编制内人员的档案由高校自己管理,编制外人员的人事档案由人事机构管理。但这两个机构之间应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协作。因为高校的人员主要由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构成。日常工作中必然因为职称评定、鉴定考核等等原因要产生大量的档案材料。同时这些材料还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不断的重复利用。

然而,这一模式目前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非编制内人员的人事档案,在上交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各类事务都需要去服务机构办理,例如上交材料、职称评审等等,有些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手续。[2]显而易见,这种情况无论是对档案管理还是相关联的人事以及高校其他方面工作,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其次,人事机构对其所保管的人事档案,并非免费的管理,而是有偿服务。目前,这部分资金基本上都需要由高校来承担。这无形中给人事档案工作造成成本上的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在这一阶段,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和人事机构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妥善处理好收集、整理、鉴定、利用等人事档案工作环节。最大化的减少因为管理机构的割裂造成的不利局面,共同促进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3.2 完全取消事业编制后的人事档案管理

高校、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完全取消事业编制后,人事档案的归属和管理,将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才能更合理、高效的管理好人事档案,是档案管理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都要好好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这里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以抛砖引玉。

3.2.1全部由高校统一管理

作为用人主体,高校自身管理人事档案是理所应当的。首先,人事档案包含的主要信息,基本是在高校任职期间所产生,比如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工资审批等等材料。这些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应由本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亲自完成,以避免材料的损坏、丢失、造假等。对于人事档案的查询利用工作,比如出国、财产继承、亲属关系证明等等情况,都需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出具。

目前,不同高校管理人事档案的部门不尽相同。未来取消事业编制后,各个高校应成立综合档案馆。由档案馆统一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早在2008年,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其中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明确指出: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这也从法律层面对高校档案馆的职能和作用作了明确的定位。

3.2.2全部由第三方机构管理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 信息化建设 必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53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代高科技的背景下,越来越凸显出自身的不足,已经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压力与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于高新技术来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特征,即强化对其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让信息技术与管理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通过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1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1 高校人事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高校整个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高校人事部门可以通过人事档案了解人才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相关特点来进行合理的配置与整合。但是,传统的高校人事工作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急切的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为人事部门的工作提供系统、有序、及时的人事信息,有利于优化高校整体的人力资源结构,并提高其人力资源质量。

1.2 高校人事档案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它必然要求其走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它也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结果。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人事档案的载体也在发生着全新的变革。现代人事档案载体迫切需要新的载体形式来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就是说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然要走上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并基于传统管理模式来开发出更为先进与实用的电子人事档案,从而大大减轻档案人员的管理压力,还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实际上,这也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1.3 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高校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这与我们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当作一个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此外,我国在新时期又重新提出了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重点工程来对待与开展。这无不表明了,在当前重要的十二五规划时期,我国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同样需要从信息化角度来考量,它是国家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服务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有助于其向着先进性与信息性的道路迈进。

2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问题颇多,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即管理体制不够规范,受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所需资金不够充足,从而导致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无法推向深入,相关管理队伍建设较为滞后,整体的管理水平不佳。鉴于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一定的对策。

2.1 努力完善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相关机制

作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仍然缺乏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鉴于此现状和问题,我们应该尽快规范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细节和环节,为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执行与建设标准,从而让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这样的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才真正拥有一个建设规范。事实上,我国教育部也已经于2008年就开始并实施了高校档案管理办法,但是,其中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都把人事档案排除在外,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种现状,尽快制定并健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法律法规,从而推动其步上一个新台阶。这就要求高校做好相关的配合与辅助工作,真正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一个统一的规范与准则。

2.2 切实重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对于高校来说,其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当然离不开有一支强大的管理人员队伍了,这就是说,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这主要是因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其不仅需要现代化技术和配套设备以外,更需要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参加进去。因此,我们应该切实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供多渠道和多机会让他们能够进行业务培训与知识学习,尤其是要提高他们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使用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还可以积极引进一些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复合型档案专业人才,并让他们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从而建设一支强大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

2.3 建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障体系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要从资金投入方面进行加强,这是因为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属于一项较新的事业与任务,是档案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与未来方向。那么,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它固然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就要求高校严格执行现代化管理标准,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列入预算之中,建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系统,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理念,处理好档案使用与保密之间的利害关系,从而确保人事档案的有效利用。

总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既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大大增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还可以加强对于人事档案纸制载体的保护等。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学习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档案信息化的法律规制,从而切实提高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晓英.高校人力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0,(3).

[2]石洪伟.档案信息生动化系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档案,2007,(5):39-40.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事档案;公共卫生

1 公共卫生行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尤其人事聘用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问题也更加突出的展现出来。人事档案管理如何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成为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近十年来,国家对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视不断加强,特别是2003年的“非典”以后,国家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同时,公共卫生人才的人事管理工作仍沿用传统干部管理办法,其档案内容未能突显出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特性和技术水平,影响了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准确判断和全面评价。不利于单位对人才的使用。如何加强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人事管理,已成为现阶段值得关注的问题。

2 公共卫生行业人事管理存在问题

(一)公共卫生单位同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基本材料主要包括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政审、奖励与处分、职务工资等,人事档案集中展现了个人的德育状况和工作表现,并没有突出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特点。

(二)公共卫生事业本身是一个特殊行业,就单一的疾控部门来说,它的专业人员包括预防医师、实验室检测人员、消毒杀虫人员及科研人员等。他们各自从事不同的专业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于工作人员常与病源打交道,因而也成为高风险人群。在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他们也应成为重点的防控对象,对他们的健康情况应有详细的记录,但目前的人事档案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三)公共卫生专业性强,日常工作外还负担相当一部分的高校学生培养及科研工作,专业技术考核材料几乎伴随他们的终生。但目前这方面的管理较为随意,未明确列入人事档案管理范围。

3 建立结合专业、综合的人事管理制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才能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自身的挑战。为此,卫生部门应调整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内容结构,逐步建立以专业技术生涯、工作能力和信用记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模式,同时应该根据行业的特殊性,增加健康档案部分内容。

(一)完善学历与继续教育档案。公共卫生是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不断在进行如在职研究生等的学习,每年也有各种不同专业继续教育,这些学习经历是个人工作能力的补充,也应成为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

(二)建立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是较为特殊的行业,工作中经常接触传染病的传染源,有很高的职业风险。因此,专业人员除每年的常规体检外,应增加更多的有关传染病的检查项目,根据卫生法规的相关规定,保留各种有风险传染疾病的检查记录,随时跟踪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职业暴露。保证从业者的健康的同时也控制相关疾病的传播。

(三)技术档案内容。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依旧是参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分类都渗透着党管干部的痕迹,无法真实反映出一个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因此,应完善调整档案的内容,如科研情况、教学任务、论文水平,学界影响等。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学术水平及业绩成果,是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一大亮点

(四)增加个人社会信用档案。信用档案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专业人员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积累个人信用财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可为自身的职务升迁、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单位也可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培养稳定、忠诚的人才队伍。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防范职务犯罪和因个人不当行为造成的各种损失。

公共卫生的建设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主体,其人事档案也必然成为卫生部门人事管理的核心部分,档案内容直接影响到卫生事业人才资源的应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完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优化人才资源,建设人才队伍,为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琴.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述评及趋势展望[J].档案学研究;2011年05期.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人才档案是指企业劳动、人事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人才的依据。人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人才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一、剖视河源市人才档案管理问题

目前在我市人才档案托管中心存放人才档案数以万计,有很多各单位的、有在外务工的大学生档案等等,通过长期的管理工作,分析归纳总结我市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问以下四个点典型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困扰全国各地的人事档案管理。第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所有单位来说,基本上不产生单位效益和业绩,很多人及单位只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只不过是管理文书,只需要妥善保管、整理好、分类好、不外泄,满足人事调动或者外界的查档、调档就可以啦,这种观念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作用,是非常不正确。第二、档案内容完整性问题:人事档案是每个人基本情况的说明书和记录,要能够反应一个人的整体情况,达到见档如见人,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非常多人的档案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更新,档案内容非常至少,出现了时间的真空,没有利用和参考价值;这种现象最多出现在外务工大学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直接打回本市进行人事托管,很多档案几乎只有大学毕业前的所有档案,毕业后的档案几乎没有,很多档案就是死档案。第三、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非常影响管理的效应;人事档案由于存在一定的保密性,在大部分地方,人事档案都没有配备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搜索。故非常多地级市或者县区,如果需要查询档案必须到现场进行确认查询,否则无法调用人事档案。第四、有部分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混乱,认为搞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而档案工作可有可无,部分分管领导没有落实,使档案工作处于松驰状态。有的虽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严,档案收集难、利用难、编研难等现象十分突出。执行不严,不规范、人员不到位、职责不明确、任务不落实,而且不少档案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档案管理混乱无序,导致其它干部或闲杂人员可以进入档案室查找资料和借阅档案,借出和归还档案不执行借还手续,借了不还时而发生,导致档案资料丢失不知去向;甚至还有个别人借此机会在档案资料上做文章,私自涂改文字或数据,严重损害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部分虽然建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但由于执行不力,还没有很好的开展有效的、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二、浅谈河源市人才档案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档案;档案管理

中国分类号:C47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时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及创新举措

收录日期:2013年5月30日

档案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演变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祥和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反映了人类记忆的发展脉络和水平。进入新世纪,档案这个历史的产物面临着深刻的机遇和挑战。档案的管理与研究应自觉与社会进步的要求相适应。作为“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档案记载着学生的学习经历、成长过程和综合表现,是学生立足社会和社会选拔任用人才的“原始依据”,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命运。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高校学生档案一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人才选拔机制的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1、在社会观念层面。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档案造假、履历造假、学历造假等不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学生档案的严肃性受到影响,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很多用人单位不再把学生档案作为选拔录用人才的依据,甚至还会发生丢失档案的情况。受此影响,高校、学生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弱化。

2、在社会体制层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逐渐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非公有制的用人单位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在探索聘任制改革,人事管理逐步与市场接轨,而作为我国“新型人事管理社会化模式”的人事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很多用人单位不过问学生的档案,以劳动合同关系完全取代人事关系。这也是很多毕业生成为“弃档户”的原因。

3、在管理制度层面。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缺少明确的法律和制度依据,制度的缺位是制约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总体来说比较笼统,对具体操作的指导性不强,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指标体系。

4、在管理操作层面。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在体制机制、人员队伍、建设开发、技术应用以及学生档案意识培养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是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举措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国家教育、人事、档案等有关部门有必要依据《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整体形势,出台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评价体系,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全面的归档范围,细化档案各个环节的基本规范和工作要求,保证学生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合法、科学、有效的指导。

2、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成效。加强工作协调,成立有校领导参加的专项领导小组,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的具体职责,确立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整理、阶段归档、规范转接,增强工作的动态性,杜绝疏漏、临时突击等现象。积极创造条件,适当增加人员和经费,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使命感。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定期组织抽样检查和系统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

3、鼓励建设开发,丰富档案内容。给予高校一定的自,鼓励高校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实际情况,根据用人单位挖掘人才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丰富档案内容的有益探索,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部分高校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心理档案,推进素质学分、德育答辩等,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心理、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使档案更具个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4、做好宣传教育,增强档案意识。高校应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就业指导、毕业教育等环节向学生讲解档案的基本知识、管理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增进学生对档案和档案管理的了解,使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档案。结合学风建设,教育学生尊重档案,通过刻苦学习、认真实践,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充实档案,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5、应用现代科技,拓展档案服务。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档案载体正面临着更新换代,电子档案在高校源源不断地形成和积累。当前招生、学籍、就业等都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这为学生电子档案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学校可以整合各方面信息资源,通过高速扫描、数码成像、大容量存储和数据库等技术,开发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档案库,依托互联网建设学生档案管理与服务网站,通过一定审批程序,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便捷、准确的咨询、查询、检索、认证和档案转接投递管理等服务,而且可以实现遗留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和学生档案意识的网络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任永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