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集信息考核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后勤服务;监督考核;服务水平;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046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02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以来,高校后勤建立了因地、因校的甲乙方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后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四川大学也是在后勤改革中采取了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后勤集团作为乙方的一种甲乙方管理模式。2016年,四川大学开始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提升一流研究型大学治理能力和建设能力”,加快建设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步伐。后勤服务是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各项工作及广大教职工及学生生活的重要保障,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能否正常运行,后勤服务管理作为高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需要切实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需要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考核力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 学校后勤服务现状
四川大学的后勤服务主要包括四川大学望江、华西和江安校区校园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服务、绿化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宿舍管理服务、水电气管理服务、饮食服务和医疗服务等。随着学校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后勤服务的各项投入,后勤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后勤集团内部也加强了各项后勤服务的管理力度,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投诉也相对减少,但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学校现有的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与一流大学的建设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从校内师生对学校后勤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看,我校后勤服务质量要满足广大教职工及学生的切实后勤保障和服务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后勤集团作为提供后勤服务的主体,应加强内部监督考核,另一方面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应强化后勤管理的甲方监管职能,加强对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考核力度,从而不断提高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促使高校逐步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并切实满足师生需求。
2 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与考核的有效措施
2.1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1)乙方后勤集团要加强内部监督,主动提供各项后勤服务工作完成情况的信息及改进措施,并积极发挥所设监督部的作用,对负责完成各项服务的具体中心和部门实施内部监督考核,进行自查、自纠。
(2)甲方后勤管理处要加大外部监督,设后勤服务质量监督岗,专职负责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考核的相关工作,同时学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学生会)、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后勤管理处等部门要联合组成“后勤服务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后勤各中心和部门服务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实地监督考核并采集信息。后勤管理处或监督小组要以书面形式,将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后勤集团,督促限期整改,定期复查,并对监督考核、整改及处罚等情况如实记录,纳入监督考核档案;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后勤服务情况抽样调查,如可以创新监督方式,在网络上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后勤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抽样调查结果可纳入后勤本年度考核。
(3)后勤服务对象――广大师生,也要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广泛监督,可通过书记和校长信箱、蓝色星空、校长接待日、来信来电和其他形式进行投诉与信息反馈;还可以在学校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后勤服务质量监督组织,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日常监督,就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向后勤管理处进行反馈和提出建议,并定期组织学生对后勤各项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建立起三级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实施体系,有利于提高监督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另外,还可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拓宽监督渠道,并以此为载体,建立起联合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座谈会和投诉处理常规工作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机制。这样不仅扩大了后勤服务质量监督渠道,还有利于准确聚焦解决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监督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2 改革后勤服兆式鹪に闾逯苹制,签订后勤服务协议
(1)改革后勤服务项目资金预算体制机制,由原来的学校直接向后勤集团划拨经费的方式转变为以核定后的服务单价、服务面积和服务标准购买服务,这样可以使预算更加符合后勤服务实际,同时合理确定后勤集团需要交给学校的费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食堂物价平抑基金等,在达到监督与考核目的的同时,切实保障后勤正常运行。
(2)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代表学校与乙方后勤集团签订后勤服务协议,委托乙方承担校园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服务、绿化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宿舍管理服务和水电气管理服务等主要后勤服务项目,协议应包括各个服务项目的总体范围、服务内容及标准等内容,这样有利于依据协议进行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与考核。
2.3 建立遵循后勤服务工作规律的监督考核制度体系
根据后勤服务项目的不同分工,制定分类别的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对具体监督考核办法进行遵循工作规律的细化,以适应不同的后勤服务项目实际情况,比如宿舍管理、食堂饮食服务、校园环卫、绿化和大楼物业服务、校医院医疗服务和水电气管理等服务项目各有不同,其具体监督考核内容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分类别的监督考核办法需要根据其工作性质、工作任务的不同,确定具体的考核内容和服务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实施细则,实行全面监督和有效考核,坚持重点突出、多方参与、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开民主和奖励处罚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后勤服务量化考核与目标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并结合四川大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后勤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
后勤管理处已根据后勤集团下属中心的后勤服务的不同分工和工作规律制定了《四川大学后勤经营性商铺监管办法(试行)》《四川大学学生食堂饮食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四川大学后勤服务项目管理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包括四川大学后勤学生宿舍管理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四川大学后勤水电气管理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和四川大学后勤校园环卫、绿化、大楼物业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和《四川大学校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办法(试行)》。这些监督考核办法给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考核提供了确切的依据,有利于推动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同时后勤服务的各个项目都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考核办法,全面覆盖,形成遵循后勤服务工作规律的监督考核制度体系,确保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正常、有序运行。
3 结 语
通过文中的措施加强后勤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考核,有助于对后勤服务各项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在乙方后勤集团内部监督之外加强外部监督,进行多层级、全方位的监督,有利于获取全面的、真实的信息,并根据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后勤服务协议和质量监督考核办法进行监督考核,发现问题与不足,总结经验,并以此为依据为后勤服务工作的改进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建议,建立有效反馈机制,监督考核与奖励处罚相结合,督促乙方后勤集团有效预防与制止服务质量下降等行为,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以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彭学慧,林知,谭杜守,等.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16).
[2]卢燕,冯梅.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探索――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4(1).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生猪生产固定监测工作,提高生猪生产动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现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如下:
一、监测户考核细则
(一)工作职责
1、按照报表说明,每月如实填报“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生产和效益情况”表;
2、认真做好生猪生产台账,并接受村统计员的随时检查;
3、积极配合辖区动监站和村统计员做好生猪统计监测相关工作。
(二)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实行倒扣分制)
1、对“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生产和效益情况”表填报不熟悉、数据指标理解不正确的,扣1分;
2、填报的数据有明显错误或数据逻辑关系不平衡,不符合报表说明的,每被改动一个数据扣1分;上报数据与上月逻辑关系不符或有大幅变化需加以说明,不加以说明的扣1分;
3、对生猪存栏结构和数量填报不真实,被核实发现一次扣2分;
4、经检查发现未记录台账的扣3分,台账记录不清晰或与填报数据不符的每发现一次扣1分;
5、配合村统计员做好统计监测的其它相关工作,对配合不积极、态度不认真的户视情况扣1—2分。
(三)考核办法
1、该评分办法由各村统计员负责,每月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于下月1号前报送到辖区动监站。
2、监测户全年(12个月)信息采集费补贴标准为100元,对全年累计扣10-15分的户扣发25%的补贴资金,全年累计扣16-25分的户扣发50%的补贴资金,对全年累计扣分总数达25分以上或在省及农业部现场查验(包括电话核实)时出现问题的户,取消该户的全年补贴资金,同时取消该村统计员及动监站的全年工作补贴资金。
二、村统计员考核细则
(一)工作职责
1、要对全村生猪生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每月按要求如实填报统计监测工作相关表格,一式两份签字后报送到动监站;
2、认真做好村级生猪生产台账,并监督指导村内3户监测户正确记录生猪生产台账及准确填报“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生产和效益情况”表;
3、认真按“监测户考核细则”要求对监测户进行严格考核;
4、配合市畜牧兽医局和辖区动监站做好统计监测相关工作。
(二)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实行倒扣分制)
1、对本监测村生猪养殖情况或对监测表格填报不熟悉的,扣2分。
2、上报的数据有明显错误或数据逻辑关系不平衡,不符合报表说明的,每被改动一个数据扣1分;上报数据与上月逻辑关系不符或有大幅变化需加以说明,不加以说明的扣1分;
3、配合动监站和市畜牧兽医局的每次抽检工作,如出现故意隐瞒事实情况或不配合现场核查的现象每次扣3分,如抽查的实际数据与上报数据不符,每项扣2分,如每月报表有4项以上数据与实际不符的,取消该村统计员的全年工作补贴。
4、每月上报时间统一为24日17:00前(如遇节假日,则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迟报扣1分,被催报扣2分;
5、配合动监站及市畜牧兽医局做好统计监测的其它相关工作,对配合不积极、态度不认真的统计员视情况扣1—2分;
6、村统计员要认真做好村级生猪生产台账及监测户生产台账,经检查发现未建立的各扣3分,台账记录不清晰或与填报数据不符的每发现一次扣1分。
(三)考核办法
1、该评分办法由各动监站负责,每月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详细保存备用。
2、村统计员全年(12个月)信息采集费补贴资金1300元,对全年累计扣10-15分的村扣发15%的补贴资金,全年累计扣16-25分的村扣发30%的补贴资金,对全年累计扣分总数达25分以上或在省及农业部现场查验(包括电话核实)时出现问题的村,取消该村统计员及所在动监站的全年补贴资金。
三、动监站考核细则
(一)工作职责
1、各动监站确定一名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统计员负责对辖区内村统计员统计报表数据真实性以打电话或到村到户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认真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后以Excel形式将电子版报到局牧业管理科;
2、动监站统计员每半年度对报表进行整理后一式两份上报到牧业管理科,由牧业管理科统计员签字后并带回一份长期存档;
3、指导和监督村统计员认真做好村级生猪生产台账及村内3户监测户生猪生产台账,并定期进行检查;
4、认真按“村统计员考核细则”对村统计员进行严格考核,扣分要有依有据,并保存好详细记录考核结果。
5、配合局牧业管理科做好统计监测相关工作。
(二)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实行倒扣分制)
1、动监站统计员所报的电子版报表数据与村统计员上报的原始纸质数据有一项不符的,每项扣1分;
2、动监站统计员上报的数据有明显错误或数据质量关系不平衡,不符合报表说明的,每被改动一个数据扣1分;上报数据与上月逻辑关系不符或有大幅变化需加以说明,不加以说明的扣1分;
3、每月上报时间统一为25日17:00前(如遇节假日,则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迟报扣1分,被催报扣2分;
4、动监站统计员每半年度对报表进行整理后一式两份上报到牧业管理科签字存档,逾期不报扣1分;
5、配合局牧业管理科做好统计监测的其它相关工作,对配合不积极、态度不认真的统计员视情况扣1—2分;
6、动监站统计员要定期对监测村及监测户生产监测台账进行书面检查与现场核查,如局牧业管理科发现有未建立村级生猪生产台账及监测户生产台账的各扣3分,对台账记录不清晰或与填报数据不符的每次各扣1分;
(三)考核办法
1、该评分办法每月考核一次,由局牧业管理科以现场抽查或电话核实方式及报表数据具体改动情况严格按考核内容评分;
2、动监站工作补贴按以上评分标准进行发放,并在年终考核中实行加扣分制度,对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按照以上评分标准累计扣分少于5分的村所在动监站加1分,全额发放工作补贴;对全年累计扣5-10分的村所在动监站扣1分,扣发总工作补贴的30%(每个监测村所在动监站、村统计员及3户监测户工作补贴总额的30%,下同。)对全年累计扣11-15分的村所在动监站扣发总工作补贴的50%;对全年累计扣15分以上或在省及农业部现场查验(包括电话核实)时出现问题的村所在动监站除扣分外,不再给予任何工作补贴并进行通报批评。
关键词:业绩考核;制度问题;改善措施
一、锁定目标任务考核办法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通常都是依据上年的目标完成值、结合新年度的假设条件而制定,或是只定一个利润任务值。这种考核方法简单明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给予企业经营者直观的引导;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的优势条件和存在不足,围绕目标任务制定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去组织生产经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资源努力争取好的考核结果。但固定的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在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核目标任务标准较难制定
考核设立的目标任务必须既具有挑战性又是经过较大努力可以实现的。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实现的可能并使其产生激励作用,因此制定目标时就必须对考核期间的发展变化作预测。然而经营环境的可变因素太多,市场及原材料价格等变化无法控制,企业内部活动日益复杂,上级也免不了给企业增加一些其他工作活动任务,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一切势必导致准确确定目标任务困难重重。
2 目标任务的确定难免成为领导权威的体现
商定目标不可避免的就是上下级之间的讨价还价,主管部门是权力强势、信息弱势方,接受任务的经营者是权力弱势、信息强势方,双方的关系在商定考核目标上博弈。经营方往往都希望指标要低,出力要少,奖励要多;主管部门则总是希望企业进步更快些。目标值商定很费时间,其过程需几经反复。最后,当上级领导与经营者不能达成一致时,主管部门趋向于利用权力把目标任务强加于企业。
3 考核结果时有不如人愿
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成果相匹配。目标管理要取得成效,就必须要保持其明确性和肯定性,如果目标任务的考核方式年复一年地改,或者已确定的目标任务因某个重要因素变化而中途改变,就难以说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的结果。由于信息不对称及谈判目的的差异,目标值可能出现偏高或偏低,容易造成“鞭打快牛”或激励不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考核结果的核定,却不管目标的差异:对考核目标偏高的被考核者,只好毫不留情按照考核契约核定业绩;对考核目标偏低者,很难不认定财务结果。可见,固定目标考核很难公正、合理地平衡被考核者的关系,从而削弱了考核的效果。
4 可能导致企业经营者忽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组织实行目标考核时,主管部门所确定的目标一般都是短期的,大多为每年确定一个新任务。企业大多只追求短期目标,有可能以牺牲长期目标为代价。此外,考核标准纯粹量化,可能会造成“结果”袒护“过程”,即经营者由于任期的不确定性,为了追求眼前业绩和利益,往往可能过于追求结果,而会采取不同的方法,甚至“不择手段”,为了个人或团体的短期利益会损害企业长远利益。
二、业绩对标考核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业绩对标考核,是以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作为考核标准。这一方法与固定目标任务考核最大的区别在于目标值不同:固定目标任务考核的目标值是通过内部协商确定的,是一个静态的标准;业绩对标考核则是选取由外部一组同类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业绩值经过处理后形成的标准值作为目标,是一个动态的标准,这一标准的确切水平只有到考核期限结束时才能确定。
业绩对标考核解决了固定目标任务考核存在的部分问题。一是目标制定更快捷。一旦商定好以准作为标杆,目标就自然而然地确定下来。因为以相关尺度为基础,所以以后的考核期内几乎不需要重新确定考核目标。二是目标更具有挑战性。通常,由于标杆企业的标准在不断提高,这个目标也比内部商定的目标更为苛刻,就更可能有效地引导企业学习外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工艺。三是突出了客观性。以客观的考核标准为衡量尺度,可以减少考核工作中各种人为因素对考核结果的影响,增强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然而这一方法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容易忽视企业基础条件的差异。由于不了解被考核成绩企业和标杆企业之间的条件差异,业绩对标考核可能会将原本处于劣势的企业与优势企业同比考核。由于企业条件的不对等,其考核结果难免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优势企业可能很轻松就获得奖励,条件差的企业则一直受处罚,难以体现考核的公平性。
2 标准值选用完善性容易引发争议。一是有些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标准值进行对标,主要原因是行业数据无法采集或者样本数量太少,未能制定出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二是混合型企业集团有多种经营业务,很难用某一个行业的标准值来评价集团的经营业绩。三是在采集标杆企业数据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需进行整理后才能使用,而这种整理的合理性可能引发被考核企业的争议
三、改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法的思考
1 对标考核是改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法的重要手段
企业业绩考核是主管部门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激发企业领导和中层干部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办法。对标考核有助于经营者面向社会检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对企业既有说服力也具有挑战性,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标考核要注意消除企业基础条件的差异,通过业绩改善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了判断企业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对企业创造经营业绩的基础条件必须有正确的判断,尤其是与标杆企业的条件相比较,这有利于客观地评判被考核企业业绩改善的难易程度。业绩对标考核旨在引导企业关注和应对参照系的各种变化,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自我,争取获得持续的、超越参照系平均水平的业绩改善,最终实现达到并超越标杆业绩水平这一较长远的目标。
(2)考核办法必须明确企业的权利范围和义务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受主管部门干预的现象较多,给予企业负责人明确的授权范围,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明确在什么条件下有效地组织和开展经营活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上级的指令或分派任务,促使企业经营者主动应对经营过程中化解各种问题和矛盾,主动想办法增收节支和节能降耗,组织团队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3)健全考核标准的选用制度。考核标准的选择,既要符合企业实际,又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对于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要积极寻找国际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其他企业则要把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企业纳入标杆范围。可以选择具有业绩比较优势的数个代表性企业的业绩指标值,利用加权平均等方法计算出一个合成目标作为标杆。
2 引导企业重视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改进考核方法的关键
(1)考核办法的制定应发挥过程导向作用。改进考核方法必须重视其对企业经营的导向作用,有效地引导企业经营者强化考核的基础工作,促进综合实力的提高,增强预算和规划编制的质量,在准确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和认真分析企业优劣势的基础上,提高准确预测考核指标的能力;引导经营者考虑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自加压力,提出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引导经营者实现目标又好又快的发展,促使企业关心环保、节能降耗,人均利润、抗风险能力、技术进步、员工素质提高等问题。
(2)重视过程导向作用的实现方法。制定考核目标任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激励的方式,促使企业负责人及其团队努力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实现目标任务,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将业绩改善考核与目标完成程度考核相结合的复合考核方法,是实现考核过程导向作用的有效手段。复合考核方法使用的计分办法,是以参照系的数项业绩改善值为参照,对业绩改善的变量实行单独加分。引导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也促使经营者按照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最大业绩目标值,实现从目标确定到实现整个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导向作用。
3 考核方与被考核方加强沟通是改进考核方法的保证考核是考核方与被考核方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工作,只有加强沟通,才能真正发挥考核方法的作用。一是通过沟通加强理解。复合考核方法由原来的一元目标考核变为多元目标考核,既有内部目标也有外部目标,既有与目标值的比较也有与自身历史业绩的比较,考核变得更立体、更全面;更深刻的变革在于改变了目标确定机制,实现了业绩责任的进一步下放,引导企业实现更合理的目标。只有全面理解掌握这一方法,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发挥其作用。二是通过沟通加强支持。实现业绩责任下放并不是说主管部门不管不顾,主管部门应该具有更开阔的视野,以更高的水准给予企业指导和支持。三是通过沟通加强配合。在具体实施复合考核过程中,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标杆的确定。双方要在加强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确定更科学、更合理的标杆。四是通过沟通促进改进。考核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都是相对的,只有不断沟通,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保证考核方法得到不断改进。
一、上半年农业信息工作
1、认真完善“*农业信息网”网站建设。
为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畅通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渠道,逐步提高*农业信息网的信息服务实效性、广泛性和协作性,“*农业信息网”于2009年1月1日正式与全省农业信息网站群并网运行和管理,全面提升了“*农业信息网”性能、服务“三农”的高度和水平。同时,按照省厅对全省网站分级管理的要求以及县级网站建设标准,分别完成了14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站开通工作,基本形成上下协同、信息互动、服务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不仅丰富了信息内涵,而且还扩大信息外延,逐步实现全市农业信息的资源共建、平台共同、信息共享的应用体系。目前,“*农业信息网”上半年共各类信息766条,网站访问量超过8万余次。
2、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的实效性,在“*农业信息网”的基本构架下,按照共同工作、个的原则,相继开设了“名家访谈”、“农商对接与市场建设”等专题栏目,使信息服务从单一的政策信息、工作动态的宣传报道逐步过渡既有政策宣传、又有市场预测、科技咨询、专家讲堂等在内的综合信息服务,不仅创新了模式,还进一步优化了信息积累、知识生成的机制,更好地打造*农业信息的体系结构化、处理过程化、分析数值化,树立*农业信息服务新形象。
3、认真做好信息服务制度建设。
为确保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成效,按照分级报送、综合考核的原则,制定了《*市农业信息工作考核办法》(讨论稿),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农业信息工作的职责,确保农业信息工作的准确,以及服务的实效、优质。同时,加强信息审核,规范信息流程,建立信息登记、审批、等使用规范,实行网站管理的专人分责任、分权限制,对信息内容实行审核制度,未经审核不得。健全网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制度,严格网站信息监管,对突发的网站信息安全事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实时清除,将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4、稳步推进农业信息系统应用。
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的有关要求,先后在全市14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产品促销信息报送”系统推广应用,以及在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等5个县区开展了“农产品成本与物价调查分析”系统推广应用的工作,逐步探索和建立市场信息的预测分析模型,实现农业信息的边际效应。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信息采集力度还不够,无论是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都无法满足农民对信息的需求程度。
二是农业信息服务面窄,形式单一,缺乏与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的有效结合,难以发挥信息咨询服务的产业主导作用。
三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健全,工作经费短缺,难以有效确保县(市)区的农业信息工作开展。
四是农业信息培训力度不够。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把*市打造成全省农产品流通信息中心的工作,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加速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功能区划,以技术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产业升级、知识创新和服务转型,积极探索信息服务新模式,改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组织(协会)的多元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信息中介服务、农村远程教育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我市农村社会化服务,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二)主要任务
1、继续加强农业信息综合应用与建设。
在完善“*农业信息网”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三电合一”综合服务应用平台,重点加强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农产品质量信息应用为中心,逐渐贯通农业生产、农业企业监管、农产品质量、农业信息等各个环节上的信息交换,实现*市农业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基本建立*市农业综合应用系统架构,不断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应用支撑体系的建立。
2、不断加大农业信息采集力度。
重点抓好农业信息,特别是市场信息、价格行情和各类统计数据的采集工作,以农业工作的热点带动信息采集的频点,以产业扶持的重点化解信息采集的难点,努力做到信息采集与产业服务同步、信息与社会服务同步。加快农业信息采集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健全和完善现有农业信息指标体系,合理、科学、高效地整合和规范农业信息体系内部的各种信息采集渠道,逐步建立我市农业采集规范与标准体系,确保农业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农业企业和批发市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三类市场竞争主体上网,逐步推进我市农业信息采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
3、积极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以“金农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健全市级农业信息中心,并依托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组织(协会)的多元化农业服务信息体系,以及适应*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市场化进程的农业信息支持保护体系,推进农业信息中介服务、农业生产业和农村生活业的协调发展。
4、努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
一是发挥*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及时为农民供求信息,下载有关农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发放的农民手中等。二是发挥“三电合一”项目的优势,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利用4168110、12316语音服务平台,以方便、快捷、经济的方式得到市场供求、农业技术等信息;加强与省、市广电部门、全国各大主流网络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电视、电台传播覆盖面广的优势,更大范围地面向农民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三是利用农信通和农业新时空短信平台,及时发送农民需求迫切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农业科技与农业气象等方面的信息,真正做到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四是加强信息研究,逐步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信息的综合水平和质量。
5、切实加强农业信息培训工作。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及时做好信息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分批授课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乡镇的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及科技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化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农业综合系统应用的培训;制作相应的培训课件通过网上培训,扩大培训范围和基本面,全面提升*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分析水平,使*市农业信息应用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整体提高信息员队伍服务水平。
一、目的和意义
村级是数据信息最基层的起报单位,在数据信息采集方式上都是用纸质文档进行记载、再上报乡镇录入系统的传统方式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3G网络的全覆盖,村级数据信息的采集与上报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目前,省人口计生委与省电信公司合作开发出了可供村级主动采集的手持工作终端,并在省内多地推广应用,反响很好。为此,我区决定开展村级全员人口信息及时采集工作,建立主动采集、办事采集和协同采集的长效工作机制,在村级形成健全、高效、便捷的实有人口信息动态采集体系,使全员人口数据信息通过村级采集单位直报进入PIP管理系统,达到逐步取消村级每月上报纸质报表模式、村级纸质报表自行备案的目的。
二、工作安排
(一)时间安排
从2013年11月起在全区152个村(社区)开展村级人口信息即时采集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11月10日至30日):全区完成区、镇、村三级区划代码调整,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各镇街(景区)完成本辖区信息采集人员的确定工作。
2、培训阶段(12月1日至10日):由中国电信区分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对各村(社区)信息采集人员的培训。
3、试用阶段(12月11日至31日):全区各村(社区)信息采集人员试用移动终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区上对村级人口信息即时采集工作情况及时开展督促、指导工作。
4、使用阶段(2014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村级全员人口数据信息直报进入PIP管理系统。
(二)设备保障
由中国电信区分公司无偿提供信息采集所用的智能手机,并安装可供村级信息采集录入的软件支撑平台。基础资费套餐由使用单位负担,超出基础资费套餐的费用由使用者自行负担。使用满两年更换新机,中途损坏、遗失责任由使用人员自负。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街(景区)要高度重视村级人口信息即时采集工作,要按照要求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尤其是在确定村级信息采集人员时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输入相关信息的人员,确保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检查指导。一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全面监控村级移动客户端的使用情况。二是加强对操作人员责任心和事业感等职业道德和人口计生工作数据保密的教育培训,确保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