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教学建议

高校教学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学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教学建议

高校教学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课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专业课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知识时,易受到晦涩的理论、抽象的专业现象、多学科交叉的问题、日新月异的专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1-3]。因此,如何讲好一门专业课,如何使学生在愿意听、听得懂的基础上,还能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是高校专业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专业课的教学难点

在完成前期的通识基础课程学习后,学生就会开始学习专业课。专业课不仅是对前期通识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升华,而且能体现与强化专业特色和方向。尤其是对工科类学生来说,专业课的学习尤为重要。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学还存在五方面的问题。

(一)多学科交叉,知识点繁多

高校专业课程一般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学生在学习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这门专业课程时,不仅需要掌握机械原理、测试技术、力学、工程振动与测试、高等数学等多门前置基础课程,而且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同时,专业课面向工程实际问题,涉及诸多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适当地补充工程案例以及工程设备、工艺、工况等工程概念和相关的知识点。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专业性强,知识涉及面广

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专业课只需要讲授专业知识即可。然而,专业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讲授大量的专业知识,并不只是传授技能、技巧,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原理与逻辑。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使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保障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技术更新速度快,新兴知识点难以把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在高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利用传统的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且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手段缺乏创新,跟不上专业发展前沿。同时,一些新概念、新技术并未得到有效验证,导致一些教师并未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渠道丰富,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比较多样,因此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做好把控和决策,避免专业课课程内容陈旧。

(四)学时较短,重难点规划困难

专业课的课时较短,无法像基础课程那样系统、深入、全面地讲解各个知识点,而且专业课的知识点繁复密集,信息量较大。因此,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使专业课教学既不至于“蜻蜓点水”,使学生学得不过瘾,又不至于“满堂灌”,使学生难以接受,难以消化。

二、专业课教师的改进要求

(一)夯实基础是根本

教师在开展专业课教学时,必须对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理解透彻,这样才能讲得出、说得清、理得顺、阐得活。因此,专业课教师要精通专业课的教材,同时至少精读6—8本相关的专业教材,做到博而广,广而深。尤其是新开设的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师更应深入地理解教材,否则就会出现教师囫囵吞枣,学生稀里糊涂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科学研究是灵魂

专业课往往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而开设的,相关知识点来自专业领域长期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实践的成果,具有典型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征。如果教师仅仅理解教材知识,而本身没有参与过相关研究,必然会在“知其所以然”、问题分析、研究思维等方面存在先天缺陷,无法做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更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很难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

(三)与时俱进是活力

专业课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当今社会,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教材上的一些知识点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使课程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特征。

(四)专业实践是工具

专业实践是专业课的落脚点,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因此,教师应具备足够的专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讲透彻,才能有丰富的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五)创新教法是手段

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课知识点繁多、专业背景强、理论体系复杂,加之课时短,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创新教学方法:第一,课程教学和课程实践交替进行,趁热打铁,巩固理论知识点,提高教学活跃度,避免纸上谈兵;第二,要尽可能提供现场实践机会,加强理解,学以致用;第三,要合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4],除了用多媒体展示案例以外,还可以结合视频演示、外聘行业专家讲解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第四,要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扩充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高校专业课的教学建议

(一)理论实际,双管齐下

专业课来源于专业实践,更要回归于专业实践。脱离实践的专业课,枯燥乏味,华而不实;脱离理论的专业课,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教师应有机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合理规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既让学生感受到实践的魅力,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问题的奥妙。同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面向实践,寓教于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主动开展理论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实践锻炼,参与解决专业实践问题,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只有自身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专业实践经验,才能将知识点讲透、讲活,逻辑才能更清晰,思路才能更明快,答疑解惑时才能一语中的,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具体。此外,专业课教师还应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做到融会贯通,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攻坚克难,脚踏实地

专业课教师需要具有主动钻研的精神,这不仅体现在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专业技术研究、知识体系不断更迭等方面。只有充分发挥攻坚克难的专业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持续不断地优化教案,做好课后反思和总结,才能将专业课讲好,并获得学生的认可。综上所述,专业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科研能力,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同时,教师在开展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杰堂,孙振生,胡宇,等.略论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方法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314-315.

[2]唐志伟,刘静,周燕昭.如何加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J].亚太教育,2019(5):38.

[3]吕晓寅,吕敬,郭易圆,等.专业基础课之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20(42):359-362.

高校教学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水彩画;教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34-01

一、水彩画在我国高校的发展

水彩画是以透明画法来完成画面的形体塑造,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画种,引进到中国已有近三百年历史。20世纪初,水彩画作为“色彩”课的一项内容进入中国的普通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水彩画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论是参与的人数,还是在全国的影响力及创作形式,都在不断的增强和丰富,由于创作群体的努力,中国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更加广泛。

二、我国高校的水彩画教学特点

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具千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彩画比较重视技法学习,师承影响比较明显,不同教师教授出来的学生绘画风格大不一样。虽然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有所不同,但对水彩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传授还是一致的,只是在创作训练以及难度较高的课程上才特别明显。

三、高校水彩画教学的现状

(一)水彩画教学滞后的表现

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滞后。水彩画自传入中国之后,前辈艺术家们在其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这是值得我们充分学习的。但我们却沉溺于将其与民族传统绘画相结合,对新技法、新材料却无动于衷。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僵化。学校教学仍然延续着传统的从写生、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很多学生有时候面对一些景物时有着强烈的绘画欲望和创作冲动,却没有胆量下笔,这种畏首畏尾的创作心态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最后是教学评价的单一。目前,我们都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体系,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自身所具有的优点也得不到肯定,致使学生对自身的绘画水平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地域差别造成水彩绘画教育风格差别

因为我国高校水彩画教师的数量有限,他们大多集中于全国的几个区域,受到地域的影响,他们的创作也呈现出强烈的地方性特征,不同时代的不同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绘画风格也是大不相同的。这种因地区差异所体现出的绘画风格的差异,本是水彩画丰富表现力的一种体现,但是由于各个地域和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得几种风格不能充分融合, 学生的创作视野也受到了限制。

(三)师资分配不平衡

前文中提到,目前我国水彩画教师的数量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很多高校并没有专职的水彩画教师,很多教师只是水彩画的爱好者,或者是自学成才,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水彩画教育,势必导致教学质量的落后。一些文化发达的地区,高校相对集中,聚集了一些优秀的水彩画教师,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更愿意在这些地区从事研究和创作,从而陷入了一种不平衡的恶性循环中。

三、高校水彩画教学的建议

(一)适当调整专业课课程结构

增加创作课程的课时量,改变基础教学阶段单纯写生的课程结构,在每学期的专业基础教学课程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创作课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创作性思维,学习创作方法,积累创作经验,同时也为后期的毕业创作打好基础。

(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目标

适当借助心理干预手段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现人生动力进而把握好专业学习方向、确立职业目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依照精神分析心理学派艺术观点,绘画的程式化集中反映出绘画者生命力、创造力的衰微。解决学生的此类问题虽不是此阶段美术教学的直接任务,但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这方面的素养和意识能使学生获得至关重要的成长机会这也是就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更新教育观念

高校水彩画教学体系革新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更新教育观念,观念决定了体制的生命。这里阐述的更新并不是完全摒弃现有的教学体制,而是对原有的教学方法重新解读。中国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体现了艺术创作中“意”的重要性,水彩画创作同样如此。因此,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应该在更大程度上探索如何让学生在水彩画创作中学会动脑筋,使作品能真正体现对艺术、人生、社会的思索,让学生能够通过作品中的形象真正体现出个人独特的艺术精神观念。

高校教学建议范文第3篇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构成体系以及数据库的构建方式方法,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熟练地掌握数据库软件,快速搭建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教学的目标更侧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运用。

二、提高学习动机

一方面提高内部驱动。从感性的层面上去了解数据库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向学生展示一些由PHP和MYSQL共同开发的网站及演示一些采用MYSQL数据库的软件。如在课程中会向学生展示一个基于PHP+MYSQL共同开发的在线聊天室。让学生在聊天室发言,然后进到数据库中查看数据库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再深入到理性层面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明确学习数据库知识在整个专业学习的知识体系架构中起到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增加外部驱动。可以给出该数据库软件的人才市场对该技能的需求报告,打消学生对该课程学了无用的顾虑。如在招聘类网站上搜索MYSQL数据库的关键字,让学生看到各类企业对该技能的需求量和具体的要求,如需掌握的技能、薪资待遇及行业中的晋升空间等等。

三、结合软件的特点组织教学过程

MYSQL虽然好用,但也有一些自身的缺点,比如难入门、环境的搭建困难、英语较多、界面过于抽象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方案。

1.使用一键式快速搭建环境进行教学

学生在初次配置MYSQL环境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在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复杂的环境极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信心扫除认知障碍

(1)归纳数据库领域的高频单词索引表,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化未知恐惧为已知,明确数据库中常用的只是极少数几个单词。英语不好对数据库的学习不会有很大影响,仅仅是计算机领域里一些符号而已。

(2)针对MYSQL过多的命令部分,面对命令行的界面,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很难很抽象,出现不能理解的情况。对同一个知识点使用网页PHPADMIN和命令行下实现进行对比讲授,或将命令行界面对照可视化的软件进行操作,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所?即所得中更直观地去感受效果。

3.在难点知识的处理上,引入具体情境案例和工具

(1)借助软件系统开发时常常会使用的图形工具让开发者的思路更加清晰。可以借助于一些图形工具如Microsoft Visio,教学生动手去绘制E-R图。

(2)在学习关系型数据库时,尤其是在讲解表间关系是如何建立外键、第几范式时引入具体案例。以进销存系统数据库为例,如客户订单没有被删除时,客户的信息不能删除。

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来。也就是学习的时候可以从知识点出发去应用最后再回到知识点,完成数据库学习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让学生直观清楚地明白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四、采取案例驱动的教学法,加入综合项目练习

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对于数据库知识如何去使用并不是特别清楚。因此案例应基于历年软件工程师考试中的数据库案例题进行设计。数据库的相关知识点围绕案例进行教学的展开。假定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模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假定我们是要为一家外贸公司开发一个客户关系和订单系统,那么整个数据库的学习过程都应围绕着整个系统要使用的数据库来设计。比如会有怎么样的需求关系,需要定义哪些实体,实体间应该有怎么样的关系,如何设计报表等等。

通过这类模拟案例,改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彻底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不明确,后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善于利用工具

1.引导学生查阅辅助的资料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查询MYSQL官方手册的习惯。各类软件官方手册有着清晰的基本概念和具体实例。通过查找资料进行学习,通过思考并对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实践,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知识。

高校教学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西部地区高校 教学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Bilingual Teaching, starts with teaching construction, discusses and analyses drawbacks and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bilingual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western region’s universities. As the writer considers that, it should be taken a kind of prudent attitude of bilingual teaching for some western region’s universities, then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attempts to provide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ose questions mention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Western Region’s Universities Teaching Construction

通俗而言,所谓双语教学,就是用两种不同语言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在我国现实的条件下,一般是指英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教育部在今年1月出台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一条便是:部分课程今后将会采取双语教学,以积极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这使得对于双语教学的争论和开展在很多大学再次升温,西部地区的一些高校也逐步开展了双语教学的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生水平、教学方式等等因素的限制,西部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本文仅从教学建设入手,探讨西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障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西部高校双语教学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很多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在大学的二年级就结束了通用英语的教学,这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由于缺少了足够的英语课程,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结果导致一小部分打算过级或考研的学生会继续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通用英语,而把专业英语放置一旁;另外大部分不打算过级或考研的学生即使学习专业英语也只是抱着混足学分的想法,对于能否从中学到先进的专业英语知识不甚关心。另外,根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专业英语都被设置成为专业选修课,广大学生把它当作副科来对待,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也限制了双语教学课程的开展。其次,课堂人数的设置上也不尽合理。众所周知,语言类的学习效果通常与学生人数成反比。特别是双语教学的课程,在人数过多,学生接受专业英语的能力不高,课堂互动性不强的情况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在西部高校,由于西部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低,因此双语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课堂人数就不宜过多的膨胀。遗憾的是,西部地区的一些高校中,双语教学的课堂人数通常达到了60人,一些西部院校甚至达到了80人,这样的双语教学的质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二)教学手段的僵化。首先,西部地区的高校学生与教师对于专业英语的认知存在偏差,学生和部分教师认为,专业英语无非就是翻译一些专业文章,在课堂上只是补充一些外文的专业术语。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课堂时,更多的是教师逐字逐句的教,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枯燥,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提高,久而久之使得学生更加无视这门课程。

其次,要使双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西部的一些高校,由于教学经费上的限制,使得它们没有充足的经费配置教学应该具备的设施,教师不得不采取板书来进行教学,这样也就制约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三)教材选择无所适从。双语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开展必须有外文原版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作为支撑。在缺乏原版教材的情形下,学生和教师是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专业英语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外文原版教材的价格是目前西部高校学生,特别是众多的贫困学生无法承受的。即便是影印版的教材费用也使广大学生无法支付。各个高校的专业英语教材上的不统一也使得西部高校在选择双语教学的教材时显得无所适从。笔者在开展金融英语的双语教学时就觉得陷入两难的境地:选择国内教授编写的专业英语教材使得学生缺少对“原汁原味”英语的接触。但选择原版外文教材又使学生的负担加重。同时,由于英文原版教材通常比较厚重,相关内容详尽丰富,因此在一个双语教学课程的授课学期难以教授全部内容。以西部高校的现实条件而言,通常只能完成一小部分的教学,因此要求学生为此购买一整本原版教材不甚合理。

再次,在给学生补充及时的专业信息资源方面,西部高校教师也缺乏足够的能力去获得海外的专业杂志或报刊,这样也就使得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又缺少了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立足西部高校的实际,开展双语教学的创新

如果无视上述的这些在西部地区高校中更为严重的客观现实,而是一味的要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进行双语教学,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而且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使得学生不能从双语教学中学到更加有用和前沿的知识,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更使其产生恐惧或排斥的情绪,在选课上加以抵制,这样将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有必要立足于西部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1、调整和增加外语课程的安排。仅仅靠一周两个课时的双语教学课程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这导致了学生无法适应专业英语的课程。长期以来,西部的大学一直不够重视英语的教学,这也是东西部大学学生英语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配合和加强双语教学,有必要调整和增加外语课程的安排。在西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大学三、四年级已经停开英语课程的现象必须有所改变。在这一点上,西部高校完全可以借鉴南京大学的经验。该大学在一、二年级就增加了英语课时的基础上,在三、四年级还继续保持相当数量的英语课时,这样的英语课程安排就为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另外,在正式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之前,也可以借鉴英美等大学的经验,先期开设一个学期的商务英语课程,并鼓励通过四级的学生或英语基础好的学生选择该课程。这种课程的难易程度通常要比专业英语低一些。这样,一方面双语教学的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以后开设正式的专业英语课程得到及时调整赢得时间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对专业英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的接受今后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

2、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首先,由于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课程之前,已经经过了多年的英语语法结构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再拘泥于英语语法结构的讲解,而是应更多的关注于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另外,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已经不再开设听力课程的现状,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改变逐字逐句翻译的状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进行金融英语的教学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上堂课的主要内容或任意金融话题进行英语介绍;布置金融方面的小文章,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后完成,并就所写文章内容进行介绍;对中文文章要按照英文格式写出摘要等等;另外,在课堂上就教材内容和当今世界热点金融现象开展Group Discussion(小组讨论)或Seminar(课堂讨论)的方式,由学生进行分组的Discussion,得出结论后再由一名同学进行Presentation(演讲)。这些措施的实施在起初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不断进行引导,而且刚开始议论的题目不宜太难太复杂。这些措施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其次,在条件许可的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加快课程的进度,减少由于板书而占用的时间。而且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插入大量的图表、数据和当今网络上的及时信息,在讲授时能够引人入胜、生动活泼,学生的兴趣得到很好的调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一些自身条件较好的西部高校,可以借助一些专业英语的影像制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必要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选择合适教材。如前所述,教材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在保持前瞻性,新颖性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与此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专业英语水平相符,并同时考虑学生的支付能力。选择原版教材确实是现阶段进行双语教学的最佳选择,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承受原版教材价格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分两种途径来解决:对于经济情况较为困难的学生,可由学院出资购买原版教材,学生采取复印的方式获得教材;对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学生,则鼓励他们购买影印版的教材。同时,教师也要尽可能的推荐一些英文的专业杂志或报刊作为教材的参考材料。对于图书资源匮乏的学校,则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到英文相关网站进行下载,再对学生进行传授。

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西部高校各方面条件普遍落后于东部先进高校的情形下,盲目开展双语教学只会适得其反。本文在此只是抛砖引玉,望能够对西部高校双语教学地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本文已收录于《2007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中

参考文献

1.申沛,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05;(02)

2.梁卿.大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02):123-125

3.任康珏.金融类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讨.中国大学教育,2006;(06):28-30

4.李冰冰.学校双语教学方法浅析.教学与管理,2006;(01)

5.戴艳阳,钟晖.专业课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之探讨.高教论坛,2006;(03)

高校教学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改革 改革原则

中图分类号:F243;G642 文献标识码:A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人力资源正在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正如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管理者用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的时间应当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的时间,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和难以消弭。”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阐述了对组织中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2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程教学中的问题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教师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师大多缺乏对这门学科的资深研究,更不用说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大多数高校,该课程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水平和管理实践能力水平普遍不高,这也正是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缺乏高效性的重要原因。

教学内容方面。许多高校在2000年左右才设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国内在本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很少,主要引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然而东西方文化及企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的不同,加上国内教师对西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解程度偏颇,导致教材内容被简单教条化传授,不能适应中国企业现状的需求,解决不了国内企业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教学与现实脱节,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方法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授,更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训练。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共鸣,使学生很难掌握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层次涵义,达不到实践性学科的教学效果。

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教师仅仅知道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内容是什么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学好该门课程并从中受益,我们需要确定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一是激发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趣;二是促进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解;三是培养学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

坚持以上三个原则,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给出以下建议。

3.1教师队伍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升

建立一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在职培养或进修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积累管理实践经验。引进人才时,同条件下优先聘用具备行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邀请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定期来校开展讲座和座谈活动,让学生谈出听后感。有了具备先进理论和实践管理经验的老师,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前沿,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

3.2教学内容多元化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兴趣就像杠杆的支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基本的教学内容满足的前提下,增加教学内容边缘知识作为引子,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学好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可以把管理好自己做一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份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学习计划、读书计划、情绪管理甚至可以是未来人生计划,这份计划可以交给老师,家长等其他信任的人作为一个计划见证人。还让学生思考怎么样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可信度、人际沟通,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创新等诸如此类,使学生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念,较好地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领悟管理的真谛。同时,在关键的知识点的讲解上,大胆地做了相关的拓展和延伸,或增加一些新兴的知识点。

总之,不要拘泥于教材内容,尽所能给予学生更多更有益的知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引子,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更容易消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3.3教学方法多样性结合

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模式,建议采取问题讨论、小组活动、案例研讨、情景体验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加贴近真实世界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不同角度理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问题讨论方法:每章学完提供相关问题,使学生记住本章重点概念内容。小组活动:就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设计小组互动活动,学生按小组划分自由组合,推选组长,使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案例研讨:选择贴近国内现状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间接或直接寻找案例并研讨分析,以强化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景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开发、规划和贯彻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获得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侧面更深层次、更个性化的感悟。

多种教学方法并进,使学生活跃思维,被动变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