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教育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教育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教育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感恩教育;现状及策略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教学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及报恩的教育活动,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及法律等方面的教育。

1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及枯燥,落实的力度不大,德育教育的教学往往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错误教学模式下进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根据实际需求及课本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及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都把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当做一门不重要的学科,认为只要浅显的了解即可。

2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策略

2.1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应结合现实与学生家庭进行结合,做到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联系发展,学校应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的变化情况等,使得家庭教育采用更为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进行,提高家长配合进行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的力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网络、媒体及社会外界等,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活动。如中职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本市敬老院看望老人,组织学生为环卫工人扫地、发水,组织学生为交通警察发放降暑物品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让学生们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在日常的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2.2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应分阶段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德育教育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教学过程,要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德育教育知识及理念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中职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能力、心理特征及年龄等为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其强调学生应将学习重心放在学习上,采用多媒体向中职学校学生展示沉迷于游戏、吸毒、赌博等负面事件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及人生观。首先应教授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理念,后在教授理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理论与实际活动开展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德育教学与感恩教学的深刻意义。

2.3坚持以社会生活为教学导向开展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

在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从实际的生活问题入手,联系与学生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紧密相关的细节,顺应道德形成的情、意及行等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引导,教育学生们在生活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多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体谅父母的辛劳,在学习中感谢教师带给自己知识及做人的道理,体谅教师的辛苦付出。知道学生们在实际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视自己犯下的错误,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针对自己在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做过的违背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原则的事情进行反省及改进,锻炼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将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等作为内心永远不变的信念,指明自己不断前进的步伐及方向。

2.4教师在德育教育及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做好感恩的榜样

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教育技能及品质,要求教师将更感恩教育的目的寓于设计的情境中去,教师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对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做到联系社会实践及学生们的思想品质,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领导下进行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师做好榜样,做到言行一致及以身作则,要求教师不断以自身的行为及经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得学生在生活及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学习及模仿,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行为、品质及精神世界。

3结语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及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的、高效的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教学方式。此外,在进行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教学应以尊重学生为主、教学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积极营造较为浓厚的学习环境,做好自己的榜样作用及将教学融入至生活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中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报恩及施恩,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及品质,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洪涛.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现状及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2(19):5793.

德育教育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问题;现状;对策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的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渐的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诚信体系与道德体系逐渐完善,小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需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与诚信意识,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年龄发展还不成熟,性格、思维正在处于一个成型与发展的时期,很容易受到不好思想的侵蚀而走上歧途。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十分必要。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十分有必要,但是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长期存在,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与作用,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与智育教育,学校的德育课往往是流于形式表面,照本宣科,当前我国德育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理念上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在我国的教育中国向来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即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家长与部分教师的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着孩子的好坏与孩子的成绩有直接联系的思想,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家长也一般更加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对于德育课一般都不重视甚至嗤之以鼻,这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个“重智轻德”的一个死结。

2.德育过程简单化、形式化

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的现象。学校进行德育的形式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然后以书面形式与考试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德育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评价非常的简单与形式化,这难免对学生的德育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还不成熟,对于德育教育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难以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小学生的心理年龄发展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没有办法有效的自我监督与自我制约,小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很难将种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脱离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只注重形式上的开展,缺乏实质的内容,忽视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3.德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脱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思维交流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与方式越来越丰富,小学神的学习生活中势必会反应社会现实中的各种各样冲突与矛盾,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也要结合这些冲突与矛盾,教给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会小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但是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内容只是一些非常空洞的、枯燥的道理,甚至与社会生活相脱离,刻意回避社会中的道德问题与独到的冲突,将小学生放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一些新的道德问题与新的价值观念小学生都接触不到,当小学生有一天不可避免的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原有的道德观念与新的道德理念会发生冲突,小学生会陷入无法适应的境地,导致德育工作的效率非常低下。

二、解决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困境的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施与发展,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小学德育教育的课程配置比以前更加合理,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若想趋于完美与完善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就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上述困境。

1.将德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要在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开设德育课,让学生在开始一学期的新生活的时候就注重德育课同时德育课的开展要保质保量,不能因为文化课的实践不够或者是因为要进行文化课的考试就将德育课让位于文化课,学校要树立一些规章制度将德育课固定下来,家长也要转变德育无用的观点,重视孩子德育的发展,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他人,热爱父母,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将德育课的功效与作用发挥出来。

2.促进德育形式丰富多彩

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建设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积极地校园文化会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地走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视频,故事将典型的德育实践与榜样的道德人物展示给学生,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要开展一些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交流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德育表现,让家长在家里也有意识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给学生实行多方面的影响,还可以请一些道德模范来学校作报告,为学生树立榜样道德作用,因此,开展德育的形式一定要丰富多彩,避免简单化与形式化的倾向,充分发挥德育思维作用。

3.德育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教育特色与办学特点,每个城市与地区也有各自的特点,每年可以将自己城市与地区的典型的德育实践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内容要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避免小学德育中的空洞、枯燥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将德育教育与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在网上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网上开展讨论,加强小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一定要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理念的陈旧,影视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都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一些障碍,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促进小学德育教育不断地发展完善,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应变[J].天津教育,2008,9.

[2]丁燕芬.浅析小学德育中的反道德现象[J].教学与管理,2009,10.

德育教育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小学;农村

一、农村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要求内容涉猎不全面教学手段单一

很多农村深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域闭塞,与外界沟通很困难,教学信息不够畅通,教学资料的传递也不够及时,导致农村小学各科目教学都受到限制,德育教育更是如此,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与城镇学校的交流有限,加之部分城镇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偏远地区的德语教学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重,德育教育内容涉猎不全面,很多农村小学教学多是这种模式,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多种科目的任课教师,甚至个别落后学校一个年级的教师几乎承担了所有科目,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已经占据了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德育教育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自然就减少了,加之个别教师不重视,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传统的德育教学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部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简单,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而乏味,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学内容都是理性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缺乏热情。其次,由于个别农村学校的条件艰苦,学校设备设施不齐全,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停留在原始教学层面,没有明显进展。

二、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人格和品德意识尚未形成,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关乎到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尤其农村小学生父辈接受教育较少,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小学生在正确的德育教育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优良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内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守自然法则,遵守社会公德,知晓一些法律常识等等。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对这些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代替父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为他们健康发展负责。德育教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符合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三、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德育教育硬件

一些农村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小学教学环境比较恶劣,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是阻碍德育发展水平的因素。相关部门和城镇领导要积极重视这一问题,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完善农村小学的基础教学设施,保证教学所需的资料的购买和设置,保证德育教育的硬件得到满足,这是德育教学的基础。

(二)加强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创新

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德语教学工作不到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不可能进展顺利,因此,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现在农村教师缺乏、工资较低的情况,有关部门要予以调整,使一些教师能够有留下来的可能,这是保证师资力量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德育教育经验,定期为农村教师培训德育知识,保证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

德育教育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前言

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应将知识与道德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待,甚至成人比成材更加重要。中职学校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其特殊的社会认可度,生源组成情况,近年总体生源减少萎缩,德育教育环节一直较为薄弱等等客观存在原因,其德育教育在中职学校学生的成才教育中占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明确,中职教育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出技能精,思想道德水平高的综合素质优秀的中职毕业人才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对于中职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全面培养学生健全的社会人格、社会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中职学校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本文通过对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德育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掘出该校德育教育中较为突出的工作方式与其中的不足,以期为我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三年制中专在校生,共240人;在校教师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270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99.26%,随后对有效问卷的每个问题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

1.2.2 专家访谈法

就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向该校德育工作突出的工作者进行访谈并总结。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运用了百分率、平均值等多种运算方法,重复运算一些复杂的数据计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4 逻辑分析法

以调查的实际结果为依据,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四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德育教育现状情况,并利用逻辑分析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2 内容与分析

2.1 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态度情况

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喜爱程度往往能够对德育教育情况起到重要作用。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德育课程喜爱程度中,喜欢占比25%,不喜欢占比35.45%,可见,在学生中对德育教育这类课程,学生往往接受程度差,其中,中职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较差一部分因素,另外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中,应积极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德育课堂上,会认真听课的学生占比36.57%,偶尔听课的学生有32.46%,而不会认真听课的学生占比30.97%,说明德育课程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听课情况比例几乎相同,长此以往,德育教育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在对学生认为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态度积极的学生占94.40%,说明学校在德育教育建设方面工作做的比较到位,能够长期坚持德育教育工作。综上,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较有力,但学生对学校德育课程的喜爱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亦紧密相连,同时德育课程的灵活安排与德育教师的授课技能也密不可分。

2.2 中职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情况

2.2.1 学生在学校处理棘手问题情况

表现在:(1)人际交往困难。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生活习惯、个人爱好不愿因别人而改变,普遍反映难以找到知心朋友、在朋辈中找不到支持力量,感到内心很孤独。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遇到很多人际冲突的问题,同宿舍的同学因为习惯或个性的不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调查发现,有30.60%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8.58%的学生自我意识不完整。 (2)生活自理能力差。中职生虽然脱离了父母的束缚,但也陷入种种不安之中。环境的改变、管理制度的变化、老师朋友的不同使他们感觉原有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完全丧失主动性,被动上课,被动生活,失落、自卑的心理又使他们不能积极地调整自己。

2.2.2 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年龄和特殊性使他们很多人心理素质不高。调查发现,42.5%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这使学生逃课、旷课成为常事。 68.3%的学生缺乏生活目标,45%的学生缺乏意志力,半数以上的学生存在自卑、反叛和懒惰心理,这些都使得中职生承受压力能力不强,在恶劣的外压下容易导致心理畸形发展,造成终生遗憾。

3 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些对策

通过查找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

3.1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

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更快、更好地在新环境中站稳脚跟,开始新的挑战,都是很有益处的。使中职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的途径之一,是让他们尽快熟悉中职的环境,熟悉中职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避免在应对中出现心理问题。

3.2 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要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加强中职生的挫折教育,提高中职生的耐挫力,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首先,让中职生正确认识挫折,建立正确的挫折观。转变中职生的思想观念,使其从挫折中看到希望。其次,学校教育应充分尊重中职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让中职生有更多的愉快体验,尽快从挫折中摆脱出来。学校要尽可能减轻中职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避免给中职生成绩排名次,以及体罚或变相体罚中职生,倡导多主体评价、评价方法多元化,并关注个体差异。

3.3 实用为主,多种德育方式并用

多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都是因为中考落榜或者因为本身成绩不佳想早日学到技能进人社会,其理论知识基础都相对薄弱。为此,学校首先,应结合学生的现状,调整或整合各个专业的课程,本着“实用性”原则,降低原有课程的理论深度,减弱课程的学科体系性,以毕业够用,现在可用,将来能用为出发点,构建起涵盖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具有前瞻性的,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学以致用的专业课程,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3.4 提升德育教师素质,以身立教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最为重要的学习对象,要首当其冲的以身作则,在德育教育方面加强自身学习和进步,不断推动学生进取,以身立教,影响学生。

4 小结

总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其形成是客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才能解决德育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中职的德育教育逐步完善,才能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品格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 黄文忠.广西中职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思政教育.2013-08:11 -14.

[2] 200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教育部,2009-07- 17.

[3] 教职成[2004]14 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Z].教育部,2004- 10- 25.

[4] 崔乃鑫.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和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5):112.

[5] 陈疆.浅谈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J].成才之路,2007(33):40.

[6] 王乃英,刘逢祥,孙京亮.关于体育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5(1):84一85.

德育教育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后进生 德育教育 教育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并让其全面发展。全体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差,并且有各种不良行为的后进生。如何正确引导这些后进生,是大幅度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德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后进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怎么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法,是教师面临的比较紧迫的任务。

笔者带着寻根源的责任心和几位班主任座谈了解,同时深入后进生的家庭深入笔访,通过调查,发现后进生主要有下面几种令人担忧的问题:

1.后进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后进生家长们由于自身问题,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大部分是初中毕业)。调查中发现,在日常行为中,很多后进生的家长仅担当管吃管住的角色,在道德行为的管教方面近乎空白。有的对他们听之任之,甚至让他们吆来喝去的,家庭对他们的控制力已失控,如初一年级有一位学生,天天逃课到外面打电子游戏机,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告知孩子在校表现,家长听后表示无可奈何,他也没办法,让他自生自灭吧。

2.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学情绪严重,行为表现不尽如人意。因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进入初中后,上课时对老师的讲解莫名其妙,自觉地在教室里听课是一种活受罪,回到家拿出作业无从下手,感到头痛,第二天作业没完成,老师又要责备,久而久之,厌学情绪严重,逃课雇人做作业或逃课就成为生活的最大解脱。

3.家长对后进生的不良表现过于宽容,不利于后进生的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日益转好,家长们怕孩子吃苦,若学生自制力差,就会瞒着家长,抽烟、喝酒、赌博、打电子游戏机,甚至结交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逐渐走向堕落。

4.市场经济的冲击,让后进生很多都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能者多劳,能者多得,一些人没有经过什么教育也当上了老板、经理、董事长。再有现在大中专毕业生面临毕业后没有分配,即使分配了,又要接受下岗的威胁。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出现,对部分学生和家长很有说服力。

5.后进生大多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他们缺乏自信和竞争勇气,不敢交际,有的真的想努力把书读好,但总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学习产生渺茫感和失望感。对待老师同学的真心帮助,有时又会产生逆反心理,常把自己置于他人的对立面。

后进生的问题已越来越为社会、家长及众多教师所关注,如何采取有效的德育管理方法引导这些学生走上正路,已势在必行。我校在对待后进生问题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建立专项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档案随时跟踪记载,便于继续教育。为了配合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年段长为小组长的德育研究小组,根据后进生的种种问题,分别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2.制定特别守则。组织后进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贴在墙上,让全班同学在此对照自己、要求自己。同时,每一位后进生都有一份“守则”,这些“守则”是根据每位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守则”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要求太严,这些守则对于少数后进生来说适当努力就能达到。

3.加大“感情投资”。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以心换心、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十个指头不会一般齐。后进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等落后,有较严重的自卑感,更渴望理解、渴望尊重、渴望交流。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心情,懂得他们的心理,而不能和他们过不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心情愉快地接受我们的指导。同时,老师要注意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正视不足,克服缺点,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为了配合学校工作进一步发展,我们将后进生的名单按班级发到各位科任老师手里,让每位科任老师便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照顾。

4.加强有针对性的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对后进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5.注意教育方法。对后进生的教育,更要讲究艺术方法,不提倡“我讲你听”的自上而下的注入模式,应想方设法变简单的灌输为启发诱导。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是“在严厉的批评之后莫忘安慰”。有时,个别学生做的一些事确实让老师很生气,在批评过程中难免动“肝火”,但只要结束语妥帖,安慰几句,让学生有受勉励之感,认为一番批评虽严厉,但都是为其好,学生还是会理解教师的一番苦心的。否则,当场训斥,可能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对老师失去信任,产生“对着干”的心理,那就不利于今后的教育。

6.做到言而有信,以理服人。对待后进生必须讲信用,不能信口开河,说话不算数。待后进生,必须严得有理,以理服人。后进生多半缺乏“知识营养”,但他们并非不明事理。

7.组织社会实践,磨炼后进生。口头教育是必要的,但最好的教育途径是让他们参加一些具体的劳动实践,从中懂得尊重,学会合作学会理解等。另外,为了改变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学校或年段可结合每年春游或夏令营活动,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后进生多从侧面、多角度地了解国情、民情,学会相信别人、相信自己。

8.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后进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家长,所以提高后进生家长的素质尤为重要,家校要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活动。学校应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途径,使家长增强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的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