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是孩子形成德育观念最初始、最正规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培养奠定了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基础,而当前小学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各种新思潮的涌入给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难度,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一个针对性的课题。远离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小学生在养成自身良好的德育品质问题上,尚且不能有自主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很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只是口号
很多小学都存在一定的口号式教学缺点,学校在培养人才上,过于注重口头教学,而缺少实质性教育,一直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学校出现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质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校对外的表面发展严重不符。家长对学生过高的学习期许也是口号化教学的体现,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大漏洞。
2.2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合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教育也在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现有的小学德育教育大都还停留在老旧的思维管理,教育内容没有根据时展的步伐进一步推陈出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现有的教育内容大都是在沿用传统的模式,不能和主观的教育精神相吻合,导致教育内容严重脱节。
2.3小学德育教育没有合适的方法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时代,小孩子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个性,家长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偏差。不同的小学生兴趣、个性和接受能力都不同,所以无法根据每一位小学生来制定统一的教育方式,但可以根据小学生在某些相似性的性质上尽量采取合适的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小学生的教学。
2.4父母没有尽到教育小学生德育的责任
在现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家长大都专心于工作或娱乐,家长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因此把小学生全权交给老师负责。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忽视的,许多孩子会把父母当做自己成长的典范,而家长们在小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主观地认为德育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因而忽视孩子的德育成长。
3针对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3.1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过于单一,学校和教师注重的一直都是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进程,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教学一直都浮于表面,没有让小学生的学习得到实质性提升。教师应该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将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在德育小活动中得到乐趣,感受德育教育带来的快乐,这样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学生学习上的作用。
3.2小学德育教育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影响认识尚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旧时代的教育体系还根深蒂固,不能在现有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一定的变动。时代一直在发展,同时小学生对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深入,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和对自身的作用。目前的教育还是以比较笼统的方式在进行,小学生的大脑发展是一直跟着教育工作者在转动的,而教育体系的落后对小学生的健全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小学生培养成多方面的适应性人才。
3.3改变德育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在行动中体会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骄纵,教师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不重视,都是小学生没有实践机会、缺少行动能力的原因。许多学校将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区域限定为教室内,让小学生只进行大脑思维的活动和思考。孩子的天性是在外界活动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乐趣,而学校忽视小学生的行动力将其限制在指定小范围区域,不能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德育教育的全面教学思想。学校应该在现有的德育教育方式下,让小学生进行部分活动,活跃学习氛围,体会学习乐趣。
3.4家长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做好分内工作
部分家长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过分寄托于学校和教师,而没有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表现出重视。教育问题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事业,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成为助力者,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家长与学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全身心的健康向上的发展。
4结语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只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而是要家长和社会也对其关注全心对待。对学校来说,教育是个庞大复杂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加以引导和完善。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的问题和可以加以考虑实施的措施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蔡继英.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17).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观念淡化,纸上谈兵现象严重。学校的德育工作虽然喊得很响,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德育观念还是比较淡化的。德育的内容往往也仅仅是写入了教材和教案,老师们进入课堂后便把这一环节主动删除,只留下了与考试有关的教学内容,重知识轻德育现象比较严重。学校的领导尽管也很清楚老师们的这些行为,但是为了教学成绩,也往往是睁一眼闭一眼。
2.学校德育教育内容跟不上学生成长的步伐。近年来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不要小看了这些才进入校门的娃娃们,他们的脑袋里装着的,再也不是七十年代人的那些内容,更不是六十年代人所能想象得到的丰富多彩。这些零零后的思想远远超出了老师们所能意料的范畴。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这些孩子们成长的步伐,出现了严重滞后现象。学生们心里的目标与老师想要达到的课程设计里的德育目标难以一致。
3.学校的德育方法单一而落后。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德育渗透以及偶尔的班会时间的教育方式。还有部分专职从事德育课教学的老师,其教学方法仍然是数十年不变,始终抓着自己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不变,抓牢了那两种方法:记笔记式的满堂抄,填鸭式的满堂灌。根本没有针对学生讲课,只把自己当成了主导,却忘记了学生是主体,更忘记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
二、应对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策略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学生们表面上什么都懂,其实是纯净如水。那么,面对我们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应对?本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德育工作需要从上至下地始于心践于行。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小学老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学生走进校门的第一任老师。在这纯净的水里加上什么味道,喝上去就会是什么味道,在这洁白的画板上画上什么图画就会是什么色彩。作为小学老师,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应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把德育教育的水平提上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当然,要想使老师们的认识得到提高,首先,教育主管领导的思想认识要提到一定的高度。真正做到始于心践于行,不要那些纸面文字与实际行为成了两层皮式的假、大、空。
2.德育内容和方法要具有时代特色。德育内容要与时代相适应,不能只是空喊爱国,要明确如何在当今的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结合实际去爱国。要和学生们一起多探讨社会中发生的典型事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学生们一起分析,引导学生判断什么样的行为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应该有,通过与学生们共同讨论的过程让孩子们知道,防人与不信任人不同,不让自己受伤与主动攻击人不同,让他们知道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品质。
3.构建适合新时代小学生特点的德育机制。很明显,只是一味地沿用传统的德育方式,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已经无法适合现代德育教育的需要了,必须构建适合新时代小学生特点的德育机制。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顾名思义,三位一体重在要做到一体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德育环境得到优化。第二,要注意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要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社会的实际相贴近,把好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第一关。第三,建立社会德育教育基地,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感受到社会没有家长眼中的可怕。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三位一体。
4.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目前,许多学校的德育没有评价体系,更无从谈到健全。表现在对学生进行评优时,往往以成绩为主,其它条件过于空泛,而且多半是由班主任一人负责,对德育的评价还是停留在用智育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为了使德育绩效的评判更加合理,建议建立健全的德育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综合评比。评价的内容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该有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所学所悟的深浅;学校在校内、校外所做的好人好事情况如何;在关心帮助同学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效果如何;日常行为是否规范,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等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每周一记录。一方面可以为期中、期末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综合评价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学校、老师的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起到奖励先进,表扬良好,鞭策后进的作用。
总之,小学德育中问题的存在并不可怕,关键查清问题所在的真正原因,并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查找出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关键词:中职;德育;问题;对策
1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生源素质不高。中职生普遍入学成绩比较差,大多存在自卑心理,加上对自身要求比较低,往往会做出一些比较出格的事情,比如,逃学、旷课、说脏话等。甚至有些学生推崇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为人好吃懒做、怕苦怕累、不思进取,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导致中职院校德育工作在客观上面临很大的挑战,出现很多问题。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物质条件整体上越来越好,但是社会贫富差距大、城乡二元制结构等问题,导致部分人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奉行“读书无用论”,不服从学校的管理,对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3)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但是,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地打工,对孩子缺乏管教,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不愿吃苦受累,致使学校德育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2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家长和学校都不够重视。在当前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就是希望他们能掌握一门技术,将来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学校也常常会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对学生一些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不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
(2)教学内容俗套陈旧。学校的德育教学内容枯燥空洞,脱离实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文件式”“口号式”的德育活动产生抵触心理,不能够感受到德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致使德育效果微乎其微。
(3)教师缺乏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德育工作依靠每个教师去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但是中职学校教师大多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也没有德育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只注重基础内容和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德育,再加上学校没有对每个教师有硬性的要求,也没有安排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德育发展创新缺乏后劲。
3加强中职德育的措施
(1)将德育和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取得成功,除了自身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谋生技能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理念、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能力,并且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秉持对职业的热情和信念。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工作环境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中职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元的社会大环境中,常常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疏导他们心中的逆反、烦闷、自卑、嫉妒等不良情绪,与学生做朋友,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达到德育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校德育,问题,对策
高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生们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他们的德育教育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因此,高校作为育人场所,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是他们的身心获得健康成长。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 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德育教育有了新情况、新特点。为此,为了跟上形势的变化,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高校德育教育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突破,实现发展。
1.当前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德育教育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德育观念落后。传统德育教育是尽可能的使用一切手段,使受教育者被动的接受教育,盲目的接受某些固定的价值观,从而束缚了受教育者的思想自由。这种德育教育具有强制性,培养出来的对象毫无个性,好比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极大地忽视了对个体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不符。
第二,对高校德育工作认识不足。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过程。但是在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对道德培养具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要么过度强调道德的影响作用,要么重视了知识的提升而忽略的道德的发展。
第三,负面的德育现象严重。人们长期生活在某一个地方,就会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道德的教育也是如此。好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会促进人们道德的提升,反之,不好的环境及现象,会阻碍道德的发展。目前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充斥着本土的、外来的各种思想,道德的观念也在大环境中不断地交流、碰撞。主流道德观念受到不断冲击,一些诸如拜金主义、娱乐至上的思想不断的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对当前人们的道德价值影响十分恶劣,年轻人深受其害。
第四,德育内容更新缓慢, 缺乏说服力。国家已经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也已进入了创新和变革的时代,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而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将会促进社会道德生活的变化,从而就会产生新的道德问题。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增强德育的说服力,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
第五,德育工作方法呆滞,缺乏灵活性。目前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环境下,高校德育未有大的发展,缺乏适当的手段,难以发展德育工作。此外,在德育教育中, 过于注重道德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真实情感的培养与实践体验, 这样就导致了德育考试中高分低能现象的频发。
第六,德育途径和德育手段单一。在德育教育中, 大多数高校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增加德育教育, 缺乏丰富的手段且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隐性教育。老师的德育水平高低以及学校德育的氛围,都是间接的时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到德育的教育。这种隐性的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给学生们带来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
2.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对策新探
对于以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在新形势下,完善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就是要不断的对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改革,在创新中获得发展、突破。
第一,德育观念的创新。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已经获得进步的情况下,德育教育就是要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要使学生们能够发展出个性的、独立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使学生们的道德教育健康发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 必须把握住时展的脚步, 促进德育的实时发展,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
第二,德育内容的创新。社会是以多元化的方式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接受的思想观念教育也是各有不同。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们接触的范围广泛,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同时也容易受到新观念的冲击影响。对他们的教育,是多种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的相互碰撞,在各种观念的交流中,寻找出适合他们的主流的观念。因此在当前高校中,就要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不断发展,满足人们发展需要的道德教育体系。同时德育教育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其内容和目标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结合传统的优秀道德的基础上,实现新的道德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的道德水平的提升。
第三,德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当前德育教育就是为了促使学生们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因此,在德育教育方法上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实践的培养。此外,结合现代媒体与传播工具,加大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促进良好的德育氛围的形成。同时,积极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娱乐活动,增强德育的吸引力,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亲身体验,自我感受,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教育。
总结:
高校德育教育,是新时代下高校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的高等学府,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培养和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争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争当做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水平的高低,是整个社会素质的反映;他们的道德水平的提升,是整个社会的进步。高校要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大学生群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晁霞.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6.
[2]张道全. 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探微[J]. 皖西学院学报,2003, 4.
[3]丁翠玲. 高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与对策[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德育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有计划和目的地进行思想道德影响,德育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做好德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情操、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发展,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学校抓教学成绩能够看得见,家长看重孩子的分数,学校唯分数评价教师等,德育教育显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还有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对德育教学就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德育教育没有什么用,可有可无,完全没有德育优先的意识。
(二)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德育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又以其所任教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主。多数教师只是凭工作经验教学,没有专门为德育教育总结教学方法,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质量亟待提高。
(三)德育工作目标空泛
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教学有时候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口号多,行动少,对学生实际德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小,表面上看起来强化了德育教育,本质上并没有。
(四)德育工作方法简单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通常也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理论考试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自参与体验培养、提升德育水平。由于部分德育教师在教学中思想观念陈旧,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不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阻碍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且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也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心理,觉得枯燥,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差
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和心理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歌曲、影视作品等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即使受到了全面的、科学的品德行为教育,难敌两天时间在社会的消极环境及其负面影响这种尴尬状况。
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德育意识,增强育人责任感
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需要从根本改变中小学教育中只注重分数的现状,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强化德育教育的意识,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把德育工作的教学成绩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学校德育教师素质有直接因素。学校要做好班主任教师的选择工作,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水平引导作用不能忽视。学校要抓好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更新年龄较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师生交际中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对青年班主任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传统道德方面的再教育。
(三)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层次化、具体化
学校要对德育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要懂得爱自己的家庭,孝顺父母;要懂得为社会做贡献,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主要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具体,不要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行动目标,从而有进步的动力。二是要不断与时俱要与时俱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进行调整,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三是德育教育要有可操作性,从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出发,依据其德育水平的高低,相应确定各个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
(四)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
学校应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方法,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杜绝德育和教学两张皮现象出现。二是在活动的点滴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三是通过校园文化,如在校园中张贴宣传画,名人名言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