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质量;管理

0引言

近几年,我们经常在各大媒体上看到一些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报道,国家更是加强了对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管和处理,全民的关注更是把工程质量问题推在了风口浪尖上。工程质量管理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工程质量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镇化,改善人民基础生活设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就必须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研究表明质量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突发性,容易引发连锁反应[1-2]。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曾经预言:“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将会是质量的世纪”[3]。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职责。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相关体制的不断完善,工程建设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世界的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目前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就应该加以分析,形成系统的理论,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全员参与。1998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涵盖了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2011年有对《建筑法》进行了新的修改。然而,早在这之前我国就颁布了大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条例(试行)》(1983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暂行规定》(1985年)、《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工作规定》(1985年)、《关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几项措施》(1986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1990年)、《关于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规定》(1992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1993年)、《关于建筑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意见》(1995年)等。从法律制度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我们看到了国家对工程质量管理极为重视。

1国内外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涉及到理论基础的研究,完善机制体制的研究,质量管理计算机应用的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工程质量问题定量化的研究等几方面。1961,美国Feigenbaum率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理论,即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来指导生产过程,并对“三全”质量控制,强调调动全员积极参与[4]。1978年全面质量管理得到推进和发展,得到深化提高,在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6年,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在1987年颁布了ISO系列标准。随后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确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四个阶段的周而复始,就是目前我们广泛应用的“PDCA循环”模型。RosertP.Elhott[5]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应加强对人和质量全过程的控制。李[6]管理指出当前质量控制存在的不足,从4M1E分析,提出加强从横向与纵向管理两个方面的质量控制,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潘雄[7],项目质量控制应在项目建设初期的重点,施工阶段根据优化设计的功能要求,控制工程质量,施工阶段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并最终实现投资效率高的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主要是在施工阶段,因此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加强过程质量管理是关键。赵[8]介绍了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根据已有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顺序,指出应重点注意在每个阶段,最终形成一个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对项目的质量进行管理。建立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提出只有通过建立适当的评选机制,使内在品质得以彰显,才能树立建筑质量的市场意识[9]。各参与工程建设单位都应该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做到权责明确,赏罚得当,做到谁的问题谁负责,谁的贡献谁应得。相关政府和行政单位也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维护并完善建筑市场环境。2012年张[10]提出政府应该把申报工作前移,在工程勘测时就组织相关专家及监督人员进行监督记录评定,实行全过程的评选,并对企业所承担的其他工程质量进行抽查,并以抽查结果作为一项评定指标。完善对工程质量创优及评价机制。2015年王提出加快立法工作,构建信用评价体系,改革保险费率,培育第三方鉴定机构等途径[11]。近几年保险业蓬勃发展,在建筑市场,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保险的优势,转嫁风险,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保险公司的介入,不但能够加强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控,也能对各方主体起到监督作用。保险公司的介入,改变了施工中只重视监理的现状,对施工中的质量加上另外一道屏障。JamesL.BuratiJr[12]在论文中就如何建立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措施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工程质量的分类并举监管、工程质量的差异化管理、工程质量保险和工程质量监督社会化四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给出一些建议。单纯的理论往往缺乏说服力,绝对的定性分析不能有效地说明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往往也导致了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出现。2005年EI-Rayes[13]提出了根据工作对项目整体质量的影响程度设定质量因子,并运用函数来解决质量的量化,但人的主观因素较多,量化函数不够理想。借助于数学模型,尽量把定性的信息定量化,利用更科学的数据来研究问题。2006年刘晓峰、陈通[14]在原有相似工程的数据上,通过利用SPSS软件对工程质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工程质量对工程成本和工期的方程,但也只是一种宏观的判断;2008年侯学良、朱宏亮、关罡等依据循证管理思想,通过质量控制方法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对住宅工程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为使这一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工序控制状态与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推证出以工序操作所得实际样本来判定住宅质量控制能力的可行性,并参考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确定了住宅质量控制能力的5级判定标准[15];阮宏博[16]指出不同的资源使用模式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但并未对质量的量化提出具体方法;周艳[17]认为工程质量与具体工作的施工组织方式有关,并用专家估计法对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工程质量进行了评分,但这种量化方法过于依赖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判断;高明[18]用质量满意度概念来对质量进行量化,用灰数来表示质量满意度的模糊性;2012年,Badu和Sursh[19]采用0-1之间的连续数值来表示工程项目中某项工作的完成质量,整个工程的质量则是各项工作质量水平的函数;2014年蒋,杨,曹[20]基于系统可靠性的工程质量量化研究,在分析施工质量量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项目进展中实际存在的“学生综合症”现象,提出了单项工作质量水平的量化指数,进而根据工作网络系统可靠性理论,建立了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客观衡量方法,克服了工作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JimEmzen[21]指出,在质量控制中承包商必须占主导地位,企业通过激励法来提高承包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陆[22]对工程总承包的实施情况、如何控制和监管总承包体制下的工程质量进行了研究。建模分析了总承包体制下主要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对总承包体制下的质量责任分担和质量控制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总承包体制下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及其运行机制。高[23]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的丰富经验,设置了隐蔽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的共性,并设计了质量控制措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被逐渐应用在质量管理中。PingYung等人[24],发现后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质量保障CAQ、计算机集成质量信息系统CIQIS和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环境下的质量信息系统QIS。质量控制信息化,一方面是提高了大型质量数据处理的速度,另一方面,丰富了质量管理理论,实现大量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功能,从而促进了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针对项目中长期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托马斯[25]根据市场研究结果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网络进行多层次评价,并结合计算机软件系统对确定质量控制系统的技术路线进行开发和运行,并阐述系统的实现,最后成功地构建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为解决质量问题和质量标准。从以上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对工程质量的理论研究已经大量存在,但是针对性不强,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有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已经改善了目前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部分问题;将定性的工程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比较针对性地解决了有关质量工程的实际问题;计算机已经运用在工程质量管理当中,但是离实现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关质量管理的研究还应该继续进行。但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研究逐渐趋近于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2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仍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意识相对较低目前我国有关建筑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已经相对完善。但是,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低。加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少数单位主体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实施,任意压缩合理工期、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擅自开工、没有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进场材料、机械设备的检查安装要求不严格、利用资质挂靠等手段承接工程等问题依然存在。2.2技术手段落后监督人员不能时时跟踪项目进度进行时时监督,不能进行详细的资料记录,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造成问题延后处理甚至问题隐藏而形成的工程质量问题。目前的监督技术还相对落后,大部分项目的监理方法陈旧单一。因为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监督部门的工作不到位。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力度不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验,遗漏众多中间环节的一环,甚至偶尔出现隐蔽工程细节的遗漏,监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质量验收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26]。监督技术相对落后,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上作,一些监督机构的现有素质,尚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27]。2.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从事建筑业的人员,农民工占较大比例。近几年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的比例在不断地增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非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5.6%,既没有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过非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占69.2%。然而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又偏向老龄化。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造成的质量事故也比较多。部分相关的技术人员并没有通过资质考核,由于存在需求的缺口,企业对这方面要求也不太高。由于某些原因,部分企业不对相关人员定时提供相关培训。部分从业人员的学习意识比较低,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2.4运作模式不协调政府质量监督的定位和先行的运行模式不协调,监理机构的经费来自于建设单位,影响政府执法的权威性,加上地方性的差异,有些地区不能承担监督经费的正常开支。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与监督人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不相符。监督管理体系不科学。政府监督机构的全责不明,定位不明确。相关的执法程序不够规范,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2.5信息不对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完全信息化不容易,各建设主体了解到的信息存在差异,对工程质量管理带来障碍。在建筑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加上公司不能积极对员工进行培训,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不能运用到工程建设中去,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3结论与展望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工程质量是每项建设工程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工程倒塌、提前破坏现象也经常发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漏洞。

一、建设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1.人为技术因素。我国实行建设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和建设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注册、持证上岗制度,目的是使建设从业人员能够胜任相关的建设活动,从而杜绝因人为技术因素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人工费,大量聘用没有上岗证的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同时,也有一些小型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为了使企业达到对应资质级别,大量挂靠一些公司外的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此类挂靠人员实际上并不从事具体工作,从事具体工作的是一些技术经验不足,没有职业资格的廉价劳动力。

2.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包括决策因素和执行因素。管理者必须经过严谨的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后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优决策,任何不求实际、夸大的决策,只会造成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既耗钱又耗人力物力。工程管理人员也应该正确地执行相应的工作任务,充分了解工作的先后顺序,按照最优方案执行,将工程的计划、指挥、监督、协调、检查等工作做好。事实证明,工程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杂乱无章地管理只会造成工程质量失去保障。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对建设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首先,当前我国建设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相比国外还有一些差距;另外建设法规的执行力度也不够强。其次,政府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远远不够,行政廉政建设不够理想,一些行政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疏于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方法

1.合理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在管理建设工程施工时,由于施工方案的不同对施工的质量及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有着极大的作用,为了确保建设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节约成本,缩短施工时间,需对施工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在建设方的主导下,极大的调动设计师、监理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而对于施工方案的优化主要有对施工平面图布置的优化、对施工顺序安排的优化、建设工程施工方法确定的优化。而对施工线路的优化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优化施工结构、合理安排资金流动、降低工程项目造价;对施工顺序的安排的优化是在编制施工进度与拟定施工方案时需思考的问题,施工工序的合理化使得资源能够合理流动并提高施工的效率;建设工程施工方法的确定是根据施工工艺、建设工程结构等所决定的。

2.人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为了避免人的失误,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严肃劳动纪律,教育职工敬业爱岗,经常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等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量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是提高人的技术水平,做到持证上岗,关键部位用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并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做到合理使用人。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上,应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3.提高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

(1)从工程技术成面来看,工程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相关,技术因素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而且还包括工程装备、工程信息以及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等。科技的巨大作用体现在工程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应会在工程质量上得到最终体现。这就反映出一个规律,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就要重视工程中所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工程企业要把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具体操作规程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贯穿于建设工程的全过程之中,并通过具体出现的问题来对工程技术和工艺水平进行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

(2)从工程管理层面来看,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一种体现。这就要求建设工程项目离不开系统的质量责任制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有力保障。具体而言,可采用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案,第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易出质量问题的环节以及工程队伍自身情况来确定工程质量目标以及具体工程内容;第二,要结合工程质量目标以及具体工程内容来编写工程组织设计计划书,并在明确了工程内容的前提下制定出具体的工程质量保证计划以及工程措施,同时进一步选择和确定工程方案;第三,在整个工程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检查,并对工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由此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此形成案例库,并将成熟经验逐渐转化成今后确保工程质量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由此进入良性循环,保证优质高效建设工程的开展。

(3)此外,还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工程的经济性。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提高项目质量的同时,必然会增加项目成本。因此,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其追求质量不是最高,而是最佳,换言之,以能满足没计要求和业主的期望为标准,这样一来,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就能得到有效兼顾。

4.做好每个工序质量点的动态合理控制。建设工程项目要与工程监理单位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要明确工程特点,把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程节点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并纳入监理实施细则或监理规划中,在施工的整体过程中进行重点控制;监理人员要依据相关规定做好全天巡视、旁站和检验工作,将预防为主和检验把关相结合,及时发现违规违章操作,做好工序的交接检查验收和逐道工序产接检查,以确保严格控制建筑工程质量。

5.加大工程设备、建设构配件和建材的质量监督。我国《建设法》明确规定,凡是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其他相关物件,都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标准。可见,为了保证工程优质,建设工程就要分别针对物料采购环节、物料检测环节、物料运输保险环节以及物料使用环节严密把关,其中,物料采购环节是第一道需要严密监控的环节。在当前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背景

下,各种材料的销售名目繁多,并且对采购人员还有其他方面的不良诱惑,对于此,下面主要分析建设材料选择方面的物料采购环节。

(1)要对采购人员进行优选,甄选标准不仅要求采购人员事业心强,诚实守信,同时还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人员在选拨完成后,还应在后期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物料质量鉴别技术。

(2)充分掌握信息,要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优选送货厂家,并对物料质量、价格以及供应商供货能力等信息进行掌握和树立。在具体选择时,要选择具备国家认证许可证以及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商或厂家,并详细掌握对方的厂址和各种联系方式,从而使物料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3)由于建材市场的产品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对相关物料、构配件以及工程设备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具体而言,要保证工程项目的所有物料要符合前期的设计要求, 并具备符合要求的质量保证书,对于进入工程现场的物料,一是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测,二是要注意对质量保证项目不全的物料开展详尽的分析、检测和鉴定工作,把不符合要求以及存在质量问题物料一律杜绝在场外。

建设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维系着人们的生命。近年来,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重要领域。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质量是管理的关键和核心。只有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注重影响工程质量方面的各种主要问题,不断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坚持以制度为先导,以技术为保障,以管理为手段,标本兼治,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真正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建造出更多更好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李连祥.浅谈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J].硅谷,2010,(5).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质量不但影响工程本身的正常使用,而且还会给社会安全带来直接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建设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建设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并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中建立质量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引起了建设部门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质量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制定有效的保证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项目管理文化

建立和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绩效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充分把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文化特点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绩效评价工作的热情,为质量绩效评价体系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文化的特殊性进行简单的阐述。

首先,建设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其产品的生产需要不同工种和工序之前的密切配合,因此,产品质量的优劣与工程参与者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有着重要关系。为了排除个别建设参与者出现的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应对建设工程的生产过程和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工程项目职工的责任感和协作意识,提高对项目管理文化的认识,使广大职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

其次,目前建设工程实行的是项目经理负责制,负责对整个工程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因此项目经理平时过程中应注重将项目管理文化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从而使员工对项目管理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支持项目管理文化的建立。

最后,建设工程管理组织一般是根据建设工程需要临时建立起来的,这种组织的确立一定程度上阻碍项目管理文化的建设。另外,建设工程工作地点较为分散且人员组成随机性大,加上建设工程具有劳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等特点,使得项目管理文化的建立应注重考虑其灵活性、感染性以及可操作性,并使项目管理文化贯穿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增强员工对评价体系的认同感,从而有助于提高绩效评价能力。开展评价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内容:

(1)建设工程的主要管理者应对绩效评价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必要情况下在物、人、财等方面提供适当的支持;建立质量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具体落实,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性,评价小组的成员应有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

(2)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确立之前,应组织专家对工程参与者进行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质量管理绩效评价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同时评价小组成立后应在建设工程内部进行大力的宣传,使建设工程参与者能够充分领悟工程质量绩效评价的内涵,以此提高全体员工对质量评价体系认同感,减少评价工作具体实施的阻力。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才能保证评价制度的有效的开展并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对质量绩效评价得分较高的部门应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调动各部门参与质量绩效评价的热情;其次,对于评价得分较低的部门,应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寻找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同时应对他们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重塑其管理工作的信心。

三、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

高效的绩效沟通是质量评价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应保证高效的绩效沟通贯穿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效的绩效沟通机制,以此提高质量绩效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对建设单位来讲高效的沟通机制能够帮助建设单位了解工程建设状况,从而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建设工程顺利的实施。同时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发挥绩效评价的真正作用;其次,对于工程管理部门而言能够迅速及时的掌握绩效反馈信息,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制定对应的改进措施,为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奠定基础。

四、改善并完善绩效反馈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绩效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因此应对每次评价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及时反馈,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创造条件。但是实际的工作中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并未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积极的反馈,使绩效评价工作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应将建设管理部门整体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其次,鼓励各部门利用绩效评价结果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最后,正确认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真正内涵,使其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单纯的进行评价。

五、总结

质量管理绩效评价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保证质量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落实,应从营造良好的项目管理文化、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改善并完善绩效反馈四个方面着手,认真落实各方面的内容要求,以此从根本上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管理; 问题; 措施

工程质量不仅是施工企业的生存之本,也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质量保证的工程才是合格的工程、放心工程。严格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一、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术管理质量有待加强

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施工中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在当前的施工建设中,很多都缺乏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甚至有些是明知故犯。技术管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不按照工程技术管理的要求选购施工材料,或者以次充好;或者项目施工流程不规范,不按照科学的步骤施工作业,导致质量问题或工程延期。

2、施工方式不合理

承包制是很多地产公司认可的一项条款,原因有二,一是省去了建立专属施工团队的大部分资金;二是在后续的质量问题中逃避责任。这也成为了建筑施工中,风险最大的一项。因为建筑施工技术操作较少、体力活较多使得组成施工队的工人多缺少工作经验也能上岗工作,加之未经过培训,缺乏安全工作意识,导致技术指标实际操作的相对分离,不能达到房屋建设标准,导致最终影响项目施工质量。

3、规范化有待加强

很多建设工程,上到管理层,下到施工队,责任意识淡薄、安全意识差,不能按照施工标准规范管理和施工,管理人员甚至,缺少对工人的监督,导致工人会擅自更改项目要求;有检查时,也是疲于应付,不做实际事,这不但容易引发事故,更会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监督各项施工操作,并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规范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策略

1、建立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意识

建设工程的工作质量是建设工程质量的保证,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全工程的质量形成。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项目法人负责制,明确工程质量终身制。分期分批地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和考试,使大家都能系统地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和要领。从而树立和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同时,要树立科学的、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扎实地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从项目到每个分部工程、到工区、到班组,都要围绕工程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制订出自上而下的纵到底、横到边的质量管理网络和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使之从业主到项目经理到项目总工程师、工区长、班组长、施工员、质安员、材料员、资料员、以至每个操作工人,都要明确具体任务和各人职责。使之在实现质量总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作用,保证工程质量项项有标准,人人有专责,样样有人管,天天有人查,工作有落实。

2、 加强对施工过程原材料的质量管理

施工材料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为此,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他们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且忠于事业。二是采购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物资采购主管要定期对供货商进行评审、考核。三是材料进场以后,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材料都符合施工的要求。四是不同的场地应该堆入不同的施工材料,这样才可以促进施工单位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排查。作为库管人员要对入库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清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施工材料的安全,对于易燃易爆的材料要做好特别的处理,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3、机械设备的管理

机械施工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不断增多,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优化工作日益重要。设备管理要注意正确选用机械,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宜的主导施工机械,各种辅助机械应与直接配套的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协调一致。若选用新购机械除应检查其质量合格与否,还应要求供应商指导或培训,协助解决安装使用中的问题。机械的管理应抓住“安全、合适、保证系统运行效率”的原则,做到人机相对固定。要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各部件的衔接可能松动,机件可能磨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保养与及时维修才能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状态。达到预定的性能, 减少闲置、损坏,提高工作效率。

4、严格实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过程是一个持续长时间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内容进行分段和分类,在每一部分建设施工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质量检验工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由于施工部分的质量问题引起连锁性的工程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坚持“三检制”工作。施工质量的检查方式主要分为日常检查、跟踪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监督检查等。对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内容一般包括施工依据、施工结果、整改落实等。在检查和检验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各个施工工序,通过完善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检查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5、 加强监理组织建设和管理

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工程监理能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按期完工,同时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建设监理单位要有相应的资质,实施项目监理,应按照有关规定,配足配齐专业监理工程师,按合同履行好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和合同等管理的职责,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实施旁站监理。对于个别没有资格证、素质低、责任心差的监理人员坚决予以清退。某高校分校区建设,在监理招标中,领导认识不足,为了省钱一味追求低价,工程施工中派驻现场监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责任心不强,结果质量监督不到位,造成了学生公寓卫生间渗漏严重和外墙砖大面积脱落等质量问题。

6、抓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最后一项工作。它是全面考核建设工作,特别是考核投资效益、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的重要环节。因此,评定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认真对待而不能随心所欲。首先,建设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部上报《单位工程竣工预验收申请表》。然后,项目监理部组织对工程资料和现场检查验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施工单位整改完毕合格后,按有关文件要求,编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由总监签署意见后提交建设单位。最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竣工验收。工程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优劣、建筑工程企业的存亡、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在质量控制实际操作中,管理者应尽可能地充分领悟上述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规范、科学、公正的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使建设产品真正具有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宋炎荣.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途径探析[J]. 企业家天地. 2011(06)

[2] 王玉忠. 浅析加强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J]. 无线互联科技. 2011(08)

[3] 王纬. 事前控制――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J]. 商场现代化. 2012(17)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字】建设工程;质量;成本;工期

要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在工期给定的情况下,必须合理的处理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成本无限制的增加,虽然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但会超出合理的标准,也就会造成质量过剩。因而,必须从各方面、不同立场把握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一般来讲,增加一定成本来改善工程质量,这样就可以减少反工量,也就保证了承包商的施工效益,同时也可减少日后的运行维护开支,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进而减少成本投入。实际上,从长远角度来看,工程质量过剩或不达标,都会增加质量成本,因此,必须把握工程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进行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以寻求其两者的最佳优化。

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是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工程只有拥有优秀的质量,才能投入到市场当中,实现其功能,取得经济效益。但在建设工程中,质量是存在立场的,不同的立场,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也是不同的。工程的质量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再要满足业主方、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各方的利益要求。因此最佳的质量管理必须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建立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一般规律:工程质量过剩或不达标,都会增加质量成本。从业主方来看工程质量管理,要综合推动项目管理部、监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各分包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结合,以形成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建设方来看质量管理,加强对设计的质量管理,完美和细化工程各程序;从施工方来看质量管理,加强对施工的质量管理,尽可能的选择具有优秀操作能力的负责人,加强对各施工要点的控制,配合监理进行不定期抽查;从监理方来看质量管理,要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现场的工程进行抽查和核查,及时评价并交流。

2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其成本的关系

从业主方来说,业主方是工程的最终拥有者,是最希望提高工程质量的,但业主往往不愿意投入超过正常的建设成本;从建设方来说,建设方是工程的真正的实施者,如果建设方是工程项目最后的拥有者,这时建设方和业主方就是一体的,希望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好的质量。如果建设方不是业主,那从利益的角度来说,就会尽量控制投入、节约成本;从施工方来说,作为施工方,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按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交货,或是成本不提高(或稍微提高一点),质量提高很多,这样才有意义。

尤其是施工企业对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足,片面的看待质量成本之间的作用联系。如有的过于强调建设工程质量,忽视其成本,虽然提高了工程质量,却相应地增加质量成本,导致其经济效益不好,还有可能造成一些资本积累不充足的企业背上经济包袱,出现企业经济危机。再如有的过于强调利润,在现今这种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由于容易形成买方市场,这就使得业主在工程项目各方利益参与者中处于主动支配地位,这就有可能发生盲目压价现象,而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以低价来承包工程,由于低价承包的原因,就有可能造成不合理、不规范施工、赶进度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水平。

从整个建设工程来讲,无论是业主、建设方,还是施工方都是希望用较少的成本、较短的工期来建设良好质量的工程。现实中,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往往还需要介入工期,质量、工期、成本这三大目标两两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2.1 建设工程质量与成本的对立关系

质量、工期、成本是建设工程三大目标,其对立关系主要体现在:当工程的质量要求较高时,工程建设的材料和设备的资金投入相应增多,而且还需要精细化施工、管理,这样又增加了人力投入,同时还要通过较长的工期来实现;当进度加快时,即工期缩短,一般来讲就要多安排加班工作量,也就是要增加物力和人力,这样一来施工效率不高,导致建设的工程所耗费用增加,即增加了工程成本。再有提快进度还可能对原计划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工程建设时出现脱节现象,这样不利于整体把握和调整工程建设的难度,而且工程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当工程成本投入降低时,相应地工程质量和其功能要求也需要降低,通常会使用一些普通或较差的材料设备,而进度也会以费用支出最低的原则进行设计,也就会使得工期较长,但此时的工期是合理工期。

通过以上的质量、工期、成本之间的对立关系分析,现实当中,要达到质量、工期、成本三者的最佳优化几乎不可能。而在编制工程建设计划时,不能将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孤立起来分析,更不能因其中某一目标的实现而忽视整个工程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将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目标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考虑,反复协调和平衡,力求实现整体目标系统最优。

2.2 建设工程质量与成本的统一关系

关于工程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统一关系,同样需要引入工期,且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工期缩短会造成一定成本的增加,但从长远一点来看,整个工程就可以提前发挥出其功能作用,即会产生一定的成本效益,这样一来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利息支出,当其所产生的成本效益大于因工期缩短工期所耗费的成本,则表示这种缩短工期的方法是具有经济可行性的。从高质量要求的建设工程来分析,工程建设需要一次性增加成本投入,这种建设出来的产品往往由于功能齐全且质量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有可能降低工程使用后的运行维护费用,此外,这种拥有高质量的工程往往会获取较高的收益,从工程全寿命费用来分析的话这是节约成本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即可以相应地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其功能,同样也就有可能会减少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维护费用。再有,质量管理还对工期有一定的作用。当一些因需要及时返工处理的质量问题发现时,有可能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也就有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这时返工可能造成的工期延长所增加的成本远远比不返工留下的隐患在以后使用当中所需要的维护费用要小得多。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在编制工程建设计划时,就需要客观地、实际地对工程质量、工期、成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时应尊重客观规律,对各制约因素考虑周全,如采取缩短工期的措施虽有可能取得较好使用之后的经济效益,但这受工程成本、质量的影响,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快进度;分析时不要过于憧憬未来可能取得的收益,相比现实的成本投入未来的收益情况是不确定的,其投入使用之后易受市场的影响,其收益难以预料;再有分析时结合目标规划和计划,工程通过目标计划的实施来逐步实现,当其进度计划具有可行的经济性时,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均衡性时,就可以加快进度,同时还可以花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好质量的工程,此时这三大目标是统一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是建设工程的核心,缩短工期必须在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实行,而成本是质量和工期的经济保障,业主、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在确定工程目标时,切忌不可顾此失彼,应当首先认识其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寻找质量、工期、成本三者之间的最佳优化点,以达到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华堂,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状况之原因,四川建材,2007年第04期

[2]张斌,建设工程质量效益成本分析与监督管理,中外建筑,200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