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管理的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不断变化的态势给工商行政管理产生重要影响,考验着工商行政管理能力。
(一)市场竞争形态的变化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不正当竞争、反垄断行为带来挑战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竞争态势发生重要的变化。现代企业竞争的主体从单个企业间竞争转变为联盟、企业网链、簇群、网络组织、合作区域间的竞争。竞争方式从以前你死我活的零和竞争转向合作互赢的合作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合作的互动竞争。竞争手段由过去低价竞争,垄断竞争变为品牌、标准、技术的竞争。现代企业竞争主体、方式、手段的变化,将会给我国现行的竞争政策产生重要影响。认识和把握新的市场竞争的行为和方式,分清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将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反垄断带来新的挑战。
(二)政府职能转变、机构重组给工商行政管理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重组。就现行行政执法体制而言弊病日渐突出,一方面执法机构林立,另一方面,执法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执法体系。1996年颁布实施的《行政处罚法》提出了“同类权限”集中管辖的基本原则,意在实现多头执法向统一执法的跨越,以期达到行政执法的法定化、规范化、统一化、专业化。市场经济发展越是走向成熟,越需要“同类权限集中管辖”。在职能转变与机构重组中,工商行政管理能否在行政执法法权集中相对统一中居主导地位,这无疑是对工商行政管理的严峻挑战。
(三)行政许可的统一行使给工商行政管理的挑战。为解决行政效率低下,多头许可弊端,许多政府纷纷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审批中心、一门式审批协调中心等审批性机构。这一改革的根本缺陷在于中心本身无实质性审批权和人员的管理权,至多是原部门与中心双重管理。有学者建议借鉴德国行政许可经验,实行一个部门许可的制度。我国政府现有职能配置与机构设置,实行一个部门许可还存在体制障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授予一个部门拥有较宽泛的管理权限、所具有的职能范围覆盖目前多个职能部门成为可能。将同级政府关联密切的职能集中归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它已成为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普遍采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能否拥有宽泛的管理权限成为统一行使许可权的大部门,这将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四)电子政务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的挑战。电子政务要求数字化、程序化。电子政务使政府工作由事务性(体力)为主向智力性(脑力)为主转变。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再造“集成化、模块化”工作流程,把行政程序制成软盘放在网络上,每一个体按程序办公。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综合业务的处理能力。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让公民直接在网上申请、申请告知,发放工商执照、年检等,需要管理人员熟悉、掌握、运用机算网络的业务能力。总之,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技术、新创新,都给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带来机遇与挑战。迅速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保障加强工商行政能力建设,履行其市场监管执法职责,是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主要是提高对市场主体行为的认识判断能力,对市场竞争行为的把握能力,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处理能力。目前,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
(一)坚持第一要务,提高把握经济发展大局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是我国的第一要务,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当前的大局。前苏联、东欧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经济落后,综合国力不强就会被动挨打。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都是为经济有序发展服务的。不论查处商标侵权还是查处虚假广告,不论是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还是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不论是打击商业欺诈行为还是提高合同履约率,都是为了保障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保障经济有序发展。我们的监管执法要站在经济发展的大局来审视。我们的每一个具体的市场监管行为、执法行为。都要牢牢把握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改革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实施一审一核制,做好并联审批,将个体工商户核准权下放到工商所,实施滚动年检,属地年检。深人企业,问需解难,开展咨询服务活动,窗口部门实行一口清、一次清。发挥商标管理职能,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引导企业积极止丝注册.,合法使用,自觉维护。发挥合同管理职能,引导企业诚信兴企,诚信创业,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市场监管中,出现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的事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妥善处理政策把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之,工商行政管理的每一项具体业务工作都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局,提高架驭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市场监管执法能力。工商行政管理就是依据法律对工商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依法行政,一方面要依据法律规定对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以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遵循的原则,在打击违法行为上要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针对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集中清理、严厉打击。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把市场长效监管与应急处置相结合。长效监管要在市场建立商品准人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商品质量抽查。建立与公安、技监等单位联合打假机制,增强执法合力。总之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行为。不能姑息迂就违法行为主体,该查处的查处,该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予以移送。另一方面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统一。工商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管理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要严格遵守法定时限,高效便民。违法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要加强层级监督,复议监督、案件核审,执法责任制等措施规范工商行政管理行为。总之,在推进依法行政中,提高工商行政市场监管执法水平。
(三)掌握科技知识,提高运用科技手段实施监管执法能力。信息技术正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社会。信息枝术应用不仅改变着政府的行政管理而且改变着市场主体交易行为和交易方式。电子政府与电子商务应运而生。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政府管理,企业商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政府行政管理受到直接的影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近几年加强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经济户口”管理,消费者投诉、申诉、案件协查互动等取得初步成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12315网络建设,使案件协查,申诉、投诉受理,网上申请办照、网上年检等一体化、程序化,各项监管执法工作综合互动,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效能。
(四)加强日常监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市场活动纷纭繁杂,市场活动呈现多样性。市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市场活动中,导致生命财产受到直接的重大的损害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前两年发生的禽流感、假酒案件就是证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巡查,在日常监管中主动发现问题,对易于发生损害生命财产的领域,部位应重要商品有所掌握,及时判断,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消来在萌芽之中。要制订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根据预案紧急妥善处置,缩小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
三、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的根本是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的基础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的基础建设包括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硬、软件建设,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方式的改革创新等。
(一)提高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建设的根本。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人,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工商行政管理的能力与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政府管理面临职能转变。知识管理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管理、粗放型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信息技术应用也将逐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代以新的管理方式。因此,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以提高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育培训中,在对象上要全员参与,制订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培训计划,把终身教育的观念贯穿始终。同志指出:“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的问题。面对这种新形势,全党同志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要广泛学习法律、科学、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建设所需要的一切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要学习公共管理,经济学、法律、行政管理等知识。加强对信息枝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行网上办公,把科学的行政程序制成软盘、放到网络上,以此来规范每一个体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实现“集成化、一体化”工作规式。采用计算网络技术、让公民直接在网上申请,告知办照、收费、执法依据等。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因此,要把信用技术的运用作为提高工商行政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行政管理工作是各类行政机构的一项经常性、主导性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目标。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机制的思考。
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是指对行政机构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监督检查,看其是否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认真、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否努力为人民服务,是否降低了行政成本。具体内容包括,(1)是否依法依规办事。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执行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事,是否执行了内部行政管理制度。(2)是否完成计划。计划既是行政管理的指南,又是行政管理的目标,也是行政机构之间的一种定约形式。定约的执行情况就成为评价行政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标准。(3)是否合理。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合理地、有效地使用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条件,充分发挥了现有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理想的行政管理效能。
行政管理效能越来越多地成为考量行政机构行政能力的指标,但是由于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机制的缺位,行政机构进行行政管理效能评估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效能评估不及时,不能有效发现行政管理中出现的低效问题,不能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纠正和完善;二是效能评估不到位,不能评估到行政管理中的每个环节。评估了面上的工作,不能深入到点。或者正相反,评估了个别点上的工作,忽视了整个面的工作。
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选择的不恰当,往往是由于不能选择成本一收益比最低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作用,就要提高行政机构科学决策的水平,就要设计更好的效能评估工作程序。以成本一收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估可以为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提供科学工具,有助于工作程序的科学化,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评估质量。通过成本一收益分析,一是对不同行政管理领域及相应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能选择具有最高净收益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目标;二是对不同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的成本一收益比较,能选择行政管理成本最低、净收益最高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
关键词:基层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职能转变
1.基层体育管理机制
基层体育管理体制指的是区、县级以下的体育管理的权限划分、机构设计、运行机制等,制度、体系的总称。我国基层体育管理的系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系统,其管理主体和客体是互相统一的。我国最基本的基层一级政府组织是乡镇与街道。
2.基层体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体育已经愈来愈朝着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看齐,这使得原有的体育行政管理方法与当今时代的要求不符。表现为:第一,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不能很好的与大环境下的体育发展趋势相符;第二,体育事业的政府职能做法无法和其需求相适应;第三,体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很好的和地方性的体育立法相适应;第四,体育事业的目标和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不适合;第五,体育产业进步不能和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相适应。所以,应该实施有效的行政体制改革,缓解上述矛盾。
3.基层体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基本原则
基层体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基本原则,其重要性不用说,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应该和国际的通用惯例相一致;其次,应该和体育的发展规律一致;最后,应该和我国基本国情一致。这三者一个都不能少,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确保基层体育行政职能的定位,保证其合理、准确性。有限政府原则,要求政府合理处理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观念,使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之间有一个合理的分工,下放权力与责任。平等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处理好坏,直接联系到我国的体育事业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透明性原则,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基层体育行政部门办公要公开、公正、透明。法治原则,其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和体现,核心内涵是避免以公谋私,防止滥用权力[1]。
4.基层体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内容
4.1重心转变。基层体育行政管理的职能重心应该转变,把注意力放在创造市场环境与体育事务领域上。
4.2关系转变。管理职能与职责的划分,是政府实现基层体育行政管理职能变革的关键。当下,应该管、办分离,理顺关系,明确目标,改善内部问题。4.3方式转变。由行政手段转为经济手段,构造起具有社会化性质的体育组织。目前的我国,在构造体育组织方面尽管有了很大突破,但仍不是很完善。
5.职能变革所达到的目标及成果
5.1所达目标。通过改革,应该实现职能的分离,加强体育工作管理,推进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发展;应该上传下达,贯彻方针政策;应该有服务体育事业的思想意识和决心。
5.1.1增强基层体育工作意识,坚持走社会化道路,建立新机制。
5.1.2增强研究、调查的能力,对体育经济、活动进行广泛调查,并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开发市场、产业,加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5.1.3增强竞技体育的工作,搞好规划、运动项目的布局与设置,大力培养优秀人才,严格选拔,加强竞技体育的水平。
5.1.4把政、事分开,将技术性、服务性的相关工作交给相关单位去承担。
5.2获得成果。从体育工作方面来看,体育局建成了许多体育设施,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也举办了很多次大型的体育活动;从竞技体育的工作方面来看,在保持体育优势的同时,也不忘开辟新型的优势项目。重点发展射击、篮球、田径、足球、举重等项目,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质量优秀的体育训练的模式;从体育产业的建设方面来看,体育局以本体产业为开发重点,承办了许多贸易、文化、旅游方面的活动。这使得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也间接拉动了我国经济内需。
6.职能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1加强市场的管理力。体育局的行政管理职能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够太严厉,制约发展,又不能够太慈祥,放任其胡来。目前的市场机制非常不健全,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强劲的政策去约束市场,使市场发展不偏离方向。
6.2加强对竞赛具体工作的管理。竞赛的策划、筹备、组织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繁琐的工作,旧的管理观念是无法使行政部门过多投入的,这必然会使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但是比赛承办权移交给下属机构,能够获得很多的比赛收入。所以,在确保竞赛的组织工作达到完善的前提条件下,处于下级的下属机构,能够极有积极性,去完成工作。体育局可以调控竞赛的组织,发挥真正的管理职能,在今后,发挥事业单位、群众组织重要性,降低行政管理机关部门的具体操作,发展体育事业[2]。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的基层体育行政管理工作作为基层体育事业长久发展的有力保证,是值得相关领域专家、领导重视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事业不断的进步,在此大背景下,基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而如何去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基层体育行政管理的相关体制,符合体育事业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作者:崔永梅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我们在治理整顿农资市场监管中的几点做法
为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我们__工商局结合工作的实际和农资市场的发展现状,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以查源头、抓重点、促实效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新路子,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如何促进我县的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打击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营造农资生产经营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全县各乡镇走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结症,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农资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市场过乱、价格过高、质量无法保证、出现了农资纠纷无法投诉等问题。为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好务,切实解>:请记住我站域名/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一是我们积极与县供销社、农资部门联系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农资连锁经营;二是加强对农资销售的宣传,使农民群众购买到合格、有质量保证、正当渠道的农资产品;三是建立销售网络,我们与农资企业和农业主管部门一道,按照合理、方便的原则,在每个乡、镇、村有经营能力的个体工商户或群众中建立经销点,实行产前产后一条龙的服务,由农资经营企业与愿意从事农资经营的群众或个体工商户签订经营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的连锁经营农资的模试。既保证了农资销售的质量,方便了农民群众,又使农民群众发现购买的农资有问题有了索赔的具体对象,从而对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抓好对农资经营的入口关,规范经营行为
为了搞好农资销售经营,确保农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我们从一开始就对农资经营的入口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将其排除在关口之外。由我们牵头组织技监、农业部门在县上的重点集镇集中召开农资连锁经营暨农资市场管理工作现场会,大力宣传农资连锁经营、农资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进行连锁经营的流程、方法、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从事农资经营的个人或企业,按照农资经营的要求,提供《农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和代销协议,到所辖区工商所办理经营《营业执照》方可从事农资经营活动。我们这样做,既可使从事农资经营的经营户大胆地进行经营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方面的服务,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使一些不法分子无利可图,失去发展的空间,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的滋生和蔓延,有利于净化我县农资市场的经营环境。
三、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
一手抓农资市场的网络建设,一手抓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我县农资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在此我们利用春耕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并结合我县农资市场的实际,对我县农资市场进行治理整顿。特别将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农资重点商品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和监测的力度。深入乡、村、销售点、重点市场和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我们的方法是:一查是否符合农资规定的资格要求;二查是否有《农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三查进货渠道、进货数量、经营品种和出厂合格证、是否建立了销售台帐等。在进行集中检查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平时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平时巡查和监测,充分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严厉打击销售和生产假农资、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截止目前,全县共查处违法经营户12家;受理消费者投诉65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5万余元。
四、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的作用,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
在目前经济生活中,作为农民还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是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积极受理农民群众的投诉,并限定时间完成。二是把受理群众投诉与办理经济违法案件结合起来进行,不仅要让农民群众受到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而且要使违法者由于经营伪劣、假冒农资给农民群众造成的危害得到应有的惩罚;三是建立举报网,公开举报电话。随时随地接受群众举报,让群众投诉有门,举报有望,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我们要求“12315”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保护神。做到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12315”投诉举报中心的工作,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的良好形象和执法的权威,努力把“12315”职能运用好,发挥好,成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
从社会的制度安排看,职能主要是指社会主体的职责,即依据社会安排,应该完成的任务、实现的目标、产生的有用价值和社会效果。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一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其职能是政府职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两个方面,就是管理教育和发展教育。管理教育,就是要协调各种人、财、物和社会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政府在教育领域的价值目标。发展教育,就是以各种资源投入和政策促进教育发展。
从中观的角度看,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有7个方面:一是构建教育体系;二是保障教育条件;三是提供教育服务;四是维护教育公平;五是制定教育规划和标准;六是监管办学行为;七是提高教育质量。
二、当前教育行政的一些弊端
从前面讲到的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看,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要求,它对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教育的发展,对实现教育的价值目标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就总体而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其一级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整个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工作存在的弊端,自然而然地会在教育行政部门有所表现,同时,加上教育的自身属性和特点,以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教育行政管理中出现工作不适应、管理不科学的弊端就更是自然的了。从当前的背景分析,教育行政的主要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的教育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不够明确。在许多中小学,我们看到以精炼和优美的语言陈述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使命、愿景、校训、校风、学风和教风等,这正是学校教育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在学校,一些部门包括教育部门在内,对广大中小学的工作支持引导不够,却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影响,多年来基层屡有反映,甚至叫苦不迭。
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价值取向还不够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处室或科室职责规定中缺少"愿景"、"使命"及价值准则层面上的概括和表述。对所承担的某个类型或某个方面的教育工作应该担负什么社会使命、向什么方面发展,判断工作成效得失的价值标准等不明确或成为空白。对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现了较强的经济性和政治性,忽视了教育性。
三是教育行政管理的实效性不够突出。日常发文、开会、评估检查较多,深入调研指导较少,行政管理缺乏法制化,管理活动经常是事务缠身,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存在有要求而执行不到位,有检查而无结果处置。行政管理运转和流程不够畅顺,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控制环节不完整。
三、对推进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1、推动职能转变,实施管理创新
一是要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发展观和政绩观。教育价值观是指对于"教育中什么有价值"和"什么教育有价值"的基本看法和判断准则;教育发展观则是对"什么是教育发展"、"教育如何发展"的基本看法和判断准则;而教育政绩观则是关于"教育中什么是政绩"、"如何实现教育政绩"的基本看法和判断准则。这"三观"是内在统一的,规定了我们日常教育的行政行为的基本动力和准则,教育管理者应该对"我们究竟追求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去实现这样的教育"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深入思考,作出回答。要把是否有利于扩大教育机会、是否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是否有利于提升学校专业能力、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作为评价我们一切教育政策、教育行政管理行为和教育项目的根本准则,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公共利益,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经济社会提速发展奠好基。
二是调整政校关系,维护学校的专业性。
调整政校关系的一个基本标准是:让政府和学校各自作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确保学校的专业自,促进学校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的专业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才能获得。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专业化,个人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分工中都有自己专门的职能,都专心于自己的职能,都有与此相应的专长。学校的专业能力归根到底在于培养人上,在于系统的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和学生支持上,缺少这种能力,学校将不成为学校。因此,要促进教育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保护学校的专业性,让学校能在自己的专业活动领域自主发展。这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兴起校本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2、加强宏观指导,坚持统筹协调。
不同的行政方式,有许多种相对应的特点,如宏观与微观、直接与简接、综合与单一、激励与约束、法治与人治、民主与集权、服务与管制、制度化与事务化等,要让这些特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我们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中,必须进一步转变行政方式,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作好统筹协调工作。
第一要整合政务事项,规范行政流程。把学校从政府的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加强制度建设,实施依法治教。用制度和法律的强制性与普适性避免行政活动的不确定性、随意性、人治化现象,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性行政事务,扩大有效的行政方式和流程,确保学校按自有的属性和其承担的职责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要选择行政手段,强化有效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发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要克服手段单一、方法不多、执行不力的问题。同时要精简文山会海、评比竞赛,加强建章立制和指导服务,加大资源调配和制裁奖励的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坚持追踪问效,建立责任。要不断纠正教育政策和管理行为中大量投入资金,却没有明显效果的现象。提高教育行政绩效,建设负责任的教育行政,建立起有效的教育问责制度。问责制度的核心是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要科学确定教育政绩评价指标和各种教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指标来考核教育行政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根据考核的结果实施奖惩。
3、坚持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
一是教育改革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为核心。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的质量。人的发展的质量体现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智力水平、审美趣味和职业能力等各个方面。一个现代的人,应该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很好发展的和谐的人,应该是理智能力和情感能力都得到很好发展的和谐的人,应该是个性和群性都得到发展的和谐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是最有创造性的人,才会是最能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创造性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