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量化策略研究

量化策略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量化策略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量化策略研究

量化策略研究范文第1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39

1 量化投资择时选股的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量化投资被西方投资界称为颠覆传统投资哲学的投资革命,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过去的60年里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对冲市场风险,以概率取胜的高收益投资模式。相较技术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量化投资者凭借其高频交易和不断适应市场的量化投资策略,在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中获得了远超其他策略的收益。詹姆斯·西蒙斯所掌管的大奖章基金从成立开始,年均回报率高达38.5%,运用量化的方法而获得交易的套利。量化投资策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收集和总结后得到的交易策略,主要是通过高频交易对市场存在不合理估值进行纠错,来寻求α收益。

1.2研究意义

从国内现有的采用量化投资方法并且运作一段时间的基金来看,在A股这样的市场应用更加具有前景,通过量化择时策略对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达到预测价格的目的。一般来讲,量化择时选股策略可以分为基本面与市场行为两类。其中,基本面选股策略中常用多因子模型,重点运用选定的某些因子指标作为股票遴选的标准,通过结果满足标准作为买进股票的对象,反之不满足的则作为卖出对象。根据投资者的操作理念、投资风格可以大致分为价值型、投机型等类别。无论何种投资者都会或多或少依据一些因子判断股票涨跌。然而,当多数交易者同时采用某一因子指标时,促使该因子具有显著有效性。这些因子和收益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2 量化择时选股理论的研究

2.1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分析模型

基金分析模型的基本思路一般都基于CAPM模型进行拓展衍生,将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分离和量化,进而做出评测。应用最为广泛的有:特雷诺和玛泽(Treynor & Mazuy,1966)的T-M模型、Jensen模型(Jensen 1968)、亨里克森和莫顿的H-M模型(Henriksson & Merton,1981)等。

2.2模型设计及研究样本的选取与处理

本文以单因素T-M 模型为理论基础因子,分析三个时间段(2006年1月1日—2007年9月3日,2007年10月8日—2008年10月8日,2007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各种类型基金的选股以及择时能力的情况,并分析每个时间段基金经理的能力表现。

分析模型如下所示:

ri-rf=α+β1(rm-rf)+β2(rm-rf)2+εi

其中:α表示选股能力指标,β1表示基金当时面对的市场系统性风险,β2表示择时能力指标,εi为残差项,其他变量表示的含义与Jenson模型相同。

假如β2大于零,那么表明基金经理凭借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能够把握市场的机会,做出准确的研判,基金经理具有择时能力;否则就表明基金经理在能力、经验,以及把握机会方面还相对欠缺,择时能力方面较差。参数α表示投资组合收益率差异,在α大于零的情况下,表明基金经理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在选股方面可以独当一面,如果个股选择的能力较高,那么α值越大。需要指出的是,α分离了择时和选股能力。

为比较不同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本文采用Wind资讯数据库中的晨星基金分类标准予以数据筛选,共取得了1443只基金的数据(剔除货币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同时,为了分析各种类型的基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选股择时能力,本文将研究区间分成三个时间段,根据模型相关变量及指标数据的可操作性,最终筛选出384 个样本,如表1所示。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以下2表是综合运用T-M 模型对样本基金予以回归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样本基金的F值均处于5%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这说明方程的整体显著性良好,同时拟合优度R2处于0.30~0.79,说明拟合较好。

下面,运用T-M 模型对所有样本基金进行回归计算,分别从选股和择时两方面的能力对各种类型基金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统计表现进行分析。

3.1选股能力分析

(1)回归分析

表2中27 只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的基金T-M 模型的检验结果。通过t检验结果表明,其中仅有三只基金没有通过α> 0的显著性检验,而其他的24只基金均通过了α>0的显著性检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22只基金的α>0,占样本总数的81%。结果表明样本内基金经理都具有选股能力,但α的数值都相对偏小,这说明我国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尚需提高。

(2)统计分析

通过表3的统计汇总,可以看出,只有债券型基金在2007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选股能力系数为负值,而其他基金在每个时间段均具有正向的选股能力,这表明样本内基金经理都符合考察目的。不过,能力数值普遍偏低。

通过表4、表5和表6分析,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选股能力都高于债券型基金,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等指标也差别不大。绝大多数基金经理具有一定选股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突出。

3.2择时能力分析

(1)回归分析

表 2 给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27 只基金在不同时段内T-M 模型的检验结果。从 t 检验来看,只有两只基金能够通过α的显著性检验。通过T-M模型的回归分析,其中9只基金α>0,多数基金表现为负向的择时能力。

(2)统计分析

从表7 可以看出,只有债券型基金在2007年10月8日到2008年10月8日和2007年12月3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两个时间段内的择时能力系数大于零,其他的基金在每个时段的择时能力系数均小于零。

综合分析,在择时能力方面,只有债券型基金的表现较好,样本内基金总体呈现负向状态。说明我国基金经理的对于未来经济及股市整体趋势的研判和分析不够透彻。

4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1)选股能力方面,除债券型基金外,所有类型的基金在三个时间段都表现出一定的选股能力,不过能力表现并不显著。而且,所有表示基金选股能力的标准差相对较小,表明基金经理之间对投资配置、组合的能力差异很小。

(2)择时能力方面,样本内基金经理择时能力不太理想,当市场出现多头行情,基金经理难以把握机会,以寻求稳定超额收益率;当市场出现空头行情,基金经理也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及时空仓止损。此外,所有类型基金择时能力标准差都较大,不同基金经理的表现水平波动较大。

(3)综合分析,我国大部分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尚需加强,具体表现在择时能力方面,只有少数的基金经理能够具备一定的选股能力。这种结果受到国内证券市场特点、基金公司绩效考核等客观原因的影响。相信随着我国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基础性制度,以及基金公司的内部管理体制建设等措施,基金经理的择时选股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Treynor D.E.,Mazuy K..Can Mutual Funds Outguess the Marke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66(17):38-4.

量化策略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德两难;换位思考;中西合璧;小品表演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06-02

所谓道德两难法,也称为“故事两难法”“新苏格拉底法”等,它是由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针对单纯式灌输的德育方法提出来的。其具体方法是教师向学生同时提出两条道德规则,并且两条规则不可兼得,让学生面对这两条规则进行道德选择,并根据他们选择的原因和结果判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当学生出现道德失衡时,教师引导他们了解更深层次的道德判断形式,帮助学生的道德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说得再直白些,“道德两难故事法”就是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指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多角度深层次地看待和理解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一、换位思考,用心沟通是化解道德两难问题之本

在两难问题的呈现过程中,创设两个不可兼容的冲突情境,可引发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让冲突的情境成为提升学生道德情感的台阶,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的体验效果,促成学生获得最真实、最触动内心的体验。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身临其境,直面冲突,经历了对新旧认知的思考,经历了对认知冲突的处理,发展了道德判断能力,建构起新的道德认知。以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例: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萌发阶段,自我意识正逐步完善,与大人的冲突日益明显。教师设置了一个道德两难问题:小明的成绩一向很稳定,可是有一次由于考试前没有休息好,临场发挥失常,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小明的爸爸是一位脾气十分暴躁的家长,面对这样的成绩,小明该不该实话告诉爸爸?如果你是小明,你也有一位这样的爸爸,你会怎么办?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思辨,正方理由: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应诚实地告诉爸爸,得到他的谅解;反方意见:不告诉可以维持和父亲的表面和谐,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的,争取得到好的成绩来回报他。站在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正方的理由似乎过于“高大上”,反方的想法好像略显幼稚,但是这也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从他们的想法中,教师可发现家庭的开放性和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了一段处理过声音的一位爸爸的录音,在录音中,这位爸爸强烈地表达了想和孩子沟通的想法。孩子们听了,纷纷表示愿意和父母沟通。有着亲子关系的父子俩平时不愿意沟通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沟通方式的不同。根据平时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总结出如下方法:先从小事谈起,讲究策略;理解父母,多一些平等;坦诚相待;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换位思考;注意沟通时的语气委婉些;找准时机。

沟通这种行为,需要彼此先拥有相同的情感基础,站在同一目标上才有可能进行。如果一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想说的话不假思索地全部说出来,只会让情况更加失控。这样,双方不仅无法顺利沟通,而且极有可能像在吵架似的,使双方都陷于僵局之中。同样的,如果沟通的双方站在同一出发点,奔着同一目标时,敞开心扉,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道德两难法看似是平行的两条线、告诉与不告诉的一对矛盾体,此时却找到了一种兼容的方法,行之有效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二、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是化解道德两难之法

教育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或建构,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因此,当面对难以抉择的矛盾冲突时,教师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或辩论式的深入对话。在生生对话中,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进行激烈的碰撞,会在碰撞中不断刺激道德认知结构的改变。并且,学生在对外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中,会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增进自己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实际能力。

以教师听过的一堂录像课――上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石库门的变迁”一课为例:石库门作为上海独有的一种建筑物,在历史的演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课伊始,叶老师埋下伏笔:上海早期的石库门一户人家住一幢楼,十分舒适,而且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建筑的特色,一幢一幢的石库门房子连成排成为“联排式布局”,建筑风格可谓是“中西合璧”。可随着当时战争的爆发以及大量人员涌入上海, “一户一栋”的石库门变成了“一门多户”,甚至出现一栋楼房住“七十二家房客”的现象。现在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上海的生活不相匹配的石库门,又该何去何从呢?前期的铺垫一方面让学生们更深地了解石库门的特色以及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而如何看待这些已经老去却富有意义的老建筑,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思辨。生:我也觉得不应该拆,因为有些名人的故居就是石库门建筑。生:我觉得应该拆掉,因为它的生活设施实在是太落后了,家里没有卫生间,白天还行,晚上上厕所还得去公共厕所,现在这样的生活我们难以想象了。生:我也X得不应该拆,虽然它已经很破旧,但是现在的人都喜欢“忆苦思甜”,就好比开惯了小汽车的人偶尔也想去感受下骑骑自行车兜风的感觉,当我们住惯了高楼大厦,也很想去看看以前老上海人的房子。我的奶奶以前住的就是石库门这样的老房子,现在已经被拆掉了,奶奶现在还总是向我们讲述以前她在石库门的生活。从奶奶的话语中,我虽然感受到了石库门生活的艰苦,但邻居间的那份充满温馨的人情味是现在大房子里所缺少的。师:有没有同学考虑过两者兼备的方法呢?生:文人故居在保持原样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缮。生:实在破败不堪的石库门还是拆掉吧,影响形象的同时也的确无人问津,还是拆掉了让政府重新规划。生:可以对它进行修缮变成旅游景点,让更多的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参观,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库门。改变一种思维和方法,就可以让本是矛盾的两者更好地融合与兼备。学生们在本是拆与不拆的两个完全不能兼容的矛盾体中,找到了中和的方法,既保留了石库门,又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在大上海的历史长河中继续扮演着它独一无二的角色。

三、小品表演,潜移默化是化解道德两难之形

小品表演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来推动他们认知活动的发展。它利于学生真实地感受人物及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领,解除学生已有的认知困惑,让学生重认知冲突的化解中及时构建新的道德认知,能促进学生道德思辨能力的提升,健全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使认知冲突成为提升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楼梯和台阶。以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真正的友谊”一课为例:在一次数学发展题竞赛中,班长小红遇到一道题目不会做,怕得不到奖受到同学的耻笑,就偷看了同桌的答案。这一幕正好被坐在后面的好朋友小雨看见了,小雨陷入了两难境地,不知道该不该告诉老师。通过前期的思辨和小品表演,学生们想到了折中的方法,现截取其中一个片段。小雨(笑嘻嘻):小红,今早上学时听到广播里表扬一位司机,在车主不在的情况下主动留了张纸条给小车司机,承担赔偿责任。我觉得应该给他点个赞,他太有诚信了。小红(低着头):是的。小雨(拉着手):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主动赔偿。一样的,做错了事情就应该主动承认并承担后果,你觉得呢?小红(红着脸):嗯,你说得对,我这就找老师去承认错误。

面对认知冲突,教师没有把教条式灌输式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对话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辨、自己去感悟。在这样的小品表演式的总结和反思中,学生逐渐懂得理性地认知事件,采用合适的方式解决冲突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应用道德两难法,可以提高学生在道德困境中进行道德判断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教师采用换位思考、“中西合璧”、小品表演等活动形式,使学生不仅能表达自己独特新颖的体验和感悟,彰显出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而且能提高自己面对真实问题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量化策略研究范文第3篇

过去中学教材在介绍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这一内容时,主要是以叙述的方式介绍电化学腐蚀所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如金属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概念,重点分析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这些内容及其相应的4张示意图,从未用实验来介绍这些内容。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以下简称为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一改过去的做法,第一次在中学教材中增加了两个新颖有趣的实验,一个是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另一个是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使人大开眼界,印象深刻。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能在短时间内保证实验成功,其次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因此需要对这两个电化学实验及其使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达到此目的。

1对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在学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内容时,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一书是通过对第85页的实验4~3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这种形式来探究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具体如下:将经过酸洗除锈后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图4―17(即图1)所示的具支试管中。几分钟后,观察导管中水柱的变化,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

实验后,需要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个实验得出两个重要的实验现象:一是导管中有水柱上升,二是铁钉有生锈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出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具支试管中,然后把橡胶塞塞入具支试管口,才把导管放入装有5―6 mL水的试管中,几分钟后,铁钉有生锈的现象(因为这个现象容易被学生分析时所忽视)。铁钉生锈说明铁被腐蚀了,但这里的铁到底发生的是化学腐蚀?还是电化学腐蚀?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就很值得学生去认真分析和思考。为了达到此目的,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教材第85页的图4―17(即图1)把实验4―3这个实验标明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这一问题供学生思考。这是因为铁钉是铁合金,不是纯金属,有利于发生电化学腐蚀,另外我们知道常温下纯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说明此时的腐蚀现象不是以化学腐蚀为主,而是以电化学腐蚀为主。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导管中有水柱上升的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是由于具支试管内的气体减少造成的,加上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有生锈的现象,联想到原电池的反应原理,使学生茅塞顿开,就容易分析得出这是由于铁钉发生了吸氧腐蚀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由于铁钉是铁碳合金,在生锈过程中,铁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为Fe2+;碳为正极,水膜里的氧气从碳的表面得到铁转移过来的电子而被还原为OH-;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Fe-4e-=2Fe2+,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O2+ 4e-=4OH-;两极生成的Fe2+和OH-结合生成Fe(OH)2,即 Fe2++2OH-=Fe(OH)2;Fe(OH)2 在空气中又很容易被氧化成Fe(OH)3,即 4Fe(OH)2 + O2 + 2H2O =4Fe(OH)3; 而Fe(OH)3 脱去一部水后就会生成铁锈Fe2O3・xH2O。因此本实验因发生铁的吸氧腐蚀,使铁钉生锈,使具支试管内的氧气减少,造成具支试管和导管组成的密闭体系里的压强降低,才会导致导管内的水柱上升一段距离。如果发生的是析氢腐蚀的话,因放出氢气导管内就不会有水柱,并且导管下端和试管下部还应有气泡产生。

为了能在短时间内看到导管中的水柱有明显的上升,在实验操作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时铁钉可放5~6枚,有利于增大铁钉腐蚀时的耗氧量。

(2)当经过酸洗除锈,并用饱和食盐水浸泡的铁钉放入具支试管后,可以用MnO2作催化剂使H2O2分解产生的O2快速通入具支试管中,增大具支试管中O2的浓度,铁的腐蚀速率加快,使水柱上升明显,4~5 min后玻璃导管的水柱可上升5~6 cm,15~30 min后玻璃导管的水柱可上升10~15 cm。

(3)酸洗除锈后的铁钉最好先用清水清洗,然后才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以免残留的酸液与铁直接发生反应,使小试管有气泡冒出干扰实验,使学生误认为发生的是析氢腐蚀。

(4)特别要注意一定要先把橡胶塞塞入具支试管口,然后才把导管放入装有5~6 mL水的试管中,此时马上拿起导管,没有水柱,但1~2 min后,就会有0.5~2 cm左右的水柱,并可以提起导管给学生观察,此时水柱不下落。由于在试管液面以下的水柱远处的学生不易观察,所以提取导管学生就很容易看到上升的水柱,有利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如果先把导管放入装有5~6 mL水的试管中,再把橡胶塞塞入具支试管口,马上拿起导管,就会有1~2 cm左右的水柱,这段水柱是由于橡胶塞塞入具支试管口排出的部分空气而引起的。所以对比这两个实验操作后,学生才会真正信服先把橡胶塞塞入具支试管口,再把导管放入装有水的试管中后,导管里的水柱上升的原因是具支试管里的气体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少所造成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拿起导管,水柱下落,说明装置漏气,可能是橡胶塞和具支试管口以及橡皮管和玻璃导管之间不配套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对这个实验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向学生进一步提出怎样判断具支试管内减少的气体就是氧气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进行实验,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判断具支试管内减少的气体就是氧气的实验的具体操作如下:待导管内的水柱不再缓慢上升后,打开具支试管的橡胶塞,点燃一根木条,然后把燃着木条伸入具支试管内,结果可以看到木条熄灭了,这一实验现象可以充分说明具支试管内减少的气体就是氧气,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这个实验中所看到的铁钉生锈的现象确实是因为发生了铁的吸氧腐蚀所导致的结果。

这一实验把钢铁在自然界中普遍发生的缓慢的电化学腐蚀现象,通过铁的吸氧腐蚀实验让学生能在短时间、近距离亲眼看到这个放大的自然现象,能学以致用,能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兴奋,有利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金属的吸氧腐蚀原理。

2对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及教学策略

在学习金属的电化学防护的内容时,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介绍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这两种方法,并利用第87页的科学探究中图4~21(即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看到电压计指针有偏移,说明有电流产生,形成原电池;锌电极不断溶解减少,说明锌电极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 -2e=Zn2+;铁电极上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电极作为原电池的正极,由于3%的NaCl溶液是酸化了的溶液,所以铁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但铁电极中的铁有没有与氢离子直接发生置换反应:Fe+2H+=Fe2++H2就值得探索了,因此往铁电极附近滴入2滴K3[Fe(CN)6]溶液时,溶液中无蓝色沉淀生成,即可说明溶液中不存在Fe2+,铁未被腐蚀。为了证明铁电极既未被氧化为Fe2+,也未被氧化为Fe3+,因此需要补做两个实验。第一个需要补做的实验是证明铁电极没有被氧化为Fe3+,所以需要先吸取铁电极附近的清液少量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入KSCN溶液,看反应后溶液是否呈红色,从而判断铁电极是否被氧化为Fe3+;只有滴入KSCN溶液后,混合溶液不变红色,才能说明铁电极没有被氧化为Fe3+。第二个需要补做的实验是Fe2+和[Fe(CN)6]3-反应的实验,由于中学生从未见过Fe2+和[Fe(CN)6]3-反应的实验现象,所以在检验铁电极是否被氧化为Fe2+之前,需要补做第二个实验;由于Fe2+溶液不易保存,都是临时配制,所以再用一支试管取FeCl3溶液2 mL,往FeCl3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铁粉使Fe3+变成Fe2+,充分振荡静置后,先取少量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当溶液不变红色时(说明Fe3+已被全部还原为Fe2+),然后才再取一定量的上层清液, 滴加K3[Fe(CN)6]溶液,让学生亲眼看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才能使学生信服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往铁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溶液中无蓝色沉淀生成,即可说明溶液中不存在Fe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验时要先吸取铁电极附近的清液做第一个补做实验,证明铁电极没有被氧化为Fe3+,以及做完第二个需要补做的实验Fe2+和[Fe(CN)6]3-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才能做往铁电极附近滴入2滴 K3[Fe(CN)6]溶液, 证明铁电极也没有被氧化为Fe2+,结合这两个实验现象才能说明在Fe、Zn和酸化的3 % NaCl溶液组成的原电池在反应中铁电极未被腐蚀,而是被保护,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较活泼的锌通过原电池反应阻止了铁的析氢腐蚀。

通过对此实验现象的探究所得出的结论让学生亲眼看到作为阴极的铁未发生反应,只有作为阳极的锌发生反应,所以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金属防护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这种方法从中学生的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角度来看,实质上是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何少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4~88

量化策略研究范文第4篇

一、通过呆帐准备金冲销坏帐

通过冲销贷款来解决不良资产,使银行免受不良债权的拖累,是国际上的惯用的做法,各国银行都会根据银行历史经营状况,按一定方法每年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计入呆帐准备金待银行发生实际损失时,再用呆帐准备金冲抵,一般认为银行债权出现问题但还未核销之前提取呆帐准备金的一个重要好处是,在银行仍有利润时处理银行不良债权比当银行经营已极为困难时再处理要主动得多。但由于建立呆帐准备金,只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其规模和作用范围有限。国际上,各国政府允许商业银行提取的准备金率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过度提取呆帐准备金率会冲击银行正常经营。因此,呆帐准备金作为一种风险弥补方法是可行的,但要作为解决银行多年由于多种因素累积的不良资产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从我国呆帐准备金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1988年财政部规定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帐准备金,但实际上,1992年银行才开始计提准备金,至此,呆帐准备金制度才算正式建立。1988年财政部(财商字[1998]302号)对呆帐准备金制度,制度作了较全面的阐述,规定呆帐准备金按当年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并从成本中列支,当年核销的呆帐准备金在下年予以补提。对金融企业实际呆帐超过1%部分,当年补提呆帐准备金,但交纳所得税时应作纳税调整,统一计算本年应纳所得额并依法交纳所得税。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银行资金实力有限,银行呆帐准备金与呆帐贷款损失核销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二、运用封闭贷款化解不良贷款

封闭贷款是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针对国有企业亏损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贷款管理模式。对申请封闭贷款的企业要求贷款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产销单独记帐,成本单位核算,效益单独反映。银行可利用这种贷款盘活不良贷款,首先银行可以选择产品有销路或有市场潜力的债务企业,对其发放封闭贷款,运行期间银行监督其经济活动和往来款项,待企业扭亏为盈后,按比例偿还一定数量的原来无法偿还的贷款本息。由于适用范围小,不利于巨额不良贷款的化解。

三、通过项目置换和以物抵贷、资产变现化解信贷风险

通过项目置换和以物抵贷、资产变现办法,化解信贷风险。对于收回无望的固定资产贷款,如果企业有朝阳项目,可通过项目置换办法,重新确定贷款期限,盘活一部分不良贷款。以物抵贷是保全信贷资产、压缩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各级行可根据《以物抵贷管理办法》和《以物抵贷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存量贷款中的抵押贷款进行分类排队,分户列出清收进度计划,责任到信贷员,任务到相关企业。对实行以物抵贷的资产,积极处置变现收回贷款。

四、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方法来化解不良资产

这是我国在借鉴国外处理不良信贷资产的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已由理论探讨转入了实证性操作阶段的一种化解方法。它的实质是,通过成立由有关方面的人员组成的,拥有一定行政权力的中介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清理商业银行中存有的不良资产,从而达到降低清理成本,盘活资产,尽量减少损失的目的。我国成立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处置建行、工行、中行和农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规程基本如下:

1、原始权益人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组成资产池,并对不良贷款进行加工,包括资产细分,法律文件的补齐等手续。

2、原始权益人将资产池中资产转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3、信用提高,除进行内部信用提高外,信用提高部门通过提供担保等方式提高将发行的证券信用等级。

4、信用评级,由专门评级机构根据资产风险的评估结果,给出证券的信用级别,并随时作出监督报告对外公告,从而提高交易的信用透明度,有利于培养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投资者。

5、安排证券销售

将不良资产用资产证券化的方法进行化解,可以将银行中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使其形成“好银行/坏银行”格局,原有银行可以轻装上阵。

五、强化催收手段化解不良贷款

指商业银行运用行政手段切实加强不良贷款的清收管理,同时加大依法收贷的力度。避免企业对银行经营活动的进一步牵制。防止增量资金恶化和风险损失的增加,重在化解银企之间的债权债务。(1)加强对不良贷款清收的组织领导,成立不良贷款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各级领导挂钩清收风险贷款大户制度。(2)良贷款的指标、责任、时间、对象层层落实,逐笔逐项分析原因,采取不同清收本息措施。(3)加强与法院的联系,如果贷款有担保抵押,银行可根据合同或依法占有、处置担保资产,如果企业破产又无抵担保的,银行可按法院的判决依法从企业资产处置所获收入中收回部分本息,注重诉讼时效的管理等,加大催收的执行力度。

六、动用信贷杠杆化解不良贷款

1、积极支持促成企业经济联会,兼并重组。抓住当前企业改制改组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把支持效益好的新上项目与老项目的收贷,特别是呆滞,呆帐贷款催收挂钩,促进不良贷款的转化。

2、在化解存量不良贷款资产风险的实际工作中,各商业银行都摸索出不少切实可行的经验,应加大各项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巨额不良信贷资产的风险化解。(作者单位:重庆银行)

参考文献:

[1]郭奎生.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发展[J].上海金融,1998年第5期。

[2]聂庆平.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3]石汉祥.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J],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黄学海、马桦、舒达砷. 防范不良信贷资产的机制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3期。

[5]任学堂.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体系构想[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3期。

量化策略研究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普通高中数学学业不良学生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不仅存在知识上的缺陷,还有较为严重的非智力障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动机不明确,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学业不良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探寻其生成原因,寻求转化对策,对全面提高我国的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普通高中学生数学学业不良的原因 

 

(一)数学基础不扎实。认知结构断裂 

现行的普通高中学生来源复杂,许多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及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面对高中数学的要求。便出现数学认知结构转移链断裂。导致学习茫然。接受新知识困难。 

(二)对数学的恐惧导致学习缺乏兴趣 

高中数学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有恐惧心理,部分学生更将数学视为枯燥、繁锁的代名词,学习兴趣缺乏,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做作业或抄别人作业。 

(三)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较差 

学业不良学生常表现为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目标,得过且过。不善于约束自己,行为多自由散漫。他们学习态度往往不端正,学习被动敷衍,自甘落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 

(四)学习方法不当 

学业不良学生学数学只限于死记硬背,课前不预习也不及时复习,课堂上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把作业当作任务,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五)情绪情感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对数学有排斥感,对教师没有认同感,讨厌学数学,缺乏热情,不懂也不请教别人。无所用心。对别人的话似听非听,有意躲避教师的眼神,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 

(六)教与学的脱节 

高中教师由于较少接触初中教学的实际,对初中教材及大纲较模糊。对于初中生尤其是学业不良者的学习状况缺乏了解,课堂上仍旧照本宣科,由此造成数学学业不良学生越来越多的不正常现象。 

 

二、数学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策略 

 

(一)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 

1.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倡有意义的学习,培养数学素质及学习能力 

针对数学的特点(知识的连贯性、题目的灵活性、思维的严密性、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适当注意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形成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学习能力。 

2.正确把握“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采取分层方法、小步子原则与因材施教原则。正确把握“最近发展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开展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开展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 

(二)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1.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师可以应用眼神、手势、微笑、目光及口头表扬等方式鼓励学生,使其对数学产生热情,进而刻苦钻研数学。 

2.展示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审美情趣 

毕氏学派试图从数和数的比例中求得美与美的形式,终于从五角星中发现了“黄金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展示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审美情趣 

3.加强数学史教育,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 

根据课程内容,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史,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数学学习激情, 

4.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数学的环境 

要改变数学学习不良的状况,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要抓好管理教育,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数学的环境。 

(三)探索和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通过有趣的例子和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问题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例如,在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要研究二项式系数的一般规律。我们先通过杨辉三角看看n为特殊值时,二项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猜想,猜想是发现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诱导,如学生猜想第一项与第末项二项式系数相等。教师指出这位学生找的是等量关系,是否完善呢?有学生补充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第三项与倒数第三项二项式相等……。教师指出在研究等差数列性质时,我们也发现了首末两项。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它们和相等的规律,当时我们使用了什么术语呢?(相信学生能领悟)。在二项展开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再进一步论证。由“猜想”得到证明,可以写成性质形式。这样指导学生亲自探究、发现等活动不仅重温某些技能和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3.组织分层次的变式训练 

学生的练习不应该一味地模仿,而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层次提供有梯度的练习,提高训练效率。 

4.连续地构造知识系统 

结合必要的讲解,指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归纳并融入到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 

5.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要给出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分类,这样有利于检测。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随时了解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讲解。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 

1.克服不必要的恐惧与焦虑 

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往往由于担心失败。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恐惧与焦虑情绪。 

2.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产生自信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状态下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2.焦彩珍,《中小学生数学学业不良的成因与改进对策》,《数学教学研究》,2003(12)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李秀,《改革评价方式切实执行数学课程标准》,《贵州教育》,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