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数字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管理体制问题。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机构中,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处于附属或从属地位,有的隶属于学校办公室,有的隶属于图书馆;少数独立建制的也属于弱势部门。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档案管理部门行政地位低,话语权不大,难以有效组织协调各部门参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协同管理。而且,各职能部门或学院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即使学校统一使用校园OA系统办公,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仍然相对独立,各自封闭,不能实现一体化,给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集成化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二)队伍结构问题。
相对而言,高校档案工作者年龄普遍偏大,成分复杂,且以女性占绝大多数。她们实际档案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但专业研究能力不强,对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比较陌生,更缺乏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囿于传统的档案管理认知与偏见,高学历、有活力且对数字化、信息化娴熟的年轻人一般不愿意到档案管理部门工作。因此,当前高校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性别、学历、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三)信息标准化问题。
近年来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规模急剧增加,且来源于校内各职能部门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软件,运行环境复杂多样,形式不一,从而导致生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格式纷繁多样,不利于档案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迁移,也不利于后期的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所以,当下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的非标准化问题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点、难点之一。
(四)信息安全与凭证问题。
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信息给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与便捷,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在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随时可能被恶意破坏、篡改,且不容易留下痕迹。另一方面,在异构系统环境下,各部门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格式的电子档案在移交过程中难以保持其原始文件的结构信息及内容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升级、转换和迁移等操作过程中,电子档案的凭证作用难以确保其有效性。
(五)信息公开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蕴含着科技发明、文化创新、艺术创意等方面的大量优质信息资源,潜藏着无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这些信息资源的公开利用,将对社会产生巨大、有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这些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其产权与著作权是教师们的个人权利,应该依法得到保护。如何处理好数字化档案信息公开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摆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面前的现实问题。
二、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困境的突破策略
(一)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意识宣传。
在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是重要的资源。高等院校是知识和人才聚集的高地,其形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更是重要而宝贵的资源。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者不仅要宣传档案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新兴资源的意识,以改变师生们传统的档案认知,使其重视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及其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部门收集、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转变管理理念与制定管理政策。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档案管理已不是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和经验管理,而是现代化信息管理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高校档案工作者应该主动转变思维,更新观念,用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理念取代传统的管理思维。同时,应该强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服务意识,并制定档案管理政策保护个人信息及知识产权。在档案管理政策允许的框架下,应该无限度地开放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为社会创造效益。
(三)引进和培养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
档案信息化人才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档案信息化人员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推动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坚持“双管齐下”,一方面重视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发掘和引进,完善工作队伍的知识背景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在职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应对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挑战的能力。
(四)推动档案信息标准化及其管理集成化。
合乎规范、统一标准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及其技术是档案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协同各归档部门统一规划和布置,对档案信息数据及其运行环境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其中应包括:压缩格式的规范化、数据交换的规范化、数据加密方式的标准化、水印技术的标准化、档案管理软件的统一化。同时,打破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藩篱”,将学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对接,使档案数据资源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从而实现全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集成化。
(五)运用计算机网络与现代化信息技术保障安全。
网络环境与信息系统漏洞是数字化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最突出的安全隐患,是无法回避的威胁和挑战。关于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联合学校有关部门(如学校办公室、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和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评估、修复,完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同时,定期排查、更新和升级相关管理软件,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总结
一、加快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指通过计算机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现行文件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照片、音频、视频等),以数字化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存储提取模式。高校近年来发展迅速,学生数量和教职工数量逐年增加,这种增长使得高校档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档案的维护和更新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越来月大的挑战。而高校档案记载的信息对于学生、教师和高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档案管理,都面临传统纸质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并存的过渡阶段,目前高校档案的存储主要还是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信息管理手段还仅被运用于检索、备份等一些辅助的功能,电子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效、稳定性在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中还没有完全发挥优势。问题的原因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仍缺乏充分的认识。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是信息时展的要求
社会发展对档案的借阅需求不断增加,纸质的档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建立完全、快速的数字化档案存储平台,达到档案信息的共享,便于直接快速的查阅。高校档案数字化能够大大减少档案人员在建立档案时的编研工作量,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档案数据整理的工作,提升档案的管理效率。档案管理工作将变得方便、快捷、高效,档案的查阅以及整理都将变得十分方便,提高高校内部办公效率。
(二)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数字化校园的必然结果
在社会数字化的背景下,高校作为技术发展的前沿已普遍开展数字化改革,高校档案部门的数字化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会将大量的档案信息写入计算机中,并实现联网共享,这种方式使广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为其所用。
(三)高校档案数字化是完善档案管理的重要途径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的方向。在将传统档案管理向数字化档案管理转化的过程中,必须打破档案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新时期档案管理的科学优化。档案数字化能够大量节省档案存储空间,有效减少纸质档案存在和查阅过程中的损毁。而且档案数字化可以缩短信息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二、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应当看到,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数字化档案的利用率有待提高。一些高校并没有把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当成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档案管理人员仍遵循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文档的检索和借阅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使得计算机等多媒体硬件成为 “高档打字机”。使得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电子文档的使用效率不高而造成双重的浪费。其次,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与校内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有待解决。为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处理的方便利用,前提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目前高校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其档案管理部门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来源往往不同,有时候并不兼容,不同软件环境下形成的数据难以转换,造成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困难。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缺少科学规范的数字化档案工作制度和专业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另外,有些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缺乏硬件投入,档案管理软件的采购和开发比较混乱也是困扰档案数字化进一步拓展,影响档案数字化的重要原因。为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正确认识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差异
数字化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归档方式不同。电子档案采用电子编码技术,其具体内容和关键信息可以编辑修改而且不留痕迹,电子档案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档案在建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密保护,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和身份验证,切实避免文件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确保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尽快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标准
新型载体的应用和计算机智能化管理,必然要求信息处理规范和标准化。在实现由传统档案管理向现代信息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即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其标准通常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颁布、实施,这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可靠保障。同时,各单位也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根据自身条件和档案管理的特点制定详细科学的管理标准,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打好框架,夯实基础。
(三)不断改进档案管理数字化系统
电子文档具有与纸质档案不同的技术特性,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制度、标准以及具体实施办法最终都要依赖软件系统来实现,因此要重视以软件系统为中心的电子档案的综合管理方法。在管理系统设计阶段,依据数字化标准,充分综合文件档案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及技术开发部门的意见,统筹协调,通过技术手段把相关的管理性措施纳入系统中,并根据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不断通过软件系统来满足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功能需求,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有效。
(四)加快硬件基础建设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需要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作为载体,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电子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越来越短,如出现老版本不兼容、存储格式淘汰等硬件和软件的过时问题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结果,要及时对系统关键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和升级,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突出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做好数据库建设。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必须严格做到正确、科学、规范。这一方面要求每个档案工作部门必须做到根据制定得著录规则和细则,在搞好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加强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环节的监督、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另一方面,在档案管理数字化过程中,要注意馆与馆之间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数据交换方式、信息分类编码、系统匹配、功能设置和通讯规程等的统一性,从一开始就要树立建设馆际共享的数据库长远目标。
(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应用现代化新技术的业务能力和技能素质的培养。而且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益,要不断督促档案管理者加强档案业务的专业知识、多媒体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做到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和基本的网络信息技术。同时,加强档案管理者的队伍建设,适时引入激励考核机制,为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三、切实加强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档案的保护
电子档案信息的获取和共享必须借助局域网或互联网,不可避免地带来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档案其内容信息具有可变性,且修改后不易被察觉,使得如何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始性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切实加强数字化背景下高校档案的安全性工作,包括防止泄密、防止数据丢失和病毒入侵,是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挑战。要做好上述工作,需把握以下原则:
(一)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法律法规意识,严格按照《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档案资源管理,确保档案管理的高效运作、安全使用。其次,档案管理单位要对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和制定详细的规则和规范,从而规范档案信息者和传递者的行为。再次,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安全意识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了心中有数,时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并重视对密码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另外,对数字化管理人员的配备应严格把关,突出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信息道德品质,又要精通计算机知识,把合格的管理人员委派到关键岗位上。
(二)提高系统安全防范技术能力
一方面,要依托传统的网络信息保密技术,如最常用的是数据密码法在电子档案的建立、使用和存储过程中进行安全保护。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型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方法的功能,进行以下几种防范能力的开发:(1)授权控制。对网上信息用户权限进行设定,设置不同用户对各类信息的访问权限,实行档案信息获取的分层管理。(2)数字签名验证。在计算机网络中采用数字签名,动态验证用户身份与数据的真实性,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防止入侵者假冒、篡改;(3)智能卡技术。根据安全实际要求,可以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安保功能制作集成电路芯片,开发智能卡管理功能;(4)安装防火墙。组织非法用户访问,控制进、出两个方向的通信,借以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网络的攻击,并防止内部网络的用户向外泄密。
(三)严格执行数据备份制度,提高系统容灾能力
影响数字化档案安全的因素众多,有诸如网络黑客、病毒及软件缺陷等,也可能存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存储设备硬件损坏。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电子档案数据备份制度,有效防止这些因素对系统造成损害,确保既有的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档案管理系统发生灾难后可以迅速恢复的数据备份系统。在实际执行数据备份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需要备份的文件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备份中心面临巨大的数据存储难题。如何安全、科学地保存这些数据,是备份工作的关键。可以依托数字档案馆平台,采取海量数据在线存储(如磁盘阵列)和脱机载体存储相结合的办法。
关键词:信息数字化高校档案管理研究分析
一、 前言
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了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始朝着信息化的步伐迈进,这对当代的高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人工纸质记录的方式对档案进行保存,这种方式目前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局限性很强。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已经渗入到高校的管理中去,很多的高校档案管理开始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普及力度还远远不够。很多的高校档案管理依然以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为主,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同时还是降低了工作效率,通过复杂的人工搜索,很难准确找到所需要的档案。在高校大力推进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浪潮中,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其作用已经变得无法被取代。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给我国的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我国的档案管理创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有抓住这一挑战,高校的档案管理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些年国家非常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他们不仅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还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大了科研力度。在新时期下,档案的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它对我国的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的要求。作为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档案保密意识,充满责任心,不能损害高校的利益。信息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我国的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做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提高自己的素质入手。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素质偏低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还阻碍了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标准化的步伐迈进。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单纯地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简单的将档案搜集与整理,必要的时候拿出来供高校参考与使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档案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精密的工作,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颗细致的心,不放过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在工作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我国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着一种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保密意识不强,很多的档案已经不再是档案了,大部分人可以随便翻看或查阅。这种现象对高校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认真研读《档案法》中的相关规定,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计算机系统目前已经开始应用到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但是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比较低,不能胜任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档案管理者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计算机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适应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任务量大,工作效率低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档案信息量比较大,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找出所需要查阅的档案。我国目前的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着以传统管理为主的模式,人员还是依靠纸质记录的方式进行归档、整理,在面对大量的档案管理时,管理人员很难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影响办事效率。高校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性,并采取多种手段改变这种现状。
三、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
(一)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其素质高低与否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作为高校领导一定要全面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学习,使他们具备较强的档案管理理论功底。其次,举办多样化的公益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项严密的工作,管理人员一定要了解《档案法》的相关规定,遵纪守法,不,靠关系出卖档案。对于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对其进行处罚。
(二) 引入高科技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计算机档案管理具有很多传统档案管理所没有的特点,它不仅可以以电子档的形式储存大量的档案信息,同时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检索“关键词”,很快查询到自己所要找的档案信息。引入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高校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对高校的管理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己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强化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学习。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时展的需要,它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同时还可以最大化降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成本,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生汉.基于信息数字化的高校档案管理的分析[J].现代档案管理,2012(9)
[2]李永志.关于对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有关探讨[J].科技管理,2012(1)
关键词:高校 数字化校园 财务预算管理
一、数字化校园环境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园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整合、传输、存储、应用,并使这些数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新时期,数字化校园环境为高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执行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资源的存量和使用情况能够实现数字化处理,为财务预算的编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实时反映,有利于高校各部门领导对项目预算实施动态管理;其次,数字化校园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和高度共享,将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中重视预算事后控制转变为重视事前、事中控制。通过校园网络使学校的各项业务活动均处于预算控制体系中,有利于强化资金管理,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再次,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可依托数字化校园环境建构决策支持体系,改善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信息孤岛、财务信息滞后等问题,在充分整合高校业务流、财务流、管理信息流的基础上,为财务决策提供充足的财务信息资源,从而有利于确保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策略
(一)建立预算管理新机制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数字化校园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当尽快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互相监督、严格执行预算的资金管理新机制。首先,高校不但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预算意识,而且还应不断提高对预算编制部门重要性的认识,并借助预算管理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其次,应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对预算实施全周期的动态管理,掌控好各责任主体的工作业绩和效率,同时还应加强信息反馈,借此来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为下一阶段的预算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可行的预算目标。
(二)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要充分利用资源存量和使用状况数字化的优势,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此,高校在制定年度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调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出各个部门及相关项目在年度内的物资增加预算。具体可从零基预算和项目预算这两个方面着手。其一,零基预算。其是以零作为基底,并从实际需求和可能的角度出发,对各类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金额大小进行逐项审议。通过零基预算不但能够在年初对下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而且还能使高校现有的资源与下一年度准备投入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并按照新的规划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其二,项目预算。这是目前高校财务预算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数字化校园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从购建前的申请、可行性论证到购建和使用以及产生效益这几个方面全都实现了数字化,使得管理者能够从中获得下一阶段各项业务活动对资源的需求及由此产生的效益,这样便可以此为据对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这不仅是下一阶段预算编制的重要前提,也是预算能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三)强化财务预算执行监督
数字化校园的实现为预算的审批和执行工作提供了公开、透明的监督。为此,可借助这一环境来防止人为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制造障碍的情况发生,并遵循先预算、后开支的原则,严格执行先审后支、先批后付的程序,以此来杜绝各类不良的现象发生,如乱收乱报、非正常支出扥等。首先,应按照各个费用项目的金额及性质,分别采用以年为单位和以月为单位的资金控制方式,无预算的开支坚决不予入账;其次,应当认真做好预算指标的衔接和对账工作以及年度的财务状态分析,并借助网上公示的方式,将经费的收支明细和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公示到网上,同时对全年财务预、决算情况进行及时公布,并接受群众监督;再次,应加大预算执行的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定期考核监督制度,并在当月月末对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年末时应摸清各单位资金结余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对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以确保预算执行落实到位。
(四)构建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应当对业务、财务及管理这三大信息流进行整合,并建立起一个全面的数据仓库,这样能够使财务智能决策支持获得有效的资源支持。首先,在建立数据仓库的过程中,应以满足决策支持对数据的要求为前提,通过对校园内各种数据的统一组织、存储和权限管理,形成全面、完整的数据仓库。在数据仓库中,由于财务数据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应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数据的特点,对数据结构进行设计和定义,给出由源数据向仓库进行复制时的清理和增强规则;其次,应建立决策支持数据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建立,能够对各种业务活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测算,基本可以消除各类偶然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仁芝.基于数字校园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一)数据库建设存在问题
很多高校人事档案室已基本配备计算机,条件好的高校配备了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但软件系统未建设或未开发利用,现代化管理硬件设备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作用,影响了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型。数字化管理人事档案的基础是建立数据库。数字化系统管理是将人才信息资源分类存储于数据系统中。目前我国高校人事档案系统建设处于初始阶段,很多高校软件系统未配置,一方面是资金问题。建设人事档案数据库需要一定的资金,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资金不足,系统建设资金未配置;另一方面管理人员水平问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完全掌握系统管理。
(二)缺乏现代化的档案工作者
一支现代化档案管理队伍是数字化管理档案的根本保证。数字化管理人事档案,必须有专人管理和维护数据系统。第一,目前一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员人手不够,专职管理人员较少,大多是兼职或临时工,只能应对日常的管理和查阅工作;第二,具备档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少,专业人才匮乏;第三,系统操作水平不高。很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员计算机管理能力和水平普遍偏低,不能胜任系统管理操作,落后于现代化管理要求。而数字化管理档案对计算机系统操作有一定要求,必须具备信息储存、信息加工、数据处理、数据统计、网络操作和网络维护等能力和水平。
二、数字化管理高校人事档案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
实现高校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首先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培养,灌输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次,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改变守旧思想,主动学习现代化办公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软件系统管理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成为新世纪档案管理人才。
(二)修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例》
《条例》规范了纸质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规则,且强调干部人事档案的保密性,“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严禁任何个人私自保存他人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档案中的“信息化公开”的要求无疑与《条例》相冲突,《条例》只适用纸质档案,未明确数字化管理档案的归档定义及法律效果,未规范数字化管理程序,因此实现数字化管理人事档案必须修订《条例》,才能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合法性,保证高校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促进资源信息共享。
(三)建立数据库
高校人事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必须建立数据库,配置软件管理系统,系统建设可根据各高校发展规模而定,规模大的高校可配置容量大,包容性强,性能好的软件管理系统,容量大的系统适应面广,使用年限长;规模小的高校,可利用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资源丰富的特点,聘请本校软件系统专家开发实用性较强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录入系统时以人为单位,设置格式化分类管理,按十大类设置管理区,如设置职称区、职务区、学历区、业绩区、培训区、工资区、考核区、政治面貌区、健康档案区等。此软件系统开发经济实用,学习操作方便,有利于系统的更新与维护,数据库的建立是实现数字化管理档案基础。
(四)强化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第一,遵守管理程序。高校人事档案数据库,必须严格遵守管理程序,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系统。正确、真实、全面输入人才信息,进行系统分类、录入、数据统计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程序;第二,规范操作。人事档案数据库需定期变更数据信息,在保证人事档案数据库完整、真实和准确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档案信息,同时发现错误信息必须及时修正,数据库维护及更新时,必须及时记录更正内容,注明更正信息原因、原信息内容及更新后的信息内容,记录更正人,更正时间及地点;第三,及时更新系统。系统陈旧是导致信息丢失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减少人事档案数据信息的丢失,必须更新管理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数字化管理和技术处理,采用备份存储、拷贝备存、仿真、保护原载体等措施,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在新技术条件下优质保存、快速检索、有效利用;第四,及时处理系统信息。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将原纸质档案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进入数字化管理系统,为保证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多方位利用和备份存储,必须利用一个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另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来保护档案数字化管理,做到有备无患,延长数字化档案信息寿命;第五,数据的转移。为保证存储的数字信息能及时正常读取和输出,必须将重要的档案信息进行备份存储,有时必须对数据信息进行转移,这是在原信息格式或其它硬件、软件无法正常操作情况下,进行数字信息格式改变,以便保证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不被遗失,使数字信息从原有的技术环境迁移到新的技术平台,对保护数字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