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建议

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档案管理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学校传统的档案管理在应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弊病,这种种弊病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时间较短,其中存在的弊病较多,因此,探究其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实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以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为基础,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促使档案内容实现数字化,促使档案传递实现信息化。其中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含义有三层:其一,促使档案内容实现数字化,以便于信息的读取与存储;其二,实现档案信息传递、接收、储存、利用的一体化,提升操作的便利性;第三,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增强信息管理的便利性,提升信息的利用率。由此可知,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也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含义是在扫描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以安全性、效益性和规范性为原则,将传统的档案内容转化为电子档案进行保存,从而构成一个有结构、有秩序的档案信息库。第二,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管理机构以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为平台,以网页主页的方式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提供相关服务的服务型网站,其功能为交流、服务与宣传,其构成内容为机构信息、资源信息、工作信息和服用利用信息等。在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网站建设是重要步骤。第三,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是一种远程获取档案信息的方式,其建设的目的在于促使用户能够以便利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其特点为:在功能方面其中心是存储;在运行方面实现信息存取的网络化;在存储方面以无形的信息方法完成。

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较短,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重视程度较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受到的重视程度本来就比较低,学校相关领导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完善,导致在其中投入的精力不足,投入的经费不够,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最终影响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第二,人才队伍不健全。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长期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方面已经形成定性思维,对信息化管理这种新型档案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比较低,接受效率比较低。同时,因为相关的培训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使得原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出现固步自封的现象。再加之,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实现有效的引进,人才队伍不健全,最终影响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第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受到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影响,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被纳入政府工作体系,所以在学校档案管理方面也没有相关的规定,使得学校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最终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三、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升重视程度。首先,教育部门要针对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召集学校领导召开相关会议,促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端正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进而提升全体师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充足的精力、人力和物力,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奠定良好的条件。

第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人才是决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做管理员,更好成为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和“百事通”。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档案管理员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数据库能力,紧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学校要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培训,号召全体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并制订定期考核计划,对于未能通过考核的档案管理员对其进行再教育,如再次考核不过关,就予以辞退处理。除此之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还要积极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人才,做好信息化档案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工作,带领全体档案管理人员提升信息化建设素养,以最终建设一支高素养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以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三,完善制度建设。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产生阻碍的因素之一就是不规范的制度。建设规范的制度,要处理好标准化制度和规范化制度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相互协调,共同进步。首先,要建设一个具有统一性的网络目录标准。因为档案内容较多,形式多样,录入标准和管理标准不统一,导致查阅困难。因此,要完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要统一档案管理标准,以便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查阅使用效率。其次,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比如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重要场所的进出制度、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运行制度等,以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管理。

第四,完善数据库建设。首先,要搭建一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以《档案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规范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学校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其次,要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联合学校的其他部门制定档案管理的联合目录,并形成完善的网络系统,以便于实现一体化管理,以便于实现资源共享。第五,完善硬件设备的配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硬件设备,因此,为了推进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实现,完善硬件设备配置是关键。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要将所需的硬件设备进行统计,将其上报给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要尽快予以审批、拨款,完善硬件设备的配置,以完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学校档案管理模式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缺陷,不利于实现学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利于提升档案的利用水平。因此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档案网站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程度较低、人才队伍不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从提升重视程度、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制度建设、完善硬件配置、完善数据库建设五个方面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静.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问题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4,(9):98.

[2]陈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失范”与相关对策分析[J].卷宗,2014,(5):45-46.

[3]马美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3,(23):95.

[4]李嵘.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3,(22):240-241.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社会的信息意识都在持续增长。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高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信息化建设,这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声。

所谓高校档案,是高校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各种文字、图像等不同载体的原始记录。毋庸置疑,高校档案能够全方位地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这样才能使利用者不受时空限制而获取和沟通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1.思想观念有待改进

时代在不断变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然而,部分高校领导并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其没有制定统一、长远的发展战略,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片面认为档案工作只是高校的附带工作,对高校发展无关紧要。这种认识偏差使他们产生等、靠、要的惰性,不利于高校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

2.管理手段亟待加强

由于高校领导的不重视,所以档案室(馆)的资金比较短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明显滞后于现实需要。从目前来看,我国不少档案管理工作依旧使用手工操作,缺乏相应的信息化设备,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时,有些高校档案室(馆)虽然已经建成规模不等的档案数据库,但是大多各自为政,利用率不高。还有些档案管理软件过于深奥,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无从下手。

3.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提升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对社会发展不可或缺。人们都希望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包括档案信息。但是一些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明显不足。他们虽然已经意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人才、经济或者其他因素的制约,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明显较为缓慢,档案检索大多沿用卡片式、簿册式等,信息数字化进程尚未完全启动。

以上种种问题直接导致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导致信息化建设进程受到阻碍。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迫在眉,势在必行。

二、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诸多层面,比如信息库和信息网络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以及高校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等。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广大师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意识引领行动。诚然,没有高度重视,怎么可能带领行动发展?在目前形势下,必须提高高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领导要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制定相关发展计划,从档案事业的具体环节出发,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为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高校还要强化宣传力度,创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良好氛围,使高校所有成员都正视档案事业的价值。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展览、编辑档案信息化工作简报、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等方式予以实现。另外,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主动改变工作角色,不要将自己定位成档案“保管员”而是应该努力成为“社会知识的提供者”、“社会记忆的塑造者”,改变落后、僵化的工作方式,树立长远眼光。

2.加强档案室(馆)的硬件和数据库建设

硬件和数据库建设是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基础。首先高校要对档案室(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相关硬件设备,比如图文影像扫描、备数据库服务器、数字音像制作系统、微缩系统等,方便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室(馆)的数据库建设。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不断推广,电子文档和无纸化办公开始在社会范围内普遍应用。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文档具有诸多优势,可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所以,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推进档案数据库建设,借助计算机对档案进行处理。档案工作人员要注意鉴选传统载体档案,考虑哪些传统载体档案需要数字化,一般而言,对于利用价值较高的档案应该进行数字化转换,以便使社会大众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还有对破损严重、形成时间较早的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以免珍贵档案缺失。

3.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要顺利开展,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档案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等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足够高的信息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档案的意识。试想一下,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信息技术,不懂文字处理软件,怎么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所以,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也是时代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外出参加计算机知识培训,接受脱产培训或进行在职学习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再教育,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英语学习,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跟上时展的步伐,尽快适应信息化工作的种种要求,促使他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总之,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高校档案记录着高校的发展进程,凝结着广大师生的智慧与汗水,是高校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进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推动信息资源现代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认识,采取手段,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凤华,袁继军.高校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整合交换的策略及应用[J].档案学研究,2011,(1).

[2]王美琴.我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1,(1).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3篇

高校毕业生信息化就业

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学府也在不断结合自身情况推进信息化建设。而就业工作不仅是对外联络的出口,更是学校毕业生的出口,信息化任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就业信息化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就业管理、就业指导、市场联络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整合,对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来提高高校就业管理服务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调控能力,改进高校就业工作业务流程、工作机制及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大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教师提供简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一、当前高校就业信息化的现状

1.高校层次不一,导致现有高校的就业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国内985高校、211高校的就业信息化程度普遍比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高出不少,这主要取决于不同高校间的人员素质、管理理念、经费资源等。而信息化的建设,恰恰受制于这几个方面。

2.随着国家、教育部等地方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就业信息化的建设做为就业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越来越突出。全国各地高校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很多高校在就业工作流程、工作机制都未完全理清的前提下,盲目推进信息化建设,并未达到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的目标。

3.部分高校就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部分高校在就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根据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理顺工作机制,简化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市场招聘、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就业派遣的全过程管理。在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就业信息化平台,但是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平台的用户,特别是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对就业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信息化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并服务于他们的实际需求。

二、当前高校在就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

1.表面口头重视,实际投入少。由于教育部对于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都在做推进就业信息化工作。但是不少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以及人员投入较少。或者只重视表面工程,所谓的信息化工作只是修改就业中心门户网站的页面而已,并未对核心的就业系统及数据库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2.高校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由于就业信息化的数据来源于本专科学生或研究生管理部门,而这些部门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由于体制及工作机制的差异,学生数据字段标准不一、且就业信息化所需要的一些关键字段缺失,导致学生数据的正确性大大降低,极大增加就业工作信息化的工作量。

3.高校部分工作人员思维模式僵化。高校不少就业工作的老师年龄偏大,思维模式僵化,不愿意对现有工作模式进行改变,对新鲜事务较为抵触,由于这些老师的不配合,导致就业工作信息化推进缓慢。

4.高校就业主管部门部分行为限制高校信息化的推进。由于就业主管对就业信息数据字段要求的不断变化,造成现有高校需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不断修改增加数据库字段,从而给信息化平台带来不稳定性。

三、高校就业信息化的建议

虽然现在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就业信息化的推进是大势所趋。高校就业部门作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们搭建信息化平台。高校就业信息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进:

1.对就业部门工作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传统的就业内容主要包含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就业管理三大块,需对其中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分,特别是对事务性工作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将部分工作通过信息化平成。

2.做好用户群体的调研工作。如何使信息化取得成功,用户群体的满意度非常重要。就业信息化的主要使用对象分别为用人单位、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信息化建设之初需对不同是使用对象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从而明确其需求,再根据实际情况,使信息化建设能够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

3.保证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有效投入。高校就业信息化工作不仅仅是个短期的工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就业的信息化工作也要能够不断地根据社会要求进行调整适应,所以必须保证人才、财力、物力的持续投入。在搭建好信息化平台之后,还要根据就业业务流程的调整进行系统改造,并对部分功能模块进行优化,同时根据数据量需对数据库及服务器进行适当升级。

4.做好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使用者的素质能力。相对于用人单位和学生来说,不少高校老师的信息化能力较弱,而其作为就业信息化的主要使用者需对其进行完善系统的培训,保证其能够熟练、快捷使用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

5.与学校职能部门合作,建设信息一体化大平台。就业部门需与其他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实现资源数据共享。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式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平台,需要树立开发合作的态度,通过信息化建设,使学校巩固现有社会资源,开发新的社会资源。

总地来说,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当前就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如何提高就业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还需花费较大的功夫。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当前的就业信息化水平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需要,发展道路值得进一步探索。通过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进行后续开发,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平台的服务功能。真正实现教育部所要求的“资源共享、信息、网上求职、远程面试、指导服务”五元一体的信息化就业模式,促进充分就业,并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毕业就业生进行跟踪反馈,进而推动高校就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祝治国.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北方经济,2010,(8).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信息化 现状 对策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深层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暴露,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综合平台。高职教育信息化基本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了网络学习与其他学习形式相互沟通的体制和网络课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具体来说,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内涵为用现代信息技术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架起一座无限开放的平台,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沟通和交流,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将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把学校建设成一种充满信息、方便学习者获取信息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

2.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引八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

高职院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模式,许多院校的教师对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教学环境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因此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偏见和盲目性。有些高职院校认为只要建设就有了信息化,甚至把建设搞成形象工程,而忽视了搭建信息化应用平台和系统管理;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会使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就足够了,而不去思考如何使用网络促进和改变教育教学,忽视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的变化;高职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比较低,孤岛现象比较严重,缺乏系统性开发和利用。有些院校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意识淡薄,忽视校园信息化工作,校园网建设和应用严重滞后,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2.2信息化建设组织不得力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信息化管理有别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更多的是技术管理和协调管理,因此需要一个定位明确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少高职院校对信息网络管理机构的定位不够明确。如有的学校将机构挂靠在院办、教务处、科研处、宣传处或图书馆等部门,也有的放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极少数学院为此成立独立的部门。如果机构无法正确定位,将造成机构的性质和职权无法得到认可:再者,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管理的组织来落实这项工作,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将得不到统一的规划。目前高职院校各院、系、部等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往往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信息交流很少,形成了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造成各部门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有效开展。

另外,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园网建设中往往忽视信息化规划工作,如在规划设计学校校园时很少考虑校园网建设,楼宇之间和楼道内缺乏科学的弱电系统和布线管道,给校园网的实施带来困难;在网络设备和软件建设上也缺少规划和预测,使网络设备的扩展和管理不一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建设过程中忽视网络信息安全的规划和配置,导致网络使用中出现较多的安全问题和故障。

2.3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教师是信息技术的传播者,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信息化技术素质。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有些教师不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工具:有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有困难,不能运用网络获取、组织教学信息:有些教师虽然能运用软件组织教学,但存在着平辅直叙、方法单一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等文件。先后推出”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教育工程(“ITAT教育工程”);由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信息化培训I认证管理办公室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JT类专业协作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参与研发的“CEAC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双证专业和课程项目”和“CEAC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公共课程教改方案”i国家级1T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鉴定认证项目,国家信息网络技术水平认证(NCINE)。然而目前,只有少部分高职院校把信息化教学列入教改课题和教改内容之中,教育信息化的利用存在着盲区。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存在技术障碍,学校行政人员不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办公管理软件,高职院校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也成为制约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障碍。

2.4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大、周期长的工程。除建设投资以外,学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购买网络设备、完善校园网都需要有较大的经费投入。现在的高职院校普遍底子薄、经费紧张。教育信息化是非营利性质的,与企业信息化不同,教育信息化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发展。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正严重困扰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5信息化标准不统一

目前,高职院校缺乏一套全国统一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从而导致校内、校际间信息系统彼此不兼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上级机构在向高职院校采集数据时采用的数据标准往往不统一,无形中加大了高校的工作量,也影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如果有一套统一的标准,那么各个高校就可以建立一个标准统一的数据库,根据不同主管部门的要求随时调用相应数据。

不但高职院校存在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不统一问题,全国各级各类院校也是各自独立、孤军奋战,教育信息资源不能适时交流,教育信息资源重复开费严重。也制约了高职院校信息化效益的发挥效果。

2.6信息化管理与协作难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管理与

协调问题.比如有的学校,几个部门同时搭建平台,相互不兼容,造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也缺乏校企之间的合作,经验缺乏。对于合作企业来说,参与信息化项目往往是短期行为,实施完就走人,导致了高校对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不信任。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高校依托自己的技术优势,逐渐排斥企业的参与,这样以来就又制约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

3.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体制

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强使用信息化手段的意识。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部署、安排教学工作,加强信息化的利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院领导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学校应该按照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对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加快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建设规划中要兼顾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首先要准确定位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信息化管理机构职权范围,成立独立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统一实施。只有实现了集中管理,才能切实做到分工协作、规范管理。同时,还应该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可以在信息化建设时成立领导小组、专家小组以及实施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领导、组织、协调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专家小组负责对工程的技术路线、方案和产品选项等重要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评估、论证和指导;实施小组负责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包括调研、需求分析、规划方案设计、标准的制定、组织培训、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等。另外,各系部、处室、学院还应该设立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联络员以便于管理和协调。由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真正做到数据集中,设备集中,应用集中,系统集成。从而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3.2加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本要素的构成,应该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我们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着眼未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制度、信息化维护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建立校园信息化评价体系,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实施办法、运行机制的职权、细化部门信息化的职责、校园信息化使用效果的测评等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负责制、协商和执行制度,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建设有序、管理有方、高效运行。高职院校信息化项目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同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加强校企合作,广泛和相关企业建立交流平台和信息交流通道,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探索出一条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良性机制,利用双方优势实现“共赢”。

3.3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力军,学校应通过有效途径尽快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建议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成立一个专门的教师培训中心,每年定期组织针对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竞赛等各种形式使大家真正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切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同时还应该不断丰富教学信息资源,建立师资库、学生库、教材库、档案库等,不断收集教学素材,制作或购置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业务应用水平。

3.4建立相对稳定的投资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信息化投资力度,建立相对稳定的投资机制。如学校可以建立校园信息化基金,把学校的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信息化建设之中,做好经费预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保障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

促进高校的信息化,政府也责无旁贷。要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持续性,国家应从财政上加大支持。政府可以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建立起“政府投资、学校筹资、社会引资、银行贷资”的多元投资体系,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开辟财源,提供物质支持,保证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3.5统一和制定行业信息化标准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人事档案; 信息化管理; 对策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作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管理成为高校人事档案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人事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师资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必将为整个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信息依据,积极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档案管理过程的网络化,对高校人事工作中产生的各类信息,特别是对教职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产生的丰富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加工、检索、传输,为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提供即时高效的服务,以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它包括: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人事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人事档案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1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

实现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得到高校领导班子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切实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目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来看,由于高校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财力及人力投入不足等各方面问题,会限制人事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使之与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无法适应,使人事档案在高校管理与改革中无法发挥其积极作用。

1.2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业务规范指导体系

人事档案记载的信息非常丰富,时间跨度也大,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人事档案中的信息常常会或多或少有点差错,数据前后不一,甚至有时一种信息有几种不同的记录,如何能让这些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顺利的解决,使原始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做到很好的衔接,并且在数据库建设的同时解决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业务规范指导体系,使从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与方式方法的指导,从而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科学、缜密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数据库。

1.3缺乏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大多年龄偏大,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较差,不适应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建议

2.1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充分认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稳妥地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大财力及人力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人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进行建设。

2.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指导体系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所以无法照搬传统手工管理阶段的制度,必须结合各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特别是人事档案,其内容直接涉及个人的基本情况和隐私,所以更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1]。 转贴于

2.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能力,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熟练应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的能力。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档案管理理论素养及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要在意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适应新的服务需求。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习惯和劲头,以便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规范、标准、高效、高质地工作[2]。

3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提高其质量和效率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只有不断创新,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人事档案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要因校制宜,用信息建设思想总揽全局,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历史性跨越,从而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高校信息化同步发展,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