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速公路;取土场;弃土场;水土保持;监理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19-01
公路工程监理促进了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的公路监理侧重于公路建设本身,对公路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关注过少,作为公路工程首要环境问题的水土流失,同样如此。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很大,少则几平方公里,多则几十平方公里,甚至更大。工程建设所造成的临时占地、料场开采、基础开挖、弃渣堆放、移民安置等一系列水土流失现象十分突出。若水土保持措施不落实,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轻则影响工程正常运行,重则将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预防和减轻公路建设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关键在公路工程的施工期。一般说来,公路工程的施工期普遍较长,如果在施工期对水土流失不予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避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从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投资来说,水保投资主要以间接费用的形式计入标底,而水保工程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比较少。
一般说来,工程建设单位不会主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基于此,在公路建设中必须强制推行水土保持工作,建立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和水土保持监理制度,强制推行水土保持监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因此,实施公路工程水土保持监理是十分必要的,是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
2.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
在公路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程师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合同文件、放样数据以及法律法规等各个相关方面的材料,并积极的督促承包人及时的提交必要的施工组织计划。其次就是需要在各项具体的工程开工之前按照合同当中给出的规定和要求来审核和批准水土保持方案。最后就是要要求和督促承包人在施工测量完成之前做好合同图纸当中各项结构物的现场校对和补充,以便于在后期的施工过程当中能够及时的进行补充测量,以求最大程度的完善高速公路工程的原始资料。
取土场的施工需要对工地现场进行开挖,改变了现场的原有地貌,因此,场地开挖过程就是对现场环境破坏的过程,主要是因为取土导致植被破坏所引起的地表、水蚀、岩体风化、坍塌以及滑坡等,这样一系列对环境的破坏不仅仅对环境本身有着较大的影响,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危机到周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正是因为这样,在对某公路取土场位置进行选择时,首先就要保证尽可能的远离村落和民房,除此之外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拆迁电线杆等各种生活、生产设施。
3.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监理
3.1取土场
(1)取土场施工工艺说明。我公司在对某工地取土场现场研究发现,在进行取土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有两种可行的方式,可以沿着等高线取土,也可以切坡取土,不同的取土方式对应着不同的防治措施,下文当中分别叙述。等高线取土实际上就是将一些局部凸出的小山头取平,这样一种取土方式的显著优势就是在现场不会形成临空坡面,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就只需要整耕即可,这样一种方式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程实际的工作量和水土保持的工作量,在经济上有着较好的表现。其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所述:清场、剥离表土、进行临时防护、整平、反耕绿化。切坡取土当中主要就是要把握好切坡取土所造成的临空坡面,不能够过于陡峭,其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所示:清场、剥离表土、进行临时防护、护坡、整平、覆造、绿化。
(2)取土场监理要点分析。取土场建立要点的分析应当基于具体的取土步骤来进行:在进行清场的阶段,主要就是需要将取土场表面的一些树枝、杂草以及其他的体积较大的杂物清理干净,为后续的表土剥离工作做好准备。表土剥离阶段的工作则是剥离场地表面之上厚度约为30 cm的耕植土进行丢弃和堆放。在截(排)水沟的建设阶段中,则包含着两个大的方面的监理要点,一方面是监理工程师需要在承包人申报截(排)水沟开工申请之后对其施工工艺、自检材料以及施工条件等进行检查,并在合格之后进行批示,另一方面就是监理工程师一定要高度重视砌筑体高度、砂浆标号等一些重要参数的复核。在护坡的建设阶段则需要综合性的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工程措施采取的是浆砌石护坡,监理要点一方面是尺寸、高程等基本的参数,另一方面就是砂浆稠度等技术参数;植物措施则是植树种草,要点主要有三点:一是清场要干净,二是植物品种选择要合理,三是后续的养护工作要到位。
3.2弃土场
(1)弃土场施工工艺说明。弃土场包括平地起堆弃土、坡面弃土和沟道弃土三种具体的形式,考虑到本项目处于高原,沟壑纵多,耕地缺乏,故一般不考虑平地起堆弃土场地,而选择一些无天然河沟,会水面积较小的山沟或凹地作为弃土场用地,条件受限时也可选择坡面作为弃土场用地。坡面弃土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清场、剥离表土、临时防护、挡土墙及排水沟建设、土地平整、绿化。而沟道弃土的工艺流程则应当为:清场、剥离表土、临时防护、护脚与浆砌石护坡、四周排水、土地平整、绿化。
(2)弃土场监理要点分析。通过上文当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该高速南段弃土场在一些基本工程的建设措施上和取土场是一致的,下文当中主要阐述弃土场自身独有的监理要点。弃土场建设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要保证渣体本身的稳定性,基于此,就需要在施工当中严格而有效的控制好堆渣的程序,并在此过程当中确定好边坡的坡度问题,尽可能的采用渣料自身的稳定性来保证其弃土场整体的稳定性。拦渣墙一般情况下就选择整体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的浆砌片石拦渣墙,这主要是因为这样一种拦渣墙具有可靠性好、断面小和造价低等显著的优势和特点。监理工程师在对此进行监理的过程当中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一是要对已经测量放线的一些构筑物的位置、规格、尺寸以及地基处理情况等进行检查和掌握;二是要随时对所使用材料的规格、稠度等技术性参数进行抽查;三是要对构筑物的实际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合同以及规范的要求进行确认。
(3)弃土场的恢复。弃土场应按照其使用的周期分为永久性弃土场和临时弃土场这样两类,弃土场的恢复就是针对于临时弃土场而言的。在临时弃土场经过上述的整平和反耕之后,就应当根据其实际的地质情况措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尽可能的对其生态状况进行恢复。
4.交工工程及缺陷责任期监理
监理工程师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来对缺陷责任期进行确定,且起算日期为工程交接证书上所标明的时间。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进行的过程当中还需要经常性的对取土场、弃土场的水土保持工程状况进行检查和确定,并真实记录工程交接和证书签发以后的全部工程缺陷实际情况,并指示和监督承包人对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修复,直至最终得到合同以及规范当中给出的要求为止。
5.结语
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水土保持及环境监理工作的逐步完善,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最终会完全融人公路工程监理工作体系之中。实行水土保持监理对保障交通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水土保持监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完善水土保持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利于保证项目区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富春,公路工程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监理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12).
关键词:高速公路;土保持;土流失;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黄陵至铜川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包茂线(G65)在陕西境的一段,起点位于黄陵至延安高速起点黄陵立交,经过宜君县、区、印台区、耀州区,止于铜川新区陈家塬附近,与现有铜川至西安高速公路、包茂线铜川至西安一级公路相接,项目推荐方案主线全长108.33公里。主要跨越渭北高原沟壑固沟保塬区、陕西丘陵沟壑坡沟兼治区,这些地区是陕西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1. 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1.1水土流失成因
水土流失是在不同的条件下, 当外应力的破坏大于地表土体抵抗力造成的。,概括起来主要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气候、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成为水土流失的客观物质基础。人为因素是指受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 尤其是开发建设项目的施工建设, 加剧了水土流失的规模和危害。
黄陵至铜川公路工程所在区域属于水土流失中度侵蚀区和微度侵蚀区,线路沿线地貌类型主要为黄土台塬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中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44~709mm之间,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重力侵蚀。由于项目建设分项工程多,建设过程中扰动类型多、动土量大,各个工程区即:道路工程区、料场区、施工临时占地区域等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新的水土流失。
1.2 水土流失的危害
工程建设必然会占用大量土地, 土方的开挖堆填破坏了地表, 改变了原地貌。本次改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对地面表层结皮的破坏以及大风季节临时堆土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路建设过程中不仅使项目建设区的地貌植被遭到破坏,而且施工场地周边的植被会受到不同程度地损坏,公路建设呈线状布置,其路基、站场开挖和填筑、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临建设施占地都会不可避免地占用土地资源,扰动原地貌和地表土层,破坏地面植被。工程占地类型大部分为黄土高原, 地表基本无植被覆盖, 表层土壤结皮一旦被破坏, 土壤风力侵蚀强度将达到强度, 靠自然力量很难恢复。工程建设期在料场工程区等集中开挖、堆置和碾压区域, 若不采取防护措施, 大风天气将会产生扬尘, 对当地和周边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2.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项目区属于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项目区主要跨越渭北高原沟壑固沟保塬区(高原沟壑强度、中度侵蚀区)、陕西丘陵沟壑坡沟兼治区(丘陵沟壑次生林不明显、微度侵蚀区),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000-2000t/km2•a 和200-500t/km2•a。该区土壤容许侵蚀量为1000t/km2•a。项目区是陕西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3386km2,占总土地面积3882km2的87%,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3809t/km2•a。,年均流失泥沙量达到580万t/km2。
3. 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公路建设过程中不仅使项目建设区的地貌植被遭到破坏,而且施工场地周边的植被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坏,结合本工程地形特征,本项目各个分项工程直接影响区的确定方法和面积如下:
(1)公路主线、连接线两侧直接影响区:包括路基、桥隧及连接线等工程占地。主线、连接线施工影响宽度以路线征地范围两侧各5m计;交叉工程按征地外侧5m区域带状区域计算;桥梁工程影响范围参照水利部已批复的同类工程,以桥梁中心线向上游50m,向下游200m计算直接影响区,隧道进出口段按上边坡5m、下边坡8m范围计算。上述直接影响区面积为162.06hm2。
(2)场地周边直接影响区:①通过对和弃渣场位置的查勘,弃渣场占地面积较大,且地形地势在堆渣、过程中将会对周边造成影响。影响区按上边坡5m,下边坡20m宽度计算,全线25处弃渣场,直接影响区面积1.67hm2。②施工生产生活区,本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生产生活区需要布设大型机械、材料堆放及施工人员临时工棚、混凝土拦合场等临时施工场地,影响区主要在施工场地外4m范围,施工生产生活区影响区面积0.39hm2。③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按征地外侧2m计算,直接影响区面积为21.00hm2。
在预测期限内,项目建设区原地貌植被状态下水土流失量为102853t;该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59206.2t,其中各类工程施工准备及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为197509.6306t,自然恢复期61696.57t;扣除原地貌水土流失背景值,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156353. 2t。
4. 水土保持措施
3.1 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要做好:路基工程施工临时防护和土堆放场临时防护。
3.2 弃渣场区工程措施
主要做好:土堆放场的防护及覆盖措施;临时排水措施;弃渣场土地整治、复耕及绿化等系列工作。
3.3 临时工程防治区
主要做好:施工便道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场地水土保持措施。
5.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的评价
建设项目区内除公路占地外, 大部分遭到破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已得到恢复和治理。根据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 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等因子, 雨季中减少了开挖面,土料随挖随运;暴雨期,用塑料布和草包覆盖新开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塌崩。经过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 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治理, 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的弃渣、可能新增的土壤流失量也得到有效防治, 同时, 责任范围区内原有水土流失程度得到有效控制, 保土能力明显增强, 促进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6. 结语
实践证明,黄陵至铜川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设施是完善的,工程和植物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是成功的;因地制宜,根据路段情况不同,采取不同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稳定和防治水土流失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对改善环境、美化公路、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 楠.浅谈高速公路绿化[J].山西建筑,2009,35(16):356~357.
[2]师利明, 付红豆, 马智峰. 公路水土保持方案中取土、弃渣量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S]. 中国水土保持, 2008, (4) : 42~ 441.
[3]杨衡,洪传勋,马英武,尹晓静. 新疆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探讨――以S236 公路为例[J]. 新疆水利,2010(4):14~16.
[4]陈宗伟,包卫星, 张翔, 王金娟.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监测调查与评价[J]. 交通标准化,2010, 232(11):170~174.
关键词:边坡治理 生态环境 香根草技术 普通绿化 挂网喷播 功能与造价
1. 前言
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因开挖或填方所形成的边坡,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的丘陵地带,形成的边坡更是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何治理这些边坡,成为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工艺多是采用浆砌石挡墙、砼拱杆、锚杆(桩)或喷浆固坡等硬性的土工工程措施以及少量的路树绿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已不仅仅只是考虑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绿色景观的社会效益,更需要考虑水土保持的生态环境效益。因此,“生态技术”方案成为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一项新兴的应用学科得到规划设计者的重视。然而,由于跨专业、跨学科的因素,许多设计误将普通绿化当做水土保持应用,因而出现更多的重复投资,从而导致工程预算误差过大,更为后期的工程养护管理带来较多的麻烦和维护费用。
笔者从植物学的角度介绍“生态技术”中的几种不同方案,以供规划设计者参考。
2. 生态技术的概念
“生态技术”指的是在工程建设中采用相关的生态植物(如不同的乔、灌、草、藤等),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混合配置后,对开挖或填筑所形成的边坡进行植被恢复的一种综合技术应用方案,它包含了绿化景观、固土保水、防止浅层滑坡、塌方等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3. 生态技术的种类
在目前的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可供选择的生态技术方案大体有“普通绿化”、“普通喷播”、“挂网喷播”、“香根草技术”和“干根网状护坡”等五种,详见表一。
表一 生 态 技 术 的 种 类
项目
种类
内 容
应用范围
主要材料
特 点
缺 点
普通绿化
(铺贴草皮)
在相对平缓和规整的土质边坡上铺贴草皮
土质边坡稳定、平缓、规整,土壤营养成分中等水平,无特殊要求的普通绿化带
冷季型草坪或暖季型草坪
施工方法简单、快速;成坪时间快、景观效果明显;工程造价成本低,单位造价约为6~12元/m2。
固土保水能力低,容易被雨水冲走;铺贴时与土壤接触不紧密,易干枯死亡;在坡度较大或岩石较多的地方不能使用
普通喷播
在不易铺贴草皮、有一定坡度比或强风化岩石地区,采用草种、粘合剂、营养液、纤维质等物质混合后喷播植草
土质边坡稳定、有一定坡度、但不规则,土壤和强风化岩石成分较多,土质营养成分要求不严
冷季型草种或暖季型草种、粘合剂、纤维质、保水剂及营养液
施工工艺简单、对施工区土壤的平整要求不高;景观效果整齐、统一;根据业主的要求,成坪时间快慢和功能可以选择和调整;工程造价成本低,单位造价约为5~10元/m2
固土保水能力低,容易形成径流沟和侵蚀;施工单位容易偷工减料做假,形成表面现象;因品种选择不当和混合材料不够,后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或冲沟
挂网喷播
在弱风化的岩石地区,且工程面大于70°的高陡边坡上采用挂网(土工网、铁丝网等),再将草种、纤维质、营养基质、保水剂等物质混合后高压喷植草坪
弱风化岩石边坡、坡度陡峭大于
70°以上,土壤和营养成分极少
铁丝网、土工格、固钉、草种(同普通喷播)、粘合剂、纤维质、保水剂、营养液及泥碳土
施工技术相对较难,工程量较大;解决了普通绿化达不到的施工工艺效果;不受地质条件的限制
喷播的基质材料厚度较薄,被太阳照晒后容易“崩壳”脱落;喷播的基质材料厚度较厚,重量过大,则挂网容易下掉;工程造价较高、投资较大,单位造价约为60~110元/m2
香根草技术
由香根草与其他根系相对发达的辅助草混合配置后,按正确的规划和设计种植,再通过约60天专业化的养护管理后,很快形成高密度的地上绿篱和地下高强度生物墙体
不稳定边坡,坡度较大介于20°~70°之间,表层土易形成冲沟和侵蚀、容易发生浅层滑坡和塌方的地方
香根草、百喜草、百幕大草、土壤改良剂、香根草专用肥
根系发达、高强,抗拉和抗剪强度分别为80Mpa和25Mpa能防止浅层护坡与塌方;生长速度快、拦截能力强,能减少表土73%的地表径流,拦截98%的泥沙;极耐水淹(完全淹没120天不会死亡)、固土保水能力强;叶面具有巨大的“蒸腾”作用,能尽快排除土壤中的饱和水;无性繁殖特点、不会形成杂草;施工不受季节影响;工程造价适中,比传统浆砌石略低,单位造价约为30~40元/m2
地上绿篱较高、缺少草坪的景观效果;不耐阴、不能与乔木套种;只适合长江以南的地区应用
干根网状护坡
将适宜的树干材料呈网状间断横卧埋入边坡土中,入土部分干材两侧生根,暴露部分萌芽成林
干旱、少雨、缺水的土质边坡,土壤条件相对较好,不受坡度大小影响,但受施工季节影响
适合当地物种的乔、灌木。如柳树、杨树、榕树类或沙棘、红树等,以及相应的营养肥料
施工方法简单、网眼大小易控制;材料存活率较高、生长发育快;造价适中,单位造价约为15~20元/m2
材料选择和贮存较麻烦,基本技术要求高;固土护坡效果体现的时间相对上述VGT方案较长;施工受季节的影响较大
4. 生态技术方案的选择
上述五种生态技术方案在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方案的选择上有较大的不同。同时,由于这五种方案的选材和施工工艺不同,其产生的生态功能效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第二及第三种方案是普通的绿化景观方案,仅具有美观的价值,而第三种方案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制约,施工工艺相对较难,因而施工成本远大于第一、第二种方案。
第四、第五种方案则是抗滑护坡和水土保持方案,不仅具备恢复植被和绿色景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具有固土保水和防止浅层滑坡与塌方的功能。
在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可从下面三点来具体选择合适的方案。
1)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选择
地质条件良好、坡度比较平缓、土壤成分较好的地方,通常可选用第一、第二种生态技术方案(铺贴草皮与喷播绿化);
地质条件差、弱风化或未风化岩石多、坡度大于70°以上的地方,常采用第三种生态技术方案(挂网喷播);
介于上面两者的地质地形条件下,可选用第四、第五种生态技术方案(香根草技术与干根网状护坡);
地质条件不稳定、容易出现浅层滑坡或塌方的地方,可以选择第四种生态技术方案——香根草技术,以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传统的浆砌石挡墙、菱型砼拱杆或喷浆护坡工艺。
2)根据生态功能条件选择
绿化景观效果为主,通常选用第一、第二、第三种生态技术方案;水土保持效果为主,可以选择第二、第四、第五种生态技术方案,其中第二种方案中主要是调整植物品种,选用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草种;固土护坡效果为主,可选择第四、第五种生态技术方案,其中第四种方案常用于长江以南的地区,而第五种方案则常用于北方或西北地区;防治浅层滑坡与塌方为主,只能采用第四种生态技术方案——香根草技术。
3)根据工程造价选择
前面所述的几种生态技术方案的工程造价是保质保量的基础价格,它包含了基本的材料、人工、税费和利润成本以及施工难度与设计调整的幅度范围(但未包含植物材料的死亡损耗和远程施工的费用)。因此,可供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设计和预算时参考。若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低于该幅度范围,则必然在施工中发生偷工减料的行为(后面施工监理中详论),生态技术方案的质量必然得不到保证。因此,工程造价的选择,也是生态技术方案选择和应用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5. 生态技术方案的应用
选择了合适的生态技术方案后,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实施应用,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
行控制:
1)确定工程造价
当生态技术方案选定以后,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施工点的工程情况(如气候、季节、土质、营养、边坡比、施工难度、附近水源及交通等)确定工程造价,个别地质地形条件较差、施工难度太大的地方,其工程造价会超过前面的基础分析价。
2)选择施工单位
目前,应用生态技术方案的施工单位比较杂乱,许多都是园林绿化单位,虽拥有绿化资质和一定的绿化工程经验,但由于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地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应用生态技术的学科交叉性,普通的园林绿化单位对工程建设中开挖和填筑所形成的不稳定边坡,缺乏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施工工艺和兼顾技术方面很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在施工单位的选择上,建议适当放宽条件,不要过度重视资质,应以经验和业绩为主,同时考察其技术理论的依据和原理,并重点审核其提供的施工方案与质量标准的保证。
3)审核施工方案
因设计部门、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暂时对生态技术方案的完整理解不深,因此,提出的质量技术标准还不完善,这对生态技术方案的应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通过与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沟通,对该技术的应用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加强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和了解,可以协助业主和监理单位正确应用生态技术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施工方案,在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技术检定时,提供有利依据。因此,施工方案的审核是目前在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选择施工单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4)专业养护管理要求
生态技术方案中施工后的专业养护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植物学界的一句专业俗语“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充分说明了生态技术的特殊性。普通的种植技术,任何一个农民或民工都可以完成(更不用说园林绿化公司了),然而,生态技术方案的整体功能实现,则必须有专业化的养护管理过程。过去许多生态技术方案的应用失败,既不是技术方案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方案中的品种选择问题,而更多的是专业养护管理问题(同时,该过程也恰恰是许多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过程)。因此,专业养护管理要求也是生态技术方案应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6. 生态技术工程施工监理
在目前的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并没有生态技术的专业施工监理单位,一般都是由土建工程监理单位代为监理。由于跨专业的原因,的确使监理单位很难真正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为个别不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提供了方便,以至于表面上生态技术方案的投资大大降低成本,而实质上则造成生态技术方案的不可行或工程建设中多次出现重复投资的不良现象,而非专业的施工监理工程师只要注意以下几点,仍然可以保证生态技术方案的成功应用。
1)施工工艺监理
首先了解施工单位的技术背景和提供的施工工艺方案,并在其实际施工过程中随时抽查和核对其施工的方式方法,以及其施工的具体步骤与相应的技术指标。
2)工程材料监理
工程材料监理是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喷播技术应用中最容易出现材料短缺的现象,个别不良施工单位往往在喷播液中少放、甚至不放足粘合剂、保水剂、营养物质等,仅用水和种子就喷播在施工面上。因此,在监理时应在其喷播前检查其配制的喷播液,施工后则在工程面上检查其喷播的材料种类和材料比例。而在其它的生态技术方案中主要是检查其材料的种类问题。
3)材料用量监理
主要是指在施工前和施工后,检查其工程材料用量是否达到其设计中的数量,当然,由于植物具有生命现象,移植后需要相应的生长过程。因此,应结合专业养护管理过程进行观测,在专业养护管理结束后,基本可以观测到材料的准确用量。
4)材料质量监理
非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很难了解和掌握植物材料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因植物都具有生命特征的特殊原因,施工单位不敢、也不会明显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植物品种和营养物质。这与土工工程的材料质量监理有较大的区别。因此,监理的重点是植物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辅助材料(如挂网喷播中的网材)的规格、型号及强度等。
7. 生态技术工程质量标准
生态技术工程是近年来在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新兴的一项边缘学科技术,至今为止还没有相关的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这就为设计单位、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在鉴定工程质量方面带来许多困难,也为个别不良施工单位投机取巧提供了条件。为此,笔者就植物学范畴和多年在工程建设中应用“生态技术”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的几个指标,以供相关工程参考和借鉴(其中的时间和指标均表示是在春、夏、秋季施工,而冬季施工其指标体现顺延30~90天)。
表二 生 态 技 术 工 程 质 量 标 准
项目
种类
植物
存活率
植物
覆盖率
植物
营养状况
植物
根系和挂网材料要求
植物
应用功能要求
普通绿化
(铺贴草皮)
施工20~30天后,植物返青率达到80%,存活率达到90%;养护管理期结束,植物返青率为90%,存活率为98%
施工结束覆盖率为98%,养护管理期结束无死亡现象
植物叶片色泽鲜艳亮丽、叶体保满,无枯黄或异色,生长发育茂盛
草皮与土壤完全相贴,无中空现象
养护管理结束后达到绿色景观效果
普通喷播
施工10~15天后,种子开始发芽,30天后存活率达到90%,养护管理期结束,存活率为100%(冬季施工混播冷季型草种同理)
养护管理结束后达到100%,无遗漏现象
草坪生长发育茂盛,整齐有序、叶片色泽均匀,无高低不等的凸凹现象和颜色不同的现象
无
养护管理结束后达到绿色景观效果,无径流沟和冲沟出现
挂网喷播
与普通喷播相同
同上
同上
固钉坚实、网体不能松动,营养层厚度不能低于3cm
养护管理结束后达到绿色景观效果,无径流沟和冲沟出现,网体无“崩壳”现象
香根草技术
施工30天后,植物返青率达到70%,存活率达到85%,专业养护管理结束后,植物返青率为90%,存活率为95%
专业养护管理期结束,技术体系内的植物覆盖率平均为80%(主要品种香根草是垂直生长、其功能是护坡)
体系内的植物生长发育茂盛,叶色鲜艳、根系发达粗壮,香根草分蘖量多,平均为5~7个以上
专业养护管理期结束,香根草根系平均深度为50cm,叶片高度平均为80cm,体系内百喜草的根系长度平均为25cm,百幕大草的根系平均为30cm
初步具备浅层抗滑护坡的功能,无冲沟和径流沟出现,能抵抗40mm以下降雨量和水流速度为2.57m/s以下的冲刷与浸泡
香根草技术
施工15天后,新芽开始出现,存活率100%,养护管理期结束,其返青率为90%,存活率为100%
植物覆盖率较低为50%,但干梢已萌发30cm以上。六个月后,干梢平均高度212.6cm,平均地径2.9cm
植物嫩芽萌发快,新芽萌发多,干根有明显的复苏状,干根平均长出4.3棵数
侧枝开始生长发育,养护管理期结束平均达到3cm
初步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能防止表层土壤的流失和径流沟出现
8. 结束语
由于“生态技术”的生物性和学科边缘的交叉性,使得该技术在矿山工程和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如果方案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应用效果适得其反,而施工的专业队伍选择不准,也会使方案的应用发生变化。因此,值得设计者重视的是“功能选择”才是方案选择的首要条件,而业主单位重视的应该是施工队伍的选择,监理单位重视的是质量标准鉴定。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生态技术”方案的应用达到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目的,也才能使整个工程建设达到降低投资、提高功效、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 冯子元,“香根草技术在龙滩水电站道路边坡上的应用”,《广西矿山水电》,2003年第一期,28~31
[2] 杨正乐、刘平等,“干根网状护坡法在公路植物防护中的应用”,《公路》,2003年第4期,131~135
[3] 冯子元,“香根草技术在道路边坡中的应用与成本分析”,《公路》,2003年第4期,136~139
【关键词】公路;建设;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建设对水土保持造成的影响
1.1毁坏地表
在建设公路过程中会给地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振动,实施河道架桥、山体开挖、修隧道以及削坡等工程建筑时,大多数要进行大面积的施工改造,例如河道改道、高处挖方和低地填高等,也就是说公路建设所经过的地段,其地层表面均会受到一定的扰动,形成各不相同的毁坏,有的甚至会牵涉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到国家生产经营活动。
1.2施工线路和周期长
在建设公路时,由于施工路线和周期较长,所以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弃土和弃石。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会运用到大量的土石方,按照建筑的有关规定应尽可能采取填挖平衡措施,但因受到地理环境、地貌形态和运输等条件的约束,使得一部分施工地段的弃石、弃土、弃渣无法顺利运送至回填处,直接进行就地排弃,因此必须要有效的制定出缩短工期方案,及时处理好固体废弃物问题[1]。
1.3水土流失惨重
因为施工线路和施工周期较长,所以在施工现场临时搭建了房屋和便道,使得可利用空间不断缩小,曝露了大量土地。由此可知,公路在建设中的挖、填以及其他占地行为,会对植被造成严重性破坏,不断降低地表土层的抗蚀能力,导致土地沙化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在设计和建设公路时经常会忽略拦挡防护等工程措施,只有在完全排放掉废弃物后才选择实行防护工程的建设,大部分没有实行拦挡工作的弃土、弃石、弃渣,通过不断的变化发展,会对地表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地质逐渐疏松,孔隙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水土流失。
1.4缺乏综合性防护意识
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对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要求其必须具备较高的安全标准[2]。在设计主体工程项目时均充分考虑了公路护坡、防洪和排水等多方面问题,但却忽略了公路修建中排放废弃物、泄洪、采料场以及排水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均会使周围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也会对公路两侧特定范围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不是征地区域,所以没有考虑到总体的水土保持。
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策略
针对公路建设对水土保持造成的影响,合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废弃土石渣以及水土保持系统被毁坏极有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损害,以确保能够有效控制公路建设的整个过程,避免水土流失情况的产生,并依据此前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策略。
2.1制定环保型策略,掌握水土流失源头
在建设公路过程中引起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土石方的挖掘。为此,从公路建设工程可行性的角度出发,项目决策者与设计者应严格执行环保选线和地质选线的基本观点,在分散设置平面线形时,应与顺势、自然地形和曲化线形相结合,仔细对比多个设计方案,尽量降低路段大填大挖情况,做到因地制宜,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和地形地貌,实现公路线形和地势地形的协调统一,以最大限度去保护公路建设周围的自然环境,积极引进现代化施工理念,增强水土保持意识,努力做好环保规划和科学设计,选择最佳建设线路,以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在破坏根源就能及时控制水土流失情况[3]。
2.2规定公路建设标准,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建设公路属于一项线性工程,线路和施工周期长,线路路径经过地段的地形多样,建造过程非常复杂,地层表面的原生态环境常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必须要规定公路建设标准,确保不会发生水土流失情况。规定公路建设标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审批、申报和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管理。②遵守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建设制度,公路建设项目的开发与水土保持设施必须要相一致,严格执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以及同时投产使用这三项要求。③进一步强化监督执法与监测水土保持工作[4]。④提高各级水利水保部门的水土保持意识,竭力支持公路建设工程开发的水土保持工作。
2.3统一计划点线面,确立综合防护系统
由于公路建设是在同一条线路上施工,因此在全面规划整个防治设施时,应将全线治理与局部治理相连接,综合治理方法与单项治理方法相结合,统一计划好点、线、面,实施系统化防治方案。合理修建拦渣坝来防治工程施工中的弃渣,弃渣表面做覆土造林工作。及时建设护坡、挡土墙和挡渣墙来防治公路建设的挖方、填方、削坡等作业,公路两旁做绿篱植物,起到很好的隔离和装饰美化的作用。施工过程中运用完取土场和采料场后,必须对土地实行全面性整治,做好覆土绿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水土流失的减少。
2.4防治措施分区分期,推行综合治理
按照公路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以及防治目标,制定水土保持方案时应依据工程结构、地貌形态、施工特征、实际地表扰动情况以及不同防治分区等方面,同时满足道路沿线一定要绿化和美化的独特性要求,做到因地制宜,进行全面的综合性治理,确保公路施工和运行安全,实现绿色生态公路[5]。
2.4.1主要部分防治区
路基、排水边沟、护坡道、路堑边坡以及公路两侧绿化带均属于工程项目的重点防治区,对于这些重点防治区应按照实际的挖方情况和填方情况,实施全面性防护,即路基边坡防护、绿化工程防护、路基排水系统防护以及路基压实防护,进一步保证了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达到公路稳定可靠运行的目的。
2.4.2弃土场防治区
对于弃土场防护区的治理,可采取综合性排水工程、挡土墙、土地整治和护坡工程来实现水土保持工作。首先应建设挡渣墙和渣场排水系统,堆渣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回填表土工作,地基施工要做到夯实,地面要保持平整,坡面则运用与当地土质相适应的植被做绿化工作,恢复该地区整个覆盖层的植物,预防弃渣发生下泄情况,有效改善该区域的土地生产力。
2.4.3取土场防治区
按照取土场的周围环境和地形地貌实施整体治理。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取土工作毁坏了原地面的自然坡度,导致地表坡面,针对该现象实行相应的治理改造,采取削坡方式防护地表的面,建设截水沟防护开挖的坡面和坡顶,避免水土流失,恢复建设区域覆盖层的植物,将土地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公路时的水土保持,一定要做好施工线路原有生态环境的全面性防护,制定出切实可行治理方案和环保规划,采取合理科学的建筑方法,有效解决好全面治理与局部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综合治理方法与单项治理方法之间的关系,做好相互之间的协调工作,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确保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以及实际运营的安全可靠,使公路沿线施工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能够相互协调统一,实现共同发展进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付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65-66.
[2]杨翠林,邬鹏程,葛华.半干旱草原区公路建设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研究[J].内蒙古水利, 2009,(03):451-452.
[3]师利明,付红豆,师阳.公路路线方案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定量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 2010,(02):37-39.
[4]吴领会.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141-142.
关键词: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究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速公路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公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速公路建设不仅大大改善了城乡交通条件,而且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高速公路的走向不仅要兼顾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要,而且它的平纵线形还要满足车辆安全高速行驶的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高填深挖路段,再加上大规模的开山采石、取土以及大量弃土、弃渣都会对沿线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加剧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这些不仅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和美观,而且还涉及到公路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区域经济的建设。要防治高速公路建设的水土流失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在建设之初预见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避免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
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从1998年至今,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年均完成投资1400亿元。
随着京沪、京沈、京石太、沪宁合、沪杭甬等一批长距离、跨省区的高速公路相继贯通,我国主要公路运输通道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长期存在的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省际之间、重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了区域间人员、商品、技术、信息的交流速度,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拓展了市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特点
高速公路建设作为线性工程,对地面扰动的类型多样:山体开挖、削坡、沟道架桥、高挖低填等。建设中的弃土、弃石、弃渣数量大、战线长,虽然动用的土石方数量较大,总体上要求尽量挖填平衡,但由于地形地貌、河流沟谷跨越等原因,局部地段的弃方不便运到回填处,如在高陡山区和峡谷修路,有些是就地排弃,因此,设计中考虑的拦挡工程较多,需保护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大,施工里程长。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是线性项目,对地面的扰动特点表现为多种形式,所以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公路施工整个过程中开挖山体、削坡、修隧道、架桥,其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不仅是表层土壤,往往破坏至深层土壤,深者可达几十米,水土流失形式表现为岩石、土壤、固体废弃物的混合搬运。因此,高速公路建设水土保持和其他一般性的人为水土流失是有较大差别的,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范围。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要求,在弃渣排放之前应修建拦挡、防护工程,控制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公路投入运行后,水土流失呈相对稳定状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有些水土保持设施需先于主体工程之前完成,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目前修建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对自身的安全要求一般都较高,其安全要求标准如公路护坡、排水、防洪等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大多做了充分考虑,只作论证复核即可,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合理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及体系建设。
3 总体布局理念
根据高速公路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相结合,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根据不同施工区的特点,建立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在弃渣场、施工场地等“点”状位置,以护坡、排水等工程为主;在公路沿线等“线”状位置,以护坡工程措施为主,绿化措施为辅;在整个施工区“面”上,土地整治和绿化工程相结合,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4 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与保护
4.1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高速公路项目一般线路长、工程点多,且工程在一定宽度内呈带状、点状分布,并穿越众多河流、道路,地面扰动类型多,工程量大,但工期相对较短,施工过程中开挖、回填方量大,废弃土、石、渣量较多,人为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1)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设计
对线路方案进一步优化设计,提出规范施工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避免大量弃土、石、渣乱堆乱放,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尽量避免或减少土方开挖等破坏生态环境,保护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行。
(2)规范施工
①工程建设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边采取护坡防护措施。
②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的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雨季和汛期。
③弃土、弃渣的堆放,要先建设拦挡墙(坝)及排水设施,后堆放弃渣,布置植物措施。
④山丘区施工要控制爆破药量,减少边坡弃土、石、渣。对开挖边坡、回填边坡的防护工程,应在达到设计稳定边坡后迅速采取防护工程,同时做好坡面、坡脚排水系统,施工一段、保护一段。
⑤在跨越河流水系、渠道时应先将排水措施和拦挡措施布设好,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恢复原排水设施,并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
4.2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
高速公路在施工期间,由于路基挖填方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路堤、路堑、桥梁基础及隧道门洞等单项工程,在施工期间其面遇到强降雨,受到雨水的击溅、径流的冲蚀,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影响工程的安全和施工进度。为此,施工期间应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根据高速公路项目的特点,可采取在路基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沟壁夯实,结合地形在排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水流经沉沙池沉淀后排向附近的自然沟道,在雨季对路堤坡面用防水雨布覆盖。同时,在桥梁、隧道与路基联结端的坡面设临时挡渣墙,挡渣墙可用袋装石渣或块石堆砌而成。
此外,对于有水流过的“水桥”来说,桥墩基础开挖的土石方集中堆放在岸边较高的位置,对水下桥墩基础开挖的土石方用船集中运到岸边,再转运到洪水冲不到的岸边高地集中堆放,采取覆盖防雨布等临时保护措施,桥墩基础浇筑完后用作回填用料;对于桥下无水流过的“旱桥”来说,桥墩基础开挖的土石方集中堆放,周边采用袋装石渣作临时拦挡,待桥墩基础浇筑完工后用以回填,剩余部分集中运至附近弃渣场堆放,或用于附近低洼地的平整。
4.3工程措施
4.3.1弃渣场
弃渣场规划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主体工程布置及施工总布置,就近分段合理布置渣场,缩短出渣运距,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施工干扰。同时,结合主体工程施工,充分利用开挖的土石方,总体上要求挖填平衡,减少工程弃渣量。限于地形条件,在河流附近弃渣场应以不挤占河道、影响行洪安全为原则,根据弃渣类型、渣量等选定弃渣场地。
每个渣场应采取各自独立的防护工程,各渣场采用挡渣墙、排水设施、堆渣体削坡开级等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以确保渣场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对渣场下游造成危害。根据各渣场容量、堆渣高度、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的原则,分别确定各渣场的建筑等级,从而确定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和整体稳定要求。
山区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变化较大,受实际地形条件限制,各弃渣场堆渣量亦变化较大。弃渣场以沟道堆渣方式为主,受地形条件限制,各渣场堆渣高度变化较大。在堆渣之前,对各渣场表层熟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20~30cm,根据施工进度分期进行,剥离的熟土堆放在渣场内较高的一角,表面夯实加以防护,在雨季应覆盖防水编织布。为确保渣体稳定,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堆渣程序,渣面每上升2~3m,用拖拉机平整渣面,并碾压3~4遍。
堆渣体的边坡角度直接关系到渣体边坡的稳定及水土流失的防治。宜充分利用渣料的自身稳定性能来维持渣体稳定,确定合理的堆渣坡度。挡渣墙顶设置马道,在渣体堆积完成后,渣面整治并布设植物措施进行防护。
4.3.2施工道路
项目施工及保通便道分布于公路主线各段,可根据各条道路的不同情况分别布置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达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道路通畅、改善环境条件和安全运输的目的。主体工程设计时,宜充分利用已有交通道路,对现有道路进行扩建,以满足施工要求。对部分路段确需新修施工便道,应尽量结合地形地貌,保持挖填平衡。为了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施工便道产生破坏,减轻施工便道开挖形成边坡的水土流失,拟在施工便道高边坡侧修建截排水沟,水流排向附近自然沟道。排水沟与施工道路施工同步进行。
4.3.3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平整前应先剥离20~30cm的表层熟土,暂时存放在各自场边,夯实堆积边坡,表面撒些草籽以防止养分流失,在雨季应覆盖防水编织布,待施工结束后用于表层覆土。每个施工场地周边开挖排水沟,沟壁夯实。在排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水流经沉沙池沉淀后排向附近的自然沟道。排水沟与施工场地平整同时进行。施工结束后,对预制厂等设施场地产生的硬化层进行清除,清除的硬化层用于回填附近施工便道或运至附近弃渣场堆放,对清除后的施工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并恢复植被。
4.4植物措施
在道路路基、边坡防护和排水工程完备的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总体布局,结合公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特点,按照各个路段的不同情况布设植物防护措施。植被覆盖层有效的减小了雨滴对地面的冲蚀,并增加地面糙率而减小了流速,气流结合水流的作用力被分散在覆盖物之间,同时植被覆盖物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进一步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随着植被在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进一步增强植物措施的生态功能,特别是水土保持功能的定量化分析,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措施设置应根据每个绿化单体本身的立地条件、功能要求以及周围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布局。同时,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及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习性,适地适树地选择树种,特别要重视应用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乡土树种及经过当地长期驯育的优良树种。通过多种绿化手段,协调、弥补和美化道路建造时对环境的破坏和不利影响,使高速公路巧妙地与大自然融合,提高沿线环境的生态景观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植物措施总体构图以植物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配置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景观,部分路段和部位亦可采用规则或抽象式的布置手法,使统一中有变化,丰富多彩。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兼顾防护和绿化美化的要求,结合立地条件及植被特点,根据成活率和适应性的综合分析,选择当地适应性强、树形立直、冠形优美、枝叶茂密、生长迅速的优良乡土树种,使高速公路沿线尽快恢复植被,达到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5 结语
尽管在高速公路选线时已采取多种避让措施以减少工程建设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然而由于高速公路工程量大、线型指标要求高,其建设过程中仍不可避免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致使3~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难以恢复。为保护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国内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高填深挖路段以及大规模的开山采石、取弃土等对沿线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剖析高速公路施工对沿线原有植被和局部土壤结构破坏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从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预防与措施布局等方面入手,致力于维护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使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分析进展与思考》[J].(谭少华,汪益敏.水土保持分析,2004(3))。
【2】《高速公路建设中侵蚀环境及水土流失特征的分析》[J].(史东梅,水土保持学报,2006(2))。
【3】《地铁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初探》(余姝萍、刘燕东、王泽林,“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年第04期)。
【4】《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研究》(明道贵,《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5】《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傅红阳,“浙江交通科技”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