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辩论训练方法

辩论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辩论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辩论训练方法

辩论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中职语文说话能力训练方法一、前言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过:“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如今美国把“舌头”“美元”和电脑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舌头”竟占首位。这里的“三寸之舌”和“舌头”都是指说话的能力。可见说话的作用和价值在古今中外都是非常显著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教学编排,可以把说话能力归结为:准确运用语音、词汇、句法、修辞、逻辑的能力;形象、具体、快捷、灵活的应变能力;观察、联想、想象、再现的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几乎无时无处不在地与师生共生存、同发展。如能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对提高说话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

二、训练的方法

1.出声朗读

出声朗读比默读阅读更好调动眼耳口脑手感官并用,注意力更集中、记忆效果也更好。现行的中职语文课本有很多名段名篇,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很适合出声朗读,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通过朗读,可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方面的知识,并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要重点训练。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范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等。从以下方面训练朗读能力:根据不同语气句子的特点,能相应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能读出高低强弱之分;根据文体或句段结构的不同特点,能读出不同的节奏韵律,有快慢舒缓之分;根据文章或句子表达感情的不同特点,能读出不同的心理情绪,有喜怒哀乐之分。

2.讨论发言

讨论发言改变了以往一贯的教学传统,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有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讨论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全班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目的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有话说,比一比看谁说得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偶尔不妨在学生讨论完后进行相关话题的作文训练。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讨论话题的理解,延续了讨论思维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写作时有内容可写,促进了说话与作文的有机结合。正所谓“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3.上台演讲

演讲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法,具有创造性、挑战性。演讲训练要注意:第一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首先演讲材料要贴近学生实际且具新鲜感,方能激发听众兴趣;其次是演讲顺序要条理分明,使听众易于接受,还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最后是演讲态度要诚恳,说知心话,方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第二要重视演讲者的体态语言训练。演讲不仅要“讲”,还要用“演”。即用面部表情与手势来助说话,使演讲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性及鼓动性,从而增强演讲的效果,且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第三要从易到难,分步实现演讲训练。首先让学生选用别人文章,适当修改后作为演讲稿,在小组内演讲;然后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训练基础,就指导他们自己写演讲稿,在班上演讲。

在教学中进行即兴演讲,即没有事先准备、不可带稿子的演讲,它具有即时性、广泛性、随意性的特点。虽然如此,但它贴近生活实际,实用性强。因此必须重视这种演讲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沉着冷静能力,克服说话面红耳赤、吞吞吐吐、手脚不自然等毛病。可采取抓阄的形式,一学期进行若干次口头作文训练。

4.问答辩论

问答辩论是双边活动,不但要求听明白对方的意图,然后自己准确回答问题,而且还要针锋相对,所谓“唇枪舌战”。老师要先教授辩论的有关知识、特点,然后指导学生清楚辩论该怎样准备,怎样取胜以及一些需引以注意的问题。紧接着拟定有争议的问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做好辩论前的各种准备,如查资料、列提纲、拟草稿、制卡片。最后选出代表进行辩论,发言可以灵活,结束后让其余学生点评,定出胜负。

辩论训练要注意:一要选好辩论题目。辩论题目一定要选择中职生感兴趣、存在认识分歧,且有争论价值的论题。辩论题目可以事先公布,旨在让学生准备充分,也可以临时宣布,意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灵活应变的能力。二要指导学生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进行论辩。辩论双方倘若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马给以针锋相对的驳斥。论辩中,双方都会遇到新问题,这就要求论辩者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善于思考,巧于言辞,这样才能随机而应变。三要有良好的辩论气氛。在辩论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勇于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但不强词夺理,体现实事求是的学风。同时还要注意讲求礼节,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不感情用事,不讽刺挖苦,这样才能使辩论产生积极的效应。

三、说话训练还应坚持的原则

1.灵活多样原则

“说”的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就是随机性,说话训练贯穿在阅读、写作等教学中随时随地进行。多样性即可以开展朗读、讨论、故事复述、提问、情景剧表演、即席发言、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相结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原则

“说”的能力需要符合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和学生的发展能力,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在进行过程中要经历“愿说”“敢说”“会说”“善说”等阶段。在实际操作中,注重由低级到高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说话训练。

3.及时评价原则

说话训练的内容“消纵即逝”,它不如书面信息那样持久,所以在说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起点分类指导”,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方式,及时加以评判,然后归纳整理,查找出学生的差距,就每个个体有的放矢分别指导。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动力。

4.“大语文”原则

生活处处皆语文,引导学生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和因素,进行说话训练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学习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让说话训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四、结语

总之,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对中职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还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辩论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一、辩论活动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解题、介绍文章背景、解释生字新词、划分段落、分析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兴趣索然。而辩论活动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辩论活动中,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这样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辩论活动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群策群力的比赛,它讲究整体的配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举行了一次“好习惯,伴我行”的主题辩论活动。这次主题辩论活动在高年级中燃起学生对研究辩论、参与辩论的兴趣火花。五六年级每个班都选拨精英组建成辩论队参加比赛。为了帮助本班的辩手在比赛中出色发挥,全班学生都合作起来,与辩手们一起搜集资料,陪他们模拟演练;一些学生在模拟演练中展现了出色的辩才,被辅导老师选拔为正式队员。正式比赛时,正反双方班级各执一词,唇枪舌剑,好不热闹。每场比赛后,辅导教师都组织学生代表进行点评,现场观众发表看法……这样的辩论活动,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课内推向课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辩论活动能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学生辩手来说,受益匪浅;对学生听众来说,这种新颖的课型使他们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共鸣与思考。此次辩论活动结束后,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对学生进行了“关于番禺区各中小学校开展辩论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生动有趣的辩论活动大受学生欢迎。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接受这种新颖的课型教学,很多学生“摩拳擦掌”,表示要锻炼口才和提高写作水平,下次也要参加辩论赛。

二、辩论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赛前指导方面。辩论赛是一种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竞赛形式。要组织好一场辩论赛,需要教师先从审题、立论、选材、组织等方面指导辩论队员建立起整体理论体系,还要从辩论技巧、辩手的风度及气质等各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在每一次主题辩论活动中,凡是能充分发挥选手辩论水平和展现风采的队伍都离不开辅导老师的精心指导。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组织学生参加辩论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辅导教师在赛前的模拟演练中要对每个辩手的表现以及辩论技巧等方面作出合理的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建议;赛后还要根据辩手在赛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给予针对性的具体指导。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从头至尾无不体现出指导教师的匠心独运,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辩论活动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生参加辩论赛,要紧扣辩题去广泛阅读,做好资料的搜集,写出辩论发言稿。一辩要准备三分钟的开篇陈词和一分半钟的攻辩小结,二辩、三辩要准备一分半钟的对辩问题,四辩要准备三分钟的结辩陈词,这是很能考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搜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之后,学生还要汇总材料,进行推敲筛选,研究论辩策略,考虑好怎样立论、驳论,这其实是集体写作、共同评改作文的过程。辩手在比赛之前,必须进行多次的模拟演练。这是一种听力训练过程,要求专心倾听对方的发言,以便及时辩驳。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听”的训练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比如,在准备“小学生应该注重个人仪表”这个辩题时,辩手们紧扣住“小学生”、“注重”和“仪表”这三个关键词去搜集资料,查找到“注重”的意思是“重视”,“仪表”的意思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针对这些概念,辅导老师和辩手们一起确定了“小学生应该重视自己的容貌、姿态、风度、文明、礼仪等方方面面,这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对每个小学生的要求,只有注重个人仪表的人才能彰显个人素养……”这个核心观点。四个辩手就围绕核心观点去写作,一起模拟演练,修改稿件,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又如,在“好习惯,伴我行”主题辩论活动结束后,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借此契机举行了“我与辩论”的主题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学生“可以写观看辩论赛的感想、参加辩论赛的心得体会等,形式不限,可以是观后感、日记、诗歌等”。各班学生踊跃参加,交来一大批文质兼美的征文。教师们认真地批阅,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把一等奖作品在校园网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辩论活动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普通的语言训练没有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而辩论活动中听、说、读、写训练是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的。辩论活动要求学生既要注意听清对方的发言论证是否严密,又要顾及本队的总观点,坚守住自己的分论点,还要有机地组织自己的材料,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有力的反击。高度紧张、激烈的论辩训练了辩手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以及论述的逻辑性。

辩论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辩解能力 培养途径

高中政治课有很强的德育功能,重要的是还有一定的智育功能。在智育功能中,其中一项辩解能力是高中政治重点培养的一面,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辩解问题,有自己的主张。高中政治课所要培养的辩解能力主要是指其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理解知识、归纳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课本知识与辩解方式初步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高中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具有政治学科特色的抽象思辩能力。即,通过辩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问题要会思考,对社会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在适度的范围内有一个基本尺度。学生的思辩能力越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越多,觉悟才可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应是中学政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辩解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学习书中的知识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理论与生活脱节。这样做,不但加强了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现实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牢固的思维基础。政治课教学中,各种最新的现实材料,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政治课教学始终应该有时代气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要精心筛选和组织新材料。政治课教学中要冲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假设小小课堂就是一个社会,把学习引入到当前社会前沿,体验真实性。

2.真实性原则。所谓真实就是在辩解能力培养时不让学生感觉有一种被试验的感觉,而是巧妙的隐蔽起来。这是因为一旦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试验的对象,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辩解抵触或产生逆反心理。要把辩解训练融于课堂设问、提问和各种练习中。所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过自己的思考明白了某个道理或解决了某个难题。

3.加强口头表达原则。辩解能力是内容,而口头表达则是外在表现形式,一个人的辩解能力,往往通过口头表达所表现出来,所以口头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既要会想,也要会讲,有所思并要有所表达,只有大胆地讲,才能进一步会想。学生要成为有政治头脑的现代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设计有助于思维训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4.由易到难原则。高中刚入学,学生的思维习惯还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了解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如在学习商品、货币一课时,让学生去超市购物,市场调查,购物时钱的分配,商品质量的好坏分辨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然后再过渡到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概念、观点,让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现代人要有商品意识,要学会做生意”等问题,学生未必能深刻理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书本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日常经济现象,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采用“形象——抽象——形象”的步骤分析社会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辩解能力的要求应循序渐进,不可“高起点”,一步到位,否则就会“低落点”。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建立他们那个年龄所能接受的知识体系,提出相应的能力要求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般说来,学生要先学会归纳推理,再进行演绎推理。

二、辩解能力培养途径

辩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区别,课堂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教师是否灵活运用启迪学生辩解的基本方法。

1.培养动机是关键。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决于学习兴趣,如果对政治有兴趣,则动机也明显,这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起点。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对政治课有兴趣,才有可能带着问题搜寻信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2.利用解决矛盾冲突提高辩解能力。没有矛盾的激化,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激情,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的辩解。启发学生辩解是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思辩过程中的矛盾,老师要关注设疑置难,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常见的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有:比较异同、提问法、反问法、故错法和案例法。如果能交给学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去探究原因和解决矛盾,辩解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3.打破固定的辩解培养方式。政治课本常采用固定的辩解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是活的,老师是活的,教学情境是活的,如果单一的使用课本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辩解能力,不切合实际。所以,老师要设计更先进、更灵活的训练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理论观点与具体材料相统一,多角度分析问题、对比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应挖掘其中的辩解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这样做,有章可循,具体实在,学生容易接受。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于学生在小学和初中较少接触和思考比较复杂的问题,对是否问题的判断常简单地进行肯定或否定,要么对要么错,非此即彼。这种简单辩解方式在学生进入高中接触较复杂的问题时,常使学生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如课本一方面充分肯定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但又说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好,经济效益差。学生就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是互相矛盾的。此类问题不少。

客观世界本来是复杂多样而且是变化发展的,我们也要用相应的辩解方法去认识它。如果用一种辩解模式,比如要么绝对的正确,要么绝对的错误,那就不能如实地认识客观世界,并且使思想僵化、封闭。因此,不消除学生的错误的思辩定势,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不利于政治课的发展。解决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在进行是否判断时,要密切联系具体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联系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去思考,实事求是,从而逐步养成进行辩解的习惯,坚持用历史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综上可以看出,学生辩解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生在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和各种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与他们已有的思想水平之间所形成的内部矛盾。进行辩解训练,培养学生辩解能力就是不断地创造条件解决矛盾的过程。总之,要真正上好每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去适应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汉珍.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03).

[2]李立科.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 2005,(22).

辩论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辩论 思辨缺席 英语教育 思辨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 A

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所要面对的主要任务,中央强调要“把培养造就科技人才作为建设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当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也是现代教学的唯一出路。

问题的提出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以下同感:英语系学生在争论、写作或听讲座时,常常要进行说理、论述或发问,可往往在这个时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或者似乎有一些想法,但却一片混乱,不知从何说起。以上现象在国内英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正是由于缺乏分析、思考、综合、判断与推理等能力而造成的,即所谓的“思辨缺席”。“思维缺席”是指人们在认识和了解事物的过程中缺乏判断分析、综合推理、思考辨析的能力。许国璋先生在世时常说:“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有的女孩语音好,语调也好,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也不能连贯的谈论正经的事,既没有知识,也没有看法。”[1]由此可见,在接受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训练。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软肋,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提出见解是英语教育者一直以来所面临的困扰。对此,《人才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在研究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英语专业长期以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仍然缺乏思考辨析的能力,不仅思维逻辑混乱,而且条理性也较差。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高校在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培养目标上偏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句法等基础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对思维能力的开发;在课程设置上,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大都与英语语言知识有关,缺少人文课程(历史、哲学等)的熏陶;在教学方法上,重记忆和模仿,轻视思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只是机械性的模仿练习,通过套用一定的表达模式来进行对话,不会对语言和情景信息进行重组和整理,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由此可见,外语人才的培养要从根本上向创新型、综合型的通才转变,即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思辨能力的外语人才队伍。

概念的界定

思辨能力的英语表述是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即批判性思维能力。关于它的含义,国内外学者均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美国思辨中心的学者们认为思辨能力是“为了决定某东西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有据的判断”。[2]而在中国,《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所提到的“思”和“辨”便是思辨一词的最初含义。思辨能力分为思考和辨析两个方面。所谓思考,即对待问题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辨析则是对事物的状况、过程和结果的辨别和分析。思与辨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教育部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1998)的通知书中指出:“能力主要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的英语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从根本上讲并不应仅仅是知识接收型,而更应该是创新思维型。因此,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外语人才的素质,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重视。

培养途径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目前所存在的“思辨缺席”症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探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和训练方式。由此,英语辩论作为一种新的培养语言能力的手段被逐渐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水平。

辩论是一种高水平的语言交际活动,它存在于人们社交活动中的范围之广,堪称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一直以来,辩论都是以其严密精湛的逻辑思维和咄咄逼人的论辩气势,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对辩论的双方而言,它既是知识的较量,又是思维的较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手段,辩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捕捉细节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因此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究大学辩论课程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研究表明,参加辩论课学习的学生其思辨能力远远高于那些没有上过辩论课的学生。A. Craig Baird 评论说:知识的综合性和看问题的多角度性的倡导者们不妨在从和讨论参加者那里学一下实践经验和方法。辩论者们所要了解的任务问题几乎都直通这些知识领域。[3]英语辩论要求辩论者的英语语言表述流利、准确,所持观点突出、连贯,所给出的论据充分有说服力,同时逻辑推理必须严密、无懈可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可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推理和思维辩驳能力。

英语辩论在学生思维训练中的可操作性

笔者曾多次指导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高校英语辩论赛,深刻地感受到英语辩论在对思维训练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意识到由于参加辩论培训的学生毕竟少数,大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有机会从中受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进行综合英语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英语辩论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在持续一段时间后,通过学生在教学评估中的反馈,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面对讨论主题时,他们能够整理好凌乱的逻辑思维,在调动思维的同时发掘出内心的想法。对他们而言,英语的学习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是单词短语的记忆、语法规则的应用,而更多的是通过正确筛选和分析信息来使表达更具有逻辑性。通过接受具有挑战性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语言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而这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成就感。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英语辩论在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训练中的可操作性。

1.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辨析、反思和质疑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在辩论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及思考与辩题有关的一系列问题:既要了解辩题,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素材,积累论据,又要对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判断出客观事实和观点,决定论证的要点,剔除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说法,整理出具有说服力的事例以便能够自如地运用到辩论之中。同时学生还要检查整个辩论内容是否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从多角度和不同层次上来思考辩题,避免出现表述漏洞。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对方辩友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预测对方的论述,来进行辩驳。总之,学生必须尽可能地运用思维,才能进行有效的英语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所有这些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的过程亦即学生思辨水平提高的过程。

2.听力能力的发展

辩论将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融合在一起,是一种听与说互动的过程。反驳对方的前提是要认真地倾听,在进行英语辩论时,学生首先要认真倾听和分析对方的语言信息。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仅仅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引起学生主观上的注意,才能谈得上真正的理解和吸收。在倾听中我们可以吸收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对比出自己考虑的不足和欠缺;倾听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倾听也体现了我们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R.G.Nicholas与L.A.Stevens在他们对倾听的开创性研究中发现:一般来说,我们倾听的熟悉程度只有25%。如果我们在听对方辩论时注意力分散,那么我们的答复就软弱无力。如果我们错过对方论据的75%,那么我们就会被击败。[4]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听对方辩论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就无法带有分析性地倾听对方并记下对方的观点,更别说找出对方论述的漏洞进行辩驳,从而将局面转为对自己有利。

3.临场应变的发展

在辩论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可谓瞬息万变。英语辩论是一种考验学生临场应变和快速反应的活动,从近几年的全国大专院校英语辩论赛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比赛对抗性地不断提升已经对选手的语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事实上也反映出未来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辩论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快速思考――快速组织――快速表达――快速辩驳的过程。辩论的要点在于对关键性问题进行辩论,目标是驳倒对方,确立自己。而首要的便是发现问题的症结,因为辩论都有时间的限制,因此要求学生尽可能快的找到对方的破绽和问题的焦点,用准确、简练、幽默的语言表述出来。

辩论作为一种高水平的语言交际活动和综合性的教育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捕捉细节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将英语辩论这一形式引入到英语教学中,可以改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现状,提高他们语言输入输出的质量,从而促进其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许国璋教授与英语教育[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1):45-46.

[2]文秋芳,王建卿.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3]Baird, A.Craig.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Coursein Argumentation[J].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1(30.9):12-1.

辩论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小学生组织语言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再加上爱面子思想作怪,导致好多同学在说话时往往容易出现怯场现象:不够大方、半途而废、颠三倒四……此时,我们不要盲目地加以指责批评,而是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激发起学生的说话欲望,说话兴趣。激发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二、进行专项训练,化呆板为有趣

1 模仿朗读

播放《匆匆》的朗读磁带,指定学生到讲台上来模仿朗读。要求:声音宏亮、语言清晰、富有感情、姿态大方。这样做,既让学生在课堂上开了口,又让他们理解了课文。

2 自述、复述

自述训练可以让学生当众把自己的烦恼事或高兴事讲出来,请大家出谋献策或共同分享快乐,也可以谈谈自己对某部影视剧的看法。复述训练大多可以结合课文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内容说出来。如《矛与盾》让学生用现代口语讲述这个寓言故事。或者让学生当回导游,如《桂林山水》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桂林的水和山。这样一举两得,获得理解课文内容和口语训练双丰收。

3 开展辩论

辩论,是持有不同意见的双方用一定的理由来阐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矛盾,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意见的一种特殊会话形式。辩论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辩论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小辩论。如让学生辩论“开卷是否有益”“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吗?”等。总之,限于小学生的阅历,辩论时间不宜过长,辩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一夫当关,也可以另请高明,力求活泼生动,不拘一格。

4 异想天开

面对未知的世界,小学生脑海中可以有无限的幻想。异想天开训练就是要把这些幻想转化为口语。如《假如我是老师》《我登上月球》由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往往会迸发出精彩的语言。

三、进行口语比赛,化潜力为动力